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佛教寺院的殿堂布置及装饰艺术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研究

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研究

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研究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研究佛教是中国重要的宗教之一,自唐代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土地上扎根生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的研究,探讨其设计特点、艺术表现和现代价值。

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设计特点丰富多样。

从大型佛教寺庙到小型佛堂,每一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设计语言。

首先,建筑平面布局一般呈现出“方”的形状,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和宽容。

其次,佛教建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合。

往往选择建在山水之间,借助自然山水,营造出幽静、宁静的氛围,符合佛教追求心灵净化的意义。

最后,佛教建筑的屋顶装饰富丽堂皇,善用琉璃瓦、彩绘、雕刻等技术,表达寺庙的崇高与神圣。

佛教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

首先,佛教建筑的绘画和雕塑是其独特艺术形式。

壁画和雕塑是佛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佛教的哲学和思想内涵。

其中,卧佛、菩提树和罗汉像等佛教艺术形象被广泛应用于佛教建筑中。

其次,佛教建筑注重色彩的运用。

从屋顶彩绘到内部装饰,都使用鲜明的颜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传达出佛教追求美善的精神。

再次,佛教建筑注重立意表达,每一座建筑都有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例如,传统的五重塔象征着佛法的五大方面,寺庙的配套建筑也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寓意。

除了在设计和艺术表现方面,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也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首先,佛教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创造力和精神追求,还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

其次,佛教建筑对于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佛教建筑常建在山水之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这为当代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佛教建筑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众多的佛教寺庙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

总之,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设计特点、艺术表现和现代价值。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白化文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

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

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

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

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

一、殿堂概观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大致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

其名称,或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或按其用途而定。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

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

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

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

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

“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二、山门佛寺大门称为“山门”。

“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

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

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

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传达室”看门的任务。

可是外来户“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

这不合乎中国人爱对称的习惯,到后来就又添上一位。

8佛教与建筑-寺院殿堂、塔(新)

8佛教与建筑-寺院殿堂、塔(新)

• 3.韦驮,又作塞建陀 天、私建陀天、建 陀天、韦驮天,或 称韦将军、韦天将 军。为大乘佛教伽 蓝之守护神,南方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 之一,也是四天王 三十二将中的首将。
3.正 殿:
• 即大雄宝殿,俗称“大殿”。是供奉佛 陀的大殿。
苏州重元寺大雄宝殿
栖霞寺毗卢宝殿
• “大雄”,意谓伟大的英雄,是对佛的尊称。 • 《法华经· 涌出品》:“善哉善哉,大雄世 尊。” • 《法华经· 授记品》:“大雄猛世尊,诸释之 法王。” • 佛为大雄,故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 即称大雄宝殿。 • 供奉的主要佛像,常见的有一、三尊二种类 别。
②竖三世佛: 正中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佛迦叶或燃灯佛, 右侧为未来佛弥勒佛。
(3)供五尊佛

五方佛:正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左手 第一尊为南方宝生佛,表福德;第二尊为东 方阿閦佛,表觉性。右手第一尊为西方阿弥 陀佛,表智慧;第二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 表事业。
华 严山 寺西 五大 方同 佛

北 京 大 钟 寺

西安大慈恩寺
1. 山 门
• 佛寺大门称“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 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故又称“三门” 。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 建于山林之间,因此称山门。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 式,或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 或“三门殿”。
• 少林寺山门
•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属护法神“天龙八 部”)像。其形象面貌雄伟,作忿怒相, 头戴宝冠,上半身裸体,手执金刚杵,两 脚张开。所不同者,只是左像怒颜张口, 以金刚杵作打击之势;右像忿颜闭口,平 托金刚杵,怒目睁视。
2.天王殿
• 由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殿中间供大 肚弥勒菩萨(或天冠弥勒),面朝南。左右供 奉四大天王。弥勒菩萨的背后,供韦驮菩萨 (护法神),面向北。

