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曲线加宽
平曲线加宽及其要求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公路测设技术
谢 谢!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公路测设技术
平曲线加宽及其要求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主 讲 人 : 李永华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模块二
公路测设技术
01 02
03
路线平面
04
路线平面线形组成分析 平曲线超高 平曲线加宽
平曲线加宽 及其要求
平面视距要求及保证
05 06
路线中桩坐标计算 路线平面设计成果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平曲线加宽的要求
公路测设技术
➢ 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 ➢ 四级公路路基采用6.5m以上宽度时,当路面加宽后剩余的路肩宽度不
小于0.5m时,路基可不予加宽;小于0.5m时,则应加宽路基以保证路 肩宽度不小于0.5m。 ➢ 分道行驶公路,当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车道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 车道的加宽值,设计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差值。
➢ 确定全加宽值的大小应考虑的因素 • 圆曲线的半径 • 会车时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 • 行车速度 • 汽车与路面边缘之间的间距 • 车型
bj:圆曲线上的全加宽值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公路测设技术
2 平曲线加宽的要求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平曲线加宽的要求
公路测设技术
➢ 《规范》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 m 时,应在平曲线内侧 设置加宽。
➢ 双车道公路路面加宽值规定如下表所示。
注:单车道公路路面加宽值应为表中规定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半。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平曲线

平曲线、超高、竖曲线、超高在线形设计时,各级公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除外)的视距应不小于两倍停车视距;并应根据需要,结合地形设置保证超车视距的路段。
平曲线半径:当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所产生的横向力应不超过轮胎与路面摩阻力所允许的界限,并使驾驶员无不顺适感觉。
平曲线半径、行车速度、路面超高和横向摩阻系数[kg2]的关系式为[147-01],[kg2]其中(+) 直接关系到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安全和顺适感。
极限最小半径:是公路受到地形或地物等限制所允许采用的最小半径。
其计算的条件是:为0.10(=120公里/小时)~0.15(=40公里/小时),这时驾驶员仍感顺适;是路面超高允许最大值,一般用6%,个别用8%,特殊情况下用10%。
一般最小半径:为使公路平面线型在整体组合上不致不协调,驾驶员感到较为顺适的常用的最小半径。
这时,为0.05~0.06;为6%~8%,不用10%。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公路的平曲线保持直线上的路拱(即不设超高),驾驶员不感到有弯道的最小半径,这时,为0.035;为-2%或-1.5%。
回头曲线:当公路需要展线以争取高程,而又受地形限制不能继续前进而须折返展线时,在折返处设转角一般大于180°的平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回头曲线因受地形限制,常采用极限甚至小于极限的最小半径。
超高: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产生离心力,设置超高,可抵消其部分离心力,使汽车不致向外倾覆。
超高值过大不利于驾驶操作和行车安全,也不利于公路养护、施工;过小则不利于排水。
专供汽车行驶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超高横坡度不超过10%,其他各级公路不超过8%。
在积雪寒冷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超过6%。
平曲线加宽: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的轨迹在前轮的内侧,其车轮所占有宽度比在直线上的要宽,因此车道内侧应予加宽。
加宽值视车型和平曲线半径()而定,[kg2]一般可按/2计算。
式中为汽车前后轴距;如为半挂车时,可分别按牵引车和挂车的前后轴距[kg2],计算。
一览表平曲线加宽

加宽宽度 (m)
圆曲线长度 (m)
缓和段长度 (m)
总加宽长度 (m)
96 K10+330.069
30
1.4
21.94
0
12.78
44.52 57.35 52.36 76.99 51.13 63.01 151.68 54.86 49.51 1132.86
2012 年 月日
加宽总面积 (㎡)
17.89
10
52.98
17.19
16 17 18 19 小计 建设单
K2+498.895
55
K2+584.626
55
K2+743.577
120
K2+899.403
120
输局
监理单 位:遵义 市申达交 通建设工 程咨询监 理有限公 司
1.2
29.82
20
69.82
1.2
31.27
20
71.27
0.8
32.2
缓和段长度 (m)
20 25 20 25 20 15 15 15 30 16 35 25 15 15 15 25 15 30 20
第4 页共 7页
总加宽长度 (m)
66.2 79.33 7.89 80.23 82.3 54.68
51 52.08 78.28 51.4 67.32 59.55 58.8 52.63 55.66 72.3 57.92 78.54 64.91
79.74 28.69 40.61 36.86 30.2 63.56 46.33 63.66 96.56 45.24
备注
87 K9+507.843
51
88 K9+625.277
道路平曲线加宽面积计算表

