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法律法规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
2005/04/27
3
AMMS
概述
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发展
•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调查 • 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危害 • 实验室生物安全
2005/04/27
4
AMMS
概述
1951,1965, 1976 - Sulkin and Pike
调查了5000多个实验室,发现
累计实验室相关感染 3921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微
生物有:
肝炎
布氏菌病
肺结核
野兔热(土拉弗氏菌)
斑疹伤寒
委内瑞拉马脑炎(Ven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
2005/04/27
5
AMMS
概述
在3921例实验室相关感染中,对导致感染 的原因分析发现:
低于 20%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与已知的事故有 关;
80%的报告事例与实验室工作人员暴露与感染 性气溶胶有关。
2005/04/27
22
AMMS
二、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 规和标准
中国的生物安全相关标准
GB19489《实验室-生 物安全通用要求》, 2004年4月6日,第一版, 2004年10月1日施行。
国家卫生部的《微生物 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 物安全通用准则》, 2003年8月1日,第一版
1990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4年第三版
2005/04/27
17
AMMS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 册》(美国CDC/NIH,1999,第四版)
在1983年第一版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实验 室的生物安全》(BMBL)中,最早提出了把病原 微生物和实验室活动分为四级的概念。1993年 由CDC/NIH有关专家编写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的第三版着重描述了微生 物实验室标准操作、实验室设计和安全设备的 不同组合,形成1~4级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等级,并依据微生物对人的危险程度分为四级 危险组,在实验室实际操作中加以应用。
生物安全PPT课件
(3)人为无意识带入 ➢ 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适应性
极强,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疯长,排挤其它物种,目 前已在上海地区随处可见,难以根除,造成严重的 生态问题。
22
(4) 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
如一年蓬和毒麦,已成为广布的农田有害杂草。
(5) 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 现自然扩散
17
2.2 生物入侵的途径
外来种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入侵,主要 的途径有: ➢ (1) 人为有意识的引进 ➢ (2) 随轮船压仓水进入 ➢ (3) 人为无意识带入 ➢ (4) 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 ➢ (5) 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 实现自然扩散
(1)人为有意识的引进
➢ 如水葫芦,学名凤眼莲, 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 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后逸为 野生,分布广泛,在河流、湖泊和水塘中,其无 性繁殖速度极快,往往形成单优群落。
➢ 水葫芦已经疯长成令人头痛的恶性杂草,不仅在 江河成片聚集堵塞河道,更成为了破坏江河生态 平衡的罪魁祸首,使鱼类种数急剧减少。我国每 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
珠江口
恩平农村
(2) 随轮船压仓水进入 ➢ 如我国沿岸海域的一些有害赤潮生物,如血红裸甲
藻和具尾鳍藻,这些毒藻在海洋生态环境中适应性 强、传播快、分布广,严重危害海洋渔业。
2.1 概念
本地种(Native species)
➢ 指自然起源于一特定地域的物种,或指石器时代前,没有人 类干扰就到达某一地方的物种。
外来种(Exotic species)
➢ 指借助于外力作用而越过不可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在原产 地之外的新栖息地生长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的物种。
极强,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疯长,排挤其它物种,目 前已在上海地区随处可见,难以根除,造成严重的 生态问题。
22
(4) 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
如一年蓬和毒麦,已成为广布的农田有害杂草。
(5) 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 现自然扩散
17
2.2 生物入侵的途径
外来种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入侵,主要 的途径有: ➢ (1) 人为有意识的引进 ➢ (2) 随轮船压仓水进入 ➢ (3) 人为无意识带入 ➢ (4) 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 ➢ (5) 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 实现自然扩散
(1)人为有意识的引进
➢ 如水葫芦,学名凤眼莲, 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 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后逸为 野生,分布广泛,在河流、湖泊和水塘中,其无 性繁殖速度极快,往往形成单优群落。
