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文化精选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治未病”的含义三个层次 第一、未病先防; 第二、已病早治; 第三、预防传变。
《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四)以综合调摄为原则
在思想原则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 、形神共养、动静相宜、调和脏腑、通畅 经络等理念; 在具体内容上,包含精神养生、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房事养生等项目; 在方法和手段上,有食养食疗、药养药疗 、及针灸按摩、气功导引、武术等。
中医养生文化介绍
2014年7月16日
一、养生文化的含义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三、道家养生说和儒家养生说 四、勤于养生实践
一、养生文化的含义
(一)什么是养生文化 《庄子》内篇有“养生主”篇专
论养生。 《老子》中有“善摄生者”之说
。 养生—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
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 方法,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 种疾病。 文化—文,纹也,痕迹之意;化 ,转也、变也,受影响的意思 。
生成与毁灭。《庄子.知北游》:“人之生 ,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2)“精”之充盈是健康长寿的关键,《管 子.内业》“精存自生,其外安荣”; (3)“神”是精气相合之体现,生命活动之外 象,老子说:“神得一以灵”。 “啬”——就是要爱惜,不要放纵。 精足、气充、神旺方能使生命的根基巩固。 后人把“精气神”视为人的“三宝” 。
一、养生文化的含义
(二)什么是中医养生学
是人类为使未病之人不病或少病得以健康长寿 ,使有病之人提高生活质量以防变防复带病 长寿,根据生命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而确定 的理论,是对各类养生方法与手段具有重要 指导意义的学说。 养生学一是延长人的生命时限,二是提高人的 生命质量的学说。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3、返璞归真、柔弱为贵
《老子》中多处言及“婴儿”“赤子”,如“ 常德不离,复归婴儿”
(1)内心清净明澈,恢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 状态,保持孩童时代的自然天真、质朴无邪 ,养生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
(2)越是幼小柔弱的东西越富有生命力,反 之,事物强大了就会走向衰弱,人体生长的 极限就会衰老乃至死亡。此乃道家“贵柔” 的立身之道。 老子曰:“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 徒”。
要求医者以仁爱精神施医救人 倡导养心葆神注重仁、义、礼、智、信
等道德修养,将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 情操及人的自我完善为养生目标。 “仁者不忧”、“仁者寿”,说明修身 养性与长寿二者相辅相成。
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
2、处事不偏不倚,行为中庸中和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 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 位焉,万物育焉。
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
4、气功导引、形神兼养
《老子》就被称为气功养生的宏观论著,它的 “贵柔”“守雌”的思想指导了气功养生学 的发展。
《庄子》则集先秦气功养生之大成,逐渐形成 了以导引、吐纳为主要方法的体系,《庄子. 刻意》曰:“吹呴(XU)呼吸,吐故纳新, 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 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1、和谐。
《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2、适度。
《素问.经脉别论》“生病,起于过用”。 重适度、和调节,是养生的宗旨。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三)以预防为核心、“治 未病”为根本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 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 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
(二)儒家养生说 儒家思想对中医,鲜明地体现 于中医文化的人文内容,最突 出的一是医德,将“仁”贯穿 于“医”中,二是学风,注重 “学”与“思”的结合。儒家 论养生,则与修身、处事等伦 理密切相关。
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
1、倡修身养性,重道德情操
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核心,主张“仁 者爱人”
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
(一)道家养生说
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 自然天道观为主要内容,它 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 基础,而且对中医学许多观 点与基本概念的形成也起了 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与中医 养生理论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
1、万物之基“精、气、神” (1)“气”是构成万物的要素,决定万物的
“中”是天下之本根状态,“和”是天下最 终的归宿,达到中和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 的根本目的。中医学也认为,中和是生命 整体维持平衡稳定、生存延续的不要条件 。
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
3、重生活起居,调饮食五味
孔子《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言”,反对 “寝处不时”“劳逸过度”。 喜欢音乐、垂钓、射箭、游览大好河山,留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佳话。 饮食观:1.强调饮食“守礼”《论语.乡党》提 出“八不食”的饮食礼制;2.强调饮食无过、 无偏,讲究食物配伍。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五)以适应广泛为模式
养生的目的是延长生命的时限,提高生命质量, 其适应的对象是所有未病之人、患病之人或病愈 之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没有一个学科具有 如此广泛的适应群体。
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
• 钱学森:“养生文化及其 派生的人体科学、生命科 学,已经不能单纯被看作 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它 还是一个社会运动。”
(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1、中医理论体系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 2、中医理论体系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3、中医理论体系中的 恒动观、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气血津液 、邪正虚实等学说, 也都是中医养生学的 理论基础。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二)以和谐适度为宗旨
四、勤于养生实践
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
2、顺乎自然、清静无为
《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而人道也要依乎天理,提倡“清静 无为”,要求人们少私寡欲,反 对人为的自益其生,过度追求物 质享受,此乃人道无为。
天道与人道无为相合,可使养生达 到天人玄同的境界。
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