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史
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发展及其历史特点
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发展及其历史特点【摘要】日本明治时期是日本近代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义务教育的发展在这个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发展及其历史特点。
在将分别介绍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将探讨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起源、推行过程、内容和制度、教育思想以及影响。
最后在将总结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通过分析这些内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在日本教育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日本教育体系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日本明治时期, 义务教育, 发展, 历史特点, 起源, 推行过程, 内容, 制度, 教育思想, 影响, 历史意义, 启示。
1. 引言1.1 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在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该时期的义务教育政策是日本近代教育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不仅在当时推动了日本现代化进程,也为日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日本政府能够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技能的劳动者,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日本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才选拔。
由于每个孩子都有义务接受教育,不论其家庭背景如何,都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这有助于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促进社会公平和福祉的提升。
日本明治时期的义务教育对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日本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未来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1.2 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意义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在当时的日本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日本政府成功地普及了教育,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提高了整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
义务教育也为日本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义务教育,日本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打破了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十二讲 日本教育的发展
第十二讲日本教育的发展本讲内容索引:导学概述教材重点练习答案图片▇导学(返回索引)学习本章应按照德川时期、明治维新至十九世纪末、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样的历史分期,概括了解日本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师范教育的历史发展,从中总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教育的基本特点。
▇概述(返回索引)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的国家。
早在17世纪以前,它就在学习中国、朝鲜、印度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教育。
在德川时期,日本又开始研究西学,这时它已形成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教育有着明显的等级性,学校除了幕府直辖学校、藩学、民众教育所外,还有私立学园,学校教育以儒学为主要内容,旨在维护封建的社会秩序。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教育事业由于在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倍受重视而大踏步前进。
但是,在天皇制的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下,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一开始就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同时儒家的思想教育和武士道精神的培养依然受到重视。
明治政府取法法国、德国,确定了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文部省的统辖之下;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明治初期就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只把小学的前四年定为国民义务教育,至20世纪20年代,日本已经实施六年的普及义务教育;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确定了中学的标准,对中学实行整顿以提高质量,从19世纪末起,日本出现了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并被承认为中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但当时女子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实际上很难进入大学,所以日本近代学制带有双轨的性质;高等教育在日本被当作实现现代化的首要条件之一加以发展,着重培养具有西方新知识的科技人员,由于注意调动地方政权和私人团体的办学积极性,日本大学的发展在20世纪初突飞猛进,并且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日本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师范教育在明治维新后一直受到重视。
日本不但从欧美引进学校制度,而且向他们学习教学内容,这种学习基本上是先照搬后创新,这个过程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借鉴的。
日本师范教育(教师教育)发展史-文档资料
.
8
.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进入了教育史上的第二次改革 期。
对师范教育的改革首先是从对师范教育的批判开始的,由
于封闭的定向的师范教育,容易使学生思想、眼界、气质受限, 所以日本决定彻底改变二战前的教师培养的旧模式。
1945年9月15日,在美国占领军到来之前,文部省发布了 《新日本建设的教育方针》。它一方面强调今后的教育必须 “更加努力捍卫国体”,另一方面又提倡必须排除军国主义, 致力于建设和平的国家。
1897年10月9日,文部省公布《师范教育令》,废除
《师范学校令》。
1907年,文部省公布《师范学校规程》,使《师范教育 令》规定的师范学校制度具体化了。实施后,师范学校迅速 增多。至1912年,师范学校有86所,学生人数为14013名。
1902年起,设立6所 临时教员养成所。
.
5
1912年至1926年是日本的大正时代,其间的1914年至1918
1872年8月3日,颁布《学制》,第40章规定小学教员无论 男女必须年满20岁,持有师范学校毕业证书或中学毕业证书。
1873年以后,陆续在大阪、 宫城、爱知、广岛、长崎、新 泻等地设立师范学校。
1874年,设立东京女子师范 学校。
.
3
除官立师范学校以外,各府县设立了大量教员养成所。 1876年,各府县设立的教员养成所总数已达63所,其培养方式 不拘一格,学习期限几个月至两年不等。
.
1
.
