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第一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全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总结、区别及解题思路教学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总结、区别及解题思路教学课件

(3)基因型、表现型问题
①已知双亲基因型,求双亲杂交后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种
类数与表现型种类数 规律:两基因型已知的双亲杂交,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
类数等于将各性状分别拆开后,各自按分离定律求出子代基
因型(或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 如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多少种表现型?
遗传因子对数
配子类型
F1
及其比例
配子组合数
一对 一对
1 2 1∶1 4
两对 两对
2 4 1∶1∶1∶1 16
n对 n对
n 2n (1∶1)n 4n
遗传因子组成种数 3
F2
表现类型种数
2
表现类型比
3∶1
遗传因子
2
F1测交
组成种数
子代 表现类型种数
2
表现类型比
1∶1
9 4 9∶3∶3∶1
4
4 1∶1∶1∶1
如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相交,求: ①生一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的概率; ②生一表现型为A bbC 的概率。
分 析 : 先 拆 分 为 ①Aa×Aa 、 ②Bb×bb 、 ③CC×Cc , 分 别 求 出
Aa、bb、Cc 的概率依次为12、12、12,则子代基因型为 AabbCc 的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所占 比例
显性 纯合子
隐性 纯合子
显性性 状个体
隐性性 状个体
②坐标曲线图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所占 比例
显性 纯合子
隐性 纯合子
显性性 状个体
隐性性 状个体
例1. 将具有一对等位遗传因
子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
纯合子

笔记_分离定律

笔记_分离定律

P9小资料
直链淀粉(稀 碘液)蓝黑色 支链淀粉(稀 碘液)红棕色
F1花粉 鉴定法
配子形成时
发生基因分离的 直接证据。
4.分离定律的实质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观察到减数分裂。 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因子后来改称为基因。 20世纪初证实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的片断。 成对存在的基因分别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 位置上。
1.4豌豆的一些品种之间具有稳定的、 可区分的相对性状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单因子杂交试验:
着眼于一对相对性 状,分析它在后代中的 表现。 揭示了基因的分离 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正交:高茎(♀)×矮茎(♂) 反交:矮茎(♀)×高茎(♂)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亲代(父本、母本) ×:杂交 F1:子一代 ×:自交
7.2杂交育种
病原体为 真菌
7.1杂交育种
P 配子 抗锈病 BB B Bb bb 易感锈病 × bb b 配子 1/2 B 1/2 b 1/2 B 1/4BB 1/4 Bb 1/2 b 1/4 Bb 1/4 bb F2出现性状分离,选 择优良性状保留。 遗传图解的规范
F1 抗锈病
F2 基因型 :BB Bb
1 :2 :1 表现型:抗锈病 易感锈病 3 : 1
7.1杂交育种
F2表现型:抗锈病 选优 基因型 :BB 1/3 BB 逐代自交 BB 易感锈病 Bb 2/3 BB BB Bb 1/3 bb 1/6 2/5 Bb 1/5 bb 1/10 2/9 0 种“株行”
不发生性状分离
BB
自然界中长期自交的植物均为纯合体
基本概念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大写字母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小写字母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同一字母表示。 相同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 位置上控制着相同性状表现的基因 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 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遗传学定律

遗传学定律

遗传学定律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科学。

通过观察和实验,遗传学家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遗传定律,这些定律揭示了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和基因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对遗传学定律进行详细阐述,以便更好地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1. 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石,也被称为遗传学的第一定律。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的研究,发现了隐性和显性基因的存在,以及基因在遗传中的分离和重新组合。

他总结了两个重要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指出,不同性状的基因在生殖过程中能够分离,保持其独立性;自由组合定律则指出,不同性状的基因在生殖过程中能够自由组合,而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

2. 孟德尔定律的延伸除了孟德尔定律,还有一些遗传学定律对于遗传现象的理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染色体理论和连锁不平衡定律。

染色体理论指出,基因是储存在染色体上的,而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也会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连锁不平衡定律则指出,某些基因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它们很难在遗传过程中分离,因此会遗传为一体。