汉地佛教建筑布局讲解PPT

汉地佛教建筑布局讲解PPT

钟楼,鼓楼
钟楼和鼓楼分别位于天王殿左右两侧,其功能在古时候是表示 禅定的境界,现在也具有计时的作用,所谓“晨钟暮鼓”,同时 敲钟也有祈福的寓意。
佛塔
佛教寺庙内塔一般是用来供奉舍利的,此外还兼具一些其他 的功能,地标性,佛的象征,以供世人朝拜。
祖师殿 鼓楼
总结
藏经阁 方丈室 大雄宝殿 天王殿 Nhomakorabea门殿伽(qie)蓝殿 钟楼
作业:
周末有空到当地寺庙游略。
大雄宝殿
千手观音。位 于三世佛后, 也是一位重量 级别的“人 物”。
十八罗汉,位于三世 佛两侧,各分布九位。 其中较为熟悉的是降 龙尊者——济公。
方丈室
方丈,即寺院主持。方丈室为其住所,也是说法和接客之处。
藏经阁
藏经阁,是寺院讲经说法藏经的场所。是供奉经律 论三藏与讲法的地方,象征三宝中的法宝,指佛教中 的一切理论学说,是禅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所。
佛教寺庙主要殿堂介绍
教学内容
• 佛教建筑布局规则
• 主要殿堂:
供奉对象及其布局
问题:1.这些图片给你的整体感觉? 2.你看到了什么? 3.你发现了什么?
三门殿
无作门 空门 无相门
天王殿
大肚弥勒
韦陀 金刚杵的寓意
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被供奉于天王殿内两侧。他们分别
是: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其脸色,法器,领地各不相同,有“风调雨顺”之意。

佛教寺庙布局课件

佛教寺庙布局课件

下面,就让我做你的导游,为你打 开山门,去领略一下汉传佛教寺院 的建筑和文化吧。
• 钟楼
• 枷蓝殿
• 山门 • | • 哼将 山门殿 • | 东北天王 天王殿
• 韦陀
哈将
西南天王
• 大雄宝殿 • | • 法堂 • | • 罗汉堂 • | 藏经楼(毗卢阁/观音阁) • | • 方丈室
戏说哼哈
• 哼哈二将如何来的,不去研究了,总之这 是两个自己完全没有主见、可是却拼命维 护他们主子意见的活奴才。他们特别地类 似于西游记中的本巴布、布巴本,是天才 的一对现活宝。哼哈二将,一哼一哈憨态 可掬地追随他们的主子,不亦乐乎地吹捧 主子并彼此吹捧。
• 如果你以为,哼哈二将只是为了娱乐主子, 那就完全错了。哼哈二将的生活态度是永 远有理,不论是否真的有理无理。永远有 理,在别人看来,是黑白颠倒,在他们自 己看来也差不多。但是,哼哈二将就是要 把白地说成是黑的、黑地说成是白的,他 们问:难道不可以么?
• 配殿和附属设施是分布在中轴线东西两侧 对称建造的次要建筑,通常由钟楼(东)、 鼓楼(西)、伽蓝殿(东)、祖师殿 (西),以及客堂、禅房、斋堂、寝堂、浴 堂、寮房、西净(卫生间)、放生池等组 成。寝堂等生活设施按内(出家人)东外 西(居士、施主)的原则安排。这样,寺 院就成了一组规模宏大而排列有序的建筑 群。
• 西方广目天王,梵文:Virūpākşa。“广目” 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 故名广目天王。西方广目天王,谓以净天 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 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 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 奉佛法,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 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代表“顺”。
•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曾受释 迦佛的嘱托,要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诞 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 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 道中的众生。而且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 成佛”。有情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 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的救济

中国寺庙布局详解

中国寺庙布局详解

中国寺庙布局详解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悠久历史⽂化的象征。

下⾯我们⼀起看看寺庙雄伟巍峨的殿阁建筑风格以及特有的⽂化特点。

汉传佛教寺庙⼀般坐南朝北,呈中轴线式对称分布,从前⾄后依次建有⼭门、天王殿、⼤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丈室等。

禅宗有“伽蓝七堂”之说,“七堂”⼀般是指:塔(安置佛舍利)、⾦堂(⼜称佛殿,安置本尊佛。

与塔共为伽蓝之中⼼建筑)、讲堂(讲经之厅堂)、钟楼(俗称钟撞堂,为悬挂洪钟之所在)、藏经楼(⼀作经堂,为藏经图书馆)、僧房(⼜作僧坊,即僧众宿舍。

分布于讲堂东西北三⾯,即三⾯僧房)和⾷堂(⼜称斋堂)。

⼀、⼭门⼭门,为寺庙中的第⼀道⼤殿。

过去寺庙为避开市井尘俗⽽建于⼭林,因此称寺庙正⾯的第⼀道楼门为⼭门。

⼀般有三个门,中间为空门,右边为⽆作门,左边为⽆相门,分别代表佛教中的三种学说思想,也叫“三法门”或“三门”,含有智慧、慈悲、⽅便的意思,象征“三解脱门”。

空门在中间,也就是所谓的“四⼤皆空”之意,这种哲学思想是⼀门⼤智慧,所以说了悟空门之意,就是掌握了智慧法门。

⽆作门在右边,最简单的含意是不造恶业。

代表的是努⼒⾏善,种植善因,修成善果,这是⼀道慈悲法门。

⽆相门在左边,主要是告诫⼈们不要固执⼰见,以不同物质的“相”貌、形体简单浮浅地认识事物,特别是不要以⾃我为中⼼,要尊重众⽣万物,处处顺其⾃然,所以说懂得了⽆相门,就是迈进了真正的⽅便之门。

