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阴病脉证并治77页PPT
最新6.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PPT课件
![最新6.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1e370f5022aaea988f0f84.png)
泄痢较重滑脱不禁者,加赤石脂、罂粟壳;
脓血较多,加白头翁、秦皮; 里急后重明显,加枳壳、木香、山楂炭。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
二、寒格吐利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原文】 359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
吐下,若食入口即吐,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主之。 【提要】上热被下寒所阻格,呕吐下利的证 治。
四肢厥逆程度较轻 此爲脏寒 且呈阵发性发作, 脾虚肠寒 蚘 发则气上撞心,心 膈胃有热 厥 中疼热,呕吐蛔虫 蚘上入膈 脉象沉伏不显
温脏袪寒,安蛔止痛
乌梅丸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
共同点
脏厥与蛔厥的鉴别
脏厥
蛔厥
皆为厥证,都可见脉微而四肢厥逆
病机 不 证候 同 特点 点
真阳虚衰,阴寒内盛
脉沉微欲绝似有似无,四 肢厥逆程度严重、至七八 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 持续发作、进行性加重
在降血糖、血脂及胰岛的保护作用等方面均有着确切疗效。 除刺激胰岛β2细胞的分泌外,尚对受损的胰岛β2细胞有修 复和再生作用,还能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提高免疫力, 从而改善一般状况。
可升高大鼠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大鼠结肠粘膜中NO的水 平, 起到了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和对结肠粘膜的保护作用。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
温脏散寒驱蛔
袪
臣
川椒
辛温 蛔得辛则伏
寒 益
气
附子、干姜、桂枝-辛热温里祛寒 养
佐
黄连
黄柏-苦寒清热,蛔得苦则下
血 安
使 人参 当归 -补气养血,扶助正气
蜂蜜 ── 调和诸药
蛔 止 痛
酸辛苦甘并进,以酸为主;寒热并用,补泄兼施
蛔厥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https://img.taocdn.com/s3/m/6660fec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f.png)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xx年xx月xx日•辨少阴病脉证篇•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辨少阴病护理保健篇目录01辨少阴病脉证篇少阴病是伤寒六经病之一,是指以心肾两脏虚衰为特征的病变。
少阴病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心悸、失眠、头晕、耳鸣、盗汗、潮热、口干、两颧潮红、尿频、腰膝酸软等。
定义和症状少阴病的病因主要包括过度劳累、年老体衰、饮食失调、情志失调等。
少阴病的病机主要为心肾两虚,即心阳不足,肾阳虚亏,温煦无力,脏腑功能衰退。
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望诊: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舌质、舌苔等方面的情况。
闻诊:通过听患者的声音、气息来判断病情。
切诊:通过把脉来判断患者的寒热虚实等情况。
问诊: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史等方面的情况。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辩证施治。
02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针对不同的少阴病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口服药物、静脉注射、物理降温等。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少阴病患者往往存在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针灸可以缓解少阴病症状,如头痛、肌肉疼痛等,但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方法针灸治疗少阴病的方法包括耳针、头针、手针、足针等多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治疗少阴病主要遵循“养阴清热”的原则,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
针灸治疗注意事项针灸治疗后,患者需注意保持针眼清洁,避免感染,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针灸治疗少阴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口服药物外用药物注意事项少阴病患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一些外用药物辅助治疗,如中药外敷、药膏等。
少阴病患者在选择药物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03药物选择020103辨少阴病护理保健篇定期进行家庭成员的健康检查,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定期检查提供营养均衡、全面的饮食,保证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所需。
