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选读第二次作业
关于《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关于《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常识问答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2、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答: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左传》。
3、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答:老子、庄子。
4、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答:孔子、孟子、荀子。
5、儒家集大成者是谁?答:荀子。
6、“三教合一”是指哪三教?答:儒教、佛教、道教。
7、什么叫谥号?答: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前品德事迹,赐予表示褒贬的称号叫谥号。
8、孔子、孟子、荀子在主张上各自侧重什么?答:孔子重视“礼”强调“仁”;孟子重义;荀子重礼、法。
9、提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的是谁?答:章太炎。
10、道家的核心观念是什么?答:天道。
11、吕思勉把我国学术分为哪七个阶段?每阶段以什么学术为主?答:先秦诸子百家之学。
两汉儒学。
魏、晋以后玄学。
南北朝、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
清代汉学。
现今新学。
12、吕思勉认为,中国学术纯属自创的是哪阶段的学术?答:先秦学术。
13、“总揽其全”的先秦学术是哪一家?答:道家。
14、哪几家为先秦显学?答:儒家、墨家。
15、道、儒、墨、法各家的主要主张是什么?答:道家:天道,无为,间世,齐物,自由。
儒家:仁义礼智忠孝,王道。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
法家:以吏为师,以法为教,霸道。
16、“尚人文”起于何时?答:周朝。
17、佛学兴盛于何时?答:南北朝、隋、唐。
18、写出道家与法家的价值序列。
答:道家:道德仁义礼乐名法;法家:道法术势。
19、《道德经》又称什么?作者是谁?答:《老子》(“五千文”),老子(老聃、李耳)。
20、老子说“域中有四大”,请问是哪“四大”?它们之间是怎样的相互关系?答:四大:道、天、地、人。
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试题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氓》:"送于涉淇,至于顿丘。
"淇,指淇水,在今(A )A.河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D.山东省2.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B )A.墨子 B.孟子C.庄子 D.荀子3.《诗经》“国风”中揭露统治者对人民残酷剥削,并表达人民热烈向往美好生活的诗篇是(C )A.《伐檀》B.《七月》 C.《硕鼠》D.《君子于役》4.主张“兼爱”、“非攻”的先秦诸子是( b )A.孟子B.墨子C.庄子 D.荀子5.成语"退避三舍"出自(B )A.《曹刿论战》 B.《晋楚城濮之战》 C.《烛之武退秦师》 D.《冯谖客孟尝君》6.《楚辞章句》的作者是()A.洪兴祖B.刘向C.刘安D.王逸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学批评论文的作者是()。
A、孔融B、曹植C、曹丕D、王粲8.《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最早见于( )。
A.《乐府诗集》B.《玉台新咏》C.《文选》D.《古诗源》9. 秦罗敷是汉乐府()一诗中的主人公。
A.《有所思》B.《行行重行行》C.《十五从军征》D.《陌上桑》10.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 )。
A.《短歌行》B.《蒿里行》C.《观沧海》D.《龟虽寿》11.陶渊明的下列作品中,悲愤豪放之作是(A )A.《咏荆坷》 B.《饮酒》C.《归园田居》 D.《桃花源记》12.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唯一作对偶名的一联是(B)A.循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B.衾枕昧节候,褰开斩窥临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篱 D.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13.“初唐四杰”是指( )。
A.沈全期、宋之问、王勃、杨炯 B.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C.王勃、杨炯、杜牧、李商隐 D.王维、孟浩然、卢照邻、骆宾王14.被后世誉为 " 孤篇横绝 " 的七言歌行是( )。
A.骆宾王的《帝京篇》 B.陈子昂的《感遇》C.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D.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1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结构的基本线索是()A江水的流动过程B月亮的升落过程C花林的空间变换D白云的飘浮显隐16.下列作品中属于新乐府诗的是()。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该诗句出自《__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___》,其作者是__张若虚________。
2、屈原在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因为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所以汉代人把这种文体称为__楚辞________,后世又称_骚体________。
屈原的代表作是《___离骚______》,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__抒情诗_______诗。
3、《史记》中为避免重复,让人物传记相互配合的方法称作互见法。
4、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5、元杂剧前期最优秀的作家是___关汉卿______,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6、代表清代剧坛最高成就的是洪升的《___长生殿______》和孔尚任的《___桃花扇______》。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__谢灵运______的写景名句。
8、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是晋代干宝的《__搜神记_______》,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的《____世说新语_____》。
9、《庄子》善于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说极为抽象的哲理,《庄子.逍遥游》中以_鲲鹏____变化为喻,与蜩、鸴鸠、斥鷃等作对比,引出一系列比喻,说明眼光短浅、志量狭小是不能理解伟大境界的。
