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研究进展莫斯思;唐农;李伟茜【摘要】Vascular dementia (VD) refers to a severe cognitive impairment syndrome caused by ischemic stroke or cerebral hemorrhage, which led to the hypoperfusion of brain regions such as memory, cognition and behavior regions.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growth, patients with VD are increasing,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atients and the involved families and society. There is no curative therapy for VD so far, what we can do is to control its progressing. In the recent years, TCM practitioners grasped some deep understanding of VD, and had made some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d the TCM therapy of VD in the past few years.%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脑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血管性痴呆患者不断增多,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但可以控制它的进展。
血管性痴呆相关研究及治疗进展
血 管性痴 呆 (ach"e ni,a 系指 在缺 v¥uldmet V D) l a
11 个体 因素 .
血性 、 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 各个研究结果 比较一致认为年龄在 V D的发 a 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 知功能 病中是一个 比较确定重要 的因素 , 随着年龄 的增 障碍为主 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研究显示… , 血管 长, a V D的发病率亦成倍增长。有研究报道 , 5 5岁 性痴 呆被认 为 是导致 老年性 痴呆 的第 2位原 因 , 发 以上人 群 中 , 龄 每 增 加 5岁 的 相 对 危 险 度 增 多 年 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随着社会老龄化, a V D发 13 倍 。种族不 同, .5 j 其血管性痴呆发生率亦不 病率和死亡率 的逐年上升 , 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继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3 5 期 20 0 8年 6月
甘 肃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 GAN U C . S OUL GE OF T M E C
Vo . 5 No 3 12 .
J n2 0 u .0 8
血 管性 痴 呆 相 关 研 究 及 治疗 进 展
卫生 出版社 ,0 3 12—15 2 0 :6 7。
[2 郭蕴屏 , 2] 冉茂 东. 针药合 用治 疗腰椎 问盘突 出症 13 2 例 [ ] 中国中医急症 ,0 5 1 ( )2 2— 7 。 J. 20 ,4 3 :7 2 3 [3 张留贵 , 2] 张照 明 , 陈海燕 , 胶 原酶溶解 术加 骶管 封 等. 闭治 疗 腰 椎 问盘 突 出 60例 报 告 [ ] 西 南 军 医, 0 J.
冠 心病 、 高胆 固醇 血病 、 血脂异 常 、 吸烟 、 量饮酒 、 知功能 损 害。一 项 关 于 血 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认 知 损 害 (acl 大 vsua r
血管性痴呆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m l [. np l i h s lT e 9 6 : —2 . ae J Ma iua v P yi hr18 . 1 s] te o 9 5 3 梁 宜. 剑 乔.5 羟 色 胺 系 统 与运 动 性 中枢 疲 劳 lI 罔 康 复 陕 方 一 . J巾
张建 华 肼 安 达 . 拿 牵 引 治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前 后 血 单胺 类 物 推 质 含 量 变 化 分 析 . 国 骨 伤,9 9 l f) 7 4 . 中 l 9 25 : — E 5 HT含 量 及组 织 病理 学 推 一 P、- 影 响 的研 究 f ] 京: 京 中医 药 大 学 ,0 6 D. 北 北 20 . 陈 青 萍 .现 代 临 床 心 理 学 『 .北 京 :中 围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 M1
・
综述 ・
卯 铺
血管性痴呆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魏 居 瑞 刘 黏 2 何 方 , 4 董 君 刘 奎 伟
如
血 管 性 痴 呆 f sua e ni, D 指 在 缺 血 性 、 血 性 v c l dmet V ) a r a 出
及 急 慢 性 缺 血 缺 氧 性 脑 血 管 疾病 引起 的 脑 组 织 损 害 基 础 上 . 产 生 的 以高 级 神 经 认 知 功 能 障碍 为主 的一 组 临 床 综 合 征 近 年 来 V 的 发病 率及 死 亡 率 逐 年 上 升 ,在 世界 范 罔 内 已成 为 D 继 心 脏 病 、 症 之 后 处 第 3位 的致 死 性 疾 病 … 由 管 性 痴 呆 被 癌 ,. 认 为 是 导 致 老 年 性 痴 呆 的 第 2位 原 , 占所 有 痴 呆 的 1 % 约 0
Ve o H, a M, wl y rw Dh mi Ho e T,t 1S i a ma i u a ie a d e a .p n l n p ltv n
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贺杰;赵永华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24(22)7
【摘要】血管性痴呆(VaD)是因脑卒中后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
从而出现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
VaD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病症,但因其病因复杂、诊断困难的特点,使得其在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领域中占据较高的地位。
目前在治
疗上,现代医学主要采取口服多奈哌齐等药物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以及改善认知功
能等(非)药物治疗方案;中医学则通过望闻问切达到对疾病的整体了解,并根据辨证
论治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中医特色治疗措施。
文章对VaD发病相关因素、发病
机制和中西医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84-87)
【作者】贺杰;赵永华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研究进展
2.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3.免疫细胞参与血管性痴呆的机制研究进展
4.黄芪治疗血管性痴呆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5.从脏腑论治血
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kevadtis:A histologic',ro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V'ts,2009.i5:1303-13i 1.
