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定律 分离定律
孟德尔的豌豆定律
孟德尔的豌豆定律:孟德尔的豌豆定律主要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分离定律是指一对相对性状,即红花与白花,在杂合状态下并不相互影响,而在配子形成中又按原样分配到配子中去。
如果同时考虑两对以上的性状,例如一种豌豆为开红花的高植株,另一种为开白花的矮植株。
孟德尔让这两种植株相互授粉,结果发现,第一代全为高植株开红花;而第二代却出现了4种类型:高植株红花、高植株白花、矮植株红花、矮植株白花,它们的比例为9∶3∶3∶1。
其中有两种类型是全新的,是亲代所没有的。
这就是遗传学中的独立分配定律。
孟德尔杂交定律
孟德尔杂交定律
孟德尔杂交定律是指奥地利的植物学家格里戈尔·孟德尔在19世纪中叶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总结出的一套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描述了遗传特征在后代中的传递方式。
孟德尔的杂交定律包括三个主要原则: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统一性定律。
首先,分离定律指出,个体的遗传特征由两个互相独立的因子决定,每个因子都来自于父母的一方,并且在繁殖过程中是分离的。
这意味着,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副本在生殖过程中会分开传递给后代,后代只会继承其中一个基因。
其次,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了不同的遗传特征之间是独立组合的。
这意味着在遗传过程中,各个特征的遗传因子是独立组合的,一个特征的表现并不会影响其他特征的表现。
这个原则也被称为基因的自由组合。
最后,统一性定律阐述了遗传特征在后代中的表现是由两个互相作用的因子决定的。
这两个因子分别来自于父母的一方,会在后代中重新组合。
如果这两个因子是相同的,则遗传特征会表现为纯合,如果两个因子不同,则遗传特征会表现为杂合。
孟德尔的杂交定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遗传研究产生了重要影
响。
它帮助我们理解了遗传特征的传递方式,并且为后来的基因学和进化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孟德尔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为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
决定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存在于杂种一代(F1)的个体中,但仍维持它们各自的个体性,在配子形成时互相分开,分别进入一个配子细胞中去。
在孟德尔定律中最根本的就是分离定律。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在纯合子中相同染色体上占有同一基因位置的来自双亲的二个基因决不会发生融合而是仍维持其个体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基因发生分离,其结果是杂种第二代(F2)和回交一代(B1)中性状会发生分离。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普通遗传学课件)
一、遗传因子假设
(二)遗传因子假设的内容 1.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 (hereditary determinant)决 定的
2.每个植株的每一种性状都 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3.每一配子(性细胞)只有 成对遗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简称表型。它是基因型和外 界环境作用下具体的表现,是可以直接观测的。 豌豆:红花和白花 小麦:无芒与有芒 果蝇:红眼与白眼 人类:单双眼皮,有无酒窝,有无耳垂,蝶形与镰形红细
胞……
小麦的无芒与有芒
果蝇红眼与白银
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外界环境条件不变时
红花(CC) 白花(cc) 若纯合体 隐性纯合体
测交法
×
Ft
红花(Cc) 杂合体
编著者 申顺先;审阅者 卢良峰
红花(Cc) 白花(cc) 若杂合体 隐性纯合体
测交法
×
红花(Cc) 杂合体
白花(cc)
Ft
纯合体
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测交,若后代不分离全开红花则该红花植株 为纯合体(CC),若分编离著为者 申红顺先 花;与审阅白者花卢良则峰 其为杂合体(Cc)。
4.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 个体存活率相同。
三、分离比例的实现条件
5.各种基因型个体处在一致的正常环境条件下,并有较 大的群体。
结论
五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都会导致偏离这 些比例。
由此可见,表型比例3∶1、1∶1只是分离定律的一种表
现形式而已。
《遗传学》
自交法验证分离定律
