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探讨
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探讨
线对更高层次 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的多样化需要 。
高职教育必须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树立新 的办学理念 , 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 国 部分省份 已开始展开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探索和试 点工作 ,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 的办学 模式 ,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本科层次的高职 教育这一概念在我国提出的时间不长 ,尚处于理论 探索阶段 ,人们对本科层次高职人才的认识还较为 模糊 , 对于该理论所涉及的人才培养 目 标、 人才培养 模式等观点 尚未统一。人才培养 目标作为高等职业
◎ 侯 春 雨
摘 要: 文章在对本科层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征的分析基础上 , 探讨 了制定本科 高职人才培养 目
标所需考虑的相关 因素 , 并对 于其人 才培养 目 标的实现给 出了相应 的建议。 关键词 : 本科层次; 高职教育 ; 人 才培养 目 标
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 的发展已有 2 0多年 的历史 , 但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基本上还局限 于专科层次。 随着我 国经济的转型和技术的发展 , 产
度 ,不仅要掌握职业 岗位技术业务操作所需的专业
技能知识 , 还要掌握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以
及 必要 的管 理 、 人文 和社 会科 学方 面 的知 识 , 知识 结
构强调一定的综合性 。 在能力的培养上 , 本科层次的 高职人才应更强调复合能力 的培养 ,既要培养学生 对于知识和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 ,又要培养其应用 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具备生 产现场所需的协调能力 、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其 他能力 。 此外 , 在高职本科人才的培养中还应注重人 文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 自主 学习的能力和 自我评价的客观态度 ,面对复杂多变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探讨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探讨[摘要]文章针对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结合经济发展的形势及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这些年来,高职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思考,以更深入地探索这些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就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
但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环境、体制、政策、自身等多方面的制约而步履沉重。
在社会环境上,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很模糊,认可度不高,把高职教育简单地等同原来的职业高中,认为高职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低层次的教育。
在经济环境上,当前我国经济仍处在调整转型期,总体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加上我国低素质的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所以,在现实中存在着经济与就业、经济与办学的矛盾,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整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顺利实施,产生不了双赢的效果。
在自身因素上,还存在着较多不利于发展的因素:在师资建设上,高职院校起步较晚,教师队伍的质量达不到要求,多数职院“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有限;在内部管理上,教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滞后,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
当然,在体制、政策及投入上,也存在着较多的制约因素,都牵制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在此不再赘述。
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迎接挑战,面向市场办学。
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改进 空间。建议未来政策制定应更加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市场需求和行业企业参 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市场需求、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 具体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详实、科学的依据。
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职业道德、责任意识、诚信品质等方面的素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 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具备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 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如何适应新形势、新需求的问 题。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 任务。
能力要求方面,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能力、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他们 需要具备出色的项目管理、协调沟通和领导才能,以实现团队目标。技术型人才 则注重技术研发、工艺设计、设备维护等技术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成长路径方面,应用型人才通常从基层岗位开始,通过实践积累经验,逐步 提升自己的职位。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 的工作环境。技术型人才则从专业技术岗位起步,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 逐渐成为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家。
对我校高职类学生培养目标以及其教育方法的一些探讨
・
89 ・
维普资讯
从 它 “ 作 技 艺 型” 在 “ 岗 位 变 化 的 适 应 性 ” 类 学 生 , 高 职 的培 养 目标 定位 看 , 与 普 操 ; 对 通 高等教 育 , 将形 成 两大 并 行 的 人才 培 养 系 上 . 者“ 后 者 “ 。 前 强” 差”
目标及其教育方法的一些探讨
张 永 清
( 集宁师专 内蒙古 乌兰察布市 020 ) 10 0
内容 摘 要 :
本文 论述 了 通专 科教 育 与 高职教 育 的异 同, 普 以及如 何 以 高
职 教育 的模 式去培 养 我校 的 高职 类 学生 。
关 键 词:
分类号
普通 高 专教育
即 由此 比 较, 而 认 为 “ 进 由于 市 场 经 济 发 列 , 学 科 型 人 才 序 列 和 非 学 科 型 人 才 序 展和 人才 流动 机制 的形 成 , 当前 高 等 职业 教 列 。 由此 决 定 了 两 类 人 才 的 培 养 模 式 有 根 育 由于 岗位 针 对 性 太 强 而 对 岗位 变 化 的适 本的不 同。 现 实 中不 少 人 幻 想 单 纯 依 靠 学
小 , 哪个行 业 敢 要 ?但 如 此 高职 教育 又 何 以 能 教进行 “ 改 小 革 ” 想 办 好 高 职 教 育 是 不
风靡 世界 各 国?很 显然 , 这里 提 出的所 谓 的 可 能 的。可 以说 , 等 职业 教 育 是 对 普通 高 高
需的实用知识 ” 在 ; 能力要 求” 面, 者 方 前
职业教育的目标