伤寒论讲义课件:少阴病
![伤寒论讲义课件:少阴病](https://img.taocdn.com/s3/m/bcfce0ac33687e21ae45a99b.png)
• 手足寒,脉沉——阳虚内寒
• [治法]:灸法,取穴大椎,关元膈俞,湿阳通脉。
•
补阳化湿,通阳祛寒。
• [方药]:附子(重用,2枚)——温壮元阳,祛湿散寒。
•
人参——益气温中,以补元阳。
•
白术——燥土胜湿。
•
茯苓——健脾渗湿。
•
芍药——通络止痛。阴柔和营,引阳药入阴散寒。
桃花汤证
•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6) • [病机]:少阴病,下利证中寒湿凝滞(少阴虚寒)
附回阳这功,加葱白宣通上下阳气,来举陷止利。 • 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 [病机]:服白通汤后发生药物格拒 • [治则]:破阴回阳,佐以咸寒苦降 • [方药]:白通加猪胆汁汤 • 白通汤中加咸寒苦降之人尿,猪胆汁,引阳入阴,从其病性。
真武汤证
• [病机]:少阴阳虚水泛
• [主证]:下利——阳虚不运,水湿内停,浸渍胃肠
• 腹痛——水寒在内,筋脉拘急
• 四肢沉重疼化不利。
• 或然证:咳——寒水射肺,肺寒气逆
•
呕——水寒犯胃,胃失和降
•
下利——水寒下迫大肠,其利更甚。
•
小便自利——阳虚肾关不固,不能制水。
•
另外还可见水肿,眩晕。
• [治法]:温阳镇水
• [方药]:真武汤
基础。
【原文】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 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 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 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324)
少阴病膈上阳虚寒饮与胸中痰实的辨证与治疗。
第一段:论述胸中有痰实的证治
• 2、通脉四逆汤
• 【原文】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 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伤寒论课件:第六章 少阴病辨证论治
![伤寒论课件:第六章 少阴病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36e3994c6edb6f1afe001f2a.png)
四、少阴病治则:
阳虚寒化证:温经回阳——四逆汤为代表 阴虚热化证:育阴清热——黄连阿胶汤为代表
五、少阴病治禁:汗、下。 六、少阴病预后:
寒化证;阳回则生,阳亡则死。 热化证:可有伤津动血、动风之变。
五、少阴病发病示意图
太 误治损伤心肾 阳
少
第六章 少阴病辨证论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一、少阴之生理:
(一)少阴之气是对心肾功能的概括,为人身 之根本。其功能有三:
主持精神意识活动; 调节水液代谢及血液运行; 温养五脏六腑。 (二)与其他脏腑关系: 1、肾中之阴阳源于先天,滋养于后天。 2、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 (三)少阴之经脉循咽喉挟舌本。
病 失治自传
太
阴
阴 病
脾损及肾
邪盛直犯
病
厥阴病
少阴病本证:
四逆汤证
通脉四逆汤证
寒化证
白通汤证 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真武汤证Βιβλιοθήκη 附子汤证吴茱萸汤证
桃花汤证
黄连阿胶汤证
热化证
猪苓汤证
少阴病兼变证:
兼太阳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太少两感证
兼阳明——少阴三急下证——大承气汤证
气郁致厥——四逆散证 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猪肤汤证
咽痛证 苦酒汤证 半夏散及汤证
二、少阴之病理:
少阴病为心肾阴阳虚衰之病变。 (一)病机:心肾阴阳虚衰,以阳虚为主。 (二)病位:心肾(属里) (三)病性:全身虚衰证 (四)成因:
它经转属(太阳病汗下太过,内夺肾阳; 太阴病误治,脾损及肾)
自然传变、风寒直中。
三、少阴病的诊断及分型: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https://img.taocdn.com/s3/m/1628e2e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9.png)
第五章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病理:少阴病为心肾阴阳虚衰之病变。
(一)病机:心肾阴阳虚衰,以阳虚为主。
(二)病位:心肾(属里)(三)病性:全身虚衰证(四)成因:它经转属(太阳病汗下太过,内夺肾阳;太阴病误治,脾损及肾)自然传变、风寒直中。
少阴病的诊断及分型:(一)主证:但欲寐主脉:微细(二)经络症状:咽痛(三)分型:寒化证:但欲寐,恶寒肢厥、下利清谷,小便清,脉微欲绝。
热化证:心烦不得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少阴病治则:阳虚寒化证:温经回阳——四逆汤为代表阴虚热化证:育阴清热一一黄连阿胶汤为代表第一节少阴病辨证纲要一、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81)【提要】少阴病辨证提纲。
脉:微一一微弱无力,似有似无一一心肾阳虚,鼓动无力细一一脉形细小如丝一一阴虚血少,脉道不充证:但欲寐。
表现:精神萎靡不振,似睡非睡,精神恍惚,极度疲乏。
机理:心肾阳气虚衰,心神反为阴寒所困。
能反映少阴病病理特征的脉证是:A.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B.下利便脓血C.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脉微欲绝D.脉微细,但欲寐E.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二、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
