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研发资金配置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

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

结论和建议
结论和建议
本次演示通过对中外太阳能光伏产业融资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整 体情况方面,中外太阳能光伏产业都得到了政府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但中国太阳 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更快;在不同类型企业融资情况方面,中外大型太阳能光 伏企业都依赖政府政策和银行贷款,但外国中小型太阳能光伏企业比中国同类型 企业具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在融资难易度方面,
比较分析
1.整体情况比较
1.整体情况比较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资本市场活跃。然而,外 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政府政策和资本市场方面也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2.不同类型企业融资情况比较
2.不同类型企业融资情况比较
中外太阳能光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大型太阳能光伏 企业依赖政府支持和银行贷款,而外国大型企业则更注重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中国中小型太阳能光伏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难关,而外国中小型太阳能光伏企业 则有更多的融资渠道。
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
目录
01 一、中外企业融资结 构比较
02 二、案例分析
03 三、对策建议
04 四、总结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企业融资结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次演示将对比 分析中外企业的融资结构,以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优化融资结构提供借 鉴。
一、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2、中国房地产企业
2、中国房地产企业
该企业融资结构以银行贷款为主,资金来源较为单一。由于房地产业对资金 的占用较大,银行贷款能够帮助企业在较短时间内筹集大量资金。但是,这种融 资结构也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较高,一旦银行收紧贷款,企业的资金链可能面临 压力。同时,由于资金来源单一,企业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可能影响其长期 发展。

中外资产评估准则比较研究最终版

中外资产评估准则比较研究最终版

介绍
第一部分欧洲评估准则
EVS2009 6
》 ( 第 版 )
欧洲评估准则的特点与影响
(一)特点 1、撰写方式 2、偏重于不动产评估的研究 3、注重评估与会计的协调 4、强烈的区域政治特性和非开放性
(二)影响 欧洲评估准则在欧洲各国有着重要影响,其本身并无 强制执行力,但TEGVOA要求各会员国积极引进并将其纳入 该国的评估准则体系,甚至得到该国法律的认可。欧洲评 估准则要求评估师使用的评估方法必须与评估目的相一致, 要求评估师披露任何利益关连和能力缺陷。
《欧洲资产评估准则2009》的基本结构
前言 EVS委员会成员 《 准则1市场价值 准则2非市场价值 准则3合格的评估师 准则4评估程序 准则5评估报告 指南1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 第二部分欧洲评估指南 词汇表 TEGoVA成员 指南5以个体投资者为目的的投资价值评估 指南2以租赁为目的的评估 指南3以资产证券化为目的的物业估值 指南4保险价值评估
2
英国评估准则-----制定与演进
英国《评估和估价准则》(The Red Book由 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学会(简称RICS)的评估和估 价准则委员会制定。 该学会成立于1868年,系世界上第一个资产 评估专业组织和世界范围不动产事务的最大专业 组织,也是得到全球评估业界最为广泛、一致认 可的专业性学会。 《评估和估价准则》包括准则的效力及其应用、 职业规范,指南,英国职业规范,英国指南。
原则导向
原则导向
原则导向
市场经济和 法律环境
评估基础好, 各国之间评 法律环境好、 估基础、法 市场经济完 律环境、市 善。 场经济程度 参差不齐。
评估基础好, 法律环境好、 市场经济完 善。
此外,中国、美国、英国、国际及欧洲评估相关准则之间存 在匹配(对应)关系。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准则可以相互 索引,进行比较和借鉴。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营环境也日益复杂多变,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有效的资金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国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面临着资金管理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不同规模、性质的企业面对的资金管理问题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国外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经验也值得借鉴和学习,可以帮助国内企业更好地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对国内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对促进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0字】1.2 研究目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综述,深入探讨现有资金管理模式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改进管理策略的参考;2. 比较国内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差异,探讨其原因和带来的影响;3. 探讨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各种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等,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管理建议;4. 提出未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展望,为学者和企业提供研究方向和发展思路。

1.3 研究意义企业营运资金是企业运作的生命线,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及财务状况。

有效的资金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资金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资金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保障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中外产学研合作创新政策比较

中外产学研合作创新政策比较
,

资金 密集
学和 教育 的 整 体 发 展 水平 仍然 落后 于欧洲
型 新”向源自“知 识密 集 型 的 产 业 过 渡 推 进 产 学 研 合 作 创

后 美 国 的科 技政策 以 占据世界科 技领先 地位 为 口
, 、
,
发 展 高 科 技产业
,
众 多 国 家 的 经验 表 明
:
产业 政

配 套制 订 了 包括 加 强 基 础 研 究
济 科技 世 界 第 一 大 国 的 位置
80
发 工程
,
的 实施 和
个 国 家 级 高 技术 产业 开 发 区 的
,
年代 以 前
、 、
,

