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翻译了一长串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 翻译家力冈追忆
他翻译了一长串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 翻译家力冈追忆
他翻译了一长串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翻译家力冈追忆力冈(1926-1997)梁文道老师在他的视频节目《一千零一夜》中称,力冈先生翻译的《生活与命运》是他做读书电视节目十多年来,最想推荐的一本书。
熟悉俄罗斯文学的读者朋友,大概对力冈先生不陌生。
《日瓦戈医生》《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琳娜》《生活与命运》(又译《风雨人生》)……一长串大家耳熟能详的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都有着力冈先生优美精湛的译本。
可以说,力冈先生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翻译事业。
本文为力冈先生逝世十周年时(2007年),他的学生、浙江大学吴迪教授的纪念文章,回顾了力冈先生一生的主要翻译事业,以及背后秉持的理念,从中能够感受到老一辈翻译家的精神风范。
诗越是写得出人意外,越能表现悲怆的境界翻译家力冈追忆文| 吴笛总是觉得恩师力冈先生并没有离开人世,他说不定又为发现了艾特玛托夫式的新的俄罗斯作家的成名之作而欣喜不已,正在忙于新的翻译工作,所以好久没有来杭州了。
然而,最近在杭举行的“著名翻译家力冈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会暨翻译艺术研讨会”上,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聆听着许多专家发自肺腑的感人的发言,我清醒地意识到,力冈先生实际上真的离开我们了,离开我们整整十个年头了。
十年前,力冈先生在追忆《悠悠儿时情》的童趣中,在《含泪的圆舞曲》的伴奏下,怀里揣着《猎人笔记》,乘上《白轮船》,载着他的同行《高尔基》和《别林斯基》,沿着风光旖旎的《静静的顿河》,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风雨人生》,去会见在他笔下得以《复活》的《日瓦戈医生》,还有《安娜·卡列尼娜》、《查密莉雅》和《上尉的女儿》……力冈先生一生坎坷,磨难重重。
但是正如他所翻译的帕斯捷尔纳克《二月》一诗中所述:“诗越是写得出人意外,/越能如实地表现悲怆的境界。
”他的一生就是用出人意料的成就表现了悲怆的境界。
面对种种意想不到的遭遇和不公,他并没有沉沦,也没有片面地记恨,而是在艰难的岁月中怀着对人性的憧憬,将厄运升华为创作的动力,在逆境中不忘呼唤人性和仁爱,将种种遭遇视为生命中的财富,在悲怆的境界中抒写诗意人生,毫不气馁地追求生命的意义,在自己所献身的俄罗斯文学翻译事业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一部第二章-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导引思维导图内容概括原文批注阅读训练
第一部第二章——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导引+引言+思维导图+内容概括+情节梳理+原文批注+知识精练 1918年,红军战士进城了。
布尔加科夫要处理存放的武器的问题,于是大家都赞同把武器发给老百姓,这样老百姓就能保护自己。
保尔没有抢到枪,心情很失落,但他机灵地把小男孩的枪抢过来了。
后来德国军队进城来了,要求把所有武器交出来,否则枪决。
保尔的枪被哥哥发现了,是哥哥就把它毁了。
有一次,保尔溜进列辛斯基家的花园,把德国中尉的手枪偷走了。
他偷偷地藏在了老砖厂,没有任何人知道。
而 这时列辛斯基家会发生什么状况呢?保尔又是否会脱离这次危险呢?请认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描写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歌颂了青年一代在斗争中献身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展示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风貌。
同时,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它赞扬了在绝望中仍坚强不屈、勇敢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
他只念过三年书,但十分好学,阅读了许多进步的文学作品。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协约国的武装干涉,他于1919年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
1920年在战斗中负重伤,转业到工厂从事共青团工作。
第二年秋天,他又响应团的号召,到博亚卡尔修筑铁路,恶劣的气候使他患上了伤寒病和风湿症。
1924年,他加入布尔什维克。
1927年,全身瘫痪的他并不为命运所屈服,而是用笔做武器,继续战斗。
在双目失明、脊椎硬化的极度困难条件下,开始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写作。
1932年起,小说陆续发表。
这部作品感动了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青年读者,他们把这本书看成是自己生活的教科书。
1935年,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描写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
翻译大家介绍
中国翻译大家1.杨宪益,1915年出生于天津,1936年进入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
1940年回国在重庆中央大学等学校任教。
2009年11月25日杨宪益于北京过世,享年94岁。
曾与夫人戴乃迭(英籍华人学者)合作翻译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全本《儒林外史》、全本《红楼梦》等,以及《鲁迅全集》、《青春之歌》等。
2.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生于宁波,现居上海,俄语文学翻译大家。
主要翻译作品有托尔斯泰小说12卷(《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克鲁采奏鸣曲》、《哈吉·穆拉特》、《童年·少年·青年》)、肖洛霍夫作品(《新垦地》、《顿河故事》、《一个人的遭遇》)、莱蒙托夫《当代英雄》、卡塔耶夫《团的儿子》、尼古拉耶娃《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等。
3.董乐山(1924-1999)主要译作有《西行漫记》、《第三帝国的兴亡》(与人合译并校订)、《苏格拉底的审判》、《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奥威尔文集》、《韩素音自传》(之一)、《囚鸟》、《鬼作家》、《基督的最后诱惑》(合译)、《巴黎烧了吗?》等。
4. 傅雷(1908-1966)翻译家,字怒安,上海南汇人。
一生共译外国文学名著三十二部。
尤以翻译与研究巴尔扎克著作成绩卓著。