➢ 水葫芦已经疯长成令人头痛的恶性杂草,不仅在 江河成片聚集堵塞河道,更成为了破坏江河生态 平衡的罪魁祸首,使鱼类种数急剧减少。我国每 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
珠江口
恩平农村
(2) 随轮船压仓水进入 ➢ 如我国沿岸海域的一些有害赤潮生物,如血红裸甲
藻和具尾鳍藻,这些毒藻在海洋生态环境中适应性 强、传播快、分布广,严重危害海洋渔业。
2.1 概念
本地种(Native species)
➢ 指自然起源于一特定地域的物种,或指石器时代前,没有人 类干扰就到达某一地方的物种。
外来种(Exotic species)
➢ 指借助于外力作用而越过不可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在原产 地之外的新栖息地生长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的物种。
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
生物因子识别
识别实验室涉及的生物 因子种类,包括病毒、 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
实验活动分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气溶胶、飞溅物、
污染物等。
人员操作风险
评估实验人员的操作技 能、安全意识、防护措
施等。
设备设施风险
检查实验室设备设施的 运行状态、维护情况、
防护效果等。
风险等级划分
01
02
03
低风险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包括实验室进出管理、个人防护、废弃物处 理等。
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伦理规范等。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考试评估
通过闭卷或开卷考试形式,检验学员对培训 内容的掌握情况。
操作评估
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评估 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案例分析
组织学员进行案例分析,评估其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组建评估团队
包括生物安全专家、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人 员等。
制定评估计划
明确评估的时间安排、评估方法、所需资源等。
实施评估
通过现场检查、资料审查、人员访谈等方式收集信 息。
分析评估结果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识别存在的风险 。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与分析
消毒方法
对感染性废弃物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化学消毒等方法处理,确保无害化。
包装与标识
废弃物应使用专用包装袋进行密封包 装,并贴上明显的标识,注明废弃物 名称、来源、性质等信息。
运输与处置
按照相关规定将废弃物运送至指定地 点进行集中处置,确保不对环境和人 类健康造成危害。
实验室生物安全完整ppt课件
BSL-2:适用于对人体 、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 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 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 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 造成严重危害。有效的 预防和治疗措施。
BSL-3:适用于主要通 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 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 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 疫苗。艾滋病病毒的研 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 室中进行。
06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与考核
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设计
培训目标
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 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工作 的安全进行。
培训内容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实验 室操作规范、应急处理措 施等。
培训方式
线上课程学习、线下实践 操作、定期考核评估。
考核标准、方法和结果反馈机制
考核标准
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包括理论知识 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技能等。
、防护服、护目镜等。
穿戴防护用品前需检查其完好 性,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按照正确顺序穿戴防护用品, 确保身体各部位得到有效防护
。
在实验过程中如感到不适或发 现防护用品破损,应立即停止
实验并更换防护用品。
实验后废弃物处理及消毒灭菌操作
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如感染 性废弃物、化学废弃物等。
按照相关规定将废弃物运送至指定地 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结果反馈机制
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实验室人员, 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改进。
考核方法
采用笔试、面试、实操等多种方式进 行考核。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持续改进方向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 ,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考核方式,提 高培训效果。
目标设定
设定明确的改进目标,如提高实验室 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水平、降低实验 室事故发生率等,并制定相应的实施 计划和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课件
PPT学习交流
