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合集下载

行多远,方见执着;思多久,方为远见读《教育文摘》感悟

行多远,方见执着;思多久,方为远见读《教育文摘》感悟

行多远,方见执着;思多久,方为远见——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即墨市北中学赵宾近期读《教育文摘》,一个个鲜活的教师成长案例映入眼帘。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编织着不平凡的教育之梦。

思考、研究,学习、交流,执着、进取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我不禁想起今天我们到底该做个怎样的教师呢?一、以思考、研究引领行动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的取得,知识的运用都取决于认识主体的人。

而教育传承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在知识经济下,人才的标准更注重创新思维素质的培养。

因此,学会思考学会批判性地学习应该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要使学生具有思考的能力,教师就应该学会培养自身思考的能力与素质。

《教育文摘》中提到的很多教师案例,他们能够在不断地学习、交流、行动中学会批判地建设自己。

他们能够进行经常性、系统性地反思与研究,使自身突破已有经验、常规思维的限制,寻找符合教育实践的真理与知识。

因此,对于一个有生命力的教师的而言,应该学会思考,思考就是机智,就是创新,就是发展,思考就是教师成长的法宝。

二、以学习、交流丰富智慧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能仅凭已有的知识、自身的修养就可以胜任。

新时代的教师,永远学习是个不变的主旋律。

从学习的对象来看,可以向学生学习,从师生的交流对话中学到更多来自学生的智慧;可以向同行学习,从同行真诚平等的交流中学到更多有益的知识与经验;可以向书本学习,从书的海洋中捡拾美丽的朵朵浪花;可以向报刊杂志学习,从琳琅满目的知识库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可供学习的对象很多,我却钟情于《教育文摘》,在这里可以懂得汲取、容纳,懂得付出、展现,在真诚的学习与交流中收获着幸福与感动。

在《教育文摘》里,可以与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乃至专家、导师实现零距离接触,他们的观点能让我们醍醐灌顶,照亮心灯。

三、以执着、进取挑战自我执着、进取永远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优秀品质。

《教育文摘》里那些优秀教师成长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的教师更需要执着、进取。

良师益友,相伴成长

良师益友,相伴成长

良师益友,相伴成长——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青岛开发区建工小学孙代锋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

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品格,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可以增长一个人的智慧,让情操得以陶冶,让视野更为广阔。

总之,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读书,也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红蕾•教育文摘》就是这样的好书。

仔细算来,我读《红蕾•教育文摘》也有几个年头了,虽说不上爱不释手,但几乎是每期必看,看后总是感觉收获颇多。

在以《红蕾•教育文摘》为友的日子里,它使我变得更聪明,更能干、更和谐。

它净化着我的心灵,充实我的内涵,伴随着我不断进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从《红蕾•教育文摘》中汲取着营养,不断丰富自身学识,自身能力、业务水平都得以提升。

我特别喜欢书中开篇的一些小文章,文章虽然简短,但那些凝练的文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常常带给我不同凡响的启示,让我在阅读中收获丰硕的果实,然后用心去思考,用心去领悟,工作就会有一种驾轻就熟的感觉。

读《红蕾•教育文摘》,让我更自信地面对生活。

当我因辛勤工作却收获甚微而感到牢骚满腹时,它会告诉我要充满耐心,笑对生活,这时我又会充满工作的激情,冥思苦想,像书中教导的那样,不厌其烦的给学生如春雨般的滋润。

当自己完成了一篇又一篇的作品时,一种满足感便在心底涌动,当自己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融进读者的目光,那种欣喜虽微不足道,却使我由衷地感到兴奋。

这也许就是读《红蕾•教育文摘》的另一种收获和乐趣吧!伴随《红蕾•教育文摘》一路走来,我的脚步坚实而有力。

因为我拥有这个最为知心的良师益友,它每时每刻都在帮助我提取他人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付诸于实践中去,教我感悟名师的理念精华,塑造学生品格。

总之,《红蕾•教育文摘》是我的持续性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是我收获教师职业尊严的金钥匙。

感谢你《红蕾》读书活动征文

感谢你《红蕾》读书活动征文

感谢你《红蕾》读书活动征文《红蕾》是我所看过的刊物中最喜欢的,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