⼭门内两侧供奉的通常是哼哈⼆将,⾯相凶猛吓⼈,闭嘴者为“哼将”,张嘴者为“哈将”。

他们⼿持⾦刚杵,威风凛凛,担任佛祖的警卫任务,虽然在佛界中地位不⾼,但与佛祖朝⼣相伴,属于最亲近的⼈。

传说佛的五百侍从中,最重要的就是卫队长密迹⾦刚。

他原来是法意王太⼦,皈依佛教后担当把守寺院⼤门重任。

因为⼀个⼒⼠不符合中国的对称美,所以传⼊中原后⼜增加⼀位⼒⼠,⼀左⼀右⼆将守在⼭门两侧。

⼆、钟楼、⿎楼进⼭门之后,有钟、⿎⼆楼相对。

左为钟楼,右为⿎楼。

⼀般早晨先敲钟,以⿎相应;傍晚则先击⿎,以钟相应。

汉地寺院建筑布局及风格

汉地寺院建筑布局及风格

汉地寺院建筑布局及风格从北魏开始,寺院建筑在中国兴盛起来,但是,印度神庙和佛寺建筑的模式并没有被接受。

寺,在中国原来就是汉代官署的名称。

相传中国第⼀座古寺,东汉永平⼗年所建的⽩马寺,就是⽤接待外国宾客的官署枣鸿胪寺改建的。

中国⼈从⼀开始就把佛寺与官府、宅隋唐以前的佛寺,⼀般在寺前或宅院中⼼造塔。

当时的寺院习称“浮屠祠”,礼拜塔中舍利是当时信徒巡礼的主要内容。

庙前有廊庑围绕,正中院庭的前后有殿堂,房院为僧房。

隋唐以后,造巨像成风,佛殿普遍代替佛塔,佛塔渐渐被挤出寺院,或另辟塔院,或置于寺前后或两侧。

禅宗兴起后,提倡“伽蓝七殿”制。

七堂为佛殿、法堂、僧堂、库房、⼭门、西净、浴室。

较⼤的寺院还有讲堂、经堂、禅堂、塔、钟楼、⿎楼等建筑。

明代以后,伽蓝制度已有定式,殿堂塑像也⼤抵⼀致。

佛寺殿堂的配置⼤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南往北,依次为:⼭门、天王殿、⼤雄宝殿、法堂,再后是藏经楼。

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殿、观⾳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东侧为僧⼈⽣活区,包括僧房、⾹积厨、斋堂、茶堂、职事堂(库房)等。

西侧主要是云会⼭门⼀般有三个,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相门、⽆作门。

⼭门常盖成殿堂式,殿内左右分塑⼆⾦刚⼒⼠,守护佛法。

⼭门⽽后的天王殿,中供⼤肚弥勒,弥勒是释迦的继承⼈,称为“未来佛”。

弥勒像的左右分裂四⼤天王像,掌管东西南北四⼤部洲的⼭河⼤地,⼜称为“四⼤⾦刚”。

弥勒像的背后是护法神韦驮天尊。

⼤雄殿供奉主尊释迦牟尼像。

⽐较常见的是:⼀佛⼆弟⼦:释迦佛、阿难、迦叶。

⼀佛⼆菩萨:释迦佛、⽂殊、普贤。

⼀佛四弟⼦:释迦佛、⽂殊、普贤、阿难、迦叶。

横三世佛:药师佛(东)、释迦佛(中)、阿弥陀佛(西)。

竖三世佛:燃灯佛(过去佛,东)、释迦佛(现在佛,中)、弥勒佛(未来佛,西)。

三⾝佛:卢舍那佛(左)、毗卢遮那佛(⼤⽇如来,中)、释迦佛(右)。

五⽅佛:阿閦佛(东)、宝⽣佛(南)、⼤⽇如来(中)、阿弥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

汉传佛教寺院格局精编版

汉传佛教寺院格局精编版

汉传佛教寺院格局比较完整的寺院一般包括三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伽蓝殿、祖师殿、法堂、罗汉堂等,不同的寺院还有其他的殿,如武圣殿、三圣殿、药王殿、圣母殿等等。

