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礼记》中的君子文化及其启示(一)

合集下载

君子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君子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君子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君子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君子这一概念或许有所了解,但是却很难真正落实在实践当中。

君子这一词汇最早来源于《论语》中的“君子洁其身,俭其鄙,恭而不失礼。

”君子在古代文化中被视为道德高尚、修养深厚的人。

然而,对于如何成为一位君子,以及君子应该如何在社会中实践和体现自己的准则,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经历和思考,我对于君子的社会实践有了一些深刻的心得体会。

二、君子的定义和追求在人们心中,“君子”一词往往有着高尚的含义。

根据老子的思想,“君子”指的是修养高尚,德行卓越的人。

在《论语》中,孔子提到君子的标准:“君子贞而不谅,自强而弗求,敬而不诲,义而不亲”,这提供了一个相对的准则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否卓越。

君子的追求是应德而行,仁爱和谦逊。

君子的道德伦理观念源自于儒家思想,强调个体的修养和发展,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君子在实践中要遵循道德准则,关注他人的利益,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私利。

三、君子的社会实践作为君子,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社会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探究和实践的。

1. 积极奉献,关注社会作为君子,应该以社会为重,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无论是通过参与公益活动,还是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投入,君子都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关注和改善社会。

例如,我曾参与某个社会公益组织,为贫困地区的孩子看病筹款。

通过筹集善款,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且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了一些帮助。

这种社会实践不仅仅是对贫困地区孩子的关心,也是对自身价值和修养的提升。

2. 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君子不仅要关注他人的义务,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权益和个人尊严。

在社会实践中,君子应该注重与人为善,尊重他人。

例如,在与同事相处时,保持与人为善的态度可以有效地改善与同事的关系,为团队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在与陌生人相处时,君子应该保持礼貌和友善,不偏袒,不居高临下,以平等和谦和的心态对待他人。

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

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

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在古代中国,《礼记》是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

它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编纂的,记录了古代礼仪的规范和原则。

尽管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但《礼记》中的智慧和启示依然对我们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礼记教导我们要注重仪式和礼仪的重要性。

古人认为,仪式是人类对天地间的最高敬意的表达。

通过仪式,我们不仅向神明表达敬意,也向家人、朋友和社会大众传递友好和尊重。

例如,我们在重要场合会举行开幕式、婚礼、祭祀等仪式。

这些仪式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我们对于共同价值观和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其次,《礼记》告诉我们要遵循礼仪的规范。

礼仪规范是社会秩序和和谐的基础。

通过遵循礼仪规范,我们能够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系,并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老师、长辈,有礼貌地与他人交流,以及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

当我们尊重他人并遵循礼仪规范,我们就能够建立起持久的友谊和信任。

此外,礼记还强调了诚信和责任的重要性。

在古代,人们认为,一个人只有诚心待人、兑现承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如今,这一观念仍然适用。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有守信用、秉持诚信的原则,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拥有持续发展的机会。

最后,《礼记》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和修身养性。

在古人的观念中,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决定了个人的命运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对自身的修养,我们能够培养起良好的人格和道德观念。

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灵,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影响和促进社会的进步。

总之,《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层次丰富、内容广泛,无论是在家庭生活、社交交往,还是在工作和事业发展中,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指导。

它教会我们要尊重并遵循传统的礼仪和规范,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诚信与责任,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不断修身养性,追求个人的精神境界。

只有遵守这些原则和指导,我们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担当的人,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礼记》读后感儒家礼仪文化的精髓与内涵

《礼记》读后感儒家礼仪文化的精髓与内涵

《礼记》读后感儒家礼仪文化的精髓与内涵我很荣幸为您撰写一篇题为《礼记》读后感:儒家礼仪文化的精髓与内涵的文章。

以下是我的详细写作:---在中华文化传统中,礼仪文化一直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而“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博大精深性。

而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诗文,《礼记》更是被认为是礼仪文化的重要代表。

最近,我也读了这部经典著作并从中对儒家礼仪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从《礼记》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仪式、宴席之类,更多的是内心情感的体现。

在儒家看来,礼仪文化不仅是一套行为准则,更是一种心灵准则,通过学习规范的礼仪做法,逐渐陶冶情操,从而成为了一种文化素养。

同时,《礼记》也强调了礼仪之间的关系,以及礼之于人的涵义,着重强调爱、尊重和感恩的观念,彰显了人性的高尚与整体观念。

可以说,《礼记》既是一本关于礼仪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生活的指南。

在阅读《礼记》时,我对其中所表达的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尊崇、感恩等情感观念印象最为深刻。

早期的儒家经典中有许多提到“以礼待人”的观念以及反复强调的“不忘本”等传统价值观念,这些思想旨在体现社会制度中的行动与态度,并且注重个体与共体间的化解与协调,非常值得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去思考和借鉴。

