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

合集下载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青龙汤是一种中药汤剂,具有以下几个功效和作用:
1. 清热解毒:小青龙汤中的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病症。

2. 清肺化痰:小青龙汤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帮助平喘、止咳,并且有利于痰液的顺利排出,改善呼吸道症状。

3. 利水消肿:小青龙汤中的药材具有利水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4. 抗菌消炎:小青龙汤中的药材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症状。

5. 促进血液循环:小青龙汤中的部分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畅引起的病症。

6. 调节消化功能:小青龙汤中的一些药材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促进消化涨潮,缓解胃肠不适。

总体来说,小青龙汤具有清热解毒、清肺化痰、利水消肿、抗菌消炎、促进血液循环和调节消化功能的功效和作用。

但是,具体使用时应结合个人体质和疾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文章目录*一、小青龙汤概述*二、小青龙汤功能主治*三、小青龙汤服用方法*四、小青龙汤副作用*五、小青龙汤注意事项*六、小青龙汤药典记载小青龙汤概述1、定义小青龙汤,中医方剂名。

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2、别名小青龙汤。

3、组方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4、制法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即得。

5、性状液体,色褐,味甘微苦。

小青龙汤功能主治1、功效作用解表蠲饮,止咳平喘。

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

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2、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过敏性鼻炎、胸膜炎、肺水肿、肺心病等证属外寒内饮,水寒相搏于肺者。

小青龙汤服用方法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适用。

2、用法用量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加减: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小青龙汤副作用过服本方,容易伤阴,因此,一般只宜在风寒引起的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

深度解析小青龙汤

深度解析小青龙汤

深度解析⼩青龙汤药若对症⼀碗汤,药不对症满船装。

A:深度解析⼩青龙汤⼩青龙汤是治疗寒饮咳喘的⼀张名⽅。

张仲景⽤它治“伤寒表不解,⼼下有⽔⽓”,以及“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寒饮之证。

然⽽应该指出,此⽅乃⾟烈⾛窜的峻剂,具有伐阴动阳之弊,如果⽤之不慎,往往会发⽣问题,反⽽促使病情加重。

为此,必须掌握⼩青龙汤的辨证,其辨证的关键,在于抓以下⼏个环节:⼀、辨⽓⾊⼩青龙证,为⽔寒射肺,或寒饮内伏。

寒饮为阴邪,必羁縻阳⽓,⽽使⼼胸之阳不温,如是则荣卫之⾏涩,⽽不能上华于⾯,故患者⾯部呈现黧⿊之⾊,我们管它叫做“⽔⾊”;或两⽬周围呈现⿊圈,互相对称,我们管它叫做“⽔环”;或者,在患者的头额、⿐柱、两颊、颏下的⽪⾥⾁外显现⿊斑(如同妇⼥妊娠蝶斑),我们管它叫“⽔斑”。

⼆、辨脉⼩青龙证为寒饮之邪,故脉见弦,弦主饮病;抑或脉浮紧,则为表寒⾥饮俱实之征;如果寒饮内伏,浸循⽇久,其脉见沉,沉主⽔病。

然须注意的,凡尺脉迟,或尺脉微,抑或两⼨濡弱⽆⼒,是为⼼肾先虚,荣⽓不⾜,⾎少故也。

这样,就不要滥⽤⼩青龙汤⽽发虚⼈之汗。

三、辨⾆⼩青龙证为⽔饮凝滞不化,肺寒津凝,故⾆苔多呈⽔滑;⾆质⼀般变化不⼤,惟阳⽓受损以后,则⾆⾊淡嫩,此时⽤⼩青龙汤必须加减化裁,⽽不能原⽅照搬不变。

四、辨痰涎⼩青龙汤治肺寒⾦冷,津凝⽓阻之证,所以,咳嗽必然多痰,痰咯较爽。

因系寒性⽔饮,故痰涎清稀不稠,形如泡沫,落地则顷刻化⽔。

然亦有咳出之痰,明亮晶彻,形同鸡蛋清状,亦属寒凝津聚,必冷如凉粉,⼝⾆感凉⽽为辨。

五、辨咳喘⼩青龙证在咳喘⽅⾯,有三种情况,临证时务须分清。

1、咳重⽽喘轻,如《伤寒论》第41条所说“伤寒,⼼下有⽔⽓,咳⽽微喘……”指咳嗽为重,⽽⽓喘反微的证情。

2、喘重⽽咳轻,如《⾦匮·痰饮咳嗽病》说的“咳逆倚息,不得卧,⼩青龙汤主之”是指喘息为重,⽽咳嗽为轻的证情。

3、咳喘皆重的证候,如《痰饮咳嗽病篇》说的“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泣⾃出,其⼈振振⾝晡剧,必有伏饮”,是说咳与喘同时俱重的病候。

