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三单元听课手册答案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三单元 听课手册-正文
线索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演变(1)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的17、18世纪,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逐步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形成了责任制内阁。
美国独立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制政体。
(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四个国家因国情不同,形成了两种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
但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又不尽相同,美法两国的共和制也各具特色,一方面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相同的代议制基本特征,即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约与平衡等。
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①经济因素: 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阻碍。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政治权利。
(2)过程①爆发:1640年,革命爆发。
内战胜利后英国成为共和国。
②复辟: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倒行逆施,尽失人心。
③结束:1688年,“”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问题思索】“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破坏了世袭继承规则,为限制王权奠定了基础;此时并没有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2.过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1)确立①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②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③作用: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议会权力超过国王权力,使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误区警示】《权利法案》≠英王“统而不治”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
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54)
第32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线索1罗斯福新政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成功地使美国渡过了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线索2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凯恩斯主义的转变;在二战结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影响深远的新变化。
线索3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最终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逐步形成斯大林模式。
线索4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斯大林模式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期进一步固定化;随着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对其进行改革,这三次改革都对苏联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则因方向性错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32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依然存在。
②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易错提醒】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只是直接原因。
(2)爆发:1929年10月下旬,美国纽约股价狂跌。
(3)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
(4)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5)影响①造成经济衰退或萧条;社会危机加深,势力抬头。
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上的争夺,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世界局势紧张。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三单元 作业手册-答案
课时作业(七)1.B [解析] 据材料“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并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国王,故选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是在1640年,期间出现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与材料“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不符,A 项错误;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在“光荣革命”之后,主要是行政权从国王转移到内阁,C项错误;议会制度的改革是指1832年的议会改革,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2.D [解析] 材料中议会作出决定,将王位传给乔治一世,体现了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之下,议会主导了国家治理,故选D。
1714年的英国已确立君主立宪体制,材料中英国王位是和平过渡的,说明这中间并未出现封建复辟势力,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的是1714年英国王位的和平过渡,并未体现首相行使行政权的责任制内阁,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的是1714年英国王位的和平过渡,不能反映国王是否丧失政治权力,C项错误。
3.A [解析] 材料反映责任制内阁发展,内阁权力增大,故选A。
内阁权力扩大,不能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B项错误;材料体现内阁始终受议会的约束,C项错误;内阁行政权扩大与议会办事效率提高无关,D 项错误。
4.C [解析] 英国内阁掌握行政权,对下院负责,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案制约内阁,一旦议会通过不信任案,内阁要么宣布集体辞职,要么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结合所学,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不信任案作为议会制衡内阁的手段,其实际作用有限,故选C。
材料所给定时间为19世纪晚期,根据所学,责任制内阁确立时间为172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A项错误;根据材料“议会几乎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得出议会很少而不是不投不信任票,B项错误;根据材料仅能得出英国内阁权力提升,这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内部的发展完善,英国的民主制度和君主立宪政体并没有出现变化,D项错误。