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282)【提要】少阴寒化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
原有证:欲吐不吐―-下焦阳虚,寒邪上逆,胃失和降心烦---虚阳与寒邪相争但欲寐----阳虚已甚,神失所养病程:五六日---病经数日,邪更深入现在证:自利---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脾失升运口渴---下焦阳虚不能蒸化津液,津不布达小便色白---肾阳虚衰,不能制水病机: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诊断:少阴病形悉具辨证:“虚故引水自救”〃“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283)【提要】少阴病阴盛亡阳的脉症。
《少阴病篇七》课件
![《少阴病篇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cd90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f.png)
寒战发热
患者体内出现寒邪,导致寒战和发热的表 现。
口苦咽干
口苦咽干是少阴病中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小便不利
患者可能出现小便不利、尿频或尿急等症 状。
心悸失眠
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和失眠等心理方面 的症状。
少阴病的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
通过选用中药配方,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少阴病的目的。
2
针灸疗法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针刺穴位,调理经络气血,改善少阴病患者的症状。
3
饮食疗法
通过合理安排饮食,摄入有益于治疗少阴病的食物,促进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少阴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少阴病可以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 复率。
2 体质
体质虚弱、阳气不足 等身体条件可能增加 患上少阴病的风险。
3 饮食习惯
食用寒凉食物、不均 衡的饮食等不良饮食 习惯可能诱发少阴病。
少阴病的分类
内伤少阴病
由内源性因素引起的少阴病,如情绪失调、 内脏功能紊乱等。
外感少阴病
由外源性因素引起的少阴病,如寒邪入侵、 气候变化等。
少阴病的症状和表现
《少阴病篇七》PPT课件
欢迎来到《少阴病篇七》PPT课件。本课程将探讨少阴病的定义、诊断方法、 发病原理、病因、分类以及症状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什么是少阴病?
少阴病是一种中医基本病名,它涵盖了多种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内寒外寒、 阴寒症状的一类疾病。
诊断少阴病的方法
1
问诊
2
通过与患者交流询问,了解患者的
症状、病史等信息,以支持诊断少
阴病。
3
望诊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外观 特征,来帮助诊断少阴病。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https://img.taocdn.com/s3/m/1800c6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6.png)
根据临床症状、脉象变化、舌象和其他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否为少阴病。
少阴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与太阳病的鉴别
少阴病与太阳病在脉象和症状上有相似 之处,但太阳病以表证为主,少阴病则 以虚寒证为主。
VS
与阳明病的鉴别
阳明病以燥实证为主,与少阴病的虚寒证 有明显区别。
03
少阴病的证治与治疗
证治的原则与方法
预防与调护的建议
预防为主
重视少阴病的预防,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 对少阴病的认识。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少阴病。
合理饮食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 辣等刺激性食物。
05
少阴病治疗的临床案例与讨论
临床案例的介绍与分析
临床案例1
患者为中年女性,因长期劳累、精神压力大导致心悸、失眠、乏力等症状,诊断 为少阴病。经过中医治疗,包括中药汤剂、针灸等,症状逐渐缓解。分析:此案 例展示了少阴病的症状表现及中医治疗的方法。
损,阴寒内盛,从而形成以虚寒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少阴病的治疗需要从心、肾、脾、肺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调理,
03
以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
少阴病的分类
01
根据少阴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少阴
伤寒”和“少阴中风”两种类型。
02
少阴伤寒是指感受寒邪,伤及心肾之阳,导致阳虚寒
盛的证候。
03
少阴中风是指感受风邪,伤及心肾之阴,导致阴虚阳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27
CONTENTS
