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顿的科学规范与现实
透过默顿_失范理论_看当代中国社会失范现象(1)
3.如何处理与民众的关系美军认为,在进行反叛乱作战时,必然要面临同大量平民密切交往的问题,与这些平民交往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反叛乱作战的实施和效果。
反叛乱作战胜负的标准就是民众对政府的认同感。
只有有效保护平民安全,恢复基本生活、建立有效地安全保障机制,才能最大限度赢得人民支持,孤立反叛分子。
当然这其中可能更多涉及非军事行动。
4.网络战该条令对于如何应对信息时代叛乱分子提出了建议,认为现代的叛乱分子懂得使用因特网来发布招募和转移信息。
为此,不能将反叛乱作战理论仅仅局限于军事行动上,新型的网络战同样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在现行的国际机制下,叛乱分子取得传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性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总体仍在可控范围。
但是对于一些破坏信息资源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恶性计算机病毒、卫星信号干扰器材等,叛乱分子得到,还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时计算机病毒和恶意程序。
因此,美军对于与反叛乱有关的网络战的重视程度也是比较高的。
四、对我军的启示如何更好地应对今后可能发生地类似事件,美军的反叛乱作战给予我们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反叛乱作战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说自从有了对于原始社会族群权利的争夺,就已经开始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形式和手段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如何更为有效地维护政权稳定,打击叛乱势力,无论是美国,还是我国,都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注释:宫旭平,董鸿宾.简析美军新版《反叛乱》条令.外国军事学术.2007(7).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美军的反叛乱作战主要是指在国外进行的,即在美国领土之外的别国进行作战。
对我军而言,主要是维护我国自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打击境内叛乱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默顿的中层功能主义理论[教育]
默顿的中层功能主义理论内容摘要: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发展了结构功能方法,提出了中层理论功能分析范式。
他认为,在功能分析上,应该注意分析社会文化事项对个人、社会群体所造成的客观后果。
他提出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的概念,前者指那些有意造成并可认识到的后果,后者是那些并非有意造成和不被认识到的后果。
进行功能分析时,应裁定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与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事项,对另一系统就可能不具这样的功能。
功能有正负之分,对群体的整合与内聚有贡献的是正功能,而推助群体破裂的则是负功能。
默顿主张根据功能后果的正负净权衡来考察社会文化事项。
他还引入功能选择的概念,认为某个功能项目被另外的功能项目所替代或置换后,仍可满足社会的需要。
社会制度或结构对行动者的行为影响页是默顿的研究主题之一。
他还进一步谈到,社会价值观确定了社会追求的目标,而社会规范界定了为达到目标可采用的手段。
如果文化结构(目标)与社会结构(制度化手段)之间发生脱节,就会出现社会失范状态,导致越轨行为。
关键词:中层功能分析范式正负功能显潜功能社会科学中的功能主义有着长期的历史。
先驱孔德和斯宾塞在其著作中都已经有所论述。
拉德克利夫·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对功能主义也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但真正发展完善并使之得到弘扬的是帕森斯和默顿。
帕森斯提倡的是结构功能主义。
他认为,行动系统由4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社会系统,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
行动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需要:①适应②目标达成③整合④潜在模式维系。
而这四种需要的满足使得行动系统同时就具有了四种相对应的功能,这四种功能分别由相互联系的四个子系统所执行。
同时,这些子系统本身又可以作出如行动系统般的划分,并且也同样拥有类似的需要和功能。
因此,他认为这种AGIL的功能分析范式从微观到宏观都具有解释力。
帕森斯的这种理论批判与综合了经典社会学时期的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和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方法论【1】,建构了一个庞然巨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莫顿科学规范再认识
莫顿科学规范再认识摘要:深入理解莫顿关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
默顿科学规范的提出有其必然性,阐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需要。
默顿所表达的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
在科学实践中,它是引导科学家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目标和理想,值得科学家坚持不懈地去追求。
科学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科研活动的开展在全面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担负科学人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莫顿规范科学家行为规范科研能力必要性培养方法社会责任一、引言当前,如何从健全科技体制、提高科技人员的道德素养、担负科学人的社会责任、改善全社会的科技环境等方面多管齐下,重建学术规范,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科技队伍的战斗力, 已经成为中国科技界的当务之急。
鉴于默顿科学规范思想是学术规范研究方面一项最基础、最成熟和影响最大的工作,欲达重建学术规范之目的,无论如何不应脱离对默顿科学规范思想的理解和践履。
