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原著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与原著的比较

摘要:《呼啸山庄》2011年最新改编电影赞誉很高,在情节、主题、人物的刻画等上的改编都很成功,唯独在叙述结构上有较大差异。本文就这点展开论述,进一步探究原著中套层叙述结构,揭示作品在叙述上的无穷艺术魅力。

关键词:《呼啸山庄》电影原著套层叙述

《呼啸山庄》在1847 年首次出版后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这部表现爱与复仇题材的旷世巨著却为英国文学史留下了难以或缺,令人惊叹的浓墨重彩的一笔。由此出现了无数版本的电影,但2011年版的电影才被称誉为“迄今为止最为大胆、最为贴近原著的一个版本”,这是与之前的各种版本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但更进一步是与原著的一个比较,其中针对主题、情节与片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爱恨分明的希斯克利夫等的角色是最贴近的吧。但是在叙述故事的结构上却大相径庭。

“小说中构成原则是时间,而在电影中构成原则是空间。小说通过时间来作出叙述,电影则通过空间来作出叙述”,片中就一条线索:围绕希斯克利夫在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之间周旋的爱恨情仇,并且恨大于其它的一切感情。故事展开是从第三代开始的,画眉山庄的埃德加送林顿到呼啸山庄他的父亲那里去,不想再沾染到

希斯克利夫。镜头倒述,透过希斯克利夫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他从小处于一种弱势境地,去教堂遭到教父的歧视,在家中受辛德雷的欺负,买一匹马还受到卖主的说辞;虽有老恩萧的爱护,凯瑟琳的陪伴,他的心中仍然蓄下了强烈的仇恨。虽然电影也有小说一样的时间性,但电影的时间则受限制,一般的视听感官承受力,致使它必须在两三个小时之内完成。观众必须跟着镜头的切换不断往下看,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会其中的仇恨纠结,看完才有松一口气的感觉。

与电影不同,原著《呼啸山庄》中有两条时间主线:一条围绕洛克伍德的行动,一开始住进画眉山庄,到离开后再次来时的不同感受和感情;另一条是故事的主体,即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两家人的爱恨情仇。两条主线互为交错,时而倒叙,时而顺述,给小说增添了不少别样的趣味。洛克伍德的闯入给我们引出希斯克利夫的故事,为解答对拜访呼啸山庄时遭到的一系列粗鲁对待的疑惑,耐莉为他做出了叙述。进而两条主线中的叙述者形成了特殊的套层叙述结构:第一层,洛克伍德把故事记载下来与读者共享;第二层,耐莉向洛克伍德讲述故事,一个管家所亲历的两大家族两代人的纠葛,对主要的人物的心理的细致叙述;第三层,伊莎贝拉、凯瑟琳等人物通过日记、书信等方式讲述了这样或那样的小事。从情节的维系上说,低叙述层次往往是为了解答高层次人物的疑问而设的,洛克伍德对希斯克利夫家遭受的待遇,由于受全知视角的限制,于是才有耐莉这个次要叙述参与者来讲这两家的故事。同时在耐莉的

叙述中,为证实其叙述的可靠性,便有了一些日记、书信作为证据,凯瑟琳、伊莎贝拉的内心讲述。

电影中随着拍摄镜头的移动,这里没有了原著中洛克伍德的位置,影片中一开始就是摄影机镜头中西风呼啸的无际小草地上坐落着一座黑压压的无底洞似的山庄,山庄里住了一个接近疯狂的人—希斯克利夫(梦中回忆着与凯瑟琳那美好的爱情),一只冰冷的手像恐怖片似的从窗户外伸了进来,希露出悲痛的神色。让我们不知所以,留出悬念。镜头突然转换到另一个明媚的山庄,画眉山庄,主人埃德加要把小林顿送到呼啸山庄他的父亲那里去,小凯瑟琳的悲剧开始了,希斯克利夫为了占有画眉山庄,要把凯瑟琳嫁给病弱的儿子,把凯瑟琳骗到呼啸山庄关了起来。原有的“摄影机式视角”悄然转入“人物主观内在视角”的叙述。以窗为镜,希斯克利夫的眼为叙述视角,开始倒叙,把我们带向了他的小时候,他对凯瑟琳深沉的爱,对辛德雷刻骨的恨。凯瑟琳爱的转向彻底打击了希斯克利夫,他的恨扩大到对呼啸山庄的恨、对画眉山庄的恨,于是,离开了山庄。

整个的情节除了一开始和最后结尾是采用摄影机镜头的视角,中间几乎都转入了人物主观内在视角,即希斯克利夫的视角。人物主观内在视角即严格依据某个人物的知觉、知识和情感来叙事的视角。影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充分利用了影片物质媒介的优势,让镜头的画面和音响直接作用于观众的眼睛和耳朵。让观众与片中人

物共进退,感触人物的情感变化。小说是在想象中建构的审美空间,人物形象具有确定又不确定性,所谓“一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说中的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是通过文字的联想在想象中形成的,每个读者的阅读视域不同,他想象中的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就具有不同的形象,即使每个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达成共同的认识,人物在他们各自的头脑中依然是虚构不同的,人物形象因此反而取得很大的张力。而电影也做到了这点,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恨分明,凯瑟琳爱的纠结、矛盾斗争,埃德加文雅中的懦弱以及对凯瑟琳的爱都栩栩如生的表现了出来。

这里的比较并不是在批评电影改编的质量,任何改编行为都必然是一种创造行为,是改编者对原著的一种新的阐释,只是借此,在与原著的比较中凸显出不同,即原著加入了套层叙述,层层展开,引用不同叙述声音,增加“真实性”。原著中加入的洛克伍德,他在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使得他既在故事层又在话语层,他的故事实际是让我们读者听的;耐莉的叙述是小说的主体,她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小说中次要的一个人物,又是小说的叙述者。在叙述中,耐莉与洛克伍德又会有交汇让我们与此拉开距离,从故事的状态中唤醒。显然,作者让耐莉处于了既在洛克伍德的故事层又在整个故事的话语层上。

《呼啸山庄》的叙事结构的确很奇新。这种独特叙事结构的大胆使用,给小说带来无尽的活力,更让艾米丽远远超出了她的时代。《呼啸山庄》也正是在后人的不断的分析争议中,充满了无穷的魅

力。

参考文献:

[1]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杨苡译[m]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0.

[3] 朱玉霞.论《呼啸山庄》中独特的叙事魅力[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 申载春.小说在影视时代[j].南京师大博士丛刊.20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