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容分析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史观教学为例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史观教学为例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史观教学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并以史观教学为例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史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阐述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史观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高中历史教学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史学理论概述史学理论,作为研究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学科,旨在探讨历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价值。

它不仅是历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指导历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工具。

史学理论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从定性到定量,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学理论的运用至关重要。

史学理论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论指导。

通过运用不同的史学理论,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内在逻辑,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史学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形成更加客观、公正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史观教学作为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之一,强调以史观为指导,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宏观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历史认识框架。

史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历史事件,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史观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和探究历史事件,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见解。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史观教学等具体实践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国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模拟试卷2(题后

全国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模拟试卷2(题后

全国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填空题 3. 名词解释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历史分析方法的特点是( )A.丰富性、直观性和具体性B.本质性、直观性和客观性C.丰富性、直观性和本质性D.具体性、本质性和丰富性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2.历史研究的资料,主要分为_________两个来源。

( )A.原始来源和直接来源B.直接来源和文件来源C.原始来源和间接来源D.文件来源和间接来源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3.学者们一般将史料的考证和评价过程分为外部评论和_________两种。

( )A.直接评论B.内部评论C.间接评论D.编辑评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4.在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鉴别中,主要确定史料的客观性、可靠性的考证和评价过程是( )A.外部评论B.内部评论C.间接评论D.直接评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5.在教育的历史研究中,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的评论是( )A.外部评论B.内部评论C.客观评论D.主观评论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6.教育的历史研究中,外部评论是确定史料的( )A.完整性B.客观性C.适用性D.真实性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7.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历史人物,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研究者必须坚持__________史观。

( )A.唯心B.唯物C.科学D.辩证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8.教育史料的鉴别考证内容和基本方式有( )A.事实考证、历史考证、事件考证和文献考证B.辨伪考证、年代考证、地点考证、作者考证和文献原形考证C.历史事件考证、历史文献考证、地点考证和作者考证D.事实考证、年代考证、地点考证、作者考证和文献原形考证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9.在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中,我们必须坚持_________,树立历史意识,科学地确定论题和得出合理的分析。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习题与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习题与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所采用的一系列系统程序和手段,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历史法、文献法等,用于探索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 实验法:实验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来研究这些变量对其他变量(因变量)的影响,从而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3.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收集数据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了解和获取被调查者对于某一问题的态度、行为、观念等方面的信息,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目的。

4.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文献、音像资料、网络文本等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与量化分析,从而得出客观、量化的描述和推断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于对教材、政策文件等的深入解读。

5.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一种探寻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性的研究方法,它只能发现变量间的相关性,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二、填空题1.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确定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__________、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数据、分析解释结果和撰写研究报告七个阶段。

(答案:提出研究假设)2.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观察法根据其控制程度可以分为自然观察法和__________。

(答案:控制观察法)3. _________是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大量观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计算,从而揭示事物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

(答案:定量研究方法)4. 多元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可以用来探讨多个自变量对__________的影响。

(答案:因变量)5.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参与并解决自身实践问题的研究方法,其特点在于__________、合作性和改进性。

(答案:反思性)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研究方法主要目的是验证因果关系?(A)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历史法2. 在教育科研中,当需要了解学生学习习惯时,最适宜使用以下哪种研究方法?(C)A. 实验法B. 文献法C. 调查法D. 历史法3. 对于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适合采用何种研究方法?(B)A. 定性研究B. 定量研究C. 行动研究D. 比较研究4.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如果要考察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应采用哪种统计方法?(D)A. t检验B. 卡方检验C. 方差分析D. 多元回归分析5. 关于教育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所有研究都需要明确的研究假设B. 定性研究无法进行数据分析C. 实验研究不需要考虑伦理问题D. 文献法仅适用于历史学研究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ABCD)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文献法D. 比较研究法E. 讨论法2. 下列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表述,正确的有:(ACD)A. 研究过程中需遵循伦理原则B. 只有实验法才能探究因果关系C.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各有优势,可结合使用D. 行动研究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E. 历史法只能应用于教育史研究3. 在教育科研中,可能涉及到的统计方法包括:(ABC)A. t检验B. 卡方检验C. 回归分析D. 探索性因子分析E. 经验总结法4.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有:(BCD)A. 独立性B. 反思性C. 合作性D. 改进性E. 预测性5. 教育科学研究步骤一般包括:(ABCDE)A. 提出研究问题B. 查阅文献综述C. 设计研究方案D. 数据收集与分析E. 结果解释与报告撰写五、判断题1. 教育科学研究必须以实证为基础,所有的研究都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内容研究法的研究内容及其步骤