3. 多基因遗传定律多基因遗传定律是指在一个性状上,有多个基因同时发挥作用,从而产生连续性变化的现象。

这个定律对于解释人类的复杂性状非常重要,比如身高、体重等。

根据这个定律,人类的身高不仅受到单个基因的影响,还受到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因此会呈现出连续性的变化。

4. 突变定律突变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突然变异的现象。

突变定律指出,突变是基因变异的主要来源,它提供了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导致疾病的发生;也可以是有益的,促进物种进化的进程。

5. 随机分离定律随机分离定律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基因的分离是随机发生的。

也就是说,每个个体在生殖过程中,所含的基因会随机地分离到下一代中。

这个定律保证了基因的多样性,为物种的适应性演化提供了基础。

遗传学定律的研究和应用,不仅为人们揭示了基因的传递规律和表达方式,也为人类的健康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七 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指导杂交育种 ①隐性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 隐性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 例 小麦、水稻矮杆性状的选育(aa) 小麦、水稻矮杆性状的选育(aa) 矮杆性状的选育
F1 Aa
②显性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 显性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 例
×
AA
Aa
aa
小麦抗杆锈病性状的选育(AA) 小麦抗杆锈病性状的选育(AA) 抗杆锈病性状的选育
3.亲代基因型未肯定的情况下,求后代某一性状的发生概率 亲代基因型未肯定的情况下, 亲代基因型未肯定的情况下
确定亲代基因型及概率 设亲代为某种基因型才能出现所求性状
运用加法乘法原理求该性状发生的概率
例:
白化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控制的遗传病, 白化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某家族的遗传系谱 图如下: 图如下: 1 2 3 4 正常男女 Aa aa A_ A_ A_ Aa 患病男女 5 aa 6 A_ 2/3 Aa AA 1/3 7 A_ Aa
概念
显性性状: 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隐形性状: 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形性状:F1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 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形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隐形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基本概念
性状
相对性状
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同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与生物个体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含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个体 含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个体
表现型
基因型 纯合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点击获取更多“生物知识点”↓↓↓高三生物笔记知识点高考理综生物重要知识点高中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最新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基因三大定律

基因三大定律

基因三大定律
基因三大定律是指遗传学领域中的三个重要定律,它们分别是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孟德尔的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孟德尔的第三定律(不互相干扰定律)。

1. 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在正常繁殖中,每个个体都会从父母那里继承到两个相对独立的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在生殖过程中会分离。

2. 孟德尔的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不同的基因对于遗传特征的表现具有自由组合的能力。

即,基因的组合并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每个基因都有可能以任何方式与其他基因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

3. 孟德尔的第三定律(不互相干扰定律):每个性状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不会相互干扰。

不同的性状之间的遗传是独立进行的,一个性状的遗传不会影响另一个性状的遗传。

这意味着每个性状都受到不同基因的控制,它们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这些定律是奥地利生物学家格里高利·约翰·孟德尔在19世纪中期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并提出的。

这些定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我们理解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孟德尔三大定律

孟德尔三大定律

孟德尔三大定律孟德尔三大定律是遗传学中的基础定律,由奥地利的生物学家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在19世纪中叶发现并提出。

这三大定律是指遗传性状的遗传规律,即遗传因子的分离、独立遗传和基因组合。

这些定律对于理解生物遗传学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对于现代生物学和农业科学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定律:因子分离定律孟德尔的第一定律是因子分离定律,也称为分离定律。

这个定律说明了当两个纯种品种杂交时,它们的基因会分离并以随机的方式组合在子代中。

这意味着每个后代都会从父母那里获得一个基因,这个基因可以是来自父亲或母亲,但不会同时来自两个亲本。

例如,当一个纯种豌豆植株与另一个纯种豌豆植株杂交时,它们的子代将会是杂合子,即它们有来自父母的不同基因。

这些杂合子的后代将会有一定的概率表现出来自祖先的不同特征。

第二定律:独立遗传定律孟德尔的第二定律是独立遗传定律,也称为随机分离定律。

这个定律说明了不同基因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即一个基因的表现不会影响另一个基因的表现。