5.D [解析] 题干中“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议会大选的胜利,维多利亚女王任命其组阁”,体现了内阁由议会选举胜利的多数党组阁,题干中“皮尔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预先禀告首相裁决,并垄断了向女王报告政府工作的机会”,体现了首相掌握行政权,故选D。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29)
1.(1)原因:汉朝制度不完善、不成熟,存在王国问题、少数民族威胁边境等问题,需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建立“中外朝”制度,推行刺史制度和“推恩令”,创立察举制,派大军出击匈奴,等。
(2)原因:三位历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角度不同,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个人立场也有所不同。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当时政治制度弊端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从加强皇权与中央集权、人才选拔、民族问题等角度回答。
第(2)问,从史料视角、时代环境、个人立场等方面回答。
2.(1)建议:练兵选将,充实和巩固边防;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整顿吏治;对补荫弟子实行考试制度;废罢按察使之职。
(2)原因:忠诚爱国;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严格执法;不畏权贵,为民伸张正义。
[解析]第(1)问,从军事国防、政府机构、吏治、科举等方面回答。
第(2)问,结合包拯性格和其处事风格、原则回答。
3.(1)主张:人性本恶,可通过学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
(2)特征:吸收融合各家思想。
成因:战国末年的社会正在一步步地由分裂割据向大一统过渡;荀子阅历多、涉猎广,取各家思想之所长,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融会贯通。
[解析]第(1)问,从伦理观、政治思想、礼制等方面回答。
第(2)问的第一小问,立足“驳杂”回答;第二小问从政治、思想、个人等方面回答。
4.(1)表现:积极上书言事;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关心社会现实,维护儒家正统思想;重视培养、推荐和选拔人才。
(任答四点即可)(2)评价:行道和明道不遗余力,弘扬儒者积极进取的政治参与精神;兼济天下而不独善其身、尊儒却不墨守,彰显了儒者道德自觉和勇于革新的政治态度。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问,由材料“当他自己一旦做了御史,有了言责,便立即上书言事”可知韩愈积极上书言事;由材料中韩愈主张讨伐淮蔡及宣抚镇州叛乱可知韩愈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由材料“在唐代,反对佛教虽不始于韩愈,但兼辟佛老,则以韩愈《论佛骨表》为最”可知韩愈关心社会现实,维护儒家正统思想;由材料“韩愈认为,为国家选拔人才,乃是一种‘深思长虑’,是‘为国家树根本之道’”可知韩愈重视培养、推荐和选拔人才。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23)
主干知识回扣│考点深化探究│高考链接突破
主干知识回扣
知识串联
主干知识回扣
主干梳理
1.背景 (1)政治: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的奴隶制 民主政治 顶峰。 (2)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3) 人 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发展到
主干知识回扣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B 【解析】本题以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 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突出 了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不能说明宗教信仰意识淡薄,排除A项;根据“诸神…… 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 见希腊神话中凸显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思想,故B项正确;理 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结合梭伦改革、克 利斯提尼改革等可知,公元前9至前8世纪,古代雅典尚未真正进入民主政治的进程, 排除D项。
高考链接突破
练经典
考向1 智者学派的思想
1.[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联考]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智者是希腊人的“启蒙
者”,是以“智慧、科学、音乐、数学等教人”的教师,对智者哲学中的积极部分
给予了肯定。这主要是针对智者学派
()
A.向城邦公民传授参政知识
B.肯定人的价值和否定了神
C.将研究对象由神转变为人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 研究“人”的学问,影响 深远
主干知识回扣
3.发展 (1)柏拉图 ①主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②意义:为 理性主义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关注 自然界 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 的。
全品高考温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温习通史版历史第3单元测评手册答案
单元小卷(三)1.D [解析] 题干中尚书台职责的演变并非是由皇帝好恶决定的,故A项错误;尚书台进展到尚书省,成为重要的行政机关,权利不是减轻,故B项错误;尚书省是行政机关而不是决策机关,故C项错误;从汉武帝任用品秩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置天下章奏,参与决策以减弱相权,到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利用分权机制来减弱相权,可知皇帝集权的方式发生了转变,故D项正确。
2.B [解析] 中央集权是将地址权利集中到中央,因其中央集权与官场风气无关,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门下省的官员主若是皇帝的近臣,地位低下,但在官场中却备受重视,说明皇帝重用近臣以减弱大臣的权利,这是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仅表现门下省官员的事务及政治地位,与士人道德和忠君爱国思想无关,故C项、D项错误。
3.C [解析] 材料“因受到御史反对而改任他职”说明不是受君主权威的阻碍而改变任职,故A项错误;由材料“唐朝宰相杜佑之子杜从郁被录用为谏官左拾遗……受到御史反对”可知,御史反对的是由亲属监察而不是限制皇权,故B项错误;据材料“唐朝宰相杜佑之子杜从郁被录用为谏官左拾遗,因受到御史反对而改任他职”反映御史反对亲属之间的监察,故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御史反对的是佑任宰相,而其子杜从郁任职于监察系统,而不是反对杜从郁任职,故D项错误。
4.B [解析] 材料是关于中书省起草诏令的进程中,许诺中书省官员各执己见,并把各自意见书写出来并签字,即“五花判事”,这种做法无关中书省与尚书省的地位比较,故A项错误;许诺中书省官员各执己见,能够防范中书省长官(宰相)的擅权,故B项正确;材料是关于中书省起草诏令的进程中,许诺中书省官员各执己见,提出各自意见,这种做法与三省职能的划分无关,也没有涉及监察机构,故C、D项错误。
5.D [解析] 从表格中的“巡察六条”“风俗廉察四十八条”“十道巡察使”这些信息可知,巡察职权并未弱化,反而增强,故A项错误;从表格中能够看到监察范围普遍,但并无表现巡察者特权泛滥,故B项错误;致使官阶显赫在材料中不能反映,故C项错误;古代的监察制度相对独立,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有利于对官吏的监督,故D项正确。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三单元 作业手册
