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诗词《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原文译文赏析
虞美人-风灭炉烟残灺冷(纳兰性德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风灭炉烟残灺冷清代:纳兰性德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
标签伤怀、感慨、失意译文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孤单的影子。
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大声质问苍天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
为何能与知己畅饮的盛宴总是相逢难,离别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
闲愁萦怀,难以派遣,我还是用美酒和梦乡来逃避它吧。
但只怕醒来之后,满腔的愁思就会让我又一次来到酒杯的面前。
注释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
残灺:烧残的烛灰。
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
清尊:酒器,借指清醇之酒。
醒眼:清醒之眼光。
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
搔首:以手搔头。
焦急或有所思貌。
尊前:酒樽之前。
赏析词首第一句以冷风、残烟、烛灰、孤影交织而成一幅孤寂凄凉的室内独居图景。
“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陪伴他的,只有孤单的影子。
他既是自感忧愁如此,漫漫长夜该如何打发。
词的第二句写词人无法派遣忧愁,只能通过借酒来消愁。
“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说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
“判教”、“狼藉”,都是决绝之语,感情色彩极为强烈,说明词人愁痛深入骨髓。
否则他也不会大声质问苍天,问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
“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辞-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句质问,似也点明了词人满腔郁闷忧愁的原因。
词的第三句写借酒消愁、时光短暂。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为何能与知己畅饮的盛宴总是相逢难、离别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
“空搔首”写出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对离别的无可奈何。
词的尾句写出了虽然借酒消愁,但担心醒时又会继续喝酒的心理。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既然闲愁萦怀,难以派遣,词人只能用美酒和梦乡来逃避它。
纳兰性德《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译文及赏析纳兰性德《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译文及赏析《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清代:纳兰性德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译文愁绪像落叶一样撒落满地,而这愁绪却无人能够理解,露水打湿了竹叶的影子,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荡的台阶上,只有旧时曾共同照耀着我们的斑竹月色能安慰我的心绪。
我宁愿让自己薄情寡义,不因多情而心累,阵阵歌声催得我柔肠寸断对着墙壁读你的信笺,不禁想起当初在灯前呼着热气暖手,为你书写心曲。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注释虞美人:词牌名,唐教坊曲。
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
秋夕:七月七日晚上。
信步:随便漫步。
愁痕:指青青的苔痕。
琅玕(Iàng gàn):像珠子一样的美石。
这里是形容竹子的青翠。
闲阶:空荡寂寞的'台阶。
潇湘:指湘江,因其水清深故名。
“红笺”二句:意思是说信笺仍在,而信中模糊的字迹,让人想起当初夜灯下呵手写字的情景。
向壁,李白《草书歌》:“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原指面壁在墙上写大字,这里是说不停地在纸上写字。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创作背景七月七日,七夕佳节。
天上、人间,花好月圆。
词人在庭院中信步闲逛,看到月色下深浅不一的青苔,以及被秋露打湿的苍竹,那婆娑的竹影,此时此景不禁让词人感伤,想起了妻子,内心的凄凉油然而生,提笔写下这首词。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赏析纳兰的这首词,有着他一贯的忧郁风范。
上片斟月光为茗,看林梢轻影,无须整理的心事。
随着殷殷低唤,拂去轻尘,来到眼前“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纳兰小令中的白描总是十分动人。
《虞美人》诗词原文及鉴赏
《虞美人》诗词原文及鉴赏
《虞美人》诗词原文及鉴赏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
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
“芙蓉”二句写秋风江上,日暮远望,水天相接,烟波无际,客愁离思,亦随烟波荡漾而起。
“背飞双燕”即“劳燕分飞”,这一意象则隐喻了词人与公度当年的'被迫离别。
“贴云寒”,言懔畏云中高寒,回绕过云层,挨着云边寒气而分飞东西。
一个“寒”字透露出心有余悸的寒意。
最后“独向高楼”补叙出所处位置和登楼倚栏目送故友离京远去的情景。
下片直抒念远怀人之情。
从上片“芙蓉落尽”到下片“雪满长安”,交待出词人时至岁暮仍滞留汴京。
“浮生”二句写人生若水面浮沫旋生旋灭的虚幻感和“雪满长安”的寒冷孤独,更增添了故人杳然的寂寞感。
