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高等有机化学 醇和酚

合集下载

师大版有机化学第10章-醇酚醚-5

师大版有机化学第10章-醇酚醚-5

2. 醇和氢卤酸的反应
反应式
ROH + HX HX的活性: HI > HBr > HCl RX + H2O
CH3CH2CH2CH2OH
47% HI
CH3CH2CH2CH2I
48% HBr CH3CH2CH2CH2Br H2SO4 浓HCl CH3CH2CH2CH2Cl ZnCl2
醇的活性: 烯丙型 > 3oROH > 2oROH > 1oROH > CH3OH
C2H5OC2H5
甲基乙基醚(甲乙醚)
二乙醚(乙醚)
2). 系统命名法
CH3 C2H5OCHCH2CH2CH2CH3 CH3OCH2CH2OCH3
2-乙氧基己烷 1,2-二甲氧基乙烷 1,2-二甲氧基乙烷 2-乙氧基己烷
环醚
H2C
环氧化合物
CH2 O 环氧乙烷 H2C O 1,2-环氧丙烷 CHCH3
(CH3)3C + CH3OH (CH3)3CI I- HI CH3I
3.环氧化合物的反应
H 2C O CH2 + Nu- H+ HOCH2CH2Nu
Nu-:H2O/H+,ROH/H+,HX,HCN, NH3,RMgX,RONa/OH-
1).酸催化开环:
亲核试剂进攻取代较多的碳原子
(1)
CH3CH O
第十章
醇、酚、醚
第一节
1.醇的结构

一、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醇的分类
伯醇(一级醇)
根据官能团 所连烃基类型
仲醇(二级醇) 叔醇(三级醇)
饱和醇:
根据烃基结构 不饱和醇:
芳香醇: 一元醇 二元醇 多元醇

有机化学课件-醇和酚

有机化学课件-醇和酚
酚具有抗菌和消毒作用,被用 于制造医用药物和防腐剂。
醇在清洁用品中的应用
醇是常见的清洁剂成分,用于 去除污垢和杀菌消毒。
比较醇和酚的性质和反应
分子结构 性质 化学性质 应用
醇 含有羟基的碳链 有酒精味 加成、消除、氧化、磺化 清洁剂、溶剂
酚 苯环上有羟基 有特殊香味 亲电取代、缩合、酯化 药物、化妆品
缩合反应类型 酚的烷基化反应 酚的羧酸化反应 酚的醚化反应
反应条件 酚与醇在酸催化下缩合 酚与羧酸在酸催化下缩合 酚与醇在酸催化下缩合
酚的酯化反应
1 定义
酚与酸反应生成酯。
2 反应条件
酚和酸在酸催化下反应。
醇和酚在生活中的应用
醇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醇常用作保湿剂和溶剂,广泛 应用于各种化妆品中。
酚在药物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课件-醇和酚
本课件介绍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在 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将深入探讨各种反应,并提供考试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题 目及解析。
醇与酚的分子结构与化学式

CnH2n+1OH

C6H6O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1醇
一般为无色液体或固体,具有特有的酒精味。
2酚
常为无色结晶固体,具有特殊香味。和氧化反应。
2酚
具有芳香性,可进行亲电取代、缩合和酯化反应。
醇和酚的加成反应
1
醇的酸碱反应
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
酚的氧化反应
与氧气反应生成酚醛或酚酮。
3
醇和酚的磺化反应
与磺酰氯反应生成磺酸酯。
醇和酚的消除反应
1
酚的缩合反应
2
通过缩合反应,酚可以形成醚。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朱玮教授 有机化学教案 第十章 醇和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朱玮教授 有机化学教案  第十章  醇和酚
exit
有机合成设计的基本内容是由目标分子经 骨架和官能团的转化得到合成元或中间体。转 化是依据已知或可靠的反应而进行的,由此可 倒推至目标分子所需的起始原料,此过程正好 与合成相反,因此也称为反合成。 同一目标分子可以进行多途径的反合成分 析,因此可推导出不同的合成路线和起始原料 ,形成所谓合成树。再进一步的合成设计工作 是将此合成树进行裁剪,从经济性、有效性以 及灵活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然后选定在 实验室中付诸实施的合成计划。
2,4,5-三甲基-3-氯-1-庚醇
OH
Cl
H
(2)饱和脂环醇
H CH3
(1R,2R)-2-甲基环己醇
(3)不饱和醇
CH3C CHCH2CHCH3 CH3 OH
OH
2-环己烯醇
C6H5 H H C C H OH CH3
5-甲基-4-己烯-2-醇 (4)芳香醇
CH2OH
苯甲醇
(1R,2Z)-1-苯基-2-丁烯-1-醇
(1)反应活性 与卤代烷E1反应类似,醇发 生分子内脱水反应的活性次序为: 3°>2°>1°ROH
CH3 CH3 C OH CH2 H 20%H2SO4 85~90℃
(CH3)2C CH2
(2)区域选择性 合Sayrzeff规则。
如果分子中存在2 ~ 3
种可消除的不同β-氢原子,其脱去方式符
66%H2SO4 CH3CH2CHCH3 100℃
δδδ+ δ+ δ+ δ+ δ+ δ+ δδ+ δδδ+ δ δ+ δ- δδ δ+
δ-
RO δ+ δδ+
H3O+ δ- + δ δ+

