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一、社会政策的定义社会政策公共政策的一个领域。
(一)社会政策的定义 51、从概念上看,社会政策中的“社会”一词是取其狭义的用法2、从政府公共政策实践的角度看,社会政策是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和实施社会管理的政策体系。
3、从运行原则上看,社会政策属于福利性原则的领域。
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杨伟民《社会政策导论》:“一定范围内的公共权威机构制定的使个人或家庭可以在市场之外以非等价交换的社会供给方式得到可以直接支配或使用的资源,以满足社会性地认识到的个人需求,增进公民的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的政策。
”(二)社会政策的实质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政府“干预”社会福利事务——残余式社会福利政府“包揽”社会福利事务——制度式社会福利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1、社会保障政策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5、劳动就业政策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求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越轨的行为矫治)三、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系(一)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1、社会福利的概念的含义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2、关系联系区别:表达问题的角度不同;各国的外延不同。
(二)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1、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类型预防性——原则:基本权利保护;增能治疗性——原则:补偿;社会关照2、关系(三)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1、社会行政的基本含义一般指政府行政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和社会事务方面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关系(四)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一)区别 6所谓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准确地说是指社会政策与不包括社会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的区别。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社会政策概论l● 考察题型:一、填空二、不定项选择三、名词解释四、论述题(展开、深?入)l● 复习要点:一、社会政策1、社会政策的概念:政府,政党或其它社会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尤其是在社会福利事业?方?面的政策。
2、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1)综合性:是以多学科的知识为基础的。
(2)应?用性:注重学科的实务应?用和操作。
(3)价值关联性:和价值密切相关,是?一个隐含价值的过程。
3、社会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社会政策实践4、社会政策的范围(主要领域):(1)社会保障政策。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5、社会政策的四?大要素:(1)社会政策的主体:① 含义:指的是发起或参与这?一?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当代社会政策中,主体?一般包括政府和其他各种组织。
② 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A.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
B.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
C.资源提供者。
D.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③ 社会服务领域中的组织体系:A.政府组织。
B.?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C.志愿者组织。
D.就业组织(雇主)。
E.互动组织。
F.初级群体。
G.商业性服务机构。
④ 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A.组织者:a.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承担?首要责任。
b.负责把握社会需求状况。
c.制定社会政策法规体系和?行动规划。
d.规范社会各类组织和个?人在政策?行动中的责任。
e.协调各类组织。
f.组织政策?方案的实施等。
B.资源提供者:a.只有政府有能?力、有效地调动庞?大的公共资源。
b.政府调动的最基本?方式----制定法律,依托公共?行政体系,通过税收和公共财政等;同时,政府还负责监督各类组织依法承担其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应负的财政责任,以及通过各种政策优惠和宣传?鼓动等?方式?鼓励各类组织的资源?支持。
社会政策的研究内容
社会政策的研究内容社会政策是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学科,旨在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来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研究内容丰富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社会政策研究内容。
1.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政策是社会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关注社会如何提供保障和支持给弱势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
例如,研究福利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福利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以及福利改革等。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项目、贫困救助、医疗保健和养老保险等都是社会福利研究的重点。
2. 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是社会政策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关注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差距,并寻找缩小这些差距的方式和途径。
研究内容包括收入分配不平等、社会流动性、贫富差距、教育机会不平等等。
3. 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关注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分配、教育改革、教育机会的公平性等。
研究内容包括教育质量评估、教育机会平等研究、职业教育等。
4. 城市发展和住房政策: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城市发展和住房政策成为社会政策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社区建设,以及住房政策、住房保障等。
5. 就业与劳动政策:就业问题是社会政策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研究内容包括劳动市场的状况与发展、劳动力供需匹配、就业歧视与公平等。
