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正常值

合集下载

正常血常规参数

正常血常规参数

正常血常规参数
血常规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参数,以下是各参数的正常值范围:
1. 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是(4~10)×10^9/L。

2. 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值为50%\~70%。

3. 淋巴细胞比例正常值为20%\~40%。

4. 单核细胞比例正常值为3%\~8%。

5. 嗜酸粒细胞比例正常值为1%\~5%。

6. 碱粒细胞比例正常值为0%\~1%。

7. 红细胞计数,成年的女性正常值为(~)×10^12/L,成年的男性正常值为(4~)×10^12/L。

8. 血红蛋白,成年女性正常值为110\~150g/L,成年男性正常值为
120\~160g/L。

9. HCT(红细胞压积),成年女性正常值为35%\~45%,成年男性正常值为40%\~55%。

10.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在男女的比例都一样。

11.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是(100\~300)×10^9/L。

对于正常血常规,主要看的指标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

病人出现贫血之后,除了红细胞,还要看其他指标,如HCT、MCV、MCH、MCHC还有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血小板主要是看血小板的基数,如果血小板的功能有问题,可能会看血小板的体积或者血小板分布宽度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相关需求建议咨询医生或查阅医学书籍。

血气分析正常参考值

血气分析正常参考值

血气分析正常参考值血气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来评估人体血液中的气体浓度和酸碱平衡状态。

血气分析结果可以反映出人体的氧合状态、呼吸功能、肾脏功能和酸碱平衡等情况。

以下是血气分析中一些常见参数的正常参考值。

1.pH值:正常参考范围为7.35-7.45、pH值反映了血液的酸碱平衡状况,pH值高于7.45表示呼吸性或代谢性碱中毒,低于7.35表示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

2. 二氧化碳分压(pCO2):正常参考范围为35-45毫米汞柱(mmHg)。

pCO2反映了肺部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高于45mmHg表示呼吸性酸中毒,低于35mmHg表示呼吸性碱中毒。

3. 氧分压(pO2):正常参考范围为75-100mmHg。

pO2反映了肺部吸入氧气的能力,低于75mmHg表示低氧血症。

4. 标准碳酸氢盐(HCO3-):正常参考范围为22-28毫克/升。

HCO3-反映了机体代谢性酸碱平衡情况,高于28mmHg表示代谢性碱中毒,低于22mmHg表示代谢性酸中毒。

除了上述参数,血气分析还可以评估血液的碱缺失(BE)、氧饱和度(SaO2)和碳酸氢盐千分比(HCO3%)等指标。

这些指标在不同的临床情况下有不同的参考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参考范围是根据大规模人群的调查得出的,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正常范围。

而且,正常参考范围也随着年龄、性别和其他身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解读血气分析结果时,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估。

总之,血气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生理信息。

了解血气分析的正常参考值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健康情况,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