为此,重读默顿关于科学规范的有关论述,深入理解并阐述如何担负科学人的社会责任。
二、默顿科学规范的必然性对于默顿科学规范而言,其形成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它的存在根据和思想内核,因此,弄清默顿科学规范形成的背景,有助于对它的深入理解。
默顿本人没有系统阐述过这个问题,但我们根据相关资料阐明默顿科学规范形成的历史和学术背景,以及科学与社会关系的需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随后接连发生的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科学的负面作用。
在战争手段全面升级、化学武器滥用,以及机器生产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生产结构调整和工人失业中,科学所扮演的角色给人们留下了灰色印象。
于是,在大众层面,抱怨、批评甚至反对科学的声浪四起,而在思想文化界,具有程度不等的反理智主义和反科学主义色彩的思潮更是其势汹汹。
这些情况严重干扰了科学工作的正常秩序,使科学界强烈感受到了社会对科学发展的制约作用。
这种情况,迫使人们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必须由自信的、孤立主义态度转变为现实地参与革命性的文化冲突之中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学并非独立存在于社会之外,而是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与社会整体及其各个部分处于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之中,从而认真对待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怎么看待科学研究中的越轨行为
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
现行制度鼓励研究人员更多地发表论文,以便丰富他们的成就。当发表科学论文的数量
而不是质量决定科学家的一切(项目的申请、职位的升迁、同行的认可)时,就要求科学家
多发表论文,致使科学家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只能采取一系列手段追求论文发表数量,如化
整为零甚至伪造、剽窃。
关键词:
::
:科研越轨行为、科学心理学、科学社会学、科研活动。
越轨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普遍行为规范的背叛。
科学家的越轨行为主要是指按照某种科学假说和理论演绎出的期望值伪造虚假的观察
与实验结果,从而支持理论的正确性或者确认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科学研究中的越轨行为分为三类:伪造类;剽窃类;僭誉类。
不良倾向。
科学活动提出了作为普遍欲求的目标(科学家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承
认),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合法手段(如发表科学论文)或社会认可的手段(同
行评议)。但是在科学快速变化和科学界的分层中不平等广泛存在的环境里,属于某些层次
的科学家可能很难有机会通过合法的途径去实现成功目标。科层结构和不合理的制度限制了
摘要
摘要摘要
摘要:
::
:科学研究中的越轨行为损害学术形象、败坏学术风气、阻碍科学发展,本文从科学心
理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简析了科学研究关键词
数量不够职位得不到提升时,他可能会疯狂地炮制论文。
从科学社会学角度分析,没有科学家生来就是越轨者,而是社会环境通过多种方式造成
了越轨者的越轨行为。
1. 科学规范不完善。
科学家的行为规范是从科学家的价值观念派生出来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构成了科学活动
默顿的社会学理论
一是创新失范。是最常见的失范现象,这种行为虽然承认文化目标但却无法采取社会所承认的手段去到达目标。如为了富裕而挪用公款、卖淫等既是这类现象。
二是形式主义。指人们接受了正统手段但囿于缺乏教育机遇而没有接受社会认可的目标。
三是退却主义。背离并拒绝社会工人的目标和手段,是社会“异化者”。如无赖、流浪人、乞丐。
第四,提出了社会失范理论。默顿在1938年出版的《社会结构与失范》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失范理论。
默顿认为,当个人以正统的手段去实现目标时,个人行为是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要求的,但是目的与手段不一致时,失范现象便出现了。在他看来,失范可以被想象为文化结构中的一种断裂,这种情况在文化的规范和目标同该群体成员在社会结构层次上以符合这些规范和目标的方式行事的能力之间分裂时特别容易出现。为此,默顿列举了四种失范:
四是造反。则是企图以创新的目标和手段来取代原因的目标和手段。
总之,默顿讲的失范侧重于其积极的方面。另一方面他始终坚持失范的根源在于文化和社会结构。不能归咎于社会成员个人的缺点。因为他认为,个人的欲望和要求不一定出于人的本能。而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
根据迪尔凯姆和默顿对失范行为的论述,我们认为,失范行为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所发生的偏离或违反社会社会规范的行为。这种社会失范主要是指社会整体为了其生存而实行的制度、思想和习俗等。并不是指个人或某个组织或群体的制度或思想。所以,在某个群体有所谓的“失范行为”,但到了另个环境或场所也许就不是失范行为。
第8讲 默顿的中层理论
• 3)功能的不可替代性观点 • 结构功能主义另一个重大错误就是混淆 了功能性前提同某些虽然重要但并非必要 的社会制度的区别。功能性前提和社会制 度在逻辑上不是两个并列的相等的概念, 而是母概念和子概念的关系。功能性前提 指的是所有能够完成某些基本功能的社会 制度、形式或活动,缺少了它们,社会便 无法维持下去。
2. 对功能分析的新贡献
• 贡献主要有两点: • 其一是强调了负功能的存在;其二是区别了明显功能 • 和潜在功能。 • 1)负功能 • 帕森斯认为一切现有的制度都是天然地对社会具有 功能的。默顿则不同意这一点,他强调负功能的存在。 功能是社会项目(如角色或地位)对整个社会的生存、 持续、整合和稳定作出贡献的客观结果,而负功能则是 使社会或其某一部分解体或动摇,或者使社会生存和持 续下去的可能性减少的结果。
默顿分析遵纪守法型是遵守规范者别出心裁和程式主义者则是典型的失范者逃避现实是对社会文化目标及制度化手段的摒弃革命造反则既否定文化目标及制度化手段又是用其他的目标和手段来代替正统的目标和手段结构功能主义 社会学家。他在帕森斯理论的基础上创立 了自成体系的社会学中层理论,成为结构 功能主义社会学的第2代大师。 • 其代表作是《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1949年),其他主要著作有:《当代社会问 题》(1961年)、《社会理论与功能分析》 (1969年)《科学社会学》(1973年)等。
1. 功能主义分析理论中的三个错误观点
