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代价最小的“心理处方”
隔离期间的心理疏导技巧
隔离期间的心理疏导技巧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许多国家陆续实施隔离措施。
虽然这是为了保护民众的身体健康,但是长期的隔离留给人们的心理压力却是不可避免的。
隔离期间,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如何减轻焦虑和恐慌?本文将为您提供隔离期间的心理疏导技巧。
1. 活在当下隔离期间,时间会变的很虚无,社交网络是扯不完的。
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关注疫情的发展和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会导致自己焦虑和害怕。
我们应该学会放下电子产品和其他媒体,专注于当下的生活。
尝试与亲人、宠物或朋友聊天、一起做些家务活、学习新的技能等,这些活动可以使我们的级别降低,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2. 建立正常作息大多数人在家隔离时的作息时间可能会混乱,这会对身体和心理都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须要建立规律的作息,并尝试保持清理、饮食和锻炼惯例,以便保持健康和心理一致。
如果我们的身体不健康,我们的思维也会变得慢和沉重。
3. 尝试放松技巧放松技巧有很多,例如瑜伽、冥想、呼吸怡旋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身体紧张,减轻心理压力。
我们可以通过视频课程或并购APP学习或使用这些技巧,以应对疫情期间的心理问题。
4. 找到有趣的事情尽管我们不可以外出旅游或看望亲朋好友,但我们可以找到其他有趣的事情做,例如看电影、玩游戏、做手工、看书、写日记等。
我们也可以通过远程聚会的方式与朋友在线聊天或开心地玩游戏。
5. 保持社交联系隔离在家的时候,人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漠不关心。
这时,建立社交联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来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和他们分享我们的生活、情绪和经历,以及交流这段时期的共同感受。
6. 照顾自己在这种局面下,家庭成员之间可能会互相争吵或相互产生沮丧和焦虑。
如果我们想要的是建立健康关系,我们应该尽可能照顾自己的情绪和身体,避免与他人产生负面情绪的交还。
我们应该保持沟通、理解和支持,以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
隔离期间可能是任何人都难以承受的压力。
疫情心理健康疏导方案范文(精选22篇)
疫情心理健康疏导方案疫情心理健康疏导方案范文(精选22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心理健康疏导方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疫情心理健康疏导方案篇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指导各地做好不同人群心理危机干预工作,x月xx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不同人群心理状况也随之变化。
为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一线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心理服务,维护公众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措施(一)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
各地医疗卫生机构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由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对于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患者,及时进行评估干预,必要时请精神科医师会诊。
在患者出院时,将使用精神科药物干预患者的有关资料转交到隔离点或患者所在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保治疗的延续性。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xx等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区县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要组建由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服务队,对治愈隔离患者提供心理服务,重点为焦虑抑郁、失眠、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及时识别自伤、自杀、攻击或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人群,由精神科医生会诊或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治疗。
(卫生健康、民政部门负责)城乡社区工作者要加强对患者家属及治愈归家患者的人文关怀,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引导社区居民正确对待患者及家属,避免歧视。
通过组织动员社会工作者和专业志愿者等力量,为城乡社区有心理问题的治愈患者及家属提供精神慰籍、心理抚慰、社会融入等服务,及时识别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并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介。
面对疫情如何调整心态?请查收你的专属“心理辅导处方”
当前,新冠肺炎的防疫形势依然严峻。