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

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外周血中各种流式细胞仪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T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名称平均数±标准差范围T细胞抗原CD2 总T细胞76.28±7.68 62.5~89.0 CD3 成熟T细胞69.98±5.79 61.1~77.0 CD4 T辅助/诱导性细胞亚群32.25±5.16 15.8~41.6 CD5 T细胞(B细胞亚群)77.06±7.34 69.5~8.8 CD8 T仰制/细胞毒性细胞亚群25.08±4.34 18.1~29.6 CD28 T细胞受体共刺激分子49.59±9.30 39.5~64.8 CD8+/CD28+ 细胞毒性T细胞13.22±4.18 8.6~15.5 CD8+/CD28- T仰制性细胞15.99±5.13 9.9~24.8 CD3+/HLA-DR- 静止T细胞67.10±11.69 55.3~77.1 B细胞抗原CD19 全部B细胞11.56±2.54 7.3~18.2 CD20 全部B细胞12.20±2.92NK细胞抗原±CD3-/CD(16+56)+ NK细胞14.91±4.87 8.1~25.6 单核巨噬细胞CD14+ 单核细胞 5.10±2.00活化细胞表达抗原CD3+/HLA-DR+活化T细胞 3.05±1.34 1.2~5.8 CD3-/HLA-DR+活化B细胞7.42±3.22 3.0~11.7 CD3+/CD2 5+活化T细胞15.94±3.67 1.01~2.20 CD5+/CD19+活性B细胞 4.65±1.51 3.1~6.6 CD69 活化诱导分子(AIM) 2.09±0.87 0.8~3.5 CD38 活化T细胞51.07±5.67 42.4~60.0 免疫调节细胞CD4+/CD29+ T辅助性细胞诱导亚群16.92±5.35 9.8~26.0 CD4+/CD45-RA+ T仰制性细胞诱导亚群20.51±3.64 15.0~25.0 其他参数HLA-DR MHC-Ⅱ类分子DR抗原10.93±4.51 6.1~17.0 CD45-RA 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异型66.99±5.06 59.8~73.7 CD4/CD8值 1.42±0.89 0.98~1.94 I型变态反应介导分子CD23 IgE低亲和力受体(Fc ) 3.19±0.65 1.9~4.4 IgE 膜结合IgE 1.95±0.89 0.9~3.7 造血干细胞、祖细胞CD33 粒细胞前体25.90±3.32 21.3~30.4 CD34 多能干细胞<0.5 0.1~0.5黏附分子CD18 整合素53.42±13.35 34.5~75.7CD29 57.63±8.87 40.8~69.0CD44 细胞外表基质受体Ⅲ98.33±2.39 93.8~99.9CD49b 95.22±6.39 92.6~97.8CD49c 3.80±0.48 3.3~4.7CD49d 84.42±7.89 72.6~93.8CD49e 342.0±4.47 20.8~53.5CD49f 37.50±2.48 32.6~40.9CD50 细胞间黏附分子3(ICAM-3)89.9±5.49 80.1~96.9CD54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14.49±2.47 9.2~20.2CD56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1)10.84±1.84 7.4~14.4调亡相关蛋白CD95(Apo/FAS)20.59±5.49 13.0~28.9 FasL Fas配体0.55±0.17 0.3~0.8细胞动力学参数SPF S-期细胞比率0.15±0.13Apo (DNA含量法) 细胞调亡指数0.33±0.26Apo2.7 细胞调亡指数0.84±0.44某些基因编码蛋白表达CD44V5 黏附分子突变体5 6.19±1.21CD44V6 黏附因子突变体6 5.98±1.53CerbB-2 4.07±3.00nm23 肿瘤转移仰制基因85.89±7.99DCC 80.31±10.11p16 抗多肿瘤基因41.32±9.34p53(V) 突变型p53 0.80±0.37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正常人血淋巴细胞对数的参考范围细胞表面标志百分比(%)绝对计数(个/ ul)总T细胞CD3+/CD19- 50~84 955~2860总B细胞CD3-/CD19+ 5~18 90~560辅助/诱导性T细胞CD3+/CD4+ 27~51 550~1440仰制/细胞毒性T细胞CD3+/CD8+ 15~4 320~1250辅助/仰制性T细胞比值CD3+/CD4+/CD8-/CD3+/CD8+/CD4- 0.71~2.78NK细胞CD3-/CD16+/CD56+ 7~40 150~1100T细胞+B细胞+NK细胞95~105 1530~3700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的参考范围细胞表面标志百分比(%)绝对计数(个/ ul)总T细胞CD3+770~2041辅助/诱导性T细胞CD3+/CD4+/CD8-34.0~70.0 414~1123仰制/细胞毒性T细胞CD3+/CD8+/CD4-25.0~54.0 238~874双阳性细胞CD3+/CD4+/CD8+0.5~4.0 6~56辅助/仰制性T细胞比值CD3+CD4+/CD3+/CD8+0.68~2.47人体各种正常组织DI、倍体、SPF和PI组织n DI 倍性SPF()PI(食管21 1.00±0 D 10.4±3.0 16.5±4.8肝13 1.00±0 D 12.0±4.2 16.5±4.2组织n DI 倍性SPF()PI(肠39 1.00±0 D 10.6±4.9 15.5±4.0胃16 1.00±0 D 12.4±5.4 17.7±5.9肺26 1.00±0 D 9.4±3.4 16.0±4.4乳腺14 1.00±0 D 12.3±4.9 13.6±4.9脑17 1.00±0 D 8.9±5.4 13.4±5.4腮腺9 1.00±0 D 6.0±3.9 11.9±5.0骨髓15 1.00±0 D 7.0±4.2 11.8±5.2正常人体组织某些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他参数细胞标志名称平均值±标准差()CD44S 黏附分子37.27±10.61CD44V5 黏附分子突变体5 14.46±8.05CD44V6 黏附分子突变体6 21.3±13.40CerbB-2 8.14±3.72nm23 肿瘤转移仰制基因87.00±9.10DCC 72.00±8.57P16 多肿瘤仰制基因86.27±12.86P53 (V) 突变型P53 1.70±1.29Apo 细胞调亡指数 2.66±2.49SPF S-期细胞比率 5.21±4.58CD14 巨噬细胞18.70±5.00CTL 细胞毒性T细胞11.90±3.80。