3
WHO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第三版,2004年
• 在2004年的第3 版中,阐述新千年所面临的生物安全 和生物安全保障问题。在下列几个方面增加了新的内 容:危险度评估、重组DNA 技术的安全利用以及感染 性物质运输。世界上最近发生的事件表明,由于蓄意 滥用和排放微生物因子和毒素,公共卫生正受到新的 威胁。因此,第3 版也介绍了生物安全保障的概念— —保护微生物资源免受盗窃、遗失或转移,以免因微 生物资源的不适当使用而危及公共卫生。第3 版中还 包括了1997 年WHO 出版的《卫生保健实验室安全》 中有关册》 第三版,2004年
• 主要内容有:
• 生物安全柜
• 安全设备
• 实验室技术
• 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急程序
• 消毒和灭菌
• 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 生物安全和重组DNA技术
• 危害性化学
• 生物安全官员和安全委员会
• 后勤保障人员的安全
• 培训规划等
PPT学习交流
6
一、国际组织和国外病原微生物实 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和指南
• 美国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1983年第一版,1993年第三版,1999年第四版;
• 美国的《生物危害主要防护:生物安全柜的选择、 安装和使用》
2000年第二版;
• 加拿大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
1990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4年第三版
PPT学习交流
7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 手册》(美国CDC/NIH,1999,第四版)
• 在生物危害委员会的建议下,MRC在1979年和1980年 出版的两版《重组DNA分子、动物病毒和细胞的指南》 的基础上,于1990年出版了第一版《实验室生物安全 指南》,并成立了实验室疾病控制中心联合工作组, 工作组为那些从事研究或开发目的而进行人类病原体 的单位提供相应等级的实验室设计、建设和在其中工 作的人员培训的技术资料,这种技术资料的重点是有 关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和其他对人类有致病作 用的感染性病原体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02 生物安全基本原则
防止交叉感染
总结词
措施
交叉感染是指病原体在不同宿主之间 传播,导致原本无病的人群被感染。
实验人员应接受培训,掌握正确的消 毒和防护方法,了解常见病原体的传 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在生物安全培训中,应强调防止交叉 感染的原则,确保实验人员遵循严格 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避免病原体在 不同宿主之间传播。
BSL-1级别
BSL-2级别
BSL-3级别
BSL-4级别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 度和传播途径,将实验室 生物安全分为四个级别, 分别为BSL-1、BSL-2、 BSL-3和BSL-4,级别越 高,生物安全防护要求越 高。
适用于对人类和环境不 构成严重危害的病原体 ,如细菌、病毒等。
适用于具有一定危害程 度、通过直接或间接途 径传播的病原体,如炭 疽杆菌、SARS冠状病毒 等。
无害化处理
介绍动物尸体、组织、血液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 理方法。
环保要求
强调动物实验废弃物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 对环境造成污染。
05 公共场所生物安全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与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制定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包括空 气质量、水质、噪声等方面,确 保公共场所环境安全。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明 确卫生管理责任,加强日常卫生 检查和监督。
实验动物选择
实验前准备
实验操作流程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 的动物种类、品系、年
龄和体重等。
包括实验动物的饲养、 适应环境、麻醉方法等。
详细介绍实验操作的步 骤、注意事项和安全防
护措施。
实验后护理
关注实验动物的恢复和 观察,确保动物福利。
生物安全ppt课件
腐胺
苯酚
石炭 酸
杀菌
无色晶体
有剧毒性和高度腐蚀性,可 致严重烧伤
ELISA实验涉及有毒及危险试剂
试剂名称 别名 主要作用 物理性状
主要毒害作用
会造成刺痛及暂时性变白
H2O2
戊二醛
丙三醇
双氧 水 胶醛 甘油
还原剂
无色透明液体
酶与蛋白联合
蛋白保护剂 生物缓冲液
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无色粘稠液体 白色粉末
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有害
我国兽医工作进入一个新时期,为制 定、执行生物安全问题奠定了更为坚 实的基础。有条件、有能力解决兽医 活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 二、兽医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兽医工作的内含
从社会发展及动物需求出发,兽医开展 的相关活动。 • 目的是保障动物的福利和健康,保障人 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生产的 发展和保障人类需求;维护生态环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四、兽医实验室建设 • 人员与档案
我国兽医工作进入一个新时期
• 国家兽医局成立。 • 加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 。承担相应义
务、获得相应支持,兽医工作全面与国际接轨 • 兽医工作各项法律、法规、标准发布和施实,规 划的制定和推进。(国家标准、国际准则)。 • 国家兽医体系建设获重大进展(国家兽医官、执业 兽医、动物卫生执法、动物疾病控制、兽药生产 及监察、参考实验室等)。
1.兽医各学科实验室、临床诊断室等需使用 的各种试剂在不断增加,其中有毒有害试 剂的不正确使用和保管,会对接触者产生 危害,有的是致命性的危害。(实验室通用 危险)
对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工作者的忠告!