10、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出色的后两句为欲把西湖比西子,___淡妆浓抹总相宜_______________。
11、___范成大_____晚年创作了《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六十首,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成就很高,使他在文学史上赢得了“田园诗人”的称号。
1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___年年知为谁生_____________?”1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4、“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15、“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国学经典选2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答:"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潮中,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沉淀千年的经典思想,古为今用,也是现今普及国学的重要目的与意义。
中国的经济在发展,但一个国家若想要立足于当代世界强盛民族之林,普及国学是其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个国家只有其拥有其自身的独特文化,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有自己的话语权,才可以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
于是,这也迫切的需要我们弘扬国学,通过其抽象意义上的内在价值的普及、渗透,体现具体意义上的工具价值,真正的做到古为今用。
同时,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所以绵延至今从未间断,民族传统文化的承续传载功不可没。
故而,求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为本民族精神生命提供资源,这亦应当是今日国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国学热的出现,原因复杂。
但我认为是经济高速成长带动信心爆棚,催生了大国角色认同的需要。
二、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请选择,可多选:(A、C )A 读经典B 观看视频讲座C 听老师讲解经典 D上网浏览相关知识三、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信仰、仁德、知识、择业、人事、理想)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答:首先,做人要有信仰和仁德,这是做人的基本。
其次,拥有知识是走向理想的前提,是实现理想的根基。
在社会中,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不能为了赚钱而盲目的选择工作,这样会让自己很累,也不会有好的发展。
在单位,与同事建立好人际关系是在公司站稳脚步的基础。
只有以上都做到位了,那么自己的理想就不会太远。
《国学经典选读123》试题两套附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123》试题两套附答案《国学经典选读123》试题(⼀)附答案⼀、单选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声⽟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A、孟⼦B、孔⼦C、庄⼦D、⽼⼦2、“⽣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最准确的⼀项是()A、在忧愁和病患中⽣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勤奋)使⼈⽣存发展,享受安乐使⼈萎靡死亡。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之道也”的⽐较恰当的意思是()A、诚实的⼈就是天地之间的符合道的⼈,诚实之⼈,会⽤诚实之道为⼈处世。
B、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道的法则。
C、诚实是顺应天道的,不诚实是违反⼈道的。
D、诚实是天意的律法,做到诚实的⼈是能够被⼈尊重的⼈。
4、“弟⼦,⼊则孝,出则悌。
谨⽽信,泛爱众,⽽亲仁。
”的恰当之意是()A、“孩⼦们进⼊家⾥,就要孝顺,出门在外就要遵纪守法。
谨慎地对待事情,泛泛地关⼼别⼈,⽽亲⼈们是值得依靠的⼈呢。
”B、“弟⼦们⼩时候在家⾥,就要听⽗母话,要孝顺⽗母;长⼤了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尊重师长。
⾔⾏要谨慎,为⼈要诚实守信,要⼴泛地去爱众⼈,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
”C、⼤⼈孩⼦都要关⼼诚信问题。
D、亲⾃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章了。
5、“尽其⼼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的恰当意思是()A、尽⼼尽⼒地去了解⼈的本性;了解了⼈的本性,就知道天地了。
B、⽤尽他的⼼⼒,了解他的性格,知道他的性格,那么就是知道天命了。
C、应尽⼼尽⼒了解⼈的本性和天意与使命。
D、尽最⼤的限度回归到与宇宙最初本元相应的慈善之⼼,这样就可以知道⼈内在的本性;知道了⼈的本性,也就知道了上天的运⾏规律了。
6、“⼰所不欲,勿施于⼈。
”⼀句的意思是()A、⾃⼰所以不想要的原因是,别⼈不要的强加给了我们。
B、凡是⾃⼰不喜欢别⼈对我们做的事情,我们也不要施加到别⼈的⾝上。
国学经典选读作业(同名37864)
国学经典选读作业(同名37864)国学经典选读作业一、填空题1、首孝悌,次谨言,泛众爱,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守道不笃、辨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4、《三字经》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启蒙读物。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周兴嗣。
5、《礼记》与《礼仪》、《周礼》合称“三礼”。
6、《左传》以《春秋》为本,按照鲁国国十二国君的顺序,用编年体体例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7、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
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者,为民者宣之使言。
9、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10、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1、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12、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始立“四书”之名,明清定为士子必读注本,而且是科举考试命题的“题库”。