内容研究法的研究内容及其步骤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

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

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a.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对类目定义和操作规则十分明确与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的结果;不同的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间里重复这个过程都应得到相同的结论,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么问题。

b.结构化研究。

内容分析法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的参与者按照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的最大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便于用计算机模拟与处理相关数据。

c.非接触研究。

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与被研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的效度高。

d.定量与定性结合。

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的数据。

但定量数据只不过把定性分析已经确定的关系性质转化成数学语言,不管数据多么完美无缺,仅是对事物现象方面的认识,不能取代定性研究。

因此这种优点能够达到对文献内容所反映“质”的更深刻、更精确、更全面的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实的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的联系和规律。

e.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

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某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述学术发展的历程;依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

其次,揭示宣传的技巧、策略,衡量文献内容的可读性,发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分辨不同时期的文献体裁类型特征,反映个人与团体的态度、兴趣,获取政治、军事和经济情报;揭示大众关注的焦点等等。

教科研课题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科研课题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科研课题常用的研究方法教科研课题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2.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调查、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了解其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具体实践经验和启示。

4.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方式,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

5.内容分析法:通过对特定对象(如教材、课程资源等)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编码,了解其特点和规律,为课题研究提供定量分析和描述性分析的支持。

6.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7.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规律。

8.历史研究法: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历程,为课题研究提供历史背景和支持。

9.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学方法等进行比较和分析,了解其优劣和差异,为课题研究提供比较研究和创新思路的支持。

10.系统分析法: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性分析,了解其整体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课题研究提供全面、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以上是教科研课题常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应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同时,还需要注意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合理运用各种方法,以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教科研课题研究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研究问题和假设。

在选择研究方法之前,需要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界定,明确研究假设和研究目标,以便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和验证。

浅谈内容分析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

浅谈内容分析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教学方法浅谈内容分析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杨伟玉内容分析法已经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其具备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教育史研究,弥补教育史研究太偏于理论定性分析甚至流于形式的不足,本文浅显地介绍了内容分析法及其三种具体模式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

内容分析法教育史研究模式内容分析法(conten t analysis)作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已经比较常用于各项研究,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用其而不知其所为何,综观有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书籍或是论文,很少有详细完整地论述这一方法及其具体应用的,这一缺陷不利于充分发挥内容分析法的功效使其更好地为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因而本文将详细地介绍该方法,还将结合教育史研究来介绍它的系统设计模式。

一、内容分析法概述内容分析,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历史文献进行内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分析的对象范围逐渐扩大,从最早开始的报纸、广播、杂志、信函、演讲、日志、传记、访谈记录等逐步发展到电视、电影、音乐、手势语、地图等,现在还出现了对虚拟世界中的信息进行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法的特点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四个方面。

二、内容分析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用途内容分析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用途常见的有趋势分析,即通过比较同一对象不同时期内容资料量化结果,分析某种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比较分析,即通过对同一中心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的样本量化结果的对比,从而对不同地区、学校、团体、个人的教育思想等进行比较;意向分析,即通过对某一对象在不同问题上,或在不同场合上所显示出来的内容资料的分析,把这些不同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便可分析这一对象的意向。

三、内容分析法的步骤内容分析法有一套较严格的程序,主要包括内容抽样、设计分析类目及分析单位、量化处理、信度分析、统计描述这五个步骤。

内容抽样就是选取进行内容分析的样本。

历史教研活动浅谈(3篇)

历史教研活动浅谈(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历史教研活动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历史教研活动的意义、内容、形式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历史教研活动的意义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历史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反思的平台,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历史学科知识,提升教学技能,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2. 促进教学资源整合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教研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4. 促进校际交流与合作历史教研活动为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历史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有助于推动我国历史教育的发展。

