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流程患者识别与交接措施

合集下载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5篇)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5篇)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病房、手术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2)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

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附: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1、病房与手术室交接程序医生开出手术通知单→护士收到并确认→通知病人办理入院手续→佩戴腕带→与医生确认是否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整理病历→等待通知→与手术室护士详细交班。

2、手术室与病房交接的程序与内容术后手术室护士通知病人回病房时的准备事项→送病人至病房→评估病人后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第二篇:关键科室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关键科室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临床科室、手术室等)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特制定患着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____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

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患者转科交接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

患者转科交接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

患者转科交接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科、内科、外科、妇科、手术室、理疗科等的患者身份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特制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2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填写;4.护士在使用腕带作为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须经双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5.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6.急诊、病房、手术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流程:(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应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认真与科室医护人员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

认真与科室医护人员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并填写门(急)诊患者、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核对,做好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用药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该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转科交接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与流程

转科交接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与流程

转科交接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与流程为了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完善关键流程,各个科室必须采取措施来识别患者身份,并建立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为此,特制订了患者身份识别、转接和登记的相关制度。

在各种诊疗活动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至少两种方法(姓名、年龄)确认患者身份。

对于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并进行双核对。

腕带上必须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信息。

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急诊、病房、产房、新生儿室、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遵循以下具体流程: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医务人员应护送患者,并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认真与科室医护人员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医务人员应护送患者,并认真与科室医护人员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并填写门(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应认真核对,做好术前准备,并认真与手术室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用药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医务人员应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应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病房护士会认真地交接患者,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生育史、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以及并发症等。

重点部门关键流程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

重点部门关键流程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

重点部门、关键流程、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医院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由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

二、医务人员在给病人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病人提供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三、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

四、我院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特别注意在使用患者姓名进行识别时,不可以问病人'你是XXX 吗?” 而是要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

五、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六、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八、进行介入或有创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亲属)面对面沟通,并把沟通内容简明扼要记录在病历上。

九、医院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牌,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十、“腕带”牌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由病房的值班护士负责填写。

十一、要求所有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分娩室(新生儿)、新生儿病房、所有进入手术室患者以及所有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均要佩带“腕带”牌,以便身份核对识别。

