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问题综合评价单 学生版和教师版
高中语文 学业分层测评5 游记 游褒禅山记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学业分层测评(五) 游记 游褒禅山记[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则或.咎其欲出者 或:或许 ②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 ④其文漫.灭 漫:潦草不清 ⑤独其为文犹可识.识:辨认 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走到尽头 ⑦有怠.而欲出者 怠:怠慢 ⑧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非常 A .①②③⑧B .②④⑤⑦C .①④⑦⑧D .③⑤⑥⑧【解析】 ①有的人;④模糊;⑦懒惰无力;⑧尽,这里是尽情享受。
【答案】 C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 B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 C .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而乐亦无穷.也 D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解析】 A 项,得:能够/心得体会。
B 项,文:文字。
C 项,穷:走到尽头/尽。
D 项,至:到达的游客/到达。
【答案】 B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何可胜.道也哉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予观夫巴陵胜.状 C .二战而一胜.一负 D .举不胜.举 【解析】 例句与D 项都作“尽”讲。
A 项,“胜过”“超过”;B 项,“优美的”;C 项,“胜利”。
【答案】 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己少B.⎩⎪⎨⎪⎧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D.⎩⎪⎨⎪⎧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解析】 A 项,其:代词,我们/代词,那。
B 项,于:介词,对/介词,在。
C 项,两个“之”都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 项,以:连词,表并列,而/介词,表原因。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王安石Word含答案
必修②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设计:审核:执教:使用时间:【目标择定】1. 学习,借鉴作者“志”“力”“物”“志”的思想,为未来走向成功奠基。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可怎样才能成功?1.作者游褒禅山,从中悟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王安石觉得一个人怎样才能见到“常在于险远”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3.“志”“力”“物”各指什么?4.成功需要“志”“力”“物”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5. 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6.文章给我们的未来以怎样的指引?【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question/44068790.html2.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 /artx/wenxue/46096.html 第二部分必修②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对应检测一、语言积累及应用1.下列各句中注音有误的是()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2.选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4.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B.大王见臣列观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8.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9.解释ks5u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ks5u道]有碑仆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何可胜道也哉策之不以其道ks5u盖]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ks5u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属予作文以记之文过饰非ks5u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吴广以为然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10.翻译下列句子A.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0游褒禅山记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游褒禅山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独其为文.犹可识 文:华美、有文采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 .往往有得.得:心得,收获 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 .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 盖音谬.也 谬:错误【解析】 A 项,文:文字。
【答案】 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08332089】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 C.⎩⎪⎨⎪⎧而人之所罕至焉.然力足以至焉.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解析】 A 项,介词,在;介词,对。
B 项,连词,因为,表因果关系;连词,而,表并列关系。
C 项,均是代词,相当于“那里”。
D 项,名词,缘故;连词,表结果,所以。
【答案】 C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8332090】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⑧其.孰能讥之乎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C.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解析】①③④⑤⑥⑦⑨均为代词“它,它的”;②助词,无实在意义;⑧难道,表反问语气;⑩自己。
【答案】 B4.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③此余之所得也④所谓前洞也⑤遂与之俱出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⑤/②③④/⑥C.①④/②③/⑤⑥D.①⑥/②③④⑤【解析】①⑤是省略句,“有碑仆(于)道”,“(余)遂与之俱出”,②③④是判断句,⑥是状语后置句。
《游褒禅山记》挖空训练(学生版).doc
游褒禅山记一、阅读课文,在括号里解释有下划线的词语。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高中语文3.10游褒禅山记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游褒禅山记文言基础知识限时:15分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卒.葬之卒:最终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达到尽头C.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卒:死。
2.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D.则或咎其.欲出者答案 C解析C.语气助词,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A、B、D三项都是代词。
A.第三人称代词,它。
B.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D.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常用籍贯或出生地称人以示尊敬,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被称为“王临川”;还有用任职之地的地名来称人的,如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B.庐冢,也叫“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
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的“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北面。
D.浮图,也称浮屠或佛图,是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本意是佛或佛教徒。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浮图”指和尚。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项中关于“阴”“阳”的表述有误。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故“华山之阳”指华山的南面。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
B.作者从“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而慎取”的结论。
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new)
10 游褒禅山记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褒.禅(bǎo)庐冢.(zhǒng)奴仆.(pú)荒谬.(miù)B.华.实(huā)窈.窕(yǎo)懈怠.(dài)瑰.丽(guī)C。
蛮夷.(yí)负疚.(jiù)迷惑.(huò)幽.暗(yōu)D.渔父.(fù)谨慎.(shèn)罕.至(hǎn)梵.语(fàn)思路解析A项,“褒”应读“bāo";B项,“华”应读“huá”;D项,“父”应读“fǔ”。
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漫:全都.B。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穷尽。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D。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感叹.思路解析A项,“漫"是“模糊”的意思.答案A3对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就是谥号。
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B.古人的名和字之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C.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尊敬。
还有称官爵名的,如王安石又称“王荆公”.有几项同时称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贯,再次姓名,后字。
如“庐陵(籍贯)萧(姓)君圭(名)君玉(字)".D。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南宋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思路解析D项,王安石,是北宋临川人。
