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输穴的主治主特点与临床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五输穴的主治主特点与临床发挥
摘要: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由于五输穴的主治规律较明显、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治疗范围广,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关键词:五输穴;主治特点;临床应用
五输穴的相关记载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而各经五输穴的名称和位置则在《灵枢·本输》才得到具体阐述。五输穴的分布是根据标本根结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单向、向心排列。
五输穴的诊治方法是通过先选其经,次选其穴,后行补泻的系列程序,形成的一套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专病、专经、专穴”的诊治方法[1]。
1 主治特点五输穴的临床运用最早记载见于《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高度精辟地概括了五输穴中每个穴位不同的主治特点。
五输穴在单独使用时,每个穴的作用侧重点不同,即具有特异性。如井穴具有宣通阴阳、促进行气化血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某经的气血壅盛或闭阻。荥穴可清热、养阴。所谓“荥主身热”指治疗伤寒、热病但不出汗的身热以及阴虚所致的潮热。输穴可益气化湿。所谓“俞主体重节痛”指治疗经气不足,湿邪留滞引起的倦怠、肿满、咳喘、肢体关节疼痛的一类证候。经穴温经通络,疏风散寒,用于因风寒客于经脉引起的身寒、经血不通、诸节作痛。合穴调理脏腑,补益经气,用治逆气、胀满、泄泻等[2]。
而现代则明确将五输穴的主治作用按其五行属性进行归类,如杨甲三主编的《针灸学》中,认为井穴具有疏肝熄风、理气解郁的作用;荥穴可清心安神、泄热凉血;输穴可健脾和胃、运化水湿;经穴有宣肺解表、止咳降气的作用;而取合穴以补肾育阴等[3]。根据五行学说,人体的五脏归属五行,“五行互藏”即是“五脏互藏”,意思是五脏中的每一脏又蕴含着五脏。由于五输穴也可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因而五输穴中的井、荥、输、经、合也可根据各自的五行属性用于治疗所属脏腑的五脏病证。
五输穴位于不同的经脉上,为什么却有相似的主治作用?翻阅各类文献资料,其中较合理的解释是,阴阳各经的五输穴分布于四肢末端的部位相似,经脉
虽有不同,但各经脉远端具有相同属性的井、荥、输、经、合的经气的深浅大小是相似的,其与人体皮、脉、肉、筋、骨、脏腑的对应关系也是相似的,因而具有相似的主治规律[4]。
2 临床应用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自古以来便受历代医家所重视。
2.1辨证取穴五输穴的具体运用时在经络学理论指导下,以《内经》循经取穴为原则,结合《难经》中五输穴的主治病证而形成的一种方法。它以《灵枢·经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和《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的十二经病证为主要依据,通过四诊和参,先定其属于哪一经病变,然后以《难经》中五输穴的主治病症及病机作为选穴的主要标准。[5] 外经病的实证取荥穴以清热,虚证治取输穴以补虚除寒;内脏(腑)病证,取相应五输穴。
2.2五输穴的具体应用
2.2.1 井穴“井主心下满”。井穴是阴阳交会之处,具有调和阴阳、行气化血、开窍醒神、通络止痛的作用,临床上用治热病、昏迷、惊风、中风猝然昏倒等急性热病以及气血壅塞的实证。如刺少商可治疗咽喉肿痛。
2.2.2 荥穴“荣主身热”。荥穴具有清热养阴的作用,临床用以清泄脏腑、经脉之热,既清伤寒、热病汗不出的实热,也清阴虚而致的潮热。如针刺鱼际可泄肺热,针内庭可泄胃热治牙痛,针少府可清心泻火等。
2.2.3输穴“输主体重节痛”。输穴具有理气化湿、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用于身体沉重、关节肿痛等各种风湿痹症。少腹痛可取太冲,偏头痛可取中渚、足临泣,风湿性腕、肩、腰背痛可取后溪,上肢内侧痛可取大陵、太渊,下肢痛可取太冲、太溪等。[6]阳经的输穴治疗肿痛范围较广,可治循经通路上的多处病痛。阴经的输穴治疗疼痛的病位较深,治疗范围较局限,主要为相应脏器的疼痛。
[7]
2.2.4经穴“经主喘咳寒热”。经穴具有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的功效,临床用治喘咳、寒热、妇女月事不通的病证。由于经穴位于手臂、足胫的经脉由浅入深之处,因此经穴尚能鼓动经脉之气驱邪外出。此外,阳经经穴可清热泻火、行气通络,临床多治火热实证。如支沟治热盛便秘,解溪治胃火牙痛、口臭。
2.2.5 合穴“合主逆气而泄”。合穴祛瘀通络、行气活血,临床常用治呃逆、胸闷、胁胀、泄泻等脏腑不合的病证。由于合穴处于气血旺盛之处,其调理脏腑、补益气血的效果较明显。临床常用曲池治肠系病,委中治腰背痛,少海治心系病等慢性疾病,可提高脏腑功能。
3讨论五输穴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配伍应用的方法都有很多,因其理论与根结标本理论密切相关,常常可在远离部位取得明显的疗效。其临床运用既要抓
住共性,也要注意其个性。因此,只有谨慎辨证、合理取穴才能取得最佳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金凤. 浅谈五输穴的诊治方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7):1726.
[2] 李瑞. 从“五行互藏”探讨五输穴五行属性及主治的理论渊源,2002,22(10):711.
[3] 程海英.五输穴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7:31.
[4] 赵百孝. 从输穴的主治特点谈五输穴原理[J].中国针灸,2004,24(6):418~419.
[5] 李金凤,李凤云,高蕊. 五输穴的辨证运用[J].2002,11(18):1800~1801.
[6] 马俊儒,李光华,李文选. 浅谈五输穴的临床应用[J].2002,23(4):348.
[7] 刘颖,张学丽,解秸萍. 《难经》五输穴主治作用临床发挥[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