关键流程中对就诊者的识别措施

关键流程中对就诊者的识别措施

关键流程中对就诊者的识别办法之吉白夕凡创作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流程中, 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办法, 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2.手术(麻醉)与病房流程中, 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办法, 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 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办法, 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为根绝因患者身份识别毛病造成医疗、护理毛病事件, 凡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各种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各项检查介入与有创诊疗时, 必需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一、门诊患者辨识:由患者自述姓名及至少一项个人资料(如身份证号码、出身日期、德律风号码或地址等).患者携带附有照片的证件或病历, 如身份证、医保卡等.二、住院患者辨识:医生和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各项把持前必需核对患者身份.询问患者全名时, 须确认患者有具体回应, 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 不得直接称号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如无法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根绝仅以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来确认其身份.要求使用患者的姓名及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核对的两个要素.三、实施各项把持时把持者应亲自与患者(和/或家属)沟通.实施有创诊疗活动前, 把持者应亲自与患者(和/或家属)沟通, 作为对患者身份的最后确认, 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把持.四、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办法.在各关键流程中, 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另外具体办法、交接法式与记录文件.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办法交接法式与记录.手术(麻醉)室与病房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析具体办法交接法式与记录.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制度1、腕带填写应字迹清晰, 填写准确.佩带应松紧适宜.2、对昏迷病人, 认知障碍病人, 实施手术病人, 在诊疗活动中必需使用“腕带”作为把持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分辨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3、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儿科病区等科室必需使用“腕带”, 作为把持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分辨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另外准确性,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主要办法】1.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核对制度, 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 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另外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另外依据).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 责任者都要用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的方式, 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 以确保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把持.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办法, 即在各关键的流程中, 均有患者识别准确性的具体办法、交接法式与记录文件.(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办法、交接规范与记录文书“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至少应敌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 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 作为各项诊疗把持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 并首先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获得实施.目标二: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平安性【主要办法】1.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寄存、使用、限额、按期核查均有相应的规范;寄存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挂号制度, 符合法规要求.2.病房药柜寄存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寄存,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越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必需独自寄存, 有醒目的标识表记标帜.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核对法式, 认真遵循.5.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6.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和法式, 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法式, 并能执行.7.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8.进一步完善输液平安管理制度, 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 控制静脉输注流速, 预防输液反应.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主要办法】1.紧急抢救急危重症的特殊情况下, 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 护士应向医生重复背述, 在执行时有双重检查的要求(尤其是在超惯例用药情况下), 事后应准确记录.“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 接获者必需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陈说者的姓名与德律风, 进行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陈说制【主要办法】1.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就医患者情况, 制定出适合本单元的“危急值”陈说制度.2.“危急值”陈说有规定的可靠途径, 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份的急危重症患者.3.“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 至少应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等.“危急值”陈说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办法, 如有标本收集、贮存、运送、交接、处置规定, 并认真落实.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毛病的发生【主要办法】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法式, 有交接核查表, 以确认手术必需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2.有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的制度与规范, 并主动邀请患者介入认定, 防止毛病的部位、毛病的病人、实施毛病的手术.目标六:严格遵循手部卫生与手术后废弃物管理规范【主要办法】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 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证.2.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在手术把持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器具)规范, 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颠仆、压疮事件的发生【主要办法】1.认真实施有效的颠仆与压疮防范制度与办法.2.建立颠仆与压疮的陈说与认定制度.3.做好基础护理, 要配好用好护理人力资源, 开放床位与病房, 上岗护士配比为1∶0.4.目标八:鼓励主动陈说医疗不良事件【主要办法】1.医院要建议主动陈说不良事件, 有鼓励医务人员陈说的机制.2.积极介入中国医院协会自愿、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陈说系统, 为行业的医疗平安提供信息.3.形成良好的医疗平安文化氛围, 提倡非惩罚性、不针对个人的环境, 有鼓励员工积极陈说威胁病人平安的不良事件的办法.4.医院能够将平安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 从医院管理体系上、从运行机制上、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改进, 医院每年至少有两件系统改进案例.。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范文(三篇)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范文(三篇)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范文一、患者识别1.1 患者识别的目的患者识别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正确确认并标识患者身份的过程,旨在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患者识别的目的是保证患者的个人信息准确无误,并避免患者身份混淆、错误治疗等潜在风险的发生。

1.2 患者识别的操作规范和流程1.2.1 患者到达接诊区域后,由工作人员进行迎接,并请患者提供识别信息(姓名、年龄、性别等)。

1.2.2 工作人员将患者所提供的识别信息与电子病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核对,确保一致性。

1.2.3 如患者存在特殊需求或疾病史,请及时记录,并告知治疗医生。

1.2.4 识别信息核对无误后,工作人员将为患者办理挂号手续,并为其颁发就诊号码。

1.2.5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重复核对患者身份,确保患者接受的治疗和用药等操作正确无误。

1.3 患者识别的责任1.3.1 接待人员负责与患者进行识别信息核对,并及时记录患者特殊需求和病史等信息。

1.3.2 医务人员负责在治疗过程中重复核对患者身份,并确保患者接受的治疗和用药等操作正确无误。

1.3.3 医疗机构应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并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以确保患者识别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患者转接2.1 患者转接的定义和目的患者转接是指将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或部门转移到另一个医疗机构或部门,旨在确保患者在转移过程中得到适当的照顾和治疗,并在信息传递和沟通环节中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2.2 患者转接的操作规范和流程2.2.1 转出医疗机构或部门应将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和诊断信息整理完整,并与转入医疗机构或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接。

2.2.2 转入医疗机构或部门应确认患者的身份,并核对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和诊断信息。

2.2.3 在转移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的转移目的和过程,并确保患者同意和配合。