本的 国 策是

贸易 立国

,
主要通
建立
促进 产学 研 合 作创新 的 开展
带 动 了 中 国 科研
进引进
消 化
吸收 国 外 先进技 术 来提 高 本 国 的 产 业


为 促 进 经 济 向 现代 化 迈 进

,
纷 纷 开始 了
,
界 各 国 都 对研制 制 汀正确 的 科技 政策 高度 关注
新产业 革命

进行 大 规 模 的 产业结 构 调整
,
随之 出
_ 战前
,
美 国 已 成 为 世 界第一 经济 大 国
,
,
但 其科
因此 战
,
台 了
系 列 产业 政 策

其 核心 是 围 绕 从
,


缩 小 各 科 技 领域 与 欧
,
加 强 企业 的 科 技 力 量 的 中心 任 务 创新的主体

中外汽车企业研发费用比较分析

中外汽车企业研发费用比较分析

左右。与国外企业 的差别 主要在于 , 国内汽车企业研发费用 用于产 品开 发部分 的比重较大 , 而用于 技术研究 部
分 的 比重 较 小 。
【 A b s t r a c t 】 I n t h e C h i n e s e a u t o m o t i v e i n d u s t r y , R&D e x p e n s e s i n C h i n e s e a u t o c o m p a n i e s i s
【 关键词 】 研究开发费
技术研究
产品开发
汽车 企业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4 5 5 4 . 2 0 1 3 . 0 8 . 1 1
外 汽车企 业低 就 显得 缺 少 分 析 , 还 是 停 留在 原 有
0 引言
g e n e r a l l y c o ns i d e r e d t o b e a b o u t 2% o f o p e r a t i n g r e v e n u e.o n l y ha l f o f f o r e i g n a u t o c o mp a n i e s . C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r e s ul t s h o ws t h a t n o t a l l t h e R & D c o s t r a t i o o f f o r e i g n e n t e r p r i s e s i s 5% .a nd t h e r e e x i s t s l a r g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e e n e n t e r p r i s e s :a n d n o t a l l t h e Ch i n e s e e nt e pr r i s e s a r e 2% . T he ma i n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R & D Co s t b e t we e n Chi n e s e a n d f o r e i g n a u t o c o mp a n i e s i s t he p r o p o r t i o n f o r p r o d u c t de — v e l o p me n t i s l a r g e r,a n d t h e p r o po ti r o n or f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o r t i o n i s s ma l l e r .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如何有效管理企业的资金,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绩效水平,因此备受企业管理者和研究学者的关注。

在国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实践状况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资金周转速度不够快、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

国外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国内企业借鉴和学习。

因此,深入了解国内外企业资金管理的实践状况,分析资金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探讨资金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全面了解资金管理理论概述,国内外企业资金管理实践状况,资金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资金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讨国内外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有效的资金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确保流动性良好,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

资金管理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研究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目的在于探讨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现有资金管理的实践状况,探讨资金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探讨资金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资金管理建议,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和财务风险,实现稳健发展。

1.3 研究意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和长期发展。

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盈利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

深入研究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国内外状况及影响因素,对于改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外医院筹资方式比较研究

中外医院筹资方式比较研究

1 1 1 美 国 医院 分 类 _ _
关键 词 : 资 方 式 ; 院 ; 较研 究 筹 医 比 中 图分 类 号 : 1 7 3 R 9. 文献标识码 : A
Co p rs n o o e iigM eh d.fC i eea d F rin Hop t l m a io fM n y Rasn t o o h n s n o eg s ia
LI Bo FEN G — o U Ze y ng
( b i M a a e n le e,C o g i g M e ia i e st Pu lc n g me tCo l g h n q n d c l Un v r i y,C o g i g 4 0 1 , h n h n q n 0 0 6 C i a)
ca a i lp e ie ma e a c n rb t n t t h y t m n e f c h rt . k o t i u i n t h y — il p t r c s k o t i u i o i o t e s s e a d p re tc a i t ma e ac n rb to o t e s s c a o n y o
r et rc nty t e h pt lr ie u at heou ou r h os ia a s s f ndst r e a iy ofw a r f r i o t e c lt e t e ys e heir gulrt y, e o m ng t hem dia r a m nts tm t utf r r he who ec nt y t iy m a g m e nd pur ha e t ublchy e e vie,s un n o— o p o wa d t l ou r o un f na e nta c s he p i gines r c o dads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研究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研究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数额日益增加,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定义及其范围,然后对当前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英国及我国关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细致地比较研究,分析了各国的处理方法对研究开发费用的影响。

一、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含义比较研究与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看该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研发成果的转化能力。