同时也研究劳动力培训、劳动力转移、劳动关系等劳动政策。
6. 健康和医疗政策:健康和医疗政策是社会政策的重要领域之一。
研究内容包括医疗资源配置、远程医疗、职业病防治等,也包括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残疾人服务等。
7. 儿童保护和家庭政策:儿童保护和家庭政策是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儿童权益保护、儿童福利与关爱、家庭政策、家庭暴力防治等。
8. 生育与老龄化政策: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研究生育与老龄化政策成为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出生率、人口结构、养老保障、长期护理等。
以上仅是社会政策研究的一部分内容,社会政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社会政策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实施,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利的政策。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和政策调整四个环节。
首先,政策制定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第一步。
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政府建立政策制定机构,进行有关问题的研究和调查,搜集数据,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
政策制定机构还需要制定制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并组织专家、学者、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方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参与,形成政策草案。
政府还需考虑政策的可行性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因素。
其次,政策实施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核心环节。
政策实施需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执行。
政府需要在政策实施中确定行动计划,制定具体的标准和指导方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政府还需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政策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政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预期结果的达成。
第三,政策评估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
政策评估是指通过收集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评估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影响。
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机构,组织专家和研究者进行政策评估工作。
通过政策评估,政府可以了解政策实施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
政策评估还可以提供依据,为政策的调整和改进提供决策支持。
最后,政策调整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反馈环节。
通过政策评估,政府可以了解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并及时进行政策的调整和改进。
政策调整需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政策的修订和完善。
政府还需积极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和协商,形成共识,确保政策调整的顺利实施。
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
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
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旨在提供经济和社会保障,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2. 教育政策:确保全民受教育并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和覆盖范围,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
3. 就业政策:通过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平等和提供就业培训等措施,实现全面就业和劳动者权益保护。
4. 医疗卫生政策: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建设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发展医疗保健人才,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分配。
5. 住房政策:提供安全、卫生、适宜的住房条件,改善居住环境,解决住房困难,确保人民的基本居住权。
6. 福利政策:提供社会救助和福利,帮助贫困人口、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7. 犯罪和安全政策: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行为,确保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8. 儿童保护政策: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提供儿童福利和教育保障,防止和打击儿童虐待、性侵等问题。
9. 社会关怀政策: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心理支持、社会关怀和服务,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和谐发展。
10. 退休制度政策:建立和完善退休制度,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提供养老金和其他福利。
以上只是社会政策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地区和时期的需求和发展情况而有所变化。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政策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政策
1、性别平等:性别平等的社会政策旨在平衡男女之间的竞争机会。
可以包括各种法律、政策和规定,倡导每个人都可以受到平等的待遇,不受性别或性取向的歧视。
2、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社会政策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全面的教育,而不受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这包括提供更多的基础教育资源和
机会,保障特定群体的权利,并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社区发展:社区发展的社会政策是致力于改善本地运营,提高服务
水平,改善居民条件,促进社区产业发展以及提高居民收入。
4、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社会政策旨在保护贫困人口和长期失业人口,支持受苦青年、残疾人士和其他特殊群体。
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救济
