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药品经济学评价标准

合集下载

国家基本药物专项处方点评

国家基本药物专项处方点评

国家基本药物专项处方点评一、引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家基本药物专项处方进行点评,以期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

二、国家基本药物概述国家基本药物是指为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由国家确定并保障的药品。

基本药物具有疗效确切、价格适中、使用广泛等特点,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基础。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定期调整,以适应临床需求和药品市场变化。

三、专项处方点评目的通过对国家基本药物专项处方进行点评,旨在提高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药水平,规范医疗行为,降低药品费用支出,提高患者满意度。

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医药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专项处方点评内容1.处方规范性:点评处方是否符合规范书写要求,包括患者信息、诊断、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医师签名等内容是否完整、准确。

2.药物合理性:评价处方中所选药物是否符合患者病情需要,是否遵循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的原则,是否存在不合理联合用药、超适应症用药等情况。

3.药物经济学:评估处方中药品的价格、用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医保支付政策,是否造成资源浪费。

五、专项处方点评结果通过专项处方点评,发现大部分处方规范、合理用药,体现了临床医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和医疗水平。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处方书写不规范、部分药物选择不合理、少数处方存在超适应症用药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处方点评制度,定期对处方进行点评和反馈,确保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

六、结论与建议国家基本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对于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培训,提高医生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和选用能力;二是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长效机制,确保处方点评工作的持续开展;三是加强医保支付政策引导,鼓励患者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四是加强药品监管,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0+EqOibXTg]Up\FZ_tB2><53=94A7v *+.z x 3+|},+.}1~/0y *z 0-z{/}{/./-+{w 4z ,3z 2+/.1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China Guidelines for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s(2011版)《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课题组联系邮件地址:*******************二O一一年四月九日II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China Guidelines for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sIII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China Guidelines for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s《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课题组总 顾 问: 桑国卫 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中国药学会理事长组 长: 刘国恩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 组 长: 胡善联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久鸿 解放军306医院药学部主任,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作成员: 吴 晶 天津大学杨 莉 北京大学李洪超 中国药科大学董朝晖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李明晖 中国药科大学常精华 北京大学,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史 宁 解放军306医院IV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China Guidelines for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sV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China Guidelines for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s专家组(按姓氏笔画排序)马爱霞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教授王爱国 中国药学会学术部主任卢凤霞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药品价格评审中心主任史录文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教授白慧良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关志强 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利华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朱世俊 解放军301医院教授许嘉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巡视员余功斌 国家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吴 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医学科学七处处长宋瑞霖 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命良 美国强生公司全球卫生经济与定价总监张宗久 国家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司长张振忠 国家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大魁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少丽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幼平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玉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李树泉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教授陈 文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 兵 中国药学会副秘书长陈 怡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卫生经济事务总监 陈 洁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盛新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教授武志昂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罗 南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罗景虹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社社长郑 宏 国家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VI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China Guidelines for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s姚 宏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郭剑英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政策法规处处长顾 海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卫生与医疗保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 渝 海南医学院副校长程晓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董恒进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谢 锋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助理教授熊先军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谭延辉 台湾药师公会联合会药事照护发展中心执行长I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China Guidelines for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s目 录引言(Introduction) (I)使用说明(Instructions) (1)执行摘要(Executive Summary) (5)指南1:研究问题(Study Question) (11)1.1 研究背景(Background) (13)1.2 研究目的与假设(Objectives and Hypothesis) (13)1.3 研究角度(Perspective) (13)1.4 目标人群(Target Population) (14)1.5 干预措施及对照选择(Interventions and Comparators) (15)指南2:研究设计(Study Design) (17)2.1 研究类型(Types of Study) (18)2.2 研究假定(Assumptions) (20)2.3 样本大小(Sample Size) (20)2.4 研究时限(Time Horizon) (21)指南3:成本(Cost) (23)3.1 成本的确认(Cost Identification) (25)3.2 成本的测量(Cost Measurement) (27)3.3 贴现(Discounting) (28)指南4:健康产出(Health Outcomes) (31)4.1 效果(Effectiveness) (33)4.2 效用(Utility) (34)4.3 效益(Benefit) (36)指南5:评价方法(Evaluation Techniques) (39)5.1 评价类型(Types of Evaluations) (41)5.2 增量分析(Incremental Analysis) (42)II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China Guidelines for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s 指南6:模型分析(Modelling Analysis) (45)6.1 决策树模型(Decision Tree Models) (47)6.2 计量经济模型(Econometric Models) (49)指南7:差异性和不确定性(Variability and Uncertainty) (51)7.1 差异性分析(Variability Analysis) (53)7.2 不确定性分析(Uncertainty Analysis) (53)指南8:公平性(Equity) (57)指南9:外推性(Generalizability) (61)指南10:预算影响分析(Budget Impact Analysis) (65)10.1 基本作用(Role) (66)10.2 操作细则(Operations) (67)参考文献(References) (71)附录1:标准报告格式(Standard Reporting Format) (78)附录2:术语表(Terminology ) (83)I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China Guidelines for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s引言(Introduction)医药技术是人类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指标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指标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指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指标是指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进行监测、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指标,旨在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和使用,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下面将从指标分类、具体指标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一、指标分类1.供应方面指标:包括供应渠道、品种数量、供应可及性、库存管理等指标。