课时作业(七)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时间/ 20分钟一、选择题1.[2018·安徽合肥质检]“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这里的“它”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光荣革命”的胜利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D.议会制度的改革2.[2018·山东济宁期末] 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去世,没有继承人,议会决定将王位传给詹姆士一世的曾孙乔治一世。
王位的这次和平过渡反映出英国( )A.封建复辟势力依然存在B.责任制内阁十分优越C.国王已丧失了政治权力D.议会主导了国家治理3.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
这种变化( )A.反映了内阁行政权扩大的趋势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D.有利于提高议会的办事效率4.[2018·河南郑州一模] 19世纪晚期的英国,首相和内阁是议会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
除非多数党自身发生分裂,议会几乎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即使通过了不信任票,内阁还可以“诉诸选民公断”,提请英王解散下院。
在新议会选举中,内阁因处于执政党的有利地位,获胜也不成问题。
这反映了英国( )A.责任制内阁开始得到确立B.议会已不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C.立法权对行政权制衡削弱D.内阁权力的膨胀摧毁了宪政制度5.1841年,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议会大选的胜利,维多利亚女王任命其组阁。
在内阁中,皮尔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预先禀告首相裁决,并垄断了向女王报告政府工作的机会。
这表明( )A.首相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B.责任制内阁左右英国政府决策C.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D.责任制内阁影响英国政治生活6.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56个腐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个席位。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28)
课时作业(十七)1.A[解析]材料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许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中,有的甚至担任了部长级的职位,这反映新中国政权代表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政权,并不能说明其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明了民主党派进入“统一战线和政协”,不是说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构,故C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民主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并不意味着他们有任何政治特权,故D项错误。
2.B[解析]材料说的是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的具体体现,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故A项错误;中共在执政过程中,充分听取各阶层的意见,努力满足各阶层的需要,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故B项正确;政协制度是通过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的,材料中第一部宪法尚未制定,故C 项错误;我国政权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故D项错误。
3.C[解析]材料“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了15次座谈,以讨论宪法草案初稿……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体现了宪法制定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宪法制定的讨论和关注,民意基础比较广泛,故选C。
新政权建立于1949年,与材料“1953年”不符,A项错误;1997年中共十五大,我国才提出“依法治国”方略,B项错误;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表述不当,D项错误。
4.B[解析]材料中“社区居民委员会”代表的是基层民主制度,“无候选人直选”是基层直接民主的表现,故选B。
材料中“社区居民委员会”不是国家机关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的是间接民主不是直接民主,A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行的制度,而材料所述制度是在西安市社区内推行的,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材料中的社区不是民主党派,D项错误。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25)
课时作业(三十八)1.D[解析]根据材料“各家都以‘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可知,代表不同社会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都在试图运用自己的学术主张来服务现实政治,故选D。
材料很明显并不仅仅是对学术氛围的阐述,A项错误;百家争鸣同样是表象,B项错误;士的崛起以及养士风气虽然在材料中也有所涉及,但并不是材料的重点,C项错误。
2.B[解析]从材料“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当仁,不让于师’”可知,孔子要求学生学习“仁”、践行“仁”,故选B。
3.C[解析]A项是明朝王阳明提出的,与材料中“战国时期”不符,故A项错误;B项是荀子的主张,他主张“性本恶”,与材料中“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主张“性本善”,与材料中“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相符,故C项正确;D项是墨子的主张,与材料中“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不符,故D项错误。
4.C[解析]制天命而用之是指人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符合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故选C。
君轻民贵体现的是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A项错误;君主受命于天体现的是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君的作用,B项错误;天下为主,君为客,是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D项错误。
5.B[解析]材料反映的观点是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是老子的思想。
“弱者,道之用”是说柔弱是“道”作用的方式,是老子的思想,与材料内容相符,故选B。
A项是荀子的思想主张,C项是墨子的思想主张,D项是韩非子的思想主张,皆排除。
6.A[解析]根据材料“夫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得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故选A。
根据材料,庄子指出道无为无形,描述道的形态是为了说明道虽无为无形但却是万物的本原,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庄子的哲学思想,并未涉及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C项错误;材料描述道的形态是为了说明道虽不可口授较为神秘,但却是万物的本原,D项错误。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26)