引言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完全建立在一种假设的基础上,这个 假设的实质是杂种细胞里同时存在显性与隐性基因(即C与c 基因),并且这一成对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 不干扰,因而产生C和c两种不同的配子。
孟德尔分离定律率
孟德尔分离定律率
孟德尔定律,也称为“分离定律”,是指在一对隐性和显性基因的控制下,一个物种父系后代的纯合子会分离成为两个不同性状的F1代。
例如,在对豌豆花的研究中,孟德尔发现当黄色花的豌豆植株与绿色花的豌豆植株进行杂交后,它们的F1代全部为黄色花的植株。
这证明黄色花是显性基因,而绿色花则是隐性基因。
然而,在F2代中,绿色花的植株又重新出现了。
这表明两个基因的组合具有分离性,也就是说显性和隐性基因是以1比3的比例进行遗传的。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AA + aa →Aa + Aa(A代表黄色花的基因,a代表绿色花的基因,Aa代表F1代的个体)。
遗传法则的基本原理与遗传效应
遗传法则的基本原理与遗传效应遗传学是研究基因和遗传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很多方面。
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我们今天所掌握的遗传学知识,是在科学家们长期的实验和思考总结之后形成的。
当我们谈论遗传法则和遗传效应时,这样的知识是必需的。
1. 遗传法则的基本原理:在遗传学中,遗传法则是指三条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这些定律有助于科学家们理解基因如何传递,以及在所有物种中的共有和差异性。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是奥地利的一名修道士,他在实验中发现一些样本有特定的性状,而不是这些性状的平均值。
他研究了自交种植物丛的基因,比如豌豆。
然后他得出结论:一个亲本具有两个基因,它们分别控制一个性状。
这些基因有助于定义后代的属性,并以不同的比例传递给新一代。
分离定律:在自交丛种植物中,孟德尔观察到基因会在控制性状的过程中分离。
这是因为一对基因可以随机分离,称为随机游走。
例如,一个植物的基因A和基因B是随机分离的,所以这个植物的基因就成了AB和Ab的两种可能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在每个基因上,有多种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可能性。
通过混合不同的基因型来确定表型这是一种突变机制。
同样,这个机制可以在亲代基因的配合中看到。
2. 遗传效应:遗传效应是指一种性状基因表达的影响。
这些表现可以是等位基因在孟德尔定律下的单一和分离表现,也可以是与自由组合定律相联系的复合表现。
对于某些性状,只有一组等位基因可以控制表现,而对于其他性状,则可以由多个等位基因控制。
此外,还有一些基因是在女性和男性之间发挥遗传作用的。
遗传效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添加效应:添加效应是指一组基因的总和决定了性状的表现。
例如,身高可能由一组多个等位基因控制。
因此,在一组大多数人高的人中,添加效应可能来自一组已知高基因。
非添加效应:与添加效应不同,非添加效应是在等位基因之间产生复合影响的结果。
举个例子,SRY基因控制着胚胎的生殖器发育。
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
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植物的研究,提出了两大遗传定律,即孟德尔遗传定律。
这两大遗传定律是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定律(分离定律):也称为分离定律或纯合定律。
孟德尔通过对单一性状的观察发现,基因以一对的形式存在,而在生殖过程中,这对基因会分离,并独立地传递给后代。
这一定律说明了基因的分离和独立遗传的现象。
如果父代的两个基因是纯合的(相同),它们在子代中将会分离,每个子代只继承一个基因。
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也称为自由组合定律或配对组合定律。
孟德尔通过观察两个基因型的联合遗传,即同时考虑两个性状,发现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是独立组合的。
这意味着基因对于不同的性状之间的组合是相互独立的。
这一定律支持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各种基因型的产生。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配子
P
p
p
测交后代 Pp
紫花
1
:
pp
白花 1
现象
问题
假说
演绎
验证
结论
1、分离定律的实质: P8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P和p)互相 形成配子时彼此 ,分别进入到不同的 类型的配子,比例 。
2、核心内容:
Pp
PP
Pp
P
、互不
,在
中,结果产生 种
例1.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下列哪个过程( A )
Aa→1A:1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4中基因型→2种表现型
亲代 (P)
父本( )
纯种紫花
纯种白花
F1植株
