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承古训、启蒙养正

合集下载

蒙以养正的意思

蒙以养正的意思

《理解“蒙以养正”》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理解一个有点难的词,叫“蒙以养正”。

“蒙”呢,就是启蒙、刚开始学习的时候。

“养正”就是培养正直、善良、有道德的品质。

比如说,咱们刚上小学,就像一张白纸,这个时候老师和爸爸妈妈教我们要诚实,不能说谎,这就是“蒙以养正”。

再比如,小红刚开始学画画,老师就告诉她,不能随便抄袭别人的作品,要自己动脑筋,这也是在“蒙以养正”。

还有呀,咱们在幼儿园,老师教我们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不能打架,这也是在培养我们好的品德,是“蒙以养正”。

小朋友们,在我们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要养成好的品德哟!《说说“蒙以养正”》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说说“蒙以养正”。

咱们小时候,就像小树苗,刚刚开始长大。

这个时候,大人教我们做好事,做对的事,这就是“蒙以养正”。

比如说,小明刚学会骑自行车,爸爸就告诉他,在路上要注意安全,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在给他“蒙以养正”。

还有,咱们班的小花,刚学写字的时候,老师就要求她坐姿端正,认真书写,这也是“蒙以养正”。

就像小种子在刚开始发芽的时候,需要阳光和雨水的滋润,咱们在刚开始成长的时候,也需要好的教育和引导,才能长成正直善良的人。

小朋友们,记住了吗?《谈谈“蒙以养正”》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谈谈“蒙以养正”。

咱们刚开始懂事的时候,就像小花朵刚刚开放。

这个时候,大人教我们要善良、要勇敢,这就是“蒙以养正”。

比如,小刚第一次自己买东西,妈妈告诉他要排队,不能插队,这就是在培养他守规矩。

还有,小敏刚学跳舞,老师就告诉她,要坚持练习,不能偷懒,这也是在“蒙以养正”。

咱们在小的时候,接受好的教育和培养,长大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好人。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在“蒙以养正”中快乐成长!。

童蒙养正的意思

童蒙养正的意思

童蒙养正的意思童蒙养正,是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情感、有智慧的人。

童蒙养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教师、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是童蒙养正的基础,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榜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父母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情感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自信的人格,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课堂,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

学校教育是童蒙养正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榜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自信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第三课堂,社会各界也是孩子的老师之一。

社会教育是童蒙养正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要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榜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社会各界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自信的人格,培养良好的社会习惯和行为规范。

童蒙养正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协作。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也需要孩子本身的自我努力和自我教育,他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自觉地培养自己的人格和习惯,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情感、有智慧的人。

童蒙养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健康人格、良好习惯、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下一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蒙以养正启蒙教育思想

蒙以养正启蒙教育思想

蒙以养正启蒙教育思想蒙以养正,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修养。

启蒙教育,则是指在孩子成长的早期阶段,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蒙以养正启蒙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现代教育的借鉴和启示。

在当今社会,如何将蒙以养正启蒙教育思想融入现代教育实践中,已成为教育界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蒙以养正启蒙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修养。

在古代,蒙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而蒙学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养正。

在蒙学教育中,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

蒙学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而在启蒙教育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蒙以养正启蒙教育思想还强调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启蒙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应该注重启发孩子的智力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学习。

在古代,蒙学教育也注重启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诵读经典、讲解典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在现代,启蒙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如何将蒙以养正启蒙教育思想融入现代教育实践?首先,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让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蒙以养正启蒙教育思想。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启蒙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蒙以养正启蒙教育思想在家庭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总之,蒙以养正启蒙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将蒙以养正启蒙教育思想融入现代教育实践,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全面提升。

童蒙养正的理解

童蒙养正的理解

童蒙养正的理解童蒙养正,是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以塑造一个积极健康的人格,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中,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成为有品德、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童蒙养正的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有关于教育的内容,儒家思想强调“教育为本”,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而道家思想则注重自然的培育,强调“道法自然”,鼓励人们顺应自然,去发现和探索自然规律,从而实现精神和物质的平衡。