金和特别补助来弥补收入缺口。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
1. 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具有明确的具体内容;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2. 社会政策的实质: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3.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的区别:1.绝大部分的社会政策一般都是由政府行政机构或其委托的机构来组织实施,因此社会行政系统可看成是社会政策的执行系统。
2.政府行政机构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常常起到关键作用。
4.我国社会政策转型期的特点:1.更加注重社会分工,政策目标从“少数人先富起来”转变为全社会“共同富裕”,强调共同建设,共同享有;2.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政策主体从注重经济发展的GDP提高转变为重视经济协调发展,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3.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城乡政策从“重城轻乡”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三农问题”从“基础地位”到“首要位置”,再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4.更加重视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福利水成为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6. 社会需要的内容和层次:1.社会的整合:指一个社会的各个部分之间保持联结的状态。
(最低层次的需要)2.维持一定的秩序:有序的社会是人们在行动上具有一致性的社会。
3.社会稳定及和谐:4.社会需要: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7. 社会问题的特点:1.客观性:社会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它独立于人们的意志之外,其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可以减轻社会问题的危害程度,却不能彻底地解决社会问题。
2.主观性: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界定具有主观性。
3.社会性:表现在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内容和形式、后果、责任和解决的方法与过程具有社会性。
4.过程性: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上会存在特定的社会问题。
5.普遍性、持久性、群体性、变异性、周期性。
8. 当代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社会不平等问题;贫困问题;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环境、资源与生态恶化问题;犯罪与其他越轨行为问题;社会歧视问题;健康与疾病问题;居住环境问题;其他各种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内容及实施
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内容及实施社会政策是国家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增强社会和谐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
它涉及到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诸多领域,旨在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下面将详细论述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并举例说明。
一、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1. 保障基本权益:社会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包括教育权、就业权、医疗保健权、住房权等。
通过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2. 促进社会公平:社会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公平和减少社会不平等,通过调节和改善资源分配,提高弱势群体的福利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平等机会的实现。
3. 增进社会和谐:社会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增进社会和谐。
通过促进社会各阶层的互动与融合,减少社会冲突和矛盾的发生,构建稳定、和睦的社会环境,使得国家和人民共同繁荣。
4. 促进可持续发展:社会政策的目标还包括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保障后代子孙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二、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1. 教育政策:教育是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推动教育的普及和素质的提高。
例如,提供免费义务教育、资助贫困学生、改善教育设施等政策措施。
2. 就业政策:就业政策是社会政策的关键内容之一。
政府通过鼓励企业创造就业机会、制定劳动法规、提供职业培训等措施来促进就业。
例如,提供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
3. 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是社会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政府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
例如,提供社会救助、医疗保险、养老金发放等政策。
4. 医疗卫生政策:医疗卫生是社会政策的重要部分。
政府通过医疗卫生政策,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平等性,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例如,推行全民健康保险、建设健康城市、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等政策。
社会政策
名词解释: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行政:政府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计划:实质是国家对经济与社会的宏观干预。
公共政策:政府或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社会福利: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社会政策过程:是指社会政策从制定形成到实施实现的过程,它是各方行动者围绕着政策规定的确立和实施而展开的互动过程。
社会政策基本要素:社会政策主体、对象、文本、资源、运行。
社会政策主体:行动的发起者、参与者服务的提供者社会政策对象:政策所指向的人群,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社会政策文本:是以文字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关于政策的明确而系统的记载和呈现。
是政策实施的基本依据。
社会政策资源: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人、财、物、组织)社会政策运行: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广义: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