小青龙汤医案

小青龙汤医案
· 《临证指南医案 痰饮》
小青龙汤医案
· 程 脉沉。喘咳浮肿。鼻窍黑。唇舌赤。 渴饮则胀急。大便解而不爽。此秋风燥化。 上伤肺气。气壅不降。水谷汤饮之湿。痹 阻经隧。最多坐不得卧之虑。法宜开通太 阳之里。用仲景越婢小青龙合方。若畏产 后久虚。以补温暖。斯客气散漫。三焦皆 累。闭塞告危矣。
· 桂枝木 杏仁 生白芍 石膏 茯苓 炙草 干姜 五味
·桂枝 淡姜 白芍 茯苓 五味 ·《眉寿堂方案选存 女科》
小青龙汤医案
·陆 背寒。夜卧气冲欲坐。乃 下元虚乏。厥浊饮邪。皆令上 泛。胎前仅仅支撑。产后变症 蜂起。奈何庸庸者流。泄肺冀 其嗽缓。宜乎药增病势矣。
·桂枝 茯苓 炙草 五味 淡干姜 ·《临证指南医案 产后》
小青龙汤医案
·徐(氏) 痰饮上吐。喘不得卧 乃温邪阻蔽肺气。气不下降。 壅滞不能着右。议用宣通。开 气分方法。
· 《临证指南医案 痰饮》
小青龙汤医案
· 咳逆不得卧,短气脉涩, ·杏仁 粗桂枝 半夏 生白芍
茯苓 淡干姜 炙草 五味子 · 《未刻本叶天士医案》
小青龙汤医案
· 王公美 脉沉而咳,不能着枕而 卧,此老年下元虚,气不摄纳, 浊气痰饮,皆为阴象,乘暮夜阴 时寐发,发散清润,皆非,当以 小青龙法,开太阳经撤饮下趋。
小青龙汤医案
·伤寒病发汗后表不解,干咳呕 逆,夜不得卧,遵古人小青龙 法。
·杏仁 桂枝 干姜 白芍 米仁 石膏 五味 甘草
·《眉寿堂方案选存 寒病》
· 小青龙汤
· 《三家医案合刻 叶天士医案》
小青龙汤医案
·脉弦饮也,饮阻则阳郁,是以 背痛形凛,宜以温药和之。
·杏仁 桂枝 白芍 干姜 茯苓 半夏 炙草 北五味
·《未刻本叶天士医案》
小青龙汤医案

小青龙汤深度解析

小青龙汤深度解析

小青龙汤深度解析摘要:1.小青龙汤的概述2.小青龙汤的组成成分3.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4.小青龙汤的适宜人群5.小青龙汤的服用禁忌6.小青龙汤的正确使用方法7.小青龙汤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正文:小青龙汤深度解析小青龙汤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

它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等病症,具有解表散寒、祛湿和中的功效。

下面我们来深度解析一下小青龙汤。

1.小青龙汤的概述小青龙汤起源于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药方剂中的经典之作。

它的主要作用是解表散寒、祛湿和胃,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等病症。

2.小青龙汤的组成成分小青龙汤主要由以下几味药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生姜、大枣、生石膏。

这些药材相互配伍,共同发挥解表散寒、祛湿和中的功效。

3.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小青龙汤具有解表散寒、祛湿和中的功效。

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对内伤湿滞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4.小青龙汤的适宜人群小青龙汤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人群。

这类人群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鼻塞、咳嗽、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5.小青龙汤的服用禁忌小青龙汤属于辛温解表剂,因此,阴虚火旺、孕妇、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以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此外,服用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6.小青龙汤的正确使用方法小青龙汤为汤剂,可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加减。

一般成人每次15-30 克,儿童酌减。

将药材放入煎锅中,加1500 毫升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 分钟,去滓取汁,分2-3 次温服。

7.小青龙汤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小青龙汤在临床使用中较少出现副作用,但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

因此,在使用小青龙汤时,应遵医嘱,并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

如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总之,小青龙汤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经典方剂,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

经方真传一百则之小青龙汤

经方真传一百则之小青龙汤

经方真传一百则之小青龙汤[组成用法]麻黄5~15g、桂枝5~15g、细辛5~15g、干姜10~25g、甘草5~15g、白芍10~20g、五味子5~15g、半夏10~15g。

