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2讲:小石潭记(12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

1、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尴.尬(gān)炽热(zhì)感慨(kǎi)盘虬卧龙(qiú)

B.绰号(chuò) 搓捻(niǎn)屏息(bǐn)辗转反则(zhǎn)

C.威慑(shè)竦峙(sǒng)恩赐(cì)更胜一筹(chó.u)

D.骸骨(hái)篡(cuàn)夺踉(niàng)跄玲珑剔(tì)透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B.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D.深圳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3.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我是中学语文教师,会怎么教学生?。那么,答案就有了。

①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②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③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④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4、下列句子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

A.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B.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C.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轮胎制造基地、全球第一耗胶大国,但天然胶的生产却不能自给。

D.通过“最美中学生”张文驰高考前捐肾救人的事迹,使我们看到了“90后”中学生的人性之美。

5.下列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

A、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春》《背影》是他的散文代表作。《背影》文章以父亲

的“背影”为线索,着重写了车站送别的情景,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B、“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

C、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句中的“闰土”是形容词,“父亲”是名词)

D、他举杯向客人敬酒说:“可惜今天该来的人却没有来!”

参考答案:1、C 2、B 3、D 4、D 5、A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文学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成就最大的是散文。

在永州,他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3、体裁介绍:“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重点字词

(一)、虚词:

1、以:A、以其境过清(因为)B、全石以为底(用)C、卷石底以出(不译或而)

2、而:A、乃记之而去(表承接)B、潭西南而望(表修饰)C、隶而从者(表并列)

(二)、一词多义:

1、清:A、水尤清冽(清澈)B、以其境过清(清净,冷清)

2、见:A、下见小潭(通现,现出)B、明灭可见(看见)

3、从: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B、隶而从者(跟随,随从)

4、可: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约摸)B、明灭可见(能够,可以)

5、差:A、参差披拂(长短不一)B、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6、环:A、如鸣佩环(玉环)B、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7、道:A、伐竹取道(道路)B、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8、居:A、不可久居(停留)B、居十日(过)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三)、词类活用:

1、如鸣佩环,心乐之(形容词“乐”用作动词,“喜欢”的意思)

2、近岸,卷石底以出(形容词“近”用作动词,“靠近,接近”的意思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次作状语,“在空中”的意思)

4、凄神寒骨(“凄、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的意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9、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

10、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11、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四、理解

1、写直接描写潭水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侧面描写潭水清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本文的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3、作者写景和物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如写鱼,先写静态“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再写动态“俶尔远视,往来翕忽”,写出了鱼的欢乐情趣。(本题也可作为赏析文中写法的精妙之处。)

4、联系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作者“初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后见潭水清澈,鱼在水中嬉戏,活泼可爱,心亦乐;后因周边寂静寥落无人,寒气透骨,使人心神凄凉,联想到遭受谪贬的不平待遇,引发内心的忧伤和愤闷,就离开。(用《岳阳楼记》里的话即“以物喜,以己悲”)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6、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如开头用“闻”、“伐”、“取”、“见”、等格外准确的动词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7、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

8、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

9、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10、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11、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⑴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⑵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12、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辞格:比喻。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13、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4、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