职业教育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其目标也越来越明确。
职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以适应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进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就职业教育的目标、特点、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职业教育的目标1.培养具有就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就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职业教育,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并为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为社会提供需求匹配的人才职业教育的另一个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需求匹配的人才。
职业教育不仅要关注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满足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都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匹配,确保培养出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3.促进个人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教育的目标也包括促进个人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生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理论和实践教育,获取和更新知识,提高其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此外,职业教育还应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制定职业规划、发现个人优势,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和透明度,并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
4.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社会进步职业教育的目标还包括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社会进步。
职业教育可以帮助个人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民素质,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职业教育也可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职业教育的特点1.实践性强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
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在实施职业技能时的自我学习和适应性。
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设备、教学环节等都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熟悉实际工作内容和环境,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2.职业发展相关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都与职业发展相关。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是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提供学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首先,在专业技能方面,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专业实践教学,学生能够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环境中。
比如,在工程技术类专业中,学生将学习到机械原理、电子电路等专业知识,并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样的培养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职场环境,胜任相关工作。
其次,在职业素养方面,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在学生的课程安排中,学校会开设一些通识课程,如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高职院校还通过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这些培养目标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成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再次,在创新创业方面,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创业的需求日益增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学校会提供相关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能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能够将创新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样的培养目标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具备创新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在终身学习方面,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高职院校通过开设一些拓展课程和继续教育项目,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学习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素养的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困境及突破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困境及突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是培养这类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
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通过突破和改进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实现困境:1. 教学资源不足: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一方面,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水平不高,很难满足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师资力量不足,高水平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 实践环节不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许多学校在实践环节方面存在着不足。
由于实践环节的不足,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影响了他们未来就业和发展。
3. 教育理念和体制不合理: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育理念和体制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
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存在,很难与时俱进,导致培养目标的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
学校的管理体制也需要改革,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体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突破之路:1. 加大投入,提高教学资源水平: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学资源的水平。
