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知识拓展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素材湘教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33张PPT)

中温带
1600-3400℃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等
大兴安岭北段及两侧地区
寒温带
<1600℃
一年一熟
春小麦、马铃薯等
青藏高原
高原气候区
≥10℃
一年一熟
高粱等
积温是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的累加之和。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 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一年中≥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温度总 和,叫做活动积温。
局面。
冬季风
1. 我国冬季风来自于陆地,风向为西北风;
2. 气候特点:低温少雨。
3. 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亚欧大陆北方严寒的西伯利亚和 蒙古一带,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影响我国北方大部 分地区,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冬季风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华北 平原、黄土高原等)、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
地区 秦岭——淮河线以南
秦岭——淮河线以北
各温度带的分布、活动积温、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
温度带 热带
活动积温
中国的温度带 >8000℃
作物熟制 一年三熟
主要作物 水稻、热带作物等
亚热带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等
暖温带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等
在暖温带和寒温带之间, 包括准格尔盆地、内蒙古
名词解释
1.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 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2. 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 风,有时还伴随雨水天气。
3. 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长时间连续降雨,相对湿度 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弱,阴云笼罩,出现绵绵 阴雨或阵性降雨。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2《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最新整理)

2。
2 中国的气候【目标确定的依据】1。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情分析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材分析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
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本节内容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
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读图、填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
2。
通过阅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知道温度带喝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
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4.通过学习,分析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知识汇总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知识汇总(复习)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学习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知识点Ⅰ.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1.我国气温的特点及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①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此外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③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温度带: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①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②降水的季节变化:中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很不均匀。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大多数地方5—9月份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课件

知识点 3:多特殊天气 ★★★★(八上 P42-P43)
特殊天气 时间
影响地区 天气特征
寒潮
冬冬半半年年
大部分地区 急剧降温、霜冻、大风、雨雪等
梅雨
夏初
江江淮淮流流域域 长时间连续降雨
台风
5-10 月,尤以 东南、南部沿 狂风暴雨
7-8 月为多 海地区
沙尘暴 春春季季
北北方方 地 区 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空气混 和西北地区 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
旱地区 400 毫米 分、青藏高原大部分、天山山地等
畜牧业
内蒙古高原西部、塔里木盆地、柴
D 干旱 <200 毫
荒漠草
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
畜牧业
地区 米
原、荒漠
西北部等
【易错易混】我国湿润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大于 800 毫米,但在东北的 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地区,因为气温低,蒸发量小,年降水量虽小于 800 毫米,却属于湿润地区;西北内陆地区的新疆属于干旱地区,但在天山 以北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
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比较项目
季风区
非季风区
定义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
分界线
大大兴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 脉以东
区别
降水丰富
降水较少
5.大陆性特征显著 (1)形成原因: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 (2)主要表现: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 相比,冬季气温明显偏低,夏季气温明显偏高。
(2)主要温度带: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 热带五个温度带。青藏高原则属于高原气候区。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精品资料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地势西高东低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3(1)对气候: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2)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3)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4)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5)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若河流径流量也很大,则水能会非常丰富,有利发电。
二、山脉纵横交错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1)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2)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2、中华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西岳华山(陕西省)、南岳衡山(湖南省)、北岳恒山(山西省)、中岳嵩山(河南省)三、地形复杂多样1、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地形比例图在地理地图册P13)2、主要地形区特征:(结合P23图2-9记忆)(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山势雄浑、雪山连绵,大江大河发源地;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多草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分布面积最广,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准噶尔盆地——第二大盆地,多绿洲和垦区,畜牧业发达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

2.2 中国的气候
(2)你的家乡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如果位于季风 区,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果位于非季 风区,谈一谈家乡的气候特征。
多特殊天气
2.2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 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
2.2 中国的气候
寒潮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 的强冷空气活动。
2.2 中国的气候
寒潮、梅雨、台风和沙尘暴对中国的影响 入侵南方的强寒潮,常常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 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 料来源,甚至冻死体弱的牲畜。
在江淮地区,梅雨如果来得过早,雨期过长,雨量过大,就 会出现洪涝和低温灾害,严重影响夏、秋农业收成;如果来得太 晚,或者雨期过短,甚至“空梅”,就会出现干旱,严重影响夏 种和春播作物的生长。
2.2 中国的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2.2 中国的气候
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 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把中国划分为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在季风区内,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 大陆内部的偏北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 集中在夏季。 在非季风区内,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 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相差约 32~48 ℃
2.2 中国的气候
中国冬季气温的特点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 大,南方温暖,越往北 气温越低。
0℃等温线
2.2 中国的气候
秦岭 淮河
2.2 中国的气候
2.2 中国的气候
阅读 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冬季,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 少。同时,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 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时,风力大大减弱。因此, 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 -30~ -40 ℃,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 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 ℃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荫。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通用6篇)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通用6篇)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1篇第一节中国的气候我国气候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多特殊天气;④多旱涝灾害。
一、气候复杂多样1、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 气温分布与温度带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差异大。
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的影响。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气温都较高。
成因:纬度位置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处是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气温最高处是海南省南部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夏季温度低的原因是海拔高。
(2)我国习惯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这样划分是根据≥10℃的积温来划定。
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P35的表格,记图2-22、23、24、25、26、27、28(2)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降水年际变化大。
(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雨极),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我国的干湿地区:P37表格科学家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干湿地区的植被类型1、季风气候显著,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1) 什么是季风:夏季——偏南风(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冬季——偏北风(2) 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降水和时空分布(降水分配不均,集中于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 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P40第二段(1)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为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和我国的一月份( 0℃ ) 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 ), (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一致。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共34张PPT)