答案D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于”字,从意义和用法角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③于.人为可讥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A.①③/②④B。
①②④/③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思路解析①②③介词,“在";④介词,“对”。
11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
11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第一篇:11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11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考题体验】1.①“其”也是代词,表示物主,他的②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③代词,那个2.副词,将要。
3.连词,和【知识梳理】一、1.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1.①动词,观察②名词,景观,景象2.①文字,名词②纹,名词③文章,名词④掩饰,动词3.①介词,在、从②连词,表并列,并且③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4.⑴代词,它的,代华山⑵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⑶代词,那,代慧空禅院⑷代词,它,代华山洞⑸代词,它的,代仆碑⑹代词,它上面⑺代词,它的,代华山⑻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⑼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⑽ “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⑾代词,它的,代后洞⑿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⒀代词,那些,代游客⒁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⒂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⒃第一人称代词,自己⒄代词,他们⒅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⒆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三、1.十分之一2.不平常,不同寻常3.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4.“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四、1.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2.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3.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4.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5.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6.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7.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8.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9.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0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11.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12.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3.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业分层测评17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游褒禅山记[基础巩固层]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庐冢.(zhǒng)何可胜.道(shèng)B.窈.然(yǎo) 有碑仆.道(pū)C.音谬.(miù) 既往不咎.(jiū)D.王回深父.(fǔ) 无物以相.之(xiāng)【解析】A项,胜shēng;C项,咎jiù;D项,相xiàng。
【答案】 B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尽头)B.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C.以其求.思之深(探求)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弄错)【解析】A项,“穷”作动词用,走到尽头。
【答案】 A3.下面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导学号:79220124】A.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左右欲刃.相如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B项,名词用作动词,命名;C项,名词用作动词,用刀杀;D项,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79220125】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A项,“所以”表原因;B项,“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至于”是“到……”的意思。
【答案】 C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其”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距其.院东五里【解析】B项,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其余作第三人称代词,“它”。
【答案】 B[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导学号:79220126】答司马谏议书①王安石某②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③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④多异故也。
《游褒禅山记》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全覆盖强烈推荐
《游褒禅山记》理解性默写1、毛主席有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与《游褒禅山记》中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2、我们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应该实现自己的志向,在老之将至时就可以对3、《游褒禅山记》中“,”,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8、“,,”,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9、“,,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10.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都有所得的原因的句子:。
11、强调“志”的重要作用的句子是:,12、《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以世间不同寻常的景观为喻,表达宏伟的目标与漫13、《游褒禅山记》中在作者看来,对于虽然有志向和力气却不能实现目标的14、《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在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上,只要努力了,即使15、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进,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16、《游褒禅山记》中用“,,”,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17、作者认为要能看到人之所罕见之景象,,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18、《游褒禅山记》中“,”,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游褒禅山记》默写答案1、毛主席有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与《游褒禅山记》中的句子:“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有异曲同工之妙。
2、我们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应该实现自己的志向,在老之将至时就可以对3、《游褒禅山记》中“险以远,则至者少”,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5.《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习题精编(附答案)
《游褒禅山记》习题精编(附答案)【跟踪试题】一. 选择题:1. 下列有关文学知识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北宋人,字临川,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王安石生封荆国公,故世称之为"王荆公",又因卒谥"文",故又称为王文公。
C.古人称谓一般不直呼其名,而可称籍贯、字号、官名、排行等,如"庐陵萧君圭君玉"就含有籍贯、姓氏、官名和字。
D.古人之所谓"浮图"和"庐冢"即为和尚和寺院。
2. 下列几组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B.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何可胜道也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独其为文犹可识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其文漫灭今由与求也,相夫子3. 下面句中的"其"都作代词用的一组是:① 然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③ 其熟能讥之乎④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⑤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⑥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⑦ 云霏霏其承宇⑧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A.①②⑤⑧B.①③④⑥C.②③⑤⑦D.④⑥⑦⑧4.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三句是:①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② 于是余有叹焉③ 古人之观于......往往有得④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⑥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⑦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③⑤⑦二. 填空题:5. 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①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音______义________②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音______义________③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音______义________④ 则或咎其欲出者音______义________⑤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音______义________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和在句中的含义: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③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窕然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④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⑤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⑥不出,火且尽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⑦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⑧火尚足以明也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_____活用为_______,含义_______⑩尽吾志而不能至者 ______活用为______,含义_______【提高试题】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教案与课后习题