三门就是寺院的大门。

比较大的寺院一般都是三个门,中间大门,两旁小门,又称三门殿。

小点的寺院有些就一个大门,小门就省略了。

因为寺院一般都在山中,所以又叫山门,其实,正式的名称应叫“三门”,它象征着“三解脱”(空、无相、无作)。

进入三门,两旁塑有两大金刚神像。

一是手持金刚杵的夜叉神,名为执金刚;一是密迹金刚。

传说佛常有五百执金刚随从侍卫,其主要者即此密迹金刚神。

很多人说这两个是“哼哈二将”,也确有近代的寺院在修建的时候“不小心”把这两个修成了“哼哈二将”,但这个其实是误传,“哼哈二将”是《封神演义》里的人物,与佛教没有关系。

天王殿走过三门就天王殿。

殿中间供奉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奉的是韦驮菩萨(韦驮天),面向北;殿内东西两旁供奉的是四大天王。

弥勒菩萨名阿逸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南天竺人。

现今寺院所供奉的弥勒菩萨像俗称大肚弥勒佛,并不是原本的弥勒菩萨,是我国五代时期,浙江奉化一位名叫契此的布袋和尚,德高望重。

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

”人们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就在寺院的天王殿正中塑了他的像。

慢慢普及开来。

四大天王如雷贯耳,具体的就不说了,不是中国人,西游记中守护南天门的增长、广目等四大天王就是本土化的四大天王。

很多人说他们是四大金刚,这也是《封神演义》的误传。

佛教中另有金刚,与天王不可同日而语。

韦驮菩萨这个和弥勒菩萨一样,已经把佛经中的菩萨本土化了,佛经中有韦驮菩萨,但不是这个样子,我们大多看到的是韦将军。

传说唐代的道宣律师〔南山律宗开山祖师〕曾与天人会谈,说及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韦将军常周行东南西三洲〔佛经传北洲无出家人〕,护助诸出家人——《道宣律师天人感通传》。

宋代以后,便在寺中塑了韦将军像。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ppt课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ppt课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钟楼
鼓楼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弥勒佛名为“阿逸多”,是释迦摩尼佛的弟子,现在看到 的大多数的弥勒菩萨形象为一个胖大的和尚,源自浙江奉 化在五代时有一和尚常携布袋,教化群众,颇受群众信仰, 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胜百千亿,时时 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就是 弥勒菩萨的化身。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 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职调; 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职风; 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赤龙,职顺; 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伞盖,职雨。 合起来也称“风调雨顺”,表达了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 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比较大的寺院,可能还有阿弥陀佛殿、药师佛殿、文殊殿、 普贤殿、地藏殿等。
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东方三圣: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华严三圣:释迦摩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大智菩萨,道场在山西五台山,坐骑为青狮。 普贤菩萨:大行菩萨,道场在四川峨眉山,坐骑为六牙白
排名: 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
骑象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 长眉罗汉,开心罗汉,喜庆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 伏虎罗汉,沉思罗汉,骑鹿罗汉。

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布局整理

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布局整理

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布局整理今天整理和分享下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布局,在前面几年个人旅游和走访了五台山,峨眉山,山西大同善化寺和华严寺,正定八大寺,杭州灵隐寺,大理崇圣寺,韶光南华禅寺等,也进一步结合相关书籍对佛教寺庙布局进行了梳理。

山门山门即三门,可以看到进佛寺很远的地方就有佛寺大门入口,一共有三个门,对应三解脱门,即空,无相,无作三个门。

由于山门本身离天王殿很远,现在的山门基本都是全部新建的,更多的寺庙是根本就没有山门而是入寺即入天王殿。

进山门往北走,最先进入的就是天王殿,与天王殿平行的是晨钟暮鼓,钟楼和鼓楼位于天王殿的两侧,即西边是鼓楼东边是钟楼,晨钟暮鼓,太阳从东方升起即钟楼在东。

图片摄于五台山大螺顶在天王殿内部首先看到的是弥勒佛,即未来佛,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韦驮菩萨像。

弥勒菩萨即竖三世佛里面的未来佛,也是民间说的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韦陀菩萨是佛的护法神,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在弥勒菩萨两侧是主管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四大天王的形象还来源于早期的西游记电视剧。

东方持国天王: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

手持琵琶,是主乐神。

南方增长天王: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手握宝剑。

西方广目天王: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

故手缠一赤龙。

北方多闻天王:因赐众生福德而众生得知尊名,守护北俱泸州。

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

弥勒菩萨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弥勒道场比较著名的是浙江奉化雪窦山和贵州梵净山。