“故人早晚”是词人悬想公度自秋至冬定然也在怀念着自己,也会早早晚晚登上高台眺望长安,定然会“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词人化用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一枝,寄赠长安好友范晔的典故,设想公度想念自己而抒发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用典贴切自然,而“春色一枝梅”的莹洁明艳的意象则成为友谊的一种象征。
全词借景寓情,曲写身世沧桑之变化与故人友谊之深切,语言清婉雅丽,堪称佳作。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原文及翻译赏析1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古诗简介《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描写秋景,下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引发感慨。
全词凄凄楚楚,荡气回肠,缠绵婉约,表达了词人追忆旧情的感伤。
翻译/译文井边的梧桐在淅沥的秋风秋雨中渐渐老去,所爱之人的踪迹也在蟋蟀的呜叫中慢慢消失。
所爱之人经行之处,如今已荒无人迹,布满了青苔。
此时旧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遗下的翡翠头饰,也无法对人明言,只能徒自伤感。
回廊之处曾经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迹,而今旧地重游,相思成灰。
独倚回廊,只有天边落月孤独相伴。
吹灭灯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阴,寻找过去的踪迹。
十年前的踪迹宛然犹在,十年前的那颗心还依然在胸膛跳动。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历久旎新弥新,难以忘怀。
注释⑴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银床:指井栏。
一说为辘轳架。
⑶淅(xī)沥(lì):象声词,形容风雨声、落叶声等。
⑷屧(xiè)粉:借指所恋之女子。
屧,为鞋的衬底,与粉字连缀即代指女子。
⑸秋蛩(qióng):蟋蟀。
⑹采香:指曾与她有过一段恋情的去处。
⑺蹙(cù):聚拢,聚集。
⑻连钱:草名,叶呈圆形,大如钱。
⑼翠翘(qiào):女子的首饰。
⑽回廊:用春秋吴王“响履廊”之典。
宋范成大《吴郡志》:“响履廊,在灵岩山寺。
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履,廊虚而响,故名。
”其遗址在今苏州市西灵岩山。
作者词中多次提及此地,是纳兰性德与恋人开始恋情的地方。
纳兰性德虞美人听雨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虞美人听雨译文及赏析纳兰性德《虞美人听雨译文及赏析》纳兰性德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其中,《虞美人听雨》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细腻的词藻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美人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虞美人听雨》的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带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共鸣。
虞美人听雨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蛮初见时,两个青梅竹马,大人曾劝我们,可惜不合适,不理世间是非,只道世间人争我不争。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哥儿拍起门檐来,扑落又何尝扑起?愿奴踏青青草地,白月光里,弄双影儿飞疑是。
记得秋天画堂中,美人曾允许,见面也千般似。
思量却平地起云烟,遭乱世,情难求。
怨郎吟罢君回首,却话巫山云雨浑是空。
虞美人听雨译文及赏析:《虞美人听雨》是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虞美人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与恶劣环境下的情感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于幸福的追求与无奈的现实。
以下是对《虞美人听雨》的译文及赏析。
译文:梦里的楼台高高锁住,醒来时却只见帘幕垂低。
去年的春天的恨意,却在这时回来,落花落地,人孤独站立,微雨中燕子双飞。
记得那个小美人初次见面时,我们两个是青梅竹马的关系,大人们也曾经劝过我们,但可惜我们合不来。
我们不理会世间的是非,只想着世间的人在争夺,而我不争。
只怕两岸的小船,难以承载太多的忧愁。
屋檐上的哥儿拍打起来,却是摔倒了又重新站起来?我愿意踏在绿草如茵的地面上,在白色月光下,玩耍着影子,仿佛在飞翔。
记得那个秋天,在画堂中,美人曾经允诺,见面也千种相似。
思量结果却平地产生了云烟,在这乱世之中,爱情很难得到满足。
男子叹息着回头,却发现巫山云雨也沦为了空洞。
赏析:这首《虞美人听雨》通过描述虞美人对往事的回忆,勾勒出了一个爱情故事的起伏与无奈。
虞美人听雨,心情低落,回忆起她与男主角之间曾经的美好时光。
她对于去年春恨的描写,以及落花中独自立立,微雨中燕子双飞的景象,表达了她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与不舍。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纳兰性德)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纳兰性德)赏析|
全诗|原文翻译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
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①一回亲。
归鸿②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③欹侧看斜阳。
注释
①僝僽(ch n zh u):烦恼、愁苦。
②归鸿二句:香笺,散发有香气的信笺。
此二句意谓远行的丈夫曾约定霜期之前即归来,既是如此,也应该寄封书信来慰相思啊!