• 少阴病的定义和重要性 • 少阴病的脉象与症状 • 少阴病的证治与治疗 • 少阴病治疗的难点与对策 • 少阴病治疗的临床案例与讨论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课件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b3a8c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b.png)
代表方---黄连阿胶汤
禁忌(jìnjì):汗、吐、下诸法
四、预后及转归 总体预后较差——尤其是少阴寒化
证,其预后主要取决于阳气的存亡。
少阴病篇共45〔281—325〕条原文,19方剂。
第五页,共九十一页。
第一节 少阴 病纲要 (shǎo yīn)
一、少阴病提纲 【原文(yuánwén)】 281 少陰之爲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提要】少阴病的提纲,并表达少阴病寒化
止(bùzhǐ),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猪膽 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提要】少阴阳衰阴盛格阳于上证的证治及 服热药发生格拒的证治与预后。
第二十一页,共九十一页。
第二节 本证 ·阳虚寒化证
314、 315 戴阳证
下利
清谷
阴 盛
yīn)
少手足
阳 衰
(shǒuzú 格
(shǎo
逆湯主之。
第十六页,共九十一页。
第二节 本证 ·阳虚寒化证
四逆湯证
病病因机(bìngyīn)太六阴阳经(t病àiy,áng阳)病气大(y汗án大ɡ q下ì)虚弱亡,阴邪亡传阳少
利 四肢厥逆下
利清穀脉沉
主症 微细但欲卧
证候
寐
阳气衰微阴 寒内盛
副症
大汗出,身熱不去,四肢疼惡寒腹內拘 急,口渴,或欲吐不吐等
阳神不支
意义:反映了邪入少阴,心肾阴阳俱虚,尤以阳衰
为主的病理特点
第七页,共九十一页。
第一节 少阴 病纲要 (shǎo yīn)
二、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yàodiǎn) 【原文】 282 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
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假 设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 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提要】少阴寒化证的辨证要点及病机。
伤寒论课件——少阴病第一节
![伤寒论课件——少阴病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c0e066c027284b73f3425083.png)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释义
欲吐不吐 ——阴寒之气上逆,胃中无物 可吐。
心烦 ——虚阳上扰于心。
但欲寐 ——心肾阳虚,神失所养。
少阴病
自利 ——火不暖土,脾虚气陷。 口渴 ——阳虚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小便色白 ——下焦阳虚,不能制水。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原文】 (283)
【原文】 (283)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
3、少阴咽痛证:猪肤汤证等。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四、少阴病治则与禁忌:
少阴病治则: 少阴寒化证:回阳救逆。 少阴热化证:育阴清热。 少阴兼变证:随证治之。 少阴咽痛证:利咽止痛。
少阴病禁忌:病提要一、少阴病提纲
【原文】 (281)
第一节 少阴病提要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概 说一、少阴病概念:
概说
一、少阴病概念: 少阴病是心肾虚衰而引起的以脉微细,
但欲寐为主证的疾病。病至少阴,人 体阴阳气血俱虚,是疾病发展的危重阶 段。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二、少阴病病因病机:
(一)生理:
(一)生理:
• 手少阴心手属少阴火心,属主火,血主脉血,脉,主主神神明明,,为君主 之官。 为君主之官。
一、少阴病提纲 【原文】 (281)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提要】论述少阴病脉证提纲。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释义】 主证: 脉微 —阳气衰微,鼓动无力。 见此脉证,当早 脉细 —阴血不足,脉道不充。 作治疗,以防阳 但欲寐 —心肾阳虚,神疲不振。 亡阴竭。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原文】(282) 【原文】(282)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释义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https://img.taocdn.com/s3/m/6011e19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c.png)
2023辨少阴病脉证并治contents •少阴病总论•少阴病的脉证•少阴病的治法•少阴病的针灸治疗•少阴病的预防与调理目录01少阴病总论少阴病是指因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以阳虚、阴虚、气虚、血虚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
少阴病定义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机特点,少阴病可分为寒化证、热化证、阴虚证、阳虚证、气虚证、血虚证等六类。