同时,儒家礼仪文化也强调了个体创新与改革的重要性——即使是优秀的礼仪文化,也需要持续地进行反思和变通,才能够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使其更加符合人性化的需求和价值。

然而,《礼记》中的文化及其价值观念虽有广泛的适用性,但是仍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丧失了一些“礼”的精神价值,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快速化,或者人们的兴趣日益退化,导致个体失去了与传统礼仪文化沟通的消极情绪。

因此,我们需要在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一种基于现代人接受度的礼仪文化的反思。

这种文化应该注重创新和融合,主题上体现现代人群体的需要,形式上则可以运用新媒体等现代技术进行传播。

礼记心得体会范本

礼记心得体会范本

礼记心得体会范本礼记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我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通过学习礼记,我深刻体会到了礼仪的重要性以及礼仪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礼记学习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礼记强调了个体之间的尊重和关怀。

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要求人们相互尊重、关怀他人的感受。

在礼记中,有很多关于待人接物的规则和频率。

比如《礼运篇》中提到“君子和群,不诋焉;朋友郄,不蔽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君子,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诋毁他人,不隐瞒朋友的过失。

这种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其次,礼记教导人们要讲究仪容仪表。

在礼仪文化中,仪表举止是十分重要的。

礼记中有很多关于仪容仪表的规定,比如《乐经》中提到“观其躬也,观其家也,观其所好也。

”说明了一个人的仪表不仅是自己的形象,也代表了家庭的形象。

礼记通过教导人们注意仪容仪表,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修养和自己的形象。

在现代社会中,仪表举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给人留下好印象,还可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再次,礼记强调了社会秩序和道德约束。

礼记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通过遵守礼仪规则,人们可以树立起公正、诚信的道德观念。

比如《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先求自己的身心修养,然后才能影响到家庭、国家和天下的治理。

礼记中还有很多有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条文,这些条文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遵守礼仪规则,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安定、和谐的社会。

最后,礼记提出了人伦之道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在礼记中,人们可以学到如何做一个好的子女、怎样做一个好的丈夫或妻子,以及如何做一个好的家长。

礼记通过教导人们尊敬父母、孝顺亲人,让我们了解到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伦理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更加稳定。

对君子文化的理解和看法

对君子文化的理解和看法

对君子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一系列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对于君子文化的理解和看法,我认为君子文化是一种追求道德、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它强调个体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君子文化强调个体的品德修养。

在君子文化中,个人的品行和道德是至关重要的。

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如诚实守信、正直宽容、谦虚谨慎等。

这些品质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君子文化通过强调个体的品德修养,鼓励人们追求道德的卓越,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君子文化注重修身养性。

君子应该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境界,追求道德的完善和自我超越。

修身养性是君子文化的核心要义,它强调个体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升,从而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品行正直的人。

在君子文化中,修身养性不仅是个体内在修行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君子文化强调社会责任感。

君子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为他人和社会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君子不仅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更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君子文化通过强调社会责任感,鼓励人们以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君子文化是一种追求道德、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

它强调个体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培养人们的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指引个人行为,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君子文化,以其为指导,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浅谈中国古代君子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君子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君子文化一谈到君子,我们都知道,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由此可见,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君子为人,应如大地一般,仁义道德,胸怀宽广。

君子最初专指社会上居高位的人,是王侯贵族的称号,“君子”的本义也暗示了这一点,君,原指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俗称君主。

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对叔孙穆子说:“吾闻‘君子务在择人’。

吾子为鲁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而何以堪之…”此文“君子务在择人”是自古相传的成语,其“君子”指的是“任大政”的“宗卿”,又如《诗经》“谷风之什大东”:“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这句话的意思是贵人走的路,小民只能看。

孔颖达《正义》云:此言,君子、小人,在位与民庶相对。

”这里“君子”是贵族,“小人”指百姓。

《左传》襄公九年十月条知武子曰:“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根据古代的宗法制度,正妻所生第一个孩子叫嫡长子,第二个孩子叫次子,妾生的孩子叫庶子。

由长子形成的家庭体系叫大宗,大宗的长子方可叫君。

诸侯之君叫国君,大夫之君叫家君。

如果是天之子就叫天子,公之子就是公子,君之子就是君子。

大宗里的男性就简称君子。

其余由诸如次子和庶子组成的家庭体系为小宗,小宗里的这些男性简称小人。

这一制度与之前的例子可证君子最初是贵族在位者的专称,下层庶民纵有高风亮节,也不配称为君子,因为小人是他们的专名。

君子逐渐从身份地位的概念取得道德品质的内涵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到了孔子手上,它正式成为道德的理想。