因此,研究开发活动成为企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一)国际上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含义国际上一般都认为,企业(不包括从事采掘勘探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的企业)的研发活动分为研究活动和开发活动两大部分。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以及我国都规定本国研究与开发的会计准则不适用于开采行业中石油、天然气、矿藏的勘探和开发费用,但适用于该类行业中进行的其他研究和开发活动的费用。

目前各国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确认与会计处理基本上都是根据国际会计准则中第九号《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定义的基础上进行。

(二)我国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含义我国财政部颁布的在20XX年正式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将研究和开发活动定义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与现行准则比较有一定的改动,修改以后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第九号《研究与开发费用》中的定义大体上一致,表明我国会计政策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

二、各国会计准则中研发费用处理的规定会计准则是会计理论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和依据,所以探讨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必要借鉴世界各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研发资金配置比较研究彭宇文吴林海2013-01-29 15:07:59 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武汉)2007年8期作者简介:彭宇文(1977-),男,汉族,湖南双峰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江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经济师;吴林海(1962-),男,汉族,江苏江阴人,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双博士后,江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新世纪333科学技术第二层次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研发投资。

内容提要: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技术的进步有赖于研发资金的投入,作为研发投入强度不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对研发经费的投入还是很有限的。

因此,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研发经费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研发经费的合理配置,首先是要在三大研发主体和三大研发活动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提高研发经费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研发投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资源配置1 研究综述技术进步是内生于经济增长体系本身的,技术创新和发明的投入及其变化内在地决定于经济体系本身(马凌,2005)[1]。

很多经济学家也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我国研发资金投入总量增长的根本因素,也是导致我国研发资金配置结构不合理的根源所在。

根据IMD(1997)关于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所提出的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科技研发资金配置状况(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是其中最重要的测度指标之一[2]。

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配置提出了效率要求,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指对经济资源的最大可能满足程度的利用,Farrell(1957)年将效率分成技术效率(TE)和资源配置效率(AE),并认为总效率是技术效率和资源效率的乘积[3]。

Stigritz等也强调了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性,并认为资源配置是与技术变革同等重要的提高生产率的因素[4]。

Prahalad等认为,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是形成优势战略的关键[5]。

贾康认为,目前我国科技资源投入明显不合理,并认为这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科技研发资源配置中的一个突出矛盾[6]。

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科技研发资金资源,使研发资金的配置、组合、运用尽可能接近生产可能性边缘,是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科技研发体系的主体构成及活动类别构成,笔者认为,科技研发财力资源的配置最基本的问题是经费资源在不同主体间、在不同研发活动中以及不同主体在各自不同研发活动中的配置问题。

通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研发资源配置状况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科技研发资源在配置领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即:研发经费资源在不同主体间、在不同研发活动中、各研发主体在各自不同研发活动中的经费资源配置不合理。

2 国内外各主体研发经费配置比较分析2. 1国内外各主体研发经费配置现状比较科技研发活动的主体主要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由于其它研发主体所占比重不高,在此不予分析),我国和美国的研发经费资源在三大主体间的配置情况如表1所示。

为便于比较,我们列出了中、日、德、韩、美等国家2003年研发经费在各主体间的配置情况,(见表2)。

数据来源: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http: //www. sts. org.cn/sjkl/kjtjdt/data2005/2005-2. htm。

为区别我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在不同主体间的配置状况,我们除了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外,还有必要从增长速度上进行比较,2000-2004年间中、美两国研发经费在不同主体间配置的年均增长速度如图1所示。

图1 2000-2004年中、美两国各研发主体经费支出年增长率比较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列出了下列国家2003研发经费在各主体间的配置情况(见表2)。

2. 2国内外各主体研发经费配置差异分析(1)经费配置比例的差异分析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各主要研究主体在研发活动中的经费支出比重存在以下显著差异:首先,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中,科研机构的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在25%左右,而同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却不足10%;事实上,我国科研机构大多是由政府部门或行政单位兴建的,其研发活动是低效率的:一方面,政府部门和行政单位所属的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合理和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等问题;另一方面,科研机构虽然在纯科研上有优势,但在经营上缺乏经验,更缺少市场竞争的压力。

其次,从企业这一研发主体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研发支出比重虽然不断波动,但始终保持着70%左右的较高比重(如美国2003年也达到了68.9%的比重)。

我国企业研发经费在研发经费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虽有上升,且上升较为迅速,但与发达国家企业研发经费普遍超过70%的这样一个比重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这一特征是与计划经济的后遗作用密切相关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企业仅仅是政府的作业系统,并按政府指令行事,不是市场主体。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企业将逐渐成为研发投资的主体。

企业成为R&D活动的执行主体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前提,这已被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的历史所证实。

再次,高等院校研发经费比重明显偏低。

从R&D经费支出在执行主体间的排名来看,虽然我国和发达国家的企业都是最大的支出主体,但发达国家第二大支出主体普遍是高等院校,而我国第二大支出主体不是高等院校,而是研发机构。