可以通过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等方式,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还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入到高职教育工作中。
2.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能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实际操作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困境存在,需要加大投入,优化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教育体制,以期能够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只有不断突破困境,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与思考
高职教 育作 为社会 经济 发 展 的产物 。经 过近 二十年 的 历程 ,我 国高职教育 已经进 入 了改革 和发展 的重要时期 。前 不久 ,教育 部明确 地提出,高等职业 教育基本 学制逐步 由三年过渡 为两年 ,以两 年制为 主,这 一意见 的出台引起 了社会的广泛 关注 。学制 改革是否意 味着高 职培养 目标的改变 呢 ?此 问题 引发 了笔 者的思考 ,以下就通过 高职教 育 关键 因素 的分析 ,对 高职学制 改革 中培养 目标 的定位进 行探讨 。 关 键 因素 一 :教 育类 型 与层 次 高 职教 育 是高 等 教育 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属 于 高等 教育 的 范畴 。 随着现代 社会的快速 发展 ,特别是 中国加入 W O之后 ,高等职业教育 T 必然要 与国际接 轨。采用 I C D标准 ,有利 于明确高职 教育 的定位 , SE 也便于 国际间 的交流 和 比较 ,因而我 国高职教育 的教育类型和层 次的 定位也就 非常 明确 了。前不 久,教育部 等七部委根 据当前我 国经 济的 发展情 况,特别是 劳动力市场 人才的需 求状况 ,提 出了高职教育 学制 改革 ,高等职业 教育基 本学制逐步 由三年 过渡 为两年, 以两年制为主 。 高职教育 学制改革后 ,我 国的高职 教育 与 I C D 准的衔接将会 出现 SE 标 以下 问题 : 1 课程学 习时 间:作为高等 教育 的第一阶 段 ,I c D B的课程 . sE5 学 习时间通常为 2 ~3年 ,周期较 短。学制改革不应强调课程学 习的持 续 时间,应根 据具体专业 课程 的要求加 以区分 ,特 别是如果实行 学分 制 ,高 职教 育 的 学 习时 间 可 能还 要 适 当 拉长 。 2 .学历层 次与课 程计 划 :学 制 改革后 ,专业 学 习的年 限基 本 固 定 , 高职 教 育也 就 仅 限 于专 科 层 次 ,相对 单 一 。高 等职 业 教 育培 养 的人才具有 技术型和应 用性 的特 点 ,它要 求培养对 象具有特 定职 业 或 岗位 群 所 需要 的综 合 能 力 ,具 有 将 设计 、规 划 、 决策 转 化 为现 实产 品的职业 能力 ,课 程计划 的 不完整将 使得 培养对 象 的能力下 降, 高职教育 的所 制订 的培养 目标也就 不能充分 实现 了。同时 ,学制 的缩 短使得高等职 业教育通 向更高层 次的教育 出现 困难 ,主要 问题还 是课 程计划的完成情况及课程计划 的衔接, 国家在此方面还 没有 明确意见 。 笔者认为 ,高等职业教育 的出 口应当多元化 ,不仅要 面向劳动力市场 , 同时也要 面 向高层 次的学 历教育 。 3 .入学条件 :I C D5 S E B的入 学条件 为达到 I C D B ( S E 3 中等 教育 B )或 I C D A( 类 S E 4 非高等的中等后教育 A )要求 。具体来讲 ,高职 类 教育 的生源分 为两类 ,一类是经 过具有职业 导 向课程 学习 的高 中毕业 生 ,一类 是经 过非高等 的中等后 教育 的毕业生 。而 我国的高职教 育的 生源不仅 包括 以上 两类 ,还包括 了达 到 I CE 3 S D A要求 的毕业生 ,比 I C D标 准范围更大 。高职教育 强调理论 与实践并 重,但随着入 口的 SE 扩大 ,高职教 育人才培养 的压力 也随之增 大 ,面对 不同层次不 同数量 的生源各 高职 院校在课程 计划 、教学组织 、师资 队伍 、资源利用等方 面面临诸多问题 ( 当然也有解 决之道 ,如分层教 学法 就非常典型 ) ,学 制改革后 以上 问题将更 为突 出,因此高职 教育学制 改革中配套机 制应 当尽快完 善, 以便各 层次 的教育更 好地衔 接 。 关键 因素 二 : 社会 功 能 与作 用 高职 教育 是 现代 社 会 高度 发 展 的产 物 ,随着 社 会 经济 的 发展 , 特别是全球经 济一体化趋 势 的加 快,劳 动力市场对 人才的需求 日趋多 元化 ,社会不 仅需要学术 型 、工程 型的人才 , 同样也 需要技术型 、技 能型的人才 ,前者的培养 由普通 高等教育完 成 ,后者 由高等职业 教育 和中等职业教 育来完成 ,这些培养 任务通过 制订不 同的培养 目 来进 标 行 定位 和 区分 。 众 所 周 知 ,技 术 型 人 才 具 有: 设计 、 规 划 、决 策 转 化 为现 实 产 品 的职业 能力 , 以掌 握 理论 技术 为主 ,智力 因素 占主 导地位 ,而 技 能型人才不具各 应用科学 原理来 是组织生产 和指导 工作的能力 ,他 是 通过 长 期生 产 实践 而 获得 实 践经 验 技术 , 以掌 握 经验 技 术 为主 ,
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
28 3
J u na fH a d n M e ia l g 旦 o r lo n a d c lCo 星! 星 星
! Q
N , o 3
.
— — 一
产 阶级 培养台硌的人才 ,培养德 、智 、体全面发展 ,有社 会
认。
( 稿 :2 0 收 0 2—0 —1 ) 1 3
探 索 高 等 职 业教 育 的培 养 目标 和 办 学 模 式
谷 亚 红 谷 亚 芹 范
( .河北 省邯郸市第二 财经学校 1
一
3 .河北 职业技术学 院 )
0 6 0 2 5 0 2 .河北 省邯郸市职工 大学
【 中图法分类号】 G 1. 785 【 关键词 】 高等职 业教 育
观 ,教 育学生树立 献身社会主 义建设的爱 国主义精神 ,培 养 他们高 尚的道德情 操和全心全 意为人 民服务 的崇高品质 ,使 他们 的心灵得到净化 ,思想得 到升华 。 4 高等学校教 师通过言 传身 教对 校风 的形 成起 着举 足轻重 的作用 ,所谓 “ 年树木 ,百年 树人 ” 良好 的校 风直 接影 十 , 响社会 的风气 ,而校风 的建立 ,是经过 几十年甚至 上百年通 过几代人 不懈 的努 力 形 成 的。 良好 的校风 对 陶冶 学 生 的情 操 ,促进 学生的健康成 长有至关重要 的积极作用 ,并 有助于
优秀的作 品鼓舞人 ,这就对 高校教师提 出 了更高的要 求 ,只 有坚持这 个主方 向,才能有效 抵制消极 、腐朽思想 的渗透 和 影响 ,才能保证 校风建设朝 着健康高雅 的方 向发展 。这 并非
一
2 在 科 学 研 究 方 面 ,从 科 学 方 向 和 研 究 课 题 的 选 择 、科 研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特点探讨汤佩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本文摘自《高中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1997年第1期)目前高职已从讨论推向实践,但对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什么是高职的特点,仍颇多争议。
有的认为高职就是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强、学生毕业上岗后上手快;有的认为高职就是培养技能性的实用人才或操作人才;有的认为高职就是培养知识结构横向拓展而非纵向深化的人才……。
以上种种说法从不同侧面描绘了高职的某些特点,但并非其本质特征。
决定教育类型、层次的是对应培养人才的类型与层次,当然这是就培养目标而言的,并不意味此类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此类工作,因此把握高职的本质特征应从研究培养目标入手。
目前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在名词概念上颇多争论,各国此类教育的名称也各不相同,此类争论可暂时搁置。
但有一点基本上取得共识,即单一类型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形成了两类高等教育。
一类侧重培养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教学及规划、决策、工程、设计等人才;另一类主要面向企业,培养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与生产过程(或流通、服务等)直接有关的技术工作的人才,包括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及部份智能型操作人员。
此类教育不论其名称如何,实质上属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