观音殿和药师堂图拍摄于少林寺药师堂出天王殿后先看两侧布局,从图里面可以看到是观音殿和药师堂。

更多的是布局为珈蓝殿和祖师殿,也有在两侧中的一侧设置罗汉堂的。

汉地佛教建筑的艺术特色浅议——以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为例

汉地佛教建筑的艺术特色浅议——以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为例

147一、佛寺建筑的历史演化早期的佛寺建筑称之为“精舍”,如舍卫城的“袛园精舍”以及王舍成“竹林精舍”,这些建筑因为多喜欢选择建立在一些离闹市区较远的清幽之处,后人又根据其特性将寺庙称为“兰若”,指的是安静的地方,也被称为“伽蓝”,指的是僧侣居住的园林[1]。

东汉永平十年(67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国的佛教建筑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随之发展起来的。

在中国,“寺”最初为官署,后期又在雍门外的临街处为他们建立起馆舍,起名白马寺,为我国首座寺庙。

佛寺从南北朝发展到唐朝,已经在全国多处建立寺庙,布局已经基本形成。

到唐代,塔的地位逐步降低,殿的地位日益提高。

唐代之后,佛塔是寺庙内所包含的建筑,多建在寺庙前后或者独立建成塔院,中心建筑则以大雄宝殿为主。

寺院一般为坐北向南,划出中轴线,轴线上各个殿堂布局,有着严格的层次,布局相对统一。

到了宋代,禅宗开始兴起,佛寺的建筑格局也已经固定下来,在中轴线从南向北按照次序分别是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等。

二、汉地佛教建筑的特点中国佛教的建筑格局逐渐从塔为中心演变为殿为中心,这也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特征[2]。

寺庙是供奉佛像、放置经书、举行佛教活动以及僧侣们活动、学习的地方。

所以,佛教寺庙的结构也很全面地兼顾这些功能。

每个区域、每个殿堂都有不同的作用,能够很好地与功能相适应。

但寺庙的建设会受当地一些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所以,每个寺庙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根据主次顺序将各类殿堂依次分布在中轴线上,其他院落则根据对称原则分布排列。

面积较大的寺庙则分列于主阁的两侧,形成廊院布局,较小院落则对称分布。

各个院按照其功能和供奉佛像进行命名。

中轴线重叠四合院的两侧,再对称设置重叠四合院,这样就形成了左中右三路并进的格局,嵩山少林寺及北京潭柘寺就采用这种建筑格局。

山中建设寺庙,因受地形影响,一般采取依山而建的形式,可以做到错落有致。

虽然中轴线不易确定,但主要的殿堂一般建在主道之上。

千山龙泉寺、福州涌泉寺及北京戒台寺较为典型。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寺庙类型佛教寺庙是供奉佛像、存入佛经、举行佛事活动和供僧众们生活、居住的场所。

因此,各类佛教寺庙的建筑和布局,无不与其功能相适应,同时又受到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大体与三种佛教派别相适应,寺庙类型可分为:(一)汉地佛教寺庙汉地佛教寺庙分布在全国各地。

受古建筑形制影响,有下列特点:1.重要殿堂与佛像布置在中轴线上。

一般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或观音殿、藏经楼。

2.较大的寺庙在主体殿阁两侧,仿宫殿廊院式布局,对称排列若干个较小的院落。

各院按贡奉佛像和功能命名。

如菩提院、般若院、塔院、方丈院、法堂、祖师殿、罗汉殿等。

文献记载,唐长安章敬寺有48个院、房屋4130余间,是皇室专建的特大规模的寺院。

3.主院和各小院均绕以回廊,廊内有壁画。

在中轴线重叠四合院的两侧,又对称地布置了重叠四合院,形成左、中、右三路齐头并进的格式,如河南少林寺和北京潭柘寺。

4.一些山中寺庙,受地形的制约,采取古建筑的形式,依山就势布局,做到错落有致。

中轴线虽不明显,但主要殿堂布置在主要游览线路上。

如北京的戒台寺,千山的龙泉寺,黄梅的五祖寺和福州的涌泉寺。

有的寺庙建在沟谷的桥上,如井陉的福庆寺。

还有的建在悬崖峭壁上,如恒山的悬空寺。

5.佛寺中,广植花木,或松或柏,或银杏或紫荆、藤萝。

有的庭院内掘有荷花池,叠假山,并同建筑有机结合,成为理想宗教场所,又是安全舒适的生活区。

(二)藏传佛教寺庙(喇嘛庙)藏传佛教寺庙始建于唐代,即佛教最初入藏之时。

松赞干布修建的法王洞(曲结竹普)、超凡佛殿(帕巴拉康),是布达拉宫的雏型,以后经过多次维修和扩建,形成现在规模。

随着佛教的传播,藏传佛教寺庙建设到清代达到极盛时期。

至1949年前,全国藏传寺庙达5000多座。

藏传佛教寺庙同汉地寺庙在建筑上有很大不同:1.单体建筑的经堂、佛殿、僧舍,为木柱支撑、密檐平顶的碉房式建筑。

墙壁厚实、收分大,剖面呈梯形。

墙面上修有许多音窗(假窗),并加上许多横向装饰。

浅论佛教寺院建筑的设计要点——20年专注于寺庙设计!

