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贺的诗词《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贺的诗词《李凭箜篌引》赏析《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足歪飞湿寒兔。
【赏析】这首诗较为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丰富奇诡的想象力,被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李凭是唐宪宗时期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歌手李龟年。
如此乐师,他的技艺自当不同凡响,箜篌一响,致“空山凝云颓不流”,甚至连善于鼓瑟的湘娥素女都被这乐声感染,以至潸然泪下。
可见,这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声音到底多么美妙,作者形容为“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那箜篌声,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上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下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芙蓉泣露,香兰含笑,都是极美的事物,诗人用分别用以摹写琴声的悲抑及欢快,具有形神兼备之妙。
全诗以神奇瑰丽、浪漫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描写成具体可感的物象,构成一个令人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作者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扩展阅读:李贺的简介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落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
但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孙”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由于他在诗歌创作中广采博取,搜奇猎艳,驰骋自己丰富的想像力,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
他虽然只活了27岁就离开人世,可以说是夭折了的年轻诗人,却留下了许多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
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在唐代,曾经流传过很多关于李贺的故事。
有个故事说,李贺每天早上骑着一头瘦驴,背上背着一只破旧的背囊,就出门了。
路上想到什么好的诗句,就当即记下来,塞进背囊里。
晚上回到家,他的母亲就叫仆人接过背囊,把里面写了诗句的纸条统统倒出来。
看到儿子写下的诗句,他的母亲常常叹息说:“我的儿啊,你非得把心都呕出来才肯罢休吗?”这个故事说明,李贺的诗都是苦吟之作,并不是天才的妙句偶得。
更有传奇色彩的是,据说李贺将死的时候,在大白天忽然见到一个穿红衣服的人,骑着一条红色的龙,手里拿着一块木板,上面的文字也不知道是用上古时代的篆文还是石鼓文写的,嘴里嚷着要带李贺走。
李贺也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就从床上爬起来,跪在地下恳求,说自己的母亲年老多病,不能跟他走。
那个穿红衣服的人笑着说:“天上的玉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现在就要请你去为这座楼撰写诗文记盛呢!天上的日子多快活啊,哪里像人间这样辛苦!”过了一会儿,就从李贺常住的屋子窗口飘出一缕青烟,空中还传来车子启动的声音和音乐声。
李贺的母亲连忙阻止大家不要哭,过了一顿饭的工夫,李贺就死了。
这个故事竟把李贺诗歌作品里的梦幻般的境界,搬到现实生活中来了,连他的死都被赋予神秘的神话般的色彩。
但是,这也确实反映出李贺是一个奇才,连天上的玉帝都极为赞赏。
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写音乐的诗。
在唐诗里,有好多写音乐的诗,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
李贺《李凭箜篌引》的意思及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的意思及赏析李凭箜篌引(节选)李贺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①前融冷光,二十三②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叫神妪③,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④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①十二门:长安城有十二道城门,这里指全城。
②二十三丝:竖箜篌的琴弦。
③神妪:传说中善于弹箜篌的仙女。
④吴质:即月亮上砍桂树的吴刚。
像昆仑山上的美玉碰击的清脆之一声,像凤凰激昂嘹亮的歌喉;像出一水芙蓉在低声地一抽一泣,像兰花迎风笑语盈盈。
整个长安城都在琴声中变得一温一馨,二十三根弦丝打动了天神的心弦。
乐声似乎震破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引出漫天秋雨。
李凭在梦中把技艺教给了神女,琴声让湖里的鱼龙都兴奋得舞蹈欢腾。
被关在月宫中砍树的吴刚沉醉于音乐,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无法入睡。
桂树下的兔子也静静地聆听,顾不上露珠打湿了地面。
【动心之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紧扣“打动人心”这四个字,先是形容琴声之美,如花似玉;然后具体说到琴声化解了京城的寒气,打动了天神的心灵,“惊天地,泣鬼神”,就连广寒宫中的吴刚和玉兔听见了李凭的箜篌,都呆坐着听得入神。
这些听音乐的人本身就很不凡,他们对箜篌之一声都如痴如醉,何况是凡人呢?【赏析】同样是写音乐,与《琵琶行》比起来,《李凭箜篌引》的想象就更加自一由、无拘无束。
这里李贺不再将音乐比喻成某种声音,而是直接说它给人的感觉像是“芙蓉泣露香兰笑”的形态,它们都给人春风拂面的惬意感,这样的写法就是“通感”。
通感不局限于形似,而要求神似。
【启示】音乐、诗文、画作、雕塑等,都能带给人美的感受,都能打动人的内心,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这是因为它们内在是相通的,都是在追求一种一精一神上的美与和谐。
美不仅是这些艺术品的一精一髓,也是我们生活的动力和目标。