我每一年都订《红蕾》,每期一发下来,我就爱不释手。

那一天课间,老师说:“新一期的《红蕾》又来了!”我高兴得跳起来,别的同学好奇地看着我说:“你太夸张了吧?嘻嘻!”一领到书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有一天晚上,我准备睡觉了,刚要躺下,刚好瞥见枕头边放着的一本《红蕾故事宝库》,我不由自主地捧起它看了起来。

这是我多年的习惯,这个习惯自从上一年级就养成了,因为从一年级我就开始了订《红蕾》、读《红蕾》,而且一下子入了迷,喜欢上了它。

我正捧着《红蕾》走进一个又一个迷人的世界,哪里会知道妈妈早已“怒发冲冠”,大声说到:“睡觉时间到了!怎么这么没有点约束力?关灯!这都几点了?还要不要眼睛了?”可能我太聚精会神了,竟没听见妈妈说的话,咦?怎么书上的啥字都看不清了?哦,这我才知道,妈妈一气之下把灯关了。

《红蕾》中那令人着迷的故事,丰富的故事情节,让我看着这一本,回忆着上一本,惦记着下一本。

随着《红蕾》期数读多了,我的想象力也渐渐变得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渐渐提高了,写作文也不像以前那么难写了。

以前,老师说我写作文有点乏味,缺少色彩,写故事时,也编不出什么东西来。

还有人物语言不丰富啦,整个故事缺少波折啦……这些都是我的缺点。

现在写作文,可与以前大不一样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编故事,我会把人物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

比如我写的坏人,让人看了就会气得跺脚;我写的可爱的角色,让人看了就想走上前去逗逗他;善解人意的,让人看了就想跟他交朋友……在《红蕾》的帮助下,我不仅学会了写故事,而且我的日记进步也很大。

从老师的评语中,我看出了老师对我进步的肯定。

感谢你,《红蕾》!感谢你对我的极大帮助和给我带来的无限快乐。

红蕾读后感

红蕾读后感

读《红蕾》有感2013年7—8月《红蕾》教育文摘中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教育,做老师8年了,深有感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说过一句话:“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老师只要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浇灌学生就能是自己工作更出色。

学生的改变就能脱胎换骨。

当然,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爱心。

那是我教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正在讲台上讲课,下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我循着声音望去,原来是一名男同学在讲笑话,旁边围着几名学生在小声的说笑着。

“又是他!”,我当时很生气,他在班级里是以调皮捣蛋出名的,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我快步走过去,把他从座位上拽了起来,大声的训斥了他几句。

谁知他竟然一甩胳膊又坐了下去,其他同学都笑了起来,我非常气愤,一把抓住他,将他推到了讲桌前面,然后继续上课。

从那以后,我每次给他班上课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他用一双充满敌意的眼睛看着我,而且从此不再听我的课。

上课时不是看童话书就是趴着睡觉,我也没有理会他,心里想“反正你也这样了,只要不扰乱课堂纪律就行”。

事情过去了一段时间,有一次上课时学生们在画画,我在他们中间来回的巡视指导着,当走到这名学生桌边的时候,正巧他桌子上的文具盒掉在了地上,我当时也没有多想,弯腰把文具盒捡了起来,放到了他的桌子上,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我当时认为无足轻重的举动竟改变了我和他。

又一次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在画画,而他也趴在桌子上不知在做些什么,而且出奇的安静,“他在干什么呢?”出于好奇,我慢慢地走了过去,原来他正在图画本上画画,这可是我没想到的,他是那么认真、专心地在完成着这副画,而且画得非常好。

我当时很高兴,于是在进行作业展评的时候,我第一个把他的作业拿到前面进行了展览,同学们也都报以赞许的目光。

当我把图画本递给他的时候,他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他的内心也是有着一丝激动和喜悦。

从此以后,每次我在他班上课,他都表现得非常好,画出来的作品也越来越令我满意,我也总是有意识地对他进行一些指导和帮助,,并且鼓励他参加一些绘画活动的比赛,而每次他都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2024年读教育文摘心得体会范文(2篇)

2024年读教育文摘心得体会范文(2篇)

2024年读教育文摘心得体会范文教育文摘的主题是教育,围绕着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改革等方面展开讨论和探索。

通过阅读教育文摘,我对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对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阅读教育文摘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教育涉及到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阅读教育文摘,我了解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一个合适的课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此外,学生的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可以反映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其次,教育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阅读教育文摘,我了解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当今社会变化迅速,知识更新换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因此,教育要与社会发展保持紧密联系,及时调整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再次,教育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阅读教育文摘,我了解到教育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不论国家、民族、地区,都需要面对教育问题,探索教育的发展。