童蒙养正的实践需要父母和老师共同参与,他们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和需求,为孩子提供恰当的环境和资源,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童蒙养正的基础是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和老师需要关注孩子的饮食、睡眠、运动和安全等方面,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此外,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积极心态,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童蒙养正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指通过亲密关系和情感交流,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教育需要父母和老师发挥积极的作用,他们需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善良心。

三、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童蒙养正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这需要父母和老师从小抓起,注重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语言修养、礼仪习惯等方面,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还需要注重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孩子的公德心和环保意识,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四、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童蒙养正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需要父母和老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开拓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让孩子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启蒙养正,立身成人

启蒙养正,立身成人

启蒙养正,立身成人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大平小学(以下简称“大平小学”)基于教育目的的追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目的,基于学校办学思想,挖掘适宜学校发展的文化资源,提出了立身教育的品牌教育观,并从德育、课程、课堂、教师成长、家校合作、环境建设等方面对立身教育的内涵和落实途径做了深入探索。

标签:立身教育;学校文化;特色办学大平小学的立身教育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依据,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着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深厚和扎实的基础。

一、立身教育特色文化的提出1.基于教育目的立身教育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独立生活能力,满足今后生存和继续发展的需要,重点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做事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又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品德良好、身心健全的人,重点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怀。

因此,立身教育是落实我国教育方针,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任务的实践探索,是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化和实操化。

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要让每个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要求有着内在的高度契合。

2.基于弘扬中华立身文化目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就包含了立身文化。

立身文化就其内涵来说,其主体是儒家道统思想的体现,但同时也是各家学说的杂陈。

无论是儒、道、释,还是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构建中,都離不开立身之论。

而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立身则是一种与生命活动同在的内在渴望与外在行为的统一,也就是所谓的立身行道,既是一生一世的事,也是每时每刻的事,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启发因素和引导因素。

根据立身文化的本质和特性,立身教育主要是解决传统文化的当下实践问题。

3.基于传承地方祠堂文化大平小学于20世纪90年代初迁到邓氏祠堂,现校舍由祠堂改建而成,仍旧保留了祠堂门口的原有模样。

6礼仪文明之六:开蒙养正,培根固本

6礼仪文明之六:开蒙养正,培根固本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谨而信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谨而信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而信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谨而信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谨而信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6礼仪文明之六:开蒙养正,培根固本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 众,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
学有本末、力行为先
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等德 目不是平行关系,而是本末关系。前四者 属于做人的本分,是为学的第一要义。然 后是约束身心,谨言慎行,为人诚信。再 进一步,要博爱大众,亲近仁者。以上属 于“本”,必须力行。若还有余力闲暇, 就去学习“文”,即《礼》《乐》《诗》 《书》,属于“末”。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泛爱众而亲仁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泛爱众而亲仁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蒙以养正启蒙教育

蒙以养正启蒙教育

蒙以养正启蒙教育蒙以养正,是中国古代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育理念,它强调通过教育来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蒙以养正启蒙教育,旨在通过启蒙教育的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在当今社会,蒙以养正启蒙教育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蒙以养正启蒙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最主要的两个教育渠道。

家庭是孩子品德修养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蒙以养正启蒙教育倡导父母从自身做起,做孩子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孩子品德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注重德育教育,通过各种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其次,蒙以养正启蒙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蒙以养正启蒙教育提倡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守规矩,学会感恩和奉献。

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孩子才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最后,蒙以养正启蒙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孩子们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蒙以养正启蒙教育主张通过教育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感恩、懂得奉献,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综上所述,蒙以养正启蒙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它强调通过启蒙教育的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重视蒙以养正启蒙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有道德、有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五种遗规——养正遗规

五种遗规——养正遗规

五种遗规一一养正遗规五种遗规---养正遗规(附《养正遗规补篇》)养正遗规序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