无论是在我们的举止言行、穿着打扮中,还是在我们与别人的一交一往、合作中,都有一股寻找美的力量,所以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艺术。
一9948823.jpg" title="李贺《李凭箜篌引》的意思及赏析" alt="李贺《李凭箜篌引》的意思及赏析"/>。
李凭箜篌引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凭箜篌引原文|翻译及赏析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的起句开门见,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
带露的芙蓉(即)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
它们都是美的化身。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意思-赏析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意思|赏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作者:佚名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诗人描写音乐运用了大量丰富奇特的想象和主义色彩,令人惊叹。
此诗是李贺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名篇。
清人方扶南《李卷一云:\"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
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
白氏《琵琶行》主要是用叙述的笔法依弹奏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的方法;李贺此诗则不表现时空顺序,而着重强调音乐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但又不是抽象地写,的艺术形象,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
全诗十四句中有七句描述音乐效果,用了四个神话传迷离。
韩愈《听颖师弹琴》主要写诗人自己听琴的感觉,也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但未用神话传较实在。
得,知音难觅。
刘勰就曾感慨地说过:“得其知音,千载其一乎?”但音乐家李凭总算遇到了李贺诗人不但有一副音乐的耳朵,更有一支把音乐美转化为诗美的神笔!这的确是李凭的幸运。
然而,欣赏李凭绝技的人,恐怕也正象能够赏识李贺的人一样稀少吧?深受压抑的心情和对理想的执着追形成李贺这位浪漫主义诗人奇峭风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李贺《李凭箜篌引》古诗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古诗赏析李凭箜篌引朝代:唐代作者:李贺原文: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凭箜篌引赏析
摘要:
一、引言
二、李贺及其作品简介
三、李凭箜篌引赏析
四、诗歌艺术特点
五、结语
正文:
【引言】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李贺。
他的诗作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对其代表作《李凭箜篌引》进行赏析,分析其艺术特点,以期领略李贺诗歌的魅力。
【李贺及其作品简介】
李贺,字牧之,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构思新奇,意象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李凭箜篌引》是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描绘了箜篌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和音乐的魅力。
【李凭箜篌引赏析】
诗中通过描绘箜篌演奏者的形象,展现了音乐家的专注与才华。
诗句“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表现了演奏者手指翻飞的技艺,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则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魅力,令人陶醉。
【诗歌艺术特点】
1.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女娲补天、石破天惊等富有神话色彩的意象,为诗歌增色添彩。
2.比喻生动:如将演奏者的手指比喻为“冷光”,形象地展现了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3.音韵优美:诗中押韵和谐,音韵优美,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4.结构紧凑:诗篇以演奏者为主线,穿插音乐的魅力和乐器本身的意象,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结语】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一首音乐题材诗歌,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箜篌演奏者的才华和音乐的魅力。
诗人将音乐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创造出优美的意象,使诗歌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箜篌的音乐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赏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的精美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山上的白云都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被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是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得就像昆仑山的美玉被击碎,凤凰在鸣叫;时而又像像芙蓉在露水中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清冷的乐声让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帝王的心弦也被乐声打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引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看见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中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潭中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徘徊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2、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