孔子在他的学说中,将君子和小人的含义增加了道德因素,君子指高风亮节,有学问有修养之人,不论其身份高低贵贱,而小人则是品行不正,卑鄙无耻的人。

孔子眼里,君子是“文”与“质”的完美结合。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指的是文化的修养,“质”是指人质朴的本性;“质胜文则野”意思是一个人不受文化的熏陶,率性而为,不免会流于“粗野”,“文胜质则史”是指一个人过多的文化雕饰掩盖了他的本性,就会显得迂腐,死板,所谓的“百无一用是书生”,“酸秀才”,“书呆子”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

礼记读后感

礼记读后感

礼记读后感《礼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典籍之一,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在中国古代,这部书曾有过非常重要的地位。

礼,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规矩、仪式、传统、道德等等,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礼记是对礼的规范、知识、流变等方面系统的总结和论述。

作为一名读者,我认为读完《礼记》之后,我对于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和道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尤其是其中讲述的古代礼仪、宗教、婚姻等方面,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虽然很多文化的习俗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亡,但其中大多数的思想和价值观仍然被人们所传承。

在我的阅读体验中,礼记的语言有点生涩,但它的智慧、哲学和历史学的知识内容都是非常深刻的。

我认为,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尤其是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里,仍然能够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礼记的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在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带来启示方面是不可忽视的。

礼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正视、理解、接受和认可经典著作中的智慧和价值观。

通过《礼记》这本书,我认识到了人类历史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明确了历史的重要作用和现实中我们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

这种历史文化让我们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的种种,并且帮助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具备足够宽广的全局性视角。

总的来说,我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让我明白了,读古经典可以让我们更充分的了解自己、理解世界、认识生活和发现未来。

礼记中的思想、哲学和历史学的知识内容,让我在思想、道德和信仰等方面得到了非常丰富的收获,也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在阅读礼记的过程中我体验到的启示就是,无论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还是在其它的历史时期,人们都有需要遵循的许多准则和规范,这些是智慧的回归,答案以及未来重要因素的思考。

当我们学习历史、研究文化,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应该尝试学习从中学到的东西,店不仅局限于实际的经验,也包括精神和文化上的意义。

礼记观后感古代礼仪文化的瑰宝

礼记观后感古代礼仪文化的瑰宝

礼记观后感古代礼仪文化的瑰宝《礼记观后感:古代礼仪文化的瑰宝》礼记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记录了丰富的礼仪文化,对于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规范具有重要价值。

观后这部古籍,让我汲取了许多古代礼仪文化的精髓,深感古代礼仪文化的瑰宝不容忽视。

古代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礼仪的规范和实践,人们能够自觉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礼记中记载了丰富多样的礼仪活动,从出生到死亡,从宴会到祭祀,无处不彰显着古代人们对于礼仪的尊重和重视。

在礼记中,我对于“君子小人之礼”的描述印象深刻。

礼仪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道德观念的体现。

君子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诸多的礼仪规则,要恪守礼仪准则,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操守。

与此相反,小人则会忽视礼仪,不尊重他人,破坏社会秩序。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礼仪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作用。

礼记中还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尊卑之制。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严格按照社会地位和身份来进行礼节性的表演,展现了人们对于等级制度的遵循。

例如,君王在祭祀时要进行庄严的礼仪,而百姓则要遵循自己的身份地位参与其中。

这种等级观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保持社会秩序,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除了阐述礼仪的原则和概念,礼记中还有许多关于礼仪仪式的详细描述。

这些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典型场景,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

例如,礼记中提到了“朝服”、“合点”、“进退席次”等细节,这些规定了人们在朝廷礼仪中的着装、行动和座次等规范。

这些细致入微的规定,不仅凸显了古代礼仪文化的严谨性,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礼仪的高度重视和对社会秩序的关注。

古代礼仪文化的珍贵之处在于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价值观。

礼记作为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记录,在今天依然具备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礼记中内容的深入研读,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还能够从中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礼记读后感

礼记读后感

礼记读后感礼记读后感(一):我最喜欢的是《礼记》,它时时刻刻的都在提醒着我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学会去从别人的角度去想,发现错误就要去改。

这本书,还告诉我很多的做人道理。

例如:‘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意思:知识渊博,记忆力强,仍然很谦虚,做了很多对人有益的事,仍然不懈怠,这样才称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

我的理解:有的人虽然知识不是很渊博,但是他很用功,也很谦虚,而且,做了很多好事,我认为这样的人也能称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意思:克服自身的错误就应靠自己的主观努力,不必要求别人,这样再有缺点错误,就没有什么可埋怨的了。

我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自身也有错误,只要靠自己的努力,不需要强求别人,就算没有改过来,这样的错误,也不会有什么抱怨的。