⾯对频繁更新的病例数据,每个⼈难免感到焦虑,紧张,担⼼……同时,我们不得不隔离在家中或没能及时离开的⼯作场所中,⽆法再像以前⼀样⾏动,很多⼈会感到烦躁,空虚,甚⾄愤怒……⽇常的防控⼯作固然重要,⽽疫情阴影下的⼼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那么,各类⼈群⼜该如何进⾏⼼理的⾃我调适呢?2、保持社会联系,彼此给予⽀持⾯对疫情带来的风险,密切的家庭联系和社会⽀持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每天保持⾄少⼀次和亲友之间的联系,了解⾃⼰的朋友此时正在做些什么,找到互相帮助的⽅式。
对于弱势⼈群,如⼉童和⽼年⼈,尽⼒给予更多⿎励和⽣活上的照顾。
随着防控时间的延长,彼此的⽀持能够让我们更持久地应对困境。
⼆、居家隔离⼈员的⼼理⾃我应对⾯对疫情,过度悲观于事⽆补,居家隔离者应积极调整⼼态,采取积极应对策略。
⼀⽅⾯密切监护⾃⼰⾝体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科学的隔离保护家⼈和⾝边⼈,为疫情的早⽇缓解做出积极贡献。
1、积极调整⾃我认知,坚定战胜病毒的信念⼈类的⼼理防御机能包括多种应对⽅式,恐惧和害怕提⽰我们遇到困难要逃跑,但过度的恐惧和害怕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对此次疫情,居家隔离者需让理性战胜感性,化被动消极为积极升华,与其反复想⾃⼰多么倒霉,不如想想⾃⼰尚在观察期,有能⼒保护⾃⼰、保护他⼈,即使不幸感染那么也有极⼤可能性治愈。
有⽹友调侃,“终于到了啥也不⼲,躺在家⾥就能给国家做贡献的时候!”虽然不是⼀线的⽩⾐战⼠,你也能通过⾃我的居家隔离,为战胜疫情贡献⼀份⾃⼰积极的⼒量!2、科学认识疫情,理性关注与接收官⽅渠道信息此次疫情发展迅速,但国家应急响应同样迅速,⼤量接收⽹络信息不仅不利于隔离者的⼼态调节,反⽽会因为接受信息量太⼤影响⼼态平衡。
因此,居家隔离⼈员⾸先应避免过度接收⽹络信息,应该选择与相信官⽅渠道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疫情发⽣以来,国家采⽤外控内防的政策,举全国之⼒,众志成城,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疫情下的心理自助
疫情下的心理自助疫情下的心理自助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校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在防控知识宣传教育、进出校园人员管理、强化监督、每日情况统计、组织线上培训和教学辅导等方面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把师生的健康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疫情固然可怕,但疫情阴影下的心理防护更加不容忽视。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很多人失去了内心的安定与安全感。
每天海量纷杂的信息很容易使我们陷入恐惧、焦虑、烦躁、悲伤等不良情绪之中。
那在疫情下我们该如何进行心理自助呢?以下几种心理自助的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做好心理防护、提升心理韧性:1.让生活正常化,选择恰当的行动提升安全感。
比如静下心来学习、打扫房间、做运动、烹饪美食与家人分享、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等。
虽然目前我们的出行不是那么的方便,但多做一些平日里熟悉且固定的事情,就能增强你的心理免疫力。
此时,越是能如常地有规律的生活,你的情绪也就会越稳定。
2.保持头脑清晰,建立积极的正向思维,理性辨别接收到的各种消息。
如果我们长期直接暴露在过量的负面信息中,又没有积极的正向能力去应对,会让自己产生“代替性创伤”。
所以控制每天接收相关信息的频度和数量,能让我们直接减少情绪冲击。
同时,做好家庭应急预案,才能做到遇事不慌,镇定自若。
3.关注身边的“重要他人”。
生活需要保持适度焦虑,因疫情而感到难过和担忧,并没有错,但也要留一些关心给自己身边的人。
过度的共情会让你产生一种虚无感,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变化。
因为除了“感同身受”,我们能做的的确很少,过度的共情反而会让我们陷入“习得性无助”。
多关注身边的人,父母亲戚朋友,多跟他们进行情感的互动,无论是通过“线上”还是“线下”的方式,都会增加生活和情绪的“实在感”。
4.自我激励,自我赋能,让自己保持愉悦。
若因焦虑引起频繁洗手、严重头晕、体虚发汗、失眠等躯体症状反应有必要进行心理疏导。
可以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释放不良情绪。
面对疫情的心理调适技巧和方法
面对疫情的心理调适技巧和方法疫情给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带来了大量的心理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掌握心理调适技巧和方法,以帮助自己和他人稳定情绪、缓解压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您面对疫情的心理调适技巧和方法。
一、了解并接受现实疫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它的现实性不容忽视。
我们无法改变疫情的事实,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和反应。
接受现实,相信科学和医学专家的建议,遵守相关规定和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疫情。
二、保持积极心态疫情中,保持积极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疫情压力,激发内在的潜能和力量。
例如,我们可以采取走亲近自然、健身、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以增强积极的情绪和心态。
三、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在疫情期间,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非常重要。
可以与亲朋好友、同事、医护人员等交流以分享自己的情感、经验和感悟。
同时,可以加入虚拟社区、线上群组等与其他人分享和探讨,以获得支持和建议。
四、保持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成为了更加重要的关注焦点。