生命体征的正常值范围

生命体征的正常值范围

生命体征的正常值范围生命体征是指描绘人体生命状态的生物学指标,包括呼吸频率、体温、血压和心率等参数。

这些参数一般都被认为是健康状态的反映,而异常生命体征往往是身体出现问题的标志。

因此,了解正常的生命体征范围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常见的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进行简要介绍。

1. 呼吸频率人类每分钟呼吸次数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在12-20次之间。

婴儿的呼吸速率可能更快,每分钟呼吸次数可能高达40次,但在他们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呼吸速率慢慢会稳定下来。

老年人的呼吸速率也可能会稍微慢一些。

另外,当呼吸早期存在吸入外界空气时,呼吸速率可能会更高,但当身体适应后,速率也会慢慢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 体温人类正常体温是指在不同时间和环境条件下测定的标准范围,通常为36.5°C至37.5°C。

体温可以通过嘴部、耳朵、肛门、腋下和额部等位置进行测量。

体温的正常范围因人而异,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也有所变化。

例如,体温可能在晚上略高一些,而在早晨会稍微降低一下。

此外,环境温度也会对体温产生影响。

例如,在非常热或非常冷的环境下,体温可能高或低于正常范围。

3. 血压血压是指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液在动脉中的压力。

正常的血压范围应该是120/80毫米汞柱(mmHg)到或 90毫米汞柱下的数字。

高血压可以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和中风。

低血压也可能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为它可能导致头晕和晕倒等症状。

4. 心率心率是指在一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

人类的正常心率范围在60至100次之间。

较高的心率可能出现在波动的情况下,例如在剧烈运动或紧张的情况下。

反过来,在睡眠或休息时,心率可能会略微降低。

总之,通过了解上述常见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无论是健康定期检查还是身体不适时的自我监测,都可以通过生命体征的检测和比较来帮助人们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picco参数正常值范围

picco参数正常值范围

picco参数正常值范围
根据PICCO技术的使用和常见临床实践,以下是PICCO参数的正常值范围:
1.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正常值范围为4.5-8.0升/分钟。

2. 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正常值范围为2.5-4.2升/分钟/平方米。

3.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正常值范围为0-8毫米汞柱。

4. 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PAP):正常值范围为20-30/8-15毫米汞柱(舒张压/收缩压)。

5. 肺动脉嵌顿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 PAWP):正常值范围为8-12毫米汞柱。

6. 血容量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 GEDVI):正常值范围为680-800毫升/平方米。

7. 肺血管压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PVR):正常值范围为100-250达因/秒/厘米的水柱。

请注意,这些值仅作为参考范围,具体的正常范围可能会因个体差
异、疾病状态和临床情况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

肌电图报告单正常值

肌电图报告单正常值

肌电图报告单正常值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是一种用于测量肌肉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肌电图报告单是医生根据患者接受肌电图检查后所做出的结果报告,其中包括了肌电图波形图和相关参数的分析,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判断肌肉和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在进行肌电图检查时,医生会将肌电图电极置于患者的肌肉上,通过记录肌肉在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电活动情况,来评估肌肉的功能状态。