从30年代起,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业翻译作品三十余部,主要有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弥盖朗琪罗传》,巴尔扎克著作《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亚尔墙·萨伐龙》《夏倍上校》《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甫》《幻灭》《赛查·皮罗多盛衰记》《于絮尔·弥罗埃》,服尔德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梅里美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名著《艺术哲学》等。
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笔记
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笔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Leo Tolstoy)是俄罗斯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与推崇。
他的作品充满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生活的触动,无论是小说还是短篇故事,都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1. 托尔斯泰的生平列夫·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出生在俄罗斯的陶伯索夫村庄。
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年轻时,托尔斯泰曾经在军队中服役,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
这段经历对他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对战争和人性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 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托尔斯泰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既包括长篇小说,也包括短篇小说和散文。
他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这两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们描绘了俄罗斯社会和人性的各个层面,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和讨论。
3. 托尔斯泰的思想贡献除了他的文学成就,托尔斯泰还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而闻名。
他对人类生活、宗教和道德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托尔斯泰提出了一种被称为“托尔斯泰主义”的思想体系,强调爱与宽容、非暴力和自由。
他反对暴力和战争,并主张每个人都应该关注他人的幸福和利益。
4. 托尔斯泰对世界的影响托尔斯泰的作品和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许多语言,并广泛传播。
他的写作风格简洁而深刻,使人们对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思考更加深入。
他的思想对一些历史上的伟大领袖如孟加拉国的甘地和美国的马丁·路德·金产生了启发,他们将托尔斯泰的非暴力思想运用到实践中,为人类的和平与正义做出了巨大贡献。
5. 托尔斯泰的遗产尽管列夫·托尔斯泰已经离世了近一个世纪,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关于人性和生活的启示录。
他的思想对当今世界依然具有启迪作用,提醒我们要关注他人的幸福和利益,倡导和平与宽容。
安德烈·马卡罗夫《没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没文化(俄罗斯)安德烈·马卡罗夫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
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
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
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
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
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
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
”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
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
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
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
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
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
翻译家:黎烈文人物简介
• 黎烈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后世文化建设产生了很大启示 • 他的关注民族解放、民主事业、人文关怀的精神对后世文化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 • 他的探索精神和严谨作风对后世文化建设产生了很大启示,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奠 定了基础
黎烈文翻译作品的研究与传承
对黎烈文翻译作品的研究
• 黎烈文的翻译作品数量多,质量高,对当时的翻译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 后世学者对黎烈文的翻译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其在翻译史上的地位和价 值 • 对黎烈文翻译作品的研究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黎烈文的翻译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 • 他的翻译作品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 他的翻译作品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启示
02
黎烈文的翻译成就与贡献
对中国现代文学翻译的推动
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 黎烈文翻译了大量俄国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 他的翻译作品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 他的翻译作品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启示