由于这两类人才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其规格特点与培养模式亦不相同。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沿袭前一类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人才的规格与各行各业第一线技术人才的实际要求脱节,企业有意见,学生也苦恼,这就是在我国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高等教育(我们姑且称之为高职)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通过现有高等教育(主要是专科层次)的教学改革来实现,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探索有效地培养社会急需的另一类人才的教学模式,为此首先要研究此类人才与前一类人才的区别何在,其培养规格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两类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主要的区别在于:前一类高等教育基本上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把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后一类高等教育主要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以能力为本位来组织教学,即把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探析
关 于 高 等职业教育培养 目 标的探析
胡金 成
( 河北轨 道运 输 职 业技 术 学院 0 5 0 0 5 1 )
【 摘要】 高等 职业 教 育与 普通 高等 教 育人 才培 养 目标有 其 不 同的特 点 。 高等职 业教 育是 高等教 育的一 种 类型 , 也是 职 业教 育 的 高 级阶段 。准 确定 位 高等 职业教 育人 才培 养规 格和 目 标, 是 高职 院校 培 养 高素质 、 高技 能型人 才的根 本保 证 。 【 关键词 】 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 目标 探析 【 中图分类号】 G 7 1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4 ) 3 — 0 0 8 5 — 0 2
课程 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年3 月 下旬 刊
教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 研
生观 看 。但 是 虚 拟 的 实验 不 能 完 全代 替 原 有 真 实的 实验 , 因此 学 生在 看到 白磷 在 实验 过 程 中燃 烧 产 生 的 白 烟 , 但 是 这 个 白烟 这 也要 求在 教 学 过程 中要 注 意 引 导 学生 。 不 会散 发 到 空 气 中 , 它 们 会 被 水 槽 中的 水 吸 收 , 最 后 我 们 在 完
成 这 个 实验 的 同 时还 把 污 染 降 低 到 了最低 , 而 这 也是 给 学 生传 达 了环 保 的 理 念 。 2 . 4对 实验 药品 的取 用进 行 规 范 我 们都 是 知 道 化 学 实验 中最 重要 的就 是 实验 药 品 了 。 而化 学 实验 中产 生 的 大量 的 污 染物 都 是 和 实 验 药 品 密 不 可分 的 , 特 别 是 学 生在 进 行 化 学 实验 的 , 由 于许 多 学生 对 实验 药 品 的属 性 并 不 是 非 常 了解 , 而 且 使 用 也 不谨 慎 , 这 不仅 会 影 响 实验 效 果 ,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案、实践教学以及与产业对接等方面,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
一、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需求。
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
二、教学方案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中,教学方案是关键。
应该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首先,要明确课程设置,结合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设置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专业课程。
其次,要注重实践教学,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并与企业合作,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和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应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首先,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确保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其次,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辅助设施建设,提供先进的实验室和设备,以及模拟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此外,还应注重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实践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与产业对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应与产业对接,紧密结合实际需求。
应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产学研结合,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首先,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实习和就业基地,提供实际岗位的培训和实践机会。
其次,要加强与职业协会和行业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前沿。
此外,还应注重与国际教育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提供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需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和与产业的对接。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培养目标: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
培养目标一直在变,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A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提出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型、应用性,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有差异的;人才层次是高级专门人才,比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的素质要高(如比技术员高一层次的高级技术员),
即现在提出的所谓高技能人才: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工作场合和岗位是基层第一线。
扩展资料
高等职业教育与高中后职业教育所谓高中后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是在高中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职业教育,它只需满足简明判据中的条件1即可,故而其外延远远大于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级职业培训要区分这两个概念,首先要区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
从广义上来讲,职业教育可以包容职业培训;而就狭义而言,二者应是并列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度-高等职业教育
1。
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模式和课程开发方法的一些思考
“ 能 力 为 基 础 的教 育 ” 其 前 身 是 “ 以 , 以能 力 为 基 础 的 培 训 ” C T) ( B 。在 教 育 学 中 , o ee c C mp tn y比 C mp t c 更 o ee e n 强 调 技 能 。按 照 原 国家 教 委 中加 高 中后 职教 项 目 C E B 专 家 组 的 总 结 , B 中 的 能 力 “ 由 知 识 、 能 以及 根 C E 是 技 据 标 准有 效 地从 事 某 项 工 作 或 职 业 的能 力 ,可 视 为完 成 一项工作任务可以观察到 的、 可度 量 的活 动 或 行 为 , 常 被 称 作 专 项 能 力 (ak或 s i ) 。 t s kl ” 可以 看 出 , 语 的能 1 英 力 概 念 强 调 培 训 的结 果 ,看 重 通 过 考 核 鉴 定 可 以确 定