教术之端,自闾巷始。

人材之成,自儿童始。

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

而启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

余每见当世所称材子弟,大者夸记诵,诩词意,而德行根本之地,鲜过而问焉。

夫在山泉水活,出山泉水浊,繁岂泉之咎哉。

汨泥扬波,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

宏谋公馀考昔贤养正遗规,择其简要可通行者,厘为二卷,篇帙无多,本末略备,用以流布乡塾。

俾父兄帅长,以是教其子弟,毋轻小节,毋鸯速成,循循规矩。

虽蒙养之事,而凡所以笃伦理砥躬行兴道艺者,悉已引其端,由是以之于大学之涂庶几源洁流活,于世教不无少助乎,钦惟圣天子昌明理学,文治日新,备员圻辅,分路扬镰,循行风俗,与有人材之责焉。

故敢勉竭愚忱,具训蒙士,为郡邑先。

其或以是为迂为固为琐屑而悠置焉,余心滋戚矣。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陈宏谋题于津门官舍养正遗规卷之上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公名熹,字符晦,宋婺源人,谥曰文,配祀十哲。

宏谋按: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

天下无伦外之人,故自无伦外之学。

朱子首列五教,所以揭明学之本指,而因及为学之序,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之要。

则学之大纲毕举,彻上彻下,更无馀事矣。

宏谋辑《养正规》,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使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

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

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汩乱其良知,庶耳所习闻,儿时亦晓然所学为何事。

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上五教之目。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

学者学此而已。

而其所以学之之序。

亦有五焉。

其别如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上为学之序。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

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下。

言忠信,行笃敬。

惩忿,窒欲。

迁善,改过。

上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

蒙以养正

蒙以养正

蒙以养正,圣功也!近读印祖《文钞》中关于教育的开示,深深体会到老人家无比大慈之悲心与超卓之远见,所剖析者,皆可谓入木三分,至极切要。

《易经》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蒙卦取“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之易知易见现象,彰“从源头根本上养其正气、保其清净本心(即是:蒙以养正)”之深理,盖在源头根本上下功夫,则能达事半功倍之效;沿途分流、染污已成,再行养正流、保净洁,不亦难乎,乃事倍而功半也。

在当今科技高度发展、物欲横流,且圣贤教育早被忽视,甚至被打上“封建迷信”标志的时代,教育,尤其是幼童教育的问题已经发现,甚至四五岁的小孩,也有被杀盗淫妄所染污,用他们的话就是“现在的小孩懂得好多啊!”此现象是好现象也?或是世界噩梦之前兆也?于今不必急下结论,但用中华先哲所垂留的真理、因果律仪、教诲比对一下,即可自知,时间亦将给予事实证明。

余所担忧者,乃届时吾人感发“悔复何及”之痛心疾首也!故而,在此,恭抄录恩师印祖之开示,期盼我同伦对蒙学教育的理念、方法、利弊有所认知,共勉修学,共趋幸福安乐之境,则幸甚!总结老人家之开示,幼童教育扎根德行根本,须教导幼童读诵《弟子规》、《三字经》、《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帝觉世经》,采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学习理念、“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方法,每部经书至少读诵一千遍,并以身作则,将书上所教导的道理、规则落实在生活中。

如此身行言教,幼童自能培植成圣成贤之根基。

已成人而有志于圣贤者,亦须从此入门。

细则理念、方法,印祖皆有详尽开示如下。

世乱极矣,不堪言说。

推究其由,其近因由百十年来,一切读书居官之人,只知习举业,求功名,不知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若论远因,实由程、朱破斥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之所致也。