2
早在《学制》颁布前的1872年4月,文部省就在《关于建立 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呈文》中谈到,普及小学教育离不开合格 的教师,必须建立师范学校。在《学制实施顺序》中也将发展 师范教育,兴办师范学校作为重要的一项。
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
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
1 清末至民国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
自清末至民国初期,中国南方地区一直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占领之中,其对当地的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在当地学校实施称为“日语教育”的强制性文化侵略,其登录主要是在当地的普教、中等教育及大学中的官方规定日语教学。
例如清末,在兰溪县,日本地方政府开设了以日语为中心的中学,其中受委署地方政府负责领导下,开设了日语课程,另外,教师们还要接受日语授课培训,以增强日语掌握者的能力。
类似的情况也在南京、江西、“台湾省”、黑龙江等地展开,以替换本地的中文讲授,扩大日本主义的影响。
另一方面,日本占领者也在当地学校实行历史、几何、诗歌、政治、政治历史乃至心理学等具有日本文化色彩的科目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1970年在南京“慰安所”活动正值朝鲜战争期间,日本在当地小学实行了例如“慰安所课程”等进一步加强日本帝国主义教育的活动。
在日本侵华期间,其帝国主义的教育政策强行让日语、日本文化充斥教育空气,对中国的文化遗产构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日本帝国主义的教育在当地可谓是“日渐入侵,胜似蛰入骨”,两千多年的优秀文化遗产在日本人的进犯下,消失殆尽。
不过,在日本侵华期间,当地百姓在日本的打压下保存了一代代本土文化,从抗日文化结构乃至传统文化,在不同程度上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自尊、自信和斗争精神。
总之,日本帝国主义在当地南方施加的教育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它可以说成为一次血腥且有毒的文化侵略,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当地居民留下了震撼人心的痕迹。
日本数学教育发展史及特点
2020/4/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64年,为了了解美国“学校数学研究小组”的改革 情况,日本请来E·Moise和D·E·Richmond两位教授,在东 京、京都两地召开了研究会。他们的演讲极大的推动了日 本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日本为进行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在20世纪60年代就作了充分准备,并于1968、1969、1970 这三年按照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分别修订了小学、初 中、高等学校(高中)的《数学学习指导要领》,编写了教 科书,于1971、1972、1973年逐年在全国实施。
2020/4/2
---
1968年7月,公布《小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主要 内容包括:数和计算,量和测定,图形,数量关系(函数、公 式表示、统计)。初中数学的总的目标为“数理地领会事 像,逻辑地思考,综合地发展考察,养成应用能力的态度”。 主要内容:数,函数,图形,概率,统计,集合,逻辑。 使日本高中数学教育开始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
2020/4/2
---
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修订,高中数学增加了数 学与逻辑、复数平面、向量等新的内容,同时渗透 了集合思想。再经过20世纪70年修订,1970年10月, 公布《高等学校(高中)数学学习指导要领》。主要 科目含:数学(普通),数学I、ⅡA、ⅡB、Ⅲ、应用 数学,理数科。还增加了集合与逻辑、向量与矩阵、 映射与函数、线性变换等新内容。
---
算术、数学教育的修正、改良期 1911年7月,修订中学授课要目,谋求算术、代数、几 何、三角法各科的联系。 1931年2月,修订中学授课要目,文部省颁布的数学教 学要领允许了数学各分科的综合处理,重视培养实践能力, 增加函数概念的教学。 从1935年(昭和10年)起,日本的数学教育又进一步更 新了教学内容,使用绿皮国定教科书。“寻常小学的算术, 其重点在于启发儿童的数理思想,指导儿童能以正确的数 理2的020/知4/2 识处理日常生活”。它--- 大约使用到1940年。
教育行业深度报告:回溯日本学习塾发展史,塾校逐步走向融合
行业深度报告回溯日本学习塾发展史,塾校逐步走向融合回溯日本学习塾(校外补习机构)发展史,“宽松教育”促使学习塾爆发式增长:日本学习塾的起源是就业体系对教育背景的重视与高等教育低入学率之间的强反差所引发的,只不过日本的经济和教育的起步比中国更早。
日本校外补习机构的发展在1981-1993年达到高潮,期间日本实行“宽松教育”(类似于目前中国的“减负”),日本校外补习机构数量在这个阶段迅速增加了27173所,年复合增速达9.4%;中学参培率从1976年的38.0%上升到1985年的44.5%乃至1993年的59.5%,小学参培率也从12. 0%、16.5%到23.6%,节节攀升,1993年达到日本通塾率的顶峰。
积极监管,重视行业自律协会的作用。
面对频发的“乱塾”现象,日本政府对校外补习的态度转变为积极治理。
其经验总结起来主要包括政府明晰学习塾定位,从法律层面上给予行为指导和规范,并高度重视行业协会作用,比如日本培训机构教师评价由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机构全国学习塾协会承担,政府和行业协会各司其职,互相促进。
塾校合作已成为日本教育业现状。
日本校外教培发展60年,打破前期“利益至上”思维,角色向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转变,具体包括向学校提供教材、试题、教学场地以及教师培训,对孩子进行兴趣、独立性、个性化、多元化教育等。
总结日本学习塾发展经验,寻中国教培未来方向:1)目前国内对校外补习机构的监管明显趋严,规范化、合理化、集中化是未来的方向;2)集团式、业务覆盖面广的学习塾仍是日本教培市场主流,日本教培龙头业务全覆盖+扩海外市场+加强在线教育+延伸养老领域的规划值得学习;3)近日,关于K12教培的严管重惩事件频发,学生减负基调和历史上的日本宽松教育时期有相似之处,借鉴日本校内外教育产业融合互补的模式,中国K12教培机构应积极探索个性化、独立性和长期视角下的新教育模式。
日本K12教培行业可关注公司:1)“单一教材”+“自学”特殊运营模式的KUMON;2)覆盖从婴幼儿到成人全线教培的京东圈龙头-河合塾;3)积极布局在线教育业务并逐步扩展养老板块的上市企业-Benesse;4)提供函授制教育为主的日本教科书品牌Z-KAI。
外国教育史 日本近现代教育