游褒禅山记教案与课后习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如“世外桃源”、“禅意盎然”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记忆力。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比阅读、写作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培养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全文背诵《游褒禅山记》。
2. 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节奏。
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难点句子。
3. 深入理解文中的哲理和思想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课文全文、重点句子、难点解释等。
2.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
3.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羲之和《游褒禅山记》的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中的难点句子。
3. 默写课文:学生独立默写课文,检查背诵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默写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5. 翻译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翻译文中的难点句子。
学生互相交流翻译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后习题: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习题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8.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背诵课文,准备下一节课的默写检查。
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游褒禅山记》与其他山水游记的不同之处,如《陶渊明集》中的《桃花源记》。
2018苏教版选修五《游褒禅山记》随堂测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五)游褒禅山记(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①则或.咎其欲出者或:或许②何可胜.道也哉胜:尽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④其文漫.灭漫:潦草不清⑤独其为文犹可识.识:辨认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尽头⑦有怠.而欲出者怠:怠慢⑧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非常A。
①②③⑧B。
②④⑤⑦C.①④⑦⑧D。
③⑤⑥⑧2。
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其.孰能讥之乎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
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
人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B.“力不足"或“无物以相之”,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同样是困难的。
C.“有志矣",而且“力足以至”,却“不能至”,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会感到“有悔"的。
D。
“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高中语文课时评价10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游褒禅山记(45分钟,4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评价(25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漫:全都。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尽头。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感叹。
【解析】选A。
A项,“漫”是“模糊”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其.孰能讥之乎D.则或咎其.欲出者【解析】选C。
C项,语气助词,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A、B、D三项都是代词。
A项,第三人称代词,它;B项,第一人称代词,自己;D项,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可译作“那,那个”。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解析】选A。
A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
B、C两项均为动词作名词。
D项,形容词作动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解析】选C。
A项,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 项,古义:不平凡,不平常。
今义:副词,十分,极。
D项,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目,表确数“十一”;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5.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D.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判断句式,C项为状语后置。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学业分层测评17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游褒禅山记[基础巩固层]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庐冢.(zhǒng)何可胜.道(shèng)B.窈.然(yǎo) 有碑仆.道(pū)C.音谬.(miù) 既往不咎.(jiū)D.王回深父.(fǔ) 无物以相.之(xiāng)【解析】A项,胜shēng;C项,咎jiù;D项,相xiàng。
【答案】 B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尽头)B.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C.以其求.思之深(探求)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弄错)【解析】A项,“穷”作动词用,走到尽头。
【答案】 A3.下面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导学号:79220124】A.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左右欲刃.相如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B项,名词用作动词,命名;C 项,名词用作动词,用刀杀;D项,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79220125】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A项,“所以”表原因;B项,“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至于”是“到……”的意思。
【答案】 C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其”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距其.院东五里【解析】B项,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其余作第三人称代词,“它”。
【答案】 B[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导学号:79220126】答司马谏议书①王安石某②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③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④多异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问题综合评价单学生版班级组别姓名自我评价语文学科长评价【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及相关背景知识;理解“阳、穷、咎、极、非常、观、谬”。
2、了解词类活用;进一步了解游记类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正确处理“志、力、物”三者的关系,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词类活用,了解“其”的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背诵课文第三段,从中领会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评)。
仁宗庆历进士,神宗熙宁二年授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积极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反对,熙宁七年被罢相,后复位再罢。
封荆国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
他反对北宋初年浮华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
散文遒劲清朗,直抒胸臆,每涉时弊,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
词“一洗五代旧习”,风格豪放。
2.背景资料: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当时,王安石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而4年后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6年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一观点可以在本文中找到依据。