2.2.4 在转移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和处理。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一、患者识别制度患者识别制度是医疗机构日常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以及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等方面。

一个健全的患者识别制度能够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有效预防医疗差错的发生。

以下是患者识别制度的关键流程:1. 识别患者身份在患者到达医疗机构时,医务人员需要通过询问或查看患者的身份证明等方式来确认患者的身份。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向患者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为后续的医疗服务做好准备。

2. 生成患者识别标识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份信息,在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中为患者生成唯一的识别标识,比如患者编号或条码等。

这样可以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能够被准确识别,避免因身份混淆导致的医疗错误。

3. 识别患者需求和风险在识别患者身份的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来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风险。

比如,对于有过敏史或临床病史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特殊的医疗服务,并在医疗服务中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或物质。

4. 核实识别信息在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随时核实患者的识别信息,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比如,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或为患者开立医嘱时,应核实患者的姓名、年龄等信息是否正确。

二、患者转接制度患者转接制度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的关键环节。

它涉及到患者从一个医务人员或科室转移到另一个医务人员或科室的过程。

以下是患者转接制度的关键流程:1. 制定转接计划在患者需要转接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疗需求制定转接计划。

转接计划包括转接的时间、转接的医务人员或科室以及转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2. 交接患者信息在患者转接过程中,原医务人员应向接收患者的医务人员提供详细的患者信息,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相关的医疗记录等。

这样可以确保接收患者的医务人员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医疗需求,提供连续的医疗服务。

关键流程中对就诊者的识别措施

关键流程中对就诊者的识别措施

关键流程中对就诊者的识别措施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

2.手术(麻醉)与病房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

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为杜绝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造成医疗、护理错误事件,凡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各种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各项检查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

一、门诊患者辨识:由患者自述姓名及至少一项个人资料(如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电话号码或地址等)。

患者携带附有照片的证件或病历,如身份证、医保卡等。

二、住院患者辨识:医生和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核对患者身份。

询问患者全名时,须确认患者有具体回应,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

如无法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

杜绝仅以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来确认其身份。

要求使用患者的姓名及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核对的两个要素。

三、实施各项操作时操作者应亲自与患者(和/或家属)沟通。

实施有创诊疗活动前,操作者应亲自与患者(和/或家属)沟通,作为对患者身份的最后确认,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手术(麻醉)室与病房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析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制度1、腕带填写应字迹清晰,填写准确。

佩带应松紧适宜。

2、对昏迷病人,认知障碍病人,实施手术病人,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别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一、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二、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

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入院病历。

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

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入院病历。

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性情况,引流情况等。

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房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

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范文(二篇)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范文(二篇)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范文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是医院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高效管理患者流程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制度的关键流程,包括患者识别、转接和登记,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是患者识别环节。

患者识别是指在患者来到医院时,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询问来确认患者身份和病情。

患者识别的重要性在于能够确保每位患者都得到正确的医疗服务,并避免因错诊、误治等问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在患者识别环节中,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 核对患者基本信息。

医务人员应在患者来院时核对患者的身份证明、就诊卡和病历本等信息,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2. 了解患者病情。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了解病情、病史、用药情况等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 给予必要的检查。

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4. 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做出初步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是患者转接环节。

患者转接是指将患者从一个医疗部门转移到另一个医疗部门或专科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患者转接的目的在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患者转接环节中,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 制定转接计划。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转接计划。

2. 与接收医疗部门沟通。

医务人员应与接收医疗部门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患者的病情和转接需求,确保患者在转接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照顾。

3. 安排转运事宜。

医务人员应合理安排患者的转运事宜,包括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提前预约转运时间等,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最后是患者登记环节。

患者登记是指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史等内容记录到医院的信息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

患者登记的重要性在于为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的患者信息,方便进行医疗操作和后续的随访工作。

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交接制度与措施

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交接制度与措施

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交接制度与措施在医疗服务中,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流程的顺畅性,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交接制度与措施。