同时,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

最后,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

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阅读教育文摘,我了解到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进步的重要动力。

教育改革需要改革教育的理念、制度和方法,推动教育的改革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阅读教育文摘,我对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红蕾读后感(10篇)

红蕾读后感(10篇)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一即墨美术学校赵财昌“走上讲台,你就是班主任”这句话是戴老师在今年的七年级级部会上发言说的一句话,当时听到以后我感触颇深,想到了戴老师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几天来,翻阅《红蕾教育文摘》有关文章,特别是在我读到《裴斯泰洛齐谈教学》中的部分内容时,这句话突然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深刻起来,是啊,“走上讲台,你就是班主任”,这话说的多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多么的振聋发聩、令人深思。

它反映了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一种态度,一种责任。

作为一名物理任课老师,我所面对的学生犯错误多发生在课堂上,原因无非是学生不认真听讲、说话、扰乱课堂纪律等。

开始的时候出现这种状况是,我总认为这些孩子的自律性太差,或者和归因于学生对于副科的不重视,这样的想法给了自己一点心理安慰,处理起来也简单了许多。

教育大师裴斯泰洛奇说过:无论何时,只要儿童对学习漫不经心,并明显的表现出对课程缺乏兴趣,教师就应该始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恰恰忽略的就是这一点,忽略了作为教师的责任和态度。

看到学生的错误,没有深思出现的原因,仅仅用简单的方法解决,虽然有时保证了课堂,但丢掉的却是很多。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兴趣是学生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即使对科学课不重视,但假使能够让他们有兴趣,也同样能够保证顺利的上一节课,我们应该尽力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而不是通过枯燥乏味的讲解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一点点的厌倦课堂,从而慢慢的丧失对这门课的兴趣,在学生寻求别的乐趣,导致课堂纪律乱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走上讲台,你就是班主任”这样一种态度和责任。

其实,把这种责任和态度坚持下去就是不平凡,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坚持。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二每次拿到《红蕾.教育文摘》,总是爱不释手。

首先吸引我的是封皮的插图,美轮美奂的,总是带给我无限遐想的空间,由此也足见编者的智慧,从细微之处入手,让拿此书的人感到温暖,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洗涤。

《教育文摘》学习心得(读后感)

《教育文摘》学习心得(读后感)

《教育文摘》学习心得(读后感)体育课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体育新课改的精髓即墨市长江路小学孙营国这个寒假,我响应上级及学校号召,在家里阅读了多本教育文摘和教育名著。

其中,在《红蕾.教育文摘》20XX年第2期有一篇文章,题为《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文中讲到了现在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是“重教轻学”,一些老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出好成绩,不敢从容地让学生自己去理解,生怕学生的思路和自己的不能在一条线上,而使学生走一些弯路,那些“被学习”的孩子被剥夺了自己学会的机会。

我个人觉得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这是我们教学工作共同的目标。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呢?下面我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谈一点粗浅的做法:第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导入课堂时,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

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

在教学时,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二,在新授课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新授前滚翻教学时,有一位学生提出:前滚翻与翻跟斗动作一样吗?这时学生中立即出现了一阵喧哗声。

有的说动作一样;有的说动作不一样;有的说有相似的地方等,并且每位学生对自己所提问题都有一个较明确的观点。

这正是我在教学中希望出现的情境,我对每位学生所提问题运用恰当点拨,精讲提示、正误对比等方法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到正规,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安排练习时有趣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

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也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

2023年读红雷体会:要做知足常乐的教师

2023年读红雷体会:要做知足常乐的教师

读红雷体会:要做知足常乐的教师您是否正在搜寻知足常乐,体会,老师相关文章,以下的读红雷体会:要做知足常乐的老师文章就是与知足常乐,体会,老师相关的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篇1:读红雷体会:要做知足常乐的老师要做知足常乐的老师做老师难,做现代老师更难,做一个欢乐的现代老师更是难上加难!以往的老师只要教好书,带好同学就足够了。

而如今,老师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忙于应付各种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要开校内的例会以及各种临时会议,要时刻预备班级或老师的各种竞赛,要面对家长的不理解或是责难我们疲于奔命,我们烦躁担心,我们也牢骚满腹,有时甚至懊悔当时选择了当老师。