子一代(F1)
全部开
母本去雄 套袋
人工授粉 套袋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P
×
白花
F1
紫花
紫花
显性性状:杂交后代F1表 现出的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杂交后代F1未 表现出的亲本性状。
问题一:F1表现为紫色是否与母本的选择有关?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正交
反交
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对性状
黄豆茎的高茎和矮茎 兔子毛的长毛和灰毛 兔子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人的双眼皮和丹凤眼
1、有卷舌 2、无卷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符号:
P: 亲代 F1: 子一代
F2: 子二代
♀: 母本 ♂: 父本 ×: 杂交
自交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授粉
母本(♀)
。
演绎推理
P: ♀紫花
PP
♂白花 pp
配子: P
p
F1:♀紫花 Pp Pp ♂紫花
孟德尔基因遗传和分离定律
孟德尔基因遗传和分离定律孟德尔基因遗传和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的经典理论,它由奥地利的修士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在19世纪中叶首次提出,并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进行了验证。
这些定律不仅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进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背景格雷戈尔·孟德尔在15年发表了他的《植物杂交实验》,首次系统地阐述了遗传单位的传递规律,被后世称为孟德尔遗传学。
他选用豌豆(Pisum sativu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杂交实验,揭示了基因在后代中的传递方式及其组合规律。
孟德尔的工作为后来的遗传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范本和理论支持。
第一定律:单因遗传定律孟德尔的第一定律说明了基因以及其对应表型的传递规律。
在孟德尔的实验中,他观察到某些性状表现为显性和隐性形式,并且在第一代杂交中显现出显性性状,但在后代中隐性性状可以重新表现出来。
这一定律形成了“基因不会相互融合,而是独立地遗传给后代”的基本观点。
第二定律:分离定律孟德尔的第二定律(也称为分离定律)阐明了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
在自交实验中,孟德尔观察到在F2代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2:1,而表型比例为3:1。
这表明了基因在受精过程中是独立分离的,并且随机组合形成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遗传学的现代发展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世纪初的孟德尔遗传学经过扩展和改进,融入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知识。
DNA的发现和结构解析使得基因的物质基础得以明确,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机制也逐渐被揭示。
在当今的遗传学研究中,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仍然是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虽然现代遗传学已经超越了孟德尔时代的限制,但其提出的遗传单位和基本遗传规律仍然适用于多种生物,为遗传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稳固的基础。
伦理和应用随着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孟德尔定律也引发了许多伦理和社会问题的讨论。
遗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使得基因可以更加精确地操作和改变,这对农业生产和医学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争议。
孟德尔三定律
孟德尔三定律
孟德尔三大定律分别是:
①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一个配子中。
该定律揭示了一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对在减数分裂时经过复制后发生分离是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
②独立分配定律,这个定律是指当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进入一个配子时,它们相互之间是独立自由组合的,后代基因型是雌配子和雄性配子随机受精决定的.