对翻译方法的探索
• 黎烈文在翻译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翻译方法,如“意译”等 • 他的翻译方法对当时的翻译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推动了翻译技术的发展 • 他的翻译方法对后世翻译家产生了很大启示,为翻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法国文学翻译的杰出贡献
翻译法国文学作品
• 黎烈文翻译了大量的法国文学作品,如《悲惨世界》、《红与黑》等 • 他的翻译作品质量高,风格独特,受到广泛好评 • 他的翻译作品对当时的翻译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推动了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翻译生涯的起步
• 在北大求学期间,开始翻译俄国文学作品,如《仆人》等 • 翻译作品受到好评,奠定了其在翻译界的地位 -后不久,进入商务 印书馆工作,开始了他的翻译生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复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复习导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33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通过以自己人生经历为蓝本塑造出的主人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告诉人们,即便再艰难再困苦的环境,我们也可以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
当我们能够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时,我们才会创造出奇迹,最终成为钢铁战士。
小说写成不久便蜚声海外。
一九三七年出版的、由阿列斯·布朗翻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英译本传入国内,并受到重视。
这部作品对我的读者,特别是年轻的读者很有教育意义。
一九四二年上海新知书店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版了这本书的中文译本。
当时彭雪枫师长时才见到这本书的,读后很受感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刚创办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建议重印这本书,出版社又请著名翻译家刘辽逸同志根据俄文原本加以校阅增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苏联内外都有众多的读者,到一九五四年苏联第二次作家代表大会时,它已印行二百四十六版,估计现在总发行数不少于一千万册。
它被译成二十种文字,在二十六个国家出版。
中文译本的发行量可能是各种译本中最大的。
第一版即由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六年,共印二十五次,发行一百多万册;第二版至第四版,即由一九七九年到一九九五年,共印三十二次,发行一百三十多万册;总共印五十七次,共二百五十余万册,一九四二年上海出版的和解放前后在大连、华东、上海翻印的都没有计入。
青少年是爱读这本书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黄瑞旭同志一九八二年曾向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和北京工业学院一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写了一篇题为《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现况浅析》,文中指出:大学生们最喜欢的中外作品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占第三位,而在他们最喜欢的文艺作品的主人公中,保尔·柯察金占第一位。
他和我国各条战线先后涌现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一道,成为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学习的榜样。
一九八九年团中央为了给青年人树立“人生的路标”,选出了十本必读的书,第一本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者——梅益同志
象少妇 拖 着 的 裙 幅
” ;
“
象
跳动 的 初 恋 的 处 女 的 心 块温 润 的 碧 玉 般
”
。
她 的质 地
有 鸡蛋清 那样 软
,
那 样嫩
。
她的 色彩
“
宛 然一
”
。
这 些 形 象生 动 的 语 言
、
唤 起人 的无限遐 想
“
这 篇散 文 的 用 词 十 分 准 确 下一
“
简炼
。
写 梅雨亭
仿 佛 一 只 苍鹰 展 着 翼 翅 浮 在 天 宇 中一
和视 觉的实感 与此 同时
,
。
,
作 者 巧 妙地 运 用
,
“
儿” 宇
,
以 增 强 语 言的 音乐 美
”
,
、
节 奏感
,
。
如
“
镶在 两
条湿 湿 的 黑 边 儿 里 的 的岩石 上 滓
,
。
一 带 白而 发 亮 的 水 便 呈 现 于 眼 前 了
”
,
“
这 个亭 踞 在 突 出 的 一 角
” “
上 下都 空 空 儿 的
, , ,
只 留下一个 不满 四 岁的大 儿子
。
为 了孩 子 能 活 下 当 梅 益 写 完译 稿 的
。
他 忍 痛把 孩 子 送 进 了 育 婴 堂
,
然而
, ,
,
最 后一 个 字
父 亲 的手 里
搁 笔后 赶快 买 下一斤糖
跑 到育 婴堂去看 儿子 时
孩子 刚 病 死 了
糖 托在
,
泪 珠 滴 在 孩 子 已不 需 要 的 糖 上 … … 就 在 这 一 瞬 间
外国名人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
外国名人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提出环境对生物进化的直接影响,生物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著有《动物学哲学》、《法国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系统》。
1845年4月的一个清晨,俄国著名的诗人涅克拉索夫手捧一大叠书稿来到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门前。
他急促地敲着门,不一会儿,门开了,别林斯基问道:“亲爱的尼克拉·阿历克塞耶维奇,您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是有什么急事吗?”“新的果戈理出现了!”诗人兴奋地喊道。
“您在开玩笑吧!您以为果戈理会象蘑菇一样长得那么快吗?”别林斯基不以为然地说。
“我一点也不开玩笑,您看完这些就会相信我说的话了。
”涅克拉索夫一边说一边把手里的书稿递给别林斯基。
“那好吧,我先看看,下午1点钟您再来。
”别林斯基接过书稿,心中还是不信。
当天下午,涅克拉索夫又来了。
他一进门,别林斯基就激动地说:“尼克拉·阿列克塞耶维奇,我承认您是对的,是新的果戈理出现了。
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的各个港口,他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世界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