俗话说得好:"哭着是一天,笑着也是一天。

'我们有什么理由跟自己过不去呢?给自己找个欢乐的借口吧。

孩子绚烂天真的笑脸是最迷人的图画,教室里朗朗读书声是最悦耳的音乐,校内是最纯美的净土,同学的奖状有我的一半,我是"最富有的',人家只有一个珍宝,我却有好几十个珍宝想到这些,全部的辛苦和压力都会变成一种好心境。

"此中有真意,不必自多言。

'做老师的有时候得自己找乐,自娱自乐,得意其乐。

这生活要想过得有滋有味,就得先学会自我沉醉。

人的一生十有*不圆满,由于这个世界是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我却能选择做一个欢乐进取的自我。

自己得学会调解,由于我不是为了生气而教书的。

我经常提示自己,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掌握自己的动作、表情在适当的时候能有一个度,对同学连哄带劝,乐观引导,在他们的身上,我可没少花心思。

真遇到了不如意的人或事,那也会是雷烟火炮之后烟消云散,或许我永久不会像高级人物那样高瞻远瞩叱咤风云,不会像胜利人士那样锦衣玉食令人艳羡,但我想自己能走一条符合我自身特点的、有那么一点点儿温馨的道路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我一辈子喜爱这个职业,我一辈子欢乐;我一辈子厌烦它,我一辈子苦痛。

其实,岂止是老师,世界上的哪一项工作又不是如此呢?我要充共享受我现在所拥有的事业、家庭,更好地工作,更美的生活。

《教育文摘》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 (31)

《教育文摘》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  (31)

《教育文摘》读后感读后感作文 (31)教育文摘是一本专门针对教育领域的期刊,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关教育的重要理论、实践和研究成果。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对于教育文摘的阅读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教育文摘的读后感,并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我对其中的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在教育文摘中,我对于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阅读文摘中的理论文章时,我发现教育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这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教育文摘中的实践案例给我提供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的启示。

通过阅读其中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我了解到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

例如,通过项目制学习和跨学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些实践案例不仅给我提供了珍贵的教学经验,也为我提供了改进自己教学方法的思路。

第三,教育文摘中的研究成果让我对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文摘中的研究论文时,我发现教育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政策。

因此,教育研究不仅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对于整个教育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教育文摘中的教育政策和改革的报导让我对教育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文摘中的相关报导,我了解到了教育政策的变化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例如,当前教育领域对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视,以及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的改革。

这些报导让我对于未来的教育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为我在教育工作中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最后,通过阅读教育文摘,我对于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文摘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例如教育技术的应用、学校文化的建设等。

读《红蕾》心得

读《红蕾》心得

读《红蕾教育文摘》心得教师工作是一件常做常新的工作,是一项特殊而神圣的工作,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的思考。

为了更好的总结自己工作上的得与失,并为下学期的工作做好准备。

让自己尽快成长暑假期间我细细品读了几本教育相关的著作,其中《教育文摘》这本杂志让我触动很大,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

它的内容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素质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德育、课改与课堂教学、教育随笔、国外教育等设有专栏,是一本宝典。

《文摘》在谈到素质教育时,主张引导学生成为会思考的人。

“很多时候,教师宁可让时光淹没在无穷的讲解和训练中,也不情愿拿出充足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思考。

”“今天,身处繁杂而多变的知识经济社会,书本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通过教学传递知识的职能实际上在弱化,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判断、提出主见的思维品质,则更显重要。

”“思想家罗素指出,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是这样的,我认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独立思考,授之以渔。

不仅要教孩子学习,还要教孩子会学习,通过一种什么方式使孩子会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独立思考。

当孩子能够独立的思考时,在知识面前他们也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要想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思考是第一位的。

在课改与课堂教学环节中《文摘》给了我们“教学设计时的五个自问”:一、教材要给学生什么?二、教材的内容安排对学生最合适吗?三、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吗?四、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吗?五、这节课学生快乐吗,他们有什么收获?这五个问题是每位教师每天要面对的问题。

“教材要给学生什么”就是告诉我们要研究教材,感悟、领会教材,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教学思想和内涵。

这是前提,只有对教材的充分的把握和解读才能做到在课堂上的灵活自如。

“教材的内容安排对学生最合适吗”是要求我们把教材用好、用活,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量身定做教材,这样会更加适合学生。