• • • • • 实验前对所有物质的性质要十分的熟悉。 处理具有挥发性和易吸入性物质要在通风厨内进行。 决不能用嘴吸取溶液。 处理大量酸碱时要带护目镜和合适的手套及面罩。 对于强酸强碱,避免溢出撒到皮肤和衣服上。若溢出,用 大量的清水稀释溢出物。 • 重金属盐通常为溶于水的粉末状固体,大多为强有力的酶 抑制剂。对人、动物和环境是有害的。 • 几乎所有的以“ase”结尾的名词如过氧化氢酶(catalase), β-葡糖醛酸糖苷酶(β- glucuronidase)等都归为酶类。但 有些不是系统命名,如胃蛋白酶(pepsin)也是酶,由生 产厂商命名,其制品中含有缓冲物质等。要了解在这些物 质中所含原料的特性。 • 激光辐射(可见和不可见)都能引起对眼睛和皮肤的严重 伤害。
《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详细描述:综合运用多种技术与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现 场隔离、样本采集、消毒灭菌等,全面提升应急处置效 果。
详细描述:关注应急处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积极引入 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
应急处置后的评估与改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处置效果 、存在问题、经验教训等,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案例三:某地区重大疫情的防控与处置
疫情概述
某地区爆发一起重大疫情 ,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 人数多。
防控措施
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包括 大规模检测、隔离、追踪 接触者等,有效控制了疫 情的传播。
经验总结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公共卫 生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 发疫情的能力和水平,确 保公众健康安全。
THANKS
外部恶意攻击
针对实验室的网络攻击、物理 破坏等。
生物安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和程序。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 人为失误。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时发 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
案例二:某医疗机构感染事件调查
事件概述
某医疗机构发生一起院内感染事 件,多名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某
种病毒。
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感染事件的发生与医院 在患者收治、隔离措施以及医疗废 物处理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有关。
改进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 力。
05 生物安全教育与 培训
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详细描述:关注应急处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积极引入 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
应急处置后的评估与改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处置效果 、存在问题、经验教训等,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案例三:某地区重大疫情的防控与处置
疫情概述
某地区爆发一起重大疫情 ,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 人数多。
防控措施
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包括 大规模检测、隔离、追踪 接触者等,有效控制了疫 情的传播。
经验总结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公共卫 生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 发疫情的能力和水平,确 保公众健康安全。
THANKS
外部恶意攻击
针对实验室的网络攻击、物理 破坏等。
生物安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和程序。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 人为失误。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时发 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
案例二:某医疗机构感染事件调查
事件概述
某医疗机构发生一起院内感染事 件,多名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某
种病毒。
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感染事件的发生与医院 在患者收治、隔离措施以及医疗废 物处理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有关。
改进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 力。
05 生物安全教育与 培训
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生物安全法律法规ppt课件
14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 于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4.11.12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5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
条例共分7章,72条 总则(6)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11) 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24) 实验室感染控制(7) 监督管理(7) 法律责任(14) 附则(3)
11
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198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6
12
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
9
刑法修正案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2006年6月29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刑法 修正案(六),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刑法第134条修改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
生物安全
为了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中在进行各种有危害或有 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活动过程中,可能对人、环境和社会 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硬件)和 管理措施(软件),达到对人、环境和社会的安全防护 目的。
4
生物安全的由来
近年来世界范围的医院感染、实验室感染和动物 饲养管理中造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作人员感染是生物安全产生 的主要直接原因。
16
第一章 总则
目的、范围和定义 第一条 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 于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4.11.12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5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
条例共分7章,72条 总则(6)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11) 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24) 实验室感染控制(7) 监督管理(7) 法律责任(14) 附则(3)
11
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198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6
12
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
9
刑法修正案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2006年6月29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刑法 修正案(六),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刑法第134条修改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
生物安全
为了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中在进行各种有危害或有 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活动过程中,可能对人、环境和社会 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硬件)和 管理措施(软件),达到对人、环境和社会的安全防护 目的。
4
生物安全的由来