少阴病分类少阴病的定义与分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对少阴病的论述较为丰富,为后世对少阴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指导。
现代研究现代中医对少阴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在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了系统的辨治体系。
少阴病的历史沿革1少阴病的治疗原则23少阴病的治疗应扶正祛邪,根据病情轻重和病理特点,灵活运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治法。
扶正祛邪少阴病与心、肾、脾、肺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治疗时应注意调理脏腑功能,恢复其正常生理活动。
调理脏腑针对少阴病的病因和病理特点,应注意预防和调护,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外邪侵袭,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
预防调护02少阴病的脉证少阴寒化证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寒邪内盛,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以肾虚寒证为主。
病机症状治疗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减退、夜尿频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等。
温肾散寒,用四逆汤加减。
030201少阴热化证是由于体内阴虚阳亢,虚热内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以肾阴虚证为主。
病机心烦失眠、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症状滋补肾阴,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治疗03少阴病的治法03注意事项扶阳散寒法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寒凉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扶阳散寒法01适应症扶阳散寒法适用于少阴病表现为阳虚寒凝者,症见畏寒肢冷、脉象沉细等。
02治疗方法扶阳散寒法主要用辛温药物,以温阳散寒、通脉活血,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等。
养阴清热法适用于少阴病表现为阴虚内热者,症见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脉象细数等。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https://img.taocdn.com/s3/m/fecf87c6bb4cf7ec4afed0fb.png)
谵语—心失养,阴更 伤,火更旺,扰心 神 小便难—阴更伤,气 化无源
故曰,强责少阴汗也
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 眠者,猪苓汤主之。 实热证—较持续,舌苔黄干、质红,脉 浮数,不得眠,小便短赤心烦 少阴 虚寒证—时发时止,(止而)但欲寐,脉 微细,下利,小便色白,舌白质淡,四肢冷
禁用 汗下
第二节
少阴病预后
少阴寒化证为心肾阳虚。心为十二官之主。主明则 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肾为先天之本。肾阳 虚,脾阳亦虚,生化之源不旺,先后天皆病,病 属危重。心脾肾阳虚,容易亡阳虚脱,因此,预 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总的预后:阳存则生,阳亡则死,阴竭亦死。 分:自愈、可治、阳脱、阴竭 A、辨自愈(阳复自愈证) 287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 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 必自愈。
总结以上五条:
少 阴 寒 化 证
厥 逆冷、四逆 利 不止 进 恶寒蜷卧 加重 而 但欲寐 躁烦 或昏迷
脉不至—心阴阳不接续 外脱 (格 汗出—心阳外亡 阳证) 息高—肺肾败绝,上脱 ——戴阳证
最后脱绝时,可有: 复利 回光返照 复烦躁 形—神识半不清,四肢躁动 理—阴阳气将竭,四肢、心神失养,心神浮越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目的要求: 1、明确少阴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治疗 的规律。 2、掌握少阴病寒化证和热化证的辨证施治。
概说
一、少阴的生理
手—心—主火,主血脉,主神志,主汗 液,其华在面,为人身之大主。 少阴 足—肾—主水,主藏精,主纳气,主骨 髓,其华在发;内藏相火,为 水火之脏;内藏真阴真阳,为 先天之本。
阳 度欲 昏脱 迷, )无 力 与 邪 争 , 不 烦 不 躁 ( 中
第五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PPT课件
![第五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42dee7eefdc8d377ee323c.png)
治法:厥应下之 —包括清、下两法
误治: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提示禁忌发汗
29.01.2021
-
23
第三节 辨厥证
2.热厥证治 【原文】 339 傷寒熱少微厥,指頭寒,嘿嘿不欲食,煩躁。 數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欲得食, 其病爲愈;若厥而嘔,胸脅煩滿者,其後必 便血。 【提要】论热厥轻证及转归。
厥 陰 之 爲
脉证 特点
消渴 —口渴多饮水 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