experimental keratomycosis[J].Moi
microbiologic study of 167 comeal buttons[J].Ophthalmology, 2002,109(8):1538-1546.
位,所以,皮质下症状群是辛要临床表现。皮质F缺血性血
管性痴呆常重叠Birtswange病和腔隙状态,腔隙病灶分布
于纹状体、苍白球、丘脑或半球白质,发病常较隐袭,认知功
能障碍,脑影像学改变。
2.4缺血和缺氧性低灌注引起的痴呆动脉硬化和高血 压等引起衄佟损害或颈动脉狭窄/闭塞,使大脑参与认知功
能的睫妥部位长期处f缺IfⅡ性低灌注状态,神经元发生迟 发性坏死、凋亡和缺失,基底神经节、白质、重要脑区产生明 显损害,逐渐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factom,,'md a吐comcs ofhorses with
series:iO[Zj.Rome IPCS,1976.21—29. (收稿IJ期:20lo-lo_旬3)
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闫凤霞,高维娟 (承德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河北承德067000)
【关键词lIfIL管性痴呆。发病机制t研究进展
evaluation committee
on
【8】 19l
fungil.q.Med Mycol,2000,38(Suppl 1):113-123. 刘敬,谢‘杠估,史伟云.f要致病真菌侄角膜内生长方式
的研究【j】.眼科研究,2008,26(1):2扣29.
O Day DM,Head WS,Robinson RD,et a1.Contact lefts-induced infection.a new model of Candida albicans keratitis[J].Invest
血管性痴呆的新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新进展什么是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如缺血、脑出血等)导致的智力和认知功能障碍,常见于中老年人。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头晕、头痛等,还可能出现行为和情感方面的改变。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涉及脑血管的供血和神经元的损伤。
由于缺氧、缺血等原因,脑细胞会受到损伤,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脑区域萎缩,最终影响了智力和认知功能。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现状目前,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主要以改善脑血管疾病为主。
首先,需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防止脑血管病发生。
其次,需要针对脑血管病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利用药物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此外,医生还建议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其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仍存在许多局限,因为目前尚未出现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口干、头晕、恶心等,同时药物治疗也无法阻止脑血管病的发展。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血管性痴呆的新进展最近,针对血管性痴呆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具有深度睡眠的个体患血管性痴呆的风险较小。
深度睡眠是指一种高质量的睡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脑处于休息的状态,神经元得以充分休息和修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220名老年人进行了3年的随访,发现深度睡眠时间短的人患血管性痴呆的风险较高。
同时,这些参与者还采取了其他措施来防止血管性痴呆,如控制高血压等。
这项研究为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研究正在进行,如利用干细胞治疗、利用特定物质来增强神经元的生存等新方法。
这些新进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但它们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或许这也是血管性痴呆治疗的一个新的方向。
结语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均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尽管目前治疗手段仍然有很多局限,但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前景。
血管性痴呆中医研究进展
134第15卷 第12期 2013 年 1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12 Dec .,201394-97.[ 10 ] 吴荣,刘观,王阶,等.基于关联规则的名老中医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 J ]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 ( 17 ):1786-1788.[ 11 ] 贾磊,陈德兴,文小平.基于关联规则的王清任桃仁用药配伍挖掘[ J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 ( 4 ):86-88.[ 12 ] 尚尔鑫,范欣生,段金廒,等.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配伍禁忌配伍特点的分析[ J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 ( 6 ):421-424.[ 13 ] 李秀娟,张天嵩,张素,等.基于数据挖掘探索董建华治疗老年病的药对规律[ J ] .福建中医药,2009,40 ( 2 ):38-40.[ 14 ] 余俊英,査青林,黄立兴.姚荷生治疗咳嗽医案关联规则分析[ J ]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 ( 2 ):17-20.[ 15 ] 李文林,赵国平,陆建峰,等.