③红蕤:红蕤枕。
传说中的仙枕,此处代猎绣枕。
唐张谓《宣室志》卷六载,玉清宫有有三宝,碧玉环、红蕤枕、紫玉函。
红蕤枕,似玉微红,有纹如粟。
宋毛滂《春小醉》:十年旧事梦如新,红蕤枕,犹暖楚峰云。
这首词是从闺中人的角度写的,写她想思的愁情难耐,写她痛苦矛盾的心理。
最后二句的自宽自慰之语,很有悉多翻自笑的妙趣,使词情更其深婉透过。
1。
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原文及翻译赏析
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原文: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翻译及注释翻译当年在曲折的回廊深处,我再一次与你相逢。
我怜惜地将你轻轻拥人怀中。
两人深隋相偎,低语呢喃,互述久别后的相思情意。
在我的怀里,你的身体微微颤动,轻轻擦拭著滴落的晶莹泪水,让人无限地怜惜。
而今,记忆中的美妙已成别后的凄凉。
分别后只觉得半生孤苦,枕上早已是泪痕点点。
最是凄凉清冷,在寂静月明时分;最是害怕忆起,那时与你一起泼墨画罗裙。
注释1虞美人: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匀泪:拭泪。
全句指在情人的怀中颤抖著搽拭眼泪。
3不胜清怨:指难以忍受的凄清幽怨。
唐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不胜:承受不了。
清怨:凄清幽怨。
4分(fen):料想。
5山枕:枕头。
两端凸起中间低凹的山形枕头。
6檀痕,浅红色的泪痕。
是说沾上胭脂的泪痕。
7涴(wo):浸渍、染上。
枕头上浸渍了粉红色的泪痕。
8销魂:极度的愁苦或欢乐。
9折枝,中国花卉画技法,即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
宋仲仁《华光梅谱·取象》:「……其法有僵仰枝、覆枝、从枝、分枝、折枝。
」十花样:供仿制的式样。
罗裙:丝罗织成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赏析前两句叫人读来摇心动魄,后两句词意陡转,道破这原是记忆中的美妙而已,现在已经是别后凄凉,凄清幽怨到让人不堪承受了。
下阕紧承上阕词意,将失意一倾到底,用词精美婉约,然凄怆词意并未因此而消减,依然辛酸入骨。
容若此词和后主词还有一点相似,就是不过多的借助外景,而选择用白描的手法深入内心,感情恳切,用词清净。
古诗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翻译赏析《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注释】①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
②判教句。
意谓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
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
清樽,酒器,借指清酒(清醇之酒)。
亦作“青樽”。
亦作“清樽”。
酒器。
亦借指清酒。
《古诗类苑》卷四五引《古歌》:“清樽发朱颜,四坐乐且康。
”唐王勃《寒夜思》诗:“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渌。
”唐皇甫冉《曾山送别诗》:“凄凄游子苦飘蓬,明月清樽祇暂同。
”宋曾巩《戏呈休文屯田》诗:“纵无供帐出郊野,尚有清樽就闲燕。
”明吴琪《喜汪振生归自云南》诗:“无穷故交心,相与尽清尊。
”清黄遵宪《七月十五日夜暑甚》诗:“满酌清尊聊一醉,漫愁秋尽落黄花。
”③醒眼:清醒之眼光。
④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
⑤搔首:以手搔头。
焦急或有所思貌。
【鉴赏】残灯被风吹灭,炉子里的烟火也冷冷清清,与词人相伴的,只有他自己孤独的身影。
从古至今,文坛从不缺少借酒浇愁的落寞文人,纳兰也不能免俗:“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尽管古今人重复着借酒浇愁的行为,但酒从来不是消愁的良药,所以,纳兰几杯苦酒下肚,酩酊大醉后也只能逃避一时,再醒来还是要独自一人面对现实。
现实中的世界怎样?聚少离多、“难逢易散”。
此词大有举世沉醉我独醒的感慨。
但清醒阅世,又总是带来“闲愁”,所以孤清之感便总是萦怀,也总是难以排遗,遂借填词以宣泄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纳兰性德《木兰词》原文赏析、鉴赏
纳兰性德《⽊兰词》原⽂赏析、鉴赏 作者:清·纳兰性德
⼈⽣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却道故⼈⼼易变。
骊⼭语罢清宵半,泪⾬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郎,⽐翼连枝当⽇愿。
【释说】
假若⼈⽣之相爱永远如初见之时,
那便不会再有婕妤怨秋扇的旧事。
每当薄情郎轻易变⼼以后,
却总埋怨是对⽅容易移情。
想当初唐皇贵妃的海誓⼭盟犹在,
却也难熬栈道⾬声铃声声声哀怨。