近年来世界范围的医院感染、实验室感染和动物 饲养管理中造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作人员感染是生物安全产生 的主要直接原因。
16
第一章 总则
目的、范围和定义 第一条 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
生物安全ppt课件
支持。
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有助于设计 和构建更安全的生物系统,以应
对各种生物安全挑战。
国际生物安全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物安全挑战 ,分享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
学术交流
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生物安全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提高全球生物安全水平。
政策对话
加强政策对话,促进各国在生物安全领域的政策 协调和合作。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
一级
基本生物安全措施, 适用于对已知无危害
的微生物。
二级
适用于对人或环境有 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三级
适用于对人、动物或 环境有高度危害的微
生物。
四级
适用于对人、动物或 环境有极高危害并且 通常不可救治的微生
提高全民生物安全意识
教育普及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增强 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生物安全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生物安全的 良好氛围。
培训与演练
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生物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在紧 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态失衡风险
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本地生态平衡破坏。
生物恐怖主义风险
恶意使用生物武器或病原体对人类和动物 造成伤害。
生物安全风险的来源
01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可能导致病原体泄露或传 播。
03 实验室事故
生物实验室操作失误可能
导致病原体泄漏或传播。
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有助于设计 和构建更安全的生物系统,以应
对各种生物安全挑战。
国际生物安全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物安全挑战 ,分享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
学术交流
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生物安全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提高全球生物安全水平。
政策对话
加强政策对话,促进各国在生物安全领域的政策 协调和合作。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
一级
基本生物安全措施, 适用于对已知无危害
的微生物。
二级
适用于对人或环境有 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三级
适用于对人、动物或 环境有高度危害的微
生物。
四级
适用于对人、动物或 环境有极高危害并且 通常不可救治的微生
提高全民生物安全意识
教育普及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增强 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生物安全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生物安全的 良好氛围。
培训与演练
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生物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在紧 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态失衡风险
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本地生态平衡破坏。
生物恐怖主义风险
恶意使用生物武器或病原体对人类和动物 造成伤害。
生物安全风险的来源
01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可能导致病原体泄露或传 播。
03 实验室事故
生物实验室操作失误可能
导致病原体泄漏或传播。
2024版《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
组建评估团队
包括生物安全专家、实验室管理人员、实 验操作人员等,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 性。
现场调查
对实验室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实验室设施、 设备、人员等情况,以及生物因子的种类、 数量、来源等信息。
收集资料
收集实验室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操 作规范、实验记录等资料,以及国内外相 关法规和标准。
风险识别与分析
风险识别结果
详细列出识别出的实 验室生物安全风险及 其来源和类型。
风险评估结果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 评估,包括风险等级 和优先级。
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 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建议,以降低风险发 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 严重性。
结论与建议
总结评估结果,提出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的建议和改进措 施。
对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改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05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与监管
检查内容与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 执行情况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情 况
02
01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设备
配备及运行情况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执 行情况
04
05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及 演练情况
管理制度建立与执行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制度,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确
保实验室工作的有序进行。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明确实验人员应遵守的操作流程
和注意事项。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宣传教育, 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
技能。
操作规范培训与考核
对实验人员进行定期的实验室 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培训,确保 他们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风险识别
包括生物安全专家、实验室管理人员、实 验操作人员等,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 性。
现场调查
对实验室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实验室设施、 设备、人员等情况,以及生物因子的种类、 数量、来源等信息。
收集资料
收集实验室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操 作规范、实验记录等资料,以及国内外相 关法规和标准。
风险识别与分析
风险识别结果
详细列出识别出的实 验室生物安全风险及 其来源和类型。
风险评估结果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 评估,包括风险等级 和优先级。
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 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建议,以降低风险发 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 严重性。
结论与建议
总结评估结果,提出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的建议和改进措 施。
对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改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05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与监管
检查内容与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 执行情况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情 况
02
01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设备