他叫什么?这上面没有写名字。
”“他叫费道尔·米哈伊诺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工程部制图局的准尉。
”“真是个了不起的天才,您去找他来,我真想马上见到他。
”“这很容易,他现在就在您门外。
他和我一起来的。
”“啊!他怎么不一起进来呢?”“他有点胆怯,自己心里没底,唯恐您把他的小说否定了。
”“年轻人开始走上文学道路,对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总是没把握,就像您和我当初一样。
他们需要鼓励和引导。
快请他进来。
”一个苍白瘦弱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他拘谨而羞怯地站在别林斯基面前。
“请坐,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先生。
”别林斯基热情地说。
“谢谢。
”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别林斯基的表情上看出自己的小说有希望在他主持的《祖国纪事》上发表,心里稍觉得轻松,不像刚进门时那么紧张了。
“您的小说我整整看了一个上午,坦白地说,我完全被它打动了。
《死魂灵》电影鲁迅《死魂灵》题签本出土
《死魂灵》电影鲁迅《死魂灵》题签本出土鲁迅翻译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译坛的一件大事,《死魂灵》也是鲁迅翻译的惟一的一部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巨制”,这一切早已载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册,文学史家在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对外国文学的接受时,鲁迅翻译《死魂灵》及其影响是必须提出并详加探讨的。
翻译《死魂灵》时,鲁迅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年了。
他是应郑振铎编辑的《世界文库》这一重大文化工程之邀开始翻译《死魂灵》的。
俄罗斯文学那种压抑中的奔放,悲怆中的舒展,那种雄浑的气韵,沉郁的色泽,鲁迅一直心向往之。
他早年与乃弟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时,选译的三篇作品就均出自俄罗斯作家之手。
他与果戈理当然也神交已久,在1908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中对这位讽刺大师的精神特质和艺术风格已有相当的把握,强调果戈理是“以描写社会人生之黑暗著名”,“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
他踏上文学征途之后,又一直把果戈理的作品引为自己“所仰仗的”思想和创作技巧的重要资源之一,鲁迅划时代的名作《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之间恐怕不仅是篇名的巧合那么简单了。
1934年9月,鲁迅创刊《译文》月刊。
他在创刊号上用“许遐”笔名译介了果戈理的短篇《鼻子》,并在《译者附记》中指出:果戈理“几乎可以说是俄国写实派的开山祖师”,“他的巨著《死掉的农奴》(鲁迅后来又译为《死灵魂》,最后定译为《死魂灵》――笔者注),除中国外,较为文明的国度多有翻译本,日本还有三种,现在又正在出他的全集”。
这大概是鲁迅翻译《死魂灵》最初的动因,既然“较为文明的国度”多已有了《死魂灵》的译本,以中国文明之悠久,理应也该有《死魂灵》的中译本;既然没有人愿意做,那就不妨见难而上,自己尝试。
鲁迅精神在此又一次得到了清晰而光辉的体现。
据《鲁迅日记》记载,鲁迅是1935年2月开译《死魂灵》的,断断续续,至9月才译完第一部。
鲁迅翻译《死魂灵》时所投入的巨大热情和辛劳,在他给胡风、萧军、孟十还等人的信中多次提到。
翻译家 傅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翻译家
t
f
in
go for it
傅雷
翻译二班
目录
生平
历史地位
翻译作品
翻译理论
傅雷献词
历史地位
生平
翻译作品
翻译理论
傅雷献词
巴尔扎克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 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怒庵,汉族, 傅雷作为一个翻译家,别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 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 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 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 《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 他译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 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 《幻灭》《猫儿打球记》 家。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 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作为文学评 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 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 选材的标准 理解表达作者 美观学 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 《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 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 典范;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经感 文集》。 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 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追求“神”与“形” 动了数百万读者。 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 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 首先考虑的是选择 的和谐。 傅雷的译作多为法国文豪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的名著。15卷《傅雷 要忠实读者必须忠 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曾因反迷信 一,“重神似不重形 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 具有时代精神,符 译文集》,共五百多万字,是中国翻译史上空前的巨著。傅雷是一位出 实于原著。 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 9月3日的夜晚, 似”。 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罢! 