我们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精力充沛的饮食习惯,同时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以加强身体免疫能力,增加自己对抗疫情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日常生活的细节,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环境卫生等,以预防传染病。
五、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的情绪受到严重的影响,或已进入疫情的强制隔离、医院治疗等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专业帮助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更有效的心理调适策略,促进个人身心健康,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
总之,疫情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面对疫情的情感、心态和行动。
科学、责任、团结、坚强成为了我们面对疫情的共识,给更多人带来了理性、积极、安全和坚信的支持。
这份“心理处方”请收好
这份“心理处方”请收好作者:来源:《大众科学》2020年第02期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公众很需要心理方面的疏导和积极情绪应对。
为了减轻公众的心理困惑和不适,国家卫健委已组织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正式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体系● 疫情来临时,要注重生理心理同步应对原则。
不仅要从生理层面进行治疗,还要开展心理疏导和干预,将心理危机干预作为疫情防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能够及时提供心理支持,让公众更合理看待疫情带给他们的影响,可以减少其内心的恐惧和压力,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要注重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开展综合风险防范,重视对每个个体的心理危机干预,这也是防范化解疫情可能带来的社会公共危机风险的重要措施在面对危及生命的灾难时,我们都可能出现一些与平常不一样的心理、行为反应。
情绪方面:出现了对这场疫情的无法控制的紧张、担心、焦虑、恐惧,控制不知担心会不会被感染,甚至出现对传染来源、对政府、对干预措施的抱怨、愤怒;对疾病得不到控制的愤怒和无助、绝望;也可能变得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惹,对待家人、外人没有耐心。
躯体方面:可能出现不自主心慌、胸闷,头痛,容易出汗,总是感觉心里不踏实、身体各种不舒服,容易疲倦、食欲下降、睡眠变差,甚至出现血压升高、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况。
认知方面:可以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总觉得自己可能被感染,对身体各种感觉特别关注,并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疫情”联系起来。
觉得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危险并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如此脆弱、难以相信他人和世界等。
行为方面:出现逃避、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也或者反复去查看疫情的进展消息、行为变的冲动、经常发脾气;开始饮酒、吸烟,或者饮酒、吸烟增加等,甚至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
上述的这些表现不是独立出现的,而是相互影响,共同出现的。
情绪方面:迫切需要治疗和关注的渴望,情绪变得过分焦虑、紧张;对疾病加重、对死亡的恐惧;对自己的行为感觉到后悔、自责;对疾病过度担心和绝望而引发抑郁或者情绪不稳定、激惹。
隔离人员心态调整方案
隔离人员心态调整方案随着疫情的蔓延,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都受到了极大影响。
特别是隔离人员,他们需要在狭小的空间中度过长时间,不能外出和与家人友人见面,难免会产生压抑情绪和焦虑心理。
本文将从心理角度出发,为隔离人员提供心态调整方案,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1.保持阅读和学习的习惯隔离期间,合理利用时间进行阅读和学习,可以有效缓解焦虑,增加自信。
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杂志、报纸和常规网课程,进行阅读和学习。
如果想要提高大脑的活跃度,可以多做些益智游戏、解谜游戏等。
这些都可以帮助隔离人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2.外出时注意安全在隔离期间外出购物、散步和运动等活动,应当注意自身安全,做好防护措施,带上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
不要与他人过于接触,同时也不能让自己陷入孤独中。
可以与身边的人(如同住隔离房间的人、家人、朋友等)相互支持、鼓励和交流。
3.定期与朋友家人视频通话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可以让隔离人员感到与外界的连接并且缓解孤独感。
定期与家人视屏聊天,告诉他们自己在隔离期间的情况,并且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这种沟通方式可以让隔离人员感到被关注和关心,也可以为自己调整心态提供借鉴和帮助。
4.保持愉悦的心情在隔离期间,尽可能保持愉悦的情绪和心态。
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绘画等方式来舒缓自己的情绪。