一
、
关 于职 业 能 力 培 养 目标 的理 解
作 为 职业 教 育 的 重 要 指 导 思 想 , 以( 业 ) 力 为 “ 职 能 本 位 ” 但 被 我 国职 教 界 普 遍 接 受 , 且 也 是 国 际 职 教 不 而 界 的共 识 。然 而 对 “ 业 能 力 ” 个 基 本 概 念 大 家 理 解 职 这 却 多 种 多 样 , 仅 中 国知 网 ( N ) “ 技 术语 释 义 在 如 C KI的 科 线 词 典 ” 列 举 了 2 种 定 义 供 讨 论 。其结 果 是 , 级 各 就 1 各 类 职 教 机 构 在 落 实能 力 本 位 思 想 时 不但 思 路 和 措 施 五 花 八 门 ,而 且 在 进 行 相 关 研 讨 和 交 流 时 有 时 可 能 用 同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1. 总体要求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 人才培养理念高等职业教育应贯彻“以人为本、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特长,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3.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行业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构建与产业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教学方法与手段高等职业教育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5. 师资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企业实践和国外研修,提高教师综合素质6. 学生管理与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管理与服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全面的学生发展支持,如创业指导、就业服务、产学研合作等,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和创业7. 质量保障与监控高等职业教育应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和评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加强外部评价,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办学水平8. 国际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推动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国际化,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9. 终身教育与培训高等职业教育应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终身教育与培训,为广大学习者提供灵活、便捷、高质量的学习服务,助力学习者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学生管理、质量保障、国际化发展、终身教育等多个方面,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1. 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化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市场需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2. 产教融合的深入化高等职业教育应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引进企业项目、建立实训基地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程体系的模块化高等职业教育应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学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注重深度和广度;实践教学则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素质教学则关注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4. 教学方法的创新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虚拟现实等,提高教学效果5. 师资队伍的多元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同时,鼓励教师企业实践、国外研修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6. 学生管理的个性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实施个性化学生管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特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支持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7. 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和评价同时,加强外部评价,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办学水平8. 国际化发展的拓展化高等职业教育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推动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国际化同时,加强学生交流,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9. 终身教育与培训的普及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终身教育与培训,为广大学习者提供灵活、便捷、高质量的学习服务同时,加强与企业、社区等合作,推动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场合1.教育政策制定:此文章可用于教育管理部门在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时的参考,确保政策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和需求2.学校发展规划:高等职业院校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可以依据此文章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路径3.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可以以此文章为基础,讨论和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4.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教师和教育机构在设计课程和开发教材时,可以参考文章中关于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建议5.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教师培训部门可以使用此文章来设计教师培训计划,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6.学生职业规划:学生可以以此文章为指导,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7.社会评价与监督:社会公众和评价机构可以依据此文章对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进行评价和监督,确保教育质量注意事项1.结合实际需求:在应用文章时,需要结合当地和行业的具体需求,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2.注重学生主体性:在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3.平衡理论与实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要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4.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提供教师培训和发展的机会5.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6.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人才培养中,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和理念,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7.