在肌电图报告单中,通常包括了多个参数的分析,例如肌电图波形、肌电图幅度、肌电图频率、肌电图时程等。

正常情况下,肌电图波形应该呈现出稳定、规则的特征,肌电图幅度和频率应该在正常范围内,肌电图时程也应该符合正常的生理规律。

下面是肌电图报告单中一些常见参数的正常范围值:1. 肌电图波形,正常情况下,肌电图波形应该呈现出稳定、规则的特征,没有异常波形出现。

2. 肌电图幅度,肌电图幅度是指肌肉电活动的振幅,正常情况下,肌电图幅度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不应该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3. 肌电图频率,肌电图频率是指肌肉电活动的频率,正常情况下,肌电图频率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不应该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4. 肌电图时程,肌电图时程是指肌肉电活动的时程特征,正常情况下,肌电图时程应该符合正常的生理规律,不应该出现异常情况。

在肌电图报告单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肌电图波形图和相关参数的分析,来判断肌肉和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如果肌电图报告单中的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那么说明患者的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正常;如果肌电图报告单中的参数出现异常,那么可能意味着肌肉或神经系统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总之,肌电图报告单中的参数分析对于评估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肌电图报告单中参数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异常情况,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因此,及时进行肌电图检查,并认真对待肌电图报告单中的参数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生化全套参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参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参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血糖【正常值】3.6—6.1mmol/L 【临床意义】对于胰岛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不足或过多有鉴别意义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2.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值】24--32mmol/L。

【临床意义】对于判断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碱中毒有一定意义。

3.尿素氮(BUN)【正常值】2.8—8.2mmol/L。

【临床意义】判定肾功能。

增高可见于各种原因的肾功能损害;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减低。

4.肌酐【正常值】44---135μmol/L。

【临床意义】对急、慢性肾炎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5.尿酸【正常值】150--440μmol/L。

【临床意义】增高:临床多见于痛风、急性及慢性肾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6.钾【正常值】3.5--5.1mmol/L。

钠【正常值】135--147mol/L。

.氯【正常值】95--108 mol/L。

【临床意义】判定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7.钙【正常值】2.1--9mol/L。

【临床意义】判定甲状旁腺机能,维生素D缺乏症,骨肿瘤,多发骨髓瘤有意义。

8.总蛋白【正常值】60-80 g/L。

白蛋白【正常值】35--55g/L。

【临床意义】可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对肝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诊断、鉴别诊断意义。

9.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5.5--19μmol/L。

血清直接胆红素【正常值】1.7—6.8μmol/L。

【临床意义】诊断、鉴别诊断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疾病、中毒时升高10. 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8—40U/L【临床意义】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变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11. 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5--40 U/L【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塞时升高,肝病及其它脏器炎症时也常增高12. .r--谷氨酰转移酶或转酞酶(r--GT)【正常值】8--53 U/L。

【临床意义】肝胆系统病变特别是肝癌时明显增高。

各项检验正常值

各项检验正常值

各项检验正常值检测项目全血图(CBC)方法电子血球计数仪法参考值白细胞计数(WBC) 4.0~11.0×109/L 红细胞计数(RBC) 3.5~5.6×1012/L 血红蛋白(HGB)110~160g/L红细胞比积(HCT)0.32~0.53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11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35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10~370g/L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L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9~17f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9.0~13.0g/L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 20~40%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 3.0~8.0%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50~70%嗜酸性细胞百分率(EO%) 1.0~5.0%嗜碱性细胞百分率(BASO%)0.0~2.0%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 1.0~3.5×109/L 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0.0~0.8×109/L 中性细胞绝对值(NEUT#) 2.0~7.5×109/L 嗜酸性细胞绝对值(EO#)0.0~0.7×109/L 嗜碱性细胞绝对值(BASO#)0.0~0.1×109/L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 11.0~14.1%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37.0~54.0fl血小板大细胞比率(P-LCR)13.0~43.0%常见临床意义白细胞生理性增多:初生儿、运动、疼痛、情绪变化、应激、妊娠、分娩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量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肿瘤病理性减少:某些感染、某些白血病、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红细胞相对性增多:连续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晚期消化道肿瘤绝对性增多:慢性肺心病、某些肿瘤、紫绀型先心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减少:某些血液病如再障、巨幼贫、缺铁性贫血、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急性白血病、再障血小板破坏过多——ITP、脾功亢进、SLE血小板消耗过多——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感染、脾切除术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缺铁性贫血病人RDW增高,β-轻型海洋性贫血者RDW正常,因此可用于两者鉴别·根据MCV和RDW二个参数实验结果,可对贫血进行六类分类小细胞均一型(MCV ↓,RDW 正常)小细胞不均一型(MCV ↓,RDW ↑)正细胞均一型(MCV 正常,RDW 正常)正细胞不均一型(MCV 正常,RDW ↑)大细胞不均一型(MCV ↑,RDW ↑)大细胞均一型(MCV ↑,RDW 正常)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周围血小板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减少者,MPV增高骨髓病变使血小板减少者,MPV减低检测项目外周血干细胞分析(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方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临床意义造血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和血液中的血细胞有祖先,在特殊情况下可在脾脏内形成造血结节,当体内需要更多新生细胞而造血祖细胞又不能充分供应时,造血干细胞即增殖产生更多的祖国统细胞,同时并减少造血干细胞的总数。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参数.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参数.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太有用了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36-37摄氏度心率正常是60-100次/分钟血压正常不高于140/90mmHg,不低于90/60mmHg血液总血量: 65--90ml/kg,全血比重:男1.054--1.062 女1.048--1.062血浆:1.024--1.029渗透(量压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红细胞数: 男(4.0--5.5×10^12/L(4.0--5.5×10^6/ul女(3.5--5.0×10^12/L(3.5--5.5×10^6/ul血红蛋白: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红细胞压积: 男0.4--0.5(40--50vo% 女0.37--0.48(37--48vol%红细胞平均直径: 7.33±0.29um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 29.36±3.43pg(29.36±3.43uug红细胞平均体积(V: 93.28±9.80fl(93.28±9.80um^3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HC: 0.31--0.35(31--35%网织红细胞数: 0.005--0.015(0.5--1.5%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在0.44--0.47%(平均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0.31--0.34(平均0.32%盐液内全部溶解。