‘好学近乎知,知耻近乎勇。

’意思:喜欢学习的人,离聪明就很近了,明白耻辱的人,离勇敢就不远了。

我的理解:只有喜欢学习,明白耻辱;那么他就会很聪明,很勇敢了。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都离不开书,因为我们能从书中得到很多的做人道理,这些道理只有自己去感悟,才能说真正的理解了。

礼记读后感(二):《礼记》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着作,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又远超于《荀子》。

这部书可谓是包罗万象,它以礼乐为核心,所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

《礼记》在唐代就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则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由此可见《礼记》这部书的重要价值。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我反复吟读着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蕴含的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

君子文化的起源、基本涵养和核心价值观

君子文化的起源、基本涵养和核心价值观

君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涵盖了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观。

从古至今,君子文化一直在我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君子文化的起源、基本涵养和核心价值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

一、君子文化的起源君子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我国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动荡不安。

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君子”这一概念,试图通过道德伦理的规范来统一社会,使人们安居乐业,和谐共处。

他强调君子要有仁、义、礼、智、信等品德,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因此可以说,孔子是君子文化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君子文化的基本涵养君子文化强调人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要求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恪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君子文化的基本涵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仁:君子要有仁心,善待他人,关爱社会。

他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利益,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2. 礼:君子要讲究礼仪和礼节,懂得尊重他人,遵循社会规范。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要谨守礼仪之道,注重言谈举止,以示尊重和友善。

3. 忠:君子要忠于国家、忠于职责,忠于人民。

在面对国家和社会利益时,他们要以忠诚之心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4. 孝:君子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他们要维护家庭和谐,尊重家族传统,孝敬父母,关心家人,体现家庭美德。

5. 义:君子要讲究正义,秉持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在处理事务和处理人际关系时,他们要坚持原则,不偏私,不偏听,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个人。

6. 信:君子要真诚守信、言行一致。

在言行举止中,他们要信守诺言,做到言行一致,以诚信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君子文化的基本涵养要求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炼,力求成为品德高尚、言行端正的人,具有高尚的师表形象,影响他人,影响一代乃至几代人。

因此君子文化对于社会建设和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

浅谈《礼记》中的君子文化及其启示

浅谈《礼记》中的君子文化及其启示

浅谈《礼记》中的君子文化及其启示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思想中具有深厚的君子文化底蕴,《礼记》中的君子形象从正心、持善、谦谨、远色、正义、兼利、孝、君子为政治国等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

本文就《礼记》中的君子文化进行初探,以期对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礼记》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汇编。

相传是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成书于西汉末年,唐代时取得经典地位。

在以后历代中《礼记》的社会影响不断提高,被视为继《论语》以后儒家最为重要的经典“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礼记》序言)。

《礼记》对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尤其是促进了有“礼仪之邦”之誉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人们特别崇尚的楷模。

人们将人的一切美好愿望赋予君子这一文化形象。

君子绝不排斥哪一阶级、阶层,无论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有可能达到君子的高度。

首先,君子要正心、持善和谦谨。

如《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心者,身有所忿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此所谓修身在正心”正心是修身的发端,心正才能产生修养品性的愿望。

君子修身的基础就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不做逆于良心、悖于道德的事,同时也不因施加的外力而使正心的意志受到干扰,还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

对于优秀品质的保有,一旦获得便不轻易离身,否则,君子就感到羞耻。

正如《檀弓》所说: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

其中之一即是“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

”善是人的品行中应保有的底色,做人行事莫不以善为根本。

不管是个人独处,还是公众场合,君子始终对善坚守如一,即“君子敦善行而不怠”(《曲礼》)。

“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乎独也”(《中庸》)。

人的品行历练到何种程度,唯平时表现更见清楚。

慎独是修身成败的关键,是君子对于道德的高度自觉,也是对善的内在约束和根本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君子都应把它作为道德要求去遵守。

礼记中君子的品德修养

礼记中君子的品德修养

礼记中君子的品德修养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礼记》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犹如一座智慧的宝库,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其中,对于君子品德修养的阐述,更是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指引。

君子,在《礼记》中被视为道德的楷模、行为的典范。

那么,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修养呢?首先,君子重“仁”。

“仁”是君子品德的核心。

所谓“仁者爱人”,君子对他人怀有深厚的关爱与同情之心,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这种仁爱并非狭隘的、有条件的,而是广博而无私的。

在与人交往中,君子以友善、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遇到他人处于困境时,君子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支持。

其次,君子守“义”。

“义”意味着应当做的事,是道德和正义的准则。

君子深知是非善恶,能够坚守道义,不为私利所动摇。

在面对利益的诱惑时,君子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选择。

他们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不徇私,以正义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平。