4
K187+797.35
5
K188+017.22
6
K188+184.7
7
K188+409.598源自K188+710.32
9
K189+012.32
11
K189+466.18
12
K189+657.11
小计
25
K194+711.7
33
K197+061.79
34
K197+324.6
39
K198+649.14
44
70
37.26
70
总加宽长度 (米) 7 106.6 122.41 122.62 105.72 112.12 74.48 74.49 119.22 68.21 68.25 152.58 191.7 176.75 177.21 164.08 177.29 150.07 152.97 105.04 154.96 111.93 105.11 122.84 105.76 107.26
加宽宽度 (米)
4 0.6 0.9 0.7 2.5 2.5 0.6 0.9 0.9 0.7 0.7 1.2 0.9 1.2 2 0.9 0.9 0.9 0.9 0.6 0.9 0.7 0.9 0.6 2.5 2.5
圆曲线长度 加宽缓和段
(米) 长度(米)
5
6
45.19
80
55.9
100
44.81
80
工程名称:XX项目
交点
号数
桩号
1
2
2
K165+489.84
3
K165+740.15
高速公路平曲线加宽的方法

高速公路平曲线加宽的方法
高速公路平曲线加宽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扩大路面宽度:可以通过扩大车道的宽度来增加平曲线的宽度。
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间,使车辆在曲线处保持安全距离,减少侧向冲击的风险。
2. 利用硬肩或超宽路肩:在平曲线的外侧设置硬肩或超宽路肩,使车辆在转弯时有更多的横向空间。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平曲线的宽度,还能够提供更好的排水功能。
3. 增加侧向磨耗区域:在曲线内侧设置较宽的侧向磨耗区域,使车辆在曲线行驶时可以更好地控制方向,减少转向阻力和侧向冲击。
4. 采用辅助设施:在平曲线的内侧设置护栏或护墙,使车辆在曲线处保持在安全区域内行驶,减少侧翻的风险。
5. 提高标线和标志的可见性:在平曲线处加大对标线和标志的设置密度,使驾驶员能够提前预知转弯的开始和结束点,有助于安全驶入和驶出曲线。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高速公路平曲线加宽时,应考虑到土地、交通流量、安全等多种因素,确保改造后的道路符合安全规范,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最重要的是,进行改造前应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并充分评估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圆曲线最小半径及平曲线加宽

各级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大超高值
公路等级 一般地区 积雪冰冻区% 高速公路 10或8 6 一 二 三 8 四 备注
平曲线加宽值
加宽 类别 1 2 3 汽车轴距加前悬% 5 5 5.2+8.8 圆曲线半径 加宽值 250☞200 <200☞ 150 0.4 0.6 0.6 0.7 0.8 1.0 <150☞ <100☞ 100 70 0.8 1.0 0.9 1.2 1.5 2.0
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 极限值(m) 一般值(m) 路拱≦2.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路拱>2.0% 120 650 1000 5500 7500 100 400 700 4000 5250 80 250 400 2500 3350 60 125 200 1500 1900 40 60 100 600 800 30 30 65 350 450
具体应用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要求: 1.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应与设计速度向适应,并尽可能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 2.一般情况下尽量选用大于或等于一般最小半径,受地形限制及其他特殊困难影响才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3.桥位处两端设置圆曲线时,一般大于一般最小半径。 4.隧道内必须设置圆曲线时,应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5.长直线或陡坡尽头,不得采用小半径圆曲线。 6.不论偏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 7.改建公路工中利用现有公路路段,设计速度为40km/h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可采用50m;设计速度为30km/h的 最小圆曲线半径可采用25m。 8.半径过大也无实际意义,故一般小于10000m,大于10000m则几乎为直线。
20 15 30 150 200
用极限最小半径。
计速度为30km/h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备注
fxp平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可用