同时还可以在隔离房间里运动,参加瑜伽或其他人体塑性运动。
这些方式都可以让隔离人员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5.寻求专业帮助隔离人员如有需要,可以寻求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帮助自己应对隔离期间的种种挑战。
专业的心理帮助可以为隔离人员提供宁静、扶持和启示,并且帮助其保持并发挥出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
结语隔离期间,心态调整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学习、注意自身安全、定期与外界保持联系、保持愉悦心情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来帮助自己保持性格心态和情绪。
心理指南针---疫情期间心理调适指南
心理调适指南近来疫情形势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坦然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我们的现实选择。
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
为了减少负面情绪对大家的影响,我们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疫情防控心理调适指南,希望能帮助你缓解焦虑、减少愤怒、平复担心、化解失落。
规律生活适当运动研究发现,运动时肌肉细胞释放的鸢尾素不仅能促进脂肪分解,还可以进入大脑,促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
耐力运动如跑步,促进大脑释放神经营养因子,提高认知能力,减低焦虑、抑郁等症状。
在此疫情特殊时期,同学们应该保持正常的作息和饮食规律,保证必要的身体锻炼。
抚慰管理自己的情绪充分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负面情绪会给我们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心慌、头痛等躯体不适,严重的睡眠问题,甚至免疫力下降。
因此,我们要正视自己出现的不良情绪,要学习觉察和评估自己所处的情绪状态。
很多时候,不确定性本身并没有那么让人困扰,反而是随之而来的情绪反应让我们迷失自我。
如果疫情让你感觉很不安,可以通过“蝴蝶拍”来抚慰自己的情绪,把心中的不安情绪抚平。
掌握放松身体的方法老师们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条件教给同学们一些适合在学校使用的方法,来去帮助同学们快速适应新形势,放松身心。
1.想象放松法想象最能让自己感到舒适、惬意、放松的情境,如大海边、森林、乡间小路等自然景观。
渐进式地按顺序感受身体的放松,从头、颈、身、上肢到下肢、臀部,每个部位先紧张后放松,过程中保持心情愉悦。
2.躯体肌肉放松法(1)选择仰面躺在床上。
(2)握紧你的双拳,握紧,再握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
(3)抱紧你的双臂,抱紧,再抱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
(4)双腿伸直,绷紧你的脚弓,绷紧,再绷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
3.呼吸放松训练(1)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2)通过鼻子深深地吸气,让你的胃部鼓起来(鼓肚子),这意味着你用全肺呼吸,尽量使上胸部活动最少;(3)缓慢、均匀地呼气,呼气的时间比吸气的时间稍慢一些;(4)重复几次,保持一定的节律,一分钟8-12次为宜,不能快速深呼吸。
疫情下的心理自我疗法新冠疫情的心理应对
疫情下的心理自我疗法新冠疫情的心理应对疫情下的心理自我疗法:新冠疫情的心理应对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给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面对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恐惧和压力,人们急需一种有效的心理自我疗法来应对这些负面情绪。
本文将介绍一些疫情下的心理自我疗法,帮助个体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心理困扰。
一、接受现实与情绪认知面对严峻的疫情,首先要做的是接受现实,并正视自己内心的情绪。
我们可能会感到担忧、害怕、沮丧、焦虑等,这些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反应。
我们需要学会认知这些情绪,接受它们的存在,并试图理解它们背后的原因。
在情绪认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将我们的情绪写下来,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
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通过与家人、朋友或心理专业人士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支持和理解。
二、建立新的生活和工作规律新冠疫情使得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对于居家隔离或远程工作的个体来说,建立新的生活和工作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有规律的生活和工作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节奏和动力,减轻焦虑和困惑的情绪。
在建立新的生活和工作规律时,我们可以设定固定的起床时间和睡觉时间,安排一些日常活动,如锻炼、读书、学习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设定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间隔,避免过度劳累。
这样的规律安排可以让我们在疫情期间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更好地调节情绪。