教育文摘读后感

教育文摘读后感

教育文摘读后感教育文摘读后感1每次拿到《红蕾教育文摘》,总是爱不释手。

《红蕾.教育文摘》知识涵盖面非常广,能够满足不同老师的需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 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

它的内容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素质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德育、课改与课堂教学、教育随笔、国外教育等设有专栏,对于我是一本宝典。

《文摘》在谈到素质教育时,主张引导学生成为会思考的人。

“很多时候,教师宁可让时光淹没在无穷的讲解和训练中,也不情愿拿出充足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思考。

”“今天,身处繁杂而多变的知识经济社会,书本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通过教学传递知识的职能实际上在弱化,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判断、提出主见的思维品质,则更显重要。

”“思想家罗素指出,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是这样的,我认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独立思考,授之以渔。

不仅要教孩子学习,还要教孩子会学习,通过一种什么方式使孩子会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独立思考。

当孩子能够独立的思考时,在知识面前他们也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要想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思考是第一位的。

《文摘》里面的文章是来自各大教育报刊杂志和名家名著,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来说会受益匪浅。

我们可以从里面找到各种教育案例,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我们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专栏,可以让我们尽快成长起来,看国外教育概览可以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工作者所但当的育人重任,需要从教者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有了这样一本好书,会成为我们从教路上的良师益友,会引领我们贴近最前沿的教育思想、最合理的育人理念!每每翻阅《红蕾.教育文摘》,总会不时的给我一种惊喜,让我的思维模式也在跳跃中补充着新鲜的血液,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作为教育者的自豪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崇高的事业,是一个值得我把全部的情感和智慧融入其中的事业。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有感于《红蕾·教育文摘》创刊十周年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有感于《红蕾·教育文摘》创刊十周年
开设课程 。笔者认为这还不够 。必修课也可以设立不 同的层次。例如 ,美 国有 的学校高中数学就设有三个层次 :普通数学 、高级数学 、快速学习数学 ,供不 同学业水平的学生选择。普通数学是最低要求 ,即每个学生都必修;对数学有 兴趣的学生可 以选学高级数学 ;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很好 ,但不一定喜欢数学或 者不一定将来学数学 ,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把高中必修 的数学学完 ,腾 出时间学 习其他学科。我国有些学校进行分层教学 、 走班学习,也是提供学生选择的好

~一Biblioteka —课堂改革往哪里走?
专家论坛
个性 教 育 与 人才 培 养 模 式创 新 匕
● 顾 明 远
减少必修课 ,增加选修课
必修课要降低难度 ,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懂学会 ,这样有余力的学生就可以 选学 自己喜爱的学科 ,有的学生甚至可以跳级 ,提前毕业 ,有的可以到大学选 学一些课程 ,这样才能涌现出各种杰出创新人才。现在许多有条件的学校都能 做到设置上百门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有的学校甚至只要学生提出要求 ,就设法
办法 。
改革教 学方法 。提 倡探 究性学习
学生可 以在教师指导下 ,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开展探究 ,培养发现
问题 、提 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应摒弃注入式 ,采用启发 式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把时间还给学生 ,使他们 有时间思考 ,有时间实践 ,有 时间锻炼身体 ,有时间参加 自己喜爱的科技或文 艺活动。这样我们 的教育才能生动活泼 ,学生才能享受到教育 的幸福。 这种探究的方法也是学生 自我选择的过程 ,其实这就是个性化学习。这里 举一个例子 ,一位美 国华裔学生写了一本书叫 《 我在美国读高中》,他讲 了几 门课的学习情况 。例如九年级的历史课 ,讲 19 年一 14 年的世界史 。教师布 88 95 置 “ 历史文体组合 ”的作业 ,包含以下内容 :列出历史事件表、对历史人物专

读红雷有感

读红雷有感

读《红蕾》心得体会初一级部于正和同为教师的同学谈说起了教师职业,我俩都感慨颇多,相互诉说着自己受的“伤害”。

我们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比如爱唠叨、爱烦躁……这些都是当老师的通病。

说归说,我们的话题始终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可爱的孩子,看来我们还是坚定地爱着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且做好了为之奋斗终生的打算。