白细胞数: (4--10×10^9/L(4000--10000/u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0.5--0.7(50--70%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淋巴细胞:0.2--0.4(20--40%单核细胞:0.01--0.08(1--8%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0.05--0.30×10^9/L(50--300/ul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ul出血时间:(Duke法1--3min(lvy法0.5--6min凝血时间: (毛细管法3--7min (玻片法2--8min (试管法4--12min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sec为消耗正常血块收缩时间: 30--60min开始回缩,18h后明显收缩,24h已完全收缩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5--45sec凝血酶时间: 13--17sec复钙时间: 1.5--3min凝血活酶生成试验:正常值在4--6min内,基质血浆凝固时间为9--11sec。

超声血管正常值

超声血管正常值

常用血管血流参数正参值颈部血管1.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 1mm,分叉处IMT〈1、2 mm2.内径:颈外动脉4—5mm;颈内动脉5—6mm;颈总动脉6-7mm3、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SPV):颈总动脉91。

3±20、7cm/s;颈外动脉70、9±16.1 cm/s;颈内动脉67。

6±14、3cm/s4。

阻力指数(RI):颈外动脉0。

65-0.83;颈总动脉0。

65-0。

75;颈内动脉0。

55-0、655.颈总动脉:V2 / V1<0。

86.椎动脉:内径3、5-4。

2cm;收缩期峰值流速45-75cm/s颈内动脉狭窄分级诊断标准1. 轻度狭窄(内径减少0%—50%)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⑵频窗存在2。

中度狭窄(内径减少51%—70%)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⑶频窗消失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3。

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70cm/s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⑶频窗消失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4、极重度狭窄(内径减少91%-99%)⑴收缩期峰值流速>200cm/s⑵舒张末期流速〉100cm/s⑶频窗消失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45.完全闭塞(内径减少100%)⑴闭塞得管腔内可有充满得血栓回声⑵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⑶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无血流信号,甚至出现反向波四肢血管上肢动脉内径参考值动脉测点测值(mm)锁骨下动脉第一肋外侧缘处6。

18±0、49腋动脉大圆肌下缘处 4、87±0、67肱动脉内外上髁间3、87±0.55桡动脉桡骨茎突平面 1.87±0.36尺动脉尺骨茎突平面 2。

04±0。

37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内径 SPV(cm/s) PI锁骨下动脉5.64±0、79 85±22腋动脉 3.79±0、64 71±16 4、61±2、17肱动脉3、62±0、65 68±18 4、2l±2、29桡动脉近段 2。