终身教育理念:将终身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8.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在应用文章时,要注意保护学生和教师的个人隐私信息,确保信息安全9.遵守法律法规: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时,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教育活动的合法性通过以上应用场合和注意事项的指导,可以更好地应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在培养职业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其着眼于培养素质与技能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旨在满足市场经济对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本文将解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和特点,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1.全面素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注重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注重素质的提升,包括思想素质、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
这里的素质教育是指将学生的灵魂、思想、精神培养得更加健康完整,使其在职业发展的同时能够成为品德高尚、思想开放、社会责任感强的人才。
2.职业能力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另一个核心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以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这里的职业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岗位上所需具备的技能与知识,使之成为一名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实践型人才。
3.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其目的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可以胜任实际工作的社会角色。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增强学校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声望。
4.实践能力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实践,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磨砺自身,提高实践经验以及总结实践经验,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1.实用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在于突出实用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实际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人员进行交流,并将学校所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深化学生对职业的熟悉度与了解度,增强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优势。
2.市场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利用市场的力量,以学生的职业后续前景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直接关系到专业口径、课程构建、教育组织方式以至教育方法等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学院在开设相关专业时的就应该确定的。
如果定位不准确将导致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就业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如:学生觉得课程太难、实践环节太少、学的知识没有用,找工作太难。
而教师觉得学生底子太差、理解能力差等等、教学困难。
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根源就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问题。
如何才能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呢?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学院如何培出合格的学生呢,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是合格的学生呢?所谓合格的学生应该是会学习,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关职业的适应能力。
即便是一所最优秀高职院校,具有非常完善的教学大纲,有着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把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讲出来。
所以我认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从如下几方面考虑一、把握市场导向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会因时、因地而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紧密的联系。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预测,未雨绸缪,适时、超前地开办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高科技的日益发展,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地发生裂变,这种裂变又不断促使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也引起了产业岗位的不断调整,旧的岗位不断消亡,新的岗位又不断产生,即使是同一个岗位,也会因时代的变化而会注入不同的劳动内容和要求。
越来越频繁的岗位变更和职业流动,需要劳动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需要教育不仅要有结构性的对接,更要有功能的整合。
因此,如果高职教育在新的社会需求特点面前无动于衷,那么,高职教育就难以在变化起伏大,发展不均衡的人才市场运行中找到自己的应有位置。
新工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工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新工科理念的提出,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新工科强调跨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要求教育教学模式和内容都要与时俱进,更加贴近产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潮流。
1.2 问题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师资队伍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提出和推广,高等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调整自身教学模式和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需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本研究旨在围绕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展开探讨,深入分析现存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相关问题,分析新工科理念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研究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探讨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所需的能力和技能。
通过研究和探索,旨在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和进步。