狭义:社会服务传递机制。
指政府的社会政策资金如何转化为一定的服务方式而传递到受益者。
包括服务传递过程中的组织安排、资金运行方式、资金使用和服务活动中的各种规范等方面。
筹集基本资源、组织政策实施、建立支持体系、传递社会福利。
社会政策功能:满足人的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人的需要: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每个人都必须得到满足的需要。
社会问题:社会病态论:违背社会道德的现象。
生物社会论:生理因素造成。
社会解组论:社会变迁导致的社会失控。
文化失调论:由文化变化速度不同导致的混乱。
越轨论:社会期待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
冲突理论:价值矛盾和冲突造成的社会后果。
人格论和心理失调论:人格或心理失调的外在表现。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1.政策(P5):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公共政策(P6):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3.社会政策(P12):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4.社会保护(P17):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5.利益综合性原则(P9):指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要最大限度的考虑到各个群体和各类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在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中达成一种相对的平衡,以使公共政策最大限度的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6.社会福利(P15):指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7.社会需要(P69):也可以表述为“社会的需要”,是指社会整体的需要,也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8.社会问题(P71):指众多的个人或社会整体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对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一种社会状况,而社会政策就是试图用集体的行动去改变这种状况。
9.公民社会(P213):又称市民社会,指在社会中一些独立于国家权力体系之外的社会性组织的综合。
10.公民参与(P216):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社会政策行动之中。
11.初次分配(p196):初次分配是指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其主要特点是按照人们对生产过程做出的贡献而进行的分配。
12.民间组织(P82):就是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各种民间非企业性组织的总称。
13.利益集团(P219):是指社会中据有某种共同特点因此而据有共同利益的人所构成的集团。
14.政府社会支出(P101):是政府在社会政策各个领域所作出的财政投入量的总和,也是指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用做实施社会政策的部分。
社会政策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其基本特点是:1)公共性。
公共政策是面对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的政策,而不是处理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内部事务。
2)权威性。
公共政策要由具有公共权威的组织来制定。
3)价值性。
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做出判断,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决定公共政策的走向。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公共政策的目标具有社会一致性的一面,公共政策的走向往往与某些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2.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各国政府比较重要的政策类别主要有国防政策、外交政策、经济政策、环境政策等几大类。
3.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实质社会政策:首先,从概念上看,它不是指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所有领域,而是指其中某些特定的领域;其次,从政府公共政策实施的角度看,社会政策是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和实施社会管理的政策体系;最后,从运行原则上看,社会政策属于福利性原则的领域。
根据以上分析,将社会政策定义为,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3.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医疗政策、公共住房政策、公共教育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社会福利政策、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1.1601 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及其影响内容: 1)要求全国普遍设立收容贫民的济贫院,强调对贫民实施救济是每个济贫区的责任,并通过委任贫民救济官的方式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地方救济行政体系;2)建立征税机构以满足济贫资金筹集所需,并确认了从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方式;3)对有劳动能力的强健贫民通过提供劳动场所的方式促其自立;4)对失依儿童,以及孤儿院收养、家庭补助、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抚养。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
社会政策概论第一讲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理性的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照顾老年人、贫穷者、病患及无助者?”“为什么我们需要社会服务及社会工作者?”“为什么人们不能为他们自己的生活负责?”“谁是社会政策的受惠人?”一.政策的基本特征1.含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它组织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政策是由特定的组织制订方案与规则,并按照预定的方案和规则来调动资源和实施行动的过程;(2)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政策是达到目标的重要手段,其本身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方向性是指对组织中的各种行动具有规范和引导方向的作用。