本文将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制度建立与流程设计1.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首次接待患者的前台工作人员应与医疗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确保患者基本信息在首次登记时准确录入系统。

2.在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前台工作人员应核对患者提供的身份证件或其他有效证件,并将其信息与系统内登记信息进行核对。

如果患者无法提供有效证件,应当通过其他辅助手段,如指纹识别、照片比对等方式,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3.后续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应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以确保在后续的医疗过程中,始终与正确的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4.在患者转交或交接的过程中,涉及到患者身份识别的相关岗位人员,应按照医疗机构制定的交接标准和程序进行操作。

交接人员应当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相关信息,并尽可能避免信息传递和交接过程中的错误或失误。

二、设备和技术支持1.为了提高身份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医疗机构可以引入先进的身份识别设备和技术,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

这些设备和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差错,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与公安部门、社保部门等相关机构对接,共享身份信息。

这样一来,医疗机构在患者身份识别环节可以直接调取相关信息,提高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三、培训与考核1.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确保他们具备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的能力。

这包括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的培训,以及操作技能的考核。

2.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交接制度与措施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制度与流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再教育。

结语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交接制度与措施是医疗机构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关键流程中对就诊者的识别措施

关键流程中对就诊者的识别措施

关键流程中对就诊者的识别措施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2。

手术(麻醉)与病房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

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为杜绝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造成医疗、护理错误事件,凡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各种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各项检查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

一、门诊患者辨识:由患者自述姓名及至少一项个人资料(如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电话号码或地址等)。

患者携带附有照片的证件或病历,如身份证、医保卡等。

二、住院患者辨识:医生和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核对患者身份.询问患者全名时,须确认患者有具体回应,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

如无法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

杜绝仅以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来确认其身份。

要求使用患者的姓名及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核对的两个要素。

三、实施各项操作时操作者应亲自与患者(和/或家属)沟通。

实施有创诊疗活动前,操作者应亲自与患者(和/或家属)沟通,作为对患者身份的最后确认,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手术(麻醉)室与病房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析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制度1、腕带填写应字迹清晰,填写准确。

佩带应松紧适宜。

2、对昏迷病人,认知障碍病人,实施手术病人,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别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病人转接时身份识别和交接登记流程的督导总结和改进措施

病人转接时身份识别和交接登记流程的督导总结和改进措施

病人转接流程的督导总结和改进措施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临床科室、手术室、ICU、产妇等的患者身份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特制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制度;医务科,偕同护理部对病患在各相关科室转接时的身份识别和交接登记进行了督导检查;现将总结反馈及改进措施汇报如下;存在问题:1.部分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是没有实行双核对制度,简单的询问病床号就进行相关诊疗;2.急危重症病患转诊前未详细记录生命体征,检查结果,未查体;导致患者转到ICU时止血带还系在患者手背上;转诊途中为图简便,没有携带氧气,心电监护等必要设备;3.产妇及新生儿转诊过程操作简单粗暴,基本情况没有交接直接转科现象多见;改进措施: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2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填写;护士在使用腕带作为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须经双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2. 急诊、病房、产房、新生儿室、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 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流程: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应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认真与科室医护人员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认真与科室医护人员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并填写门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核对,做好术前准备, 认真与手术室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用药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该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 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3.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生育史情况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对接记录单,无误后离开; 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出血情况会阴及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交接记录,无误后离开;产房与新生儿室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过程情况羊水情况饮食与二便情况出生后评分情况新生儿一般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等,填写产房与新生儿室对接记录单,无误后离开;。