浅论佛教寺院建筑的设计要点——20年专注于寺庙设计!

浅论佛教寺院建筑的设计要点——20年专注于寺庙设计!一、佛教寺院的单体建筑设计寺院的总平面规划布局确定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作单体建筑的详细设计。

单体建筑设计是要在总平面设计的前提下进行的,其建筑风格、体量(长x宽x高)、朝向、开间、进深,都在总体规划范围之内。

1、平面布置单体建筑设计先从平面布置开始。

佛寺建筑有的是四周回廊式,有的是三周有廊,有的只有前廊、三周无廊,有的地块实在有限,四周都没有廊。

平面布置先确定开间,有的三开间,有的五开间、七开间等,这是指面宽几开间,中间的叫明间,紧挨明间两边的称次间,次间旁边的称稍间。

一般来说中间的明间最宽,次间和稍间可一样宽或次间比稍间宽些也可以,但不可能稍间比次间更宽。

明间、次间、稍间的宽度要结合斗拱的模数来确定,让不同柱网中的斗拱间隙相等或间距差别不宜太明显。

进深有的三开间,有的四开间。

一般而言,面阔尺寸比进深尺寸大。

2、立面设计平面布置完成之后,即进入立面设计。

立面与平面相关联,比如,门和窗的开设位置,何处是门、何处是窗,几扇门、几扇窗,平面与立面是对应的。

建筑立面设计涉及建筑构造、建筑美学等,而建筑构造主要包括门窗、柱子和屋顶等。

主要建筑一般都有斗拱,斗拱所处的位置不同,有不同的名称,明清时期有柱头科斗拱、平身科斗拱、角科斗拱,唐宋时期称其为铺作。

柱头科斗拱正对着立柱上方,平身科斗拱处在两柱之间,角科斗拱顾名思义则是在转角的位置。

柱头正上方必定有斗拱,不能移位,斗拱之间的间距均衡为要。

中国古代建筑最大的特点体现在大屋顶上,屋顶形式多种多样,有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十字脊和万字顶等。

在众多的屋顶形式中,庑殿顶是最高等级的。

在古代,等级森严,不可造次。

因此,在寺院的群体院落中,大雄宝殿要用庑殿顶,天王殿、法堂、藏经楼等宜用歇山顶,钟鼓楼等其他配殿也可以用歇山顶,但绝不能用庑殿顶。

一个大寺院里建筑数量很多,如果太多建筑屋顶都是歇山顶形式未免单调,所以,为求变化,钟鼓楼可采用十字脊顶,因为钟鼓楼一般是正方形的,做十字脊顶很适合。

汉地佛教寺院主要殿堂介绍

汉地佛教寺院主要殿堂介绍

钟楼
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 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 每边长35.5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 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 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 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体现了古代汉族 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鼓楼
鼓楼是古代放置巨鼓的建筑,用以击鼓报 警,或按时敲鼓报告时辰。佛寺亦有鼓楼, 与钟楼相,建于正殿的左右,用以悬鼓报 时,或于典礼时敲击。
东西配殿
清代陵制。位于隆恩殿前东西两侧。单檐 歇山顶,一般为面阔五间,有前廊。东配 殿是存放祝版和制帛的地方。也是每当大 修隆恩殿临时供放神牌的场所。西配殿是 喇嘛念经的地方。
法堂
七堂伽蓝之一,乃禅林演布大法的地方。 位于佛殿的后方,方丈的前方。相当于讲 堂,而"讲"通于"讲教",在禅宗,为别于他 宗,且示其教外别传的宗旨,所以特称为 法堂。
天王殿
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佛教寺院内的第 一重殿,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塑像,左右 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韦驮天塑 像,因此得名。
天王殿最初多见于净土宗寺院,中国禅宗 本不供弥勒,但两宋之后中国佛教出现禅 净双修的局面,所以天王殿开始出现在大 部分中国寺院里Fra bibliotek大雄宝殿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 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 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 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 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 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 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 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 法僧三宝。
罗汉堂
罗汉堂,是供奉罗汉的殿堂。因为佛教后 来分成许多支派,在小乘佛教里,凡是信 奉小乘佛教的人,按小乘佛教的教义进行 修行达到的最高境界,就叫做“阿罗汉 果”,简称罗汉。罗汉有十六罗汉、十八 罗汉、五百罗汉之多。在一般的寺庙里, 在大雄宝殿两侧塑十八罗汉,而在规模较 大的寺院,则专门建有罗汉堂,内塑很多 罗汉,可能是五百罗汉,可能更多。

一般佛寺是怎么布局的?各殿供的是谁? 怎么参拜?