主要反映基本药物的供给情况,例如基本药物的供应渠道是否通畅,供应量是否充足等。

2.使用方面指标:包括使用管理规范化、合理使用情况、药物用量等指标。

主要反映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例如基本药物是否得到合理使用,是否存在滥用和浪费等情况。

二、具体指标具体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指标如下:1.供应方面指标(1)药品的供应渠道,如医院、药店、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等。

(2)基本药物品种数量,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进行统计。

(3)药品供应可及性,反映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基本药物的接触和获得难易程度。

(4)药品库存管理,包括库存量、库存周转率等指标。

2.使用方面指标(1)使用管理规范化,包括药物的存储、配送、使用等环节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合理使用情况,包括合理用药指导、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等使用情况。

(3)药物用量,包括药物的平均每日定义剂量、日均消耗量等指标。

(4)不良反应监测,反映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三、评价方法1.数据收集:收集相关数据,如基本药物的供应情况、使用情况等。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指标的数值。

3.指标评价:将得出的指标数值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评估制度的执行情况。

4.问题整改:针对评价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促进基本药物制度的改进。

综上所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指标是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进行监测、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指标。

通过对供应和使用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基本药物供给情况和使用状况,为制度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和体系,以促进我国药物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

药物经济学作为卫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为药物研发、生产、定价、采购、使用等各个环节提供决策依据。

本指南的编写,旨在规范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实践,提高评价质量和可信度,为政策制定者、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以及广大患者提供科学、合理、可行的参考。

本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和药物经济学实践现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和规范,明确了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要求。

针对不同类型的药物和疾病,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步骤和评价指标,为实际评价工作提供了操作指南。

本指南还强调了药物经济学评价在药物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重要性,为推动我国药物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工作进入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新阶段,将对我国药物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基本原则药物经济学评价作为一种科学决策工具,其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时需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证据为基础:药物经济学评价应以科学、客观的证据为基础,确保所使用的数据和信息来源可靠、准确。

这要求评价者广泛收集并严格筛选相关的临床试验、流行病学研究、成本数据等,以提供坚实的证据支持。

透明性和可重复性:评价过程应公开透明,确保评价方法和数据的可获取性,以便其他研究人员能够重复验证评价结果。

同时,评价报告应详细阐述评价过程、方法、数据来源和分析结果,以提高评价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全面性:药物经济学评价应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成本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估药物的经济价值。

这要求评价者不仅关注药物的直接成本,还要考虑其对社会、医疗系统和患者的间接影响。

比较性分析:药物经济学评价通常涉及不同药物或治疗方案的比较。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是一个用于评估和指导基本药物处方使用的规范性文件。

下面是一般性的指南概述:
1.目标: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的目标是确保基本药物在医疗实践中的合理、安全、有效和经济使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2.适用范围:指南适用于所有开具、审核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3.基本原则:基本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原则。

处方点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结合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
对基本药物的使用进行综合评价。

4.处方点评内容:处方点评内容包括处方药物的品种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重复用药、禁忌症等方面的评价。