以素未受家庭善教,并不知人之所以为人,又习闻一死即灭,了无前生后世。

一遇欧风所吹,觉此废孝、废伦、不耻,为自在无碍,遂一致进行。

其根本误人,不能不归罪于理学诸子也。

光(按:印祖自称)之此语,乃的确之极,平允之至,非妄说也。

秉承“养正”校训 提升德育实效

秉承“养正”校训 提升德育实效

秉承“养正”校训提升德育实效作者:周永强周华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8年第09期【摘要】本文论述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以“养正”作为学校的校训和价值追求,该校从常规训练、责任教育、积极德育三个方面入手,培养有浩然正气的学生,把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养正常规训练责任教育积极德育【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075-02养正,最初出自《周易》:“颐养正也,既济定也。

”“颐”讲的是培养正道,“既济”表示事业成功。

“养正”是我国古代蒙育思想的精髓,“蒙以养正,德教为先”成为我国传统教育的历来主张。

在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下文简称“后小”)的百年办学历程中,“养正”贯穿着整个办学历程。

1908年初,后小在办“养正学堂”时就明确提出:“蒙以养正圣之功,开花一乡中。

树木十年人百岁,一样被春风。

”(最早的校歌)1919年,国学大师钱穆出任后小校长,开设新课程,倡导品学兼教:“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更贵能融通合一。

”步入新世纪,后小提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更是对“养正”在新时期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延续和发扬。

在尊重历史和面对现实的基础上,后小将“养正”的内涵界定为:“养浩然正气,育品正学生。

”“养正”成为学校的校训和价值追求,学校将其勒石树碑,以示传承。

一、常规训练启“养正”只有有了“规矩”,才能有“方圆”,才可言其他。

学校只有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学习生活习惯,才能为学生专心学习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抓好常规训练是实施班级管理的首要前提,因此后小通常在开学初都要用大量时间狠抓学生常规训练,把常规训练贯穿于每一天的教学活动中。

后小要求每天早晨上课前班主任都要和学生一起正衣冠。

“养浩然正气”,就从正衣冠开始。

很难想象,一个衣冠不整的人的精神面貌会特别好。

预备铃声响后,学校要求学生马上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并开始做相应的积累学习。

启蒙养正润心养德意义

启蒙养正润心养德意义

启蒙养正润心养德意义国学把人的发展分成二个阶段,即“启蒙养正、润心养德”,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

“启蒙养正”指的是用圣贤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

幼儿四岁后,慢慢地学会了应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学习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此时应该把“童蒙养正”教育提上日程。

“养正”是指培养孩子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习惯。

“润心养德”指的是积累厚重的德行,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展开真实的生命旅程。

成年以后,孩子进入社会,开始发挥自己的专长,进而立业成家。

此时应尽力以求自立,在与人交往、与社会对接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成为成熟的个体人,能够在为人处事中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与不足,自勉改过以求进益。

意义:1.奠定道德根基和谐常常是国学经典的精髓,这些作品对于一个和谐生命的塑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中道德根基包括两方面,一是孝道,二是尊师,让孩子通过学习国学,明白孝敬父母、亲人,尊重师长的道理。

2.整体认读、识字能力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从哪里而来,只有我们的孩子认识的字多了,才能逐渐产生对字的理解,若是认识的字普遍的少,那么孩子的理解能力也不会好大哪里去的。

毕竟中国文字更为的复杂,稍微的变化便可生出多种不同的意思,而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路上,《易经》(包括上、下经)部分大约5000字左右;《千字文》994字;《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字数:1753《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由其学生编辑而成。

字数:13700《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字数:34685《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字数:3568。

可见,学习国学经典对于整体认读和识字能力的提高,是多么有益的事情。

3.增强语言能力诵读国学,可以让孩子多认识字词,奠定语文基础。

而语文基础好,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石。

通过学诵读经典,孩子的识字量明显要超过一般的小孩。

在学习和朗诵古典文学经典的同时,孩子也学习了优美经典的文字、文言、文章。

孩子既学到了“语”又学到了“文”,两者融合为一个整体,为孩子今后语文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蒙以养正的典故

蒙以养正的典故

蒙以养正的典故出自《易经》中的“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蒙以养正的“蒙”字,指的是童蒙,即儿童。