这意味着子代的基因组合是随机的,而不是受到亲本特征的限制。

例如,当一个杂合子豌豆植株与另一个杂合子豌豆植株杂交时,它们的子代将会有四个不同的基因,这些基因的组合方式是随机的。

这种随机组合使得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更为复杂,但也更为精确。

第三定律:基因组合定律孟德尔的第三定律是基因组合定律,也称为连锁不平衡定律。

这个定律说明了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某些基因可能会一起遗传,而不是独立遗传。

这种连锁不平衡使得某些特征的表现更为复杂,因为它们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

例如,当豌豆植株的花色和种子形状这两个特征被遗传时,它们可能会同时被遗传,而不是独立遗传。

这是因为这两个特征可能存在于同一个染色体上,而染色体的重组会影响这些特征的表现。

总结孟德尔三大定律是遗传学中的基础定律,对于理解生物遗传学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

这些定律包括因子分离定律、独立遗传定律和基因组合定律。

高中生物 孟德尔定律 一、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 孟德尔定律 一、分离定律
孟德尔定律
一、分离定律
图8 双手手指嵌合
1、右手拇指在上 2、左手拇指在上
图 7 脸颊有无酒窝
1、பைடு நூலகம்酒窝 2、无酒窝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单眼皮
兔子毛的长毛和灰毛 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玫瑰的红花和郁金香的白花
豌 豆
豌豆的一些性状:
请问:花和种子有什么联系?
柱头
花柱
花药
纯合子 杂合子

释(假
说)
解释1:性状受遗传因子(基因)控制 解释2: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 解释3:配子中基因成单存在 解释4:F1中两个基因是独立的 解释5:F1形成两种配子,且比值相 等,受精机会均等
再 见
黄(6022) 圆(5474) 绿(428) 绿(2001) 皱(1850) 黄(152) 3.01︰1 2.91︰1 2.82︰1
2.95︰1 3.14︰1

说(解
释)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 基因型
解释1:性状受遗传因子(基因)控制
解释2: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
解释3:配子中基因成单存在
表现型
雌 蕊
雄 蕊
花丝
子 房
自花授粉 闭花授粉
胚 珠
自交
杂交
(正交.反交)
自交
705 3 : 224 1
紫色
圆形
腋生
白色
皱形
皱缩
顶生
F1 F2
紫色
紫(705) 白(224) 3.15:1
黄色
圆形
绿色
饱满
饱(882) 皱(299)
腋生
腋(651) 顶(207)

高(787) 矮(277) 2.84︰1

孟德尔的经典实验原则

孟德尔的经典实验原则

孟德尔的经典实验原则
孟德尔定律是指孟德尔所提出的、解释遗传现象的三项基本定律和原则。

1、显性原则:“相对性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些基因之间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关系。

”盂德尔用于实验的豌豆有外形圆滑和皱缩的,种于有黄的和绿的等区别,能够形成可进行区分的一对性状,孟德尔称这些性状为“相对性状”。

具体讲就是当“圆滑”和“皱缩”这一对等位基同兼而有之的时候,则表现出显性的“圆滑”性状;而作为隐性的“皱缩”性状只有在拥有两个皱缩基因时才能够表现出来。

孟德尔那个时代还不知道染色体的存在。

现在我们已经弄清,等位基因存在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

2、分离定律:“等位基因是在配子形成的时候开始分裂的,其中只有个等位基因被分配到配子中去。

”例如:同时携带“圆滑”和“皱缩”两个等位基因的亲本所产生出来的配了只携带“圆滑”或“皱缩”中的某一个的基因。

3、独立分配定律:“完全不同的等位基因被独立地分配到相互融合的配子当中去,”“或圆滑或皱缩”这一等位基因与“或黄或绿”这一对等位基因分别被分配到不同的配子当中去。