超声血管正常值

超声血管正常值

常用血管血流参数正参值颈部血管1.内中膜厚度(IMT): 颈总动脉< 1mm,分叉处IMT< 1.2 mm2.内径:颈外动脉4-5mm;颈内动脉5-6mm;颈总动脉6-7mm3.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SPV):颈总动脉91.3±20.7cm/s;颈外动脉70.9±16.1 cm/s;颈内动脉67.6±14.3 cm/s 4.阻力指数(RI):颈外动脉0.65-0.83;颈总动脉0.65-0.75;颈内动脉0.55-0.655.颈总动脉:V2 / V1< 0.86.椎动脉:内径3.5-4.2cm;收缩期峰值流速45-75 cm/s颈内动脉狭窄分级诊断标准1.轻度狭窄(内径减少0%-50%)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⑵频窗存在2.中度狭窄(内径减少51%-70%)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⑶频窗消失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3.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70cm/s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⑶频窗消失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4.极重度狭窄(内径减少91%-99%)⑴收缩期峰值流速>200cm/s⑵舒张末期流速>100cm/s⑶频窗消失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45.完全闭塞(内径减少100%)⑴闭塞的管腔内可有充满的血栓回声⑵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⑶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无血流信号,甚至出现反向波四肢血管上肢动脉内径参考值动脉测点测值(mm)锁骨下动脉第一肋外侧缘处 6.18±0.49腋动脉大圆肌下缘处 4.87±0.67肱动脉内外上髁间 3.87±0.55桡动脉桡骨茎突平面 1.87±0.36尺动脉尺骨茎突平面 2.04±0.37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内径 SPV(cm/s) PI锁骨下动脉 5.64±0.79 85±22腋动脉 3.79±0.64 71±16 4.61±2.17肱动脉 3.62±0.65 68±18 4.2l±2.29桡动脉近段 2.5l±0.49 51±26 3.66±2.03桡动脉远端 2.04±0.39 52±12 3.35±1.56尺动脉近端 3.18±0.44 53±14 3.95±1.91尺动脉远端 1.87±0.39 56±15 3.56±2.04下肢动脉内径参考值动脉内径(mm)左右股动脉 7.6±1.3 7.8±1.1腘动脉 5.9±0.7 5.8±0.6胫后动脉 2.5±0.4 2.5±0.3足背动脉 2.3±0.4 2.2±0.3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1.近段髂总动脉 85±20cm/s 远段髂总动脉 90±21cm/s 2.髂内动脉 93±18cm/s3.近段髂外动脉 99±22cm/s 远段髂外动脉 96±13cm/s 4.近段股总动脉 89±16cm/s 远段股总动脉 71±15cm/s 5.股深动脉 64±15cm/s6.近段股浅动脉 73±10cm/s 中段股浅动脉 74±13cm/s 远段股浅动脉 56±12cm/s7.近段腘动脉 53±9cm/s 远段腘动脉 53±24cm/s8.胫腓动脉干 57±14cm/s9.近段胫前动脉 40±7cm/s 远段胫前动脉 56±20cm/s 10.近段胫后动脉 42±14cm/s 远段胫后动脉 48±23cm/s 11.近段腓动脉 46±14cm/s 远段腓动脉 44±12cm/s 12.足背动脉 30±10cm/s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级诊断标准I级:返流时间持续1-2秒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2-3秒I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4-6秒IV级:返流时间大于6秒返流时间在0.5秒以内,可视为正常;0.5-1秒为可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腹部血管及其他肝脏血管1.肝固有动脉⑴内径2-6mm⑵峰值流速46-66cm/s⑶阻力指数0.5-0.72.肝静脉⑴频谱形态:三相(S波、D波、a波)或双相频谱⑵内径:<10mm3.门静脉⑴主干内径12-14mm⑵最高流速15-25cm/s⑶平均流速14.8±3.7 cm/s门静脉高压征血管参数变化1.门静脉:主干内径<1.4cm,出现双向或离肝血流,血流期相性消失,平均流速降低(7.6±2.8cm/s)2.肝动脉:代偿性扩张,内径0.4-1.0cm3.脾门静脉:内径>0.9cm4.附脐静脉:内径>0.3cm5.冠状静脉:内径>0.5cm肾动脉1.肾动脉干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RI<0.72.不同年龄组肾动脉内径和血流参数年龄组管径(mm) SPV(cm/s) EDV(cm/s) RI20~ 5.14±0.71 85.69±18.52 31.88±11.29 0.64±0.1731~ 5.21±0.51 87.28±26.23 31.98±8.57 0.64±0.1641~ 5.24±0.31 79.09±13.38 29.83±8.97 0.63±0.1551~ 5.37±0.54 87.44±8.37 24.72±9.59 0.65±0.1561~ 5.30±0.43 77.9±19.91 24.74±8.06 0.68±0.143.肾动脉狭窄诊断标准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⑵舒张期无血流信号⑶频谱的频带增宽⑷动脉加速时间延长(>0.8s),加速度降低(<3m/s2)⑸肾动脉狭窄段SPV与邻近腹主动脉SPV之比>3.5腹主动脉1.内径:近段2.0cm-3.0cm,中段1.6cm-2.2cm,远段1.3cm-1.7cm 2.收缩期峰值流速:近段70-180cm/s,远段67-150cm/s甲状腺上下动脉1.内径2mm2.收缩期峰值流速30-50cm/s3.阻力指数0.5-0.6。