(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二.公共政策1.含义: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特点:(1)公共性:面向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体现为政策主体的公共性、政策对象的公共性、政策目标的公共性、政策过程的公共性(2)权威性:政府的权威来看于民众的授权;政府具有在国家机器支撑下的强制性的社会管理权;政府具有超越地方社会以上大范围的行政控制体系;政府可通过国家主权的原则抵制外来干预,以保持自己在国内公共事务中的最高权威(3)价值性: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要对各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作出判断,以此来决策公共政策的走向(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公共政策走向与某些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2.公共政策的层次:(1)基层社区:可以由社区权威机构制定和实施的基层社区公共政策行动;(2)地方性公共政策体系;(3)全国性公共政策体系;(4)国际性、区域性及全球性公共政策体系3.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领域:国防政策、外交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等目标与意义:(1)公共政策应通过利益综合原则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的利益;(2)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利益分配原则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社会关照原则和补偿原则;(3)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考虑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4)公共政策应该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5)应该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三.社会政策的诸多定义1.1873年,德国的一批经济学教授为解决当时的劳动问题,组织了“德国社会政策学会”,即社会政策一词的由来。
社会政策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社会政策的定义及其重要性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有关社会问题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公正、社会福利和社会发展。
社会政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改善社会福利和促进社会公正方面,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繁荣和保障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社会政策的定义展开阐述,并探讨其重要性。
一、社会政策的定义社会政策是国家或政府基于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福利和保障基本人权的目的制定和实施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社会政策关乎社会问题的根源,如教育、医疗、失业、养老等。
它以提供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改善社会福利为核心,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增进人民福祉。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立足于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社会政策应当追求社会公正与平等。
其次,社会政策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融合与发展。
此外,社会政策的制定必须立足于科学的社会调查和分析,借鉴国际经验和最佳实践,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社会政策的重要性1. 促进社会公正与平等:社会政策通过制定公正的分配机制和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社会政策可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权利,消除社会经济差距,提高社会居民的生活水平。
2. 保障社会福利与安全:社会政策通过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健康、教育、就业、养老等服务,帮助人民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增加民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3. 推动经济繁荣与发展:社会政策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鼓励人们参与经济活动,推动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就业扶持等政策,社会政策能够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整体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的发展繁荣。
4. 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政策能够提供公共秩序和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消除社会隔阂,社会政策能够减少社会冲突和不平等现象,增进社会的和谐与凝聚力。
社会学概论社会政策的特征
社会学概论社会政策的特征
社会政策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目标导向: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公正平等和人民的福祉。
它关注社会问题,追求社会公益,以满足人民对于生活需求的合理期望。
2. 国家调控:社会政策是国家在经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干预和调控。
国家通过立法、政策、计划和预算等手段,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解决社会问题,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3. 社会保障性质:社会政策的核心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益和利益。
它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福利等,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社会保障和支持。
4. 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同时考虑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在追求社会公平的同时,也要考虑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实现社会的持续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5. 可变性和适应性:社会政策需要具备一定的可变性和适应性,以应对社会变革和需求的不断变化。
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改革政策,以适应不同阶段的社会条件和需求。
总的来说,社会政策的特征是以社会目标为导向、国家调控为主体、社会保障为核心、平衡公平与效率、具备可变性和适应性。