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面对疫情时,积极乐观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保持积极的心态,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我们可以尝试关注一些积极的信息和新闻,如疫情后的康复案例、志愿者的故事等,来增加积极的情绪和信心。
此外,我们还可以培养一些积极的兴趣爱好,参与到有意义的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积极性和幸福感。
四、有效的应对焦虑和压力疫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焦虑。
因此,应对焦虑和压力成为了疫情时期重要的心理自我疗法。
新冠疫情如何减轻社交隔离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新冠疫情如何减轻社交隔离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新冠疫情的爆发引发了全球大范围的社交隔离措施,这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长期处于社交隔离状态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然而,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减轻这种影响,保护人们的心理健康。
一、理解和认识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面对疫情所带来的社交隔离,人们可能会经历焦虑、恐惧、孤独等负面情绪。
这是正常的反应,因为社交隔离违反了人们对社交联系的正常需求。
同时,媒体的报道和信息的传播也会加剧人们的心理压力。
因此,理解和认识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减轻其影响的第一步。
二、保持稳定的日常生活节奏在社交隔离期间,保持稳定的日常生活节奏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安排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此外,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将工作、学习和休闲娱乐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时间的浪费和过度沉迷。
三、保持社交联系的方式和频率虽然面临社交隔离,但我们仍然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保持社交联系。
通过视频通话、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与亲友保持交流和互动。
这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情感支持的需求,还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和增加生活乐趣。
同时,我们也可以参与线上社交活动,如虚拟聚会、线上游戏等,以拓宽交际圈子。
四、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如果在社交隔离期间感到心理压力过大,我们应该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
可以和亲友、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寻求情感上的支持。
同时,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机构也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通过咨询和沟通,我们可以得到正确的心理引导,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五、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兴趣爱好在社交隔离期间,我们可以积极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兴趣爱好。
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减少了,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在的世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例如,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阅读好书、锻炼身体、烹饪美食等,都是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积极心态和心理健康的方式。
六、关注身心健康的相关宣传和指导在面对社交隔离和心理压力时,我们可以关注身心健康方面的相关宣传和指导。
疫情后的心理健康如何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疫情后的心理健康如何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随着疫情的爆发和蔓延,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在此期间,许多人可能会经历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增加。
本文将探讨疫情后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一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方法。
一、疫情后的心理压力来源疫情的爆发对人们的生活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带来了许多心理压力的来源。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压力来源:1. 健康担忧:疫情增加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担忧,包括感染病毒的风险和潜在的长期影响。