饥 —嘈杂似饥
风木化火 炎灼于上
病
不欲食 食则吐蛔
脾虚木贼而为下寒
误下则更伤脾阳,下寒更重 误治:下之利不止
提示:厥阴病禁下
29.01.2021
-
6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
二、厥阴病愈期 【原文】 328 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上。 【提要】厥阴病欲解的时间。
传经:三阳病及太阴、少阴病传变而来 直中:厥阴本虚外邪直犯厥阴
病期病性 六经病证的末期阶段
病 理 病机 概
邪犯厥阴,阴阳各趋其极,而见 寒极、热极、或者寒热错杂
况
上热下寒证
病证类型 厥证
厥热胜复证
下利呕哕证
29.01.2021
-
3
第五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概说
三、治疗概况
上热下寒证 ——清上温下—乌梅丸
第五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厥阴病提纲;乌梅丸证、干姜黄芩连人参汤证的 症候、治法、方药。掌握厥证的证候特点、基本病机,及 对厥证的辨治;掌握厥阴热利证、厥阴肝寒犯胃证的证治。
2.熟悉麻黄升麻汤证、熟悉辨厥热胜复证的机理、及辨 厥阴病预后的方法。
3.了解厥阴病愈期。 4.背诵第 326、338、359、337、335、350、351、 371、373 、378、381条。 计划学时: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PPT课件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d4b64b7e21af45b307a8b2.png)
少 阴 亡 阳 的 格 阳 证
17
治法:破阴回阳,宣通内外—通脉四逆汤
方义:于四逆汤倍干姜量并加重附子以大剂
回阳救逆急驱内寒以救将竭之阳气。方后加 减法,为仲师实践经验,加以细读。
治法
急救回阳—四逆汤(甘草干姜汤与姜附汤合方) 姜附—助阳胜寒 甘草干姜—温养阳气
2018/12/4
伤寒论
14
结合166条胸中痞硬气上冲 滞胸中 下 散 宜也 饮食入口即吐 胸不得息 吐 心中温温欲吐 不宜吐下宜 脾肾阳虚 若“膈上有 复不能吐 2018/12/4 15 伤寒论 四逆汤主之 寒饮聚胸 寒饮干呕者”
本条文中“自利而渴”与“小便色白者”起
着二个层次(太阴少阴下利辨及热利与寒利; 热盛口渴与火衰口渴之辨)辨证意义。也是 本条辨证要点与难点。再结合原文中“欲寐” 则少阴虚寒证辨证无疑。再言本条列为281提 纲证之后,其义可明。(再复习概说中少阴 生理)
2018/12/4
伤寒论
10
原文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 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提要:指出少阴亡阳特征之一 原本无汗故云:“反”。 分析: 故云“亡阳也” 反汗出 阴寒大盛、阳气外越 液随气脱,推之汗出如珠 咽痛—少阴之脉循咽,虚阳循经上越 吐利—火不暖土,腐熟无权 应用:“反汗出”一症必须在阳虚阴盛之恶 寒肢厥下利脉微等一派虚寒证基础上乃可辨 2018/12/4 伤寒论 为亡阳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一、少阴生理 少阴之气:心、肾、脾、胃及其相应经脉功 能综合体现。 心肾为少阴之脏,以肾为主。特别是肾阳虚 为主,乃能主持气血运行、水液输布,及精 神意识活动功能。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https://img.taocdn.com/s3/m/f80e45b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d.png)
气血失调是少阴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治疗时 应注重调理气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血液 循环。
调理脏腑
预防调护
脏腑功能失调是少阴病的病因之一,治疗时 应注重调理脏腑功能,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 功能。
预防调护是防止少阴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包括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 邪气入侵等。
02
少阴病的脉证
少阴病的主脉
与阳明病鉴别
少阴病与阳明病都有肠道症状,但阳明病以热证为主,可见烦渴引饮、大便秘结 、舌黄苔燥、脉洪大等;少阴病以寒症为主,可见呕吐清水、小便清长、四肢厥 冷、脉微细等。
04
少阴病的转归与预后
少阴病的转归趋势
1 2
转归类型
少阴病可以包括伤寒六经病中的少阴寒化证和 少阴热化证两种类型,其转归也主要与这两种 类型相关。
影响因素
少阴病的转归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 情轻重、治疗措施、患者体质等。
3
转归方向
少阴病的转归方向可以是向好、向坏两种,其 中向好转归是指病情得到缓解和控制,向坏转 归是指病情加重或死亡。
少阴病的预后判断
判断指标
良好预后
不良预后
影响因素
少阴病的预后判断主要依据患者 的脉象、舌象、症状和体征等多 个方面的表现。
如果少阴病患者的脉象有力、舌 质红润、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 说明病情好转,预后良好。
如果少阴病患者的脉象无力、舌 质淡白、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善甚 至加重,说明病情危重,预后不 良。
少阴病的预后还受到治疗措施、 护理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果治疗得当、护理得当,则预后 较好;反之则预后较差。
05
少阴病的预防与调理
休息与运动
合理饮食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适当的运动,以缓解病情 和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