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王安石游褒禅山和曾巩游玉山的经历一样,都因游者不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
但这时的王安石比他的朋友曾巩大了十几岁(当时曾巩只有十八岁),思想也深刻的多,他并不是象曾巩那样只是遗憾于“遗泉石之胜”(曾巩《游倍州玉山小岩记》),而是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
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知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
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其立场和世界观虽然并不相同,但莫不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韧顽强的追求与奋斗精神。
革命先驱李大钊有诗道:“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
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
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这里,闪耀着无产阶级思想的光辉,也熔铸着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思想精华。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一)字音褒.禅山()庐冢.()音谬.()窈.然()无物以相.之()胜.道()王回深父.()怠.而欲出()(二)、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三)、词类活用1. 始舍于其址。
()2. 名之曰褒禅。
()3. 有泉侧出。
()4.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6.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 火尚足以明也。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四)、特殊句式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有穴窈然。
()(五)文言固定句式①其孰能讥之乎?()②何可胜道也哉!()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多义词1.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③良乃人,具告沛公()2. 道①有碑仆道()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④何可胜道也哉()⑤策之不以其道()3. 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4. 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属予作文以记之()③文过饰非()5. 然①吴广以为然()②有穴窈然()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6.其(1)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距其院东五里。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其文漫灭。
()(6)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7)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8)问其深。
()(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0)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3)其孰能讥之乎?()(1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七)、古今异义词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今义: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今义: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今义: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今义: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今义:【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初中我们学过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有《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呢?那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这篇游记与我们学习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的议论,记游实际上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学习这类游记有助于同学们提高思维的能力为此我们共同来研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阅读全文思考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全文五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层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层第三部分(二)指名朗读、口译1,2自然段1.概括这两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感。
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画出禅院、仆碑、前洞、后洞的方位。
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3.(提问)第1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1)思考:此段中介绍了前后两洞,你认为着重介绍的哪一部分?为什么?(2)这一段中运有哪些对比?有什么作用?(3)游洞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师生共同讨论第二段层次划分: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第二层(“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
前洞(平旷、记游甚众)——后洞(窈然、寒、深)——进入(深、难、奇)怠——俱——追记洞中所见(盖余所至……又加少矣”)——追记自身,伏“悔”字(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以“悔”结束记游(既其出……游之乐也”)(三)指名朗读、口译第3段(1)①问:古代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
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句话来概括。
②问:作者说“不能至”是针对什么说的?③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④“尽吾志”是什么意思?(2)①“尽吾志”这句话跟前段记游中哪句话是前后照应的?②“极夫游之乐”是针对什么说的?③为什么到了洞的深处才能“极夫游之乐”呢?④作者“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小结:“随之止”是放弃自己的意愿,不做最大的努力而屈从别人,这正是本句的要害。
(四)总结: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
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三、讲读第4段(一)指名朗读、口译。
(二)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1)教师范读,提问“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2)“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3)这样说来,这两句话是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花山”被误传为“华山”这两件事说的呢?为什么?从“何可胜道也哉”中,看出它是泛指文字流传或刊印的讹误。
小结:这就是从个别引申出一般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看问题有思想高度。
四、讲析第5段这一段是补叙,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
思考: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问题讨论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试从①过渡衔接;②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③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提示: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②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起照应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来而记之者已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随以止”和“遂与之俱出”;“可讥”和“人咎”;“在己为有侮”和“悔其随之”;“仆碑”和“有碑仆道”;“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谬”。
前文的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
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③作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游褒禅山记》问题综合评价单教师版【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及相关背景知识;理解“阳、穷、咎、极、非常、观、谬”。
2、了解词类活用;进一步了解游记类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正确处理“志、力、物”三者的关系,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词类活用,了解“其”的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背诵课文第三段,从中领会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评)。
仁宗庆历进士,神宗熙宁二年授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积极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反对,熙宁七年被罢相,后复位再罢。
封荆国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
他反对北宋初年浮华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
散文遒劲清朗,直抒胸臆,每涉时弊,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
词“一洗五代旧习”,风格豪放。
2.背景资料: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当时,王安石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而4年后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6年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