第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技术教育是日本近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资产 阶级工业发展的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教育类型。 日本在向西方国家学习时就注意到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明治 初年,就在东京虎门设立了工学寮;这是日本最早的一所工 业学校。继而在扎幌设立了农业学校、东京银座设立商业学 校、提倡职业教育。 在明治初年,职业教育发展并不迅速,因初等教育属于草创 期,缺少职业教育基础,同时工商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对此 并无迫切要求。但是,随着初等教育的发展和工商业的进一 步繁荣,职业技术教育才发展起来。 职业教育的早期开办显示出日本教育者的先见之明。为日本 工商业发展提供需要人才上显出了主动性。
(一)日本明治维新前的教育情况 1、幕府教育机构:
幕府直辖的教育机构中,成立最早的是昌平坂学问所(1631 年),它主要以传播儒学为主要内容,是学术研究和教育的 中心。 1793年以研习“和学”为内容的和学讲习所也属于幕府管理, 它排斥佛学、儒学和兰学等。 在十九世纪前半期,开设了许多传播自然科学和“兰学”的 教育机构,如开成所是传授自然科学和外国语言的学校、教 授荷兰医学的医学所、训练军事技能和海军的军舰操练所等 等。 这些设立较晚的学校,后来一些改组为日本近代大学。 幕府学校招收社会上层人士的后代,培养社会的高层次管理 人员和研究人员。
局限:
由于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推行的资本主义的改革, 故其带有很大的不彻底性,改革虽使日本走上了资 本主义的道路,但仍保留了大量封建主义的因素: 由于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封建思想还有着广泛的 生存土壤; 日本传统文化“大和魂”——“和学”的根深蒂固, 使武士道的穷兵黩武和“军刀崇拜”、“发扬军威” 思想依然保存. 使日本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发展就带上了封建的军国 主义性质。日本的社会发展和历史特点使其近现代 教育带上浓厚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特征。
日本教育史演义
教育机构分为: 幕府直辖的学校(昌平坂学问所、和学 讲习所、开成所及医学所) 藩学(设在大名的领地上,以培养各藩 武士为主,教学内容开始以汉学书籍为 主,同时习武) "民众"教育所
日本教育史
十九世纪的日本教育
日本教育史
背景: 背景:
十八世纪中叶后, 十八世纪中叶后,各国经济发展促进 及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的冲击, 及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的冲击,日本封建 制度逐渐衰落,资本主义开始初步发展, 制度逐渐衰落,资本主义开始初步发展, 出现了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的资产阶级 启蒙思想家,领导“倒幕运动” 启蒙思想家,领导“倒幕运动”,并建立 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明治政府。 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明治政府。 政府也实施了一些自上而下的一系列资产 阶级性质的改革, 明治维新” 阶级性质的改革,即“明治维新”,促进 了日本近代化的发展。 了日本近代化的发展。
奈良和平安时期的教育
一、奈良时代(710~794) 出现了万叶假名,官立的大学和国学、学者的 私塾、家学和家传的个别教学等三种教学形式 并存和发展起来。 二、平安时代(794~1192) 初期,对大学也比较重视,并做了某些改革。 中期,大学衰落,私学有了发展。随着佛教的 兴盛,寺院的学问所逐步成为初具学校形式的 教育场所。
日本教育史
镰仓至战国时期的教育
1、平安时代后期 汉学衰落,大学和国学没有得到恢复,代之而起 的是武士教育和寺院教育活动。 2、1715年以后 增加近代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民众”教育的 机构(乡学、私塾、寺子屋、心学与实学讲习所 等)各种类型学校。 3、明治维新前夕 学习科目主要是读、写、算。 PS:寺子屋在日本教育中为明治维新以后,普及 初等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日本教育历史
日本教育历史1飞鸟时代630年到894年,日本输入了唐朝的语言文字、生活习俗、治国制度和宗教思想,但对于妨碍日本文化和与日本价值观相悖的,都被拒绝。
日本就排除了三项:科举制度,太监制度,缠足风俗。
701年(大宝元年),日本飞鸟时代的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当中包括“学令”一条,规定中央设“大学寮”,各国(今日本的县)设“国学”,“大学寮”是培养国家官吏的职业机构,入学资格有严格的限制,五品以上官吏的子弟才可以自由入学,五品以下直至七品官吏只有才华出众的子弟才能入学;“国学”的招收对象是各地方贵族子弟,如果名额不满,可以允许民间子弟中才华出众的人入学。
“大学寮”的课程内容是以中国唐朝的课本为模范,即“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另外还有算术、武术等;“国学”除了有“大学寮”的课程外,还有医学、药学等科目。
民间子弟主要进入私塾读书,私塾的教师主要是僧侣和从唐朝、高丽等移民飞鸟时代日本的“归化人”担任,课程内容主要是实用性的专业和技术,包括工艺美术、木工、瓦工、雕塑、建筑等。
2幕府时代12世纪末期开始,日本进入幕府时代,这个时期,“大学寮”和“国学”已经消失,出现了官营和民营的古代学校,课程主要是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此外还有武士修养和技艺等。
1453年,日本人虽然学会了制造火枪,但是不会制造火枪药,后再次向葡萄牙人学习之后才掌握这门技术,并且迅速传播全国。
17世纪中期开始,德川幕府实行“文治”政策,大力推崇和发展教育事业,中央设“学问所”,各地方设“藩校”,课程主要是儒学、汉学、日本国学、武术、医学、药学,后来补充“兰学”。
“兰学”即“西学”,主要是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总称;由于江户时代中央政府推崇儒学神学,寺院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都陆续衰落,僧侣为了生存就更加积极地办学了。
课程内容最初是读书写字,后来加入算术和珠算,合称“读书、写字、打算盘”。
3明治维新明治天皇推展明治维新,目标是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小学立刻在全国普及,取代了寺子屋;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帝国大学国立大学的许多学科和诸多领域都短时间内全盘西化,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当时的穆斯林国家和中国清朝则抵触引进外国技术和制度。
