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读课文 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优质课教案_23

合集下载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 生字词学习: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3. 阅读理解: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抽象的词语,如“思念”、“热爱”。

2. 朗读时的情感把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字词学习:认读生字词,解释词义,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4. 阅读理解: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理解。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的感受,并练习书写有关祖国的短文。

六、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是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的。

2. 作文练习:布置以“我心中的祖国”为主题的作文,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回答: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小组竞赛:设置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好地朗读课文和回答问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后反馈:教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和作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九、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进行辅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教学总结1.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优质教案_3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优质教案_3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感悟积累语言。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3.了解钱学森放弃一切,冲破重围,历尽艰辛,毅然回国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夏到周,从秦到唐,从宋到清,多少英雄豪杰为祖国的富强而拼搏献身;多少伟大人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祖国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多少爱国志士,用他们的赤诚之心,为祖国谱写了一曲曲崭新的篇章。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走近钱学森,感受他的一段特殊经历。

二、初探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1)初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词语多读几遍;(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3)课文我们介绍了钱学森哪些方面的情况?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分节指读课文(2)课文向我们介绍钱学森的哪些方面的情况?(3)口头填空,概括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从()回到()的经过,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4)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分段。

三、精读课文,指导点拨1.指导学生精读“伟大决定”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的一切,祖国的环抱?(2)哪些语句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急切心情?(3)分男女生读课文1、2 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

(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个段的主要内容)2.小组合作学习“苦难的日子”部分。

(1)思考:①美国当局是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2)分小给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美国当局阻挠下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含义;(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2)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深层次含义;(2)如何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3)如何联系实际生活,对文章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及作者;(2)提问:文章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2)学生标注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与同学交流。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分析;(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5. 实践环节:(1)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句话的理解;2. 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运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短文进行论证;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以及对文章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句。

(3)能够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回到祖国怀抱的喜悦和自豪。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科学家,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文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句。

难点:(1)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回到祖国怀抱的喜悦和自豪。

(2)培养学生尊敬科学家,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文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文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提前了解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和贡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说“祖国,我终于回来了”?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分析与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句。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解释原因。

4. 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对祖国充满了热爱和自豪?(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祖国。

(2)请学生选择一位科学家,了解其故事和贡献,并在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过程(续)5. 情感态度培养:(1)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回到祖国怀抱的喜悦和自豪。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读课文 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优质课教案_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读课文  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优质课教案_0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教材理解本文记叙了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从美国回到祖国的经过,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勇于献身新中国建设事业的高尚情操。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克1、2自然段),写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立即决定放弃在美国的金钱、名誉=地位,回到祖国。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写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

钱学森受尽折磨,但没有屈服。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写在世界各国支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尤其是在周总理的关心和亲自过问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31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4、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确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并能实际运用。

难点:概括段意要明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语言表述要通顺连贯。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题解题。

(1)揭题,读题,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2)简介钱学森。

钱学森,生于1911年,浙江杭州人,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6年留学美国,获航空及数学博士学位,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1955年回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动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修改意见:(叶华平)1、比较句子.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我终于回到了祖国!两句话在感情上有什么不同?2、文章写谁的事?你了解他吗?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句中看出?3、朗读。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

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感悟、实践,提高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结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表达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师引导students to further enhance their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热爱祖国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表达能力:通过学生作文和课堂回答问题,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课程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诗歌的韵味。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如《我的中国心》、《我爱这土地》等,扩展学生的阅读面。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教案: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文章中的关键信息;2. 学生能够总结和提炼文章中的主旨和中心思想;3. 学生能够基于所学知识,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和讨论;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记忆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2. 总结和提炼文章中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1. 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和讨论。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地图或图片展示祖国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阅读和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2. 教师讲解生词和解析重难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三、讨论和提问(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 你怎么理解标题中的“祖国”?b. 文章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回国?c. 作者使用了哪些文字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四、总结和归纳(10分钟)1.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 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

五、运用和实践(10分钟)1. 学生就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或对家乡的思念,写一篇类似的短文。