它旨在提供公共服务,保障社会成员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公共服务这个词频繁地被提起,是在公共行政向着公共管 理发展之后。20世纪60年代,管理理论引入行政学,将 原本只重视静态的政治体系和制度研究导向动态的社会焦 点问题,引发了新公共行政理论的变革。新公共行政对于 公共含义的认定从政府的官僚制度及政府机构发展为注重 公共利益即政府与公司、与社会其他组织之间的政治关系, 以及注重组织工作环境对于公共组织的影响力,对政府的 研究开始被引向政府的政策目标的选择和各项服务运作本 身和方法、效率的层面。此时,行政的含义宽泛化了,被 理解为一个包括各层级的广义政府、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种 企事业等公用事业部门,甚至还包括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兴 办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20世纪70年代中期,系统论和方法论在公共行政领域内 的应用和发展,将新公共行政的学说导向公共管理。其目 标重在通过合法、规范、民主、进取,具有创造性、有效 的公共管理方式、方法的选择,执行或实施国家政策,为 公众提供广泛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此间,公共服务成为 政府为公众提供的一切公共事物的代名词。将政府的基本 职责定位于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替代公共行政的核心所 在,它导致在西方国家出现声势浩大的重塑政府运动。
3.施工阶段 筹融资问题解决之后,历史文化社区的建设进入了施工 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成为中心环节,如何保障施工 的进度和质量呢? 在签约之后,工程承包商成为公共服务工程的生产方。 街道办事处为保障社区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推出了发 动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参与式监督制度,形成了三方— —提供方、生产方和委托方相协同的合作机制。他们的 做法,一是以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要求为工作标准, 由街道办事处定期向社区代表、社区单位定期汇报社区 建设情况并征求意见;二是办事处每周五召开社区建设 调度会,各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主任参加,汇报工作, 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了社区建设的质量与进度;三 是在工程建设中,加强了对工程承包商的工程审计,要 求承包商在施工前出预算,竣工后出决算,接受专业审 计单位的审计,以审计后的结果为结算标准,从而确保 了资金安全使用和提高使用效率。专业审计单位成为该 项公共服务工程中的又一个生产方式。
《社会政策第四章》
社会问题分类
• 它们对个人或社会造成了物质和精神损害。 • 它们触犯了社会里一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或准
则。 • 它们持续很长时间。 • 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的群体会做出不同评
判,对它们的解决方案往往多种多样,因而在 解决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
出台社会政策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概念
• 1873年,德国的一批经济学教授们为求解决德 国当时的劳动问题,组织了“德国社会政策学 会”,此即社会政策名词的由来。 瓦格纳是该会的三大主干人物之一,他于1891 年发表社会政策、财政政策、租税政策的论文 时说:“所谓社会问题,就是分配上的不公平 。……所谓社会政策,就是要把分配过程范围 内的各种弊害,采取立法及行政手段,以争取 公平为目的而加以清除的国家政策。” 他第 一个给予社会政策科学的概念。
• 3、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 • 社会政策学认为,在社会领域中,有6项公民权利是国
家必须予以保障或满足的,这就是:生存权、健康权 、居住权、受教育权、工作权和资产形成权。对广大 民众而言,上述6个方面的基本需求又是不可或缺的。 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对这6项社会权利进行考 量,可以发现,社会权利所涉及到的人的需求都处于 “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这两个较低的层次 上。需求层次越低,就越接近人的自然属性。要确保 社会领域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需要政府和社会给 予制度性的保证和有效的社会支持,这就是社会政策 追求的基本目标。
《社会政策第四章》
第一章社会政策概述
• 一、异常群体社会问题 • 1、自杀问题 • 2、精神疾病问题 • 二、越轨群体社会问题 • 1、吸毒问题 • 2、卖淫问题 • 3、青少年犯罪问题 • 三、弱势群体社会问题 • 1、残疾人问题 • 2、老年人问题 • 3、婚姻家庭问题 • 4、不良青少年问题 • 5、失业问题 • 6、贫困问题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社会保险:是商业保险的一个保险类别,也是运用保险原理对特定的风险种类进行强制性分摊的一种政府行为。
3、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主要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公共租赁房构成。
4、发展型社会政策: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主要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公共租赁房构成。
5、教育政策:政府为满足人们教育的需要,保证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的行为规则及其实践活动。
6、社会政策评估: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针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社会政策模式或具体项目等分析单位,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作出的详细调查、分析和评价。
7、劳动就业政策: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维护经济社会协调运行以及政府干预劳动力供需状况以促进就业和劳动保护的规范及其行动措施。
8、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由国家对生活水平低于贫困线标准的居民给予其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9、教育券:政府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成为教育凭证发放给具有资格的受教育者,通过这种教育券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学校就读。
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成为教育凭证发放给具有资格的受教育者,通过这种教育券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学校就读。
11、社会救助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解决其困难而建立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保证这些政策和法规顺利实施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技术支持等要素结合形成的统一整体。
12、住房补贴: 是政府为了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通过降低住房的价格和租金,提供现金支持形式的福利。
13、医疗卫生政策: 政府通过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以预防疾病和促进保护国民的健康为目标的行动总称14、雇主责任原则:雇主责任是指雇主对雇员的职务侵权行为承担的责任,也称转承责任,或称为替代责任。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是密不可分的,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和塑造社会福利的发展和分配。
本文将探讨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一、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定义和概念1. 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而制定的各项规定和措施。