水煎温服,分三次。

服后以口中微干为度。

[方证]咳喘、鼻鸣伴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苔白水滑浮腻者。

[现代应用]1.以咳喘、痰液清稀为主证的疾病。

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

2.恶寒、鼻塞流涕或流泪为主证的疾病。

如花粉证、过敏性鼻炎、病毒性结膜炎、泪遭炎等五官科疾病。

3.以呃逆、干哕、唾液较多,遇寒冷而加重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

如慢性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发酵性消化不良、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肝硬化腹水、慢性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腹膜炎。

4.其他疾病如神经官能证、肾炎、风湿性心脏病、胸膜炎、癫痫、遗尿、肩关节周围炎等也常运用本方。

小青龙汤是慢性咳喘病的常用效方。

《一得集》载治郭姓病人,素有痰饮,每值严寒,病必举发,喘咳不卧。

十余年来,大为所苦。

甲申冬,因感寒而病复作。

背上觉冷者如掌大,喉间做水鸡声,寸口脉浮而紧。

与小青龙汤,两剂即安。

《汉方临床治验精粹》载矢数道明先生用本方提取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病例。

该患者经常感冒,感冒时,咽部发红、扁桃体肿大,咳嗽、咯大量湿性稀薄痰,食欲等无异常。

但喷嚏、鼻涕很多。

服用小青龙汤3个月后已见明显效果,精神变得非常活泼,不再常患感冒,哮喘发作更像早已忘掉那样,不再出现。

编者也曾以本方治疗一慢支,老年女性,冬季发病,咳喘昼轻夜甚,炔多而稀,早晨查房发现病人床前积了—堆卫生纸,咳痰之多,町见-斑。

经吸氧、静脉点滴“菌必治”等收效甚微。

观其形寒畏冷,思所挂之水,亦冷饮也。

遂处以小青龙汤,当夜病人即能平卧而眠,次晨查房,喜告之:夜间仅咳两三次,几乎无痰。

其效始料不及。

此方所主,内有痰饮,外有风寒。

除了表证外,痰饮的“水证”也是辨证关键。

呼吸道分泌物的特征、舌象这些自不必多说。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止咳平喘小青龙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炙) 甘草桂枝半夏细辛各9g 上8味,以水2000ml,先煮麻黄,减400ml,去上沫,再下诸药,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止咳平喘。

(主治)主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干呕,咳嗽,喘息,痰多稀白,苔薄白或水滑,脉浮或弦紧。

副证: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脉弦细、细滑。

(临证加减)1.重剂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用蜜炙麻黄15g,桂枝9g,干姜9g,制半夏30g,细辛6-9g,白芍30g,甘草9— 15g。

寒痰黏稠者,加旋覆花(包煎)、苏子、白芥子各9g,莱菔子30女;痰热壅肺者,加鱼腥草、开金锁、生石膏各30g,淡鲜竹沥30ml,象贝9g。

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白天服2次,临睡前服前1次,必要时两煎并工次顿服。

服完2、3剂病情趋向稳定,逐渐减本方剂量,加入益气固体,补肾纳气之品,以资调理,巩固疗效。

有关细辛用量,历代文献有“单味服用不过钱,过量有气闭致死”之说。

但余用到9g无此弊,认为这可能与配适量甘草制之而缓毒。

2.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咳喘:药用麻黄、干姜各3—9g,桂枝3~12g,细辛2—6g,五味子、半夏各4—9g,白芍、炙甘草各3 —6g。

随症加减,每日工剂,水煎服。

治疗期间禁酒;出现呕吐、腹泻、眩晕者停药;孕妇及肝功能不良者禁服;高血压、心脏病、过敏体质、年老体弱者慎用麻黄。

3。

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治喘:30例均属肺寒伏饮型。

病程最短6年,最长40余年。

[四川中医,1996,《12,:3s]4.肺寒饮重,背部冷甚如掌大者,加重干姜之用量;口渴烦躁,咳剧面赤,舌苔黄,痰黏稠而色转黄者,邪从里化热,当轻用姜、辛,加生石膏、黄芩、前胡等清热之品。

5。

黄昏咳喘阵作,宜加盐水炒知母、黄柏;五更咳喘频作,可加黛蛤散、桑叶、菊花,寒温并用,标本兼顾,使寒从外解,火得内平;大便秘结者,酌加郁李仁,火麻仁、瓜蒌仁。

小青龙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小青龙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小青龙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功能主治
小青龙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