回到家,闲暇之余我翻开从学校带回的几本红蕾文摘,有一个题目让我眼前一亮“让自己的心经常‘归零’”。

归零?归零是二进制数字信号的一种传输形式,其中表示1和0的正、负脉冲在1比特周期中的后半部分将回到零电平。

这是归零的一词的原意。

我经过查证发现,现代人常提起的归零心态却是缘于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

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

后来老禅师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

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

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访客恍然大悟。

这就是“归零心态”的起源,象征意义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必须定期给自己的内心清零。

然而我个人的理解是:归零就是心态平静,放下心中的偏见与私心,让自己有足够的耐心、决心、信心,心平气和地处理每件事情。

要在生活中、工作中,随时随地这么想,更要遵循此规则努力践行。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感:教师就应该是一个随时准备及时给内心“归零”的职业。

教师的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天、每一节课都是充满新鲜,富有挑战性的!课堂上随时随地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教育事件,诸如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挑战,由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出的一系列“离奇的发问”等等。

我从没想过自己当了老师以后,竟也会在教室里面对学生秩序的混乱而大声吆喝,严厉训斥不听话的孩子,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一脸严峻,会因一点小事变得烦躁不安、失去耐心……我总在心里想:环境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性格,这些都是做老师的必然。

学红蕾心得体会

学红蕾心得体会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初次看到《红蕾〃教育文摘》,就被它的内容深深地“迷”住了,以致有一种“期盼”的感觉。

《红蕾〃教育文摘》是一种文摘类刊物,它与我们常见的教学专业刊物不同,内容广泛,设臵的栏目很多,有“素质教育大家谈”、“教师专业发展”、“德育纵横”、“课改与课堂教学”、“教师随笔”、“域外视窗”、“读者园地”、我与文摘“等大栏目,大栏目中还有很多小栏目。

其栏目的设臵紧紧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的各个侧面,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师、刊互动、又有贴近教学实际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教学和专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指导性刊物。

在新的课改与课堂教学环节中,《文摘》给了我们“教学设计时的五个自问”:一、教材要给学生什么?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最适合学生的吗?三、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吗?四、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吗?五、这节课学生快乐吗,他们有什么收获?这五个问题是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要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切实解决好的问题。

“教材要给学生什么”就是告诉我们要研究教材,感悟、领会教材,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教学思想和内涵。

这是前提,只有对教材的充分的把握和解读才能做到在课堂上的灵活自如。

“教材的内容安排是最适合学生的吗”是要求我们把教材用好、用活,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量身定做教材,这样会更加适合学生。

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创新。

教材编制的内容有时候已经落后于我们的生活实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照本宣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所以,我们要做到教给学生的知识永远是最适合学生的而且是紧扣时代脉搏的。

《红蕾〃教育文摘》中的一些栏目紧扣时代的脉搏,选择与当今教育密切相关的文章,急教师之所急,是教师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吗”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教育智慧。

在实际的教学中深有体会,有时候教师的“良苦用心”反而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抑制学生思维的自由放飞。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打开《教育文摘》,每篇文章都让我感触颇深。

现在我就结合着自己这一年来的教育经历来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首先,对待学生要宽容有耐心。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希望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

但学生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经常有的。

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们有些教师一进门就要求学生马上在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

这时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批评。

点几个教师平日就认为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

其实,作为小学生这样做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关键是教师该如何面对这一情况呢?我在实践中认为表扬要远远胜于批评。

当我进入这种情况的班级中,我也会要求学生们安静下来。

这时我首先会表扬某某学生,再表扬某某学生,当表扬到五到六位学生时,整个班级就会慢慢地安静下来了。

这时再对整个班组进行一下表扬。

此时的班级安静下来了,而且学生们会知道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学生与教师的心情是愉快的,班级的纪律也好了。

其次,最主要的还是要有责任心和爱心。

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

每个人除了主动而积极的学习之外,还要懂得爱与尊重。

即使被认为是“无可救药”的人,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对他进行挽救和改造,尤其作为教师更应担负起教育、引导、的责任。

教师育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必须具备爱心和责任心。

一位名符其实的好老师必须具备这种良好的师德和优良的职业作风,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的人格形象去教育、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和熏陶学生,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工作应该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染学生。

对待差生首先要树立“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转变人,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思想,坚持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教育,尊重教育效果的客观性,探讨教育措施,进行不懈的教育效果和积累,以达到质的飞跃。

在塑造人、转变差生过程中,要细致了解和分析学生,找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做到眼中有“人”,因人施教,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