通过研究新工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状况和问题,为未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完善,助力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繁荣和蓬勃发展。
2. 正文2.1 新工科理念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新工科理念强调跨学科融合和实践能力培养,这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探讨
的 岗 位 , 汰 旧 的 岗位 , 淘 同一 岗位 的能 力 要 求 也 会 不 同。 在 某 一 专 业 综合 能 力在 国际 职 业 教育 界 己是 被 普 遍 接 受 的概 念 。 英 国 , 在 被 能 力 培养 目标 中 , 岗位 技 能 是 学 生 贴 近职 场 、 接适 应 企 业 需 要 的 优 称 为 “ o 直 C mmo kl” 通用 技 能 ) “ o ns i ” 核 心 技 能 )美 国 n si ( l s 或 C r kl ( l s , 势 所 在 。如 : 务 会 计 专 业 具 体 职业 岗位 能力 包 括 出纳 岗位 能 力 、 财 会 称 之 为 “ o n ain l kl ” 基 本 技 能 )澳 大 利 亚 称 “ e o — Fu dt a si ( o l s , K yC r n 计 岗 位 能 力 、 本核 算 岗位 能 力 、 酬 岗位 能 力 、 计 岗位 能 力等 。 成 薪 审 p tn is ( ee c ” 关键 技 能 )新 西 兰称 “ s e t l kl” 必要 技 能 ) 各 e , e s ni i ( asl s 。 国从 本 国教 育 发 展 的 目标 出发 ,对 其 具体 内容 , 有不 同的 细 分和 表 这是 某 一 职 业 所 必须 掌 握 的基 本 技 能 :通 常体 现 该 职 业领 域 专 述 。 我们 认 为 , 据 我 国经 济社 会 发 展 对 人 才 的要 求 以及 高 职 教 育 的 根 门 性 知识 、 术 的 特 征 : 种 职 业 由 许 许 多 多 岗位 构 成 , 业 基 本技 目标 , 下八 个 方面 能 力 是 综 合 能 力重 要 内容 : 技 一 专 以 能是 对 许 多 具 体 岗位 技 能 的抽 象 , 是 岗位 技 能 的 基础 。 业 基 本技 也 专 31 自理和 自律能力 . 能对 于 不 同职 业来 说 是 干差 万 别 的 。 同一 职 业 领 域 , 是 共通 和 相 在 则 指 培 养 学 生 自我 管理 、 自我调 节 、 自我约 束 的能 力 。 现 为 学 习 、 表 对稳定 的。在一个专业 的能力 目标系统中, 专业基 本技 能, 应具有相 生活 、 工作 各 方面 保 持 独 立 性 、 划 性 、 序 性 和 高效 率 能 力 , 计 有 以及 遵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析
高等职业教 育人 才培养 目 标探析
胡 炼
( 江职业 学 院 湖 北 武汉 长 4 07 ) 3 0 4
摘 要 针 对 高等 职 业 教 育人 才培 养 目标 内 涵 的 不 明 确 性 , 出 了 明确 其 目标 内涵 的 前 提 和 基 础 , 强调 指 并 职 业 能 力 的培 养 是 高等 职 业教 育人 才培 养 目标 的 标 准 。
握 “ 需 、 用 ” 度 如何 确 定 。 必 够 的 和 程 序 性 知识 两 类 。前 一 类 知 识 主 要 用 来 描 述 “ 什 么 ” 解 释 “ 什 么 ” 问题 , 是 或 为 的 即 . 3 社 的 11 高职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类 型 特 点 的 模 糊 1 对 “ 会 需 求 ” 认 识 不 清 .
2 高 职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内涵 界
定 的前 提
准 的 制 定 上 难 以把 握 ,它 突 出 了职 业 能 力 21 准 确 区 分 人 才 类型 特 点 . 培 养 ,又 忽视 了基 本 素 质 和发 展后 劲 的 培
不 同类 型人 才有 不 同 的对 知识 和能 力
l 高 职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内 涵 界 养 ,和在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中对 理 论 知识 的 掌 的 要 求 .心 理 学 家 将 知识 分 为 陈述 性 知 识 定 的难点
性
劳动力 市场人 才结构需 求 的变化 , 是 理 论 知识 : 一类 知 识则 主要 用 来 回答 “ 后 怎 从 实 践 哲 学 的 角 度来 看 ,人 类 的 实 践 高 职 教 育 培 养 目标 制 定 的 主 要 依 据 。社 会 么办 ” “ 何 做 ” 问题 , 或 如 的 即经 验 知 识 。 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
”以下结合本学院情况,具体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以综合能力为中心的,同时具备职业岗位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
标签: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探讨教育部[2000]2号《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
”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以综合能力为中心的,同时具备职业岗位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
以综合能力为核心的多层能力结构,从能力与职业岗位关联的角度看,高职教育能力培养目标模型一般应包括三个层面:1 具体职业岗位能力这一方面的能力要求,直接由具体职业岗位的工艺流程、技术标准,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的特点所决定,通常具有多样性、可变性的特点。
不同岗位,有不同的技能要求。
技术发展、工艺变革,会产生新的岗位,淘汰旧的岗位,同一岗位的能力要求也会不同。
在某一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中,岗位技能是学生贴近职场、直接适应企业需要的优势所在。
如:财务会计专业具体职业岗位能力包括出纳岗位能力、会计岗位能力、成本核算岗位能力、薪酬岗位能力、审计岗位能力等。
2 专业基本能力这是某一职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常体现该职业领域专门性知识、技术的特征;一种职业由许许多多岗位构成,专业基本技能是对许多具体岗位技能的抽象,也是岗位技能的基础。
专业基本技能对于不同职业来说是千差万别的。
在同一职业领域,则是共通和相对稳定的。
在一个专业的能力目标系统中,专业基本技能,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为学生将来在职业范围内的转岗、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一个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平台。
如:财务会计专业基本能力应掌握以下知识:基础会计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成本会计知识、财务分析管理知识、税法知识、会计准则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等。
3 适用于所有职业的综合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这三个层面缺一不可。
其中综合能力处于核心的地位,它与特定的职业能力紧密结合,形成多方位、多层次有机结合的能力结构体系。
上图表示,综合能力是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对其它两个能力层面具有辐射作用,同时也通过具体的职业能力来表现。
具体、纷繁的职业岗位能力,一方面离不开专业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支撑,另一方面把这些相对抽象的东西,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
综合能力在国际职业教育界己是被普遍接受的概念。
在英国,被称为“Common skills”(通用技能)或“Corn skills”(核心技能),美国称之为“Foundational skills ”(基本技能),澳大利亚称“Key Competencies”(关键技能),新西兰称“essential skills”(必要技能)。
各国从本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其具体内容,有不同的细分和表述。
我们认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及高职教育的目标,以下八个方面能力是综合能力重要内容:3.1 自理和自律能力指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能力。
表现为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保持独立性、计划性、有序性和高效率能力,以及遵纪守法、爱岗敬业道德操守。