关联规则在名医临证经验分析挖掘中的应用[ J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 ( 1 ):21-24.[ 16 ] 付喜芳,黄俗常,苑述刚,等.黄宗勖教授外治法用药的关联规则挖掘[ J ] .中医临床研究,2011,3 ( 13 ):14-16.[ 17 ] 徐建龙.基于关联规则的聂莉芳教授治疗IgA 肾病用药规律分析[ J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 ( 4 ):96-98.[ 18 ] 付先军,周永红,王中琳,等.基于频繁项集与关联规则挖掘技术探索王新陆临床用药及处方配伍规律的初步研究[ J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 ( 9 ):92-94.[ 19 ] 杨允,何新慧.江南何氏医案用药特点关联规则研究[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 ( 7 ):252-253.[ 20 ] 叶亮,范欣生,卞雅莉,等.古今治疗痛经的四物汤类方关联规则研究[ J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 ( 2 ):94-96.[ 21 ] 张欢,范欣生,王崇骏,等.古今哮喘方用药规律对比的关联规则研究[ J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 ( 3 ):94-96.[ 22 ] 黄苏萍,杨雪梅,肖林榕.经方治疗失眠药证对应规律分析 [ J ]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 ( 6 ):53-55.[ 23 ] 罗玲,王静,任玉兰,等.古代针灸治疗中风穴位处方配伍规律研究[ J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 ( 4 ):1-4.[ 24 ] 杨霖,祁明媛,俞仲毅,等.中药药性与毒性之间的关联分析 [ J ] .医学信息,2011,24 ( 2 ):829-830.[ 25 ] 关鹏,曲波,何苗,等.关联规则及其在细菌性痢疾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J ]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 ( 11 ):2007-2008.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脑功能障碍从而产生的大脑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困扰老年人生活质量,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后的第二大痴呆疾病。
血管性痴呆诊断依据及研究进展
植床和实验医学毒志2009年1鼻第8基弟1期・139・血管性痴呆诊断依据及研究进展刘人杰(综述)涂秋云(审校)(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湖南长沙421000)【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诊断依据智能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v鹊cIllardementia,VaD)是一组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病因之一。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VaD诊断标准的有几种,但由于各诊断标准侧重点不同,导致临床诊断欠清晰,特别是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鉴别时容易混淆,以致临床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仅为66.17%…。
临床及神经病理学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是继AD之后导致痴呆的第二位病因【2J。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D与VaD在痴呆发病率和患病率的研究报道各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VaD在老年痴呆中占有重要比例,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不断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今天,VaD的诊断标准的明确,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本文就VaD近10年内国内外诊断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血管性痴呆概念的提出及其分类20世纪50年代,欧美等国家根据痴呆发生的临床学表现首次提出了“缺血性痴呆”(hchemicdementia)的概念,1970年Tomlison将这种类型痴呆定名为“动脉硬化性痴呆”。
1974年,Haehinski又提出“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的概念,直到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一10)中统一了“血管性痴呆”的概念。
国际分类方案将VaD划分为:急性起病的VaD,包括卒中后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单个关键梗塞灶所致的痴呆和与内囊的下膝部腔梗相关的痴呆;亚急性起病VaD,包括腔隙状态、Bingswanger型老年性痴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ADASIL)和淀粉样脑血管病。
2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研究进展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由于始终缺乏理想的生化指标,病理检查仍是唯一的诊断金标准。
血管性痴呆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进展
没有发现统计学差别。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 结果发现在脑脊液中存在γ-sy nuclein。与
现IL-1β和TNF-α增高提示患VaD、晚发AD 正常对照相比,在AD、路易体痴呆(LBD)和
比对照的可能性高,而IL-6没有这种结果;然 VaD的老年人脑脊液中α-和γ-synuclein均升
而高IL-6水平提示患VaD比患晚发AD的可能 高。在LBD中γ-synuclein升高得更显著,在