2.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的短文或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六、反思与延伸(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 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或写作练习,鼓励学生继续拓展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2. 地图或图片展示祖国美景;3. 相关的词汇和句式解析。

板书设计:标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导入)祖国的美丽景色(阅读和理解)-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讨论和提问)- 回答问题,分组讨论(总结和归纳)- 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运用和实践)- 写一篇类似的短文(反思与延伸)- 学习收获和延伸练习。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范文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爱。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3. 自主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组讨论,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祖国的爱。

(2)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激发全班学生的爱国之情。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爱国的短文。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内容:1. 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深入分析:(1)详细解读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祖国历史的回顾:(1)介绍祖国的历史变迁,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过程。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讨论、问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掌握生字词及其运用。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作者、历史背景及课文内容。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心情。

(2)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4. 问答环节:(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 运用课文中学会的生字词造句。

3. 写一篇关于作者爱国情怀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感变化,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1. 学生朗读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正确性、流利性和情感表达能力。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包括拼写、词义理解和运用能力。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文章主题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主要内容、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作者表达的爱国情感,以及如何运用写作技巧表现主题。

三、教学准备:3.1 教材:《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原文。

3.2 参考资料:关于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3.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冰心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4.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文章主题,探讨作者表达的爱国情感。

4.4 成果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讨论心得。

4.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文章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6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课后作业:5.1 结合本文,写一篇关于自己祖国的赞美诗。

5.2 深入了解冰心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教学拓展:6.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选取与祖国相关的诗歌,展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对于祖国的感悟和故事。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需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讨论成果等,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6.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

七、评价与测试:7.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讨论成果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7.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点评,关注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祖 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 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学森回国的艰难历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回国的坚定信念。

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钱学森的高尚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外学子纷纷回国报效祖国的视频,引出课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怎样?交流讨论,理解“优厚”的含义。

引导学生想象钱学森在美国的优越生活。

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国?抓住“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这句话,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之心。

3、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分组读第三至六自然段,思考:钱学森回国遇到了哪些困难?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美国政府阻挠、迫害。

引导学生理解“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句话,体会美国政府对钱学森的重视和恐惧。

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钱学森受到迫害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指导朗读,读出钱学森所遭受的痛苦和他坚定的信念。

4、学习第七自然段齐读第七自然段,思考:钱学森是怎样回到祖国的?交流讨论,感受钱学森回国的艰辛和不易。

(四)总结全文1、回顾课文内容,说说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2、教师总结:钱学森是一位热爱祖国、不畏艰难、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认识祖国的伟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述、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

(2)通过小组合作、写作、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二、教学内容第1课:祖国的伟大历程1. 讲解祖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辉煌历史。

2. 讨论:为什么说祖国的发展历程是伟大的?第2课:祖国的繁荣昌盛1. 展示祖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 思考:祖国的繁荣昌盛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第3课: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1. 讲述爱国人士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讨论:如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第4课:小组合作活动1. 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小组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第5课:写作练习1. 写一篇关于“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作文。

2. 互相评改,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措施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祖国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开展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祖国发展历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祖国伟大成就的认识。

3. 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4. 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的决心。

五、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内容第6课:祖国的美丽风光1. 展示祖国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让学生感受祖国的自然之美。

2. 思考:祖国的美丽风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第7课:传统文化瑰宝1. 讲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2. 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第8课:民族团结一家亲1. 讲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故事,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民族政策。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3)使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运用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运用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句话的含义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指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4. 朗读练习(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2)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祖国的热爱;(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四、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爱国的作文;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学习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作文和预习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教学设计精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以及他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为国家、为民族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如何将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钱学森的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钱学森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吗?(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表达。

(三)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钱学森的爱国情怀的理解。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钱学森为什么愿意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回到祖国?2.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的祖国”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选取优秀作文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如何将爱国情怀融入自己的生活。