课时作业(三十二)1.B[解析]日常消费用品分期付款比例高容易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引发经济问题,说明市场孕育着不安定因素,故选B。
据图表得知,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高,未涉及贫富差距和购买力的问题,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高,未涉及科技进步,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分期付款消费,与股票投机过度无关,D项错误。
2.C[解析]“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严重的‘慢性病’”体现了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故选C。
波及范围广指的是从美国开始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涉及多领域,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破坏性特别大指的是经济危机使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严重等,B项错误;题中指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并没有提到引发政治危机,D项错误。
3.C[解析]由题干材料中“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可知各国纷纷开展关税战,故选C。
材料并非强调经济全球化形成,A项错误;题干未提及政府的自由主义政策加剧经济危机,B项错误;关税战加剧经济危机,D项错误。
4.B[解析]材料中胡佛干预措施导致“失业率因此大增”,加重了经济危机,故选B。
材料反映出胡佛政府进行局部干预,并非完全自由放任,A项错误;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供求矛盾是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C项错误;材料强调胡佛局部干预经济的措施加重了经济危机,因此需要更加彻底的改革,“危机是世界性的”,国际合作只是克服危机的措施之一,D项错误。
5.B[解析]据材料“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可知,美元贬值,从而降低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价格,增强了美国产品的竞争力,故选B。
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结合材料“1933年4月”可知此时的世界货币还不是美元,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转嫁经济危机,会加剧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项错误;各国纷纷实行货币贬值,加剧了经济危机,D项错误。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3单元作业手册正文
课时作业(七)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与民族融合时间/ 20分钟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
这表明( )A.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B.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2.[2018·江西五市八校联考]西魏诏书曰:“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
”此后,“周氏以降,选无清浊”。
这表明当时( )A.察举制的选才作用日益凸显B.门阀士族政治逐渐走向鼎盛C.九品中正制选举不全凭门第D.科举制选拔人才更注重才干3.据《李藩传》记载:“……王锷用钱数千万贿遗权幸,求兼宰相。
……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
’(李)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却奏上云:‘不可。
’”材料中敢于驳正皇帝密旨的李藩应该任职于( ) A.唐朝的三省 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4.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
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
唐代的“过官”制度( )A.削弱了皇帝权力B.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C.加强了中央集权D.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5.下表是从汉至唐地方机构变化简表,该表反映了( )机构名称北方南方元封五年十三部刺史94贞观元年道55A.皇帝的个人意志决定了地方行政区划B.国家对于北方的重视程度出现了下降C.古代政治制度受经济重心变化的影响D.减少地方行政区划数量是历史发展趋势6.唐朝法律规定,刑讯必须使用符合标准规格的常行杖,以杖外其他方法拷打甚至致罪囚死亡者,承审官要负刑事责任。
唐律的这一规定 ( )A.防止了刑讯逼供的出现B.是唐朝法律走向完善的表现C.促进了开元盛世的出现D.促进了唐朝政局的长期稳定7.《新唐书·百官志》载:“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中,守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三单元作业手册
课时作业(七)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时间/ 20分钟一、选择题1.[2018·安徽合肥质检]“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这里的“它”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光荣革命”的胜利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D.议会制度的改革2.[2018·山东济宁期末] 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去世,没有继承人,议会决定将王位传给詹姆士一世的曾孙乔治一世。
王位的这次和平过渡反映出英国( )A.封建复辟势力依然存在B.责任制内阁十分优越C.国王已丧失了政治权力D.议会主导了国家治理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
这种变化 ( )A.反映了内阁行政权扩大的趋势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D.有利于提高议会的办事效率4.[2018·河南郑州一模] 19世纪晚期的英国,首相和内阁是议会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
除非多数党自身发生分裂,议会几乎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即使通过了不信任票,内阁还可以“诉诸选民公断”,提请英王解散下院。
在新议会选举中,内阁因处于执政党的有利地位,获胜也不成问题。
这反映了英国( )A.责任制内阁开始得到确立B.议会已不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C.立法权对行政权制衡削弱D.内阁权力的膨胀摧毁了宪政制度年,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议会大选的胜利,维多利亚女王任命其组阁。
在内阁中,皮尔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预先禀告首相裁决,并垄断了向女王报告政府工作的机会。
这表明( )A.首相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B.责任制内阁左右英国政府决策C.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D.责任制内阁影响英国政治生活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56个腐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个席位。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3单元 作业手册-答案