合社会发展 趋势及 色的美术批评家。26岁的傅雷在“上海美专”讲课时,写出了《世界美术 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 一,理解要“化为 二,“神”与“形” 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 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 读者需要的作品 的和谐源于译者的再 与他的夫人朱梅馥上吊身亡。为纪念傅雷,发扬和 名作二十讲》,文章不仅分析了一些绘画、雕塑名作,更触及了哲学、 我有”。 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罢! 创造。 传播傅雷文化与精神,2008年2月,上海市南汇区周 文学、音乐、社会经济和历史背景等等,足见其知识之渊博,多艺兼通。 第二,表达要“传 三,“神似”与“形 浦八一中学更名为上海市傅雷中学。 在《贝多芬传》里,傅雷以一位音乐鉴赏家的角度用“自己的笔与贝多 神达意”。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原文: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存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四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
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
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
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
灭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问,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小犀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小是由古希腊的能L巧匠建造起来的。
架在小窗卜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用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力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扣塌了的样子。
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
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这副劳动者的忧郇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住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小到陀斯妥耶夫斯摹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
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课文翻译
UNIT1 TEXT A我的父亲温斯顿·丘吉尔是在40几岁开始迷恋上绘画的,当时他正身处逆境。
1915年,作为海军大臣,他深深地卷入了达达尼尔海峡的一场战役。
原本那次战役是能够缩短一场血腥的世界大战的,但它却失败了,人员伤亡惨重,为此丘吉尔作为公务员和个人都付出了代价:他被免去了海军部的职务,失去了显赫的政治地位。
“我本以为他会因忧伤而死的。
”他的妻子克莱门泰因说。
被这一不幸压垮的他同家人一起退隐到萨里郡的一个乡间居处---耘锄农场。
在那儿,正如丘吉尔日后所回忆的,“绘画女神拯救了我!”一天他正在花园里漫步,正巧碰上他的弟妹在用水彩画素描。
他观看了她几分钟,然后借过她的画笔,试了一下身手----于是缪斯女神施展了她的魔法。
自那天以后,温斯顿便爱上了绘画。
任何能让沉浸在忧思中的温斯顿分心的事情都让克莱门泰因高兴。
于是,她赶紧去买来她所能找到的各种颜料和画具。
水彩颜料、油画颜料、纸张、帆布画布---很快耘锄农场里便堆满了一个绘画者可能想要或需要的各样东西。
画油画最终成了温斯顿的一大爱好---但是最初几步却出奇地艰难。
他凝视着他的第一块空白画布,异乎寻常地紧张。
他日后回忆道:“我迟疑不决地选了一管蓝色颜料,然后小心翼翼地在雪白的底子上的画上蚕豆般大小的一笔。
就在这时,我听到车道上传来一辆汽车的声音,于是惊恐地丢下我的画笔。
当我看清是谁从汽车里走出来时,更是惊慌失措。
来者正是住在附近的著名画家约翰·莱佛利爵士的妻子。
“…在画画呢!‟她大声说道。
…多么有趣。
可你还在等什么呢? 把画笔给我---大的那支。
‟她猛地用笔蘸起颜料,还没等我缓过神来,她已经挥笔泼墨在惊恐不已的画布上画下了有力的几道蓝色。
谁都看得出画布无法回击。
我不再迟疑。
我抓起那支最大的画笔,迅猛异常地向我可怜的牺牲品扑了过去。
自那以后,我再也不曾害怕过画布。
”后来教丘吉尔画画的莱佛利曾经说起过他这位不同寻常的学生的艺术才能:“如果他当初选择的是绘画而不是政治,他定会成为一位驾驭画笔的大师。
八上第八课语文列夫托尔斯泰笔记
八上第八课语文列夫托尔斯泰笔记一、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Leo Tolstoy, 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俄罗斯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小说家之一。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宏伟的历史背景和细腻的描写闻名于世。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传播。
二、列夫·托尔斯泰作品探究1. 《战争与和平》:这是托尔斯泰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小说以拿破仑入侵俄国战争为历史背景,以五个贵族家庭的生活为主线,通过战争辉煌时期和和平时期两大历史事件的交织展开,展现了人类内心的百态和历史的荒诞。
2.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是托尔斯泰的另一部杰作。
它以19世纪俄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女主人公安娜与其他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及其心灵的探索,表现了对伦理和人性的挖掘。
3. 托尔斯泰的人生信条:托尔斯泰提倡简朴、淳朴的生活方式,他主张“生活要简单”,“简单就是幸福”,“不服从强权,追求真理”等。
他反对私有财产制度,提倡共产主义,并坚持农民工人阶级的斗争。
4. 浩博学识:托尔斯泰是一位拥有浩博学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既涉猎古代文学、哲学、宗教学和自然科学,同时还对历史、社会和政治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见解。
三、笔记总结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和思想延续至今,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卓越的成就,更在思想上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和反思。