以下是小青龙汤
的功能主治:
1.清热解毒:小青龙汤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
流感等病症。

2.祛风散寒:小青龙汤可以祛风散寒,对于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发
热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止咳化痰:小青龙汤还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咳嗽、咳痰等症
状较为明显的患者。

4.降火明目:小青龙汤中的一些药材还具有明目降火的作用,适合眼睛
发红、干涩、疼痛等症状的人群。

用量
小青龙汤的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成人每次服用10-15克,一
日2-3次。

具体用量如下:
•成人每次服用10-15克,一日2-3次。

•儿童每次服用5-10克,一日2-3次。

•婴儿每次服用2-5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1.儿童和婴儿的用量需根据体重和年龄来具体调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

2.服用小青龙汤时,可根据个人口感需求适量加入蜂蜜或枸杞等调味品,
提高口感。

3.在服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
医咨询。

总结:小青龙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止咳化痰和降火
明目的功效。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用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

伤寒论——小青龙汤证

伤寒论——小青龙汤证

伤寒论学习体会——小青龙汤证12级中西医临床2班王永倩 201202030241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辛温解表剂。

【原文】伤寒表证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

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

【方解】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

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

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

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

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

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

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

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

小青龙汤深度解析

小青龙汤深度解析

小青龙汤深度解析摘要:1.小青龙汤简介2.小青龙汤的组成成分3.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4.小青龙汤的适宜人群5.小青龙汤的服用禁忌6.小青龙汤的注意事项7.小青龙汤与其他中成药的相互作用正文:【小青龙汤简介】小青龙汤,源自于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方剂。

它以麻黄、桂枝、甘草、干姜、细辛、半夏、白芍、五味子等八味药材为主要成分,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

在中医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病症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小青龙汤的组成成分】小青龙汤主要由以下八味药材组成: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2.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温通经脉。

3.甘草:调和诸药,缓中止痛。

4.干姜:温中散寒,回阳救逆。

5.细辛:散寒止痛,祛风解毒。

6.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7.白芍:养阴止痛,缓肝疏肝。

8.五味子:收敛止汗,涩肺止咳。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小青龙汤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有痰饮的感冒、咳嗽、哮喘等病症。

此外,小青龙汤还能帮助调节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小青龙汤的适宜人群】小青龙汤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内有痰饮的感冒、咳嗽、哮喘等患者。

这类人群通常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胸闷等症状。

【小青龙汤的服用禁忌】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

4.过敏体质者慎用。

【小青龙汤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医嘱和说明书服用,不可随意增加剂量。

2.服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3.小青龙汤以解表为主,若病情严重,应及时就医。

【小青龙汤与其他中成药的相互作用】1.小青龙汤与三拗片、桂枝颗粒等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疗效。

2.小青龙汤与清热解毒片、板蓝根颗粒等药物联用,可增强抗炎、抗菌作用。

3.小青龙汤与氯化铵、氨茶碱等药物联用,可增强平喘作用。

中医《方剂学》辛温解表——小青龙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辛温解表——小青龙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辛温解表——小青龙汤(《伤寒论》)一、组成麻黄去节,三两(克)、芍药三两(9克)、细辛三两(3克)、姜三两(3克)、甘草三两,炙(6克)、桂枝去皮,三两(6克)、半夏半升,洗(9克)、五味子半升(3克)。

二、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三、歌括1.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2.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3.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四、功用解表蠲饮,止咳平喘。

五、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六、方解素有水饮之人,脾肺之气必虚,今又外感风寒,水寒相搏,皮毛闭塞,肺气益困,输转不利,水饮蓄积于心下,上犯迫肺,肺寒气逆,所以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喘咳痰多,清稀而粘,不易咯出,胸闷,身体疼重,甚则水饮溢于肌肤而为浮肿,舌苔白滑而润,脉浮。

此时,发汗解表则水饮不除,蠲化水饮则外邪不解,唯有发汗蠲饮,内外合治,才是正法。

因此本方用麻黄、桂枝为君药,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

干姜、细辛为臣药,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

然而,肺气逆甚,纯用辛温发散,既恐耗伤肺气,又须防温燥伤津,所以配伍五味子敛气,芍药养血,并为佐制之用。

半夏祛痰和胃散结,亦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间,是兼佐、使之用。

八味相配,使风寒解,水饮去,肺气复舒,宣降有权,诸证自平。

但本方总是辛散温化为主,必须确是水寒相搏于肺者,才可使用。

至于原书方后加减诸法,各家说法不一,《医宗金鉴》方论中分析比较公允,现选录附后,临证时可以酌情选用。

七、附方及方解1.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即小青龙汤加石膏二两(9克)。

功用:解表蠲饮,兼除烦躁。

主治:肺胀,心下有水气。

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一、条文字眼伤寒表不解、水气、干呕、咳、喘、渴、利、噎、小便不利;咳逆,倚息不得卧。