课时作业(七)1.B [解析] 材料“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文明的认同,没有反映出少数民族文明对汉族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文明的认同,这表明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少数民族对中原农耕生活的认同,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北方地区政局的变化,故D项错误。
2.C [解析] 材料中西魏选才实行九品中正制,察举制出现在之前的两汉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西魏选才“不限资荫,唯在得人”,没有体现出门阀士族政治对人才选拔的垄断,故B项错误;西魏选才不限资萌,“唯在得人”,可见九品中正制重视才能,选举不全凭门第,故C项正确;材料中说的是西魏,科举制出现在之后的隋朝,故D项错误。
3.A [解析] 唐朝三省中的门下省负责审议诏令,有权驳正皇帝密旨,故A项正确;宋朝的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无权驳正皇帝密旨,故B项错误;明朝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无权驳正皇帝密旨,故C项错误;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无权驳正皇帝密旨,故D项错误。
4.B [解析] “过官”制度有利于纠正选官弊病,并未削弱皇帝权力,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可知,“过官”制度有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故B项正确;“过官”制度旨在防范官员滥用权力,与中央集权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过官”制度有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并且门下省负责审议,故D项错误。
5.C [解析] 材料只是体现从汉到唐地方机构北方减少,南方增多,变化的原因并不是皇帝的个人意志,故A项错误;唐朝时期其统治中心仍在北方,所以对北方的重视程度不会下降,故B项错误;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逐渐繁荣,所以南方地方机构相应进行调整,故C项正确;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来说,其趋势是不断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而削弱地方权力主要方法之一是增加地方行政区划的数量,故D项错误。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三单元测评手册正文
单元小卷(三)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年“光荣革命”之后,大部分辉格党人放弃运用契约理论、天赋人权或者人民主权这些激进观念为革命的合理性作出辩护,相反,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
这表明在当时英国( )A.政治合法性受历史传统影响B.“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C.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D.政治生活缺乏理性精神2.[2018·安徽宣城期末] 17世纪英国议会斗争常用的方式是弹劾,但仅用此对付叛乱者、叛国者和滥用公款者。
18世纪早期,下院采取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取代弹劾制,即对政府某项政策或措施进行谴责,或者对国王的某个大臣投不信任票。
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A.责任制内阁逐渐成熟B.议会行政监督制度日益完善C.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D.政府大臣无须再对国王负责3.[2018·江西南昌一模] 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
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
据此,对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 )A.责任制内阁形成的体现B.代议制不断完善的过程C.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D.议会政党制发展的表现4.下列表格中的现象,说明了( )1935年5月最高法院“扼杀”了3项“新政”立法,其中包括《全国工业复兴法》27日1936年1月6最高法院以6票对3票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日1936年6月1最高法院以5票对4票判决纽约州的一项规定妇女与儿童最低工资的法律违宪日A.美国民主运行机制弊端显现B.最高法院缺乏与时俱进理念C.最高法院非常时期过度集权D.宪法至上原则得到充分彰显5.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此些规定体现出( )A.联邦制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C.法律至上原则D.地方自治原则6.[2018·河南洛阳统考]美国学者海斯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18)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54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影响:①政治:中国北洋政府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发生了“府院之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引发五四运动。
②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德等交战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度减少,商品需求则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压力,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反思西方文化。
考点二危险:①《凡尔赛和约》的强制性和苛刻性,使德国上下对和约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特别是德国军方的不服情绪。
因为他们认为,战争结束时,战线实际上还在法国领土上,德军在军事上并没有一败涂地,只不过由于国内发生了革命,政府更迭,新政府为了减少国家的损失才请求和平,但实际结果却是得到一个带有强制性和侮辱性的和约,这使德国人难以忍受。
②和约对德国残酷的经济掠夺不仅损害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使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这必然会引起德国整个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抵触。
法西斯势力在以后轻而易举地利用了人民的这种情绪,打着挣脱《凡尔赛和约》束缚的旗号而崛起。
③德国是一个有着很强经济潜力和军事能量的国家,它不可能长期忍受和约的压制和束缚,一旦德国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它必然会谋求摆脱和约的种种束缚。
而在一个弥漫着复仇情绪和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战争是难以避免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凡尔赛和约》埋下了滋生下一场战争的种子。
【高考链接突破】1.(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十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提升练十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抗暴自卫声明》,指出“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帝国政府声明》宣称:七七事变,是日军对“中国屡次之挑战及不法行为”的“自卫行动”。
这说明了( )A.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的态度B.日本政府尚未做好侵华的准备C.两国皆有各自的利益权衡D.中日矛盾存在和平解决的希望【解析】选C。
中日双方对战争的爆发原因各执一词,都是站在本国立场上,将挑起战争的责任归为对方,故C正确。