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character istic,ROC)分析显示Aβ42能够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一般 鉴别AD和VaD(AUC=0.85),以493 pg/ml 不合并AD相关的病理改变,而被作为单纯的皮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7月 第4卷 第7期 603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 变(frontotemporaldementia,FTLD),25例
胞介素-10(IL-10)水平。通过协方差分析(根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吸烟 MCI)和283例对照。结果显示AD、FTLD和
【Key Words】 Dementia, vascular; Biological markers; Diagnosis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 影像(结构影像和功能影像)、神经生化标记物
痴呆的常见类型。近期的国际性流行病学调查 (脑脊液和血液)和其他一些生物学标记物等。
度加快相关。过磷酸化tau蛋白可能有助于预 平方面与AD存在差异。Zuliani等[12]在4组受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patho黔nesis of VD is
cause
completely clear’but currendy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brain ischemia_hypoxia is the main stnlcture for and memo珂,and extremely sensitive
体上来说,在血管性痴呆中氧化应激水平有改变。 2.5细胞凋亡
有研究报道凋亡途径在缺血性梗
死造成的迟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p川。虽然细
胞死亡主要发生在氧供给量明显减少的梗死中心, 但是大量的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梗死灶边缘区的内
层,相当于缺血半暗带区p引。凋亡还可能与中枢神 经系统的轴突末梢损伤后的迟发性变性有关旧3|。由 于这些机制可能造成缺血损害后的脑损伤,因此对
阿尔茨海默病)显示,血管性痴呆并发阿尔茨海默病 患者的胆碱乙酰转移酶的活性显著减少,皮质下梗 死和卒中患者的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无明显变化, 梗死性痴呆患者的胆碱乙酰转移酶水平有所升高。 2.2突触的改变 突触及突触传递对神经系统功 能是必不可少的,突触结构的可塑性是学习记忆的
2.脱氧鸟苷和8.羟鸟苷水平在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 脊液和尿液中的水平升高㈣J。这些研究表明至少总
龄的增长而增长。还有研究发现年龄是卒中相关性
痴呆的潜在危险因素¨9|。
2发病机制
2.4氧化应激脑缺血时会产生氧化应激过程,产
生过量自由基。虽然检测血管性痴呆中氧化应激标
2.1胆碱能系统
乙酰胆碱是至今发现的与学习
记忆密切相关的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中,乙
酰胆碱是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转移酶的 催化作用下合成的,由于胆碱乙酰转移酶存在于细 胞质中,因此乙酰胆碱在细胞质中合成,合成后由小 泡摄取并贮存起来。一旦由小泡中释放出来就会被
最新 血管性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表(CDR)0.5分; 4. 一般认知功能正常; 5. 日常生活能力正常; 6. 除外其他导致痴呆和脑功能障碍的躯体和精神
疾患;
血管性痴呆(VD)的概念
概念: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 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 征。
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
6、执行功能(组织或管理能力)
主要是额叶的功能,患者对既往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 逐渐丧失了运用的能力,包括理解力、计算力、执行 口头命令完成某些动作的能力,因额叶、颞叶和顶叶 病变所致的执行功能障碍,可表现为失写、失用和失 算。
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
1. 存在记忆障碍(自诉,他人提供); 2. 记忆检测成绩低于年龄和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
何为认知功能?
原文:cognition 包括: 1. 注意力 2. 记忆力(?) 3. 定向力 4. 语言能力 5. 视空间定向能力 6. 执行功能(组织管理能力)
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
1、注意力 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注意力减退,表现在对环境变化的 漠不关心;对提问的反应迟钝;不能准确回答或答非所问;严重 者表现为置之不理,无法坚持完成正常交流和病史询问。
痴呆的特征
后天获得性的 持续性的 多个认知功能损害
(1) 记忆损害
(2) 一个或多个其他认知功能损害
认知功能较先前水平明显减退 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 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判断 明显地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或社会职业功能,并与以
往水平相比有显著的降低。
Prevalence of dementia syndromes
认知功能障碍的概念
2001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美国神经病学会议 上提出对痴呆早期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的指导方针,其中指出早期识别的中心是发现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
血管性痴呆的中药实验研究进展