fx-5800p平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主程序文件名:CGJK(意思:超高加宽)程序输入内容如下:Lbl 0:Cls:“ZH=”?C:“HZ=”?E: “(B÷2)=”?A: “i1=”?B: “iC=”?P:“JK=”?X: “Z-1,Y+1”?Z: “LS1=”?G: “LS2=”?N←┘Lbl 1:Cls:Do: “CD,<0=>Return”?S:“SJBG=”?Y:If S<0 Or S>E:Then Goto 0:IfEnd←┘G=0=>Goto 5←┘N=0=>Goto 5←┘S<C=>Goto 5←┘S>E=>Goto 5←┘S>C+G=>Goto 2←┘C+0.04G÷(B+P)→H:(S-C)÷G→L:L(B+P)-B→I:A+LX→J←┘If S<H:Then -BJ→D:AI→F:Else -IJ→D:AI→F:IfEnd←┘Goto 4←┘Lbl 2:S>E-N=>Goto 3←┘A+X→J:-P(A+X)→D:AP→F: Goto 4←┘Lbl 3:÷(B+P)→K:(E-S) ÷N→L:A+LX→J:L(B+P)-B→I←┘If S<K:Then -IJ→D:AI→F:Else -BJ→D:AI→F:IfEnd←┘Goto 4←┘Lbl 4:If Z<0:Then J→H:A→K:D→L:F→M: Goto 6: IfEnd←┘If Z>0:Then A→H:J→K:F→L:D→M: Goto 6: IfEnd←┘Lbl 6: Cls←┘“ZK=”:Locate 4,1,H◢“YK=”:Locate 4,2,K◢“hZ=”:Locate 5,3,L◢“hY=”:Locate 5,4,M◢“HL=”:Y+L◢“HP=”:Y◢“HR=”:Y+M◢“iZ(%)=”:L÷H×100◢“iY(%)=”:M÷K×100◢Goto 1←┘说明:本程序适用于绕中轴旋转的一、二级公路,绕边轴旋转不适用,在三、四级公路上,有的设计也采纳Ⅱ类加宽,采纳Ⅱ类加宽可直接利用本程序计算加宽值,有的那么采纳Ⅰ类加宽,采纳Ⅰ类加宽的只需将Lbl 3中的A+LX→J改成A+(4L^(3)-3L^(4))X→J即可。
平曲线加宽的原因

平曲线加宽的原因
平曲线是一种常见的道路设计,它的特点是在平直道路上加入一定的弧线,以增加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那么为什么要对平曲线进行加宽呢?这其中有几个主要的原因。
首先,加宽平曲线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在繁忙的道路上,车辆经常需要变道或者调整行驶方向,如果平曲线过窄,会限制车辆的通行能力,导致交通拥堵和事故频发。
通过加宽平曲线,可以让车辆更方便地进行转弯或者变道,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
其次,加宽平曲线可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窄小的曲线往往会限制司机的视野和操作空间,容易造成车辆相撞或者失控。
通过加宽平曲线,可以提供更宽敞的操作空间和视野范围,让司机更容易控制车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另外,加宽平曲线还可以提高道路的舒适性。
在行驶过程中,车辆需要频繁地转弯或者变道,如果平曲线过窄,会给乘车人带来不舒
适的体验,甚至会引发晕车等不适症状。
而通过加宽平曲线,可以让车辆更平稳地转弯,减少车辆的颠簸和摇晃,提高乘车人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加宽平曲线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安全性和舒适性,是一种对道路设计进行改进的有效方法。
通过合理设计和规划,加宽平曲线可以为城市交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提升城市道路的整体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曲线加宽
道桥系 二○○七年五月
加宽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用
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其四个车轮轨迹半径不同, 其中前轴外轮半径最大,后轴内轮半径最小,因 而需要比直线上更大的宽度。此外,汽车在曲线 上行驶,其行驶轨迹并不完全与理论行驶轨迹相 吻合,而是有一定的摆动偏移,故需要路面加宽 来弥补,以策安全。这种在曲线上适当拓宽路面 的形式称为平曲线加宽。
平曲线加宽值及应用
1.《公路工程技术标难》规定,当R≤250m时,应设置加宽,双车道路面 的全加宽值见表1-2-10。单车道路面的全加宽值按表1-2-10值的1/2取用, 三车道以上的路面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 2.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表1-2-10中的第一类加宽;其余 各级公路采用第三类加宽值。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 采用第二类加宽值; 3.圆曲线的加宽应设置在圆曲线的内侧,当路面加宽时路基一般也同时 加宽; 4.分道行驶的公路.当园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 车道的加宽值。设计时应按内外车道不同半径通过计算分别确定其加宽值。
加宽缓和段
直线型----低等级公路
高次抛物线 ----高等级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