③连锁遗传定律:一种生物的性状很多,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自然也很多,而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有限,必然有许多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这就会引起连锁遗传的问题。
简述分离定律的内容和细胞学基础
简述分离定律的内容和细胞学基础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由奥地利的孟德尔在19世纪中期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的。
分离定律又称孟德尔定律,它是指在杂合个体的后代中,各个性状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分离并遗传给后代。
分离定律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随机性、独立性和稳定性。
随机性:分离定律指出,每个个体的性状是随机组合的,每个性状都有50%的概率被遗传给下一代。
这是由于雌雄两性的配子是随机组合的,所以每个性状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遗传给后代。
独立性:分离定律还指出,每个性状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它们的遗传不会相互影响。
即使一个个体具有多个性状,每个性状的遗传都是独立的。
例如,一个豌豆可能同时具有黄色的种子和绿色的茎,但这两个性状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稳定性:分离定律还指出,每个性状的遗传是稳定的,它们的比例在每一代中都是相同的。
例如,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黄色种子的比例始终为3:1,绿色茎的比例始终为1:1。
细胞学基础分离定律的基础是遗传物质DNA的遗传规律。
DNA是构成基因的物质,它位于细胞核中,由四种碱基组成,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DNA的遗传规律是由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的。
DNA分子是由两股互补的链组成的,这两股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而相互连接。
DNA分子的复制是在细胞分裂时进行的,每个细胞都可以复制自己的DNA并将其遗传给下一代细胞。
在复制过程中,DNA分子会分裂成两股互补的链,并在每条链上形成新的互补链。
这种复制方式保证了DNA的遗传性。
DNA的遗传规律还涉及到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这是由细胞内的一系列分子机制控制的。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信息被转录成RNA信息,并通过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来实现基因的功能。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是细胞分化和发育的基础,也是遗传变异和适应性进化的原因。
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揭示了性状遗传的随机性、独立性和稳定性。
这些原理的基础是DNA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
孟德尔定律的应用 分离定律的应用
甜桃 酸野桃
讨论1、这两个桃子品种的酸和甜,显性是什么? 酸,因为两者杂交后代全是结酸桃的树
甜桃
讨论2、该青年买的甜桃树,开花后,接受了野酸桃树的 花粉,花谢后长出的桃子是酸的还是甜的?
甜的。为什么?
花瓣 雄蕊 花柱 子房 子房壁
F1自交得F2中,AA=3/8, Aa=1/4,aa=3/8
F1自由交配得F2中,AA=1/4, Aa=1/2,aa=1/4
七、分离定律中分离比的异常情况
1、不完全显性 如一对遗传因子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
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白=3:1
在不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粉:白=1:2:1
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
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
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
推断正确的是
D 性状分离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P A a(正常)× A a(正常)
配子 A a
Aa
F1 AA 或 Aa (正常女儿)
aa (白化病儿子)
3.已知黑尿症是有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丈
夫的哥哥和妻子的妹妹都是黑尿症患者。夫妻双
方及其他家族成员均正常。这对夫妇生育出黑尿
症患儿的概率是
(A )
A、1/9
B、1/8Hale Waihona Puke C、1/4D、1/3
4.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对相
1、把当地野生桃树上嫁接甜桃树枝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规律。
这条规律揭示了遗传物质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与表达方式,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是由奥地利的科学家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于1865年提出的。
孟德尔在莱因省植物园进行豌豆杂交实验之后,发现某些性状在一代中被遗传了下来,却在第二代中重新表现出来。
于是他总结了一条规律,即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在杂合状态下均等分离,每个子代只获得一个基因,而不是两个基因的混合。
这一规律被称为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也被称为第一定律。
它说明了遗传物质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配对方案,以及基因对后代的遗传影响。
基因分离定律也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表明了颜色、形状、大小等性状的遗传方式,为遗传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此外,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产生机制,即通过基因的变异才会形成不同的物种。
其次,它有利于育种工作,可以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育种工作,如培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等。
最后,基因分离定律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某些疾病的遗传方式,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之,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揭示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传递方式,为理解生命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对于遗传学和育种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该加深对于其规律的理解,以更好地探索生命的奥秘。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
考向4遗传定律中的名称辨析
【例4】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解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个体的现象;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短毛都是相对性状。
也可以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育种自交植物的或同株异花授粉基因型的动物个体间的交配提高纯合度判断显隐性及纯杂合子的有效方法自由交配即随机交配各种相同及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可交配满足遗传平衡定律不同自花相同测交杂合子与相交是一种特殊的杂交验证杂交实验中对的解释可用于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本和母本分别是反交中的和11常用于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隐性纯合子实验现象母本父本2基因类型相同基因
A.3/5B.1/2C.3/8D.2/3
