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知识拓展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素材湘教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33张PPT)

中温带
1600-3400℃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等
大兴安岭北段及两侧地区
寒温带
<1600℃
一年一熟
春小麦、马铃薯等
青藏高原
高原气候区
≥10℃
一年一熟
高粱等
积温是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的累加之和。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 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一年中≥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温度总 和,叫做活动积温。
局面。
冬季风
1. 我国冬季风来自于陆地,风向为西北风;
2. 气候特点:低温少雨。
3. 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亚欧大陆北方严寒的西伯利亚和 蒙古一带,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影响我国北方大部 分地区,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冬季风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华北 平原、黄土高原等)、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
地区 秦岭——淮河线以南
秦岭——淮河线以北
各温度带的分布、活动积温、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
温度带 热带
活动积温
中国的温度带 >8000℃
作物熟制 一年三熟
主要作物 水稻、热带作物等
亚热带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等
暖温带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等
在暖温带和寒温带之间, 包括准格尔盆地、内蒙古
名词解释
1.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 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2. 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 风,有时还伴随雨水天气。
3. 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长时间连续降雨,相对湿度 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弱,阴云笼罩,出现绵绵 阴雨或阵性降雨。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2《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最新整理)

2。
2 中国的气候【目标确定的依据】1。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情分析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材分析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
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本节内容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
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读图、填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
2。
通过阅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知道温度带喝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
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4.通过学习,分析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知识汇总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知识汇总(复习)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学习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知识点Ⅰ.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1.我国气温的特点及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①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此外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③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温度带: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①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②降水的季节变化:中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很不均匀。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大多数地方5—9月份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课件

知识点 3:多特殊天气 ★★★★(八上 P42-P43)
特殊天气 时间
影响地区 天气特征
寒潮
冬冬半半年年
大部分地区 急剧降温、霜冻、大风、雨雪等
梅雨
夏初
江江淮淮流流域域 长时间连续降雨
台风
5-10 月,尤以 东南、南部沿 狂风暴雨
7-8 月为多 海地区
沙尘暴 春春季季
北北方方 地 区 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空气混 和西北地区 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
旱地区 400 毫米 分、青藏高原大部分、天山山地等
畜牧业
内蒙古高原西部、塔里木盆地、柴
D 干旱 <200 毫
荒漠草
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
畜牧业
地区 米
原、荒漠
西北部等
【易错易混】我国湿润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大于 800 毫米,但在东北的 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地区,因为气温低,蒸发量小,年降水量虽小于 800 毫米,却属于湿润地区;西北内陆地区的新疆属于干旱地区,但在天山 以北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
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比较项目
季风区
非季风区
定义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
分界线
大大兴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 脉以东
区别
降水丰富
降水较少
5.大陆性特征显著 (1)形成原因: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 (2)主要表现: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 相比,冬季气温明显偏低,夏季气温明显偏高。
(2)主要温度带: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 热带五个温度带。青藏高原则属于高原气候区。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精品资料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地势西高东低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3(1)对气候: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2)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3)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4)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5)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若河流径流量也很大,则水能会非常丰富,有利发电。
二、山脉纵横交错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1)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2)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2、中华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西岳华山(陕西省)、南岳衡山(湖南省)、北岳恒山(山西省)、中岳嵩山(河南省)三、地形复杂多样1、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地形比例图在地理地图册P13)2、主要地形区特征:(结合P23图2-9记忆)(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山势雄浑、雪山连绵,大江大河发源地;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多草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分布面积最广,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准噶尔盆地——第二大盆地,多绿洲和垦区,畜牧业发达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