现在我⾝边的薄幸锦⾐郎,
早忘旧时许下⽐翼连枝愿。
【词说】
①词牌名:《⽊兰花令》,原为唐教坊曲,后⽤作词牌。
最初见于《花间集》中韦庄词。
上下⽚除第三句外,其余皆押仄声韵。
也作《⽊兰花》或《⽊兰词》。
《虞美人》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译文及赏析《虞美人》译文及赏析一览《虞美人》译文及赏析有哪些?《虞美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虞美人》译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虞美人》译文及注释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赏析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虞美人》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虞美人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虞美人】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虞美人】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虞美人
晏几道虞美人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怀人怨别的传统题材,在刻画女主人公的行动和心态时,却很有艺术特色。
上片描述她倚阑望月,盼人归来之情。
下片抒写不幸被弃之恨,与上片的真诚信托,痴情等形成强烈的’对照。
此词没有华丽的词藻,深曲的典故,只是通过抒情主人公把个人的身世遭遇、短暂的欢乐与无法摆脱的悲哀,用浅近而真挚的语言,反反复复向读者诉说,使人心醉神迷,为之低回不已。
1/ 1。
古诗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翻译赏析《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注释】①银床二句:银床,指井栏;一说为辘轳架。
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
”仇兆鳌注:“朱注:旧以银床为井栏,《名义考》:银床乃辘轳架,非井栏也。
”淅沥:象声词,形容风雨落叶等声音。
屧(xiè)粉,借指所恋之女子。
屧,鞋之木底,与粉字连缀即代指女子。
秋蛩,蟋蟀。
此二句是说秋风秋雨摧残了井边的梧桐。
好那美丽的身影和蟋蟀声音也不在了。
②采香二句:采香,据范成大《吴郡志》云:吴王夫差于香山种香,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之。
本篇谓采香系喻指曾与她有过一段恋情的去处。
连钱,连钱马,又名连钱骢。
即毛皮色有深浅,花纹、形状似相连的铜钱。
翠翘,女子的首饰,指翡翠翘头。
③回廊:用春秋吴王“响履廊”之典。
宋范成大《吴郡志》:“响履廊,在灵岩山寺。
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履,廊虚而响,故名。
”其遗址在今苏州市西灵岩山。
此处借指与所爱之人曾有过恋情的地方。
【鉴赏】“银床”是井栏的美称,也称辘轳架。
“淅沥”象指风雨,落叶声。
“屧”为鞋的衬底。
此处代指伊人行踪。
“蹙连钱”指结满野草苔痕。
“翠翘”为女子头饰物,形状像青色小鸟。
“银床淅沥青梧老“遥应下阕尾句所点及的十年,而“屧粉秋蛩扫”一句,则深化了前一句的写景,在井阑、庭树、落叶之外,又添了虫鸣,使一幅深秋庭院清寂之景,如现眼前。
“屧粉秋蛩扫”一句飘然起思情,由实景入虚,秋虫声声,芳草小径幽幽,伊人的芳踪已失,再也唤不回。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这句又从虚景回转,好象一个人,从杳然的往事中猛然惊醒,回到现实。
这句写他走到恋人曾经行经处,那里已是苔痕碧碧草凄凄,在草丛间偶然拾得她戴过的翠翘玉簪,胸中无限伤感却无可倾诉。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
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
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
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这是精细的描绘,跟一般写壮阔的江涨气势采用粗线条勾勒的全不相同。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导语:《虞美人》是北宋诗人周邦彦在与自己相爱的风尘女子短暂别离时为她写的,诗中表现了他与情人分别时的不舍与眷恋。
以下是小编整理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虞美人》原文虞美人灯前欲去仍留恋,肠断朱扉远。
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
舞腰歌板闲时按,一任旁人看。