四、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深入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写一篇关于钱学森的传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钱学森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沉默,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课堂互动性。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补充重点: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描写,让学生感受到钱学森的迫切心情和归国的艰辛。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优质教案_0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优质教案_0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继续领会关键词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祖国南部的领海上,有许很多多的岛屿,为了保卫祖国,解放军战士就驻守在这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的海岛上。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相关海岛战士的美丽而感人的故事,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彩色的翅膀。

1、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⑴请同学们翻开书27页,先看这篇文章的连接语,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节课有两个学习任务,分别是什么?用线画下来并写上序号⑴请同学们翻开书27页,先看这篇文章的连接语,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节课有两个学习任务,分别是什么?用线画下来并写上序号。

⑵谁来说一下这节课的两个学习任务,分别是什么?生边交流,师边点击课件,出示学习任务:①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②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⑶齐读任务。

1、下面,就让我们来完成第一个任务: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要边读边想。

2、谁来挑战第一个任务,说一说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四、精读课文体会交流关键词句1、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板书:战士、爱岛。

2、这些感受你又是从文章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读课文,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静静地看,细细地品,画出最能体现战士爱岛的句子,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

3、学生交流: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啊,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

下面就让我们来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

抓住关键词语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⑴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我终于回来了”、“祖国,我的母亲”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朗读指导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练习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五、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创意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2.学生自由发挥,用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感情。

三、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意表达作品。

2.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祖国的作文。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创意表达环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抒发对祖国的感情,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创意表达1.对话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来形容祖国,你会选择什么颜色?为什么?”学生A:“我会选择红色,因为红色代表着热情和力量,就像我们的祖国一样充满活力。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读课文 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优质课教案_23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读课文  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优质课教案_23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是人教版选读课文中的一篇。

文章讲述的是钱学森几经周折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的感人经历,字里行间洋溢着钱学森浓浓的爱国之情和拳拳报国之志。

整篇文章主题凝练,语言朴素。

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由于时空距离和教材文字张力的限制,容易造成学生只是敬佩而不是敬仰,只可远观而走不进钱学森的内心世界这种浮于表面的“伪情感”,教学时应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辅以补充课外的钱学森资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以情感的共振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感悟。

教学目标:1、理解“终于”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3、了解钱学森放弃一切,冲破重围,历尽艰辛,毅然回国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钱学森回国的艰辛和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的课外资料及图片。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好奇钱学森1、同学们,我国有一位杰出的爱国科学家,荣获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请听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他的颁奖辞(出示颁奖辞视频)。

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钱学森。

2、简介钱学森。

钱学森(1911-2009),浙江省杭州人,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3.师:钱学森为我国的导弹、火箭和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由于钱学森的精诚报国,才有了我们今天强大的国防,才有了航天英雄遨游太空的壮举。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钱学森,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祖国,我回来了》。

(板书课题。

)4.师加上“终于”生再读课题。

5.师:自由读课题,透过这个“终于”你们感受到了什么?6.师:在“终于”的背后浸透着艰辛,浸透着漫长,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把钱学森的那份艰辛、那份漫长、那份曲折读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是人教版选读课文中的一篇。

文章讲述的是钱学森几经周折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的感人经历,字里行间洋溢着钱学森浓浓的爱国之情和拳拳报国之志。

整篇文章主题凝练,语言朴素。

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由于时空距离和教材文字张力的限制,容易造成学生只是敬佩而不是敬仰,只可远观而走不进钱学森的内心世界这种浮于表面的“伪情感”,教学时应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辅以补充课外的钱学森资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以情感的共振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感悟。

教学目标:1、理解“终于”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3、了解钱学森放弃一切,冲破重围,历尽艰辛,毅然回国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钱学森回国的艰辛和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的课外资料及图片。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好奇钱学森1、同学们,我国有一位杰出的爱国科学家,荣获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请听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他的颁奖辞(出示颁奖辞视频)。

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钱学森。

2、简介钱学森。

钱学森(1911-2009),浙江省杭州人,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3.师:钱学森为我国的导弹、火箭和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由于钱学森的精诚报国,才有了我们今天强大的国防,才有了航天英雄遨游太空的壮举。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钱学森,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祖国,我回来了》。