脂、心理障碍等高危因素,因此对VD模型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 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制作相关的VD复合模型使其更接近临 床,以研究中药的防治机理。但受技术所限,此类的研究较少,且 多局限在模型制作方面。如莫飞智等Ⅲ1在复制肾性高血压大鼠 (RHR)的基础上反复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引起急性 不完全性脑缺血而造成RHR—VD的动物模型;宋莉莉等n5l在 链脲佐菌素诱导慢性实验性糖尿病(DM)大鼠模型的基础上永 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DM—VD模型,结果显示DM合并 VD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显著低于VD大鼠,表明DM能 加重VD的认知障碍。雷燕等1261在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基础上 采用反复脑缺血再灌注造成大鼠脑损伤模型,发现复圣散能通 过调节脑内神经肽含量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周海哲等心7I在造 成大鼠高脂血症的基础上结扎双侧CCA制作痰瘀交结型VD模 型,运用脑泰通颗粒治疗后,可提高VD模型大鼠学习能力及脑 组织中SS水平。 5分析与展望 从近年中药治疗VD的实验研究中,可见药物组成多以补 肾活血、解毒化痰、益气养血、开窍等方药为主,其作用机制可能 是通过作用于与记忆有关的神经结构、神经介质、脑组织形态、 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等方面,进而改变机体的功能状态,达到治 疗作用,这也体现了中药防治V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整合调 节作用”的特点。 中药对VD模型的实验研究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同时也 存在不少问题。如目前的VD模型只能复制人类VD发病的某一 个侧面,因此建立更加符合VD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是目前实 验研究中的首要问题。此外,当前研究中重复性较多,偏重于行 为学、神经生化指标,而对于复合模型及神经细胞的研究很少, 且中药药理和复方配伍机制、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中药有效单体 的定位等还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使用先进手段进行中药治疗 VD的研究正成为热点。如通过中药激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NSC)来替代受损神经细胞的功能,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以保护大脑皮层免受缺血、缺氧的损伤。这为中 药治疗VD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径,将是今后研究的重 点。应充分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的理论与技术, 建立更接近人类VD的统一动物模型及相应的研究指标,使中
血管性痴呆的诊治研究进展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22期血管性痴呆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是由于血管病变导致脑损害而引起的痴呆,在所有痴呆中大约占10%~50%。
血管性痴呆发病于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疾病中,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
国外有多种公认诊断脑血管痴呆的标准,但侧重点不同,须与阿尔茨海默病鉴别,容易出现混淆。
现有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是可以预防的疾病,要加强诊治,早期干预能够逆转病情。
防治血管性痴呆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中医和西医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均有一定的成果。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早期诊断血管性痴呆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血管性痴呆发病特殊,在早期诊断中有一定难度。
需要了解血管性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干预。
诊断血管性痴呆首先要对痴呆进行确诊,然后了解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病史[1-2]。
诊断血管性痴呆,不仅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还要考虑其他综合因素,如病史、年龄等。
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不仅为心脑血管疾病,往往由于患者自身危险因素,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导致。
自身因素包括遗传、非遗传因素[3-5]。
最新发现的有微量元素、激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神经免疫、感染等因素。
导致血管性痴呆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反复性脑卒中,其改变了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脑卒中的体积、位置和血管性痴呆有密切关系。
左侧大脑前、后动脉供血区发生病变,更容易损害认知功能。
也有无症状性脑梗死,尤其是皮下白质病变。
目前公认在认知损害中,额叶病变、前脑、丘脑、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有重要影响[6]。
血管性痴呆与病灶的体积也有关系,体积越大,对相关脑组织越容易发生损害,如果超出代偿能力,就会导致痴呆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会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大约48%的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及55%的血管性痴呆患者有高血压病史[7-8]。
57%的血管性认知损害及76%的血管性痴呆有卒中病史。
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血管性痴呆的风险或延缓病程。
试谈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及治疗进展