金炉应见旧残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词句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2-3]白话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赏析这是一首抒情小调,通过词中男主人公与自己钟情的、以歌舞卖笑为生计的风尘女子短暂别离时的谆谆嘱语,抒发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上片写灯下告别留连不舍的情景,直截了当。
首句“灯前欲去仍留恋”可谓明白如话、开门见山,突出两情相依的“恋”字。
接下来“肠断朱扉远”是直写主体的感受:与情人分手令人肠断,身后那熟悉的红色门扉越来越远。
下面则是对客体的叮咛抚慰、柔情似水“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千万不要为了我终日以泪洗面,待到蔷薇凋谢的暮春时分,我就会回到你的身边来。
“红雨”,指从美人面庞上流下的沾着胭脂红色的泪水。
真是情意缠绵,屈曲宛转,令人心醉。
下片虽然仍是抒写多情的男子对恋人的叮咛,但却与前不同,这里充满着理智的`体贴和无可奈何的大度;使人感到在炽烈而深沉的爱恋中,浸透着隐隐的忧伤。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古诗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古诗原文及翻译虞美人: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为名,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虞美人/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虞美人/晏几道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
更谁情浅似春风,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苹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
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新绿替残红,这个春,太匆匆,月下饮酒,佳人相陪,问一声,何时莫愁?虞美人/纳兰性德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是怎样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让人憔悴?半生已经孤零零地渡过,思念却未消减。
泪水却依旧会毫无节制地濡出来,沁湿了枕头。
虞美人/周邦彦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
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
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以“疏篱”、“曲径”、“田家”、“云树”、“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绘一幅素淡画面,画面极为清静淡雅,再衬以钟声,使得画面富有动感,在这种环境中送别,心境自然是凄凉而忧郁的。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编号:_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译文及注释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赏析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纳兰性德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纳兰性德虞美人· 曲阑深处重相见《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写记忆中的美妙幽会,然而已经是别后凄凉。
下片紧承上片词意,将失意一倾到底,用词精美婉约。
全词情真意切,情景交融,将词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品原文编辑虞美人⑴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⑵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⑶月明中。
半生已分⑷孤眠过,山枕⑸檀痕⑹涴⑺。
忆来何事最销魂⑻,第一折枝⑼花样画罗裙⑽。
[1]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虞美人: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匀泪:拭泪。
全句指在情人的怀中颤抖着搽拭眼泪。