三、历史教研活动的内容1. 教学理论学习教师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分析优秀历史教学案例,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设计研讨教师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研讨,优化教学方案。

4. 教学技能培训教师通过教学技能培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板书设计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等。

5. 教学反思与总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历史教研活动的形式1. 课堂教学观摩教师观摩优秀历史课堂教学,学习借鉴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教学研讨活动教师针对具体教学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3. 教学设计比赛教师参与教学设计比赛,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4. 教学技能比赛教师参与教学技能比赛,展示教学风采,促进自身成长。

5. 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师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历史教研活动的实施策略1.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成立历史教研组,明确教研组长职责,确保教研活动顺利开展。

2. 制定教研计划教研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内容、形式和实施步骤。

浅谈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分析运用

浅谈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分析运用

浅谈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分析运用【摘要】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学生历史认知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定义与分类了历史概念,接着详细阐述了历史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探讨了历史概念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在学生历史实践中的实际运用。

结合历史概念与历史教学目标的契合,归纳了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教师如何更好利用历史概念进行教学,给出了一些建议。

展望未来,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学生对历史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通过本文,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概念的意义与应用,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它们。

【关键词】关键词:历史概念、教学实践、学生认知、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历史实践、教学目标、教师建议、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多重作用。

历史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概念框架,有助于他们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形成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概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观点。

历史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历史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将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通过对历史概念的深入学习和运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发展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历史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

教师应该重视历史概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从而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2 阐述历史概念对于学生历史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概念对于学生历史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历史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形成对历史的整体性认知。

历史概念不仅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习历史概念,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历史事件之间关联性的认识。

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的区别

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的区别

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的区别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的区别关键词: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这两种方法有共同的对象,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

二者的区别是在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

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别是: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

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

一、文献研究法1. 文献的概念和种类文献为“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文献大致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

零次文献也称第一手文献(primary documents),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包括未发表付印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纪录。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

三次文献也称参考性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

此类文献不同于一次文献的原始性,也不同于二次文献的客观报导性,但具有主观综合的性质。

2、文献研究法的概念和过程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来看,文献研究法在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和进行过程中,经常要被使用。

内容分析法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内容分析法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内容分析法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内容分析法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特定内容进行量化分析,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趋势的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内容分析法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政策分析、政府形象塑造、舆论监控等领域的具体实践,并评估其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将简要介绍内容分析法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适用性。

随后,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详细阐述内容分析法在政策分析、政府形象塑造、舆论监控等领域的应用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评估内容分析法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优缺点,如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分析过程的客观性、结果解释的主观性等,并探讨如何克服这些局限性。

本文将展望内容分析法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方法改进、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公共管理学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以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深入发展。

二、内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定量研究的系统方法,其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客观性原则:内容分析法强调研究过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通过明确的编码规则和系统的抽样方法来减少主观偏见和误差。

研究者应尽可能避免个人主观情感和观点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确保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系统性抽样:内容分析法采用系统性抽样的方法,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比例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这种抽样方法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使得研究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和趋势。

编码与分类:内容分析法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和分类,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将文本内容转化为可计量的数据。

编码和分类的过程需要明确、具体,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量化分析: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本内容的量化分析,将文本中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数值,从而便于进行比较和分析。

量化分析可以通过统计软件等工具实现,以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工作文档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

工作文档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

工作文档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引自!3FFF8F6E2EEA6EDF!288.entry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纪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中,两者分属于定量分析与定质分析。

虽然两者分析的对象有所关联,甚至重叠,但由于两者采用了不同的分析处理方法,因此,两者有所区别。

如何正确认识两种方法的本质、相互关系以及两者整合应用的可能性,将是本文力图探究的问题。

一、概念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曾于1952年发表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内容分析:传播研究的一种工具》中,对内容分析法定义:“一种对具有明确特征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

笔者对文本分析法如下定义:“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相关文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