《红蕾·教育文摘》——动力之源

《红蕾·教育文摘》——动力之源

上 、手提包里 、床头上 , 《 红蕾 ・ 教育
文摘 》触 手 可 得 。读 完 一 期 ,心 急 如 焚
看 已读 过 的一 些 章节和 圈点之 处 。
与好 书 交友 ,就 是 与智 慧牵 手 。
《 摘 》是 优 秀 教 育 工 作 者 经 验 教 训 的 文 采 掘不尽 的 富矿 。
让 我 们 重 视 事 关 学 生 成 长 、成 才 的生 命 《四招 赢 得 学 生 爱 》 ……一 个 个 朴 实 的 教 育 、情 感 教 育 和健 康 教育 ; 《 分 应 评 故 事 ,一 句 句 至理 名 言 ,让 我 们 不 断 地 当 是 有 分量 的 》 ,让 我们 不 断地 反 思 自 琢 磨 反 思 。 教 育 原来 不仅 仅 是 知 识 传 授 己 教 书 育 人 中 的 每 一 个 细 节 …… 《 文 和 能 力 提 高 ,教 育更 多 的是 激 励 、唤 醒 摘 》就 像是 我 的 一 面镜 子 ,让 我 发 现 问
和鼓 舞 。
题 ,同时也 帮我 找到 了 自信 。
我 们不 是 天才 ,所 以我 们 需 要 借 助
如 今 , 《 蕾 ・教 育 文 摘 》 已 是 红
我 家 里 藏 书 的珍 品 ,虽 然 有 的 已经 读 过 别 人 的智 慧 。 当我 们 站 在 巨人 的肩 膀 上 多遍 ,但 还 是 觉 得 离 不 开 它 们 。办 公 桌 时 ,我 们也 能飞得 很高 、很远 !
还 记 得 第 一 次 读 《红 蕾 ・教 育 文 我 的这 位 好 朋 友 ,翻 翻 曾经 做 过 的 文摘
文 摘 》 的 样 子 。 走 进 办 公 室 , 几 个 同 事 随 记 ,就 会 找 到 解 决 问 题 的 思路 。 《 聚 在 一 起 聚 精 会 神 地 共 读 一 本 书 。什 摘 》成 了 我 进 步 的 指 南 。华 应 龙 从 一 名

读文摘心得体会

读文摘心得体会

《红蕾教育文摘》对新课改的指导意义振华学校孙杰龙《红蕾教育文摘》对新课改的指导意义莱西市马连庄镇振华中学孙杰龙一个学期的工作结束了,利用假期总结自己工作上的得与失,并为下学期的工作做好准备。

要想让自己尽快从一名新教师成长起来,单凭总结自己的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去学习教育专家、优秀教师们的宝贵经验。

书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可以让我逐渐成长起来,利用暑假的时间我细细品读了几本教育相关的著作,其中《红蕾.教育文摘》这本杂志让我触动很大,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

它的内容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素质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德育、课改与课堂教学、教育随笔、国外教育等设有专栏,对于像我这样经验不足的教师而言,是一本宝典。

《文摘》在谈到素质教育时,主张引导学生成为会思考的人。

“很多时候,教师宁可让时光淹没在无穷的讲解和训练中,也不情愿拿出充足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思考。

”“今天,身处繁杂而多变的知识经济社会,书本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通过教学传递知识的职能实际上在弱化,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判断、提出主见的思维品质,则更显重要。

”“思想家罗素指出,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是这样的,我认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独立思考,授之以渔。

不仅要教孩子学习,还要教孩子会学习,通过一种什么方式使孩子会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独立思考。

当孩子能够独立的思考时,在知识面前他们也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要想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思考是第一位的。

在课改与课堂教学环节中《文摘》给了我们“教学设计时的五个自问”:一、教材要给学生什么?二、教材的内容安排对学生最合适吗?三、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吗?四、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吗?五、这节课学生快乐吗,他们有什么收获?这五个问题是每位教师每天要面对的问题。

“教材要给学生什么”就是告诉我们要研究教材,感悟、领会教材,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教学思想和内涵。