2.(2019·武汉模拟)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明确表示以“三民主义”和“总理遗教”为最高准绳,以国民党和蒋介石为领导抗战核心,制定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
该纲领的制定 ( )A.有利于激发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心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反映国民党借机排除异己的企图D.表达出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解析】选A。
这个纲领只是国民政府自身的“建国”纲领,并不涉及统一战线问题,但它明确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及具体的抗战纲领,因而起到了凝聚人心、增强信心的精神鼓舞作用。
3.《申报》社评在《1938年的春雷》中写道:“抗战八月越,我们有多少牺牲?在‘英雄的’第一期抗战中,我们在战略上采取了‘挨打主义’,在战术上流行的是‘硬拼主义’,在战斗上则普遍地流行着‘轻生主义’。
”文中评论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解析】选A。
淞沪会战是在正面战场上和日本硬拼,战争节节败退,故A正确;太原会战中有平型关大捷,故B错误;徐州会战中有台儿庄大捷,故C错误;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下半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
4.(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在回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咨询时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24)
课时作业(四十三)1.B[解析]材料“众神和凡人有共同的母亲——地神盖亚。
神与人同形同性……神会愤怒、怜悯和恐惧”,反映了人神同源、同形同性,还有相同的情感,具有浓厚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色彩,故选B。
材料“众神和凡人有共同的母亲——地神盖亚。
神与人同形同性,个性鲜明”在谈人神同源、神的外在特征,不能反映宗教信仰程度问题,A项错误;理性指人类能够运用理智的能力,材料不涉及理性主义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讨论的是希腊神话,与民主政治无直接关联,D项错误。
2.C[解析]材料反映出神应该服务于人,故选C。
智者学派出现在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A项错误;摆脱了古希腊神话的影响说法过于绝对,B项错误;智者学派关注人及人类社会,非宗教问题,D项错误。
3.C[解析]苏格拉底认为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容易引发集体暴政,不能选拔出真正的具备专业知识的治国人才,故选C。
苏格拉底主张维护雅典民主政治,A项错误;苏格拉底认为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不能选拔出具备专业知识的治国人才,并非为奴隶主贵族辩护,B项错误;苏格拉底维护民主政体,D项错误。
4.B[解析]材料“只有一种真正的幸福,那就是行善”表明“他”赞扬美德,故选B。
材料表明善是幸福的来源,A项错误;材料“由于没有人想要使自己不幸,因此也就没有人自愿作恶”,认为人人都有善的可能,C项错误;“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表明的是对待学问的态度,而不是判断幸福的标准,D项错误。
5.D[解析]根据材料中古希腊的思想家提出的主张,可知当时出现了人的精神的觉醒,即人文精神逐渐形成,故选D。
地理环境会对人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古希腊的思想解放,不是古希腊公民兴趣广泛,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古希腊的政治体制的影响,C项错误。
6.A[解析]柏拉图的这一国家学说论证了在社会分工中,只有哲学家(贤人)才有能力治理国家,故选A。
这一国家学说指出了泛滥的直接民主制带来的希腊政体的局限性,B项错误;C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作用,错误;D项属于智者学派的影响,错误。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3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第三单元民族交融与大一统国家的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220—907年)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与民族融合【主干知识梳理】3.中书省门下省4.藩镇割据5.魏晋南北朝进士【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特点:①三省都有长官,有严密的下级机构,三省的长官与下级官员在工作上有严格的隶属关系;②三省是单纯的行政机关,而不是皇帝的个人附属机构;③在政务处理上,三省有明确的分工和紧密的联系,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影响:国家体制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的过渡最终完成,并趋于成熟。
考点二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特权;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河朔型藩镇不向朝廷供纳赋税,东南型藩镇向朝廷供纳赋税,中原型和边疆型藩镇也向朝廷供纳少量赋税,因此藩镇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根据材料,特别是藩镇的兵额与功能可知,藩镇间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排除B项;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排除C项;“安史之乱”后的百余年间,唐朝绝大部分藩镇官员的任免权仍掌握在朝廷手中,且某些类型的藩镇在守卫边疆、抵御少数民族势力袭扰、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同时藩镇间互相牵制,有利于唐朝统治的延续,故D项正确。
考题2 C [解析] 本题考查武则天时期中央官制改革的目的。
根据材料“低品级官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等信息可以判断,改革是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从而增强君权,便于实现君主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C项正确、D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变化情况和官员晋升问题,故排除A、B两项。
考题3 D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全品高考温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温习历史选修3作业手册答案
课时作业(五十四)1.(1)特点:人员伤亡庞大;持续时刻长;两败俱伤。
(2)阻碍:庞大的战争伤亡令人们熟悉到战争的残酷,加速了一战的终止;恶化了战役发生地的生活环境,使现今法国深受其害;警示后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解析] 第(1)问,从灾难、时刻等方面回答。
第(2)问,从残酷性、警示性等方面回答。
2.(1)缘故:世界经济连为一体,作为要紧矛盾两边的英德两国之间经济依托程度很深;两大集团之间的战争将引发大灾难,人们相信这能够避免战争暴发。
(2)观点:欧洲民众支持本国政府参与大战;政府以为战争是短时间的,本国能取得战争成功。
阻碍:俄国暴发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开始传播;大战造成的庞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解析] 第(1)问,从经济联系、战争灾难角度分析。
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民意、政府观念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国家制度、心理诉求角度回答。
3.(1)用意:了解巴黎和会是如何处置战后问题的;利用个人阻碍力向世界舆论反映中国的合理诉求。