13、汉代郑玄在《易赞》中曾经指出“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
二、简答题1、简述朱熹的读书方法论。
答:朱熹的读书方法并非方法论,二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其方法有三:其一,要把读书与自我对人生道理的切忌体验结合起来。
其二,书要熟读,更要精思。
其三,读书要先定心,虚心涵咏。
后来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一)循序渐进。
(二)熟读精思。
(三)虚心涵咏。
(四)切忌体察。
(五)着紧用力。
(六)居敬持志。
2、简介《左传》中的“和而不同”思想。
答:《左传》中的“和而不同”是齐国大臣晏婴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和”与“同”的概念和本质区别。
君臣之间应该存在不同的看法和实、似与不似、刚与柔、抑与扬等因素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补充,相互调节;人们处理事务、人际关系也崇尚“和为贵”,用自我克制来消除矛盾、分歧,用相互切磋来发扬各自所长,通过寻找利益的一致之处,把各方的不同之处加以协调。
3、简述孟子对“浩然之气”的阐释。
答:在《论养气》中,当弟子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2024春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5月,适用于2024春季学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网上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意思是:君子以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绝不能谋求本职之外的任何事情。
A.正确
2.《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左氏三传”。
A.正确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
B.错误
4.《老子》一书中把“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称作“和”。
A.正确
5.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他认为,一个人隐瞒着心中的怨恨而与他人做朋友,是可耻的。
1。
2023秋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B.一国所有之学也 C.大国学 D.大师也 [答案]A .关于天人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儒家、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完全一致 B.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C.人与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统一体 D.儒家与道家均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答案M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 宜? A.早早起床,漫步在庭院里,舒展形体。 B.早早起床,让心中不存在郁闷,对外界事物保持兴趣。 C.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相仿佛,收敛神气。
C.《老子》 D.《南华经》 [答案]B 44.祸兮福之所倚。()孰知其极,其无正邪? A.正复为奇 B.善复为妖 C.其日固久 D.福兮祸之所伏 [答案]D .子日:“(),小人同而不和。” A.君子和而不同 B.君子同而不和 C.君子以直报怨 D.君子顺乎天道
[答案]A .“中庸”中的"中”是()? A.恰到好处 B.中间 C.不彻底 D.不完全 [答案]A .一阴一阳之谓()。 A德 B.道 C.自然 D.理 [答案]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华山风景区。
A.《通典》 B.《通志》 C.《文献通考》 D.《通论》 [答案]ABC .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A.《后汉书》 B.《梁书》 C.《晋书》 D.《南齐书》 [答案]ABCD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孔子认为,君主要以道德和礼乐教化引导人民。 B.孔子认为,可以一同学习的人,也能够共同实践理想。
18.墨子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有()。 A.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B.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C.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D.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答案]ACD 19.张载曾说过:为天地立心,(),(),()。 A.为往圣继绝学 B.为万世开太平 C.为百姓立命 D.为生民立命 [答案]ABD 20.关于“中庸”,以下说法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中庸作为一种德,可以算是至极的了。
国学经典平时作业2
国学经典概论
平时作业(2)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传记指摘抄一史或合抄众史的书籍。
( )
2.史钞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
( )
3.“载记”就是月令,是古时按季节制定有关农事的政令。
( )
4.名家是战国兴起的很怪异的一家。
之所以称名家,因为他们主在辨名与实的问题。
( )
5.我国传统“三分法”分文学为三类,即诗歌、小说、戏剧。
(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形声字:
2.会意字:
3.经学:
4.野史笔记:
5.赋: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文字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
2.简述“国学”的基本素质。
3.简述韩非子进说的八种谋略。
4.简述总集的主要类别。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请举例论述《礼记》的主要内容。
2.简要论述实现“三纲”的八大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一、翻译下列经典语句(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
提示:以下10句是从十章内容中选出的,每一章选了一段,需要全面学习。
1.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P4
答:樊迟问什么叫“知”。
孔子答:“把心力专一放在使人民走向善与德的道义上,敬畏鬼神而保持高远的距离不随意亲昵,这样叫做
‘知’了。
”又问什么是“仁”,孔子答:“仁爱之人先独自承担并为他人奉献与付出然后会有所收获,这样可叫‘仁’了。
”
2.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P15
答:子张向孔子请教仁。