2.2 中国的气候
(2)你的家乡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如果位于季风 区,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果位于非季 风区,谈一谈家乡的气候特征。
多特殊天气
2.2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 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
2.2 中国的气候
寒潮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 的强冷空气活动。
2.2 中国的气候
寒潮、梅雨、台风和沙尘暴对中国的影响 入侵南方的强寒潮,常常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 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 料来源,甚至冻死体弱的牲畜。
在江淮地区,梅雨如果来得过早,雨期过长,雨量过大,就 会出现洪涝和低温灾害,严重影响夏、秋农业收成;如果来得太 晚,或者雨期过短,甚至“空梅”,就会出现干旱,严重影响夏 种和春播作物的生长。
2.2 中国的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2.2 中国的气候
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 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把中国划分为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在季风区内,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 大陆内部的偏北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 集中在夏季。 在非季风区内,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 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相差约 32~48 ℃
2.2 中国的气候
中国冬季气温的特点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 大,南方温暖,越往北 气温越低。
0℃等温线
2.2 中国的气候
秦岭 淮河
2.2 中国的气候
2.2 中国的气候
阅读 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冬季,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 少。同时,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 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时,风力大大减弱。因此, 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 -30~ -40 ℃,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 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 ℃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荫。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通用6篇)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通用6篇)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1篇第一节中国的气候我国气候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多特殊天气;④多旱涝灾害。
一、气候复杂多样1、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 气温分布与温度带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差异大。
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的影响。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气温都较高。
成因:纬度位置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处是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气温最高处是海南省南部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夏季温度低的原因是海拔高。
(2)我国习惯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这样划分是根据≥10℃的积温来划定。
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P35的表格,记图2-22、23、24、25、26、27、28(2)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降水年际变化大。
(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雨极),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我国的干湿地区:P37表格科学家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干湿地区的植被类型1、季风气候显著,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1) 什么是季风:夏季——偏南风(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冬季——偏北风(2) 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降水和时空分布(降水分配不均,集中于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 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P40第二段(1)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为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和我国的一月份( 0℃ ) 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 ), (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一致。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共34张PPT)

200 5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2、400毫米等降 水量线大致通过大__兴__ _安__岭、张家口市、 _兰__州_ 市、_拉__萨__ 市至 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三、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三
读图回答
。
托克逊
降水量 (毫米) 1600
800 400
200 5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3、年降水量200毫米 以下的地区大多在 _西__北__内__陆__地__区__。
3.800mm、400mm等降水量气线?:
秦岭-淮河一线
大兴安岭-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五月中旬
七八月份
六月中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总结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结论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华北、东北 7、8月
北方 雨季
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西部 青藏高原大部 黄土高原南部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青藏高原西北部 青藏高原东南部
多荒漠 草原
森林草原
森林
用直线将下列地区与其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连接起来:
寒温带
黑龙江省最北部
中温带
华北平原
暖温带
珠江三角洲
亚热带
塔里木盆地
热带
内蒙古高原
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西北部
海南省东部
干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 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夏季风】
4、5月份亚洲大陆升温迅速,形成热低压,中心位于青藏高原西边。
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辐散的暖湿气流从东南沿海地区以东南或偏南季风形式深入到北部及河套一带。
其气候特点表现为湿热而多雷阵雨。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三个源地。
第1支源于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第2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经印度尼西亚或马来半岛与第1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汇合成赤道辐合带;第3支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偏南季风,它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大雨带,带来充沛的降水,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
东亚夏季风进退有两次急进和一次速退。
一般5月初夏季风盛行到华南,此时为华南季风雨的开始;5月底或6月初盛行到西南地区;6月中夏季风突然盛行到江淮流域,即为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7月中夏季风再次跃迁到华北与东北地区,即为北方地区雨季的开始,同时亦为华中梅雨季结束进入伏旱天气;到8月中下旬为夏季风鼎盛时期,此时推进到夏季风在中国活动的最北、最西界限。
因此夏季风活动从华南到华北以北地区约需4个月之久。
而其撤退又是一次突变,一般9月初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加强,即冬季风开始建立,冬季风的来临只需1个月的时间。
【冬季风】
东亚季风环流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最直接的因素。
冬季环流始自10月中旬,结束于翌年4月中旬,其中以12月~3月初是冬季风的全盛期。
大陆上的冷高压中心位于蒙古。
由此吹出寒冷干燥的西北或东北季风,最先到达中国北方,很快就向南推进到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冬季风1月最强盛,每隔7~10天冷空气爆发南下,至华南地区24小时可降温12~16℃,有时伴有中到大雨。
海南岛也可降温8℃以上。
冷空气到达南部沿海一带常有低云形成,并伴有毛毛细雨。
冬季风只盛行于低空(3千米以下),因此冷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冬季风沿高原东侧及其以东流向中国东部地区,冷空气常随冷锋南下,在北部多大风、晴天,至江淮及其以南地区运行缓慢,在云贵高原地区常形成一条静止锋,表现为大范围的阴雨天气。
【冬夏季风对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