尽力:发表文章、游说演讲,争取国际舆论对中国的支持;急电国内,传递巴黎和会有关山东问题的信息;发动巴黎中国留学生向北洋政府代表团施加压力。
(2)缘故: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合理合法的权益受到侵犯;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梁启超所做的尽力;留法学生、工人的爱国举动;顾维钧等代表团成员的尽力。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巴黎和会内容、中国诉求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梁启超在法国的活动、对国内活动的阻碍回答。
第(2)问,从国家权益、国内运动、留法国人举动、代表团的尽力等方面回答。
4.(1)转变:从拒绝参加到正式加入国联。
成因:苏联对国联在保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的作用有新熟悉;法西斯国家对外扩张的要挟;法国对苏联的拉拢。
(2)价值:成为凡尔赛体系的维系者;成为致力于和谐各国抗击法西斯扩军备战的机构;为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提供了部份借鉴。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依照材料中苏联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对国联态度的转变回答;第二小问,从国联作用、国际局势进展、法国活动等方面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主干知识回扣】1.资本主义光荣革命2.统而不治责任制内阁工业资本主义【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1.特点: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
影响:政治上,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议会改革进一步扩大了民主权利;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做后盾。
考点二1.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却是国家元首;首相掌握行政权,有权任命各部大臣,对议会负责。
2.(1)特点:王权受到限制,确立议会主权;以革命为前提,以立法为主要手段;受经济水平制约;权力转移具有和平性、渐进性。
(2)意义:推动了司法审査原则由议会主权原则向法治原则转变;限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适应了人权观念发展的新要求,维护了个人自由和权利;推动了英国宪政思想的发展。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 B [解析] 从材料中“安妮女王……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可知,国王仍然拥有行政大权,仍然能够干涉政务。
从深层次上讲,这是因为此时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一直到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才真正无实权,成为虚君,英国君主立宪制才走向完善,故选B项。
1702年是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规定议会有权制约国王,故A项错误;英国责任制内阁基本确立于18世纪中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仍然拥有行政大权,安妮女王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并没有破坏《权利法案》,故D项错误。
考题2 D [解析] 本题以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的发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这是对“光荣革命”成果的维护,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国王让议会参与议事,并未体现国王专权,B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1721年后英国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项与题干中“18世纪中叶”的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恰恰说明英国国王没有了实权,故答案为D项。
考题3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的基本史实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光荣革命”的理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意图。
1688年的“光荣革命”,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拥立他的妻子玛丽为女王,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所以D项体现了主题。
A项没有反映出这一事件的真正目的,故排除;B项本身与史实不符,故排除;英国防止独裁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君主立宪制,以议会来制约国王的权力,故排除C项。
考题4 C [解析] 本题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
“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守派还是作出了让步,故C项正确。
国王此时已经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故A项错误;英国上院是贵族院,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D项错误。
考题5 A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说明材料描述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说明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殖民主义的影响,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政治制度革新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是对政治制度的影响,C项错误;启蒙思想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考题6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虽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为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没有国王的印章是不合法的,所以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国王印章而拒绝支付军费的事,故选D。
•练经典[解析] 新贵族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是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的结果,故选C。
新贵族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是生产方式改变的结果,不是受政治地位影响的结果,A项错误;新贵族的宗教信仰仍然是基督教,没有发生改变,B项错误;新贵族和资产阶级领导“光荣革命”,结束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D项错误。
[解析] “光荣革命”后确立了王在法下、王在议会之下的原则,故选C。
政变不能作为国家发展的常态,A项错误;王在议会的传统从13世纪就有了,关键在于王和议会的权力之间的关系,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责任制内阁正式形成,D项错误。
[解析] 根据“最重要的奠基性文件之一,它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再打下一个基础”可知,《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故选C。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开始逐渐确立,此时的英国还不能说是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A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于17世纪,而卢梭生活在18世纪,《权利法案》中的“契约”来源于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B项错误;材料并未突出国王权力的来源,D项错误。