• 1)功能的统一性的观点 • 所有的功能主义者,尤其是功能主义人类学家 一致认为,一切标准化的信仰(文化项目)或标 准化的实践(角色、制度、社会活动)对整个社 会系统或文化系统都具有功能。即,社会系统的 任何局部都对整个社会具有功能。 • 但默顿认为,这个公认的功能主义的基本假设 是错误的,或者至少是部分错误的。有许多社会 制度、价值并不具有全社会的功能,而仅仅对社 会的某个部分具有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 的社会功能也许仅仅是对社会的一项具体制度、 一个群体、一个家庭或一所学校具有功能。
自然辩证法论文
对科学家行为规范的认识摘要:默顿是系统地提出和阐述科学规范的第一人,他先后提出了“科学的精神特质”和“科学的规范性结构”这两个概念。
他认为,科学的最根本的价值目标是“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它包含客观性和原创性这两个基本的价值要素。
科学规范系统是科学价值的体现和实现科学价值的手段,包含普遍主义、公有主义、非谋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等四个基本规范。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急剧改变,科学的“双刃剑”作用亦愈加突出。
对此,科学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建立约束科学家行为的职业规范,增强科学家职业责任感,是防止因科技的不当应用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的需要。
关键词:默顿;科学的精神特质;科学规范;道德;职业责任;科学价值;客观性;原创性;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以其巨大的历史力量和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进程。
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成为人类经济、政治、军事活动及社会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国家兴亡盛衰的根本。
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借助于科学技术获取过去无法得到的优势,谋取从前无法得到的利益,过上了过去从未有过的舒适方便的生活.然而,随着科学活动的深人,其“双刃剑”的作用亦愈加突出,人们对科技进步所存在的渴望与对科技成果应用负效应的优虑相伴而行,科学道德已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
而科学家群体有其不同于其他社会共同体如政党或宗教团体的各种行为规范。
科学规范系统的确立,对于实现科学的使命——追求真理,造福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在学术失范日益严重的今天,这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科学社会学之父、科学哲学家默顿是科学规范论的创立者。
他对科学规范作了最初的勾勒,提出了“科学的精神特质”这一概念,指出“包含在科学的精神特质中的各种情操表现为学术诚实、正直、有组织的怀疑、不谋利性、非个人性等”。
1942年,默顿撰文《关于科学和民主的一个评论》,发表在《法律和政治社会学杂志》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的精神特质”。
默顿科学规范再思考-Sinoss
默顿科学规范再思考——重读默顿《科学界的规范结构》马来平(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济南 250100)摘要:《科学界的规范结构》一文所做的工作对于默顿学派科学规范的研究是开创性的和奠基性的。
该文所提出的四条规范旨在从不同的侧面堵塞人和社会因素污染科学知识内容的渠道,进而规定了科学家的行为方式,塑造着科学家的整体形象,形成了科学的独特“精神气质”。
有人批评默顿的科学规范是主观的、不真实的,其实,默顿的本意在于强调,按照科学体制性目标的要求,科学家就“应当”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而批评者恰恰忽视了“应然”和“实然”的界限。
此外,科学家的行为受多种因素支配,科学界出现某些失范现象是正常的和难免的,不过,从主流和根本上看,科学家还是基本遵循科学规范的。
关键词:科学规范;科学规范的内在联系; 真实性;“应然”;“实然”最近,惊闻素有科学社会学之父之称的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已于今年2月23日溘逝,嗟叹不已。
沉痛之余,撰成此文,略表哀悼之情。
随着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和他的老师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1979)的结构主义社会学的诞生,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纲领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由运用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自然科学在体制化过程中与文化、经济、军事等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转变为基于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着力分析科学体制的规范结构、社会关系和运行机制等。
通常以这一转变为界河,人们把默顿的科学社会学思想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代表性成果是其博士论文《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1938年),后期的代表性成果是《科学界的规范结构》(1942年)和《科学发现的优先权》(1957年)两篇经典性论文。
以这两篇论文为肇始的科学规范研究和科学奖励制度研究,是默顿学派科学体制社会学的核心内容。
科学社会学所开展的科学规范研究,不仅对于深刻理解科学共同体的本质,以及从社会体制的角度理解科学的本质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而且,在科学道德研究等方面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于科学精神气质
关于科学精神气质作者:李醒民来源:《民主与科学》2012年第04期在1942年的论文“科学规范结构”中,默顿系统地提出“科学精神气质”(the ethos of science),亦称默顿规范(Mertomian norms)。
他是如下界定这一概念的:“科学精神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
这些规范用命令、禁止、偏爱、赞同的形式来表示,它们借助建制性的价值而获得其合法地位。
这些通过格言和例证来传达、通过称许而增强的规则,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在化了,于是形成他的科学良心,或者用现在人们喜欢的术语来说,形成他的超我。
虽然科学精神气质未被明文规定,但是从科学家在习惯中,在无数论述科学精神的著作中,在由于触犯精神气质而激起的道德义愤所表现出来的道义上的意见一致方面,可以推断出科学精神气质。