试谈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及治疗进展摘要:本文总结并分析了造成血管性痴呆症状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并且探讨研究了目前治疗血管性痴呆症状的进展程度以及以后展望了以后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治疗诊断因素【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33-01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指患者的认知功能被损害的综合症状,而导致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脑部缺血或缺氧导致不同程度的中风以及脑损害等因素。
根据当前的研究显示,目前血管性痴呆疾病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并且已成为可与癌症、心脏病齐名的致死性疾病。
尤其是在老年人范围内,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已经成为造成老年痴呆的主要因素,并且随着目前老龄化速度的加剧,血管性痴呆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也在逐渐增长。
1 引起vad的部分原因随着对血管性痴呆症状的不断研究,目前并没有发现极其确定的因素可以引起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以及痴呆症状的发生,虽然造成脑卒中的相关因素也可能对痴呆患者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也只是小部分而已。
通过相关的研究数据得知,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因素大概可总结为两类,一类是单个个体处在相同的环境下的自然因素,另一类个体之间存在的不同形式类别的遗传与非遗传因素。
这里所指的遗传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直系亲属的患病史以及遗传史,而非遗传性包涵的则是患者自身的年龄、生活习惯、体态特征、健康程度以及个人的患病史等。
1.1 个人因素。
通过对多个研究结果的对比,可发现年龄已经成为了影响血管性痴呆的一个较重要的因素。
根据对多数患者的病例对比可发现,患者中的中老年人的数量偏多,并且以55岁以上为主,由此可见vad的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密切相关。
患者的心情愉悦程度也已经开始成为影响血管性痴呆的部分因素,具相关数据显示,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已经明显高于心情愉悦的患者,危险度可高于普通人群的1.91倍,对老年人的影响更甚。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增加动脉血氧分压 , 给脑 组织 更多 的氧 , 改善 脑循 环 的流速 促进脑 内 D A, N N R A的生 物合 成 , 提高 神经元 的存活 率 , 维
持神经元的完整性 , 加快 神经 细胞 的恢复 , 因此活 血化瘀 也
老年医学和精神 医学领域里 的重要研究课 题。 中医学对 V D 的认识和治疗 有独 自的理 论基 础 , 于 临床 亦有 一定 的疗 用 效, 本文就近年来 中医治疗 V D的进展做一概述 。
1 补肾填精 中医学认为衰老 的基本成 因在 肾 , 肾为先天之本 , 藏精 ,
与梗死容积密切 相关 。活 血化瘀 治疗 能够 明显 改善 V D患
神, 思维活动 的异 常 , 医方集 解》中指 出: 《 肾精不 足则 志气
衰, 不能上通 于心 , 惑善忘也 ,医林改 错》 故迷 《 亦云 : 高年 无
记性者 , 脑髓渐空 。
是治疗 V D的主要 方法 。刘传 珍 用 通窍 活血 汤和 补 阳还 五汤治疗 V 6例 , D3 对照组 2 8例用都可喜 , 两组分别治愈 4 、 2例 , 显效 9 5例 , 效各 9例 , 、 有 总有效 率 6 . %、7 1 ( 11 5.% P < .5 。李辰 佳 用 痴呆汤 ( 00 ) 赤芍 、 郁金 、 菖蒲 、 参 、 丹 当归 、 地龙 、 远志等 ) 合并 尼莫 地平 、 复康 、 司匹林 治疗 V 8 脑 阿 D 3 例, 基本控制 4例 , 显效 1 例 , 1 有效 1 , 3例 总有效率 7 .% 。 84
师会 用活血化瘀方 ( 川芎 、 仁、 桃 红花 、 丹参 、 茺蔚 子、 郁金 、 水蛭 、 地龙 、 菖蒲 、 熟地 等 ) 治疗 V 6例 , D4 与对 照组 3 2例 均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有研究显示,VD 患者的影像学表现
能。低血压导致长期低灌注,使脑遭受慢 原有的认知功能衰退[17]。腔隙性梗死后 除了诊断必备的脑血管病外,尚有显著的
性缺血缺氧损害,使神经元丢失而损害认 再次卒中的风险与其他卒中类似,但发生 脑室系统扩大及海马和皮质萎缩,因此提 知功能。McGuinness[11] 等对 2005 年 4 月 认知功能减退的风险增加。 ( 4) 多饱和 出变 性 病 变 也 可 能 参 与 了 VD 的 发 病 机
之前发表的有关降压治疗与 VD 和阿尔茨 脂肪酸摄入过量及多种维生素 ( 如 抗 氧 制[24]。
海默病 ( AD) 发生关系的文献进行了分 化剂,维生素 C、B、E 及胡萝卜素) 相
颈动 脉 狭 窄 (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析,未发现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降血压治 对摄入不足,都是 VCI 的高危因素。
Kim 等[13]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或无局 灶 性 神 经 系 统 症 状 和 体 征; 重 度 多种血管危险因素,排除非血管性因素引 和 VCI 相 关,高 同 型 半 胱 氨 酸 造 成 大 动 VCI 常见于有明显脑血管病的患者,伴有 起的认知功能障碍[30]。Rockwood 等[31]提
压是主要目标,欧洲收缩期高血压研究结 果表明,收 缩 压 / 舒 张 压 平 均 降 低 7. 0 / 3. 2 mm Hg ( 1 mm Hg = 0. 133 kPa) 超过
·4004·
3. 9 年可使痴呆的发生率减半[10],长期高 可增加痴呆的风险,经典代表是皮质下动 预报因子[23]。而 神 经 元 损 伤 和 丢 失,传
涵较 VD 更为广泛。