二、相似性客观、系统以及非接触性的特征描述,不仅适用于内容分析法,对文本分析法也同样适用。

1、客观用事实以及数据说话,是两者客观性的主要表现。

所分析的对象,对于内容分析法来讲,是有明确特征的传播内容;对文本分析法来讲,则是十分显著的文本外部特征。

它们都从不凭空推测分析对象背后可能含义,而依赖于固有的分析程序来得出结论;一旦研究目的与范围确定,就要尽量排除认为因素的影响,做到客观、无偏向。

2、系统一般而言,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的对象都是大量的、系统化的、具有一定历时性的文献;都要面对如何确定调查范围和取样的问题。

系统化调查取样是分析的基本前提,必须有足够的数据来克服可能出现的随机偏差。

除语言符号分析等特殊情形之外,单个的、少量的文献通常不能作为分析的依据。

3、非接触性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都是通过对二手资料进行的间接、非接触式的研究方法,这一点与社会调查、访谈、实验等研究方法有着根本的差异。

4、主观参与性尽管两者都是基于事实进行分析,在内容分析法的运用中,由于作为关键的类目体系十分不稳定、不系统,经常因研究者及研究目的的不同而改变,这一过程的是相当主观的、人为的、定性的过程;文本分析法更因研究者为自身价值观念、政治立场、知识构架、认知体验所影响,而对文本中各种符号的“所指”得出不同结论。

浅谈内容分析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内容分析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内容分析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张继荣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年第14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内容分析法及三种具体模式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教育史研究模式一、内容分析法概述内容分析,是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

它既可用于对一般性材料进行分析,也可用于为某一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评判分析;它既可以着重于材料的具体论题,也可以着重于材料在时空维度上的某些特性,或对两者都予以分析。

二、内容分析法的特点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用途内容分析法的特点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四个方面。

1.明显的传播内容,是指任何形态的、可以记录、可以保存,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

明显的传播内容是指它所表现的直接意义,而不是指其包含的潜在动机。

2.客观性,一方面是指传播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是指进行内容分析的依据或标准是客观的,即在内容分析过程中,是按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判断并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根据客观事实再作出分析描述。

3.系统性,就是指分析过程是以特定的表格形式,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系统过程。

4.量化,就是指内容分析结果可以用数字表达,并能用某种数学关系表示,如用次数分布、各种百分率或比例、或然表、相关系数等来描述。

内容分析法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三、内容分析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步骤作为一种独立的科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有一套较严格的程序,主要包括内容抽样、设计分析类目及分析单位、量化处理、统计描述这四个步骤。

1.内容抽样内容抽样就是选取进行内容分析的样本。

2.设计分析类目及分析单位在设计确定分析类目时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类目必须在进行内容分析判断前预先确定下来。

②分类必须彻底、完全。

③类目要有明确的限定范围。

3.量化处理在内容分析法中,常用的量化方法有四种,分别是判定某类别是否出现;统计频数(每一个类别所占的百分比);统计每一个类别所占的时间空间位置、数量等;陈述语气的强弱。

文献法研究

文献法研究
经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他发现被调查教师虽然在教育观念认识上有提高但至少有80左右的教师在教学行为上没有大的变化并且他对数据进行了教育统计学上的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年龄在40岁左右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大的变化并且他们对新课程大纲和新教材表示不理三内容分析法案例转差概念组分析法假定有一种理论认为差生的出现于学业心理思想品德等因素有关转差就需要教师从这三方面入手进行
(2)文献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科学文献法就是对教育科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使用以及再创造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李丽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P53)
(3)文献法: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来搜集和分析文献,以此获得所需资料的方法。
新型的检索工具主要指计算机、磁盘/带、光盘等
4、确定检索途径
按照文献的形式特征分:书名途径;著者途径(用作者姓名);号码途径(将图书或期刊的代号作为检索标志,并将检索标志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排列成一种检索体系。
按照文献的内容特征分:分类途径;主题途径。选词不当,选词过窄过宽都会影响检索质量。
其他途径:指以文献地点、文献中所记事实或时间等作为检索标志进行文献检索的标志。
六、基本研究程序
(一)制定文献研究计划
(二)搜集文献资料
使用检索工具查阅文献的步骤:
1、分析研究课题,掌握有关背景材料
首先了解课题的学科内容。其次还要了解研究课题的有关背景资料。(1)弄清检索提示的真正学术含义,而不能望文生义。(2)弄清需要的是某专题的全部文献,还是部分文献;是文献的部分内容还是有关数据、事实(3)弄清楚课题的历史和现状(4)要了解已掌握的线索。
2、摘录:把文献中重要的事实、数据、结论等抄录下来。