2. 社交隔离:由于社交隔离和封锁措施,人们与亲友、同事和社区的联系减少了,导致孤独感和社交缺失。
3. 经济压力:疫情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失业率上升和财务困难,使许多人承受着经济压力。
以上压力来源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增加,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方法。
二、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方法1. 维护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是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
定期进行锻炼、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有助于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和心理抵抗力。
2. 找到情感支持: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担忧,寻求情感支持。
互相关心和理解能够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内心的舒缓。
3. 学习放松技巧: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瑜伽等。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降低身体紧张度、减轻疲劳感,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4. 寻找兴趣爱好:找到一些喜欢的活动或爱好,投入其中,转移注意力。
例如,阅读、绘画、音乐或手工艺等,能够提升情绪和心理幸福感。
5. 设定目标和计划:制定一些具体的目标和计划,为自己设定一些小的挑战。
实现这些目标和计划会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6. 保持积极心态: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将焦点放在积极的事物上。
尽量避免过度关注负面消息和情绪,培养积极心境能够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7.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焦虑和抑郁情绪超过自我调节的能力,或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疫情反复,心态撑不住怎么办
兴趣,医生就要及时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的情况,必要时给予抗抑郁治疗。
居家人员出现物质滥用行为需警惕居家隔离人员如果出现心情憋闷、烦躁或沮丧的情况,应该如何进行心理调节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对居家隔离的反应不同。
平时比较“宅”的人,可能比较容易适应,甚至有点喜欢这种状态;但天性好动或喜欢社交的人,就容易感到急躁和烦闷。
对于后者,可以找一些替代性的线上活动,比如与家人通过电话或者视频聊天,与朋友在线上一起玩游戏。
在室内,也可以进行一些小范围的运动。
隔离期间,建议大家按照正常的节律作息,哪怕居家办公也要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漂亮。
这样的“仪式感”有助于调节自身工作和生活节奏,帮助调整精神状态。
在哪些情况下,居家人员应该寻求专业心理干预或医学帮助因为疫情突然要居家,对于日常工作状态是一种突然改变,对于家庭关系也是一种改变。
家里人有更多时间待在一起,是会加深了解还是激化矛盾,取决于不同人本身的特点。
有的人心理弹性很强,可以顺势而为,作出改变,而有的人对这种改变感到烦躁,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居家时出现长时间失眠、心情非常烦躁、在封控范围里与别人起严重冲突等情况,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酗酒、频繁吸烟等物质滥用的情况,甚至出现言行紊乱,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一定要寻求医学帮助。
普通人群积极应对并寻求心理援助对普通人群有哪些应对疫情的心理建议面对疫情,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焦虑症状,此时,首先要分析造成焦虑的原因。
有的人可能经历过多次封控,对工作收入有比较大的影响,这种焦虑主要来自经济因素;有的人可能原有的计划反复被中断,这种焦虑来源于自身规划的改变;还有一部分在家上网课的学生,他们可能觉得上网课的效果不好,而且没有同龄伙伴的社交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焦虑。
面对生活中的应激因素,如果我们无法改变,那不妨让自己接受和适应,想办法调节情绪,调适生活习惯;如果个人调节不过来,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避免情绪恶化走向恶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情之后,代价最小的“心理处方”
从存在主义的立场来看,这场疫情之下的每个人不外乎是:人人生而相似,人人都在奋力用一丝优雅和几分效用来面对和应对焦虑。
既然焦虑无法克服,索性我们可以从哲学家克尔凯格尔的理念中学些皮毛:“谁习得了如何正确焦虑,谁就习得了终极之法。
”
[正确焦虑]之1:理解焦虑背后的真相
一位87岁的上海老人,在自家阳台上等久违的阳光:“我这一生,还从未经历过这么尴尬的天灾人祸,让你慌到极致,让你无法呼吸。
”
因为这场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和心理变得如此艰难,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问号: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发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出了什么状况?
