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三单元听课手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主干知识回扣】
1.资本主义光荣革命
2.统而不治责任制内阁工业资本主义
【考点深化探究】
考点一
1.特点: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
影响:政治上,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议会改革进一步扩大了民主权利;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做后盾。
考点二
1.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却是国家元首;首相掌握行政权,有权任命各部大臣,对议会负责。
2.(1)特点:王权受到限制,确立议会主权;以革命为前提,以立法为主要手段;受经济水平制约;权力转移具有和平性、渐进性。
(2)意义:推动了司法审査原则由议会主权原则向法治原则转变;限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适应了人权观念发展的新要求,维护了个人自由和权利;推动了英国宪政思想的发展。
【高考链接突破】
•解考题
考题1 B [解析] 从材料中“安妮女王……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可知,国王仍然拥有行政大权,仍然能够干涉政务。
从深层次上讲,这是因为此时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一直到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才真正无实权,成为虚君,英国君主立宪制才走向完善,故选B项。
1702年是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规定议会有权制约国王,故A项错误;英国责任制内阁基本确立于18世纪中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仍然拥有行政大权,安妮女王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并没有破坏《权利法案》,故D项错误。
考题2 D [解析] 本题以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的发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这是对“光荣革命”成果的维护,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国王让议会参与议事,并未体现国王专权,B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1721年后英国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项与题干中“18世纪中叶”的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恰恰说明英国国王没有了实权,故答案为D项。
考题3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的基本史实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光荣革命”的理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意图。
1688年的“光荣革命”,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拥立他的妻子玛丽为女王,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所以D项体现了主题。
A项没有反映出这一事件的真正目的,故排除;B项本身与史实不符,故排除;英国防止独裁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君主立宪制,以议会来制约国王的权力,故排除C项。
考题4 C [解析] 本题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
“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守派还是作出了让步,故C项正确。
国王此时已经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故A项错误;英国上院是贵族院,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D项错误。
考题5 A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说明材料描述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说明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殖民主义的影响,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政治制度革新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是对政治制度的影响,C项错误;启蒙思想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考题6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虽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为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没有国王的印章是不合法的,所以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国王印章而拒绝支付军费的事,故选D。
•练经典
[解析] 新贵族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是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的结果,故选C。
新贵族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是生产方式改变的结果,不是受政治地位影响的结果,A项错误;新贵族的宗教信仰仍然是基督教,没有发生改变,B项错误;新贵族和资产阶级领导“光荣革命”,结束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D项错误。
[解析] “光荣革命”后确立了王在法下、王在议会之下的原则,故选C。
政变不能作为国家发展的常态,A项错误;王在议会的传统从13世纪就有了,关键在于王和议会的权力之间的关系,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责任制内阁正式形成,D项错误。
[解析] 根据“最重要的奠基性文件之一,它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再打下一个基础”可知,《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故选C。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开始逐渐确立,此时的英国还不能说是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A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于17世纪,而卢梭生活在18世纪,《权利法案》中的“契约”来源于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B项错误;材料并未突出国王权力的来源,D项错误。
[解析] 材料“向国王请愿,乃国民之权利”表明国民向国王表达意见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故选D。
材料“国民之权利”表明对象主要为国民,而不是单独指工业资产阶级,A项错误;议会权力是通过立法方式体现的,而不是“向国王请愿”,B项错误;“向国王请愿”表明国王手中拥有权力,而不是“统而不治”,C项错误。
[解析]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故选B。
政党领袖由政党选举而非议会,A项与史实不符,错误;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C项错误;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是首相,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项错误。
[解析] “下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提议,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表明责任制内阁逐渐完善,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故选D。