日本教育史
日本教育史目次[非表示]• 1 変遷o 1.1 奈良時代から平安時代までo 1.2 鎌倉時代から室町時代までo 1.3 江戸時代初期・中期▪ 1.3.1 元禄文化▪ 1.3.2 儒学▪ 1.3.3 諸学問の発達▪ 1.3.4 享保・寛政・天保o 1.4 江戸時代後期(幕末期)▪ 1.4.1 主な藩校・私塾・郷学▪ 1.4.2 国学・蘭学o 1.5 明治▪ 1.5.1 教育制度の確立▪ 1.5.2 主な郷学校▪ 1.5.3 学問の発展o 1.6 第二次世界大戦後• 2 年表• 3 脚注• 4 参考文献• 5 関連項目• 6 外部リンク奈良時代から平安時代まで[編集]古代日本の教育について、多く知られているとはいえない。
しかし、山上憶良の「貧窮問答歌」などにも見られるように、親が子を思い、そのために何かをしてやりたいという気持ちは時代が違っていても変わることはなかったようで、資料の残っている以前から、親や大人たちが子どもや若者が1人前になっていく上で、何かの手助けや指導をしていたことは想像に難くない。
諸学問の発達[編集]『大和本草』(国立科学博物館の展示)儒学の影響により、現実的で合理的な思考が発達し、歴史学をはじめとする実証的な学問が芽生えた。
また、国文学にも目が向けられ、古典の研究がさかんになった。
歴史学の分野では、1657年に徳川光圀が大義名分論に基づく紀伝体の『大日本史』編纂を開始し、1906年(明治39年)に完成した。
中国歴代の正史の体裁を採用した史書で幕末の尊王論に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た。
国文学では、真言宗の僧であった契沖が下河辺長流の影響をうけ、万葉集を初めとする古典の研究に専念し、国学の基礎を築いた。
天文学の分野では、幕府の碁方であった暦学・天文学者の渋川春海(安井算哲)は平安時代以来使われていた宣明歴の誤差を、元の授時暦と天体観測によって修正した貞享暦を1684年(貞享元年)に幕府に建言して採用され、初の天文方に任命された。
日本近现代师范教育历史及启示
( 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中文系 黑龙江呼兰 lO0 ) 55o
摘
要 : 本 的高速 进步的基础是教育 , 日 教育的根本在 教师 , 日本的 师范教 育历 史的分析 可给 中国师范教 育改革 以启 对
示 , 中国的师范教育少走弯路 , 于在短 问 内 以使 便 赶上世界 的先进水平 , 师范教育赶 上 了, 科教兴 国就 有了基础 。
二、 本现代 日 师范教育 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 日本进 入 了教育史 上 的第二次 改 家对学校的控制, 其中的《 师范学校令》 规定师范学校应培养 出具有品德和学识的教师, 这些人应具有“ 良、 顺 信爱、 威重” 革期 。对师范教 育 的改革 首 先 是从 对师 范教 育 的批 判 开始
关键词 : 师范教 育史 ; 示 启
中圉分类号 : 4 一0 co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l4 4 920 )3 0 2 —0 l )—89 【o6 0 — 13 2 X
一
、
日本近代师范教育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 , 日本 为 了使 教育适 应社 会的需 要 和发展 , 新改革教 育制度 、 重 调整 了学 校结构 。师范教育 也从
的品质。并把师范学校分成寻常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 的。 寻常 由于封 闭的师范 教育 , 容易使 学生思想 、 眼界 、 质受 限 , 气
取 师范学校设在府县, 招收高等小学毕业生, 毕业后做公立小学 所 以日本决定彻底改变 二战前 的 教师培 养的 旧模式 , 消师 将原来的 1 所师范合并为 7 2 5 所学艺大学、9 1 个 校校长或教员 , 学生学 费全 由学校 出, 生毕业后 有义务做教 范种类学校, 学 学艺 系和 1 个教育 系。各个 公立 大学必 须设 置学 艺 系或教 8 师 。高等师范学校 只在东京设一所 , 出学校费用 , 国库 学生毕
外国学前教育史 近现代日本和印度的学前教育
儿、幼儿保育设施的设想和建议,但并没有得以实现。当时,一般富有的家 庭都是请家庭教师到家里来给孩子进行入学前的教育,而普通平民子女的学 前教育则主要依赖“寺子屋”来进行,直到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才有了真正 的学前教育机构。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创建
四、社区学前教育
社区学前教育方案主要有两种。
一是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案:社区工作者对母亲进行专门培训,交给
母亲保育、教育知识和技能,使母亲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儿童身
心健康发展。
摄图网
二是大孩子教育小孩子的方案:社区工作者对那些父母外出家庭中
的年长儿童进行简单的培训,使他们懂得一些营养、卫生、歌舞、游戏
进了印度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随后,摄在图马网德拉斯、马哈拉施特拉、古吉拉特、基久
百巴达克、塔拉百莫达克和埃仁德尔等城市相继成立了蒙台梭利学校。 1985年,印度的国家教育政策涉及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工作,指出对儿童进行正规
的读、写、算训练是极其有害的,强调通过游戏来教育儿童。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和课程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创建
(二)私立托儿所的建立
1890年,赤泽钟美夫妇创立了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托儿所,是专门为贫民子女
而开设的私立机构,主要起看管孩子的作用。
1894年,大日本纺织公司也分别在东京和深川的工厂内附设了托儿所,以解决参加
工作的母亲的育儿问题。
摄图网
1896年, 福冈县在民宅里建起了邻里托儿所。
三、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印度幼儿教师正规的公立培训机构主要是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私立培训机 构则有巴尔瓦迪斯教师中心、幼教人员培训班及只介绍福禄培尔思想的福禄培 尔幼儿教师培训中心。
日本学前教育发展历史研究和启示