(板书课题。

)4.师加上“终于”生再读课题。

5.师:自由读课题,透过这个“终于”你们感受到了什么?6.师:在“终于”的背后浸透着艰辛,浸透着漫长,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把钱学森的那份艰辛、那份漫长、那份曲折读出来。

生:(深情地朗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二、整体感知,走近钱学森1.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钱学森的归国之路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评价:你的概括能力真强,语言简练。

)三、研读探究,走进钱学森(一)感受漫漫回国路1)、过渡:的确,钱学森的回国之路是漫长的,充满了艰辛,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钱学森受到阻挠与迫害的句子。

认真品读,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开始吧。

2)、现在我们一起交流钱学森回国受到阻挠与迫害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是无理残暴的,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容,感情朗读。

)生:美国移民局阻挠钱学生回国。

A.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当局的通知:不准回国!(出示课件)1.全班齐读此句。

2.师: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我体会到美国移民局态度强硬。

3.师:师从哪里体会到的?4.预设我是从后面的感叹号,体会到的,5.师:请读出强硬的态度。

(生读,师评,嗯,态度很强硬)6.师:还有谁有不同体会?生:美国移民局真是太霸道了。

7.师:读出霸道的语气。

(评价:嗯,有一点霸道)8.师:谁再来试试。

指名读。

(评价:嗯,很霸道了)谁再更霸道的读一读?指名读。

9.师:男同学霸道一些。

男生读。

(非常霸道了)10.师:读后你还有什么感受呢?生:美国移民局太专横了。

11.师:你读出专横的语气。

(评价:嗯,是专横了)师:女同学读出专横的语气。

12.师:那么的霸道,那么的专横,他有没有同钱学森商量商量呀?(没有)真是不讲理!带着这种感情了读。

过渡:他受到移民局的阻挠,还受到了谁的阻挠呢?生:美国当局诬陷钱学森。

B.他被迫退掉飞机票。

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

1.师出示此句,生齐读。

2.师:你读懂了什么?预设:我从“硬说”看出美国对钱学森的诬陷。

3.师:美国海关怎样诬陷钱学森的?预设:说钱学森师间谍。

4.师:什么样的人是间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预设:潜入敌方从事刺探军事情报,国家机密的人。

5.钱学森有没有刺探情报?(没有)是间谍吗?(不是)6..师:不是间谍硬是说他是间谍,这叫什么?(诬陷),对,这是赤裸裸的诬蔑。

7.师:对,这是赤裸裸的诬陷,面对这样的诬陷,同学们,你的心情怎样?预设:气愤。

(全班男生读出这种气愤。

)预设:替钱学森打抱不平。

(师:是呀,太冤枉人了。

)预设:对美国当局感到不满、气愤8..谁能能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一句话。

指名读这一部分,师评价:我听出了你对美国当局的不满。

师:你强调了哪个词语?(硬说)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其中的感情。

9.师:真有重要机密么?生:没有,其实他的行李箱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

10.师:这是欲加之罪,莫须有的罪名,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预设:很气愤。

11.师:你气愤地读一读。

12.师:让我们带着气愤的语气读。

学生齐读。

过渡:钱学森在美国不仅遭到阻挠,还遭到了什么困难?生:还受到了无休止的折磨?C.几天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

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10分钟就来开一次灯,使他根本不能休息。

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十几公斤。

出示此句,齐读。

1.师:从哪些读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我体会到了钱学森受到无休止的折磨。

2.这是怎样的折磨?预设: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10分钟就来开一次灯,使他根本不能休息。

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十几公斤。

3.师:你是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4.师:这些都是数量词,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吗?(生汇报。

)师:10分钟开一次灯,1小时开6次,如果一个晚上作8个小时算,开48次,好恐怖呀!那一晚上还能休息吗?刚闭上眼睛,灯马上就要亮了,那刺眼的灯光让他无法休息,钱学森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更明显的表现在半个月时间体重就下降了十几公斤。