正常人血流参数

正常人血流参数

血流参数正常值表
各年龄组颈动脉血流参数
注:与20~39岁组比较:*P<0.05,#P<O.001。

不同年龄、性别颈动脉内径(mm)、内膜-中层厚度(mm)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流速之比
注:CCAD:总动脉内径 ECAD:颈外动脉内径 ICAD:颈内动脉内
径 VAD:椎动脉内径
IMT: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BIMT: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 ICA/CCA: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流速之比年龄组间(与20-30岁组)对比,性别间(与女性)对比*P<0.05 #P<0.001
正常下肢动脉血流参数
153例正常上肢各节段动脉参数
60例正常下肢动脉各节段参数值
中国人不同年龄成人脑底动脉血流的正常参考值
各年龄组肾动脉内径和血流参数值
各年龄组肾内各级动脉血流参数值
正常肾动脉多普勒频谱测量参数为:Vs(主肾动脉及其分支)=0.6-1.4m/s(<1.8m/s);
RI=0.56—0.7;PI=0.7-0.14;肾动脉Vs/腹主动脉Vs≤3.5;Ac=(11±8)m/s时;TAC<0.07s。

nra和pra的正常值范围

nra和pra的正常值范围

NRA(负相对调节)和PRA(正相对调节)是视功能检查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的正常值范围对于评估眼睛的健康状况和功能至关重要。

NRA的正常值范围通常在+1.75至+2.50D之间。

NRA体现的是我们眼睛放松的能力,如果在正常范围内,说明眼睛放松正常。

如果数值过小,则说明存在调节痉挛,调节过度,假性近视等情况。

若NRA小于+1.75D,那么可能说明眼睛不易放松,容易出现疲劳和假性近视等症状。

相反,如果NRA大于+2.50D,则可能意味着当前度数有可能是过矫度数,需要重新验光。

PRA的正常值范围通常在-1.75至-3.00D之间。

PRA反映的是眼睛的调节能力,适当的范围内,PRA的值越大越好,说明眼睛的力量越强。

如果PRA的值小于-1.75D,那么可能说明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差,看近处时容易视疲劳,或者近视度数容易加深。

为了保护眼睛健康,避免过度使用眼睛导致眼睛疲劳是非常重要的。

在浏览书籍和手机时,应该注意使用眼睛的姿势。

此外,平时可以多吃一些保护眼睛的食物,如含有丰富维生素A 和C的食物,以帮助维持眼睛的正常功能。

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

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

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的正常参考值人体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胞的表达、功能和亚群分布等方面。

在进行人体流式细胞术时,需要对一些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

这些参数通常与细胞的大小、形状、表面分子的表达、染色质组的状态和细胞内分子的含量等相关。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人体流式细胞术参数及其正常参考值。

1.前处理阶段参数:- 细胞溶胞:在进行流式细胞术之前,需要将细胞溶解,以获得单个细胞的悬浮液。

细胞溶解的参数包括细胞数、细胞浓度和细胞存活率等。

一般来说,细胞数应该在10^6-10^8个之间,细胞浓度应在1×10^6-1×10^8细胞/ml之间,而细胞存活率应在90%以上。

2.标记参数:-细胞表面分子标记:在流式细胞术中,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进行标记,以区分不同细胞类型或细胞亚群。