这无疑是我国高等院校研发资金短缺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我国高等院校集中了大量科研人才和科研项目这一客观实际极不相符。

(2)经费增长速度的差异分析从图1中可以看出,与美国相比,我国研发经费增长的速度有以下显著特征:首先,我国研发经费的增长速度很快,但增长的量有限。

从2000到2004年,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总额年均增长率为21.71%,而同期美国研发经费年增长率仅为2.34%,两者相差约10倍之多。

但从增长的绝对量来讲,我们与美国之间的绝对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2004年我国研发经费总额比2000年增长1070.3亿元(约合130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研发经费总额增长量为257亿美元,我国研发经费的增量只相当于美国的50%左右。

其次,美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年均增长速度(1.03%)远远低于科研机构研发经费的增长速度(3.49%),而我国恰好相反,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24.86%)比科研机构研发经费的增长速度(13.71%)快得多。

出现这种情况固然与我国企业更加重视研发并增加研发投入有关,但事实上,这还与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过渡期密切相关,而且这是更为主要的原因。

近几年我国每年都有数量可观的一批科研院所改制为企业,或者被企业所并购。

这种转变是否是一种成功,目前还无法予以肯定,科研机构改革的目的是要提高效率和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但目前的改革仅仅是政府行为,是在政府推动下完成的,真正完全基于市场因素考虑的改革还很有限,因此这种由科研机构改制而成的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取得发展,还无法断言。

3 国内外不同研发活动间经费配置比较分析3. 1国内外不同研发活动经费配置现状比较从不同研发活动的研发经费配置来看,我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3类研发活动的支出比重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见表3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数据2001-2005》,http: //www. sts. oug. cn/sjkl/kjtjdt。

3. 2国内外不同研发活动经费配置差异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4年,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经费支出比重趋于稳定上升的态势,突出地反映了我国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视程度的加深,特别是知识创新工程建设的推进,使得这两项投入的力度明显加大(王明安,2005)[7]。

从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基础研究所占比重明显偏低,2004年基础研究经费比重达到历史新高,但也仅占研发总经费的6%。

而美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重在2002年即达到了(17.95%),其它发达国家的比重也都远远超过了10%。

在应用研究方面,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别不大,而且近几年比重也一直在提高;在实验研究方面,由于我国在基础研究等领域的投入偏低,因此,实验研究投入所占比重就相当高了,近几年比重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占到了约三分之二的比重,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实验研究领域的支出比重要比我国低得多。

当然,我国研发活动的经费配置不合理并不是因为实验研究投入太多了(事实上这种投入也不足),而是因为基础研究投入相对太少了。

图2 2002年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三大研发活动经费投入比重图我国R&D投资存在明显的突出实验研究的倾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基础研究成果在全球的外溢效果,把上游投资较多地集中于实验研究;二是由于我国资本的丰裕度不如发达国家,在资本有限的条件下,企业的短视效应表现得相对更为明显;再次是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还不足,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观念还不强,没有足够资金或者不愿意在基础研究方面有过多的投入。

基础研究投入偏低虽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规律,但对于已经初步工业化的我国来讲,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明显的结构性问题。

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对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4 国内外各主体研发经费开支结构比较分析4. 1各主体在不同研发活动中经费配置现状比较从不同研发主体在各种研发活动中的经费支出比重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国内外研发资源配置的显著差异,见图3所示。

图3 中、美两国务主体在不同研发活动中的经费支出比重图4. 2各主体在不同研发活动中经费配置差异分析首先,从总体来看,美国的研发活动分工相对较为明确,研究机构以应用研究为主,高校以基础研究为主,企业以实验研究为主,各主体在强化自身的主要研究活动的同时,对其它研究活动也给予了较高的重视,从而注重了研发活动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我国各研发主体的研发活动相互雷同的问题较为突出,相互之间的分工还有待明晰,目前三大研发主体都将主要资源集中于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十分有限。

其次,从企业研究经费的支出来看,我国企业在实验研究中的经费投入比重接近90%,而其在基础研究中的投入比重(1.2%)还不到美国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比重(3.85%)的三分之一,这突出地反映了我国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程度的不够,过分注重能迅速获得经济效益的实验研究投入,这无异于一种典型的短视行为。

再次,我国高等院校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经费投入明显偏低,2004年我国高等院校研发经费支出中只有23.9%用于基础研究,而2002年美国高等院校经费支出总额中就有64.83%用于基础研究。

高等院校作为知识的摇篮和创新的源头,毫无疑问应该成为基础研究的领头羊,但事实上我国许多高校都将其主要资源集中到了收益较快的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中,更加降低了我国基础研究所占的费用支出比重,这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