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政治权利和义务教案

合集下载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第一章:政治权利和义务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1.2 教学内容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定义和区别。

我国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1.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公民如何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

第二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概念及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

2.2 教学内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定义和区别。

我国宪法和法律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

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具体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公民如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三章:表达权和参政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表达权和参政权的概念及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对表达权和参政权的规定。

3.2 教学内容表达权和参政权的定义和区别。

我国宪法和法律对表达权和参政权的规定。

3.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表达权和参政权的具体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公民如何行使表达权和参政权。

第四章:监督权和参与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监督权和参与权的概念及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对监督权和参与权的规定。

4.2 教学内容监督权和参与权的定义和区别。

我国宪法和法律对监督权和参与权的规定。

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监督权和参与权的具体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和参与权。

第五章:公民的政治义务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政治义务的概念及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义务的规定。

5.2 教学内容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定义和内容。

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义务的规定。

5.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具体内容。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学案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学案

1.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学案主备:审核:2011.2.23【使用说明】⒈根据预习案提示,认真研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出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

⒉在预习、熟记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画出知识网络图。

⒊在预习过程中熟记公民的三大政治性权利、四条政治性义务、公民遵循的三原则等重点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⒈理解并熟记三权利、四义务、三原则等重要知识,提高运用公民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时政材料的能力。

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和对比认识事物的方法。

⒊感悟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关系,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预习导学案】(要求:限时20分钟;先通读一遍教材,勾画出重点问题;熟记三权利、四义务、三原则等重点知识,构建好知识体系。

)一、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⒈含义⒉内容⑴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条件:②含义:③地位:⑵政治自由①内容:②意义:⑶监督权①含义:②内容: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⒈。

识记地位。

⒉。

了解地位。

⒊。

⒋。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原则⒈坚持原则。

识记含义和表现。

⒉坚持原则。

识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坚持这一原则的要求。

⒊坚持原则。

识记这一原则的原因和要求。

【构建本框知识体系】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我的收获与疑问】(在熟练预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你的收获和疑问写在下面,与组内同学交流)(要求:先进行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列出提纲,课堂上小组内再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并进行小组展示。

限时15分钟)探究1:情景模拟。

采用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展现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

把知识寓于娱乐之中,让同学在快乐中明白事理。

探究2:材料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在充分享受其给工作、学习、交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迅速传播的电脑病毒的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广东省汕头市高中政治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广东省汕头市高中政治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
主权利和亲身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例,培养学生关
发参与政治生活的日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

的基本政治权利
政治生活的准则》
都没有选举权吗
教师活动:关注政治生活:选举或被选举为国)含义(
行使选举权利的法律
权和控告权
、依法服
方框内容
权利是神圣的,义务是庄严的。

我国宪法赋予公民政治权利秘自由,又要求公民依法承担对
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教学设计 第二节政治权利和义务

教学设计  第二节政治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内容,是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的延伸,是人民拥有民主真实性的重要体现,此外,也是同学们以后参与政治生活须知的基础性知识,因而显得非常重要二、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在全市属于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太好,注意力不集中,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所以学习时需要从学生身边案例入手,举例要生动具体贴切,要多开展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他们勤思考、深分析的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而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能力目标: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联系实际,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

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拖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做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难点: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五、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和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等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提问:什么是国家?讲授新课(学生活动)思考:结合图片和文字说明,生活中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 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1.2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1.2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卢启云学习目标1、明确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2、知道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原则;3、了解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原则4、提高自己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培养自己的“国家意识”。

基础梳理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国家,________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_______________;我们的全部政治是以依法行____________ _、履行为基础和准则的。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_____________、管理_________和_________、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

即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_________代表和被选举为_________的权利。

它是公民基本的_________,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_________和。

②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威的自由。

③权。

即公民有监督一切_________和国家_________的权利。

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3.公民的政治性义务(1)含义:指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

★(2)内容:①维护和。

②遵守和。

③维护国家、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

【特别提示】(1)选举权是指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而不能笼统地说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2)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

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1.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政治权利和义务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教案
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人民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人民更自
觉地尽自己的义务。

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
事业的发展,为公民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
与义务对立起来,简单地对等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这
就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

所以,观点二是错误的。

师:了解了权
利与义务的关系后,我们又该怎么做呢?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情
境3:春节大调节:李某夫妻搬到一个四合院,其邻居是一个老大爷,平时
养一条狗.李某妻子是护士经常上夜班,且很怕狗。

李某与老大爷交涉了
几次没有结果,遂放言,“如果你再不把狗拴起来,我就把它毒死”,结
果老人家买了监视设备,监督着李某一进一出,使邻居矛盾进一步激化(:
政治权利和义务教案)。

当劳累过度的陈再新爬上两米多高的铲车,脚底
下忽然一滑,掉了下来,再也没有起来……(颁奖词:一段临渊而上、蜿
蜒曲折的生命线,每一寸路面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一车车救灾物资从这
里飞驰而过,数百名伤员在这里看到曙光。

37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最终,他把生命最华彩的一章,刻在了自己深爱的公路上……)
6/8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第7页第8页。

1.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全面版

1.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全面版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明确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明确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2.知道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原则。

.知道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原则。

3.了解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了解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4.提高自己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培养自己的“国家意识”。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二)进行新课一、一、 神圣的权利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庄严的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哪些内容?(1)、含义、含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中学政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案

中学政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案

中学政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案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公民权利与义务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

对于中学生来说,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是培养其积极公民意识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

本教案将以中学政治课为背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明确中学政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期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责任感。

二、权利部分1. 个人权利中学政治公民拥有的个人权利有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社会中的案例和讨论,了解这些权利的具体内容和保障机制。

2. 政治权利中学政治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参与选举、被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等。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选举机制、参选条件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政治参与的兴趣和意识,以及学会合理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3. 社会公民权利中学政治公民作为社会成员,享有平等待遇、受教育权、劳动权、健康权等社会公民权利。

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和社会政策,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社会权利,懂得如何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义务部分1. 法律义务中学政治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学生需要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

2. 社会公德义务中学政治公民应尊重社会公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通过讨论社会公益组织的活动和学习志愿服务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公德的内涵,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3. 基本义务中学政治公民要履行基本义务,如接受义务教育、保护环境、遵守规章制度等。

通过讨论环境保护和安全教育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自己的基本义务。

四、实践与评价1. 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等形式,深化对中学政治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同时,可积极参与社区和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责任感。

2. 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听取小组展示、讨论和个人写作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对中学政治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展示一系列图片,指导学生分析哪些是权利哪些是义务?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
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政治自由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

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

因此,观点一错误,观点二正确。

(4)监督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10页,看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教师活动:大家可以看课本P10页,思考公民履行政治义务应该做什么?
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渡: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教师点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从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

不是绝对的平均。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页,思考图中反映了我国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略)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有关常识,通过学习,要自觉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遵循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课余作业
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
2、〔〕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

3、监督权是指〔〕。

它包括了〔〕、〔〕、〔〕、〔〕和〔〕。

4、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有?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原则有?
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含义和表现分别是什么?
7、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

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的政治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