“养正”指的是培养正道,即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

这个典故的含义是,从儿童时期就应该开始培养正直的品质和正确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够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因为儿童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在现代社会中,蒙以养正的典故被广泛引用,成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理念。

人们认为,只有在儿童时期培养了正确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才能够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具备积极向上、正直诚实的品质,从而成为有道德、有素质的人。

因此,蒙以养正的典故成为了许多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座右铭,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蒙以养正名词解释

蒙以养正名词解释

蒙以养正名词解释蒙以养正,是古代华夏文明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教育的重要理念。

它源自《礼记·学记》中的“名实相伴”对学习、养育的阐述,强调培养人们正确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使人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蒙,指教育和引导儿童,让他们通过学习和体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道德观念。

而以养,强调通过教育培养和培养品行,使其品德和修养得到完善。

蒙以养正的实践内容包括:传授知识和技能、引导行为准则、培养品德和修养等。

首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方面,蒙以养正注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启发和培养儿童的才能和智慧。

通过教育,让他们学习并掌握科学知识、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出具备丰富知识和综合素养的人才。

其次,在引导行为准则方面,蒙以养正强调培养儿童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

通过教育,教导他们礼仪、尊师重道、孝敬家长、友善待人、正直诚实等道德准则,引导他们对待他人和社会的应有态度和行为,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再次,在培养品德和修养方面,蒙以养正注重的是个人的内心和品行修养。

通过教育,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责任心、坚韧毅力和正直正义感,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完善,成为真正有气质和修养的人。

此外,蒙以养正还注重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

教育者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成为儿童的榜样和指导者,引导他们学习和成长。

同时,也强调教育者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有效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蒙以养正的实践过程中,教育者需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例如,以讲故事、体验学习、情景教育等方式,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通过情感和体验的方式加深对知识和道德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教育活动和游戏,提供机会让儿童亲自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蒙以养正是古代中国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注重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以及丰富的知识和综合素养。

启蒙教育蒙以养正

启蒙教育蒙以养正

启蒙教育蒙以养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启蒙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启蒙教育不仅是为了教会孩子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孩子心灵的土壤中播下一颗健康、正直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诱惑。

蒙以养正,即是通过启蒙教育来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让他们在日后的成长中能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而要实现蒙以养正的目标,家长和老师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智慧,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在启蒙教育中蒙以养正。

首先,家庭是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因此,家长需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正直、诚实、宽容、尊重的氛围,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师们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懂得尊重、爱护他人,学会宽容和谅解。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风气,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正能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让他们在社会环境中能够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不受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

最后,启蒙教育蒙以养正还需要注重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因此需要在启蒙教育中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毅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总之,启蒙教育蒙以养正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才能在启蒙教育中蒙以养正,成为品德高尚、健康向上的人。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良好的启蒙教育下茁壮成长,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启蒙重在“养正”

启蒙重在“养正”

启蒙重在“养正”作者:史万里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08期摘要: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走上正道,养成良好的品德。

做一名合格的启蒙者任重而道远,而保护孩子一颗童真之心至关重要。

关键词:启蒙;养正;童真《易经》说:“蒙以养正圣功也。

”意思是说,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走上正道,这是神圣的事业。

人在童蒙时期,一片天真,未染邪恶习气,如果有刚正之德的老师来发蒙,教他笃志勤学,实为人生最大幸运之事。

而成功教育的入手功夫就在一个“正”字。

孩子成长过程中,首先接近的人是父母、亲人、老师,这些人负有教育孩子的权利和责任,是人生教育的启蒙者。

启蒙者具有正心、正德、正见、正行,必然给孩子以正面示范作用。

比如说,父母环保意识强,能随手捡起小区内的垃圾,父母的身体力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会自觉形成保护环境观念。