5.师:半个月15天平均每天下降一公斤左右,那就是大概2斤,此刻你有什么感受?预设:多么惨无人道,没有人性。

6.师:太没人性了把我们的科学家折磨得不成样子。

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

7师:除了睡不好,想想钱学森还有可能会受到哪些折磨?8.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痛恨、愤怒、同情、)师:谁能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师指导朗读,个别读。

师评价: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钱学森受到的磨难是深重的,读得真好。

9.师:他睡不好,吃不饱,穿不暖,受到了无休止的折磨,钱学森屈服了吗?(没有,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生读: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10.师: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感受到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定。

11.师:美国当局折磨了他的身体,但折磨不了他回国的意志。

同学们,请你们想想,美国当局还会怎样迫害钱学森呢?D、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仍不放松对他的迫害。

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

1. 师:想象一下他的哪些行动会受到了限制?齐读此句。

2.师:这种行为实在是太卑鄙了,太无耻了,他的行动受到限制,那他失去的是什么?(失去的是人身自由。

)来往的信件要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失去的是什么?(是隐私。

)3.师:没有了自由,没有了隐私,没有了人权是多么的让人感到痛苦啊?当人们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当人们在大洋彼岸的祖国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可是钱学森——生读: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

4.师:尽管行动受到限制、隐私受到侵犯,然而他屈服了吗?(没有,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生读: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5.师: 现在我就是美国当局的代表,你们就像钱学森一样提出这个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6.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钱学森回国的决心非常坚定、肯定。

7.师:美国当局限制了他的自由,但限制不了他回国的信念。

8.师: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痛苦,这样的折磨,不是一天,一个月,一年,而是整整——生:5年。

9.师:对,整整5年啊,1800多个日日夜夜,对于一个热切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人来说,是多么的————漫长啊!(师板书:漫漫回国路)师:你们想想这是怎样的5年?10.师:这是望眼欲穿,饱煞思念,苦苦企盼的5年。

如此艰辛,如此煎熬,如此充满期待的5年。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疑问:一个科学家想回到自己的祖国,怎么就这么难呢?美国当局为什么如此阻挠钱学森回国呢?生:美国当局怕钱学森回国,咱们祖国的科技力量会强盛。

出示钱学森的简介。

——快速阅读,补充资料:(课件出示)“决不能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啦!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

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11.师小结:同学们,正是钱学森太优秀了,太有价值了,美国政府多么想留住他为美国效力,更重要的是他的回国会使中国成为导弹强国,这会使美国惊恐不安,所以,他们才千方百计地阻挠他回国。

(二)感悟浓浓爱国情1.师:钱学森回国是那么的不容易,那么艰难,为什么非要回国,是什么力量促使钱学森这么坚定地回国呢?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师;请齐读这句话。

(1)你读懂了什么(爱国)(2)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他爱国?(预设:这里的一切)(3)这里的一切是指?(预设:金钱、地位、名誉)2.师:而当时钱学森在美国有着怎样的生活,联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

预设: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预设:衣食无忧、收入丰厚……3师:如果离开美国意味着他将放弃什么?生;放弃(金钱、地位、名誉,失博士学位,专家的头衔,终身教授的职位,舒适的生活、工作、先进的设备、个人的发展前途……)一切。

拓展练习: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放弃( ),放弃( ),放弃(),但不能放弃()。

4师:要知道新中国刚成立之初,由于遭受百年的战乱,加上连年自然灾害的洗礼,贫穷、落后,几乎成了新中国的代名词。

科学研究一片空白,科技水平极其落后。

多么需要像钱学森一样的人才建设祖国啊。

于是当一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钱学森默默地对自己说————学生接读: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钱学森深情地说————学生接读: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钱学森几乎是大叫起来,对全世界地人说:——学生接读: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5.师:为了建设新中国,钱学森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金钱、地位、名誉,因为他深深知道(课件再次出示):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