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符合史实,18世纪中期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统而不治”,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B项错误;“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表明首相是内阁首脑,C项错误。
[解析] 国家政策的是非错误不归咎于国王体现了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故选B。
国王不掌实权体现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A项错误;国王失去政治实权不等同于失去自由权利,C项错误;国家政策的是非错误不归咎于国王,体现了对国王权力的限制,而非为国王行为开脱,D项错误。
[解析] 材料“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说明内阁行政权力日益膨胀,干预议会,故选D。
材料只涉及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与其党议员的关系,无法体现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内阁权力的膨胀,不足以说明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议会才是国家权力中心,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内阁与议会关系的“和谐”,不能说明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C项错误。
第8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主干知识回扣】
1.邦联启蒙思想
2.联邦制立法权行政大权宪法司法解释权三权分立成文宪法
3.联邦制共和政体
4.民主党总统
【考点深化探究】
考点一
1.人民主权原则、民主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
2.立法权: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
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经参议院批准。
影响: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有时也会出现相互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
3.保证了言论自由;保护官员可以独立行使权力;司法独立;避免出现绝对权力。
考点二
两种政体都是资本主义民主政体,都符合本国的国情,无优劣之分。
【高考链接突破】
•解考题
考题1 C [解析] 本题以美国总统亚当斯罢免内阁成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历史理解能力。
依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故亚当斯免去皮克林的内阁职务,是在行使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故C项正确。
此题未涉及联邦政府与各州的关系问题,故A 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亚当斯此举正是在行使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故B项中所说“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是错误的,排除;D项中所说的党派矛盾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题2 B [解析] 本题以美国众议院名额分配为切入点,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主权在民、天赋人权、自治、平等的内涵。
天赋人权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
材料规定众议院的选举名额的人口比例分配中以(非自由人)的五分之三确定,这就使《独立宣言》关于天赋人权的规定得不到真正兑现。
考题3 D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体制。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当时1787年宪法尚未颁布,排除A 项。
B项不符合材料中的“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
C项不符合史实。
结合所学可知,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一种松散的邦联体制,判断D项正确。
考题4 C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表格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格中未涉及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故排除A项;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者独立、互相制约,故排除B项;表格中“最终方案”对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不同规定,体现了大州与小州间的妥协,这表明妥协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重要机制,故C项正确;表格中未涉及三权分立的原则,故排除D项。
考题5 C [解析] 参议院代表由各州选出两名代表组成,在国内代表各州的利益,不是少数人利益,故A项错误;众议院代表根据各州人口分配名额,与参议院相互制约,并不是分享联邦权力,故B项错误;参议院的代表由每州各选出两名代表组成,充分尊重了各州的权力,使每个州在政治决策上有充分的话语权,体现了联邦制原则,而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体现了共和制原则,故C项正确;美国参众两院主导立法权并相互制约,不只是众议院主导,故D项错误。
考题6 B [解析] 美国建国后,国内因利益不同和政见分歧,逐渐形成以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为首的两大政党,出现了民主共和党和联邦党两大政党的雏形,从此美国两党制政治局面逐渐形成。
故正确答案为B项。
•练经典
[解析] 独立后的美国是一个由13个州结成的松散的邦联,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已经成为美国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与材料中“在邦联政府就要毁灭时,它正式声明自己无能为力,并向宪制权呼吁”相符,故选C。
1783年签订了《巴黎条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A项错误;1781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制定的《邦联条例》生效,B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邦联政府”,没有涉及联邦制的确立,D项错误。
[解析] 根据材料“有关宣战、缔约、举债、召集军队和任命总司令等重大事项的决定,均须得13个州中至少9个州的同意”可知,这一时期美国的邦联政府处于软弱无力的境地,故选A。
要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显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形如散沙的邦联政府实则并不利于独立战争的胜利,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三权分立的表达,而且根据材料不难推断这一时期美国的1787年宪法还没有制定,C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推断,这里涉及的是权力的分散而非妥协,D项错误。
[解析]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否定国会法令,但国会再以2/3以上票数通过法令后,总统的否决无效,材料中参众两院接近全票通过法案,断绝了总统的否决权,故选D。
美国宪法实行分权制衡,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法令,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最高法院的权力,故B项错误;美国宪法规定总统自身有权否定国会法令,C项错误。
[解析] 总统对国会复议通过的法律不再享有否决权,这是对总统权力进行限制,故选D。
麦迪逊主张对强权人物的权力进行限制,而非中央与地方权力的规定,A项错误;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体现了总统的权力,而非制衡,B项错误;地方材料强调中央权力的分配,而非地方的立法权,C项错误。