”在默顿看来,科学精神气质包括普遍性、公有性、非牟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规范。
这是一个没有主次和逻辑结构的规范集合。
普遍性意指对科学理论的评价和科学贡献的承认服从先定的、非个人的标准。
公有性意指科学发现要公开发表,知识财产为公共所有。
非牟利性意指在科学认知中摆脱任何狭隘的意图和功利主义,倡导为科学而科学。
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意指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理论采取怀疑的审查态度,是科学的有条理的认知警戒制度。
除了这四条外,默顿还加上独创性和谦虚两个规范。
B.巴伯又强调合理性和个人主义规范。
自默顿提出上述规范以来,在二十多年问一直得到学术界的公认。
但是,从1960年代以来,情况发生变化,批评之声越来越多。
在这里,我们选择几种对默顿规范整体上的主要反对意见加以罗列。
第一种反对意见认为,默顿规范不适合实际情况,尤其是现在已经过时或不存在了。
斯平纳指出,科学和技术的成长消灭纯粹科学,只有现实化的科学和应用化的科学,传统的科学精神气质先决条件不可靠了。
流行的科学家对一切事务不负责任的精神气质,在观念发明和它们的实际应用落在一起时,不再可以接受了。
“默顿命题”中科学与宗教的对立统一
“默顿命题”中科学与宗教的对立统一科学社会学开创者之一的罗伯特·金·默顿,在其博士论文《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提炼出著名的,打破了宗教与科学完全对立的藩篱的“默顿命题”,即:十七世纪英格兰清教伦理对近代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默顿从近代科学产生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在将科学当作一种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将科学看作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对科学社会学这一全新领域的理论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标签:十七世纪英格兰;清教主义;理性主义;科学;社会宗教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一一并且在作为科学技术转型重要时期的十七世纪的英国,是一种以宗教文化占据社会文化主导地位的时期。
默顿认为,十七世纪的英国,清教主义作为当时枝繁叶茂,占据主导地位的上层建筑,清教主义的理念和思想情感渗透在这个时期人们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正在萌芽和发展之中的近代科学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默顿强调将清教主义理念的传播和影响作为十七世纪英格兰产生近代科学的重要原因。
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待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其出发点与基本立场都有所不同,宗教强调主观上的信仰,相信超自然事物的存在;而科学强调客观上的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从时间观与认识论的层面来说,宗教的核心在于信仰,科学的核心在于理性,清教主义与近代科学背道而驰。
二、科學与宗教的统一(一)赞颂上帝的目的默顿认为,由清教主义促成的十七世纪英格兰社会文化的正统价值体系于无意中增进了现代科学的发生和发展。
清教的最终目的是颂扬上帝,为社会谋福利,这是清教徒思想感情的核心表达。
“‘赞颂上帝’是存在的目的和存在的一切”。
在十七世纪的英格兰被赋予了一些新的意义:上帝是一定要受到赞扬的,而实现赞扬上帝这一目的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多元化。
其中,公益服务是对上帝最伟大的服务。
从达到赞扬上帝与取悦上帝这一目的的意义上分析,在职业选择中,如何能够有效地为上帝服务并且最大程度的对社会福利做出贡献的职业,这样的职业就成为了崇拜上帝最有效的方式。
你认为默顿规范还有什么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现实世界中的科学家的行为常常偏离默顿规范(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你认为默顿规范还有什么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要点:主要从思想境界和伦理道德方面;针砭时弊。
主要从正面来论述。
答: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要实现科学扩展知识的终极目标,就要求科学共同体在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遵循相应的行为规范。
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关于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四条原则。
第一,普遍主义。
普遍主义原则强调料学标准的一致性。
只要是科学真理,不管它来源如何,都服从于不以个人为转移的普遍标准。
普遍主义这种强制性规范深深地植根于科学的非个人性的特征。
第二,公有主义。
主要是指科学知识的公有性,即科学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任何科学发现都是社会合作的产物,是属于整个科学共同体的。
科学的公开性原则正好与技术的保密性、功利性原则相对立。
第三,无私利性。
要求从事科学活动的科学家不应该因为对个人私利的追求影响科学事业。
无私利性是一种基本的制度性要素,科学家应当具有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利他主义思想。
第四,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研究者有责任对他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批评,也要允许别人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怀疑,只要这种怀疑和批评是采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手段和严格的实验验证方法的。
默顿把四条规范原则作为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从不同的侧面规定了科学共同体的行为方式。
这四条原则塑造了这一社会亚文化群的整体形象,构成了科学的独特精神气质。
为了保证科学的体制目标的实现,需要科学家在生产科学知识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尽可能地防止和减少任何社会的因素对科学知识的侵蚀。
默顿科学规范提出的时代距今已经60多年,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科学的组织结构、外部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产生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融合。