解析:亲代高茎(用AA表示)与矮茎(用aa)表示,F1为Aa。F2中AA∶Aa∶aa=1∶2∶1,F2植株成熟时,拔掉所有的矮茎植株,即将F2中的aa去掉,剩下的AA∶Aa=1∶2,其中AA占1/3,Aa占2/3,将F2自交,AA自交后代全是高茎AA,而Aa自交后代中高茎AA为2/3×1/4=1/6,高茎Aa为2/3×1/2=1/3,故理论上高茎F3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1/3+1/6)/(1/3+1/6+1/3)=3/5。
(1)提出假设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豌豆遗传定律孟德尔定律
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所得出遗传规律。
包括:
1、显性定律: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的全部个体只表现这一对相对性状中的一个性状。
因为这一对相对性状中,一个是显性的,才得以表现,另一个是隐性的,无从表现。
如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子一代全是红花,因红花对白花是显性; 白花对红花是隐性。
2、分离定律: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显性性状,但子二代的个体中,既有表现显性性状的,又有表现隐性性状的,而且两者之比为3:1。
3、自由组合定律:或称独立分配规律。
具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时,子二代中表现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或独立分配。
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规律
虽然Cc与CC的表现型一致,但其遗传行为不同。 可用自交鉴定: CC纯合体 稳定遗传; Cc杂合体 不稳定遗传; cc纯合体 稳定遗传。 表现型是指生物所表现的性状,他是基因型和环境 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可以被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具体 性状。 如红花,白花 在基础 环境 内、外在表现 基因型 ------ 表现型 (根据表现型决定) 3. 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基因型+ 环境 表现型。
第二节 分离定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 性状(character):
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 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 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 例如,豌豆的花色、种皮的颜色、种子形状、子叶颜色、 豆英形状、豆英(未成熟的)颜色、花序着生部位和株高性状, 就是7个不同的单位性状。不同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 不同的表现,如豌豆花色有红花和白花、种子形状有圆粒和皱 粒、子叶颜色有黄色和绿色等。这种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 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
③豌豆花器各部分结构较大,便于操作,易于控
制。 ④豌豆豆英成熟后子粒都留在豆英中,不会脱 落,故各种性状的子粒都能 准确计数,这对以研究子粒性状为目的的试验 是非常重要的。 ⑤豌豆生育期短,很容易栽培,管理非常方便。
二、孟德尔的实验方法
孟德尔从单因子试验到多因子试验,即从 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到两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同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杂种每一个世代 中的每一种类型的植株都进行一一统计,进而 明确肯定各类型植株数之间的统计关系。并 且,他观察到这些数字的意义,提出了明确的理 论来解释他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还进一步设计 实验以验证所提的理论是否正确。他的这种 严格谨慎的科学态度,为他的伟大创举奠定了 坚实基础。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的两个基本定律,它们对于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分离定律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等位基因会按照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分离,而不会发生混合。
这意味着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每个染色体上的基因会独立地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只含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
这一规律适用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情况。
自由组合定律则是在多对相对性状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当两对或更多的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时,它们会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按照分离定律分别进行分离,但同时又会在受精过程中自由组合,从而产生具有不同基因组合的子代。
因此,后代可能出现一种基因组合的性状,也可能出现另一种基因组合的性状,表现出多种性状类型。
具体来说,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思想是遗传因子组合的概念。
每个个体都携带着多个不同的遗传因子,这些遗传因子可以在不同的染色体上组合在一起,从而决定个体的表型。
因此,后代可能在同一个族群内出现不同的表型类型,这取决于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
孟德尔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两个定律。
他使用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并且可以形成易于观察的杂交后代。
通过分析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这些发现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成为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支柱。
总之,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的基本规律,它们对于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定律不仅对于理解个体的遗传特征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于设计育种方案、改良作物品种等方面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的植株在 F3代应再分离出3/4的红花植株和1/4的白花植 株,而后者1/3的植株在F3代不再分离,全部为红色植株。
F2基因型及其自交后代表现推测
三、分离现象的验证
• (三)花粉鉴定法
• P (非糯性)WxWx × wxwx(糯性)
• (含直链淀粉) ↓
↓(支链淀粉)
• 花粉
Wx
wx
• 碘液染色
的交配。 • 11.杂交:两个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 • 12.显性性状: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子一代 表现出来的亲
本之一的性状。 • 13.隐性性状: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
的性状。
一、分离现象
• (二)豌豆杂交后代的分离 • 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 (1)选择豌豆为材料
①选择质量性状 ②豌豆自花受粉 ③籽粒留在豆荚里,便于统计。 • (2)运用方法得当 ①统计学 ②测交:测交是指将杂种后代和隐性亲本进行杂交,回 交是指杂种后代和任一亲本杂交。③正反交:继承前人方法, 设对照实验。④遵从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分析一对相对性 状,再分析两队以上的性状。
一、分离现象
• (二)豌豆杂交后代的分离 • 2.豌豆杂交试验: • (1)符号表示
呈蓝黑色 呈红棕色
• F1 •
Wxwx ↓
F1花粉 Wx
wx
• 碘液染色 呈蓝黑色 呈红棕色
四、分离规律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1、F1代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生活力是一 样的。
2、F1代的两种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 3、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到观察时相等的。 4、显性是完全的。 5、观察的子代样本数足够多。
全部为红色;
↓
F1 ?