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能力是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独立工作、独立生活重要的素质。
我国的中学生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等原因,自立、自理、自律都不尽如人意,确立这一能力目标十分必要。
3.2 学习和发展能力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高职学生而言,掌握学习方法,除了掌握理论知识的识记,理解、迁移和运用的方法外,主要是掌握实践技能学习的一般规律,能对职业技能进行分解、归纳,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契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也是重要的方面。
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像孪生姐妹,是紧密联系的。
有学习的自觉,懂得怎样学习,就掌握了自我发展的主动权。
培养学生具有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使他们可能自如地、及时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自己职业能力的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未来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就会有较强适应能力。
3.3 交流与合作能力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包含相当广泛的内容。
从人际交流看,有语言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
在现代国际化环境中,语言能力应包括外语能力。
表达能力除了通常理解的书面的、口头的表达外,还应包括运用现代通讯工具以及各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
沟通能力则涵盖从组织内部到组织外部,从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关系,包括与同事、朋友、顾客、乃至竞争对手之间交流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包括在一个群体的融入、适应、协调、承担责任等方面的能力,健康向上的心理、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念、合理的角色定位是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基础。
善于交往、乐于合作、富有团队精神,交流与合作能力对高职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成功发展乃至开拓事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3.4 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包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对信息分析、判断、选择、整合,并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为生产实践服务各个方面。
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可以创造财富,成为财富源泉。
对高职学生而言,较强的信息采集、鉴别和使用能力,不仅是增加了一条学习的渠道,通过获取更为广博的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运用信息,寻求更多创新、发展的机会。
3.5 管理和完成任务能力针对既定的任务目标,设计实施任务的方案,选择解冻问题的途径,确定具体的方法和工具,并去实践、操作,在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直至达到任务目标。
在这一过程序中,缜密的调查研究,深入的分析思考,周全的统筹安排。
以及勇于实践的精神,是重要的环节。
无论从事技术性工作还是经营、管理类工作,管理、完成任务的能力始终是直接体现职业工作水平的基本能力,在整个能力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3.6 耐劳和耐挫能力敬业爱岗,不怕艰苦,敢于拼搏,百折不饶,这样的能力要求,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任何一个职业、岗位的成功人士,这一素质要求,最为重要。
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是最为缺乏。
因此,把学生推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第一线去,劳其筋骨、强其体魄、善其心智,使他们吃得起艰苦,经得住挫折,具有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态,自我调适的能力,应该是高职教育最为重要的能力目标要求。
3.7 应急和应变能力在实施和完成具体任务过程中,对突发事件、未能预期事件的即时处理能力,往往关系到整个任务的成败,而且很能反映一个人工作管理的潜能。
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要求较高能力培养目标,列入高职能力目标范围,有利于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强化它的实战性。
3.8 批判和创新能力创新是对已有技术、经验、观点、理论的发展,也是一定程度的否定,就此而言,批判是创新的前提。
对现存的东西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方法进行批判,创新才有了基础。
现代经济中,创新活动被认为是企业超额利润的源泉,社会进步动力。
我们认为,创新活动涉及广泛的领域,有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但也可深入到非常具体的某项工作。
高职也有必要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作为重要的能力目标,创新对于实现发展和创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内蒙古财经学院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包括下图中的五项岗位职业能力;网页及网站建设、程序设计方向、平面设计技术方向、电子技术维修方向、网络建设与维护。
平面设计技术方向:必修课程:图形图像处理、三维。
内蒙古财经学院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包括上图中的五项岗位职业能力:出纳能力、成本核算、工资核算、会计能力、审计能力。
教给学生一技之长,同时培养学生自理、自律,耐劳、耐挫,善于交往,勇于创新的能力,不能不是我国高职教育能力目标结构的重要特征。
即:首先要强调职业和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尽量缩短学校与职场的距离,使毕业的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特定职业岗位的要求。
但同时要关注适用于所有职业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1]唐成海.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思.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5期.[2]刘春生,徐长发编著.职业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3]吴式颖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4]田静,刘福军.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成人教育,2007年第4期.[5]刘桂林编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8]高等职业教育启思录[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9]曾令奇.高等教育職业化概况及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启示[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05(11).[11]杨延.改革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工学结合发展[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07(12).[12]周远清.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国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07(9).[13]李桂霞.构建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12).[14]孔志祥.基于就业能力标准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