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体系,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承认默顿的科学规范是需要重新认识的。
试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与现实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题目:试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与现实意义学号: 331601080036 专业:控制工程姓名:白臻日期: 2017年1月3日试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与现实意义科学伦理道德源于对世界的科学认知,体现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是科学界应该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恪守的行为规范,是科学界继承、发展的文明传承,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
在二十一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
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尊重并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实行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是二十一世纪人们应该注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科技工作者是指现代社会中,以相应的科技工作为职业,实际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员。
分为科技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是从事智力劳动的职业群体,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下开展工作的,具有特殊的社会责任。
英国皇家学会成立时,学会秘书长胡克在其起草的章程中明确指出,科学的目标有两层含义:其一,科学应致力于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其二,科学应为社会服务。
由此,科学共同体的首要使命是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这决定了科学共同体应该要有相应的内部理想化的行为规范。
1942年,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将科学共同体内部行为规范概括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以此凸显科学所独有的文化和精神气质。
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社会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从“纯科学”、“小科学”和“学院科学”嬗变为“应用科学”、“大科学”和“后学院科学”。
这些都对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产生了影响,导致他们可能会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违反默顿“四原则”,产生一系列学术不端行为。
鉴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科研诚信指南或行为规范,来指导和规范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研究活动。
默顿规范的现代解析
默顿规范的现代解析作者:邱宗江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1期摘要:科学精神的四项基本规范: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性,也称默顿规范。
许多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家认为,默顿规范已经不适用于二战以后的科学和科学社会。
本文对默顿规范作了现代解析,认为默顿规范是不能放弃的,我们要继承并发扬默顿规范,大力弘扬现代科学精神,永葆科学的青春和活力。
关键词:默顿规范科学精神现代解析已故的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集大成者。
在1942年发表的《论科学与民主》一文中,默顿提出了其著名的构成“科学精神”的四大规范,并指出它们不仅是约束科学家的基本价值规范,而且是科学共同体社会结构的基本准则。
这一思想被称为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精髓,我们称之为默顿规范,直到现在它都深深地影响着一大批科学家。
默顿总结的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四种精神气质在当今时代是否适用,这是当前我们讨论知识社会。
以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首先从近年来美中科技政策的转变人手。
探讨现代科学精神的变化。
一、美中科技政策转变引发的问题:默顿规范是否过时近二十年来。
世界一些政府的科技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冷战结束前后美国科学政策和科技发展的范式发生了转变。
即从科技发展的冷战范式向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商业范式的转变。
科技发展的冷战范式是指为了发展某项科学技术,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与力量,不计工本、不顾成果有效性的约束,由国家投入极大量资金,全力支持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给予有关企业占其产值30%的利润来激励这些企业为研究提供保证。
当时的美国政府有一种科学乐观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科学发展了,国家安全自然就能得到保证。
可事实上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经济发展,有着无数的中间环节,美国最近有些科学社会学家作了详细的研究,表明前者的发展对后者的发展并无必然联系,而且技术的发展有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延续性,不是事事依赖科学。
默顿:科学的规范结构