二、组成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细辛、干姜各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三、方解1、麻黄、桂枝:太阳表邪,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甚至包括广义太阳病,有时无流鼻涕、无汗等证,但是只要有广义太阳表证一个症状都可以运用)。

2、芍药、炙甘草:酸甘除水饮,同时缓急迫。

3、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治疗咳喘的核心成分,化太阴水饮。

(其他方剂如射干麻黄与厚朴麻黄汤都含有这几味药物),夏、姜、细,三味药辛散水饮,五味子收敛,一散一收,相辅相成。

4、从药证上理解本方(1)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太阳表郁证,恶寒发热,咳嗽,流清鼻涕等;(2)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太阳寒湿水饮证:咳嗽咳痰,白清稀,流清稀鼻涕,中耳流清稀脓液,迎风流泪,(3)芍药甘草:咳嗽,咳喘,急迫,持续性,剧烈性(4)桂枝甘草汤:温阳化饮温通。

(5)麻黄甘草汤:宣表邪利水消肿。

(6)甘草干姜汤:温散化水饮的基础方子总之本方既有太阳表实(或叫表郁)的症状恶寒,不出汗,脉浮紧,同时又有太阴痰湿水饮分泌过多:咳嗽,喘息,泡沫痰,痰延清稀,中耳脓液清稀,关节腔积液等。

四、辨证要点1、表郁不解(有点型的和不典型的,比如只有背心冷,四肢沉重)加上太阴寒湿水饮分泌过多表现(痰液清稀,脓液清稀,唾液清稀)2、六经辨证:太阳太阴痰饮引起的咳喘,渴,利,噎,小便不利等病证。

3、刘渡舟望诊经验:水色(黑)、水斑(黑色)、泡沫样痰、舌苔水滑、脉弦或流水样鼻涕。

4、脉浮紧数或是浮弱5、腹诊:心下部抵抗逐渐增强,腹部比较软,心下有水气,尿量减少;五、病机辨证太阳伏邪,太阴水饮证。

六、临床运用1、狭义太阳表实合并太阴痰饮证(有麻桂提示有太阳表实证或是伏邪),表现为咳嗽,咳喘,流鼻涕,打喷嚏等或是伏邪表现为只有背心冷,关节肿大,四肢沉重。

【中医经方研读】小青龙汤

【中医经方研读】小青龙汤

【中医经⽅研读】⼩青龙汤〔原⽂〕 伤寒表不解,⼼下有⽔⽓,⼲呕,发热⽽咳,或渴,或利,或噎,或⼩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青龙汤主之。

(40)伤寒,⼼下有⽔⽓,咳⽽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青龙汤主之。

(41)《⾦匮要略》【原⽂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亦主之。

(⾦匮⾥的⼩青龙汤论述参见⼤青龙汤)⼩青龙汤⽅《伤寒论》《⽟函经》《⾦匮要略》⿇黄三两(去节) 桂枝三两(去⽪) 芍药三两 ⽢草⼆两(炙) 五味⼦半升 细⾟三两 ⼲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函》⼋味各半升上⼋味,以⽔⼀⽃,先煮⿇黄,减⼆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

渴者,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微利,去⿇黄加芫花,如鸡⼦,熬,令⾚⾊;噎者,去⿇黄加附⼦⼀枚,炮;⼩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黄加茯苓四两;喘者,去⿇黄加杏仁半升《⽟函》⽅下云:芫花不治利,⿇黄定喘。