例如,CD4和CD8是常用的淋巴细胞亚群标记物,CD45用来区分血细胞和非血细胞。

对于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的正常参考值,可以根据不同的标记物而有所不同。

-细胞内分子标记:除了表面分子标记外,还可以标记细胞内的分子,如细胞核中的DNA、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等。

常见的细胞内标记物包括细胞核标记物如Ki-67、PCNA,以及细胞质标记物如抗原检测物等。

对于细胞内分子标记的正常参考值,也需要具体根据不同标记物来确定。

3.光学参数:-前向散射(FSC):FSC是衡量细胞大小和形状的参数,正常参考值应该根据细胞类型和具体实验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说,FSC的数值越大,表示细胞越大。

-侧向散射(SSC):SSC是衡量细胞内部复杂性的参数,与细胞内含物的多少和复杂程度有关。

正常参考值也应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说,SSC数值较高的细胞表示其内含物较丰富。

4.异常细胞分析:- 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细胞死亡过程,其异常可以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通过测量细胞的DNA含量和特定标记物的表达,可以评估细胞凋亡的程度。

ecg各参数 正常值范围标准

ecg各参数 正常值范围标准

ECG监护仪临床上指心电监护仪,ECG监护仪上有很多参数,一般会显示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频率等等指标。

1、心率:在ECG监护仪上,心率以HR表示,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正常值为60-100次/分,体力劳动者和老人心率可能低于60次/分,而情绪激动,或者剧烈运动人群,其心率可能会超过100次/分;
2、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值为96%-100%,当血氧饱和度<90%时,提示有低氧血症;
3、血压:血压收缩压的正常范围为90-140mmHg,如果低于90mmHg,则提示低血压,高于140mmHg,则提示高血压。

血压舒张压范围为60-90mmHg,低于60mmHg,提示低血压,高于90mmHg,提示高血压;
4、呼吸频率:呼吸频率以RESP表示,正常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若高于20次/分,为呼吸过快,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为呼吸过慢。

ECG监护仪可以直观观察病人的身体状态,如果出现异常,建议及时告知医生,防止延误治疗。

esv正常值范围

esv正常值范围

esv正常值范围
什么是ESV?
ESV是指心肌缩小余量(end-systolic volume),也可以称作“左室尾期容积”。

ESV是心功能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参数,可以对心脏机能的异常情况进行有效评估。

ESV正常值范围
1、按不同年龄来分:
(1)新生儿:正常值为20~30 mL/m2;
(2)婴儿:正常值为20~45 mL/m2;
(3)小孩:正常值为25~50 mL/m2;
(4)少年:正常值为35~70 mL/m2;
(5)成人:正常值为40~90 mL/m2。

2、按不同性别来分:
(1)男性:正常值为45~98 mL/m2;
(2)女性:正常值为38~82 mL/m2。

3、其他情况:
(1)妊娠期:正常值为35~85 mL/m2;
(2)正常血压:正常值为40~80 mL/m2;
(3)高血压:正常值为45~90 mL/m2;
(4)心功能亢进:正常值为50~100 mL/m2。

ESV的测量
ESV的测量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例如心超声检查,核磁共振等。

ESV的测量可以提供特定的心肌结构信息,帮助医生发现和诊断心脏病。

ESV的意义
ESV可以反映心肌缩小余量,是心功能评估的重要参数,可以反映心脏的活动能力,可以发现和诊断心脏病,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功效。

红细胞 参数

红细胞 参数

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参数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和形态学变化的指标,常用参数包括以下几个:
1. 红细胞计数: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数量,正常值在4.0-
5.5×10¹²/L之间。

2. 血红蛋白浓度:血液中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正常值在120-160 g/L之间。

3. 红细胞压积:血液中红细胞占据总血容积的比例,正常值在0.37-0.47之间。

4. 平均红细胞体积:单位体积内平均红细胞的体积大小,正常值在80-100 fL之间。

5.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量,正常值在27-31 pg之间。

6. 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大小分布的宽度,正常值在11.5-14.5%之间。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得到,对于贫血、溶血性疾病、肾脏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