人文社会科学107个常用研究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107个常用研究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107个常用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是关注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的学科,包括了众多学科领域,如历史、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等。

在进行研究时需要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以获取信息、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107个常用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一、史料研究类方法1. 档案研究法:利用政府机构、团体、企业等组织的档案文件,了解社会历史、政治制度、经济变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资料。

2. 口述史研究法:采访社会中的老年人、致力于某个领域的专家、知名人士等通过他们的回忆和叙述,了解社会中特定区域某个时期的生活情况和社会变迁。

3. 报纸文献研究法:利用报纸、杂志等媒体所刊登的报道文献集,了解某个领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4. 文献查阅法: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来了解特定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宗教等领域的相关知识。

5. 常识推断法:通过个人的常识和认知推断出某个现象、事件的内涵。

二、实证研究类方法6. 实验法:通过专业实验设备和标准程序进行实验,以得出科学结论。

7.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然后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研究对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8. 观察法:通过观察被研究对象所展现的特点,揭示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

9. 统计分析法:结合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利用统计学原理探讨问题,求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

10.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对研究对象生态、环境、社会和物质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深入了解社会问题。

三、比较研究类方法11. 比较法:通过对多个国家、地区、时期、行业、企业、政治制度等进行比较,揭示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深入了解某个问题。

12. 历史比较法:以历史事实为基础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得出历史上的某个社会或国家的运作模式、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

13. 地域比较法:对不同地域的人文社会现象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不同地域地方文化特色与差异,增进地区之间相互理解。

第七章-历史研究

第七章-历史研究

第七章历史研究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历史。

历史研究就是寻找过去的事实,然后用这些寻找来的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

与其他研究相比,历史研究可能具有更长的历史,在任何研究领域都可找到历史研究的案例。

历史研究通常是对文献资料的研究,研究者通过收集、鉴别、评价文献资料来解释历史事件和过程。

历史研究具有分析的性质,研究者常用逻辑推理来加工处理文献资料。

由于历史不会重演,过去的已经发生,人们无法再去操纵它们,因此需要研究者在推理过程中作出创造性的解释。

这样,历史研究往往不可避免地要反映研究者的价值观和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研究是主观定性的。

本章论述与历史研究有关的研究方法:历史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法。

第一节历史法一、什么是历史法在教育研究中,历史法是指通过收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资料,加以描述、分析、解释,从而认识历史事实、探索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历史法常用于教育史的研究,但又不限于教育史,它几乎覆盖教育研究的所有领域。

历史法的研究对象主要有:教育活动中的历史事件、现象、过程、经验,教育理论中的思想、观点、流派,以及教育历史人物等。

历史法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信息主要来自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史料,获取必要的史料是历史法得以进行的前提。

史料的来源主要是书面文字材料,如书籍、报刊、日记、信件、会议记录等。

但书面材料并非是唯一来源,还有实物资料,如遗迹、出土文物,以及具体的物品、图片、录音、录像等。

另外,有关的故事、传说、民谣、礼仪、风俗等口头传播的信息也是史料的来源。

历史资料通常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是对要研究的事件或经历的首次描述,作者以第一见证人(直接目击者)的身份出现。

第一手资料也称原始资料。

如:学校的规划、工作日志、工作报告、会议记录、学生情况登记表、活动录像;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工作小结;学生的作业、日记、成绩册、试卷、作品,以及研究者的手稿,首次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等。

内容分析法(教育研究方法讲义)

内容分析法(教育研究方法讲义)

第六章内容分析法第一节内容分析法概述一、内容分析法的概念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历史文献进行内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