日本学前教育发展历史研究和启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二战后,日本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却走出了一条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以教育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不久,日本经济复苏并得到较快发展,成为一个在经济、军事、技术等领域领先的国家,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教育情况,近年来,许多学者从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设备设施等方面来研究日本的学前教育发展,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对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了解,本文对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希望能对我国当代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许多教育史学家在探讨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时,都从1876年在东京创办的第一所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算起,然后根据其经历的变革过程,从制度化角度分为5个时期:早创期的学前教育(1868~1898年),发展期的学前教育(1899~1925),整备期和战时时期的学前教育(1926~1945),整顿改革期的学前教育(1946~1955),稳定发展期的学前教育(1956~至今),本文将借鉴这种划分方法,对每个阶段的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并分析其发展状况和态势。
初创期的学前教育(1868~1898)一、初创期学前教育的制度化与发展为了使学前教育法制化,明治政府在1879年废除了《学制》,公布了《教育令》,该令规定:全国的教育行政由文部省统辖学校、幼儿园、图书馆等,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都要受到文部省的监督。
同年11月,文部省发布了解释《教育令》的通告,通告中规定:公立幼儿园的设立和废除由府县知事批准,私立幼儿园的设立和废除要呈报府县知事,幼儿园的保育方法要经文部大臣批准,私立幼儿园的保育方法要呈报府县知事,该通告的解释虽然对设置和废除幼儿园的批准权有所下放,但依然控制在府县一级,在1880年又公布了《修改学校令》,在该法令中将公立幼儿园划分为府县立和镇村立两种。
日本教育史
日本教育史在19世纪60年代,当东亚的许多国家都相继沉沦的时候,日本却因为明治维新的成功而迅速地崛起,它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的许多国家,花了大约20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而明治维新也因此成为了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日本近当代史主要有: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大正时代的教育、昭和前期的教育、军美占领时期的教育、经济恢复、高速发展时期的教育。
一、明治维新(一)、明治维新的简介1、什么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2、历史背景政治: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尖锐;思想: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尖锐;对外: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尖锐;国际: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尖锐;结果:改革派开展武装倒幕成功,建立明治政府。
3、维新内容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于1868年4月6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
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
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
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
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明治政府颁布《五条誓文》明治政府颁布《五条誓文》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
社会体制方面,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皇室亲缘关系者改称为“皇族”,过去的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幕府的幕僚,大名的门客等改为“士族”,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各等级间允许相互交往,但仍存在等级之分;为减轻因“版籍奉还”而连带的财政负担,政府通过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封建俸禄;此外亦颁布武士《废刀令》,以及建立户籍制度基础的《户籍法》。
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发展及其历史特点
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发展及其历史特点【摘要】在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发展对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一时期,由于日本国内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政府的改革政策,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体制得以建立。
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道德教育,以培养合格公民为宗旨。
义务教育在日本迅速普及,覆盖范围广泛,普及程度较高。
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影响深远,为日本的现代化和国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特点包括注重纪律、强调集体主义、注重实用性和塑造民族意识等。
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意义在于为日本社会培养了一代代具有现代思想和国际视野的人才,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经验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启示,指明了发展教育事业的方向。