这一定律不适用于基因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的情况。

分离定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第一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第一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
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小写字母表示), 只有2个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才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其中一个必然为隐 性遗传因子,这2个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③配子中遗传因子只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配子中只含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雌雄配子结合后,每个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又重新成对

1 矮茎
∶ 34株≈1︰1
总结:1、分离定律中要掌握的符号:
亲本:P
子代:F
杂交:×
父本: 母本: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自交:
亲本
父本:提供精子(雄配子)的个体。 母本:提供卵细胞(雌配子)的个体。
21
总结: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分为4块: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现象:能观察到的实验结 果
2、对现象的解释,也就是假说:假说是现象的内 在原因,从遗传因子方面解释。遗传图解也属于 假说内容。
D. 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接近1∶1
5、在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发现过程中,“演绎推理”过程指的是
( A)
A. 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设计测交实验并推断测交后 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l:1
B. 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提出“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
C. 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学习目标 :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遗传规律与减数分裂

孟德尔遗传规律与减数分裂
睾丸 细胞质均等分裂 1个精原细胞→ 4个2种精子 卵巢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1个卵原细胞→ 1个1种卵细胞+3个2种极体
场所 分裂 不 方式 同 点 子细胞 个数 是否 变形
有变形过程
无变形过程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鉴别
技巧:一数二看三判断
奇数
一数 染 色 体 数 目
减Ⅱ
三判断 没有同源染色体 的配对 同 (有丝分裂) 源 染 色 体 行 为 联会、四分体、分离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实例:____
3、伴Y遗传 (1)特点: (2)实例: 4、判断某疾病遗传方式的方法 (1)判断显隐性 无中生有为隐性 (2)判断常染色还是伴X遗传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
例1、(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_____。 (2)Aa连续自交N代后杂合子比例为_____,纯合子比 例为_____。 (3)非糯水稻(AA)花粉遇碘为蓝黑色,糯水稻(aa) 遇碘为橙红色,二者杂交F1代花粉遇碘后,蓝黑色:橙红 色为_____。 (4)基因型为Dd的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 (5)基因型为Dd的植株产生D与d配子的比为1:1() 例2、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试验中, 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_____ ①紫花×紫花→全为紫花 ②紫花×紫花→紫花:白花= 601:201 ③紫花×白花→全为紫花 ④紫花×白花→紫 花:白花=98:102
细 胞 分 化
末 期 II
后期II
中期II
前期II
体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精子) 第二次分裂(MII)次级精母细胞

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2013-02教学实践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不同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孟德尔发现的第一个遗传规律,他选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都是显性性状,F1再自交产生F2,则出现显、隐性状分离比近似为3∶1;然后又用测交的方法,证明了F1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从而在测交后代中性状分离比接近1∶1;最后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那么基因的分离定律只能用测交法证明吗?本文就对其验证方法进行一下小结。

一、测交法测交法,即孟德尔采取的办法,也就是用杂种F1与隐性个体杂交,统计分析后代性状分离及其比例,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若在测交后代中产生显、隐性状两种表现型,且性状分离比接近1∶1,证明杂种F1在产生配子时,形成了两种不同基因类型的配子,即等位基因的分离,说明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若性状分离比不符合上述比例,说明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这种方法既适用于高等植物,又适用于高等动物。

二、自交法自交法也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常用方法,即让杂种F1自交,统计分析后代性状分离及其比例。

若在自交后代中会产生显、隐性状两种表现型,且性状分离比接近3∶1,说明杂种F1在产生配子时,形成两种比例为3∶1的不同基因类型的配子,即等位基因的分离,也能证明基因的分离定律。

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雌雄同体的高等植物,一般不适用于高等动物或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