再者,君子尚“礼”。

“礼”是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君子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遵循礼仪规范,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人生活中,都能做到举止得体、彬彬有礼。

他们懂得尊重长辈、关爱晚辈,在人际交往中遵循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原则。

同时,君子也以礼待人,用礼貌和谦逊的态度与他人相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君子还具“智”。

这里的“智”并非单纯的聪明才智,而是指能够明辨是非、洞察事理的智慧。

君子善于思考,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他们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判断力,不被表象所迷惑。

同时,君子也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以明智的决策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此外,君子有“信”。

“信”是诚实守信,言出必行。

君子重视自己的承诺,一旦许下诺言,就会竭尽全力去实现。

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坦诚相待,不说谎、不欺诈,以诚信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礼记》中,君子的品德修养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

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

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第一篇: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

中国是一个崇拜理想人格的国度。

无论是反观以哲学、历史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理论型文化,还是考察以为礼仪伦常、风俗习惯为要素的中国传统大众性文化,都能发现理想人格无所不在。

本文认为孔子的理想人格主要有两类,即“圣人”和“君子”,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孔子的理想人格学说。

孟子继承了将理想人格层次化的做法,其主要理想人格为“圣人”和“大丈夫”。

他降低了孔子“圣人”理想人格的规格,消除了将理想人格抽象化的倾向,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了“大丈夫”人格理论,给人生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范。

孔子的“君子”较多的表现出的是谨慎、谦让、厚道、温顺等人格特点。

而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则是对孔子“君子”人格一个侧面的扩而充之和发扬光大,呈现出更多的是阳刚之气。

“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培养需要通过居仁由义、存心养性、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推己及人等修养方法得以实现,“大丈夫”理想人格的精神特征则表现为人格独立并自任以天下之重。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也有其现实的价值和认识的意义。

孔子从自身的时代和阶级立场出发,提出培育“君子”人格的理想目标.这种“君子”人格主要的标准必须具备内心自觉自发的“仁”的道德境界,其次要遵循外在的“礼”的道德规范,还要有基本的道德情感“忠孝”意识,具备完美的“信义智勇”的道德情操.君子人格是时代需求的产物,也是儒家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孔子构建的这种君子人格,具备了仁、礼、忠、孝、信、义、智、勇等优秀的道德品行,在某种程度也是我们当今创建和谐社会所要求人民具备的,可以说造就君子人格对当今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当今社会的诸如诚信危机、拜金主义、树立荣辱观念等问题,孔子培养君子人格的途径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那么孟子则是儒学的完成者.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道”学说,主张施行“仁政”,将儒家的道德哲学上升为政治哲学.孟子从天(自然)与人(人文),民与君,个体与群体,内圣与外王,道义与功利,德力与天命,境遇与人格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将儒学理论化和系统化.而孟子思想最是精化之处,即是他的“理想人格”.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君子,而孟子的理想人格则称为“大丈夫”;正是孟子自身人格的写照.孟子认为,儒者做官,“得志”的时候,应该同老百姓站在一起,同他们共进退,所谓“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即不在其位时,也应该坚守道义,不能为了保住禄位而丧失自我,所谓“穷则独善其身”.他又从如何应对外在的“富贵”,“贫贱”,“威武”的三种境遇,勾画出大丈夫凛然伟岸的形象:不因富贵而乱了方寸,不因贫溅而改变志向,不可在威武之前屈服变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认为,培养大丈夫人格不是向壁虚造,而是有人性心理结构的内在依据,这就是人性向“善”.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属于仁,义,礼,智.这是孟子人性心理结构的四根支柱,而这四根支柱就是培养大丈夫人格的根基.“大丈夫人格”是孟子的首创,可是如何培养大丈夫人格呢? 首先,要坚持人格的独立和尊严。

君子文化传统

君子文化传统

君子文化传统
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对于道德、礼仪和品德的追求。

君子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

君子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它对于塑造中国人的品格和风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君子文化传统强调的是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

在君子文化中,道德是最重要的准则,君子要以仁爱之心待人,以正直之心做事。

他们注重礼仪,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谦虚谨慎,言行举止都要符合礼仪规范。

君子文化传统强调的是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的统一,只有内外合一,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君子文化传统也强调了品德的培养和修炼。

君子要有高尚的品德,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他们要有忠诚、诚实、宽容、勇敢、正直等美德,要以身作则,做一个让人敬佩的榜样。

君子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成为社会的脊梁,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君子文化传统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礼仪淡薄的现象时有发生,君子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我们需要重拾君子文化传统,弘扬道德、礼仪和品德的价值观念,让君子文化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品格的养成的指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君子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君子文化传统,让它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君子文化的光芒照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成为真正的君子。