同时,还应关注处方药物的相
互作用、不良反应和药代动力学等因素。

5.处方点评方法:处方点评可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进行。

定量方法包括药物利用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价等;定性方法包括专家咨询、同行评议等。

6.处方点评结果应用:处方点评结果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临床路径优化、医务人员培训等方面。

对于存在问题的处方,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改进,
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7.监督与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基本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定期对处方点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同时,卫生行政部门也应加
强对基本药物处方点评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指南的有效实施。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参考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发布的具体指南和要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成本—效益分析的优势与不足
v 最大优势 v 备选方案之间的可比性强 v 最大不足 v 有些收益无法或不便于货币化及货币化的收益难于被接受
v 成本—效果分析的最大优势与不足恰好是成本—收益分析 的不足与优势。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成本—效果分析评价指标
方案N更经济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成本—效果分析定义
v 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中的效果,是指健康效果, 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v 成本—效果分析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是 将备选方案的成本以货币形态计量,收益则以临 床效果指标来表示,进而对各备选方案的成本和 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的一种评价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成本—效果分析的适用范围
v 成本和效果的计量单位不同,因此成本—效果分析 对单一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因缺乏比较基准而 不具有经济意义,不适于对单一方案的经济性进行 评价。只适用于可获得同类临床效果并同时符合可 比条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间的评价与比较。
解:该疟防项目的收益和成本均以货币形态予以计量,其经济 性可用效益—成本比指标进行评价,即 B/C=437502/102519=4.27 B/C >1 表明该疟防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实施该项目是经济的。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v 互斥方案M、N均可治疗某疾病,具体的成本和收益数据 如下表。
v 价值型指标是指用来反映项目净收益绝对量大小的指标,反 映项目的获利能力,如净现值、费用年值等。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用药经济学评价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用药经济学评价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用药经济学评价基本医疗保险是一个国家为保障其公民的健康而实施的制度,其中药品的使用非常重要。

药品的用药经济学评价旨在评估药品的经济性、效果和安全性,以支持医疗保险制度中药品的合理使用。

一、药品的经济性评价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药品的经济性评价是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经济性评价主要包括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是一种以治疗效果为评价指标的经济评价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药品的成本和治疗效果,可以判断哪种药品在效果上更具优势,从而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药品选择提供参考。

成本-效用分析是衡量药品经济性的另一种方法,它以患者健康状态的变化(如生存年、生命质量等)作为评价指标。

通过分析不同药品的成本和改善患者健康状态的效果,可以评估药品的经济性,并为医疗保险制度中的用药决策提供依据。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将药品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成本进行比较的方法。

通过考虑药品治疗效果对患者和社会的效益以及治疗成本,可以评估药品的经济性,并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药品的选择和定价提供建议。

二、药品的效果评价药品的效果评价是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管理的重要一环。

药品的效果评价涉及到药品的疗效、安全性和适应症等方面的考虑。

药品的疗效评价主要通过临床试验和系统综述等研究方法来进行。

临床试验是评估药物疗效的金标准,通过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来比较不同药物的疗效,从而得出药品的疗效结论。

而系统综述则是通过对多个临床试验的系统回顾和分析,来获取更全面和可靠的药品疗效评价。

药品的安全性评价是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管理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药品的安全性评价包括评估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中的安全问题等。

通过观察临床试验和治疗实践中的药物安全性问题,可以对药品进行安全性评价,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药品的适应症评价涉及到药物的适应症范围和临床应用指南的考虑。