今语反之,疑⾮仲景意。

《外台》同。

盖林亿校语也,不解经意⽿!【辨证提要】 此为外感风寒,内兼⽔饮的证治。

恶寒发热,头痛⽆汗为风寒外束之表实证,病⼈素有⽔饮内停,⼜与风寒相搏,风寒壅肺,肺失清肃,则咳嗽喘息,咯痰⾊⽩质清稀。

⽔饮之邪变动不居,可随三焦⽓机升降出⼊,故可见众多或然之症:⽔饮犯胃则⼲呕,下趋肠道则下利,蓄于下焦,⽓化失权则⼩便不利,少腹满;壅塞于上,阻碍⽓机则有噎塞感。

⽔⽓犯肺则喘。

⽔饮证⼀般⼝不渴,但如果饮阻⽓机,⽓不化津,亦可见⼝渴。

如服药后⼝渴,则是药已中病,寒去欲解之兆。

【疑难分析】 ⼩青龙汤证为什么有“不渴”、“或渴”、“服汤已渴者”之异?⼩青龙汤证的病机为外感风寒,内有寒饮,饮为阴邪,故⼀般⼝不渴。

⼝不渴表明津液未有损伤。

此为⼩青龙汤证正局。

或渴是因为饮邪为病,阻滞体内津液正常代谢,津不化⽓,不为⼈体所⽤,⽽个别病⼈亦可能出现⼝渴,然渴喜热饮且不多饮。

在服⽤⼩青龙汤之后,⽔⽓得以温化宣散,⽓机畅利,理应津液蒸腾上润⽽不渴,但由于患⽔⽓之时,滋润机体的津液因⽓化不利⽽变为病理产物,⽔⽓内停,邪⽔有余⽽津液不⾜,服药后,⽔液初去,津液未充,⽓机虽利⽽⼀时⽆津可化,故⽽见渴,必渴⽽喜饮,得饮渴解。

小青龙汤标准配方

小青龙汤标准配方

小青龙汤标准配方
小青龙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

其标准配方如下:
1. 药材准备:
黄芪15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桂枝10克。

甘草5克。

生姜3片。

2. 煎煮方法:
将以上药材洗净后放入煮锅中。

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煎煮30分钟。

待汤剂煮至500毫升左右时,即可关火。

3. 饮用方式:
小青龙汤煎煮好后,可分2次饮用,每次250毫升。

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蜂蜜或红糖调味。

小青龙汤主要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疼痛、湿疹等症状,具有改善体质、调理气血的作用。

在饮用小青龙汤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饮用时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2. 饮用小青龙汤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3.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患有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慎用或在
医生指导下使用。

小青龙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在饮用时需注意搭
配和饮用方法,以免影响药效或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饮用中药汤剂需谨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小青龙汤标准配方及饮用注意事项对于需要调理体质、改善风湿症状的
人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饮用时需谨慎对待,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大家在饮用小青龙汤时能够根据个人情况慎重选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用,以达到更好的调理效果。

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

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

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都是中国传统的汤料,以其独特的味道和药膳功效而闻名。

虽然它们的名称相似,但实际上在配方、烹饪方法和功效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的特点和区别。

1. 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是一种源于中国古代的药膳汤料,以其较复杂的配方和独特的烹饪技巧而闻名。

它通常由多种汤料和草药组成,例如当归、川芎、黄芪、熟地黄等。

大青龙汤被认为有助于滋补身体、益气血、补肾壮阳等功效。

其独特的味道和药膳功效使其在中医食疗中广受欢迎。

2. 小青龙汤与大青龙汤相比,小青龙汤的配方相对简单,烹饪方法也更加容易掌握。

小青龙汤一般由较少的汤料组成,如杜仲、枸杞、菟丝子等。

尽管小青龙汤的成分相对较少,但它也被认为具有养肝、益肾、润肠等功效。

这使得小青龙汤成为了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保健饮品。

3. 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的区别尽管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都有滋补身体和保健的功效,但它们在准备过程、药材组成和烹饪方式上有所不同。

大青龙汤的配方相对较为复杂,需要使用多种草药和汤料,要求熟练的烹饪技巧和耐心。

相比之下,小青龙汤的配方较为简单,并且烹饪方法相对容易掌握。

此外,大青龙汤通常被视为一种药膳汤料,在中医食疗中被认为有滋补身体、益气血、补肾壮阳等功效。

而小青龙汤则更多被看作是一种保健饮品,被广泛应用于日常养生。

4.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汤料选择适合自己的汤料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考虑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

如果你希望在中医食疗方面寻求保健和滋补身体的功效,那么大青龙汤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而如果你只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一杯养生的汤料,小青龙汤则可能更适合你。

此外,个人的口味和喜好也应该被考虑在内。

如果你喜欢更繁复的味道和多样的药膳,大青龙汤可能会更符合你的口味。

而如果你喜欢更简单清淡的口味,小青龙汤可能更适合你。

总之,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都是中国传统的汤料,以其独特的味道和药膳功效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尽管它们在配方和烹饪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有助于保健和提供营养。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小青龙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十味药材组成,包括黄连、黄芩、栀子、赤芍、土茯苓、桔梗、甘草、半夏、生姜和大枣。