反之,孩子的不良习气,都可以从父母言行中找到影子。

可以说,父母的素质是孩子优秀或顽劣的总根源。

为人父母者应该深刻反思,孩子良好品质离不开自己的辛勤培养,孩子一切毛病的形成都是受自身影响的结果。

正如《论语·子路》中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因此,启蒙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完善自我,才能承担起启蒙养正的职责。

好的师长都是引领者,就像从山脚石缝中引出涓涓细流一样,不断地启迪孩子的智慧。

做一名合格的启蒙者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启蒙者的教育能力提升非常重要,幼儿生理、心理、教育理念、方法等多方面知识,启蒙者都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掌握,才能做到因势利导。

父母、亲人、老师在孩子启蒙教育中应怀有怎样的初心呢?答案是:保护孩子一颗童真之心是养正之关键。

孩子对世界的感觉,就如同刘姥姥对大观园的感受一样,一切都那么新奇、那么有诱惑力。

他们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未知领域。

在童心世界,思维、想象没有边界,而对事物的态度,孩子们又坦率真诚,毫不掩饰。

孩子的这些天性,也就是所谓的童真之心,会为孩子将来探索世界、融入社会提供无穷无尽的动力源泉。

重视家风家训,弘扬传统文化的作文

重视家风家训,弘扬传统文化的作文

重视家风家训,弘扬传统文化的作文《重视家风家训,弘扬传统文化》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家风家训吗?其实呀,家风家训就是家里长辈们教给我们的做人做事的规矩和道理。

比如说,我家的家风家训就是要诚实守信。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约好了一起出去玩,可是那天突然下起了大雨。

我心里有点不想去了,但是我想起爸爸妈妈说过,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要守信用。

于是,我穿上雨衣,打着伞去赴约了。

当我到的时候,小伙伴特别开心,还夸我守信用呢!再比如,要尊敬长辈。

每次家里有好吃的,爸爸妈妈都会先让爷爷奶奶吃。

我也学会了,有好吃的先给长辈。

《重视家风家训,弘扬传统文化》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家风家训和传统文化。

家风家训就像是家里的宝贝秘籍,能让我们变得更好。

比如说,要勤劳勇敢。

我的邻居小姐姐,每天都会帮妈妈做家务,扫地、擦桌子,一点儿也不偷懒。

大家都夸她能干,这就是勤劳带来的夸奖哟!还有要团结友爱。

在学校里,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如果有同学遇到困难,大家都会去帮忙。

这就是团结友爱的力量。

这些家风家训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就像一个大大的宝藏,里面有好多好多有趣又有用的东西。

我们要把家风家训记在心里,弘扬传统文化,让它们一直闪闪发光!《重视家风家训,弘扬传统文化》小朋友们,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呢?我们家呢,家风是要节约。

妈妈总是说,不能浪费粮食,水电也要节约。

慢慢地,我也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

家风家训是传统文化的小种子,在我们心里发芽长大。

我们要好好爱护它,让它开出美丽的花。

《重视家风家训,弘扬传统文化》小朋友们,家风家训可重要啦!就像我同学小美的家,他们的家训是善良待人。

有一次,小美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妹妹摔倒了,她赶紧跑过去把小妹妹扶起来,还帮她擦掉眼泪。

小美可真棒!我家的家风是要努力学习。

爸爸常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有出息。

所以我每天都认真做作业,努力学好知识。

这些家风家训让我们变得更优秀,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宝贝。

古训家规演讲稿

古训家规演讲稿

古训家规演讲稿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古训家规的重要性和价值。

古训家规,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道德准则,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训家规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是我们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古训家规中的许多故事和格言,都是我们学习做人、处事的楷模和榜样。

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这些古训家规教诲我们要有恒心、毅力和耐心,不断积累,才能取得成功。

古训家规中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孟母三迁》等,都是为了教育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勇往直前。

这些古训家规,不仅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学习做人、做事的宝贵教材。

其次,古训家规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而古训家规中的智慧和道德准则,可以给予我们启迪和指引。

比如在学习上,我们可以从古训家规中学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态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古训家规中学到“礼仪之邦,礼仪之家”,学会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品德修养。