[解析] 材料中“‘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表明人民至上,故选B。
材料反映的是人民的代表不能违背民意,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宪法高于普通法律,而非法律高于权力,C项错误;材料中国会的立法不得违宪,D项错误。
[解析] 材料中“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体现了人民对政府的制衡,故选D。
美国两党对峙格局是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形成的,A项错误;1787年宪法削弱了州权,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错误;规定了总统两届任期的是195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C项错误。
第9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主干知识回扣】
一、1.君主专制 2.君主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3.国家元首众议院
二、1.王朝战争 2.国家元首皇帝联邦议会帝国政府 3.专制传统
【考点深化探究】
考点一
1.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权力中心在议会,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权力相对较小。
2.权力: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命官员和宰相、对外宣战和媾和、公布法律并监督其执行等。
关系: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考点二
条件:继承和发展古希腊、古罗马民主原则和民主传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中的“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是其理论基础;美国联邦党人提出“制衡”原理;各国根据本国国情予以变革。
【高考链接突破】
•解考题
考题1 C [解析] 本题以雨果的小说《九三年》中的描述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是由人民根据自由意志缔结契约的产物,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国民公会“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体现了人民主权,故C项正确。
三权分立是关于国家政权架构和权力配置的政治学说,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衡,故A项错误;君主立宪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限制君主权力,故B项错误;法律至上是指法律作为公众意志的体现,应当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尊严,任何人的行为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故D项错误。
考题2 A [解析] 本题以法国政体演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的核心信息突出了法国不同时期政体差异与政局变化的关系。
1875年到1958年,法国政党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则是扩大了总统权力,着眼点是改变前一时期的政治状况,稳定政局。
故答案为A项。
B项错误,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为国家元首;C项错在把总统可以解散议会和总统剥夺议会的权力这两个概念混淆;法国是多党制国家,故排除D项。
考题3 A [解析] 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而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使德意志帝国成为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意志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排除B项;C项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原理;D项表述有误。
故本题应选A 项。
考题4 D [解析] 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意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的特点,符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故D项正确。
•练经典
[解析] 根据材料“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可知,立法权和行政权具有相互制约的特点,故选C。
根据材料“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可知,总统并没有控制议会的权力,A、D两项错误;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体系之内,处于国家权力中心的是议会而非总统,B项错误。
[解析] 从材料可知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是由于保皇派内部分化和共和制度更符合当时的需要,故选C。
从材料“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可知,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是保皇派内部分化、实力削弱的结果,A项错误;从材料“这部宪法的目的,并不是在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
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可知,遵从卢梭民主思想不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与材料中法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不符,D项错误。
[解析] 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他们在原则问题上相互信任,宰相从而掌握实权,故选D。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下,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所以宰相不可能制约皇帝,A项错误;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拥有最高行政权,而并非宰相,B项错误;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下宰相对皇帝负责,其职权不可能凌驾于德皇之上,C项错误。
[解析] 德意志的专制主义相对于西欧普遍的民主政体而言无疑是一种偏离,但其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又是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又是一种对西方的回归,故选C。
德意志帝国始终是一个君主立宪制而非民主共和制国家,A项错误;军国主义传统并不是对西方的偏离,B项错误;德意志的联邦制国家自帝国创始以来就始终没有太大的变更,D项错误。
[解析] “显然能够充分满足社会所有要求的唯一政府是全体人民参加的政府”指的是主权在民,故选B。
天赋人权是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主权在民不符,A项错误;自由平等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主权在民不符,C项错误;法律至上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主权在民不符,D项错误。
[解析] 据“故近来欧洲之官,以贪墨著者尚少”可知材料论及西方民主选举后贪污现象少、实际效果好,而不是虚假,故A项错误;据“而尤以家道殷实为第一要义”可知,西方民主选举以财物作为标准而不是公民素质,故B项错误;据材料“故近来欧洲之官,以贪墨著者尚少”可知,薛福成要论述的是官员的贪污问题,而不是制度变革,故C项错误;材料“盖视此为扬名成业之具,而非为养身肥家计也……故近来欧洲之官,以贪墨著者尚少”说明有资产者官员从政是为了扬名,而不是为了养家,从而有效防止腐败,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