【关键词】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发展、历史特点、重要性、背景、体制建立、教育内容、普及程度、影响、特点、意义、启示1. 引言1.1 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在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明治维新的进行,日本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建立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国家,教育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义务教育的推行不仅可以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和科技水平,更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义务教育,日本社会得以普及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并提升自身素质。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公,还可以促进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
义务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增强社会凝聚力和集体认同感,从而推动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日本明治时期的义务教育对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机会,更为整个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不容忽视和低估义务教育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性,它是日本成为一个先进国家的关键所在。
1.2 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背景在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日本学前教育发展历史研究和启示
日本学前教育发展历史研究和启示二战后,日本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却走出了一条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以教育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不久,日本经济复苏并得到较快发展,成为一个在经济、军事、技术等领域领先的国家,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教育情况,近年来,许多学者从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设备设施等方面来研究日本的学前教育发展,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对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了解,本文对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希望能对我国当代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标签:日本;学前教育;日本教育史许多教育史学家在探讨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时,都从1876年在东京创办的第一所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算起,然后根据其经历的变革过程,从制度化角度分为5个时期:早创期的学前教育(1868~1898年),发展期的学前教育(1899~1925),整备期和战时时期的学前教育(1926~1945),整顿改革期的学前教育(1946~1955),稳定发展期的学前教育(1956~至今),本文将借鉴这种划分方法,对每个阶段的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并分析其发展状况和态势。
初创期的学前教育(1868~1898)一、初创期学前教育的制度化与发展为了使学前教育法制化,明治政府在1879年废除了《学制》,公布了《教育令》,该令规定:全国的教育行政由文部省统辖学校、幼儿园、图书馆等,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都要受到文部省的监督。
同年11月,文部省发布了解释《教育令》的通告,通告中规定:公立幼儿园的设立和废除由府县知事批准,私立幼儿园的设立和废除要呈报府县知事,幼儿园的保育方法要经文部大臣批准,私立幼儿园的保育方法要呈报府县知事,该通告的解释虽然对设置和废除幼儿园的批准权有所下放,但依然控制在府县一级,在1880年又公布了《修改学校令》,在该法令中将公立幼儿园划分为府县立和镇村立两种。
日本的生活教育历史及其现状研究
No. 3, 2019Genera3, No. 75二0—九年第三期(总第75期)谨茨陶科夂史(特利)•行知海外日本的生活教育历史及其现状研究中野光引言在中日两国关于陶行知学术的问题的研究中,有两件已经明确的重要史实。
其一,陶行知曾在1930年秋到1931年初这段时间从上海秘密亡命日本,先后辗转、滞留于东京、 京都等地。
事情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日本侵华战争的前夕。
虽然目前尚不清楚陶氏东渡日本取之于何 种渠道,但无可置疑,他对日本一步步走向军国主义的社会动向十分关注。
尽管陶氏在日本生活的时间很短,但他却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考察了国立图书馆、东京大学。
在京都,陶行知仔细观察了前来明治天皇陵墓参拜的日本人的表情,敏锐地发现劳 动人民对这个天皇制国家的“赤诚之情”十分淡 漠。
我个人认为,这件事对研究陶行知的生平、思 想非常重要。
其二,上述之事经过三年半以后,1934年4月 100, 一个自称是陶行知学生,名叫叶维奏(真名不详)的人同数名中国留学生一起,访问了东京池袋的一所小小的私立学校,同该校教师牧泽伊平、户冢廉等人一起座谈。
在座谈会上,叶维奏介绍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育运动。
翌年,1935年1月, 牧泽在由“生活教育研究会”创办的月刊《生活学 校》的创刊号上以“中华民国的新教育”为题,介绍了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学校开展的新式教育和“小先生”运动。
这是日本教师写的第一篇关于陶行知教育运动的论文。
化名为叶维奏的中国教师为什么要访问池袋的学校?欢迎他们的牧泽和户冢等日本教师为什么会如此热心倾听叶氏的介绍?这些纯属历史的偶然 吗?我认为,这绝不是偶然。
陶行知的思想被日本教师所了解,给牧泽、户冢等人施以重大影响这是 历史的必然。
牧泽虽然在1945年逝世了,但是户冢无论在战争期间还是在战后,依旧对陶行知的教育运动热情未减,由他倡导并展开的名为“日本的陶行知”的教育运动一直持续到现在。
一、儿童村和“生活学校”叶维奏等人访问过的那所规模不大的学校,名叫“池袋儿童村小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 本