人们一边在感受着自身的无力和无奈,一边在辗转寻找着这场疫情的替罪羊,第一个无辜的族群是蝙蝠——从有限的资源来看,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人类必须承认,它们也有某种形式的意识和经验,但人类不可能真正了解,做一个蝙蝠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有一个更为荒诞的解释:人类捕食蝙蝠的动机是为了获得自身无法企及的性能力,为了抗拒死亡。
这场疫情似乎让我们看清一个真相:眼下这个时代病根不浅。
每个人都避之不及的那种艰难,实际上来源于人类执意要战胜死亡。
[正确焦虑]之2:自由与选择带来的焦虑,与责任有关
一个25岁的咨询者,在疫情期间一个午夜时分,从自己所在村庄“冒险出逃”,过后他坦言:我是在跟随自己的自由意志出逃,但我愿意为自己的冒险行为承担责任。
人类是关系性的存在,我们的行为(我们的选择)会对他人以及我们的世界产生影响,我们永远都有责任,并且我们的选择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果,有时会超出在做出选择时能够理解的范围。
这场旷日持久的疫情,点燃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生存焦虑,人们尝试动用自己惯常的防御机制去克服内在的深度恐惧和无助。
奥地利精神医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指出:我建议在西海岸增加一个责任女神像,作为东海岸自由女神像的补充。
记得一个朋友曾半开玩笑地跟我提起她老公时常会去吃野味,她说起这件事的神情历历在目,既神秘又有些得意洋洋,似乎在炫耀老公的财富身份。
这件事过去很久之后,我内心依然无法平静。
无法否认的是,一些人处在自欺之中,是因为他们觉得所有的可能性都对其敞开,不受历史、现实、他人需要和所有限制的约束。
在责任中,我们常常感觉非常孤独,我们会认识到,即便是我做出选择,承担后果的却是我们和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
[正确焦虑]之3:存在内疚,是通往自由之路的导师
通过电视镜头,很多人听到了武汉方舱医院某位患者的肺腑之言:作为武汉人,我感觉对不起中国人。
相信这份内疚之情,在很多人内心深处将成为挥之不去的一道沟壑。
疫情期间,有为数不少的人会质疑自己是否抑郁了,那么,到底什么是抑郁呢?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需要给自己打上抑郁的标签?
从心理学视角看,抑郁是一种处境。
疫情期间,几乎每个人的感知觉都朝向疫情危险地,换句话说,每个人在经历疫情的同时,也在经历着抑郁处境。
如果再进一步去觉察抑郁处境之下的内容,那应该是生存内疚。
有一位咨询者发问:我为什么会在此时抑郁?这里,借用哲学家贝克尔的话回应他及很多人的疑问,“就时间性而言,这种境遇下的人会逃避面对未来所带来的压力,同时也逃避了由此而来的幸福,他们用过去来拒绝现在的选择,因为过去的结果是如此的糟糕。
”
只有我们尝试承受这种内疚,方能发现可能性在向我们打开,我们体验到海德格尔所称的良心的召唤,在一个洞见的时刻,我们看到自己为自己的决定、行为和对内疚的承认,以及对存在本身的亏欠负有责任。
在这一刻,我们可以触及到自己的潜能并为自己做出选择。
[正确焦虑]之4:重构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疫情期间李兰娟院士的一番话,非常耐人寻味: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轻人一味追崇演艺明星,他们是强不了国的。
我们的价值观剥离开人生的意义,心灵的底蕴,而简化到以有用、无用来衡量价,定义值。
这场疫情让很多打算远行的年轻人行动受阻,他们呈现出各种缤纷的内心冲突,冲突之下,一些人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安逸于现状,还有一些人选择逆势而行。
上面那位趁着黑夜“冒险出逃”的年轻人告诉我:我只是不想在我年老的时候,回忆起这场往事心有遗憾。
正是支持世界观的价值观和假设赋予了我们的行为。
然而,我们可以很容易觉察到,世界观可以隐藏矛盾,不和谐以及那些模糊不清的悖论,当这些元素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尤其是在疫情进行中是无效策略时,这些元素将变得鲜明而深刻。