礼记中君子文化范文

礼记中君子文化范文

礼记中君子文化范文《礼记》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也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儒家经典《五经》中的一部,被认为是一部论述仪礼、人际关系以及君子修身的重要著作。

其中君子文化作为《礼记》的核心内容之一,被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下面将详细阐述《礼记》中的君子文化。

首先,君子文化强调道德修养。

在《礼记》中,君子被赋予了很高的道德品质,被视为具备高尚精神和道德操守的人。

君子是慎独慎思慎行之人,他们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的品格和人格。

君子身体力行地践行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以成为社会的榜样。

君子文化要求个体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并通过自身的实践来影响他人。

其次,君子文化强调社会关系的尊重和维护。

在《礼记》中,君子被要求与人为善、团结他人,以及遵守社会规范和礼仪。

君子应当以礼为本,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他们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遵循社会规则,以和平共处为目标。

君子通过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君子文化强调学问的追求和传承。

《礼记》中强调了知识和学问的重要性。

君子应当在学无止境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并将学问传授给后人。

君子注重修身养性,通过思辨、实践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问素养。

同时,君子也需要传承和弘扬学问,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传递给后代。

通过追求学问和知识的道路,君子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智慧,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最后,君子文化强调自律和自省。

君子应当自律自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君子需时刻对自己进行反思和审视,修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改进自己的品质和境界。

君子通过自省和反思来跳出自我,并努力达到精神和心灵的平衡。

君子文化重视自我修养和自我纠正,以达到内外的和谐与均衡。

总之,君子文化是《礼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了道德修养、社会关系的尊重和维护、学问的追求和传承,以及自律和自省。

君子文化通过塑造君子的品格和修养,提倡人们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维护社会和谐,追求学问和知识,以及自律自省,进而影响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礼记曲礼上曲礼君子居之的观后感

礼记曲礼上曲礼君子居之的观后感

礼记曲礼上曲礼君子居之的观后感礼记是中国古代的一本重要经典,其中的曲礼上曲礼君子居之一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我对曲礼的重要性以及君子修身养性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曲礼作为一种仪式,对于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曲礼中,人们遵守着一定的规范和礼节,以展示出自己的修养和品格。

曲礼要求每个人都要尊重他人、尊重祖先,并以礼待人。

这种规范的存在,使得人们的行为更加规范有序,减少了冲突和争斗,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曲礼君子居之一篇,强调了君子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在古代中国,君子是崇尚德行的典范,他们以仁义为本,追求道德的完善和高尚。

君子在居室布置上也有许多要求,例如要布置得整洁美观,以示君子的操守和修养。

这些细节虽然看似琐碎,但却体现了君子追求卓越和完美的态度。

通过修身养性,君子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质,成为社会的楷模和榜样。

曲礼上曲礼君子居之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许多启发。

首先,它让我认识到曲礼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忽视了礼仪和规范,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出现问题。

通过学习曲礼,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促进和谐相处。

其次,文章也让我明白了君子修身养性的价值。

修身养性不仅仅是在外表上的整洁美观,更是对内心的培养和提升。

通过自律、自省和修养,我们能够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格,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

只有君子修身养性,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德的人。

最后,曲礼上曲礼君子居之还给我带来了一种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古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礼仪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通过学习和传承古代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博大精深。

通过阅读礼记曲礼上曲礼君子居之,我对曲礼和君子修身养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曲礼的存在和修习,让我了解到了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是多么重要,而君子修身养性的意义则更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对于自己道德修养的追求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并且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兴趣和热爱。

礼记的观后感

礼记的观后感

礼记的观后感礼记,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礼仪道德观念的重要来源。

我读完礼记后,深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礼记以“礼”为核心,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

通过具体的仪式和仪行规范,礼记传达了一种尊严、自律和温文尔雅的生活态度。

在这个快节奏、功利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读礼记使我重新思考了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和处事原则。

礼记中的君子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君子,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境界,他对自身要求严苛,追求道德的完美。

礼记中的君子不仅要恪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更要有良好的修养和内在修养。

他们以谦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以真诚和友善的心态与人交往,以正直和公正的原则行事。

这种君子性格让我深受启发,鼓励我时刻保持良好的品德和为人之道。

另外,礼记也强调孝道。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核心,被视为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的基石。

读礼记使我重新认识到孝道的重要性。

孝道不仅是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关怀,更是一种对生命和情感的珍视。

通过孝道的实践,我们不仅能够维系家庭的凝聚力,还能够构建和谐社会。

此外,礼记还反复强调了节俭和尚美的道德价值观。

在物欲横流、浪费盛行的时代背景下,礼记中对于节俭和淡泊名利的呼吁非常有意义。

它提醒我们,生活并非只有物质享受,而是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充实,更要舍弃奢华和浮华,追求真实和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读完礼记后,我深感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远的影响力。