配备及运行情况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执 行情况
04
05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及 演练情况
管理制度建立与执行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制度,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确
保实验室工作的有序进行。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明确实验人员应遵守的操作流程
和注意事项。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宣传教育, 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
技能。
操作规范培训与考核
对实验人员进行定期的实验室 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培训,确保 他们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风险识别
2024全新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生物安全背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问 题日益凸显,如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 等新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以及传染病、 生物恐怖主义等现实威胁。
法律法规与伦理原则
法律法规
包括《生物安全法》、《人类遗传 资源管理条例》等,规定了生物安 全管理的法律责任、监管措施和处 罚办法。
伦理原则尊重生命、保护来自物多样性、维护 生态平衡等,是生物安全领域必须 遵循的伦理规范。
鉴定技术
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 清学试验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准确 鉴定。
微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流程,准备好所需试 剂、仪器和培养基等。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 杂菌污染。
个人防护
穿戴实验服、手套、口罩等防 护用品,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后处理
及时清洗实验器具,处理废弃 物,保持实验室整洁。
菌种复苏方法
在无菌操作下,将保存的 菌种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 中,进行复苏培养。
菌种保存记录
详细记录菌种的名称、来 源、保存方法、保存日期 等信息,以便后续使用和 管理。
微生物接种、培养和鉴定技术
接种技术
掌握平板划线法、倾注法、涂布 法等接种方法,确保接种过程无
菌操作。
培养技术
了解不同微生物的生长条件,选择 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培养。
性化治疗。
基因治疗
通过导入正常基因或修复缺陷基 因,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后天
性疾病。
生物医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白 药物、抗体药物等,用于疾病治
疗。
基因工程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潜在风险
基因污染、基因武器、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问 题日益凸显,如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 等新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以及传染病、 生物恐怖主义等现实威胁。
法律法规与伦理原则
法律法规
包括《生物安全法》、《人类遗传 资源管理条例》等,规定了生物安 全管理的法律责任、监管措施和处 罚办法。
伦理原则尊重生命、保护来自物多样性、维护 生态平衡等,是生物安全领域必须 遵循的伦理规范。
鉴定技术
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 清学试验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准确 鉴定。
微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流程,准备好所需试 剂、仪器和培养基等。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 杂菌污染。
个人防护
穿戴实验服、手套、口罩等防 护用品,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后处理
及时清洗实验器具,处理废弃 物,保持实验室整洁。
菌种复苏方法
在无菌操作下,将保存的 菌种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 中,进行复苏培养。
菌种保存记录
详细记录菌种的名称、来 源、保存方法、保存日期 等信息,以便后续使用和 管理。
微生物接种、培养和鉴定技术
接种技术
掌握平板划线法、倾注法、涂布 法等接种方法,确保接种过程无
菌操作。
培养技术
了解不同微生物的生长条件,选择 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培养。
性化治疗。
基因治疗
通过导入正常基因或修复缺陷基 因,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后天
性疾病。
生物医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白 药物、抗体药物等,用于疾病治
疗。
基因工程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潜在风险
基因污染、基因武器、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生物安全》课件
1 2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
根据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风险,将实验室划分为 四个生物安全级别,分别为BSL-1、BSL-2、 BSL-3和BSL-4。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
为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应配备适当的生 物安全设施,如生物安全柜、防护服、手套、口 罩、护目镜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严格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实验 前准备、实验操作、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确保实 验过程的安全可控。
生物恐怖袭击
详细描述
2001年,美国发生了炭疽袭击事件,有人通过邮寄方式散布炭疽杆菌,导致5人 死亡。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恐怖袭击事件。
寨卡病毒传播事件
总结词
区域性流行病
详细描述
寨卡病毒主要在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传播,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可导致胎儿神经管缺陷和小头症等问题。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基因编辑风险
01
02
03
基因编辑定义
基因编辑是指通过修改基 因序列来改变生物体的遗 传性状。
基因编辑的风险
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引发脱 靶效应、基因突变等风险 ,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造成潜在威胁。
防范措施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规范 ,建立严格的伦理和法律 监管机制,确保基因编辑 技术的安全可控。
生物多样性丧失
防疫措施
预防接种
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 疫力,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的传播。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 告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 疫情,为防控工作提供科 学依据。
隔离与治疗
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采 取隔离措施,同时提供及 时有效的治疗,以控制疫 情的扩散。
基因编辑的伦理和法规
尊重人类基因组
2024版年度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危害程度评估
针对实验室可能接触的病原微生物 种类,进行危害程度评估,确定相 应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
20
病原微生物实验操作规范
01
02
03
实验前准备
了解实验操作流程,熟悉 相关生物安全柜等实验设 备的使用和维护。
2024/2/2
个人防护措施
实验人员需穿戴符合要求 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实验 过程中的安全。
灭菌器、干热灭菌箱等。
2024/2/2
13
CHAPTER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戴要求
01
根据实验风险等级选择 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如实验服、隔离衣、手 套、口罩等。
2024/2/2
02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前需 检查其完整性,如有破 损应及时更换。
03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的顺 序应遵循从“洁”到 “污”的原则,避免交 叉污染。