对于我们而言,深入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以及他的人生信条,能够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注入强大的力量,激励我们在追求真理、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四、个人观点作为一名作家,我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和思想深感敬佩。
他的作品不止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更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塔可夫斯基的流亡岁月:我不能生活在俄罗斯
塔可夫斯基的流亡岁月:我不能生活在俄罗斯Андрей Тарковский镜子里的潜行者“塔可夫斯基是伟大的,他创造了崭新的、忠实于电影本性的语言,捕捉生命如同镜像、如同梦境。
”——英格玛·伯格曼“糟糕的一天。
我感到很迷茫,心中充满沮丧……和恐惧……我不能生活在俄罗斯,也不能真正生活在这里。
”1983年5月25日,罗马,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日记中写道。
日记中这“糟糕”的一天,在他同期的纪录片《雕刻时光》中被更具体地记录了下来。
那时候他总是呆在阴暗的房间里,动辄枯坐一小时,同行的意大利编剧托尼洛不理解他为什么会“痴迷于这个房间”。
而这种不理解也或是一种误读,就像对于塔可夫斯基来说,真正迷茫和恐惧的,并非回不去那片土地,而是回不去那个真实的故乡。
和很多苏联艺术家一样,塔可夫斯基是被迫离开的。
在此之前,苏联国家电影委员会主席菲利普·叶尔马什对他的电影展开了毫无根据的审查。
叶尔马什的梦想是打造一座“苏维埃好莱坞”。
因此,他更倾向于支持那些擅长好莱坞大片风格的导演,比如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得主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像塔可夫斯基这样影响力大又不听话的导演自然是眼中钉,甚至他还任命邦达尔丘克担任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以确保塔可夫斯基的《乡愁》无缘金棕榈。
就像在 1983年9月16日给父亲的信中写的那样,这无疑是“最不能接受的”。
他不得不前往巴黎开始了流亡岁月。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苏联政府“特赦”家人去巴黎探望,塔可夫斯基一度还把陪同的使馆人员错认成克格勃。
1986年12月29日,塔可夫斯基因癌症在巴黎去世。
就在他去世的第二天,国家开始改革,叶尔马什被降职并提前退休。
在他去世之后,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还恢复了他的半官方职务,苏联电影界对他的态度从原先的羞辱排斥,转变为近乎奉承的夸赞,偶像式的崇拜和对流亡艺术家身份的猎奇,人们开始将塔可夫斯基奉若神明。
诞生、禁锢、毁灭、沉默,都是某一种缺席,或者,在那个关于回不去的故事里,他早就知道,自己将永远是一个在历史、宗教、民族中的潜行者,他需要用电影这面镜子让它们回来。
大学英语第四册课文翻译
Unit 1冰雪卫士——奈拉·B·史密斯1812年,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率大军入侵俄罗斯。
他准备好俄罗斯人民会为保卫祖国而奋勇抵抗。
他准备好在俄罗斯广袤的国土上要经过长途跋涉才能进军首都莫斯科。
但他没有料到在莫斯科他会遭遇劲敌——俄罗斯阴冷凄苦的寒冬。
1941年,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进攻当时被称作苏联的俄罗斯。
希特勒的军事实力堪称无敌。
他的战争机器扫除了欧洲绝大部分地区的抵抗。
希特勒希望速战速决,但是,就像在他之前的拿破仑一样,他得到的是痛苦的教训。
仍是俄罗斯的冬天助了苏维埃士兵一臂之力。
拿破仑发起的战役1812年春,拿破仑在俄国边境屯兵60万。
这些士兵受过良好训练,作战力强,装备精良。
这支军队被称为大军。
拿破仑对马到成功充满自信,预言要在5个星期内攻下俄国。
不久,拿破仑的大军渡过涅曼河进入俄国。
拿破仑期盼着的速决速胜迟迟没有发生。
令他吃惊的是,俄国人并不奋起抵抗。
相反,他们一路东撤,沿途焚毁庄稼和民居。
大军紧追不舍,但它的长驱直入很快由于粮草运输缓慢而停顿下来。
到了8月,法俄两军在斯摩棱斯克交战,这一战役中,双方各有上万人阵亡。
可是,俄国人仍能在自己的国土上继续后撤。
拿破仑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此刻他面临着一个重要抉择。
是继续追击俄国军队,还是把军队驻扎在斯摩棱斯克,在那儿度过将到的冬天?拿破仑孤注一掷,决定向远在448公里之外的莫斯科进发。
1812年9月7日,法俄两军在莫斯科以西112公里外的鲍罗季诺激战。
夜幕降临时,3万名法国士兵以及4.4万名俄国士兵或伤或亡,倒在了战场上。
俄国军队再次撤往安全之处。
拿破仑顺利进入莫斯科,然而,对该市的占领成为毫无意义的胜利。
俄国人弃城而走。
法国人进城不久,一场熊熊大火烧毁了整个城市的三分之二。
拿破仑向亚历山大一世提出停战,但沙皇深知他可以等待时机:“且让俄罗斯的严冬为我们战斗吧。
”拿破仑很快意识到,他无法在冬天向远在莫斯科的军队供应粮草、提供御寒衣物和宿营之地。
八年级名著阅读《傅雷家书和钢铁》练习附答案6
八年级名著阅读《傅雷家书和钢铁》练习附答案6一、选择题1.名著阅读。
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
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了解到了真实病情:应当有思想准备,将来他还会遇到更可怕的事。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犹如阴森森的黑洞摆在他的面前。
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作者)的《_______》。
“他”是_______,在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拿起新的武器_______,开始了新的生活。
2.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
他一生翻译(_____)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_____)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_____》、丹纳的《艺术哲学》等。
3.《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4.傅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很多方面,以生活细节、人际交往、读书求学、感情处理为主,请任选其中一个方面,结合你的阅读收获和生活体验,探讨傅雷的教子之道。
(字数要求:不少于150字)我选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傅雷家信》被称为“苦心孤诣的教子篇”,结合下面选段谈谈傅雷教育孩子的艺术。
我译的服尔德到昨夜终算完成,寄到北京去。
从初译以后,至寄出为止,已改过六道,仍嫌不够古雅,十八世纪风格传达不出。
……我今夏身心极感疲劳,腰酸得很,一下子伛着背,挺不直。
精神也不及从前那么不知疲倦。
除了十小时半以外的经常工作,再要看书,不但时间不够,头脑也吃不消了。
2022年教学教材《郑振铎小传》优秀教案
郑振铎小传郑振铎,原籍福建长乐县,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永嘉温州一个穷苦的小资产阶级家庭。