一般佛寺是怎么布局的?各殿供的是谁? 怎么参拜?

一般佛寺是怎么布局的?各殿供的是谁?怎么参拜?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汉传佛教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

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山门向南开,布局基本上是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藏经楼等组成。

当然,这只是佛教寺院的一般布局,规模比较大的寺院还有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四堂、四台、罗汉堂、禅房、监院/方丈院、大斋堂等等,具体情况还要视规模而定。

一、山门寺庙的大门称为“山门”,因寺庙大多修建于山林之中而得名,同时也有另外一个含义,即是三个门之谓,象征佛教中的“三解脱门”,中间的为空门,东侧的为无相门,西侧的为无作门。

无作指无因缘造作;无相即不取一切相;空门,因缘解体,一切皆空。

所以山门是僧俗两界的分界线,也是达到涅磐境界所必须经过的门径。

一般的山门两旁有两位大力金刚像,又名“执金刚”,是两位手持金刚杵(印度古代最坚固的兵器)的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二、钟楼、鼓楼进入山门以后就可以看见东面的钟楼和西面的鼓楼。

佛教有“晨钟暮鼓”之说,即早上先敲钟,以鼓和之,晚上先击鼓,再以钟应之。

钟楼,即寺庙中悬挂梵钟之堂宇,其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寓意地狱救苦,度化众生。

鼓楼为悬挂鼓之建筑物。

其位置在大殿或讲堂之右,而与钟楼相对望,其下面供奉的是妙吉祥菩萨,即文殊菩萨。

三、天王殿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进入山门后的第一重大殿,殿中供大肚弥勒佛,其背后为韦驮,东西两侧供奉四大天王,有的天王殿还有类似这样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颠倒之人”。

1、中尊:弥勒佛天王殿一般面向北,供的中尊是弥勒佛,这是因为弥勒作为未来佛,是释迦摩尼佛涅磐后的继承人,具有崇高的地位。

弥勒佛的形象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作大肚弥勒佛,是未来佛,与释迦摩尼(现在佛),燃灯佛(过去佛)一起供奉在大雄宝殿,称为“竖三世佛”;另一作菩萨像装,常带天冠,单独侍奉。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精品
图19 大雄宝殿
精品
图20 释迦摩尼佛
精品
十八罗汉
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像。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 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 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摩尼的弟子。最初为 十六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排名: 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
精品
图22 海岛观音
精品
5、藏经楼
藏经楼位于寺庙中轴线的后部。藏经楼的“藏”,读zàng, 是指佛教里的三藏:经藏、律藏、论藏,另外还有分类的 意思。
藏经楼的功用一般用于藏经,也可以用于僧人阅读经书的 场所或是接待贵宾的场所。
藏经楼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毗卢阁,楼上藏经书,楼下 供奉毗卢遮那佛;二是转轮殿,所有经书放在一个大转轮 上,人们只要将转轮转一圈就代表读经书一遍。
精品
图12 山门(三门)
精品
图13 金刚力士
精品
2、钟楼 、鼓楼
钟楼即寺庙中悬挂梵钟的楼宇,通常与鼓楼分居山门内两 翼,古制以钟楼建于东边。梵钟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或 早晚报时之用。寺院早晚叩钟一百零八响,寓意众生能脱离 一百零八种烦恼,以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之后,能够烦恼 消。一般来说,钟楼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寓意度化众 生。
精品
图16 弥勒佛
精品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 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职调; 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职风; 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赤龙,职顺; 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伞盖,职雨。 合起来也称“风调雨顺”,表达了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 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图图11白马寺河南洛阳白马寺河南洛阳图图22灵隐寺浙江杭州灵隐寺浙江杭州图图33少林寺河南登封少林寺河南登封图图44寒山寺江苏苏州寒山寺江苏苏州图图55国清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浙江天台图图66大明寺江苏扬州大明寺江苏扬州图图77栖霞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江苏南京图图88东林寺江西九江东林寺江西九江图图99法门寺陕西扶风法门寺陕西扶风图图1010南普陀寺福建厦门南普陀寺福建厦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正正文文??一寺庙的基本布局一寺庙的基本布局??一般的汉传佛教寺院多采用如下布局模式