15
04
个人防护装备穿戴完毕 后,应进行自我检查, 确保穿戴正确、无裸露 部位。
样品接收、保存和处理流程规范
01
02
03
04
样品接收时应核对样品信息, 检查样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
泄漏等。
根据样品类型和实验需求,选 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和保存条件,
确保样品质量。
样品处理前应进行风险评估, 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和操作规
感谢您的观看
2024/2/2
34
实验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避免产生气溶胶,防止病 原微生物的扩散和传播。
21
病原微生物泄露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应急处理小组
成立应急处理小组,明确 成员职责和联系方式,确 保在发生泄露事故时能够 迅速响应。
2024/2/2
针对实验室可能接触的病原微生物 种类,进行危害程度评估,确定相 应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
20
病原微生物实验操作规范
01
02
03
实验前准备
了解实验操作流程,熟悉 相关生物安全柜等实验设 备的使用和维护。
2024/2/2
个人防护措施
实验人员需穿戴符合要求 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实验 过程中的安全。
灭菌器、干热灭菌箱等。
2024/2/2
13
CHAPTER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戴要求
01
根据实验风险等级选择 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如实验服、隔离衣、手 套、口罩等。
2024/2/2
02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前需 检查其完整性,如有破 损应及时更换。
03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的顺 序应遵循从“洁”到 “污”的原则,避免交 叉污染。
15
04
个人防护装备穿戴完毕 后,应进行自我检查, 确保穿戴正确、无裸露 部位。
样品接收、保存和处理流程规范
01
02
03
04
样品接收时应核对样品信息, 检查样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
泄漏等。
根据样品类型和实验需求,选 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和保存条件,
确保样品质量。
样品处理前应进行风险评估, 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和操作规
感谢您的观看
2024/2/2
34
实验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避免产生气溶胶,防止病 原微生物的扩散和传播。
21
病原微生物泄露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应急处理小组
成立应急处理小组,明确 成员职责和联系方式,确 保在发生泄露事故时能够 迅速响应。
2024/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安全法律法规
1
内容介绍
生物安全的含义和生物安全的由来 生物安全管理法制化 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 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2
生物安全的含义和生物安全的由来
什么是生物危害? 广义上的生物危害:指有害或有潜在危 害的生物因子对人、环境、生态和社会 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 实验室生物危害:指在微生物和生物医 学实验活动过程中对人、环境、生态和 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整对象; 应当做什么?——权利、义务、职责; 不能做什么?——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 违反了怎么办?——责任追究等等
11
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修 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198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6
12
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2006.1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2006.2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 2004.10 《 CNAL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 》 2005.3
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人的生命和环境安全, 必须高度重视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是关系到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大事
7
生物安全管理法制化
仅仅依靠行政管理的手段具有不完整性和 缺陷 随意性 、局限性 、主观性
依法管理是一项迫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8
生物安全管理法制化
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社会公众,实验室活动虽然可以采用道 德、伦理、技术准则等加以规范,但运用法律规范是最有 效方法。尤其是当今社会强调法制,强调依法行政,这点 显得更加重要
3
生物安全
为了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中在进行各 种有危害或有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活动过 程中,可能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 潜在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硬件)和 管理措施(软件),达到对人、环境和社 会的安全验室 感染和动物饲养管理中造成的工作人 员感染是生物安全产生的主要直接原 因。
14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 于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
通过 2004.11.12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5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
条例共分7章,72条 总则(6)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11) 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24) 实验室感染控制(7) 监督管理(7) 法律责任(14) 附则(3)
16
第一章 总则
目的、范围和定义 第一条 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
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 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 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
9
刑法修正案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2006年6月29日下午 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1号主 席令予以公布
刑法第134条修改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 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 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 8月28日 修订版)
第二十二条 对与病原微生物有关的单位的生物安全管理作了规定,要求这些单位应有符
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 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 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第二十六条 规定了对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要求国家建立传染病菌种、毒种库。 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实 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 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五十三条 对与生物安全有关卫生监督作了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检查监督涉及与生物安全有关的有对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传染病菌种、毒种 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省级以 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传染病防治重大事项的处理
5
实验室感染的相关报道
80% 是不明原因的感染 20% 感染的原因是明确的
• 80% 是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 • 20% 是由设备故障引起的
导致感染最多的4种实验室事故
• 溢出和泼洒 • 针头和注射器 • 锐器、碎玻璃 • 动物或动物体外寄生虫的咬伤或抓伤