科学的制度性目标是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实现这种目标所应用的技术方法提供了贴切的关于知识的定义:知识是经验上被证实的和逻辑上一致的规律的陈述(它实际是预言)。制度性的规范要求(惯例)来自这一目标和方法。技术性(认识性)规范和道德性规范的全部结构在于实现最终目标。有经验证据的技术性规范是适当的和可靠的,它是维护真实预言的先决条件;逻辑上一致的技术性规范也是做出系统化和有效预测的先决条件。科学的惯例具有其方法论上的存在理由,但它们之所以是必需的,不只是因为它们在方法上是有效的,还因为它们被认为是正确的和有益的。它们是技术上的规定,也是道德上的规定。
①“ethos”通常被译为“精神特质”,其实它更确切的含义是指一定领域或时代的社会或文化的综合特征,主要指被普遍信守的价值观念。——译者
原题为《民主秩序中的科学和技术》,最初发表在《法律和政治社会学杂志》,1942年,第1卷,第115—126页。重印于罗伯特・K・默顿的《科学社会学》(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民主精神虽然把普遍主义当作一个主导性的指导原则,但当付诸实践时,却不够得当。民主化意味着逐步消除对不同社会价值观的流行和发展的限制。成就评价的非个人标准和地位的非固定化是开放民主社会的特征。但只要这些限制存在着,它们就被看作是充分民主化道路上的障碍。故此,从自由放任的民主允许某些领域的人的不同优势得到积累,允许那些与明显的不同能力无关的差异存在的方面说,民主过程通过政治权威加强了调控性。在变化的条件下,必须建立新式的组织结构形式以保护和扩大机会的平等性。政治工具可用以使民主价值付诸实践和维护普遍主义标准。
当代科学的五个非本质品性
当代科学的五个非本质品性作者:刘华杰来源:《关东学刊》2024年第01期[摘要]科学哲学家首先尝试回答“科学究竟是什么”,后来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参与进来,较著名的是默顿提出的规范结构说,即科学具有普遍主义、共有主义、非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论等特点。
在后现代学说和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之前,总体而论学者大多从正面谈科学的优良品质,当与现实不符时则宣称“应当”如此。
科学提升了人们的理解力和操纵能力,给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系统带来多种影响。
如果正视当代科学实际展示的行为,可以发现科学与实在、真理并非牢固锁定,但它非常在乎“灵境自洽性”。
从科学实践中可以概括出当代科学的五个品性:失真、短视、矛盾、甩锅、分形,它们分别与胡塞尔、恩格斯、达·芬奇、马尔凯、芒德勃罗的某种叙述相对应。
从非本质主义角度考虑,这五个品性涉及科学的目标、方法、影响、伦理、划界等,均有调整的可能性,并非科学的不变本质。
把它们提取出来公开讨论,不是要贬低、羞辱科学,而是为了反思、改革科学,使科学更好地为人服务,不威胁天人系统的可持续生存。
[关键词]科学品性;科学社会学;自然法;科学伦理;科学批评[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及当代创新研究”(20&ZD043)。
[作者简介]刘华杰(1966-),男,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北京100871)。
科学究竟是什么?鉴于科学在现代社会扮演核心角色,这是人们颇关心的一个问题,很多人有发言权,但不能想当然地、单向度地作答。
需要从科学内部看,也需要从科学周边看;需要小尺度看,也需要大尺度看;需要赞美也需要批评。
科学哲学家 A.F.查尔默斯有一部很著名的科学哲学小册子就叫《科学究竟是什么》,1982年商务印书馆就出了中译本,后来作者不断修订、扩写,2018年商务印书馆译出其第四版,书名仍旧。
“揭晓科学的本质”,似乎要求一种“本质主义”的回答,即相信“科学”具有某种本质,通过反复研究,学者可以告诉大家该本质是什么。
浅析默顿的科学奖励系统思想
浅析默顿的科学奖励系统思想摘要: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首先提出了“科学奖励系统”的概念,并对科学奖励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力图表明科学奖励系统是理解科学建制如何运行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科学奖励系统思想。
此后的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发现了承认和科学奖励中荣誉分配不公的现象与马太效应。
但因其理解的科学规范过于简单化,同时又忽视科学奖励中的经济功能,所以具有天然的局限性。
因此重新评价默顿学派的科学奖励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默顿;科学奖励系统;承认;罗伯特·金·默顿作为科学社会学的创造者,在西方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
他所确立的科学社会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科学制度的规范方面,另一部分是科学制度的运行方面(科学界的奖励系统、沟通系统、评价系统等)。
如果说,科学的规范结构是默顿理论的逻辑前提基础的话,那么反映科学制度运行特点的科学界的奖励系统才是其核心内容。
一、科学奖励系统的提出默顿首次提出“科学奖励规范”这一概念是在《科学发现中的优先权》一文中,他讲到过去科学发展的三个世纪里,不论大小科学家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优先权之争的原因。
《科学发现的优先权》是默顿论述科学奖励规范的重要文章。
默顿认为关于优先权之争的深层原因,应当到科学体制内部去寻找,规范的制定、存在和实施时依靠一定的精神力量或物质力量来支持,科学家为了维护自己科学发现的优先权而斗争,在得出科学发现优先权之争实质上是科学家为获得科学共同体对其首创性承认的维权行为,提出了科学奖励规范概念,建立了科学奖励规范,指出“像其他制度一样,科学制度的发展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系统,给那些以各种方式实现了其规范要求的人颁发奖励”。
[ [美]罗伯特·金·默顿.科学社会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二、科学奖励思想的成就1、科学奖励本质研究默顿学派关于科学奖励思想研究的主要成就集中在对科学奖励本质的研究和科学奖励系统中马太效应的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默顿的科学规范与现实摘要:默顿规范作为科学知识流通、评价的基本社会学机制是不可或缺的。
默顿规范代表着某种知识以何种方式被评价、以何种标准评价,以检验这种知识是否具有科学上的意义、能否被科学同行所承认的社会学机制。
默顿以实证主义的科学知识观、小科学时代的科学价值观为理论基础,以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为研究方式所建立起来的这套规范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必然会随着其理论基础\思维方式的革命而被质疑与动摇。
默顿科学规范理论必须革命,回归到认知性规范与社会性规范相统一框架中去[1]。
关键词:默顿;科学规范;现实1 引言默顿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和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是最早对科学规范开展研究和阐述的学者,是科学规范论这一领域的拓荒者。