3、醇和酚-鲁科版选修五教案

3、醇和酚-鲁科版选修五教案

3、醇和酚-鲁科版选修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特性。

2.掌握醇和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反应机制。

3.能够识别醇和酚在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实验现象。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醇和酚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

2.醇和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反应机制。

三、教学内容3.1 醇的基本概念醇是碳链上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氢氧根离子所取代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羟基(-OH)官能团。

醇可通过碳链长度、羟基数量以及羟基位置来区分不同种类。

醇含有的羟基数量多少,会影响其溶解性、沸点和熔点等物理性质。

3.2 醇的化学性质醇的化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其含有活泼的羟基官能团中。

羟基上的氧原子可以通过共僵化氢键与其他分子进行反应。

醇可以导致碱金属水合离子的水解生成氢气和相应的金属氢氧化物。

醇也可以进行酸催化的裂解,将羟基裂解出来,生成烯烃和水。

3.3 酚的基本概念酚是含有羟基官能团的芳香烃,其分子中只有一个活泼的羟基官能团。

酚的味道苦涩,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够麻痹神经末梢。

酚也有药用价值。

3.4 酚的化学性质酚在分子中只含有唯一的羟基官能团,因此其化学性质相对单一。

酚可以被氧化成醛或羧酸,也可以被硝化生成硝基取代的产物。

此外,酚可以进行烷基化、酰基化等反应。

3.5 醇和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反应机制醇和酚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常见的即是它们作为氢原子供体参与还原反应。

此外,醇和酚也可以用作酰化、烷基化、酯化和脱水等反应的反应物。

其中脱水反应是醇和酚应用最为广泛的合成方法之一。

3.6 醇和酚实验现象醇和酚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很多独特的实验现象。

例如,醇的熔点和沸点随着羟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酚则相反。

另外,酚在燃烧时会放出黑烟,而醇燃烧时则不会。

四、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实验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现醇和酚的特性。

2.多做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掌握概念。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实验,培养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醇和酚的化学性质,掌握其结构和官能团。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有机化学反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四、教学难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的差异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条件及产物3.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引出醇和酚的概念。

2. 介绍醇和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a. 醇的结构特点:碳链上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

b. 醇的性质:与金属钠反应、与无机含氧酸成酯、脱水成烯、醇的氧化等。

c. 酚的结构特点:苯环上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

d. 酚的性质:酸性、氧化、亲电取代等。

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a. 醇的化学反应:与金属钠反应、与无机含氧酸成酯、脱水成烯、醇的氧化等。

b. 酚的化学反应:酸性、氧化、亲电取代等。

(三)实验操作1. 实验仪器与药品:甲醇、乙醇、丁醇、辛醇、钠、酚酞、仲丁醇、叔丁醇、无水ZnCl2、浓盐酸、1% KMnO4、异丙醇、NaOH、CuSO4、乙二醇、甘油、苯酚、pH试纸、饱和溴水、1%KI、苯、H2SO4、浓HNO3、恒温水浴锅等。

2. 实验步骤:a. 醇的性质1. 比较醇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2. 醇钠的生成及水解。