礼记中所弘扬的道德观念和处事原则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在充满竞争与利益冲突的社会中,通过学习和借鉴礼记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念,我们可以提升自身品德,提高与他人的相处质量,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作为当代人,我们应该从礼记中获取人文精神的滋养,以道德修行为己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一个有修养、有责任感的现代君子。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礼记的哲学观点

礼记的哲学观点

礼记的哲学观点
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其内容
主要涉及礼仪和风俗规范等方面。

在礼记中,有许多关于哲学观点的内容,这些观点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礼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礼记认为,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社会
中最基本的元素,而这种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需要礼仪的规范。

礼仪的规范可以使人们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礼记强调了人们应该如何恭敬对待长辈,如何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人,这些观点都体现了礼记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其次,礼记强调了个人修养和修身的重要性。

礼记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和修身
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和人格,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处世态度。

礼记强调了人们应该如何修养自己的品德和人格,如何遵循道德准则,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良习性,这些观点都体现了礼记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此外,礼记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礼记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自然的影响。

礼记强调了人们应该如何尊重和保护自然,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顺应自然的规律,这些观点体现了礼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

总的来说,礼记的哲学观点主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修养和修身、人
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

这些观点不仅在当时的儒家学说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人们更加关注人类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礼记的哲学观点,体现了古代儒家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对当代人们的思考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君子有礼的看法

君子有礼的看法

君子有礼的看法君子有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道德修养和社会规范的高度重视。

君子有礼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君子有礼首先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上。

君子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不会随意侵犯他人的权益。

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工作场所,君子都会以礼待人,不会使用粗俗的语言和行为来冒犯他人。

君子有礼的行为可以让他人感受到尊重和关怀,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君子有礼还体现在对自己的要求上。

君子懂得自律,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他们会坚持尊重规则、遵守法律,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

君子有礼的人会始终如一地追求道德的高标准,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原则。

君子有礼还体现在对学问和知识的尊重上。

君子懂得虚心学习、不断进取,他们会尊重知识和智慧,不会轻视他人的见解和观点。

君子有礼的人会在与他人交流时保持谦虚和客观的态度,不会自以为是,也不会妄自尊大。

他们会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以此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君子有礼还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上。

君子懂得公平正义,不会以私利为先,而是以公共利益为重。

他们会关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

君子有礼的人会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君子有礼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道德风险也日益增加。

君子有礼的精神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君子有礼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道德修养和社会规范的高度重视。

君子有礼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君子有礼的人会以尊重和关爱他人为基础,自律自省,尊重知识和智慧,担当社会责任。

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礼记》中的君子文化及其启示(一)
论文关键词:君子修养经理天下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思想中具有深厚的君子文化底蕴,《礼记》中的君子形象从正心、持善、谦谨、远色、正义、兼利、孝、君子为政治国等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

本文就《礼记》中的君子文化进行初探,以期对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礼记》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汇编。

相传是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成书于西汉末年,唐代时取得经典地位。

在以后历代中《礼记》的社会影响不断提高,被视为继《论语》以后儒家最为重要的经典“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礼记》序言)。

《礼记》对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尤其是促进了有“礼仪之邦”之誉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人们特别崇尚的楷模。

人们将人的一切美好愿望赋予君子这一文化形象。

君子绝不排斥哪一阶级、阶层,无论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有可能达到君子的高度。

首先,君子要正心、持善和谦谨。

如《大学》:
“所谓修身在正心者,身有所忿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此所谓修身在正心”正心是修身的发端,心正才能产生修养品性的愿望。

君子修身的基础就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不做逆于良心、悖于道德的事,同时也不因施加的外力而使正心的意志受到干扰,还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

对于优秀品质的保有,一旦获得便不轻易离身,否则,君子就感到羞耻。

正如《檀弓》所说:
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

其中之一即是“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


善是人的品行中应保有的底色,做人行事莫不以善为根本。

不管是个人独处,还是公众场合,君子始终对善坚守如一,即“君子敦善行而不怠”(《曲礼》)。

“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乎独也”(《中庸》)。

人的品行历练到何种程度,唯平时表现更见清楚。

慎独是修身成败的关键,是君子对于道德的高度自觉,也是对善的内在约束和根本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君子都应把它作为道德要求去遵守。

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陆九渊集》)。

君子应理智诚心正义,发自内心谦虚。

正如《中庸》所谓:
子曰:“人皆日予知,趋而纳诸罟获陷阱之中,而莫之辟也。

人皆日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君子能够以审慎的态度对待自己,无情地鞭挞内心不守君子之道的欲望,通过深刻的反省,渐渐达到在诱惑面前可以淡定自守的境界。

