2019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专题导学课件 第三编专题6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共和国史·1956—197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情分析】
模块 考题
命题视角
政治
2018·全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法
卷Ⅲ·30
制建设(中共八大)
文化
2017·全国 卷Ⅱ·31
新中国的教育
政治
2016·全国 卷Ⅰ·31
新中国的外交
【重要概念】 1.中共八大 1956 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 大会。中共八大召开时,国家的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建立,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 化。八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 变化,大会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 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 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确定把党的工 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 矛盾,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 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 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 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 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
4.困难与调整 (1)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年) 原因:“左”倾错误(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原因)、自然灾害、苏联政府背 信弃义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2)调整开始:1960 年冬,农村纠“左”,国民经济 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七千人大会:1962 年,初步总结“大跃进”中的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
4.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改善后,1972 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 日联合声明》。 5.外交出现新局面 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导致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 交,中国外交僵局被打破。 特别提醒 决定国家外交政策的不仅是国家利益, 还有国家的实力。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 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关系也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中美关系正常化有一个过程。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 的签署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始,而不是建交,中美建 交是在 1979 年 1 月 1 日,这时中美关系才完全正常化。
2.社会的转型
(1)1956 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 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 辟了道路。
(2)政协:“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文艺、学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1.1957 年政治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整风运动。目的: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1959 年,进入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 年);庐山 会议打倒彭德怀;第二届全国人大。
1960 年,提出国民经济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进入调整时期(1961—1965 年)。
(1961 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不结盟运动形成。) 1962 年,在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 (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1964 年,苏联赫鲁晓夫 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 1964 年,第三届全国人大。
特别提醒 中国外交政策,20 世纪 50 年代是“一
边倒”;60 年代是“两个拳头打人”;70 年代是“一 条线一大片”(团结起来抗衡苏联);80 年代以来奉行不 结盟政策“全方位开放”。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 年第 26 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 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特别提醒 1945 年在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
任理事国之一。
3.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 ①中美长期敌对,台湾问题、越南战争都使中美关 系紧张。 ②20 世纪 70 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苏
争霸,美方处于劣势;中苏关系异常紧张),改善中美关 系成为双方的共同要求。
(2)历程:1971 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 年,尼
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
障,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许多老干部、知名学者、
普通知识分子被抄家、批斗,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 何保障。
(2)造反派“全面夺权”:从上海王洪文开始,全国 各地纷纷成立集党、政、军、司法诸权于一身的一元化 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林彪、江青一伙煽动“打倒 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许多地方发生武斗,社会秩 序遭受严重破坏。
2.历程 (1)20 世纪 50 年代的繁荣:生动描写人民革命斗争 和社会主义建设新风貌;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 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2)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曲折 ①原因:“左”倾错误影响,政治运动扩大化,文
学艺术问题上升为政治乃至阶级斗争问题。
②表现:20 世纪 60 年代一大批作品受批判,作者
四、在徘徊中前进 1.徘徊(1976 年 10 月粉碎“四人帮”以后至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 经济建设中又出现了急于求成的现象;“文革”的 “左”倾错误仍在继续,当时党中央的领导人提出“两个 凡是”的方针。 2.前进 (1)科教:邓小平 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1978 年全国 科学大会,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明确“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的说 法。) (2)经济:恢复。 (3)思想: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否定了“两个 凡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975 年,第二部宪法制定;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 四届全国人大。
1976 年,“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毛泽东逝世; 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7 年,高考恢复。 1978 年,第三部宪法制定;全国科学大会;真理标 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有法可依、有 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2.三面红旗 三面红旗即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大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面红旗”的出现,是党探 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发生的一次严重失误。“大跃 进”的惨痛失败表明,发展经济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实
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人民公社的失败则说明,
生产关系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超前,必须与生产力水平 相适应。
经验教训,毛泽东等领导人带头做自我批评。会议前后 为在“反右倾”斗争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
(4)结果:1965 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取得一些 重大成就。
三、“文革”十年 1.背景 (1)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根本原因)。 (2)毛泽东错误的认为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想通过
发动“文革”来打倒“走资派”,防止资产阶级复辟。 (3)林彪、江青等人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 2.践踏民主法制 (1)法律名存实亡:公民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
多被划为“右派”“反动学术权威”;“文革”时期,
八个“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 《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 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一统天下。
(3)文艺学术的春天:“文革”以后,尤其是改革开 放后,再现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
特别提醒 1956 年出台的一系列文化政策,是与三 大改造完成,中国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1957 年,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左”倾错误泛滥,诸多人 民内部矛盾被错误地视为阶级斗争,中国的科教文化事 业受到摧残,“双百”方针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1971 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 位;“九一三”事件林彪集团覆灭;周恩来主持中央工 作,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 邦交正常化。
1973 年,袁隆平杂交水稻南优 2 号研制成功。
(1973 年,美军撤出越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爆发。)
(3)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在反右派斗争中,党对阶
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将知识分子、爱国人士、 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
百度文库
2.1958 年经济 (1)“三面红旗” ①总路线: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追 求高指标。 ③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规模要大,公有化程度要 高)。 (2)“左”倾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 产风”。 (3)认识: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 落后面貌的愿望。②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
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西藏自治区成立; 研制出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 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年)开始,红 卫兵运动。
1967 年,“一月革命”,造反派开始“全面夺权”。 (1967 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 年,知识青年(知青)大规模上山下乡。 (1969 年,互联网产生。) 1970 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五、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 1.中苏关系的恶化 20 世纪 50 年代末,中苏分歧与矛盾加大,关系开 始恶化。1960—1978 年,中苏两党由意识形态分歧公开 化到关系破裂,两国关系由逐渐恶化走向敌对。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初,外交政策开始调整,逐步改善 与西方关系,并提出“两个拳头打人”(打倒美国帝国主 义,反对苏联修正主义)的外交主张。1969 年中苏珍宝 岛之战之后,中苏关系一度濒临战争边缘。
专题 6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共和 国史·1956—1978 年)
1956 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双百”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
(1956 年,苏共二十大。)
1957 年,“一五”计划完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问题》;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
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三面红旗(总路 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方针政策 (1)毛泽东:1956 年提出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 上“百家争鸣”,这是基本性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2)邓小平:“文革”后提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 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3)中共中央: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加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
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③国民经济 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1959 年党内 “反右倾”斗争。1959 年夏的庐山会议上,毛泽东 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批判,认定他们犯了右倾机会主 义路线错误。八届八中全会后全国开展“反右倾”斗 争,许多坚持实事求是作风的党员受到错误的批判。党 内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中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 进程,使“左”倾错误持续时间更长,给经济建设造成 更大的危害。
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也是新中国对世界和 平外交的贡献。(不再以意识形态作为外交准则)
【基本线索】 一、1956 年
1.八大召开
(1)1956 年在北京召开。 (2)会议内容 ①条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 ②主要矛盾: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落后的 农业国的现实;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 人民需要的状况。 ③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 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经济建设方针: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3)认识: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 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
(3)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人民代表大会停止召开,政 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4)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也在风暴中遭到破坏,党
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国家
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史上最大的冤案。
3.认识 (1)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运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国经济和社 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2)“文化大革命”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使 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