3. 醇与Lucas试剂的作用。

4. 醇的氧化。

5. 多元醇与Cu(OH)2作用。

b. 酚的性质1. 酚的酸性。

2. 酚的氧化。

3. 酚的亲电取代。

(四)实验总结1. 总结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差异。

2. 总结醇和酚的化学反应条件及产物。

3.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醇和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高考二轮复习课件有机---醇酚

高考二轮复习课件有机---醇酚

已知以下信息:①芳香烃A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10间,1mol A充分 燃烧生成72g水。②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③D能发生银镜反应、 可溶于饱和Na2CO3溶液、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4中氢。
(4)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 (5)D的芳香同分异构体H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H在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6)F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 发生显色反应的有____种,其中2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且峰 面积比为2:2:2:1:1的为________(写结构简式)。
③ 与含氧酸发生酯化反应
C2H5OH + CH3COOH 浓H2SO4 CH3COOC2H5 + H2O

注意:不饱和醇除具有醇的通性外,还具有不饱和烃的通性。
4、乙醇的工业制法
(1)发酵法 如: (C6H10O5)n
酶 水解
(2)乙烯水化法
C6H12O6 酒化酶 C2H5OH
催化剂
CH 2
CH 2
②H3O+ F
G
Δ
①NaCN
RX ②H3O+ RCOOH
①确认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为

②F 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化合物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1H核磁共振谱图表明,其中
某些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
氢,写出这些同分异构体中任意三种的结构简式

讨论:(13·全国)查尔酮类化合物G是黄酮类药物的主要合成 中间体,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讨论:(13·全国)查尔酮类化合物G是黄酮类药物的主要合成 中间体,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大学有机化学第十章醇酚醚

大学有机化学第十章醇酚醚

② 与金属离子的络合
MgCl2•6ROH CaCl2•4ROH
结晶醇 (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因此:
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ROH
2. 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弱酸性
+ CH3CH2OH Na
+ CH3CH2ONa H2
+ (CH3)3COH K
+ (CH3)3COK H2
醇金属: 强碱性试剂和强亲核性试剂
OH
R'
OH
R
30 叔醇( R' C OH ): (CH3)3COH R''
② 按羟基所连的烃基分:
饱和醇:
OH
CH3CH2OH (CH3)3COH
不饱和醇:
OH
CH2=CHCH2OH CH3C≡ CCH2OH
芳香醇:
CH OH 2
CH OH 2
③ 按羟基的数目分类:
一元醇: CH3CH2CH2OH
② RX的制备:10 醇,可采用 HX作卤化剂;
不是10 醇,不采用 HX作卤化剂,否则易得到重排产物。 可采用SOCl2 , PX3 , PX5作卤化剂
i) 与SOCl2反应
ROH SOCl2 RC+l SO2 + HCl
优点:1) 不重排,且产物构型保持
2) 副产物均为气体,易于除去 3) 产率高,产物容易分离
i. 伯醇氧化成醛和羧酸
[O]
[O]
RCH2OH
RCHO
RCOOH
[O]:KMnO4/H+、HNO3、 CrO3/ H2SO4、 K2Cr2O7/H2SO4、Na2Cr2O7/H2SO4 等
e.g.
CrO3 / H2SO4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章 醇、酚、醚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章 醇、酚、醚