后来,美国的一些传播学研究者,利用这种方法分析报纸的内容,了解信息发展的倾向,随后,内容研究渐渐扩大到各类语文传播(verbal communication),如报纸、电视、电影、广播、杂志、书刊、信件、演讲、传单、日记、谈话等等的分析,以及各类非语文传播(non-verbal communi cation),如音乐、手势、姿态、地图、艺术作品等的分析,成为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教育和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我们也可以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教育文献、课本、课堂讲授、视听教材、直观教具、学生反应、学生练习,甚至特殊教育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索规律,作为教育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例如,读者要买一本书,他先看一看目录,要读一篇论文,先看看关键词。

这些就是一种直觉意义上的内容分析法。

有人曾对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育学》进行研究,发现凯洛夫在该书中100多处讲“传授知识”,仅有10多处谈“发展智力”。

因此,他得出了:凯洛夫的教育学是一部传授知识的教育学的判断。

这样的研究就是运用了内容分析法。

在教育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既是一种主要的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又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研究方法。

我们可以把各类教育文献资料,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指令文件、专题论著以及各种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视听教材、教案、课堂实录、学生练习等等作为内容分析的资料样本,按照内容分析的基本步骤,对这些内容资料作客观、系统的量化处理,取得量化的结果,然后把这些样本的量化结果,按一定的模式加以比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多方面的研究用途。

二、内容分析法的特征内容分析法的特征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四个方面。

如何培养学生的教育史研究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教育史研究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教育史研究能力教育史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发展规律以及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教育史研究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术素养,还能为其未来从事教育相关工作或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教育史研究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教育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培养学生的教育史研究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对教育史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教育史故事、介绍著名教育家的传奇经历以及展示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变革,让学生感受到教育史的魅力和价值。

例如,讲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以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的深远影响;介绍近代西方教育改革家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人的创新理念和方法。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教育史与现实教育问题相联系,让他们认识到研究教育史对于解决当下教育难题的启示作用。

比如,探讨古代书院制度对现代学校教育管理的借鉴意义,或者分析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变革对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二、夯实学生的教育史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进行教育史研究的前提。

教师应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教育史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重要流派和代表人物等内容。

可以通过课堂讲授、阅读经典著作、观看纪录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教育史知识框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从古代教育的起源,到近代教育的转型,再到现代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教育史的演进过程。

同时,要强调对重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如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制度的特点、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等。

为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可以组织定期的测验、讨论和小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教育史研究离不开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

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数据库等资源,准确地查找与教育史相关的文献。

介绍各种检索工具和技巧,如关键词检索、分类检索、高级检索等,让学生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内容分析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内容分析法已经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其具备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教育史研究,弥补教育史研究太偏于理论定性分析甚至流于形式的不足,本文浅显地介绍了内容分析法及其三种具体模式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教育史研究模式
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作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已经比较常用于各项研究,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用其而不知其所为何,综观有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书籍或是论文,很少有详细完整地论述这一方法及其具体应用的,这一缺陷不利于充分发挥内容分析法的功效使其更好地为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因而本文将详细地介绍该方法,还将结合教育史研究来介绍它的系统设计模式。

一、内容分析法概述
内容分析,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历史文献进行内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分析的对象范围逐渐扩大,从最早开始的报纸、广播、杂志、信函、演讲、日志、传记、访谈记录等逐步发展到电视、电影、音乐、手势语、地图等,现在还出现了对虚拟世界中的信息进行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法的特点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四个方面。

二、内容分析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用途
内容分析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用途常见的有趋势分析,即通过比较同一对象不同时期内容资料量化结果,分析某种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比较分析,即通过对同一中心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的样本量化结果的对比,从而对不同地区、学校、团体、个人的教育思想等进行比较;意向分析,即通过对某一对象在不同问题上,或在不同场合上所显示出来的内容资料的分析,把这些不同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便可分析这一对象的意向。

三、内容分析法的步骤
内容分析法有一套较严格的程序,主要包括内容抽样、设计分析类目及分析单位、量化处理、信度分析、统计描述这五个步骤。

内容抽样就是选取进行内容分析的样本。

分析类目是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的将内容资料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

分析单元是指在判定分析时的最小单位。

分析单位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影响着设计分析类目和材料的取样。

在教育研究中,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时通常有5种分析单位:单个字、句子或段落、整篇文献资料、人物、主题。