[解析] 材料“向国王请愿,乃国民之权利”表明国民向国王表达意见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故选D。
材料“国民之权利”表明对象主要为国民,而不是单独指工业资产阶级,A项错误;议会权力是通过立法方式体现的,而不是“向国王请愿”,B项错误;“向国王请愿”表明国王手中拥有权力,而不是“统而不治”,C项错误。
[解析]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故选B。
政党领袖由政党选举而非议会,A项与史实不符,错误;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C项错误;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是首相,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项错误。
[解析] “下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提议,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表明责任制内阁逐渐完善,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故选D。
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符合史实,18世纪中期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统而不治”,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B项错误;“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表明首相是内阁首脑,C项错误。
[解析] 国家政策的是非错误不归咎于国王体现了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故选B。
国王不掌实权体现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A项错误;国王失去政治实权不等同于失去自由权利,C项错误;国家政策的是非错误不归咎于国王,体现了对国王权力的限制,而非为国王行为开脱,D项错误。
[解析] 材料“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说明内阁行政权力日益膨胀,干预议会,故选D。
材料只涉及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与其党议员的关系,无法体现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内阁权力的膨胀,不足以说明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议会才是国家权力中心,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内阁与议会关系的“和谐”,不能说明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C项错误。
第8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主干知识回扣】1.邦联启蒙思想2.联邦制立法权行政大权宪法司法解释权三权分立成文宪法3.联邦制共和政体4.民主党总统【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1.人民主权原则、民主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
2.立法权: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
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经参议院批准。
影响: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有时也会出现相互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
3.保证了言论自由;保护官员可以独立行使权力;司法独立;避免出现绝对权力。
考点二两种政体都是资本主义民主政体,都符合本国的国情,无优劣之分。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 C [解析] 本题以美国总统亚当斯罢免内阁成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历史理解能力。
依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故亚当斯免去皮克林的内阁职务,是在行使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故C项正确。
此题未涉及联邦政府与各州的关系问题,故A 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亚当斯此举正是在行使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故B项中所说“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是错误的,排除;D项中所说的党派矛盾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题2 B [解析] 本题以美国众议院名额分配为切入点,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主权在民、天赋人权、自治、平等的内涵。
天赋人权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
材料规定众议院的选举名额的人口比例分配中以(非自由人)的五分之三确定,这就使《独立宣言》关于天赋人权的规定得不到真正兑现。
考题3 D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体制。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当时1787年宪法尚未颁布,排除A 项。
B项不符合材料中的“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
C项不符合史实。
结合所学可知,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一种松散的邦联体制,判断D项正确。
考题4 C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表格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格中未涉及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故排除A项;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者独立、互相制约,故排除B项;表格中“最终方案”对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不同规定,体现了大州与小州间的妥协,这表明妥协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重要机制,故C项正确;表格中未涉及三权分立的原则,故排除D项。
考题5 C [解析] 参议院代表由各州选出两名代表组成,在国内代表各州的利益,不是少数人利益,故A项错误;众议院代表根据各州人口分配名额,与参议院相互制约,并不是分享联邦权力,故B项错误;参议院的代表由每州各选出两名代表组成,充分尊重了各州的权力,使每个州在政治决策上有充分的话语权,体现了联邦制原则,而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体现了共和制原则,故C项正确;美国参众两院主导立法权并相互制约,不只是众议院主导,故D项错误。
考题6 B [解析] 美国建国后,国内因利益不同和政见分歧,逐渐形成以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为首的两大政党,出现了民主共和党和联邦党两大政党的雏形,从此美国两党制政治局面逐渐形成。
故正确答案为B项。
•练经典[解析] 独立后的美国是一个由13个州结成的松散的邦联,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已经成为美国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与材料中“在邦联政府就要毁灭时,它正式声明自己无能为力,并向宪制权呼吁”相符,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