因为他是长孙,他出生时,他的祖父非常快乐,办“三朝〞那天,他祖父请了算命先生来,算命先生说其孙子“五行缺木〞,他祖父就给他起了个“木官〞的小名,大名为“振铎〞,有摇铃发出号召,一呼百应的意思,希望他将来能干一番大事业。
郑振铎童年时,他的祖父和父亲相继亡故,他依靠母亲做针线女红活计维持生活,勉强读完了高小。
他很小的时候就爱听人家讲故事,也爱摆弄一些小玩意儿。
他有一位表舅好讲?三国?和?聊斋?,而母亲讲的“蛇龙哥〞等许多美丽的民间故事更让他心驰神往。
他那时无钱买任何玩具,不知怎的,却养成了一种收藏癖,什么破铜烂铁物什常常摆满了他床边的角落。
他最爱收藏的是大人们抽烟后丢弃的烟纸画片。
郑振铎读高小时,国文课老师黄小泉先生对他影响很大。
他曾在?记黄小泉先生?一文中写道:“到了高小的第二年,我才跟从小泉先生读书。
我第一次有了一位不可怕而可爱的先生。
这对于我爱读书的癖性的养成是很有关系的。
……假设我对文章有什么一得之见的话,小泉先生便是我的真正的‘启蒙先生’,真正的指导者。
〞高小毕业后,郑振铎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昂贵的学费是他母亲很难承当的,有几次因缴不起学费,郑振铎竟被校方勒令停止参加考试。
可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发愤读书,成绩居然很不错,尤其是他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
他自己买不起书就向人家借,有时是整部整部地抄。
一次,向别人借了一部?文心雕龙?,利用整整一个暑假,把它抄了下来。
1917年,他来到北京,在一位亲戚的帮助下,考进了铁路管理学校。
他每天上学、放学要步行三四个小时。
为了省钱买书,他从来不吃早饭,中午也常是以大饼或烤白薯充饥。
特别难过的是冬天,北风刺骨,他只有一件薄薄的棉袍,里面贴身仍穿着夏天的单衫,手上、脚上都生满了冻疮。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他成为铁路管理学校学生代表和福建学生联合会领导人之一,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翻译了一长串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翻译家力冈追忆力冈(1926-1997)梁文道老师在他的视频节目《一千零一夜》中称,力冈先生翻译的《生活与命运》是他做读书电视节目十多年来,最想推荐的一本书。
熟悉俄罗斯文学的读者朋友,大概对力冈先生不陌生。
《日瓦戈医生》《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琳娜》《生活与命运》(又译《风雨人生》)……一长串大家耳熟能详的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都有着力冈先生优美精湛的译本。
可以说,力冈先生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翻译事业。
本文为力冈先生逝世十周年时(2007年),他的学生、浙江大学吴迪教授的纪念文章,回顾了力冈先生一生的主要翻译事业,以及背后秉持的理念,从中能够感受到老一辈翻译家的精神风范。
诗越是写得出人意外,越能表现悲怆的境界翻译家力冈追忆文| 吴笛总是觉得恩师力冈先生并没有离开人世,他说不定又为发现了艾特玛托夫式的新的俄罗斯作家的成名之作而欣喜不已,正在忙于新的翻译工作,所以好久没有来杭州了。
然而,最近在杭举行的“著名翻译家力冈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会暨翻译艺术研讨会”上,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聆听着许多专家发自肺腑的感人的发言,我清醒地意识到,力冈先生实际上真的离开我们了,离开我们整整十个年头了。
十年前,力冈先生在追忆《悠悠儿时情》的童趣中,在《含泪的圆舞曲》的伴奏下,怀里揣着《猎人笔记》,乘上《白轮船》,载着他的同行《高尔基》和《别林斯基》,沿着风光旖旎的《静静的顿河》,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风雨人生》,去会见在他笔下得以《复活》的《日瓦戈医生》,还有《安娜·卡列尼娜》、《查密莉雅》和《上尉的女儿》……力冈先生一生坎坷,磨难重重。
但是正如他所翻译的帕斯捷尔纳克《二月》一诗中所述:“诗越是写得出人意外,/越能如实地表现悲怆的境界。
”他的一生就是用出人意料的成就表现了悲怆的境界。
面对种种意想不到的遭遇和不公,他并没有沉沦,也没有片面地记恨,而是在艰难的岁月中怀着对人性的憧憬,将厄运升华为创作的动力,在逆境中不忘呼唤人性和仁爱,将种种遭遇视为生命中的财富,在悲怆的境界中抒写诗意人生,毫不气馁地追求生命的意义,在自己所献身的俄罗斯文学翻译事业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力冈出生于贫苦家庭。
由于家乡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他很早就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16岁的时候,他和两个年龄相仿的伙伴一起逃离家乡,从此开始了长达6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1948年底,他的家乡解放后,22岁的他立即投奔解放区,入济南华东大学学习。
第二年,他被推荐到新华社山东总分社、《大众日报》社从事编辑工作。
为了学习先进文化,1950年,他考入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的俄语专业。
在三年的求学时间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院校毕业。
他原可以到一些大城市工作,却选择了长江中下游的一座中等城市——芜湖,来到了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外语系任教,并开始从事文学翻译工作。
截至1956年,他发表了20多篇翻译作品,出版了第一部译著《里雅柯夫小说集》,其细密的文思、优美的文笔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正当他的翻译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厄运”降落到了他的头上。
1957年上半年,他被划为“右派”,开除公职,赶出校门,送去“劳动教养”。
1960年,他被摘掉“右派”的帽子,返回学校,重新登上讲台,又开始他所热爱的文学翻译事业。
不久,他便以一部精美的译作《查密莉雅》轰动译坛,成为读书界的一时佳话。
可惜好景不长,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位翻译“苏修”“毒草”的力冈又遭受了难以想象的迫害。
他被迫离开学校,下放到农村接受“改造”。
等到1978年返回讲台,他已过“天命之年”了,但他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投入到翻译事业中去。
从此,直到1997年去世,他的译著一部接着一部地面世,在翻译界和读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
著名翻译家杨武能说,力冈“以一系列名著佳译,为自己竖立了一座不朽的、高大宏伟的纪念碑”。
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我国翻译史上。
力冈先生所翻译的作品主要是以弘扬人性为主的。
在六十年代,以及文化革命刚刚结束后的八十年代,他的译著在解放思想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力冈先生认为:“人性是人类的最高美德。