然而,恰恰是科学规范思想,在科学社会学领域曾一度引起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论。
迄今,这一争论所引发的许多理论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鉴于科学规范直接涉及到从科学制度的角度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对默顿学派科学社会学的认识和评价,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我国科学界的学术规范,培育良好的学术环境等,因而,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进一步评论和澄清有关默顿科学规范思想的若干理论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2 默顿的科学规范2.1科学规范科学规范,四种制度上必需的规范——普遍主义、公有主义、非谋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特质普遍主义,是关于科学成果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界的准入资格的规范。
公有主义规范有两重含义,其一,它要求把科学知识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无偿地交流和使用,反对把科学知识作为创造者的私有财产,要求科学家承认和尊重同行的知识产权。
一个科学家的“知识产权”通过发表其成果而确立,对于这样的“知识产权”其他科学家应予以承认和尊重,即在无偿利用这一成果的同时应该注明其来源非谋利性,这一规范涉及对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的制度性控制,它要求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工作,要求科学家,以科学本身为目的,“为科学而科学”,“只问真伪、不计利害”。
反对利用科学谋取个人利益,也不以服务他人和公共利益为直接目的有组织的怀疑主义,它既是方法论的要求,也是制度上的要求。
科学中的“有组织的怀疑主义”规范,根植于西方源远流长的怀疑主义哲学传统。
作为科学的一个制度性规范,“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有两层含义:其一,“质疑和审查”,它与哲学上的怀疑论、个人的怀疑精神是相通的,但又有本质区别,主张依据经验和逻辑,对现存的信念和权威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其二,这种怀疑和批判是“有组织的”,是一种制度上的安排,而不仅是个人行为。
在四条规范中,普遍主义是基础,也最重要。
因为一切科学活动最终都要落脚到科学知识的评价上。
而普遍主义则从科学知识的评价标准上,为科学的客观性提供了根本保障。
应当说,其余三条都是从不同侧面服务于保障科学客观性的。
另外,有组织怀疑和普遍主义都涉及科学检验。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侧重于要不要检验;后者侧重于怎样检验,即检验的形式和标准问题。
总之,四条科学规范共同规定了科学家的行为方式,塑造着科学家的整体形象,形成了科学的“精神特质”,进而为科学的自主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根据[2]。
默顿科学规范理论除了四条规范外,还应至少包含这样一些要点:其一,含义:科学规范是指约束科学家的有感情色彩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其二:存在形式:以科学活动中科学家对各种行为的“规定、禁止、偏好和许可的方式”而存在;其三,起作用的机制:通过科学界的奖励和惩罚得以稳固,通过年轻一代的社会化薪火相传;其四,与社会制度相匹配的本性:“与科学精神特质相吻合的民主秩序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其五,与认知规范相辅相成:两种规范共同实现科学的体制目标;其六,功能:保护科学的自主性。
默顿认为,科学规范是由“科学的制度性目标”所决定的,“制度性规则来源于这些目标和方法。
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整体结构将实现最终目标”。
为了保证科学制度性目标的实现,需要科学家在生产科学知识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尽可能地防止和减少社会的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对科学知识的侵蚀。
四条规范从不同的侧面担当着堵塞社会的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污染科学知识内容的职责。
2.2默顿规范引起的争论默顿科学规范论思想的形成,既受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的支配,也受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默顿对英格兰清教与科学关系的研究是其创立科学规范论的前奏;当科学社会学的发展需要确立作为一种制度的科学规范系统时,帕森斯的功能主义在理论、方法、概念上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贝尔纳领导的“SRS”运动及其与科学自由协会的争论,为默顿科学规范论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思想养料;纳粹德国与科学共同体的冲突,引起了默顿对科学的地位和命运的关注,并对科学系统本身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为科学规范论的提出提供了强有力的催化剂[3]。
默顿规范提出以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争论。
这些争论主要围绕哪几个问题进行?争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学术界关于默顿规范的论争?论文试图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尝试性的回答。
文章将学术界关于默顿规范的争论点总结为以下几点:默顿规范是否对科学共同体成员具有实际的约束力;默顿规范能否独一的保持科学的增长?默顿规范是否为科学共同体所独有;科学活动中的社会规范与技术规范的关系如何;默顿规范的知识观是否具有说服力;默顿规范能否全面刻画科学的实际运行。
针对以上争论点,文章从默顿规范的社会学理论基础与哲学基础进行了剖析,并运用SSK的观点对默顿规范的局限性进行了说明。
在对默顿规范局限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应在科学实践、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不断发展的新背景下对默顿规范进行再思考,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默顿科学规范的提出有其必然性:阐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需要;由纳粹主义所引发的政治论战的一部分;功能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发展。