春风化雨读《红蕾》有感

春风化雨读《红蕾》有感

春风化雨,我心飞扬——我与《红雷教育文摘》“送你几本书。

”同事多年的领导一朝找上门来,一边微笑着,一边递了过来。

我接过来一看本本绿色底子的封面上赫然印着:红雷教育文摘。

这书比32开本的学生作业本大不了多少,厚度也仅有52页纸,共三本。

我心想:莫不成这书小乾坤大?置书案头,课间茶余,随手拈来,一二分钟就能读它一篇,不想这随手翻翻却令我思索,令我震撼:刊文短小精悍,却切近生活,切近教学实际。

感觉这书就是为我而出版发行的,真有点相见恨晚之嫌疑。

书文伴随着我并融入了我的教育教学,使我真乃不吐不快也。

好一篇《直面问题,从容应对》的文章!写的是身为班主任的刘洪华老师“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似的百般呵护”,却因“班级管理严点”,他本人被班上一个网名叫“伸张正义”的学生网络上进行了“污蔑和攻击”。

他始满腔怒火,但理智让他冷静下来,转而采取了疏导的方法:主动发动全班学生网上就自己的班级管理发表意见建议,并且还邀请家长参与进来,结果危机化解了,班级管理工作走上了更加顺畅的渠道。

试想,刘老师若采取堵塞、封闭、回避措施,那他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是自己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无独有偶,惊人相似的一幕也会发生在我的上。

一次调整学生座次,班上有两个男生提出来要他们二人同位。

我考虑到他们二人一个好玩,一个好动,找在一起那还了得。

因此我守着全班同学予以拒绝。

可谁知他们二人硬硬的搬着单桌坐到了一起,我当即火冒三丈,刚要发作,忽想起那刘老师与那篇文章。

是啊,我去跟他们夺那单桌,那多“掉价”和“失水准”呢?于是自己先冷静下来,允许他们在一起,不过每人陈述正当理由,然后又与他们口头协议:你给我一个保证,我圆你一个心愿。

以后证明,这样做,不仅化解了危机,班级管理工作保顺畅,而且学生对班主任更信赖了。

最让我不能忘怀也不能释怀的还是一篇名为《做个有特色的教师》的文章。

作者胡安峰先生就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方向,有人主张教师要做“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批判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做一个有特色的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莱西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迟文先
初次拿到《红蕾·教育文摘》这本杂志,马上勾起了我小时的回忆。

不夸张的说,在那个年代,《红蕾》是我的最爱,至今还记得那上面连载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等故事。

红蕾就像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农村小学生没有见到的世界。

在阅读了《教育文摘》后,我深深地被其中的一些文章所吸引。

这其中我特别喜欢的栏目有譬如《素质教育大家谈》、《课改与课堂教学》以及《域外视窗》等,觉得越读越有味道,受益无穷。

没有想到,20几年后,《红蕾》(教育文摘)又成为了我的最爱。

在2011年第五期的素质教育大家谈中,刊登了庸万栋的《有一种规律叫做慢》这篇文章,读后颇有感触。

文中说道,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的是“静悄悄的革命”。

是的,对于学生的成长,做教师急躁不得,更不能越俎代庖,需要耐性等待,就如寒来暑往,静听花开一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课堂上,对于有些学生的回答,你耐心地等待几秒,精彩就在聆听中产生。

对学生的违纪,老师有时慢两拍,放一放,冷处理,留给学生宝贵的反思时间,更是一种教育艺术。

这让我不由的想起我班的于伟坤同学,他是初一时从体校转到我们班级的。

刚到班级时,他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简直令人无法容忍:上课讲笑话,课后拽女生的头发,还有几次同学悄悄地的向我反映,他拿周围同学的笔和本子。

那个时候,经常对他“暴风骤雨”,真是恨不得三两天就能让他“改头换面”,可是收效甚微。

我后来反思这个问题,考虑到他的坏习惯是从小学以及体校时间养成的,不可能突然之间来个180度大转变,他需要的需要的是时间,是“和风细雨”。

记得一个周一的早上,他一时疏忽穿了拖鞋到校,马上打电话叫他妈妈给他送运动鞋到学校来,我在班级里表扬了他,号召同学向他学习。

就这样,我抓住他的一些闪光点,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的表扬他。

慢慢的我发现他进步了,甚至眼神都变清澈了。

教育真是一种慢的教育艺术,一种克制的艺术,只要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他们就会绽放光彩。

慢就是体现耐心和爱心的一种尺子。

对待大多数普通的学生,就需要慢慢来,需要更多的耐心、爱心。

从今往后,我要常常问问自己,今天我
对学生耐心了吗?是不是有些急躁?我们的心中要有一个原则——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