2) 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类别分为:脂肪醇、脂环醇、 和芳香醇(芳环侧链有羟基的化合物,羟基直接连在 芳环上的不是醇而是酚)。
3) 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分为:一元醇、二元 醇和多元醇。 两个羟基连在同一碳上的化合物不稳定,这种结 构会自发失水,故同碳二醇不存在。另外,烯醇是不 稳定的,容易互变成为比较稳定的醛和酮。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于频哪醇重排需要注意的问题
3.某些环状结构的频哪醇,重排后可得环扩大产物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五、Preparation of Alcohols
1.由烯烃制备 1) 烯烃的水合 2) 硼氢化-氧化反应
硼氢化反应操作简单,产率高,是制备伯醇的好办法。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羟汞化-脱汞反应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乙醇液膜
乙醇(CCl4)
四、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cohols
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官能团所决定,同时也受到烃 基的一定影响,从化学键来看,反应的部位有 C—OH、 O—H、和C—H。
分子中的C—O键和O—H键都是极性键,因而醇分子中有 两个反应中心。 又由于受C—O键极性的影响,使得α—H具 有一定的活性,所以醇的反应都发生在这三个部位上。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双分子消除反应(E2)
一步反应:
E2反应的特点: 1)一步反应,与SN2的不同在于B:进攻β-H。 E2与SN2是互相竟争的反应。 2)反应要在浓的强碱条件下进行。 3)通过过渡态形成产物,无重排产物。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消除反应的取向
A. Saytzeff规则:优先生成具有较多烷基取代的(也是较稳定的)烯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与芳胺的反应,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
Friedel-Crafts反应
烷基化酰基化ຫໍສະໝຸດ 保护酚羟基的方法 转变为甲基醚
注意:温度过高时,醚将被分解
转变为苄基醚
与杂原子(O, N等)相连的苄基易为催化氢化脱去
酰基化的其它例子
四、一些特殊的芳香亲电取代反应
苯氧基负离子的结构分析
3. 酚酞Phenolphthalein的合成
4. 间苯二酚的Houben-Hoesch反应
霍本-赫施反应
酚酮合成法
腈参与的F-C酰化反应
5. Vilsmeier反应
6.Reimer-Tiemann反应
机理:
7.Kolbe-Schmitt反应
机理:
钾盐在类似条件下主要得到对位产物:
五、萘酚的制备及性质
解释:酚羟基氧与苯环有共轭作用
酚的醚化
酚的酯化
4. 酚类化合物苯环上的亲电取代
卤代
在非极性溶剂或酸性条件下生成一卤代产物
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生成多卤代产物
碱性条件下酚的卤代过程
磺化
4–羟基苯–1, 3–二磺酸用于制备苦味酸
磺酸基被硝基取代的机理
硝化
亚硝化
比较
碱性条件下,与重氮盐的反应
利用Lucas 试剂鉴别不同的醇
*Lucas 试剂:浓盐酸+无水ZnCl2 1°ROH,常温不反应
2°ROH,常温静置片刻, Lucas 试剂 浑浊,后分层 3° ROH,常温立即浑浊, 分层
邻基参与效应
用“邻基参与效应”解释
例1:芥子气的水解速度比一般伯氯代烷快,动力学为一级
机理:
例3:下面反应的速率ktrans: kcis= 800 : 1,为什么?
ph2C CH2 OH OH H
+
O
O
ph2CHCH + phCCH2ph