它在中医理论中被用于治疗湿热阻滞、气机不畅等病症,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痰、行气和胃等功效。

1.清热解毒:小青龙汤中的黄连和黄芩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壅滞、脾胃积滞等引起的症状,如发热、口渴、口苦、咽干等。

2.利湿化痰:小青龙汤中的栀子、土茯苓和赤芍具有利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痰阻、痰湿壅滞等病症,如咳嗽、痰多、胸闷等。

3.行气和胃:小青龙汤中的桔梗和生姜具有行气和胃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气机不畅、胃气逆乱等病症,如胸胁胀痛、呕吐、反酸等。

4.调理脾胃:小青龙汤中的甘草和大枣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

1.清热解毒:小青龙汤中的黄连和黄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湿热毒素,减轻炎症反应。

2.利湿化痰:小青龙汤中的栀子、土茯苓和赤芍含有丰富的黏液质和多糖,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的分泌,加速痰液的排出,从而减轻湿热痰阻带来的症状。

3.行气和胃:小青龙汤中的桔梗和生姜能够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气机的顺畅,达到行气和胃的作用。

4.调理脾胃:小青龙汤中的甘草和大枣能够温和地调理脾胃功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功能,从而减轻脾胃虚弱引起的不适症状。

1.感冒:小青龙汤可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特别适用于湿热痰阻型感冒。

2.胃肠炎:小青龙汤可用于治疗胃肠炎引起的腹泻、呕吐等症状,特别适用于湿热壅滞型胃肠炎。

3.胃痛:小青龙汤可用于治疗胃痛、胃胀等症状,特别适用于胃气逆乱型胃痛。

4.肠胃功能不良:小青龙汤可用于调理脾胃功能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肠胃功能不良。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2023小青龙汤证contents •引言•小青龙汤证的中医理论基础•小青龙汤证的病因和病理•小青龙汤证的分类和表现•小青龙汤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小青龙汤证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小青龙汤证的预防与调护目录01引言针对小青龙汤证的教学需求和实际应用价值,设计并组织本次课程。

针对小青龙汤证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讲解,结合临床案例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该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能。

课程背景1课程目标和目的23掌握小青龙汤证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

熟悉小青龙汤证的现代研究进展和前沿理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和计划小青龙汤证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操作。

小青龙汤证的预防与调理。

小青龙汤证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小青龙汤证的中医及现代医学诊疗思路。

小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02小青龙汤证的中医理论基础小青龙汤证中的风邪侵袭,多表现为外风邪气,侵入人体后引起恶寒、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

风邪侵袭寒邪外袭,致使人体阳气受损,出现恶寒、无汗、身痛、咳嗽等症状,小青龙汤可用于寒邪外袭引起的表寒里饮证。

寒邪束表六淫邪气与小青龙汤证恶寒发热寒邪外袭,人体正气受损,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小青龙汤可缓解寒邪引起的恶寒发热症状。

无汗咳喘寒邪束表,人体毛孔闭塞,导致无汗、咳喘等症状,小青龙汤可缓解寒邪引起的无汗咳喘症状。

寒邪外袭与小青龙汤证咳吐清涎水饮内停,上犯于肺,影响肺气宣降,出现咳吐清涎等症状,小青龙汤可宣肺气、化水饮、止咳嗽。

心下满闷水饮内停,阻滞脾胃气机,出现心下满闷、食欲不振等症状,小青龙汤可化水饮、和脾胃,缓解心下满闷等症状。

水饮内停与小青龙汤证肺为水之上源,主宣降,若肺失宣降,则水液无法正常输布,可导致水饮停聚而出现小青龙汤证。

肺失宣降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则运化失职,导致水湿内停,引发小青龙汤证。

脾虚生湿脏腑失调与小青龙汤证03小青龙汤证的病因和病理风寒邪气风寒邪气侵袭肺脏,导致肺气失宣,引发咳嗽、咳痰等症状。

小青龙汤背后的故事

小青龙汤背后的故事

小青龙汤背后的故事
小青龙汤是一种中药汤剂,由多种中药组成,被认为对治疗感冒、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这种汤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早在清朝嘉庆年间,江苏南通出现了一场大瘟疫。

当时,南通的医生们束手无策,无法阻止瘟疫的蔓延。

这时,一位名叫王绍蕃的医生,从江苏扬州前来帮助南通抗击瘟疫。

王绍蕃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中药医生,他在传统中医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在南通,他发现当地的医生们对于瘟疫一无所知,虽然他们用了很多中药,但是效果不佳。