红花
• F2(杂种二代)有两种
↓
类型的植株,一种开 F2 红花
白花
红花,一种开白花; 株数 705
224
并且红花植株与白花 比例 3.15
1
植株的比例接近3:1。
豌豆的7个单位性状及其相对性状
豌豆的7个单位性状及其相对性状
7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及其实质
P:亲本,杂交亲本 ♀:作为母本 ♂:作为父本 ×:表示杂交 :表示自交 F1:表示杂种第一代 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生物个体。
(二)豌豆杂交后代的分离 (2)正交和反交
正 交
(二)豌豆杂交后代的分离
反 交
孟德尔的正反交试验统计结果
• F1(分离规律
• 一、分离现象
• (一)术语
• 1.性状:把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 2.单位性状:生物的性状区分为许多小的单位,这些被区分开的各个性状。
• 3.相对性状:具有相对差异的性状。
• 4.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 5.复等位基因:控制同一单位性状,位于同一基因座位上的两个以上的
•
一组等位基因。
• 6.基因型:一个生物体的全部遗传组成的总和。
一、分离现象
• (一)术语
• 7.纯合体:在二倍体细胞或个体中,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相同的细胞或个 体。
• 8.杂合体:在二倍体细胞或个体中,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不同的细胞或个 体。
• 9.纯系:所有单位性状能够真实遗传的群系。 • 10.自交:同一个体自身产生的雌雄配子的交配或同一基因型的个体之间
•
F1 红花 × 白花
•
红花 : 白花
•
85 :
81
•
1:
1
F1红花的测交结果推测
三、分离现象的验证
• (二)自交法
•
F2植株自交产生F3株系,然后根据F3的性状表现来验证
F2的基因型。
F2代中呈白花的植株, 应该只产生白花植株; F2代中红 花植株中,应有2/3是Cc杂合体,1/3应该是CC纯合体,前者
• (一)解释
• 1、每对相对性状都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显性性状的叫显性遗 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的叫隐性因子。
•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但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在 性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
• 3、成对的遗传因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 4、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F2产生性 状分离现 象是由于 遗传因子 的分离与
组合。
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
三、分离现象的验证
(一)、测交法 (二)、自交法 (三)、F1花粉鉴定法
三、分离现象的验证
• (一)测交
用F1杂合体(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进行杂 交,用以测定杂合体基因型的方法。后代的表现型就代表配子 的基因型,测交的后代就代表F1配子的种类和数量。
这样导致F1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及其实质
(一)解释
5、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控制红花的遗传因子和控制白花的遗传因子是同一遗传因子的两
种存在形式。控制红花的遗传因子对控制白花的遗传因子为显性, 即红花因子和白花因子同时存在时,只表现红花因子的性状。 (二)实质 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类型不同、数目相等的两种 配子。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分离比都是这个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