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之杨若古兰创作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2.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患者身份识别轨制为杜绝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形成医疗、护理错误事件,凡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各种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各项检查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必须严酷履行核对轨制,至多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一、门诊患者辨识:由患者自述姓名及至多一项个人材料(如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电话号码或地址等).患者携带附有照片的证件或病历,如身份证、医保卡等.二、住院患者辨识:大夫和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各项操纵前必须核对患者身份.扣问患者全名时,须确认患者有具体回应,由患者说出本人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对.如没法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杜绝仅以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来确认其身份.请求使用患者的姓名及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核对的两个要素.三、实施各项操纵时操纵者应亲自与患者(和/或家属)沟通.实施有创诊疗活动前,操纵者应亲自与患者(和/或家属)沟通,作为对患者身份的最初确认,以确保对精确的患者实施精确的操纵.四、完美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精确性识此外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手术(麻醉)室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析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轨制1、腕带填写应笔迹清晰,填写精确.佩带应松紧适宜.2、对昏迷病人,认知妨碍病人,实施手术病人,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操纵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分辨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3、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儿科病区等科室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操纵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分辨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此外精确性,严酷履行三查七对轨制【次要措施】1.进一步完美与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核对轨制,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应至多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此外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此外根据).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义务者都要用自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初确认的手段,以确保精确的患者、实施精确的操纵.3.完美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各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精确性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接规范与记录文书(2)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接规范与记录文书(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接规范与记录文书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轨制:至多应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立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纵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首先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重生儿等科室中得到实施.目标二: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平安性【次要措施】1.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均有响应的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轨制,符合法规请求.2.病房药柜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含氯化钾、磷化钾及超出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夺目的标记.3.病区药柜的打针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酷分开放置.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履行时都有严酷核对程序,认真遵守.5.鄙人达与履行打针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留意药物配伍禁忌.6.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轨制和程序,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轨制和程序,并能履行.7.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点.8.进一步完美输液平安管理轨制,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目标三:建立与完美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无效沟通,做到精确履行医嘱1.紧急抢救急危重症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大夫反复背述,在履行时有双重检查的请求(特别是在超惯例用药情况下),事后应精确记录.2.对接获的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求助紧急值”或其他次要的检验(包含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接获者必须规范、完好地记录检验结果和陈述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求助紧急值”陈述制【次要措施】1.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病院就医患者情况,拟定出适合本单位的“求助紧急值”陈述轨制.2.“求助紧急值”陈述有规定的可靠途径,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征询服务,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分的急危重症患者.3.“求助紧急值”项目可根据病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多应包含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4.对属“求助紧急值”陈述的项目实行严酷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有标本收集、储存、输送、交接、处理规定,并认真落实.目标五:严酷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轨制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材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材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2.有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的轨制与规范,并自动约请患者介入认定,防止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目标六:严酷遵守手部卫生与手术后废弃物管理规范【次要措施】1.拟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轨制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无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履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须的包管.2.拟定并落实医护人员在手术操纵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器具)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该当遵守病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请求.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压疮事件的发生【次要措施】1.认真实施无效的跌倒与压疮防范轨制与措施.2.建立跌倒与压疮的陈述与认定轨制.3.做好基础护理,要配好用好护理人力资本,开放床位与病房,上岗护士配比为1∶0.4.目标八:鼓励自动陈述医疗不良事件1.病院要建议自动陈述不良事件,有鼓励医务人员陈述的机制.2.积极介入中国病院协会自愿、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陈述零碎,为行业的医疗平安提供信息.3.构成良好的医疗平安文明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环境,有鼓励员工积极陈述威逼病人平安的不良事件的措施.4.病院能够将平安信息与病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病院管理体系上、从运转机制上、从规章轨制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病院每年至多有两件零碎改进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与交接措施
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的流程管理中,以患儿姓
名、腕带作为识别患儿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交接,记录文书规范。

2.手术室(麻醉科)与病房、与ICU、与新生儿医疗中心之间的流
程管理中,以患儿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儿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交接,记录文书规范。

3.病房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与新生儿医疗中心之间的流程
管理中,以患儿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儿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交接,记录文书规范。

附1:急诊与病房之间转接流程
附2:急诊与手术室之间转接流程
附3:急诊与ICU之间转接流程
附4:手术室与病房之间转接流程
附5:手术室与ICU之间转接流程
附6:手术室与新生儿医疗之间转接流程
附7:病房与病房之间转接流程
附8: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转接流程
附9:病房与ICU之间转接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