孔子说:“能够将五种品德施行天下,便是仁人了!”“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则做事易见功效,慈惠则足以用人。
”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P33
答: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恰到好处,叫做和。
君子能够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归于道。
能够做到中与和,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就会在中和中发育生长。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P50
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会搞得困顿不堪!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精疲力竭了。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P61
答: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在内心做自我反省而引以为戒。
”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P80
答: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们都想的,但用不合仁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有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依仁德应该得到,就不去摆脱它。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做君子呢哪怕是一顿饭的工夫君子也不会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危急的时刻也必须按仁德去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困顿挫折时,也一定会按仁德办事。
”
7.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所迷,其日固久。
(《老子》第五十八篇) P92 答:灾祸隐藏了幸福到来。
幸福也伏着灾祸。
有谁能了解它的究竟,有谁能认识这些真理所以,本来是正直的道理,人们却认为那是奇谈怪论;本来是善意的教导,人们却认为那是妖怪的行为。
因此使世人迷惑于邪正善恶的分辨中,这种日子已经很久了。
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P105
答:明白心灵的归宿,然后就有了确定的志向。
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心才会静,心静而后生活才能安定,生活安定而后才能静心思虑,静心思虑而后才能有所得。
万物皆有本末,诸事皆有始终,知道其先后因果,就近于“道”了。
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语·子张》)P120
答:子夏说:“与有德人相处会发现他有很多不同的样貌:远远瞻望,会觉得他外貌庄重自持,而令人不敢在其面前嬉笑轻浮;再与他亲近时,会发现他慈祥和蔼,如春风温煦;若听闻他的教诲,则句句确切严正,都是励人心的话。
”
10.事莫大乎无悔。
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
(《荀子·议兵》)P143
答: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
事情做到没有后悔就可以了,成功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
二、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何谓“中庸之道”请结合实际生活谈一谈中庸之道是如何帮助人们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P41
答:中庸,就是关于恰到好处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用中、中行的意思。
中庸之道主要是讲思维方式,中庸的思维方式即是要求人们在任何条件下做恰当的事,也就是恰到好处地作为与恰到好处地不作为。
(联系实际生活来谈一谈)
2.何谓学习之道谈一谈对“有教无类”的理解(P68)
答:所谓学习之道就是学习的方法,包括学习理念、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来的。
“有教无类”,其实就是说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
孔子的学生中就是各种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孔子收学生,不拘类别,贫富贵贱贤愚都收。
不管是行了入门之礼,列为弟子的还是那些没有列为弟子的,孔子都尽力解答他们的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是这样的,每年的新生入学,生源参差不齐。
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秀生,既然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就要尽心尽力的去教导他们。
在同一个花园里,不是牡丹花才开花,“满园花开才是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对待优秀学生,要发扬他的长处,使之取得更大的进步;对待所谓的差生,也要认真分析总结,归纳出学生基础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的巩固和提高,帮助他取得学习的进步;对待占大多数的中等学生,我们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同样的关怀,让每个孩子都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教育平等的理念,对我国及人类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何谓“内圣外庸”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P148)
答:“内圣外庸”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在道德层面可以人人成为尧舜,但是人
因为各种机缘不同未必都能成为尧舜。
即使尧舜在我的处境中也和我一样。
因此只要我们在精神上达到尧舜的境界就是圣人,而不一定人人都要在功业上有尧舜的造化。
中国古代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内圣外王”、“天人合一”。
然而这一境界似乎又太高,所以,稍次之的境界“内圣外庸”也成了人们的追求。
一个人只有内在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才可以施行王道。
每个人都可以以德性修养为出发点,凭借自身“圣”之德力悦服、取信于人。
人生的价值应是重内轻外,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王天下”,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内修才德,在各自岗位做出优异的成绩,“内圣外庸”可以成为每一个普遍人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