它关注社会问题、社会需求和社会福利,旨在为公民提供福利、教育、医疗、就业等各种保障和服务。
2.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社会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而提供的各种福利和服务。
它涉及到福利金、社会救助、失业保险、养老金、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各个方面,旨在减轻社会成员面临的风险和困境,提供社会安全网。
二、1. 社会政策的目标与社会福利的实现社会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福利,通过制定各项政策和措施,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福利和服务。
例如,通过建立全面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资源分配,实现社会的整体健康福祉。
2. 社会政策的导向与社会福利的提升社会政策是社会发展的引导和推动力量,通过规范和引导社会行为和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福利的提升。
例如,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3. 社会政策的调整与社会福利的改善社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对于社会福利的改善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需求的变化,政策需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例如,针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政府应加大老年人福利保障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养老金、医疗保障和关怀服务。
三、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互动1. 政策对福利的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社会福利的分配和达成。
政策的质量和效果决定了社会福利的程度和质量。
例如,一项完善的教育政策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 福利对政策的反馈社会福利的实施和效果反过来也会影响政策的制定。
福利的需求和问题将引起政策的关注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政策课程复习要点1-1:社会政策的概念(P12)政府和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2-1:资本主义左派和右派、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对福利国家的批判(P28-29)左派:指责保守党政府使福利国家衰退了。
右派:批评福利国家制度,认为福利国家体制想通过向所有人提供普便性的福利服务去消除贫困只是幻想,应该通过更多地运用选择性福利模式,将福利帮助更多的准穷人。
马克思主义:福利国家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国家中阶级剥削的问题,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
女性主义:“福利国家”体制并没有保护妇女与男子同等的权利和地位,相反,它的所作所为使针对妇女的传统歧视性价值和态度合法化了。
2-2: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对福利国家的质疑(P28)第一,福利国家否认了人们对服务的选择;第二,福利国家的再分配制度使在经济中创造财富的人受到了损害;第三,福利国家导致了高税收和政府借贷;第四,福利破坏了工作伦理和文化;第五,国民保险的原则是一个骗局。
2-3:韩国社会政策发展各阶段的重点(P33)第一阶段是60年代,以发展社会福利为重点。
第二阶段是70年代,以发展社会救济为重点。
第三阶段是80年代以来,以发展社会保险为重点。
2-4:我国台湾地区社会保障的三大体系和四大人群(P35)三大体系:劳工权益保障、医疗健康保险和职业性保障四大人群:按受保人群分类,可分为公、军、劳、农四大体系。
2-5: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新趋势(P40)第一:社会政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民生为基础,以满足民众基本需要和维护社会稳定并重为政策制定的原则。
第二:近年来的社会政策更加强调社会公平和基本权利的保护。
第三:近年来的社会政策更加强调向弱势群体倾斜,残疾人、农民工、长期贫困者、儿童等得到更多的关注。
第四:在社会政策的主体责任方面,中央政府责任明显增大,中央财政在社会行政行动中的投入增大,地区之间在分配水平提高。
第五:在福利水平方面,这一阶段福利水平总体回升,政府社会开支占GDP的比例明显提高。
3-1:米什拉对蒂特马斯社会政策研究取“三长两短”的评价(P46)三长:首先,蒂特马斯肯定了价值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认为社会政策研究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
社会政策不是一件简单的找不出适当的研究方法和用来解决特点问题的技术性实务,而是包含着基本价值选择和他们的含义是社会政策的研究任务之一。
其次,蒂特马斯认为社会科学既不是价值中立的,也不能离开客观事实和可以检验的证据基础之上。
换言之,社会政策的研究不仅包含着鉴别道德价值,而且包含着鉴别社会事实。
最后,对于蒂特马斯来讲,社会政策的论题比社会服务广泛得多。
两短:其一,单一的价值取向。
在强调价值和价值冲突在社会政策的角色的同时,蒂特马斯非常执着与费边主义的价值观和他自己的福利观以至于他总是拒绝其他的价值观点。
其二,非理论的取向。
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分析取向是特别的、非系统和非理论的。
他回避明确的理论,没有想过要提出可以选择的理论。
3-2:20世纪60年代社会政策发展对社会政策研究取向提出的挑战(P46)第一,社会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中获得的长足的发展。
第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复兴,提醒人们注意还存在者其他取向的理论。
第三,女性主义者的批判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福利国家背后的父权主义的假设。
第四,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危机进一步降低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形象和人们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并促使学术界对当代社会福利体系中的重大问题做出系统的理论反思。
3-3: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政策学科最近的发展(P48)第一,理论研究的多样化并向纵向发展。
阿尔科克明确指出,现在的社会政策是以理论上和地理上的多元为特征。
学科的焦点从福利国家转向福利组合。
在理论研究多元化的同时,其深度也进一步加强了,突破了国家---市场的简单对立,进一步探讨国家----市场的结合,加强了对各种非国家因素在社会保障和救助过程中等角色的研究,从以补助收入为目标的福利提供想非收入为目标的福利提供向非收入补偿转化等。
第二,研究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
其中涉及社会服务领域的政策及管理实践研究包括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就业、社区照顾和住房等),各种社会问题研究(包括犯罪、残疾、事业、老龄问题等)关于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研究(包括种族、性别、贫困等)以及相关问题的集体性社会反映等方面的研究。
第三,研究方式发生了转移。
夺取三十年间,过偶记学术对于社会政策的解释发生了很大变化。
3-4:描述性理论、剩余性模型与制度性模型、三个世界模型(P55)描述性理论是通过分类等方式,把复杂的社会政策现象简化成更加容易处理的类别,并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对不同社会政策取向更好的理解。