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
《李凭箜篌引》,出自晋代诗人李白的手稿,,向来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佳作。
它的叙事便是:“当时君子静听萧瑟,玉弦琴发箜篌声;双泪落黄泉路,银鞍登金河边。
引出一条绝好曲,思忆这昔日相聚时。
醉眼望空里,触籁拂低空。
李白写《李凭箜篌引》,以比喻表达自己的心情。
他萧瑟的音乐,带给人流连忘返的无尽欢乐;箜篌的清奇,给诗人带来深深的思绪辗转;落寞的旋律、离别的泪痕,再加上他怀念的友情,让他沉浸在登高远望的悲叹之中。
《李凭箜篌引》的诗句流畅委婉,表达出李白的思念之情。
诗中所提及的“双泪落黄泉路”比喻了他与朋友形影不离时的思念之情;“君子静听萧瑟,玉弦琴发箜篌声”则形象地表达了他思忆时的离别之景。
而他拂弦思念未暇之情,也得到有力的表达:“引出一条绝好曲,思忆这昔日相聚时。
醉眼望空里,触籁拂低空。
”
此外,《李凭箜篌引》并不仅仅是一首清新芬芳的抒情诗,它更饱含着祝福的意义。
从《李凭箜篌引》的最后两句“再醉一杯谁的杯,谁人再聊将安排”可以看出,作者在思念友情的同时,还将永远的祝福留给他的朋友,希望他们能再次遇见,并继续开怀畅饮。
透过《李凭箜篌引》,我们可以看到古典作家们对友情的深深思念,又可以细细体会他们对朋友的祝福之心。
此诗中,李白用音乐来表达他对友情的怀念,用箜篌清奇的声音表达他对友情的祝福,从而把友情的美好完美的展示出来,也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尘埃,彷佛也真的感受到了友情的真挚。
《李凭箜篌引》李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凭箜篌引》李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左右手各执一拨弹奏。
箜篌的历史悠久,在古代,箜篌常被用于宫廷雅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等领域。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这两句诗描绘了箜篌的制作材料和演奏环境。
“吴丝蜀桐”,说明箜篌的制作材料十分精美,“张高秋”则点明了演奏的时间,“空山凝云颓不流”,则进一步烘托出了演奏环境的清幽。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这两句诗描述了乐声的感染力。
“江娥啼竹素女愁”,通过描写湘江女神和素女听到箜篌声后的反应,表现出了乐声的美妙动人,“李凭中国弹箜篌”,则点出了演奏者的名字,为下文描写箜篌的演奏技艺埋下了伏笔。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两句诗是对箜篌演奏技艺的正面描写。
“昆山玉碎凤凰叫”,形容乐声清脆,犹如昆山玉碎,凤凰鸣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则形容乐声优美,犹如芙蓉泣露,香兰欢笑。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箜篌的演奏效果。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这两句诗描写了箜篌声的宏大。
“十二门前融冷光”,形容长安城十二道城门的寒气在箜篌声中消散,“二十三丝动紫皇”,则形容箜篌的弦音打动了天上的皇帝。
这两句诗通过对长安城和皇帝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了箜篌声的宏大。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这两句诗描写了箜篌声的震撼。
“女娲炼石补天处”,引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形容箜篌声的宏大,犹如女娲炼石补天,“石破天惊逗秋雨”,则形容箜篌声的震撼,犹如石破天惊,逗引秋雨洒落。
这两句诗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引用和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生动地描绘了箜篌声的震撼。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这两句诗描写了箜篌声的奇幻。
“梦入神山教神妪”,形容李凭的箜篌声能够进入神山,传授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则形容箜篌声的奇幻,犹如老鱼跳波,瘦蛟起舞。
这两句诗通过对神话故事和自然景象的描写,生动地描绘了箜篌声的奇幻。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⑸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⑹昆山玉碎凤凰叫:昆仑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昆山,即昆仑山。
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
⑺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⑻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
这句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⑼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
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诗人描写音乐运用了大量丰富奇特的想象和主义色彩,令人惊叹。
此诗是李贺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名篇。
清人方扶南《李卷一云:\"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
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