默顿所提出的四条规范旨在从不同的侧面堵塞个人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因素污染科学知识内容的渠道;它基本上表达了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
默顿科学规范尽管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但它是有一定根据的“应然”。
在科学实践中,它是引导科学家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目标和理想,值得科学家坚持不懈地去追求。
3 默顿的科学规范与现实随着社会、政治对科学自主性的严重威胁的消失和维护科学自主性的广泛联盟的分化,人们对科学的精神特质的共识被弱化;大科学的兴起使默顿规范论的不足特别是“公有主义”规范和“非谋利性”规范的局限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们对它的态度发生变化;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式微,使默顿规范论的理论基础受到削弱;库恩的革命性理论的产生,为批评默顿的科学规范论乃至默顿传统的科学社会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这样的情况下,默顿的科学规范论受到质疑和批评就在所难免了。
默顿明确指出,现代科学所具有四条科学规范为科学的制度性目标所决定,科学界只有按照科学规范行事,才能充分地实现“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这一科学的制度性目标;反过来,如果要充分地实现科学的制度性目标,科学界就“应当”按照科学规范行事。
这里的“应当”,主要着眼于充分实现科学制度化目标的实现,着眼于一种理想状态,没有过多考虑实践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科学运行于社会之中, 科学家也每时每刻工作、生活于社会之中。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对科学家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作用。
对于科学家来说,一方面,有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无论如何是摆脱不掉的[4]。
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不可能一丝不差地遵循默顿所提出的科学规范,必定会包含各种个人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也正由于此,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所实际采用的科学规范不仅在内容上要比默顿科学规范复杂得多,而且,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历史时期内,科学规范的内容都是有所不同的。
默顿科学规范之所以与科学实践有些脱离, 盖源于其所采取的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哲学立场。
默顿的知识观以及关于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的制度性目标,鲜明地反映了这一哲学立场。
实证主义关于理论与观察界限分明的假定、科学事实对科学理论判决性的检验作用以及漠视概念变革和范式更替的知识发展的积累观等,已被哲学界公认为是简单化的、粗放的,甚至是不切合实际的。
不难想见,凭借这样的哲学基础所制定的科学规范必定会与生动活泼的科学实践存在一定的距离。
不过,实证主义强调科学知识应当具有经验基础、以及和已有知识之间具有逻辑融贯性、追求科学客观性的总体方向没有错,因而,默顿科学规范的基本精神也还是可取的。
尽管它只能不断接近而不可能绝对实现, 但毕竟是引导科学家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目标和理想, 值得科学家坚持不懈地去追求。
在大科学时代,科学具有了越来越强烈的社会性,无论是科学知识的产生还是科学制度的建立,都深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大科学”不仅在科学研究项目的规模和经费投入上远超过“小科学”,在科学研究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上也与“小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价值目标的设定时,必须考虑社会的需求,由相关利益方共同界定;在价值评价上,主要不是由同行在科学界内部评定,而是由项目的组织管理者来作出评定,不是以论文的发表为价值承认的标志,而是以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在内的社会综合价值的实现与否为标准。
在“大科学”时代,科学的目的和任务已经分离。
扩展被证实的知识,已不再是科学的任务兼目的,而只是科学认识活动的任务,在整体上服从于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目标或价值。
科学活动的价值追求早已超越其自身知识增长的目标,致力于实现某种综合性的社会目标和任务,体现着各利益方的矛盾和冲突,利益问题也因此成为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摆在科学界面前,科学在之前所具有的那种无私利性的气质已不复存在。
面对来自理论与现实的挑战,默顿规范理论还具有价值吗?是围绕默顿理论所展开的最为重要的讨论。
归纳各方意见,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一)总体支持者认为顿规范理论依然适用。
主要理由:一是认为默顿的社会规范虽然在实际中存在着不被遵守的情况,但任何规范都不可能被绝对遵守,“偶尔背离”是常见的;二是认为默顿科学规范虽然在实践上受到压制,但其存在基于科学事业的“应然”性,已成为科学家的理想追求与道德共识。
(二)默顿规范理论需要重构和拓展。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首先,科学规范对于科学发展来说是必须的,不能设想一个没有规范的科学界的存在。
其次,否定默顿理论的批评人士所指出的现象虽然存在,但是适用默顿规范理论的现象同样存在。
再次,尽管在科学技术活动已涉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三大领域中,似乎只有基础研究属于仍是默顿规范所适用的“纯科学”领域,但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对科学规范进行重构和拓展,使之具有更大的普适性。
(三)默顿规范理论已经过时,基本不适用。
持这种意见的人认为,默顿的科学规范理论由于时代条件和理论背景的变化,已变得不再普遍适用。
笔者认为,大科学时代的科学功能的革命性变化已对默顿规范理论形成全面挑战,这也是默顿理论在并不长的时期里由全盛而急剧衰落的客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