脱水
(CH3)2C C(CH3)2
Al 2O 3 420~470℃
CH2 C C
CH2
OH OH
CH3 CH3
*Al2O3作脱水剂,为β-消除反应,OH与H处于反式
多元醇的螯合反应 乙二醇、甘油等相邻位置具有两个羟基的多元 醇能和新制的Cu(OH)2生成深蓝色可溶性的螯合 物。可用于鉴别多元醇。 1,2-二醇的制备 烯烃的氧化(KMnO4和过氧酸等)
PCC(pyridiniumchlorochromate)
1°醇→醛
[(CH3)3CO]3Al/丙酮或[(CH3)2CHO]3Al/丙酮
(Oppenauer氧化,不影响双键,2º 醇→酮)
大量
四、多元醇的性质
邻羟基化合物的高碘酸选择性氧化
Pinacol重排
其它例子:
先形成稳定碳正离子;通常芳基比烷基优先迁移。
1.与甲醛缩合:合成酚醛树脂 Phenolic Resin
杯芳烃Calixarenes:超分子化学SupramolecularChemistry
主客体化学Host-Guest Chemistry
碱性条件下反应机理:
酸性条件下反应机理:
2.与丙酮的缩合:合成双酚A
Mechenism?
例:
1. 萘酚的制备
四氢萘氧化-脱氢 制备1-萘酚;
萘异丙苯化-空气氧化 制备2-萘酚
p259
2.Bucherer反应
可能机理:
羟汞化(亲电加成机理)
还原脱汞(经过自由基中间体)
5.烯烃的硼氢化—氧化反应 Hydroboration-oxidation
产率较高 主要为反Markovnikov规则取向产物 无重排产物产生,不经过碳正离子中间体 产物为顺式加成的立体专一性反应 制备伯醇的好方法
可能机理:
硼烷与烯烃的加成(硼氢化Hydroboration)
硼烷的氧化Oxidation
烷烃迁移的立体化学
硼氢化的区域选择性
酮的双分子还原
三、醇的性质
结构和性质
1. 羟基氢的性质:弱酸性
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与强碱的反应
2. 羟基氧的性质
作为碱:醇羟基的取代反应 Brönsted碱
Lewis碱
与卤化磷的反应
与氯化亚砜(SOCl2)的反应
机理:
无吡啶参与——SNi(Substitution Nucleophlicinternal) 机理
有吡啶参与
通过对甲基苯磺酸酯取代
SN2
小结:卤代烷的制备
4. 醇脱水成烯:β−消除
酸催化脱水机理
如何得到末端烯烃?
Al2O3的消除
伯醇转化为对甲基苯磺酸酯
醇的反应
二、酚类化合物的性质分析
三、酚类化合物的性质
1. 烯醇式的特征反应
2. 酚羟基的酸性
环上取代基对酚羟基酸性的影响
吸电子基使酸性增强
-I & -C 邻对位-NO2有共轭和诱导吸电子双重作用
-I
邻、对位给电子基使酸性减弱
+I & -C
-I
3. 酚羟基的亲核性
酚类化合物直接醚化和酯化较难
2.烯烃水合
只能制备仲醇和叔醇,不能制备伯醇。 反应通过碳正离子中间体,有重排现象。 反应无立体选择性。 反应可逆,产率不高。
3.羰基化合物等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
4.烯烃的羟汞化—还原(脱汞)反应Oxymercuration
反应较快(第一步几分钟,第二步1小时左右) 一般产率较高(>90%) 易操作,条件温和,Hg易处理 有良好的区域选择性,遵循Markovnikov规则 无重排产物生成,不经过碳正离子中间体 产物为顺、反式加成混合物,非立体专一性反应
10. Bucherer反应(β−萘酚与β−萘胺的转换) 11. 醌类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质:氧化还原,α,β−不饱和酮的性质,Diels-Alder反应
10.1 醇 Alcohols (R−OH)
一、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醇的结构:存在分子间氢键
醇的分类
命名
二、醇的制备
1.卤代烃水解
有合成意义的例子:
E2消除区域选择性的应用
顺位取代
反位取代 思考题:如何实现下列转变?
5. 醇的氧化(失氢或得氧)
常见的强氧化剂:HNO3, KMnO4/OHӨ, K2Cr2O7/H2SO4
不饱和键的氧化(复习)
选择性氧化剂
MnO2(选择性氧化烯丙醇→醛或酮,不影响双键)
CrO3/H⊕/丙酮(Jones试剂,酸性体系,不影响双键)
第十章 醇和酚
主要学习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醇的制备:卤代烷亲核取代、烯烃与水或醇的加成、硼氢化氧化、羟汞化还原 醚的制备:Williamsom制醚法、烷氧汞化还原 醇、多元醇的化学性质: 烯烃、卤代烷的制备,氧化反应,Pinacol重排 醚和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环氧乙烷开环 邻基参与效应 酚类的制备方法 酚羟基的性质:酸性,醚化和酯化 酚类芳环上的亲电取代(重点介绍几个新反应):酚醛缩合等、Houben-Hoesch 反应、Vilsmeier反应、Reimer-Tiemann反应、Kolbe-Schmitt反应
作为亲核试剂
饱和碳上的亲核取代
与碳正离子的加成
与羰基加成
酯化反应机理
加成-消除历程
与含氧无机酸或磺酰氯反应
加成-消除历程
3. α−碳上的亲核取代
反应活性: HI > HBr > HCl >> HF
3°ROH > 2°ROH > 1°ROH 机理:
叔醇——SN1 伯醇——SN2 仲醇——都可能(可能伴随重排)
§10.2 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制备方法
一、结构
通式:Ar−OH
二、酚类化合物的一般制备方法
1. 苯磺酸衍生物碱熔法
注意:芳环上–X, –NO2, –COOH等基团将受影响。
2. 卤代芳烃的取代
3. 重氮盐水解法
4. 异丙苯Cumene氧化法
§10.3 酚类化合物的性质
一、复习
醇的结构
Pinacol重排立体化学:
注 意
1. 碳正离子形成
不对称邻二醇,一般形成比较稳定的碳正离子的 碳上的羟基优先被质子化,失水形成碳正离子。 2. 基团迁移 当形成的碳正离子相邻碳上两个基团不同时,通常 能提供电子、稳定正电荷较多的基团优先迁移。 3. 立体化学
迁移基团与离去基团(OH)处于反式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