授课:高男男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学科网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日本人坐在楼梯两 侧,确保中间畅通。 这是教育的结果, 不是GDP能换来的。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目录:
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 二、大正时代的教育
三、昭和前期的教育
四、军美占领时期的教育
五、经济恢复、高速发展时期的教育
(思想、制度、人物、学校)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改革背景
1868----1873年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政治:
经济: 思想: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尖锐;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外:
国际:
击田松阴等主张学习西方,实现锁国到开国的思 想转变; 幕府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 大势。 列强工业革命完成,叩关现民族危机;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一、改革内因: 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东进,面对西方文明的 冲击,中日两国人民逐渐觉醒,在英勇反抗帝国主义 的同时,掀起了学习西方文明的热潮,纷纷致力于探 索富国强兵之路。 洋务教育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发展的必然事物, 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客观结果其内在的导因在于那个时 期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 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是在社会政治形势变化 的基础上,日本人民充分发挥其“吸收先进文明智者” 的传统素质,积极主动地学习西方文明。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一、小结(人物)
福泽谕吉是日本启蒙运动 的旗手,他从天赋人权的理 念出发,猛烈抨击封建等级 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宣传 平等自由的思想,鲜明地提 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 生人下之人”的口号,号召 人们向西方学习,向文明进 军。被誉为“东方的伏尔 泰”。 “日本近代教育之 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 大功臣”。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
(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1、大力普及小学教育,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的《学制》,明确提出 政府把全国分成8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划分为32 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划分为210个小学区,形成 一个统一的全国教育网。同时,明治政府把普及 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改革内容。政府规 定:凡六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女子与男 子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 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采取强制的法令,以保 障改革的顺利实施。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
(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4、大力兴办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 利待遇 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 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即师范学校分为寻常和高 等两种。 这一时期,还建立了教师管理制度,把中等 学校、师范学校以上的教师的任免权,上交中央 政府,由文部大臣检定。
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
(一)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
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求知识于世 界”,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 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国家。历 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主要内容(教育): (1)“文明开化”; (2)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3)生活习俗西化。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明治政府在财政上对东京大学也是给与了大力支持。 1880年,给这所大学的拨款占该年全部文教经费的44%除 了建立东京大学之外,各省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建立 了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来培养技术人员和国家公职人员等。 1886年又设立工科大学,1890年成立农科大学。 自1872年《学制》颁布以后,便取消了高等学校录取 学生的身份限制,无论士农工商,只要有真才实干,平民百 姓出身的也能进入高等学府。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理念, 《学制》还规定:对学习努力,才能行正,将来能完成学业, 但家境贫寒者,检查其学业合格后,可贷给学资,但工作后 须偿还。这个规定就为一部分优秀而家境清寒的平民子弟提 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政府和学校还选派大批高 才生出国留学。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小结:(学校)