中国寺庙建筑设计布局

中国寺庙建筑设计布局

中国寺庙建筑设计布局曲阜市中源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三门向南开,但也有说法,寺院不能太正对南向,有点偏东或偏西的那种向南方向.布局基本上是天王殿,中间供奉弥勒菩萨,以布袋笑弥勒见多.四天王左东南、右西北(以弥勒为准,左即东方)。

弥勒菩萨的背后是供奉韦驮菩萨。

以天王殿作为主线,纵线对正,接下来就是主殿——大雄宝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当然也有寺院供奉法身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一般供奉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

或者禅宗道场就干脆供奉释迦牟尼佛粘花像,左右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

大雄宝殿的左右两旁一般是十八罗汉,左9尊右9尊。

释迦牟尼佛的背后,一定是供奉观音菩萨见多,称海岛观音,左右善财童子和东海龙女。

观音大士身后配有罗汉或者三十二应身图。

接下来是法堂和藏经阁,两者可以上下两楼,或者相互连接都可以。

上述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都在一条纵线上。

横线主要是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设立左右钟鼓楼,左钟楼(东边),右鼓楼(西边),一般钟楼下或供奉地藏菩萨,鼓楼下或供奉伽蓝菩萨(现关公像)。

也有的寺院将钟鼓直接设立在大雄宝殿之中。

但大致的布局就是如此。

以“寺”为名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

“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

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

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

下面将就普通常见寺庙的格局作些介绍。

布局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地佛教寺院的殿堂布置及装饰艺术
2009年12月16日 10:40《佛学文摘》【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
[佛艺博览] [背光] [张连城] [装饰图案] [寺院]
签:
文殊菩萨背光大鹏金翅鸟
在佛寺的殿堂中,常有一些佛家专有的、比较固定的陈设,这里择要作一介绍。

背光:是佛像背后的屏风状的饰物,意在表示佛光普射四方。

细观之下,就会发现背光中有许多用祥云卷草和吉祥动物组成的各种图案。

而背光图案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佛寺类型和时代的差异,如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三身佛的背光,其内饰网目纹,为典型的辽代的装饰图案,而外侧却是纹络粗犷的火烟纹,有些类似唐代的风格。

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此殿是深受唐代文化影响的辽代时期寺庙的特点。

而按照《造像量度经》的规定,背光上的图案应有六种,即大鹏——表慈悲,鲸鱼——表保护,龙女——表救度,童男——表资福,狮子——表自在,大象——表善师。

实际上更多的背光是由各种吉祥图案,诸如七珍八宝等构成的,有的甚至只有一些花草卷纹图案而已。

宝盖:是罩于佛像上面的平顶圆柱形伞状物,质地不一,有丝质的,也有木制或金属制的。

宝盖是由古代王者出行时的承尘伞状物演化而来的,作为佛的庄严饰物,其寓意是“佛行即行,佛住即住”。

释迦牟尼佛背光
幡:是布列于佛坛四周的长条状的丝织或棉织物,上面书写经文或敬语。

幢:是佛殿内悬挂的长筒形庄严饰物,一般用丝织品或棉布制成。

幢身周围分置八或十个间隔,下附四条垂绦。

上面或绣佛像,或施彩画,或书写经咒、敬语等。

欢门:是悬挂在佛前的方形大幔帐。

上面绣以飞天、莲花或珍禽异卉等图案。

因其两侧常垂有幡带,故又称幡门。

欢门前常当空悬挂一盏琉璃灯,称“常明灯”。

佛殿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庄严饰物以外,还有一些常规的供养佛与菩萨的物品,即供具。

最常见的是“三具足”,即一香炉,二花瓶,二烛台。

因其个数为五,也称“五具足”。

这是最简单的供物,比较讲究的在供有“三具足”的长香案之后,还设一方供台,上设六种供具,即花——表示布施,涂香——表示持戒,水——表示忍辱,烧香——表示精进,饭食——表示禅定,灯明——表示智慧,合称六度。

另有“五欲供”,即明镜以戒色,琵琶以戒声,涂香以戒香,水果以戒味,大衣以戒触等五种欲望。

在汉传佛教寺院的装饰艺术中,壁画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装饰和宗教宣传形式。

根据壁画的风格和技法,可以大致判断出壁画的创作时代。

实际上,寺院壁画有一渐进的发展过程,其中最灿烂的时代是唐朝,元明以后渐趋衰落。

画风叠变多样、流派众多,内容丰富是汉传佛教寺院壁画的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