200 5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2、400毫米等降 水量线大致通过大__兴__ _安__岭、张家口市、 _兰__州_ 市、_拉__萨__ 市至 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三、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三
读图回答
。
托克逊
降水量 (毫米) 1600
800 400
200 5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3、年降水量200毫米 以下的地区大多在 _西__北__内__陆__地__区__。
3.800mm、400mm等降水量气线?:
秦岭-淮河一线
大兴安岭-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五月中旬
七八月份
六月中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总结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结论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华北、东北 7、8月
北方 雨季
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西部 青藏高原大部 黄土高原南部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青藏高原西北部 青藏高原东南部
多荒漠 草原
森林草原
森林
用直线将下列地区与其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连接起来:
寒温带
黑龙江省最北部
中温带
华北平原
暖温带
珠江三角洲
亚热带
塔里木盆地
热带
内蒙古高原
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西北部
海南省东部
干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 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讲义湘教版(new)

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本讲主题1.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重难点易错点解析一、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
气候复杂多样中国 7 月平均气温分布中国 1 月平均气温分布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题一:世界上许多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主要是因为()A。
雨热同期 B. 气候复杂多样 C. 山区面积广大 D. 季风显著2。
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3.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分布地区:秦岭淮河以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分布地区: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为雨旱两季.分布地区:云南省、广东省、台湾省南部以及海南省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分布地区:西北内陆地区高原山地气候:高寒气候,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分布地区:青藏高原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影响我国南北跨纬度大,由南向北,接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 1 月平均气温分布2.海陆位置影响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最大的国家。
季风类型冬季风夏季风源地亚欧大陆内部太平洋风向偏北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偏南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影响范围我国除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台湾岛、海南岛以外的地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对气候的影响使北方地区冬季严寒,南北温差大使东部地区雨热同期3.地形因素影响高大的山脉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我国有很多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金题精讲题一: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重要标志是( )A. 雨热同期B. 季风气候显著C。
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说课稿湘教版课件

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说课稿湘教版课件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说课稿湘教版课件第一节中国的气候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
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
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组织、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二、说学生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
三、说重难点1、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
2、我国的温度带。
3、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4、我国干湿地区。
5、我国的气候类型。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我国的干湿地区;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学会分析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方法。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导入法、读图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采用情景导入法。
引导学生从图片体验出发”;同时为后面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悬念,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读图比较,认识规律(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指导学生分析一月份平均气温图,探讨以下问题:① 一月份0°C 等温线主要穿过了那些地区?② 一月份,我国黑龙江省北端的漠河镇气温是多少摄氏度?此时,海南海口市气温又是多少摄氏度?③ 计算一月份的时候漠河和海口的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学生掌握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夏季的气温图,通过对7月份平均气温图的判读分析概括出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精品教案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南北气温的差异及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
2.通过理解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
能够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
3.能够在图中指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分析气温、降水特点。
2.会运用各种图表资料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 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我国气候的两大特点。
难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同一时间,在各地所呈现的景观截然不同,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气候神秘的面纱吧!(出示海南省和黑龙江省同一时间的景观)为何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别如此之大呢?二、新课导入:(一)、气候复杂多样1、教师:我国东西跨经度大、南北跨纬度大,离海洋远近不一,内部具有复杂的地形,造就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问:气候的两大要素是什么?学生:气温和降水。
2、活动:①从图2-22中读出漠河、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海口的气温,由此可见,我国1月气温由南向北越来越_______,②漠河和海口气温相差约,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____________。
学生:低、44℃、差别很大3、阅读: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同时,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时,风力大大减弱。
因此,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 -30~ -40 ℃,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 ℃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荫。
教师: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1月平均气温为-30.6℃。
(名师整理)最新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精品课件