白氏《琵琶行》主要是用叙述的笔法依弹奏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的方法;李贺此诗则不表现时空顺序,而着重强调音乐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但又不是抽象地写,的艺术形象,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
全诗十四句中有七句描述音乐效果,用了四个神话传迷离。
韩愈《听颖师弹琴》主要写诗人自己听琴的感觉,也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但未用神话传较实在。
得,知音难觅。
刘勰就曾感慨地说过:“得其知音,千载其一乎?”但音乐家李凭总算遇到了李贺诗人不但有一副音乐的耳朵,更有一支把音乐美转化为诗美的神笔!这的确是李凭的幸运。
然而,欣赏李凭绝技的人,恐怕也正象能够赏识李贺的人一样稀少吧?深受压抑的心情和对理想的执着追形成李贺这位浪漫主义诗人奇峭风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诗鬼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诗鬼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一李贺,晚唐诗人,字长吉,又因家乡在河南昌谷,又称李昌谷,因其诗风有秋坟鬼唱鲍家诗的风格,所以又送雅号“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并提的唐代著名诗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有一位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在世仅二十七年,七岁得名,十五岁已誉满京华,又加上李唐皇室宗亲王孙的身份,颇有抱负,然因有人嫉妒,借其父“晋肃”之“晋”字与“进士”之“进”同音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
李贺只得以门荫身份为从九品奉礼郎,后又辗转于幕府之中,沉沦下僚。
时藩镇割据,时局动荡,又兼李贺身体病弱,返乡整理所存诗作后病逝。
二李贺诗歌精于炼字,想象奇特,思路飘忽,又合情合理。
这篇《李凭箜篌引》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唐代写音乐的诗歌很多,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川为静其波,鸟为罢其鸣”等等。
清代方扶南认为:“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写了颖师弹琴的种种不同风格,或昵昵儿女语,或勇士赴敌场;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琵琶演奏的过程,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再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却用音乐塑造了一个想象的、奇幻而瑰丽的世界。
“吴丝蜀桐张高秋”表明制作箜篌的材料精益求精,选的是吴地的丝和蜀地的梧桐,张高秋,点出的是弹奏箜篌的季节,是在清冷的秋季。
“空山凝云颓不流”,声音一起,山中的白云不再随风飘荡,而是因被这琴声打动而凝神静听,整个世界静止了下来。
李贺《李凭箜篌引》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李凭箜篌引李贺(唐代)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在中国文学史上,李贺以其诗歌奇特的风格和影响而引人瞩目。
其中,李贺《李凭箜篌引》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赏析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
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凭箜篌引
夜深风竹动,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远远一点如相识,
翻空一簇飞来片。
疑是银河落九天,
露脉微星惊。
窗外细雨湿罗幕,
才人欲语还休咽。
参考翻译:
夜深了,风吹得竹林沙沙作响,我孤独地坐在桌前,灯快要烧完了却还未能安睡。
忽然看见远处有一点显得特别耳熟,它翻空而来化为一片片飞落在我面前。
我不禁猜想,这就是传说中的银河吧。
雨越来越细,墨色的帘幕已经被染上了一层水珠。
此时,我的心情已经莫名的舒畅,我准备与阔别已久的挚友重聚。
突然,他却不再说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凭箜篌引》赏析
高二语文组(2)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
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
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
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
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
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
诗人的想象是奇特的、与众不同的。
例如音乐引动鱼鸟,前人也曾写过,《列子》一
书说:“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这种描写还是一种常规的思维轨迹。
然而,李贺却是写“老鱼”写“瘦蛟”,这样的艺术形象就十分奇异了。
又如,诗中写到“教神妪”,如按一般思维程式,就会说李凭的技艺高超,是神女所传授的,这样的说法就已经是夸张了,这样的描写很多,不用例举。
但李贺却说李凭教善弹箜篌的神女弹奏,这就不同寻常。
再如,白居易写乐声“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样描写思维轨迹是一般读者能把握的;但李贺却说乐声把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之处震破,引出一天秋雨,这样的写法就新颖了。
此外,芙蓉哭泣、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
我们这里可以看到李贺想象奇异,描绘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幻想、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
这首诗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
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
这样写法,既在内容上使诗的意境内蕴丰富,变幻多样,也在形式上使诗的意境具有一种流动摇曳之美。
神异的美,奇特的美,流动摇曳之美,这就是李贺这首诗具有的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