表现出深厚人性的作品,最能感人,最富有生命力。
”力冈在人性一度成为禁区的历史阶段中,呼唤人性,力图点燃禁锢在人们心中的人性的火花,尽管为此遭受到了难以承受的磨难。
但是,在悲怆境界中,他坚持不懈,用自己的译笔传达一曲曲真挚感人的、充满激情的人性的颂歌。
力冈先生之所以对艾特玛托夫的作品发生浓厚的兴趣,正是由于在精神本质上他们是相通的,艾特玛托夫也正是一位弘扬人性的作家。
艾特玛托夫曾说过,“人实质上生下来就是一个潜在的人道主义者,在他还不知道'人道主义’这个术语时,从小就学仁爱……从爱母亲,爱自己的亲人,爱女人,爱大自然,爱大地开始,最后升华到爱祖国,爱自觉的人道主义,学人类共有的感情……同情、团结和互助,向人学习善,人的这些品质应当永远富有成果地哺育艺术作品。
”正是由于艾特玛托夫的作品中有着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广博的人类情感,有着特有的真诚、打动人心、感化人的灵魂的道德力量,所以,他的作品受到力冈先生的关注。
力冈翻译《查密莉雅》(Джамиля)时,原著作者艾特玛托夫还是一个比力冈年轻两岁的尚不知名的青年作家,力冈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这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译成中文后引起极大的反响。
这部作品对于人们的思想解放、道德情操的感化,以及仁爱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反过来,艾特玛托夫的处女作《查密莉雅》在中国的翻译和出人意料的影响,扩大了艾特玛托夫在苏联的知名度,奠定了他在本国文坛上的地位。
著名作家冯德英先生说:“艾特玛托夫的作品是非常好读的。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像是蜜和酒,甘甜芬芳得让你陶醉其中……在读他的作品时,甚至能闻到成熟庄稼和干草堆的气味。
”力冈先生所选择翻译的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颂扬的也是人性的伟大。
小说反映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变革中的知识分子的命运。
当我们看到在野狼嚎叫的荒原中,日瓦戈医生在烛光之下抒写诗歌的时候,我们格外感到震撼:知识分子的心胸是多么广博,境界是多么崇高。
力冈先生这部在八十年代翻译的作品,同样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和喜爱。
在这次纪念会上,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题为《力冈译〈日瓦戈医生〉与我的创作》的发言,使我深深感动。
王旭烽认为,虽然她从未见过力冈先生,但通过译作却已与力冈先生神交已久。
力冈先生翻译的《日瓦戈医生》,她常备案头,并作为指导其创作的“圣经”,成了她人生最重要的两本书之一。
她会后还告诉我说,她正在构思的一部长篇小说,就准备以翻译家为作品的主人公了。
力冈翻译的俄罗斯作家卡里姆的《悠悠儿时情》,也是以充满诗意的抒情的笔触翻译充满诗意的感人的故事,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作家刘白羽读了力冈翻译的《悠悠儿时情》之后,激动地说,读这样的作品简直感到“受到圣灵的诗的沐浴”。
力冈先生花费数年心血精心翻译的《静静的顿河》,以及作品中所塑造的格里高力的形象,也是融会着力冈自己的个性的。
这是一个走过曲折历程、有着悲剧命运、但性格刚毅、个性鲜明、有着自己灵魂的形象。
他尽管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折磨和挫折,但他依然没有失去热爱顿河、热爱生活的良好愿望。
他最后带着忏悔、带着悲痛、带着一颗几乎破碎的心,穿过顿河,返回故乡,不管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
力冈之所以翻译《复活》,在他看来,作品所表现的也正是人性的复活。
在题为《人性的复活》的译本序言里,力冈先生写道:“弘扬人性,何罪之有?!文学以情感人,《复活》正是充满了深厚的感人之情——对劳苦大众何弱小者的同情何爱护之心,对统治者的愤恨,对贵族的憎恨,对革命的敬意,对官办教会的蔑视。
这一切都表现得异常分明,异常强烈,异常真挚。
这一切都是人性的感情。
”力冈先生本人正是富有这样的感情。
他为人随和、热情。
晚饭之后,他总是喜欢到宿舍附近的赭山公园散步。
散步的时候,正是这种“人性的感情”吸引同去散步的人们,他总是谈笑风生,以自己的友善感染着围在他身边的人群。
他乐于助人,心地善良,重义轻利,扶助后学。
纪念会上,上海师大教授、博导朱宪生和力冈生前挚友、浙江省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沈念驹都提及了一件感人的小事:那是在六十年代,力冈的妻子突然患病,临时叫了一辆黄包车,等到力冈扶着妻子坐上车,才发现车夫是一位大约有六十来岁的老人。
他慌忙跳下车来,接过黄包车自己拉了起来,让老人跟着车子走,到了医院,他照样付给老人车钱。
听到这样的故事,我即刻回想起我离开安徽师大来杭州读研时的情景。
1985年的时候,我作为青年教师,在安徽师大的月薪只有50元左右,经济并不宽松。
知道我就要离开安徽师大,到杭州深造,力冈先生事先没打招呼,便来到我的宿舍,拿出一个存有7000元的活期存折,递给我说:你现在需要用钱,尽管取出来用吧。
我取了其中的300元钱,到杭州后买了必备的书籍,决心以自己学业的进步来回报先生。
正是人性的力量,使得他刚正不阿,宁断不弯。
五十年代,当他被打成“右派”、开除公职的时候,在芜湖周边地区的许多场所他都留下了“劳动改造”的身影。
面对无论怎样繁重的体力劳动,他都能够坚持下来,成为一个大伙夸奖的勤奋刚毅的体力劳动者。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批斗时,造反派要他跪下,他反而将腿站得更直,当每一根棍棒打在他身上的时候,他决不低头,决不跪下,而是随着棍棒的击打越发豪迈地昂首挺胸,尽管由此导致下一步的更为剧烈的打击,直到他被打到在地,被打伤、打晕。
正是人性的力量,当祖国拨乱反正,迎来新时期的良好发展机遇的时候,他立刻焕发青春。
他的刚强的性格也体现在他的事业中,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重新投身到文学翻译事业。
他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忠于职守,任劳任怨,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献身于文学翻译事业和祖国的文化建设事业。
无论什么时候,哪怕是假期,或是大年初一,跨进他的家门的时候,总是发现他在伏案工作。
一部部文笔清畅、韵味悠然的译作从他的笔下流出,流到读者的心田。
有的读者形容读他的译作,是“如饮甘泉”。
也正是人性的力量,使得他在文学翻译中追求“敏锐的美感,细腻的文思”。
力冈先生的译文准确流畅,文思敏捷,被誉为我国顶尖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他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为之奉献毕生精力的翻译事业。
他认为:“要想做一个优秀的文学翻译家,必须具备敏锐的美感和细腻的文思。
文学翻译重在传神,因此对原文必须吃透。
”先生认为,翻译家好比蜜蜂,只有将采集的花粉完全消化了,才能酿出真正的蜜来。
力冈先生的译文神形兼顾,不仅尽力保持原文的风采,而且遵守祖国语言的规范,严谨,但又充满活力,充满诗意。
仅以书名为例,他将Далекое, далекоедетство, 译成《悠悠儿时情》,将Жизнь и судьба 译成《风雨人生》,将Береглюбви译成《爱的归宿》,都极为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