明治政府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短短数年 内兴办了26000所小学校。
明治时期兴办的小学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小结:(学校)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小结:(学校)
东京大学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留学生出国深造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2、聘请外国专家,致力于国内教育
明治年间,政府雇用了大量的外国专家从事国内 的各个领域的工作。以希望将外国先进的知识技术传 入日本。为了使他们长期留在日本,给这些外国专家 的待遇也相当优厚。例如,当时日本的高等学府—— 东京大学给与外籍专家的薪俸占了该校全年预算的 1/3。由此可知,明治政府在教育上给与了巨大的财 政支持,这也是日后日本教育迅速发展的基石。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
(二)教育改革的风向标:西学东鉴
明治天皇重用改革名臣岩昌具视、木户孝允、森有 礼及教育名家福泽谕吉等都认识到了,学习资本主义社 会的先进文明在推动日本发展改革中的巨大力量,掀起
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1、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2、聘请外国专家,致力于国内教育
学科网
人们避难时都井然 有序的站在道路两 侧尽量不阻碍交通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震后日本小朋友身上 的黄色行头,是他们 的座椅靠垫,每所学 校必备,地震时随时 取下作为防护用品。
电视台主播头戴 安全帽出镜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在近现代世界大舞台上, 最早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国家 是不列颠群岛上的英国;而在 东方,最先成为工业化国家的 恰恰正是地处欧亚大陆东北 端的日本。两个同为孤悬海 外的列岛国家,创造了人类文 明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惊人 巧合。 ——《大国崛起》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
(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改进中高等教育和创立实业教育 1881年制定的《中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中学采取四、二分段制,入学资格必须是小学的 中等科毕业,继六年初等教育之后,以中学为后 续教育机构的制度。1886年,中学又改为普通中 学(一年)和高等中学(二年),高等中学只有官立, 全国分五区,每区一所。1894年,五所高等中学 改称“高等学校”,设法、医、工、文、理、农、 商等专业学科。这是中学教育的重点学校,,为 东京大学等输送了许多优秀的后备力量。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
(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改进中高等教育和创立实业教育 明治政府建立之初,就把提倡实业之学、创办 实业技术学校作为发展教育的基本方针确定下来。 当时,文部省明确指出:尽管我国文明确有进 步,然而这种科学知识与技能尚未渗透到普通人 民中间,教育与劳动显然分开,农业及工业等各 种事业大部分仍因袭陈规陋习;今天国家欲充实 未来的实力,必须努力向民众子弟施以科学技术 和实业一致并适当结合的教育。1872年,《学制》 规定:开办工农、水产、商业等10种实业学校。 但此时,实业教育在日本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 实业技术教育少,人员也不多。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
(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3、创办重点大学,注重培养高水平人才 为了能够迅速培养出一批的高级的管理人才和 科学技术人才。明治政府对重点大学的建设也是 刻不容缓。1877年日本国内第一所现代化大学— —东京大学落成。1886年根据《帝国大学令》改 称为东京帝国大学,分为大学院和分科大学两部 分。大学院主要侧重于进行学术和科学研究;分 科大学以传授专门知识为主,培养基础科学和应 用科学人才。
社会习俗
提倡衣食住行欧洲化
二、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比较
19 世纪 60 年代,两国在内外交困中分别以洋务 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契机启动了教育近代化的巨轮。日 本迅速地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资本主义强 国;而中国却迅速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远远 地落后于自己的邻国。中日两国教育近代化所处相似 的环境,大体相同的近代化历程以及悬殊的结局,引 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中体西用”和“和魂洋才”的教育思想在中日教育 实践中的体现有其相似之处,但是区别也十分明显。 在中国,近代文化变革的一个趋势,就是使文化教育 与近代社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使之服务于现实生活的新 要求。 洋务运动的性质决定了洋务学堂的办学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必以西学 为主,同时兼顾中学。西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强”。 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西学课程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除了开设外语、中文外,还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 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 内容。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二、制度 明治维新:日本在明治时期的40多年里不断更新 教育制度,并由此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教育系统; 洋务运动:中国虽然前有洋务运动后有戊戌变法 先后对教育进行改革,但始终没能彻底改变封建 的教育制度。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三、 思想:“中体西用”———“和魂洋才”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