碍综合征。尽管该定义仍在进一步发展和 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CADA-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黄礼媛贾建平关键词: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综述文献doi:lO.3969/j.issn.1672-5921.2010.02.009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引起的认知障碍,称为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o在VCI概念提出之前,人们研究较多的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
但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VaD的概念不足以涵盖所有与血管因素有关的各种水平的认知障碍。
所以,需要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对VaD概念加以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好地为临床、科研、教学服务。
因此,VCI应运而生。
1血管性痴呆1.1VaD的概念及分类痴呆一词源于拉丁文“demen”,自七世纪起开始使用。
Alzheimer于1907年提出了Alzheimer病(Alzheimerdisease,AD)的概念,认为其主要病理学改变为中枢神经系统的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伴有动脉系统管肇的粥样硬化、内皮增厚和新生血管形成¨]。
20世纪60年代末,Blessed等拉J研究认为,痴呆的主要病理学改变是神经纤维的变性、缠绕以及老年斑的形成,而血管病变并不是引起痴呆的主要原因。
1974年,Haehinski等po研究发现,多发性皮质梗死也可以导致痴呆,并由此提出了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dementia,MID)的概念。
MID主要是由于患者反复发生缺血性脑咀管病,每次留下或多或少的认知障碍症状,终成痴呆。
MID的提出对后来痴呆的分类具有晕要的影响,尤其是《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the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MDisorder¥11I,DSM一Ⅲ)和第4版(DSM-Ⅳ)以及国际疾病分类法第10版(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一10)都是以此作为分类依据的。
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_宋春焕
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宋春焕【摘要】 血管性痴呆(v ascula r dementia ,V aD )是由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皮层下白质的缺血性改变)引起的有痴呆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血管性痴呆的神经病理分类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以及低血氧-低灌流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实际上是一系列由于血管因素引起的痴呆综合征,临床以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 ID )较多见。
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遗传因素和与中风相关的因素等。
阿尔茨海默病(A D )和血管性痴呆(V aD )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两种痴呆类型,两者之间具有极为复杂的关联,其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而且经常相互伴随发病。
对血管性痴呆最关键的治疗就是预防卒中的发生,而预防的关键则在于控制引起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痴呆是指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因脑部功能病变性退化而广泛性影响大脑各项高级功能,最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能力的病症,主要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 r 's disease ,AD )、血管性痴呆(va scular dementia ,VaD )和混合型痴呆三大类。
在全世界患痴呆症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约占老年性痴呆的50%,血管性痴呆约占20%;大约有20%的老年痴呆患者同时存在A D 和V aD 的病理变化,称混合性痴呆;余下的10%的老年期痴呆由其它原因或脑部疾病引起[1]。
血管性痴呆由M arie 和Binsw anger 首次提出;1992年,WH O 颁布的《ICD -10精神及行动障碍分类》中统一了血管性痴呆的命名。
VaD 是由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皮层下白质的缺血性改变)引起的有痴呆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VaD 在男性中多发,尤其是在患有脑小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更为常见[2-3],而阿尔茨海默病则在女性中多发。
目前随着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血管性痴呆可能会成为老年期痴呆的第一大病因。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况进行 了阐述 , 旨在指导 临床 。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2 7 4 R 8 .
血管性痴呆 (a c l r d m n i ,D 是一类 因脑血管 v su a e e t a V ) 病变 引起 的认知功能障碍,属于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
风 阳 上 冒 , 闭 心 窍 , 成 V 。郑 绍 周 [] 证 论 治 , 出主 蒙 形 D 辨 提
7
2 2 1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中茯苓、 . . 白术 与泽泻对抗 缺血再灌注致学习记忆损伤 的作用 明确 , 较当归、 芎与 白 川
芍具有更大防治 v D意 义[ ] m 。詹 莹 等 [ 研 究 表 明 在 改 善 小 1 】
2 1 1 本虚标 实论治 ..