古训家规中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挑战,成为更好的人。

最后,我们要珍惜和传承古训家规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弘扬古训家规的智慧。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古训家规的故事和格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尊重长辈、关爱他人,践行古训家规中的道德准则;我们可以通过用心学习、努力工作,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知其不可而为之”,让古训家规的智慧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希望大家能够深刻认识到古训家规的重要性和价值,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承古训、启蒙养正
中国古籍《礼记·学记》中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记载,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而教育应该从儿童着手。

儿童在13岁之前,天真未泯,记忆力最强,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在这时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受用无穷。

那么怎样才是良好的启蒙教育呢?尊承古训、启蒙养正。

如果我们能利用儿童启蒙这一黄金时期,引用我们圣贤的智慧,来熏习、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必将为他们一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从而建功立业、造福国家。

尊承古训,就是尊承我们的圣贤(比如儒家孔夫子)的教导。

诵读诸如《四书》、《五经》等书籍对启蒙时期的儿童是非常有好处的,当然思想品德教育结合我国国情在课堂教学上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同时也会清楚地知道:现在青少年儿童接受的能力太强了。

少年儿童接受的来自于社会的各种思想意识或许并不少于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上的知识,少年儿童薄弱的思想阵地很容易被一些庸俗的东西占领,我们越是把道理讲大越不如那些“低级趣味”(同样也是现实所存在的东西)来得真,以至于有些少年儿童是非不明,命运的方向从此偏离了人性的正确轨道。

青少年犯罪现象不能不给广大的家长及老师敲响警钟,警示的力量尽管很大,但是正象人们得了病就医一样,正统的思想教育没有跟上,那么自身的抵抗力弱,病就很难医好。

所以及早地接受经典教育,把做人的基本道理极容易地让儿童们接受已成为当务之急。

经典著作是圣贤的智慧的结晶,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流传,众所公认的“最好的书”、“最有价值的书”,也是人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晶,是光辉的具有永恒价值的精品,诵读经典对儿童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培养人格智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圣贤的经典易于涌读,从语句的结构及内容上都符合人们容易接受的特点。

例如:《三字经》、《弟子规》字数少,前后内容相连并且基本押韵,从内容上来看短短的几句话涵盖很丰富的内容,有时是一个故事,有时又蕴藏深刻的道理,一句话足足可以让大学生上一堂好课,这时我们只要儿童诵读几句、做一个要求就可以了。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所以儿童可以反反复复地诵读,最后再一天几句地连起来就可以了,这样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根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0—13岁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此时的理解力发展缓慢、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只鼓励儿童背诵,不强求理解,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

其实,背诵是儿童的专长,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如果不给他们背一些有价值的经典,他们就会背诵流行歌曲或者低俗的东西。

相反,如果一定要求儿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那么他们所吸收的知识就很有限了。

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和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的研究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儿童经过5—15分钟的诵读后,情绪明显稳定下来。

几个班级在经过四个星期的诵读训练后,老师都反映学生的吸收能力增强了,上课更能集中注意力,他们教起来也变得轻松了,班级的秩序也都名列前茅,老师不在的时候,学生也能自我约束,
自制力也进步了。

而家长也反映,小朋友不只语文成绩进步了,数学和其它学科的成绩也提高了。

学生在家里也比较听话,显得特别懂事。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出人意料。

儿童在诵读经典时,他们只要耳朵听,心里放松,跟着念就行。

这种直觉的学习法,能让大脑的压力得到缓解,身心达到安定和平衡,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学习能力自然变好。

儿童反复诵读一篇文章,也能提高注意力,提高识字率。

在我们共创和谐社会的今天,“尊承古训、启蒙养正”显得尤为重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敦厚善良的心性,对我们创建和谐社会、改良我们的社会陋习大有益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愿我们天下为父母者、为人师长者都来关注我们的青少年儿童吧。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托起明天的太阳,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