于是,王绍蕃开始研究瘟疫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创制出了一种名为小青龙汤的中药汤剂,用于治疗瘟疫患者。

经过不断的实验和调整,王绍蕃最终调制出了这种汤剂。

在他的治疗下,许多患者康复了,瘟疫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小青龙汤因此被誉为“治疟之神”和“名方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药并不是神奇的“灵丹妙药”,它背后需要有医生的智慧和经验。

王绍蕃正是凭借他的医术,创造了小青龙汤这样的名方。

今天,小青龙汤依然被广泛使用,成为中医药领域中的瑰宝,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1 -。

小青龙汤在治疗见水欲尿证、便秘、多唾症、哮喘、脑梗塞后流涎症中的运用

小青龙汤在治疗见水欲尿证、便秘、多唾症、哮喘、脑梗塞后流涎症中的运用

小青龙汤在治疗见水欲尿证、便秘、多唾症、哮喘、脑梗塞后流涎症中的运用【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6g) 干姜三两(6g) 甘草三两(6g) 桂枝(去皮)三两( 9g) 半夏半升(9g) 五味子半升(6g)【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临床应用】1.见水欲尿证李某,女,13岁,入夏以来,小便频多,加重半月,且每见水欲小便,以至不敢洗脸,数次尿检无异常,近1周内遗尿2次,伴神疲肢倦,纳呆,口淡不渴,频泛清涎,患者素嗜冷饮,近来常食冰淇淋、冰棍,多则10余次,舌质淡,苔白微腻,此乃因饮冷致肺虚寒,如仲景所云“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肺中冷”,用小青龙汤温肺散寒,方中麻黄、桂枝、白芍、炮干姜、半夏、党参各9g,五味子、煨益智仁、炙甘草各6g,细辛3g,日1剂,连服5剂,小便次数明显减少,见水欲尿感减轻,口泛清涎基本消失,继续服用5剂,排便次数正常,见水偶有尿意,又服5剂,痊愈。

嘱其少食冷饮,并服附子理中丸巩固1个月,随访1年未复发。

2.便秘陈某,男,64岁,素有咳喘宿疾,近3月来咳喘,胸闷,痰多,又增大便秘结,l周至10天1次,且需果导片通便方可,近1周来服果导片也不能通便,需灌肠和服中药泻下剂方可排便,久经泻下,腹冷下坠,气短难续,且数日后复便秘。

刻下症见:6天未行大便,腹胀纳差,时有暖气,头晕气短,咳嗽频作,痰多清稀,舌淡,苔薄白,脉弦滑。

证属寒饮内停,肺失宣肃,大肠传导失职。

治宜温肺化饮,肃肺通腑。

用小青龙汤加减:麻黄、五味子、白芍各9g,桂枝、干姜、半夏各12g,细辛、炙甘草各6g,炙紫菀15g,日1剂,水煎服。

服3剂,咳嗽减轻,大便通畅,继服3剂,咳嗽已愈,饮食正常,大便日行1次,嘱服金匮肾气丸和通宣理肺丸以巩固疗效,且多食蔬菜,随访1年未复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出处《伤寒论》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
麻黄(去节,10-15克) 芍药(10-15克) 细辛(3-6克) 干姜(10-15克) 甘草炙 (10-15克) 桂枝(去皮,10-15克) 五味子(3-6克) 半夏(洗,10-15克)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汉代计量的话,两=15.625克,升=液体200毫升 )
主治:
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亦可作为处方药减轻花粉症病状]
用法:
名字由来古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青龙,是神话中东方木神,色主青,主发育万物。张秉成曰:“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成方便读》)二方发汗逐饮之功,犹如青龙之兴云治水,但依其发汗力强弱而命名“大、小青龙汤”。
另,方中主药麻黄一味色青形似青龙,故曰“大小青龙汤”。
化裁:
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方解: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方诀:
1、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2、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3、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趣味方剂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芍药 干姜 五味子 麻黄 甘草 细辛 半夏 桂枝
方组趣味记忆:
马老五跪下细心烧干姜。 解:马(麻黄),老(国老,即甘草),五(五味子),跪(桂枝),下(半夏),细心(细辛),烧(芍药),干姜(干姜)。
方剂速记法:
姜五麻细辛半草药枝(想象:姜五妈细心拌草药汁;解:干姜 五味子 麻黄 细辛 半夏 炙甘草 芍药 桂枝)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禁忌:
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过服本方,容易伤阴,因此,一般只宜在风寒引起的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待症状缓解之后,即改用其他方剂善后。比如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或者苓桂术甘汤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