治 。肾气虚 多用淫羊藿 、 杜仲 、 刺五加等 : 肾精虚 多用熟地 黄、 山茱萸、 鹿角胶 、 甲等 : 龟 活血药多用葛根 、 杏叶、 银 酒大 黄等 。王永炎等[] 为本虚者不外髓 海不足 、 肾阴虚和 7认 肝 脾肾不足 , 实者不外痰 浊阻窍, 瘀血 内阻 。髓海不足宜填精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李 明秀 , 宏 志 , 巧 霞 王 李 指导: 学忠 , 明贤, 陈 周 尹 芳
四川省 中医药科学研究院 , 四川 成都 6 0 7 105
摘
要
通 过分析 、 阐述 、 概括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血 管性 痴呆的相 关文 献, 对血 管性痴 呆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情 痴 呆, 血管性 ; 中医病 因病机 ; 治疗
补 髓 , 窍 醒 神 , 选 补 肾益 髓 汤 加 减 ; 肾 阴虚 宜 滋 阴养 开 方 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摘要: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定义、流行病学、表现、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指导临床对其合理诊治。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治疗;预防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引起的广泛的或局灶的脑循环障碍导致的痴呆综合症,表现为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进行性衰退。
1定义
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大多有脑卒中史,发病的3个月内发生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并随发作次数增多呈阶梯型发展。
2流行病学
2.1发病率
欧美国家曾报道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约为0.9%~3.6%,我国北京曾报道60岁以上城乡居民发病率约为2.4%[1]。
2.2危险因素
包括多发性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年龄因素、遗传因素、文化素质、嗜烟和酗酒等[2]。
3发病机制
大面积及多发性脑梗塞致脑组织脑容量减少(100mL以上发病率增加),优势半球受损易发痴呆。
重要部位缺血导致脑梗塞,如基底节区,导致学习、记忆、情感环路受损。
缺血性白质病变,致皮层与皮层下联系中断。
出血性脑梗塞、脑脊液循环受阻、神经递质的改变等,多个机制协同作用导致发病。
4临床表现
4.1早期有类似神经衰弱的表现
如头疼、头昏、失眠、耳鸣、易疲劳、易激动和伤感等。
4.2神经系统局灶损害体征
面、舌瘫,肢体瘫,感觉减退,肌张力损害,共济失调,腱反射活跃或不对
称,病理征阳性等。
4.3皮层功能损害表现
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日间困倦,少言寡语,注意力障碍,夜间兴奋性增高或睡眠倒错,淡漠、反应迟钝,不能正常交流,失读、失写,定向力、计算力减退等。
5诊断
有痴呆症状,智能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病史,临床检查及脑影像学检查证明有脑血管疾病:可分别发现梗塞、萎缩、白质改变、低灌注及低代谢等。
以上两点必须有相关性,才可以诊断为该病。
6鉴别诊断
6.1Alzheimer病
中老年人发生的大脑慢性变性所致的痴呆,基本的CT征象是大脑实质弥漫性萎缩,尤以额、颞叶为主,缺乏脑实质的局灶病损。
6.2Pick病
65岁以前发病,逐渐出现自制力丧失,不修边幅,情感淡漠,闲逛行为和食欲亢进的人格改变,有重复和刻板语言,但记忆力和计算力损害较轻,出现时间较晚。
CT、MRI可见特征性额叶萎缩,SPECT是额区为主的脑血流明显减少。
6.3正常压力脑积水
缓慢期病,进行性加重的步态异常,尿失禁及痴呆三联症。
发病前可有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梗塞病史。
CT示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第三、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均明显扩张,脑脊液压力及化验正常。
7治疗
7.1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病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7.2胆碱酯酶抑制剂
乙酰胆碱是脑内学习与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其减少可引起智力下降,该类药物可增加乙酰胆碱脑内浓度,改善智能,延缓痴呆发展。
如石杉碱甲(双益平),多奈哌齐(安理申)。
7.3脑循环改善剂
改善脑血流、扩张脑血管,以增加脑细胞的供血供氧,如银杏叶制剂。
7.4脑细胞代谢促进剂
促进大脑对氨基酸、磷脂、葡萄糖和氧气的利用,增加脑细胞的兴奋性和反应性,如都可喜、脑复康等。
7.4.1神经细胞保护剂
保护受损害的神经细胞,减少细胞死亡,如钙离子拮抗剂尼莫通、维生素E 等。
7.4.2神经生长因子
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如神经肽、神经生长因子等。
7.4.3高压氧治疗
可改善脑组织缺氧,增强记忆[3]。
7.4.4中药治疗及针灸治疗
以活血祛瘀、醒脑开窍、养心安神等为主。
8预防
由于该病是一种不可逆疾病,无特效药物,预防比治疗更有意义,应从年轻时做起,预防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肥胖等。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加强锻炼,不嗜烟酒,不断学习,加强记忆训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情绪,培养乐观的性格等。
参考文献:
[1]赵明伦.脑血管病的抢救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90.
[2]胡方方,徐书雯.老年人脑梗死之后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2004,24(11):1011-1012.
[3]李温仁,倪国坛.高压氧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1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