6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实验室生物安全已经构成了开展病原微生 物实验的基本条件
刑法第135条修改为: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 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 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 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10
法律法规
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用来干什么?——立法目的; 何时何地何情况下用?——适用范围、调
生物安全以保障公共利益为前提,所有工作的根本目的是 保护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公共利益有时会 与部门、单位、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发生冲突,需要制定 法律法规来界定各方利益,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法律法规确定政府在生物安全方面的职责,将使政府 行为更加科学和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法人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保护自 身合法权益的呼声很高,对生物安全所采取的对策措施要 求有法有据,如果违法行政,导致侵权,可能引起行政诉讼 或者行政赔偿。
1
内容介绍
生物安全的含义和生物安全的由来 生物安全管理法制化 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 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2
生物安全的含义和生物安全的由来
什么是生物危害? 广义上的生物危害:指有害或有潜在危 害的生物因子对人、环境、生态和社会 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 实验室生物危害:指在微生物和生物医 学实验活动过程中对人、环境、生态和 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整对象; 应当做什么?——权利、义务、职责; 不能做什么?——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 违反了怎么办?——责任追究等等
11
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修 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198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6
12
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2006.1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2006.2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 2004.10 《 CNAL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 》 2005.3
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人的生命和环境安全, 必须高度重视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是关系到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大事
7
生物安全管理法制化
仅仅依靠行政管理的手段具有不完整性和 缺陷 随意性 、局限性 、主观性
依法管理是一项迫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8
生物安全管理法制化
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社会公众,实验室活动虽然可以采用道 德、伦理、技术准则等加以规范,但运用法律规范是最有 效方法。尤其是当今社会强调法制,强调依法行政,这点 显得更加重要
3
生物安全
为了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中在进行各 种有危害或有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活动过 程中,可能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 潜在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硬件)和 管理措施(软件),达到对人、环境和社 会的安全验室 感染和动物饲养管理中造成的工作人 员感染是生物安全产生的主要直接原 因。
14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 于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
通过 2004.11.12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5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
条例共分7章,72条 总则(6)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11) 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24) 实验室感染控制(7) 监督管理(7) 法律责任(14) 附则(3)
16
第一章 总则
目的、范围和定义 第一条 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
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 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 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
9
刑法修正案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2006年6月29日下午 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1号主 席令予以公布
刑法第134条修改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 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 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 8月28日 修订版)
第二十二条 对与病原微生物有关的单位的生物安全管理作了规定,要求这些单位应有符
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 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 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第二十六条 规定了对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要求国家建立传染病菌种、毒种库。 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实 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 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五十三条 对与生物安全有关卫生监督作了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检查监督涉及与生物安全有关的有对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传染病菌种、毒种 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省级以 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传染病防治重大事项的处理
5
实验室感染的相关报道
80% 是不明原因的感染 20% 感染的原因是明确的
• 80% 是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 • 20% 是由设备故障引起的
导致感染最多的4种实验室事故
• 溢出和泼洒 • 针头和注射器 • 锐器、碎玻璃 • 动物或动物体外寄生虫的咬伤或抓伤
6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实验室生物安全已经构成了开展病原微生 物实验的基本条件
刑法第135条修改为: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 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 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 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10
法律法规
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用来干什么?——立法目的; 何时何地何情况下用?——适用范围、调
生物安全以保障公共利益为前提,所有工作的根本目的是 保护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公共利益有时会 与部门、单位、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发生冲突,需要制定 法律法规来界定各方利益,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法律法规确定政府在生物安全方面的职责,将使政府 行为更加科学和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法人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保护自 身合法权益的呼声很高,对生物安全所采取的对策措施要 求有法有据,如果违法行政,导致侵权,可能引起行政诉讼 或者行政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