评估药品的适应症范围,可以确保药品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直接非医疗成本(direct non-medical costs)是给卫生服务提供的有关的非医疗成 本,在药物经济学中主要指因寻求治疗而导致的费用。如:病人就诊过程中产生的交 通、住宿等成本。
4
2.间接成本(indirect costs) 间接成本是因疾病、伤残或死亡导致的费用损失。 如因患病时工作日的丧失损失的工资,因早亡导致的经济损失。
第一节 药物经济学概述
一﹑药物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药物经济学起源于美国。20 世纪 50 年代后,美国医疗药品消耗急剧上升,但卫 生保健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为合理分配有限医药卫生资源,研究者们开始探讨运 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CBA)于医疗保健领域。20 世纪 50~60 年 代 , 成 本 - 效 益 分 析 ( cost-benefit analysis , CBA ) 和 成 本 - 效 果 分 析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开始深入到医药卫生事业中的各个领域。济学研究过程中关注的药品干预及相关时间的长度。选择时 间水平取决于研究目的和临床疾病本身。例如,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效果可通过短期的 降压效果评价,也可通过更长时间的中风发生率进行评价。前者旨在评价短期结局, 后者更多关注降压干预措施的长期结局。相应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在两者间选择的时 间水平也会不同。
同角度。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分析角度,包括全社会角度(societal perspective)、医疗 卫生部门角度(healthcare sector perspective)、医疗保险机构角度(third-party payer
3
perspective)和患者角度(patient perspective)等。不同的分析角度决定了评价成本和 结果的差异:即使同样的干预项目,不同的分析角度也导致成本和结果的评价不同。 例如:在以医疗保险机构角度为基础的研究中,患者从医院购买药品的价格就是药品 的单位成本;但选择医疗卫生部门角度时,患者从医院购买相同的药品价格就不再是 单位成本,此时的单位成本应该是医院在购买药品时形成的价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4
存在的弊端
课题背景 3
缺乏行业指导 尚无行业指导意见,各自为政、各取所需 缺乏可比性 同类品种采用不同评价要素,不同评价对象,不同 界定标准 缺乏可信度 临床评价资料的隐秘性,影响到评价结论的透明度
以上现象,导致主管部门难以采信评价的结论
5
为主管部门提供行业指导意见
课题方向 1
实用性:最大范围的适用性和最高的公认程度 可信度:评价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透明 可比性:指标、定义对象、界定标准的一致性 关联性:评价要素及有效性、安全性及关联程度 可操作性:方法简便而有意义,避免偏见误差
国家基本药物药品经济学评价标准
课题启动报告
中国医师协会药品经济学评价标准课题筹备小组 2004.12.18
1
目 录
◈ 课题背景 ◈ 课题方向 ◈ 课题实施
2
应用领域的延伸
课题背景 1
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比较 评价 评价) 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比较(评价
初期应用领域: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
6
课题方向 2 提供国家基本药物经济学评价准则(通用指南)
通用指南
我们的任务是:明确的评价目标,同类品种经济学比 较的要素:适用的衡量工具和度量标准
建立通用指标架构
通用指标架构是设计指标及其界定标准的基础和条件
规范指标的定义
严密的指标定义是规范评价过程及其结论的必要措施
7
建立通用指标的界定标准
课题方向 3
行业团体
院校
医院
药厂
来自 临床部门
来自 院校等
来自 主管部门
日常运营机构
12
研究适用方法
课题实施 1
是选择适用方法,还是规范评价要素? ◈ 提出可以选用的评价方法及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 ◈ 提出国家基本药物遴选一般应遵循的评价要素 ◈ 上市药品再评价中,经济学评价要素及关联性指标