由此可见,君子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有远离世俗之心境,而是由于有自我警惕的意识,在背离“正道”时积极检讨改正。

因此君子具有高度的自律精神。

君子不争名逐利,浮华人生,即所谓身正为范。

如《表记》: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卒,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

《礼记》认为:“君子言必虑其所忠,而行必稽其所蔽(《缁衣》),”为的是“则民谨于言而甚于行(《缁衣》)。

”君子一方面警惕祸从口出“君子逆于口……口费而烦,易出难悔,易以溺人(《缁衣》)”;一方面慎重自己的影响:秉正社会风气,人人有责。

于修身而言君子以诚为大,不巧语迎合人,不许无稽之愿。

故《表记》:
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费,于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欲,有客不能馆,则不问其所舍……言必行,行必果……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君子不是唯诺之人,但君子却是懂得分寸,是重言之士,懂得只有先修养好自身才容易获得
客观的效果。

所以君子注重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谨慎是君子用来自我约束的手段。

其次,君子要远色、正义和兼利。

食色,性也。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色欲更能考验君子的风度。

有数据统计发现,在近些年来查出的重大经济案件中,绝大多数犯罪者均与色情有关,色似乎成了腐败的源头之一。

再看社会泛滥的有关色性的赤裸裸的污秽言语,世风日下令人痛心,社会道德受到严重挑衅。

《礼记》中有大量篇幅谈论与色性有关的伦理道德,并通过繁文冗节来规范人们行为。

这些令人反感的“瞻前顾后”和“唯唯诺诺”早被视为封建糟粕弃之久远,然而,静下心来揣度一下,我们不禁要会心古人的良苦用心——欣慰又感动于先人的理智。

他们是把人作为人看待,因而,极力区别于动物的蒙昧,希望通过礼制融入生活来克服人类无法褪尽的动物性的一面。

《礼记》中,直接谈论色的并不多,但通过礼仪间接规范的却不少,如《内则》认为:
男女不杂做,不同槐枷,不同中节,不亲受。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

非祭非丧,不相授器。

其相授,则女以筐。

其无筐,则皆坐莫之而后取之。

外内不共井,不共沐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

男女不通衣裳……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古人出于规范的目的,摆出一系列让人难以接受的规矩,似乎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可理喻。

但是通过各种礼仪去旁敲侧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色是难以言清的。

做为人性的本能,似乎禁欲就是对人性的违背,所以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往往只能因势利导。

但是,从做为人生修养的一个方面看,逐色动机和行为却不能不加以限制。

然而,又谈何容易,以至孔子都无奈的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

即使人人都崇尚德行,但与追求色欲的冲动相比还是不及,好像没有什么比追求色更让人乐此不疲的了。

因此,君子在此尤其要守节。

“君子远色以为民纪”(《坊记》),“去谗远色”(《王制》)。

可以说,处理不好色欲,很容易让人走向庸俗甚至堕落。

古往今来,有多少失足者因流连于此而陷入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之途,更有那些贪污腐化,滥用职权者亦多与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君子要在此避免祸患。

结合君子的修养,这似乎又是一个不需要多议的话题,深厚的基本功就是君子自持的有效武器。

求利之心与逐利行为是人生存发展的需要。

先秦儒家思想肯定了人对正当利益的追求,然而,他们看到在这一追求过程中,贪欲邪恶之念往往也相伴而生。

儒家要求君子“见利不忘义”(《儒行》),“私惠不归德,君子不自留”(《王制》)。

君子只取自己该取的部分。

如《表记》:
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

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

总之,君子在面对利与义时要有清廉、坦达之心,有高度的自治精神,不在物欲面前折节,但也不为保全所谓的名誉而压制对物欲的需求。

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君子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这种取舍有度的义利观,对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苦苦挣扎得身心疲惫的人们来说,匡正其求利动机与逐利行为,不无启示意义。

物质与金钱的确能带给人肉体的享受,但如果是建立在有缺陷的精神支柱之上的话,那么邪恶的欲望迟早会将人拖进不择手段的深渊。

正确的义利价值观和正当的追求是人幸福感的重要支柱之一。

再次,君子把孝作为立身之本
孝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化家国同构模式的一个重要纽带。

君子是社会的楷模,理所当然的也应成为孝的榜样。

如此,好似把孝提到君子高度,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实孝是中华民族人格最基本的修养之一。

如《祭义》:
曾子曰:“夫孝,置之而色乎天地,薄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孝,放之四海而皆准。

它是为所有人准备的而不避细枝末节。

“夫为人子,出比告,反必面”(《曲礼》)。

“孝子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祭义》)。

和颜
悦色,一团和气,是孝诚意的彰显,于反哺之情尽心而少憾矣!然而,实际生活中却有许多不近如人意的地方,正如《檀弓》所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