不止一个咨询者在经历这场疫情过程中动用了相同的防御——抵消,他们在离家在外、身处异乡的隔离状态下,下血本订制年夜饭大餐,一桌年夜饭可以陪伴他们一周左右时间,这让他们的异乡隔离少了一些恐慌、焦虑和无助。
这里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点,他们的订制仅此一次,多了就会成为无效策略。
“其实,我吃的不是年夜饭的味道,而仅仅是为了整理一下内在的慌乱,然后看看自己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
”
[正确焦虑]之5:不存在正常和不正常的界定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所谓的紊乱或症状揭示的是存在论或存在相关的问题,这些难题来自关乎我们所有人的担忧,不仅与个人和哲学相关,还与社会、伦理和政治相关。
因为这场疫情,让不少人发出关于自己是否正常的拷问,“我是不是抑郁了?”“我的焦虑状态正常吗?”“我不知道自己如何面对生存压力,我有轻生的念头。
”
可以说,从内在意义上并没有正常性这回事,有的只是社会建构的正常性。
从疫情开始直至今天,不少人畏惧自己不正常所引发的痛苦,通常会与被贴标签的行为或感觉相同,或更严重。
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愿意做出这样的倾斜:你的世界观和你所说,所感或所做的一切,是在某个背景下发生的,并能得到解释,那么,多半可以实质性地降低恐惧和焦虑。
[正确焦虑]之6:面向整个人类的责任伦理
杰罗密·边沁曾经说过一句经常被引用的话:“终有一天,每个有生命的造物都将能够争取到自己的权利,而如今这种权利却只能被独裁者掌握在手里。
问题不在于动物是否有思想,也不在于动物是否能说话,而在于动物是否也能感觉到痛苦。
”
在当今,把人与动物的关系作为伦理学问题加以详细探讨的人主要是一些哲学家。
比如澳大利亚的彼得·辛格,美国的汤姆·里甘,他们和其他思想家一道,使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而达尔文曾经也思考过进化论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他非常谨慎地说:在我看来,这有极大
的可能性:每一种动物或许都具有社会本能(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一旦它的智力发展到接近人类的水平,它就会获得一种道德感和良心。
有一份长期喂养流浪猫的心得,母猫在生下小猫后的母性浓度,会冲击到我们内在的良知:再美味的食物对母猫而言都是一片浮云,看它们衔着食物奔向小猫的画面,你会对这份本然的良知抱有一份感激。
[正确焦虑]之7:未完待续的“结语”
在疫情呈现全球蔓延之际,“每天变化的不是数字,是生命。
”截至2020年4月2日,中国以外全球新增病例数52455,累计确诊数852991,累计死亡数43723。
人类必须要沉静下来,思考全球当下正面临着何种挑战,今天的哲学能够做出何种贡献?
不妨,去听一听汉斯·约纳斯的观点,他并不主张用一种新的伦理去取代所有传统的伦理——“我的意思并不是要彻底革新现有的伦理,像博爱、同情、正义、诚实这样一些道德律令都是应该继续保持的。
但是,伦理必须加以补充,道德的视野必须大大加以扩展。
”
约纳斯和其他思想家关于人类面临的危险所作的诊断是具有说服力的,应该如何补救呢?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对此,约纳斯说:“任何行动必须从人类的长远存在着想,或者任何行动的
后果不能对未来的生命造成破坏。
”这是对整个人类提出的责任伦理,而不是针对某个个体,责任伦理要求我们行动的后果要对自己的未来和人类的未来负责。
这场旷日持久的疫情不知何时归结?而这场疫情之后的疫情,更不知何时抵达?但至少,我们还有机会继续保持存在主义的焦虑,这份焦虑,会引领我们进入深度思考的界面,用精神分
析的语言说,我们可以重新去体验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创伤,然后才能去寻求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