通过以上研究路径,为药品评价中心提供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样本采集:定义研究对象、取样群体、规定样本量 诊疗方案:分类方法按生物学特性、药理特性、适应症(?)这将决
定诊疗方案和评价方案的设计方向、线路
疗效界定:治愈、显效、有效、无效、负效的临床指标界定标准 成本界定: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分别涵盖的内容,价格的定义 敏感度界定:影响因素细分,不同研究对象与评价方式下的适用原则 统计分析方法:不同条件下可以选用的统计分析方案及其适用工具 结论判据:判据模型及其架构、描述性文件的生成格式,等等
课题实施 9
◈ 卫生经济学专家: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框架、成本分析指标提供者 ◈ 药政管理专家:评价业务需求提出者与评价指导思想设计者 ◈ 卫生事业管理专家:卫生资源与医疗成本分析主干力量 ◈ 医疗保险专家:医疗保险基本政策和费用给付制度设计者 ◈ 医疗价格管理专家:医疗费用及其价格改革方案设计者 ◈ 临床医学专家: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效果指标及指标界定标准的提供者 ◈ 临床药学专家:药理分类、药物安全性指标及其指标界定标准提供者 ◈ 社会经济学专家:药物可及性分析师,社会学意义判据指标提供者 ◈ IT技术人员:评价工具、数据资料处理方法和应用软件提供者
课题实施 9
中成药经济学评价的难度:描述药品的有效成分(单方、复方) 相同的材料:不同的制备工艺;制剂成分差异 略加变化的成分:不同的药品、不同的品名、不同的适应症 极少药品经过原料药的过渡:材料→原料药→成药 ◈ 能不能不管其成分,只对其效果作比较 ◈ 功效、适应症的描述如何与西药相对应
20
专家团队建设
9
建立数据库,提供判据依据
课题方向 4
数据库的建设拟由以下内容组成
◈ 药品政策:每一项指标所对应的政策条文 ◈ 药理学特性:每一个品种所对应的药理学作用 ◈ 必要的经济信息:每一个品种的基本经济信息 ◈ 典型病史:部分常见疾病的给药记录与相应临床资料 ◈ 不良反映记录:以往的各类药品的不良反映记载 ◈ 以往的经济学评价报道的记载 ◈ 以往的经济学评价者的记载 ………
17
评价结论的验证
课题实施 6
◈ 建立第三者验证制度(中介机构) ◈ 建立评价人资质认定制度(有资质的人员把关) ◈ 其它可以选用的方式
18
评价准则应用条件宽严程度的取舍
课题实施 7
例 示
◈ 界定标准:可以使用绝对标准,也可以是相对标准 ◈ 比较对象:可以是针对性对象,也可以是非针对性对象
19
中成药的经济学评价
10
建立数据库,提供判据依据
课题方向 4
避免和减少偏见、误差
◈ 列举所有同类案例 通过定义样本关键词、样本结构和样本来源 ◈ 跟踪重点案例 关联指标的后期影响,后期费用转移和费用节省 ◈ 提供允许调整偏差的度量 因人群、方案、指标、疗效与成本界定的差异导致
11家团队
8
建立数据库,提供判据依据
课题方向 4
数据库的存在是由于以下需要
◈ ◈ ◈ ◈ ◈ ◈ ◈ 更好的利用评价资源(验证评价结论的可行度) 方便的排序(诊疗方案、界定标准、成本、医疗记录等等) 了解纵向的趋势(通过定群研究) 疾病:ICD-10(附有当地的临床修正) 健康状况:WHO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 药物:ATC(WHO);NDC(US);其它国家代码 特殊环境下的住院治疗/程序/药物:美国DRG
3
需求的多样性
课题背景 2
主管机构需求 基本药物可及性;药物经济学判据;如何购买服务…… 学术机构需求 卫生资源利用评价研究;医疗保险给付策略研究;评价 方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社会学研究…… 医疗机构需求 如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如何制订药物配伍方案;临床 药理学研究;药品的集中招标采购…… 制药企业需求 新药的市场预测;如何抵御或攻击竞争产品的策略;向 主管部门和临床医师提供产品经济学评价资料……
15
影响因素的选择
课题实施 4
◈ 政策 ◈ 年龄 ◈ 疗程 ◈ 给药方式 ◈ 年份 ◈ 地区 ◈ 流行病 ◈ 价格: ◈ 偿付(供给)能力
16
◈ 敏感度分析 ◈ 修正系数 ◈ 结论判据
评价对象的选择
课题实施 5
◈ 以新药为主? ◈ 从一个地区进入到另一地区? ◈ 扩大临床适应症的药品? ◈ 已经纳入基本药物目录,但尚未见经济学评价报道? ◈ 先从常用药品入手? ◈ 其它可以选用的方案
13
指标架构设计
课题实施 2
要不要设计一个指标架构? ◈ 指标架构由评价要素决定 ◈ 不同评价方案形成不同指标架构 ◈ 管理部门的需求能不能归集成一套规范的评价要素 通过明确以上问题,为药物经济学评价提供一套基本评价准则
14
指标界定标准
课题实施 3
◈ 成本指标界定标准 ◈ 疗效指标界定标准
不同的诊疗目的→对应的指标→对应的界定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