由威伦斯基和黎贝克提出的关于社会福利的“剩与性模型”和“制度性模型”。
剩余性模型假定家庭和市场经济是满足个人需要的两个“自然”的渠道和优先性的福利供给结构。
社会福利是一种补救性的制度。
它只是在其他制度失效时才发挥紧急的功能,而一旦正常的家庭和经济系统等渠道重新适当的发挥作用后,它就应当撤离出来。
制度性模型是把社会福利看作是现代工业社会中帮助个人达到自我实现的一个适当的合法的功能。
社会需要预先设立一套规范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去帮助个人和家庭满足需要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家庭和就业都失效后才去补救。
三个世界模型由艾斯平--安德森提出,运用“非商品化指数”工具,把福利资本主义分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具有自由主义特点的昂格鲁--撒克逊模式。
在此模式中,公共福利的责任范围较窄,并主要是针对穷人;而大多数人更愿意通过私人市场去满足他们的需要。
第二个模式是欧洲大陆传统模式,其前提是就业和贡献相关联的公共社会保险计划。
许多福利要由家庭本身来承担。
第三种模式是“社会民主”模式,前提是普遍性和平均性的给付原则,只与公民资格有关。
3-5: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公民权理论与集体道德责任说对福利国家的探讨(P56)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其看来,阶级冲突和剥削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国家投入社会福利只是为了防止社会骚乱和保护资本主义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
社会民主主义理论。
福利国家的产生上和马克思主义者不同,他们在肯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不是强调阶级对立与冲突,而是主张改良。
因此,他们并不认为福利国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斗争以及对其进行控制的结果,而是工人阶级运动和他们联合起来利用国家作为追求社会进步的斗争结果。
公民权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为英国学者马歇尔。
在他看来,政府的社会福利供给是公民权历史演进的结果。
其强调社会权和司法民权及政治权同样神圣,必须由国家实施,这为国家介入社会福利奠定了规范性基础。
集体道德责任说。
蒂特马斯主张社会福利应当是公民的集体道德责任。
国家福利制度是表达民众利他主义行为最有效的方式。
3-6:社会政策分析及其基本视角(P58)社会政策分析是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而对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及其对各种环境条件做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把握对社会政策的需求、社会政策面临的各种社会影响因素,以及社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基本视角:第一,描述性分析,指对现有政策的陈述,它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过程分析,其更多的涉及一项政策时如何的形成的,这种分析方法的焦点是许多政策因素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第三,评估,对社会政策的诸方面做出一个评判,评估过程可以判断一项政策的逻辑一致性、凭借他的效果和效率、分析它的伦理特点。
第四,规范性分析,包含着有关“应当是什么”的价值判断。
第五,价值或目的的分析,把政策分析取向划分为“强调过程”和“强调目的”的两种。
4-1:布莱德萧对需要的分类(P66-67)第一是规范性需要。
这种需要是个人或群体实际生活状况与该社会也已建立起来的标准之下所产生的。
第二是感觉到的需要,即人们切身的感觉到需要实际上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第三是表达出来的需要。
这是感觉到的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结果,即在行动上表现出有某种“要求”。
第四是比较的需要,即人们通过横向的比较而产生的需要。
4-2: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基本需要方面的局限性(P69)第一,社会政策只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社会政策已经在一些国家发展到力图满足人们更高级别的需要,但也远不是全部的需要。
第二,在现实的社会政策实践中,即使是基本需要也无法完全通过社会政策来满足。
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各国的社会政策实践都只是部分地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第三,社会政策总是表现出非个性化特征。
个人需要是千差万别的,而社会政策确具有一般化和制度化的性质,因此很难满足个性化的特殊要求。
4-3:社会政策满足社会需要的有效性与局限性(P69-70)有效性:第一,合理的社会政策规划和实施在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基础上,能有效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满足社会的整合需要;第二,社会政策已经成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有效组成部分,能够规范社会成员的社会行动,从而满足社会的秩序需要;第三,社会政策通过资源的再分配,缩小了不同利益群体和地区之间的不平等从而有效地消除了社会群体之间的紧张状态,从而满足了社会稳定几和谐的需要。
第四,通过规划和落实社会政策,可以有效地调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使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能同步进行,是人类社会日益接近即追求效率也追求公平的社会目标,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局限性:首先,通过社会政策而调节人们的社会关系,总是会影响到原来的利益格局,从而可能引发新的利益冲突。
其次,仅靠社会政策往往并不能保障社会成员行动上的一致性,社会秩序的实现还需要其他社会控制制度的配合。
再次,在现代高度分工合作、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很容易有个人风险引发社会系统风险,影响社会稳定及和谐,但仅靠社会政策并不能完全控制个人的社会风险。
最后,社会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但理论与实践都表明,国家干预市场的过程本身往往也带了一些负面的效果,进而产生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4-4: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P75-76)(1)积极作用:a、政府通过社会政策积极的干预市场和社会生活,可以扭转因市场失灵和社会生活中的功能缺失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
B、社会政策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性,因此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很强的有效性。
C、社会政策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比较准确地诊断社会问题。
d、社会政策行动可以动员广泛的社会参与,从而形成全社会的力量去解决社会问题。
(2)局限性:A、社会政策是政府主导的公共行动,但政府行动中也存在着“政府失灵”的危险。
B、社会政策行动需要比较复杂的组织过程,由于利益群体影响等人为因素而使决策和实施过程偏离合理的目标和路径C、由于社会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当通过社会政策来解决一个问题时,可能带来其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