沙尘暴
概念:大风扬起地面沙尘,使空气变得浑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 到1千米以下的现象。
发生时间:春季 多发地区:北方和西北地区
特殊的天气不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灾害,如梅 雨适度的话,就不能称为气象灾害,但如果梅雨 过长,降水过多,则会出现洪涝灾害;梅雨过短 或空梅,降水偏少,则会出现旱灾。
总体上看,由于我国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 候分布区,季风不稳定的特性决定了我国是一个 多气象灾害的国家。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能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 线分布图的技能。(重点)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能说出降水对我国各地区 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 4.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各干湿地区的分布。 5.知道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能说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6.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征,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依 据。(重点)
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知道温度带的 标1
划分依据及分布。 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
学习目 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知
标2 道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学习目 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 标 3 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学习目 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
标4 意识。
【建议本节课分为四个课时,第4课时达成学习目标4】
干旱
台风 洪涝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

教案:中国的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2-P45。
主要包含“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等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2.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熟悉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资料说明中国气温和降水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气温和降水两个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为线索,重点介绍了其分布的特点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概况总结。
教材内容包括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候鸟老人从东北飞往海南过冬的现象,引出气候对动植物迁徙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1.展示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及其原因。
2.讲解温度带的概念及其分布,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种植区域),让学生理解温度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降水的分布特点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逐月分配图,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
2.讨论降水对农业生产、河流水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强调降水不均匀性带来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1.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理解情况。
例如:2.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3.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四、归纳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气温和降水设计说明本节课我们以读图为主线。
读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掌握中国气温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和材料,掌握中国的温度带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中国4个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图,掌握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和材料,掌握中国的干湿地区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目标1.通过读中国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能够简单地分析其成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2.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理解其对农业生产和自然植被的影响,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读中国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难点:1.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成因。
2.理解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农业生产和自然植被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差大于40℃。
学生3: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海南省气温最高,越往北气温越低,漠河市气温最低。
学生4:读图可知,从海南到漠河,等温线基本和纬线的分布一致,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是纬度差异大。
教师点拨: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根本原因是纬度差异大,冬季风起到加剧的作用。
教师:读图2-23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1)参照图例,算一算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
(2)在图中读出我国最高温和最低温所在地。
(3)读图,总结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4)想一想,夏季南北气温差异不大的原因。
学生1:7月,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气温约20℃,南方大片区域的气温约28℃,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8℃。
学生2:最高温在我国南方地区和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最低温在青藏高原。
教师点拨:读图,我们可以看出高温区在南方地区的范围较大,但从地形、植被和天气状况看,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势低,周围高山环绕,不利于散热,植被稀疏,以荒漠为主,降水量少,天气晴朗;而我国南方地区以丘陵和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高, 是我国的三大林区之一,夏季多雨。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附教学反思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教学过程第1课时气候复杂多样【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看书图2-22,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夏季风】
4、5月份亚洲大陆升温迅速,形成热低压,中心位于青藏高原西边。
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辐散的暖湿气流从东南沿海地区以东南或偏南季风形式深入到北部及河套一带。
其气候特点表现为湿热而多雷阵雨。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三个源地。
第1支源于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第2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经印度尼西亚或马来半岛与第1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汇合成赤道辐合带;第3支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偏南季风,它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大雨带,带来充沛的降水,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
东亚夏季风进退有两次急进和一次速退。
一般5月初夏季风盛行到华南,此时为华南季风雨的开始;5月底或6月初盛行到西南地区;6月中夏季风突然盛行到江淮流域,即为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7月中夏季风再次跃迁到华北与东北地区,即为北方地区雨季的开始,同时亦为华中梅雨季结束进入伏旱天气;到8月中下旬为夏季风鼎盛时期,此时推进到夏季风在中国活动的最北、最西界限。
因此夏季风活动从华南到华北以北地区约需4个月之久。
而其撤退又是一次突变,一般9月初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加强,即冬季风开始建立,冬季风的来临只需1个月的时间。
【冬季风】
东亚季风环流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最直接的因素。
冬季环流始自10月中旬,结束于翌年4月中旬,其中以12月~3月初是冬季风的全盛期。
大陆上的冷高压中心位于蒙古。
由此吹出寒冷干燥的西北或东北季风,最先到达中国北方,很快就向南推进到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冬季风1月最强盛,每隔7~10天冷空气爆发南下,至华南地区24小时可降温12~16℃,有时伴有中到大雨。
海南岛也可降温8℃以上。
冷空气到达南部沿海一带常有低云形成,并伴有毛毛细雨。
冬季风只盛行于低空(3千米以下),因此冷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冬季风沿高原东侧及其以东流向中国东部地区,冷空气常随冷锋南下,在北部多大风、晴天,至江淮及其以南地区运行缓慢,在云贵高原地区常形成一条静止锋,表现为大范围的阴雨天气。
【冬夏季风对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