究竟采用哪种分析单位并无定则,要依据研究的目的和文献的数量而定。

在内容分析法中,常用的量化方法有四种,分别是判定某类别是否出现;统计频数(每一个类别所占的百分比);统计每一个类别所占的时间空间位置、数量等;陈述语气的强弱。

信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程度,它是保证内容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的重要指标。

内容分析的信度公式为:
R(信度)=n×(平均相互同意度)/1+[(n-1)×平均相互同意度],
其中,相互同意度=2M/N1+N2,
n为参与内容分析的人数;
M为两个评判员都同意的栏目数;
N1为第一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
N2为第二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

通常,进行内容分析都是由研究者本人作为内容分析的主要评判员,同时安排另外一人以上的其他人做助理评判员,相互同意度是把每个评判员与主研究员之间进行比较确定。

最后,是统计描述,把经过信度分析的评判结果,根据研究假设,统计类目特征的次数分布、百分率或比例,或者用或然表、相关系数等方式作出统计描述。

四、内容分析系统设计模式及其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
在教育史研究中,我们可以把教育史资料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资料,按照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对这些样本资料作客观、系统的量化处理,取得量化的结果,然后把这些样本的量化结果,按照一定的模式加以比较,用作教育史研究的
各个方面。

下面,将以教育史研究为例来介绍内容分析法两种常用的模式。

1.A—X—T模式
这种模式在教育史研究中可用于分析某位学者的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教育史学科的建设过程、某本教育杂志在某一类问题上的发展倾向等,是一种比较适合发展分析的模式,下面以分析某位学者的学术思想发展过程为例,具体如下:
(1)确定资料来源A。

能够反映一位学者学术思想的内容资料可能包括有多种,如在发表的一系列论文、
代表性专著、演讲稿等,但在一项内容分析工作中,只能通过来源抽样选取其中一类作为资料来源A。

(2)确定内容变量X。

按照研究任务以及以往对该学者的其他研究工作的经验,把该学者在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领域内,具有明显界限的基本观点或典型常用词语作为内容分析的类目,这些类目就构成为内容变量X。

(3)按时期抽样。

先确定抽取样本的时间间隔从同一个资料来源A中,抽取不同时期该学者的论著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

在t1时期所抽出的样本以At1表示,在t2时期所抽出的样本以At2表示。

(4)对样本作量化处理。

按照内容分析的基本程序,以同一个内容变量X分别对样本At1和样本At2进行内容分析,得到量化了的结果,分别用XAt1和XAt2表示。

(5)统计比较。

把不同时期的样本,经内容分析后得到的量化结果,进行比较、对照,找出其中内容变量的集中或差异的趋势以及前后的相关关系。

从而发现该学者学术思想的变化趋势。

2.A—B—X模式
这种模式在教育史研究中,用于比较两个学术流派的异同,或者不同国家地区对各类教育问题观点上的异同,或两种学术刊物的观点的异同等,适用于比较分析。

以比较不同时期某一学科两种教材的异同为例,具体过程如下:
(1)确定资料来源A和B,这里A为某一时期前该学科的教材,B为这一时期后该学科的教材。

(2)确定内容变量X。

根据研究的任务和该学科的特点,把反应该学科的内
容特征的基本论点或词语作为分析类目,构成内容变量X。

(3)按来源取样。

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分别从来源A和来源B中抽取部分章节作为样本。

但由于研究任务不同,可以是比较教材内容深度、广度,或者比较体系结构、叙述方法。

抽出的样本分别用A1和B1表示。

(4)对样本作量化处理,得到量化的结果,分别用X A1和X B1表示。

(5)统计比较。

把这两个来源不同的样本量化的结果进行统计比较,找出其中异同,从而定量地说明两种不同时期的教材在广度、深度上,或者在结构体系、基本观点、表述方法等方面的差别,做出科学的评价。

本文探讨了内容分析法的特点、具体的操作步骤及其分析系统设计模式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

在教育史研究中,理论研究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却是个薄弱环节,缺乏有深度的哲学思考,且偏重于定性研究,难免流于形式或是泛泛之谈,但纯粹的定量研究又不符合教育史的学科特点,而内容分析法可以让我们比较“精确”地去研究教育史的理论问题,从而更好地为现实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