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研发资金配置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研发资金配置比较研究

彭宇文吴林海

2013-01-29 15:07:59 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武汉)2007年8期作者简介:彭宇文(1977-),男,汉族,湖南双峰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江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经济师;

吴林海(1962-),男,汉族,江苏江阴人,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双博士后,江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新世纪333科学技术第二层次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研发投资。

内容提要: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技术的进步有赖于研发资金的投入,作为研发投入强度不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对研发经费的投入还是很有限的。因此,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研发经费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研发经费的合理配置,首先是要在三大研发主体和三大研发活动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提高研发经费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研发投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资源配置

1 研究综述

技术进步是内生于经济增长体系本身的,技术创新和发明的投入及其变化内在地决定于经济体系本身(马凌,2005)[1]。很多经济学家也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我国研发资金投入总量增长的根本因素,也是导致我国研发资金配置结构不合理的根源所在。根据IMD(1997)关于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所提出的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科技研发资金配置状况(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是

其中最重要的测度指标之一[2]。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配置提出了效率要求,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指对经济资源的最大可能满足程度的利用,Farrell(1957)年将效率分成技术效率(TE)和资源配置效率(AE),并认为总效率是技术效率和资源效率的乘积[3]。Stigritz等也强调了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性,并认为资源配置是与技术变革同等重要的提高生产率的因素[4]。Prahalad等认为,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是形成优势战略的关键[5]。贾康认为,目前我国科技资源投入明显不合理,并认为这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科技研发资源配置中的一个突出矛盾[6]。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科技研发资金资源,使研发资金的配置、组合、运用尽可能接近生产可能性边缘,是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科技研发体系的主体构成及活动类别构成,笔者认为,科技研发财力资源的配置最基本的问题是经费资源在不同主体间、在不同研发活动中以及不同主体在各自不同研发活动中的配置问题。通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研发资源配置状况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科技研发资源在配置领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即:研发经费资源在不同主体间、在不同研发活动中、各研发主体在各自不同研发活动中的经费资源配置不合理。

2 国内外各主体研发经费配置比较分析

2. 1国内外各主体研发经费配置现状比较

科技研发活动的主体主要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由于其它研发主体所占比重不高,在此不予分析),我国和美国的研发经费资源在三大主体间的配置情况如表1所示。

为便于比较,我们列出了中、日、德、韩、美等国家2003年研发经费在各主体间的配置情况,(见表2)。

数据来源: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http: //www. sts. org.

cn/sjkl/kjtjdt/data2005/2005-2. htm。

为区别我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在不同主体间的配置状况,我们除了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外,还有必要从增长速度上进行比较,2000-2004年间中、美两国研发经费在不同主体间配置的年均增长速度如图1所示。

图1 2000-2004年中、美两国各研发主体经费支出年增长率比较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列出了下列国家2003研发经费在各主体间的配置情况(见表2)。

2. 2国内外各主体研发经费配置差异分析

(1)经费配置比例的差异分析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各主要研究主体在研发活动中的经费支出比重存在以下显著差异:

首先,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中,科研机构的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在25%左右,而同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却不足10%;事实上,我国科研机构大多是由政府部门或行政单位兴建的,其研发活动是低效率的:一方面,政府部门和行政单位所属的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合理和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等问题;另一方面,科研机构虽然在纯科研上有优势,但在经营上缺乏经验,更缺少市场竞争的压力。

其次,从企业这一研发主体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研发支出比重虽然不

断波动,但始终保持着70%左右的较高比重(如美国2003年也达到了68.9%的比重)。我国企业研发经费在研发经费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虽有上升,且上升较为迅速,但与发达国家企业研发经费普遍超过70%的这样一个比重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一特征是与计划经济的后遗作用密切相关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企业仅仅是政府的作业系统,并按政府指令行事,不是市场主体。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企业将逐渐成为研发投资的主体。企业成为R&D活动的执行主体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前提,这已被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的历史所证实。

再次,高等院校研发经费比重明显偏低。从R&D经费支出在执行主体间的排名来看,虽然我国和发达国家的企业都是最大的支出主体,但发达国家第二大支出主体普遍是高等院校,而我国第二大支出主体不是高等院校,而是研发机构。这无疑是我国高等院校研发资金短缺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我国高等院校集中了大量科研人才和科研项目这一客观实际极不相符。

(2)经费增长速度的差异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与美国相比,我国研发经费增长的速度有以下显著特征:

首先,我国研发经费的增长速度很快,但增长的量有限。从2000到2004年,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总额年均增长率为21.71%,而同期美国研发经费年增长率仅为2.34%,两者相差约10倍之多。但从增长的绝对量来讲,我们与美国之间的绝对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2004年我国研发经费总额比2000年增长1070.3亿元(约合130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研发经费总额增长量为257亿美元,我国研发经费的增量只相当于美国的5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