三、花粉鉴定法依据对花粉粒的形状或特殊的染色效果的观察,统计分析相关的观察结果,进而判断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是否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如,非糯性和糯性水稻(或玉米)的花粉遇碘液呈现不同的染色结果,纯合糯性水稻(或玉米)的花粉遇碘呈红褐色,而纯合非糯性水稻(或玉米)的花粉遇碘呈蓝黑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性致死:隐性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分为显 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
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
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现象。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方法一:定义法
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没有 表现出来的即为隐性:甲×乙→甲,则甲为 显性。
方法二:性状分离法 具一对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 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方法三: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判断 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 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
基因的分离定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 组合定律Ⅱ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
1.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概率 的判定及计算 2.遗传病系谱中遗传病(显、隐性) 类型判定及发病率的计算 3.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 有关问题 4.应用遗传基本规律分析解决一些 生产、生活中生物的遗传问题
方法Ⅱ
1、性状类概念
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的遗传现象。 如ABO血型中的IAIB为AB型。
异常的性状分离比
例如:两只杂合黑鼠生下的四只小鼠不一定符 合3黑1白,可能是全黑,也可能全白,甚至既 有黑又有白,但比值不是3:1。
• 当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异常的性状分离比
某些致死基因导致性状分离比发生改变:
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摩尔根
找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据;沃森
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
相关训练:《讲》P55例2
解答遗传学试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题,明确相对性状并判断显隐性 第二步:判断遗传方式(常染色体还是伴性遗 传)
第三步:推导基因型,写出遗传图谱
第四步:依据概率的运算法则计算,解答。
人类常见的几对相对性状
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 实验方法:
人工杂交实验法
豌豆杂交试验
去 雄
异花传粉
高茎(或矮茎)的花
母本 (♀)
父本(♂)
矮茎(或高茎)的花
高茎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想一想:
孟德尔怎么知道他用的高 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是纯种的? 自然状态纯种 自然状态下豌豆能否杂交? 怎样让它杂交?
2/3 1/4=1/6
例题、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男 性个体的父母表现型正常,但他有 个患白化病的妹妹,女性个体的父 母表现型也正常,但她有个白化病 哥哥,这对夫妻生一个患白化病孩 子的几率是多少?
A---a P 2/3 A---a
a a A---- A----
a A----
a 2/3 A----
aa 1/4 2/3 2/3 1/4=1/9

1
2
A---a
2 3
A---a

1
a 2/3 A---- aa aa 1/2 2/3 1/2=1/3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环境相同时: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环境不同时: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不一定不同。
还可以用:杂交法
4、1/3和2/3的问题
例题、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所生 的第一个孩子是白化病患者,他们 的第二个孩子表现型正常,第二个 孩子长大后与一个白化基因携带者 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白化病孩子的 几率是多少?
P
A---a
a A----
F1
aa AA Aa aa 1 : 2 : 1 Aa
2/3A---a 1/4 aa
精原细胞
A a aa A A
联会
四分体
aa A A
A A a a A A
初级精母细胞
A A A A A
a a
AA A A
A
a
a a a a a
aa
a
a
精子
精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分离定律存在的结果: 结果一: 父本能产生两种精子,数量比1:1 母本能产生两种卵细胞,数量比 1:1
结果二:

1 A
AA
1 1 1 1 1 1 1 1 1 1-2n 2-2n+1 2-2n+1 2+2n+1 2-2n+1
[特别提醒] ①在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情况下,Fn 中显性纯合子所占 2n-1 比例为 n 。 2 +1 ②在杂交育种时,可通过杂合子连续自交的方法获得显 性纯合子。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扩充
不完全显性:F1的性状表现介于双亲性状中间 遗传现象。 如紫茉莉:红花×白花→粉红花。
性状:
2、基因类概念
显性基因: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
3、个体类概念 纯合子:
4、交配类型概念
杂交: 自交: 测交:
杂合子:
基因型:
表现型:
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 实验材料: 豌豆
柱头
两性花 花药 雄 蕊 花丝
雌 蕊
花柱
子房
相关概念
• 自花传粉:两性花中,一朵花之内的授粉。
高茎豌豆
高茎:DD
高茎:Dd
水毛茛
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间的叶和尽在水的叶,就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藏报春花
20~25℃
红花
30℃
白花
[特别提醒]
①测交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已知生物性状的显 隐性。此方法常用于动物基因组成的检测。
②植物常用自交法,也可用测交法,但自交法
更简便。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如图表示一个基因组成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1.表现型与基因型的相互推导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亲本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AA×AA AA×Aa AA×aa Aa×Aa 1∶2∶1 Aa×aa aa×aa Aa∶aa=1∶1 aa 显性∶隐性=1∶1 全为隐性 AA AA∶Aa=1∶1 Aa AA∶Aa∶aa=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显性∶隐性=3∶1
F1的种子结在哪?第一年 不能,人工杂交实验法 获得的F1种子,当年还能不 能种下去? 母本,不能 获得F2种子是第几年?获 得F2的植株是第几年? 第2年,第三年
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解释
前提: (1)一对相对性状 (2)控制性状的是一对基因 (3)一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 同位置上
1、杂合子逐代自交提纯
得到规律:杂合子在Fra bibliotek代中的比例为(1/2)n
纯合子在后代中的比例为 1-(1/2)n
显性(隐性)纯合子在后代中的比 例为1-(1/2)n/2
2、显、隐关系的判断
方法1(概念法):一对相对性状 的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 型,则子代表现型为显性性状
方法2(性状分离法):相同表现 型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表现 型,则亲本表现型为显性性状
例题.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 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 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B ) ① 紫花×紫花→紫花 ② 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 紫花×白花→紫花 ④ 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3、测定未知个体基因型
动物: 最好的方法:测交法 还可以用:杂交法 植物: 最简便的方法:自交法 最好的方法:测交法
遗传图谱的书写规律
1.书写出亲本性状,标出与性状相应的基因型
2.正确分离出配子
3.根据雌雄配子组合出子代个体的基因型
4.根据子代的基因型标出相应表现型和性别 5.在图解上用符号标明代别、配子及交配方式。
1.杂合子 Aa 连续自交,第 n 代的比例分析 杂合 纯合 显性纯 隐性纯 显性性 隐性性 Fn 所占 比例 子 1 2n 子 合子 合子 状个体 状个体
:
1 a
Aa

1 : 1
A
a
Aa
aa
子代表现型比例: 显:隐=3:1
三、基础题型: 1、杂合子逐代自交提纯
P F1 ¼AA
Aa
½Aa ¼aa
F2 ¼AA ½( ¼AA ½Aa ¼aa ) ¼aa 1/8 AA ¼ Aa 1/8aa
例题、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逐 代自交3次,所产生的F3中, 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1/8 , 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7/8 , 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7/16
体会“假说——演绎法”
科学实验,提出问题------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如何解释F2出现3:1
大胆猜测,推出假设------- 提出四点假说
演绎推理,实验检验------- 测交实验
根据结果,得出结论------- 揭示基因的分离定律
[疑点扫描]
• 孟德尔是通过 假说—演绎法 总结出基
因的分离定律,演绎推理是指设计测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显性∶隐性=3∶1⇒亲本:Aa×Aa 显性∶隐性=1∶1⇒亲本:Aa×aa F1 全为显性⇒亲本:AA×A 或aa 全为隐性⇒亲本:aa×aa
2.果皮、种皮、胚、胚乳的基因型分析
(1)果皮(包括豆荚)、种皮分别由子房壁、珠被(母本体细胞) 发育而来,基因型与母本相同; (2)胚(胚轴、胚根、胚芽、子叶组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基 因型与其发育成的植株相同; (3)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基因型为母本配子基因型的两 倍加上父本配子基因型,如下图表示:
相关训练:《讲》P56 巩固3
判断遗传方式的步骤方法
第一步: 看是否为伴Y遗传(图谱中患者均为
男性,且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也患病就是伴Y遗
传,如果不是就进行第二 步)
第二步: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
患者父亲和儿子患病说明是伴X隐性遗传病;
如果不是就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 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为 患者,此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如不是就为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