⑶不胜清怨:指难以忍受的凄清幽怨。
唐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不胜:承受不了。
清怨:凄清幽怨。
⑷分(fèn):料想。
⑸山枕:枕头。
两端凸起中间低凹的山形枕头。
⑹檀痕:浅红色的泪痕。
是说沾上胭脂的泪痕。
⑺涴(wò):浸渍、染上。
枕头上浸渍了粉红色的泪痕。
⑻销魂:极度的愁苦或欢乐。
⑼折枝:中国花卉画技法,即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
宋仲仁《华光梅谱·取象》:“……其法有僵仰枝、覆枝、从枝、分枝、折枝。
”⑽花样:供仿制的式样。
罗裙:丝罗织成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
[2]白话译文记得那次在曲折栏杆的深处见到你,你抹掉泪水,颤抖着依偎在我怀里。
分别之后,你我各自承受同样的凄凉。
每逢月圆,便因不能团圆而倍感伤心。
我们长久别离,忍受孤眠的痛苦,我知道你的枕头上总是沾满泪痕。
回忆起你最让我心动的一刻,那时你穿着绣有花枝的罗裙,分外清丽。
[1]创作背景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
从内容看,此词是容若对一位昔日的恋人而发的,遗憾的是这位意中人早已同词人劳燕分飞了。
这种不可求的爱情使词人的心灵饱受折磨,于是词人写下这首词来为他们的痛苦的恋情呻吟唱叹。
纳兰性德虞美人诗词鉴赏
【导语】虞美⼈,词牌名,⼜名“⼀江春⽔”“⽟壶⽔”“巫⼭⼗⼆峰”等。
下⾯是分享的纳兰性德虞美⼈诗词鉴赏。
欢迎阅读参考!【篇⼀】纳兰性德虞美⼈诗词鉴赏 虞美⼈·秋⼣信步 清·纳兰性德 愁痕满地⽆⼈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倍荒凉。
还剩旧时⽉⾊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为伊书。
鉴赏 纳兰的这⾸词,有着他⼀贯的忧郁风范。
上⽚斟⽉光为茗,看林梢轻影,⽆须整理的⼼事。
随着殷殷低唤,拂去轻尘,来到眼前“愁痕满地⽆⼈省,露湿琅玕影”,纳兰⼩令中的⽩描总是⼗分动⼈。
信步⽵林间,满地⽵叶恰似愁痕点点。
纳兰词⾥这样的情境有很多,夜寒露重时独⽴⼩院,⾐衫必是不⾜御寒的,⼼境也必是凄凉⽆依的。
⽽在这⾥,词⼈也不绕圈⼦,⾃⼰说得清楚明⽩,“闲阶⼩⽴倍荒凉”,空荡寂寞的台阶显得⼗分荒凉。
⽽下⼀句,纳兰却⼜隐晦了,“还剩旧时⽉⾊在潇湘”,万千情意都浓缩在“潇湘”两字。
潇湘喻指⽣死相隔。
词句到了这⾥,纳兰的⼼迹也都铺显了出来,⼲⾔万语,还是悼亡。
⽉亮还是当年的⽉亮,只是如今,它却孤零零照在⼀个⼈清冷孤寂的⾝影上。
下⽚写万籁俱寂,已寐难眠,此时正是“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是薄情吧,才会彼时那样不珍惜,是多情吧,才会如今这样放不下,⽣怕挂着笑的嘴⾓⼀垂下来,眼泪就会忍不住跟着倾泻⽽出。
黯然神伤中,借⿊夜盖住内⼼的忐忑不安。
这⾸词⾥,正是最后⼀句“忆共灯前呵⼿为伊书”最牵⼈⼼,想起当年和她⼀起在灯前写字的情景,往事历历在⽬。
其实何曾薄情,淡淡⼀句清⾔,⼆⼈缱绻深情便呼之欲出。
故事完结,谢幕散场,但总有⽩纸⿊字,⽂辞依然。
从全词看,本词采⽤前写景后抒情的常⽤⼿法,即由眼前实景追忆曾经的情景。
结句描写⼀细节,使⼩词顿⽣妙趣,意韵悠长,情趣悠远。
【篇⼆】纳兰性德虞美⼈诗词鉴赏 虞美⼈·曲阑深处重相见 清·纳兰性德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诗词《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原文译文赏析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清代:纳兰性德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译文】
当年在曲折的回廊深处,我再一次与你相逢。
你抹掉泪水,颤抖着依偎在我怀里。
分别之后,你我承受着相同的凄凉痛楚。
每逢月圆,便因不能团圆而倍感伤心。
分别后只觉得半生孤苦,枕上早已是泪痕点点。
回忆起你最让我心动的一刻,是你那堪称第一的绘有折枝图样的彩色的罗裙。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匀泪:拭泪。
全句指在情人的怀中颤抖着搽拭眼泪。
不胜清怨:指难以忍受的凄清幽怨。
唐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不胜:承受不了。
清怨:凄清幽怨。
分(fèn):料想。
山枕:枕头。
两端凸起中间低凹的山形枕头。
檀痕,浅红色的泪痕。
是说沾上胭脂的泪痕。
涴(wò):浸渍、染上。
枕头上浸渍了粉红色的泪痕。
销魂:极度的愁苦或欢乐。
折枝,中国花卉画技法,即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
宋仲仁《华光梅谱·取象》:“……其法有僵仰枝、覆枝、从枝、分枝、折枝。
”
花样:供仿制的式样。
罗裙:丝罗织成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
【赏析】
由于作者的气质与秉性使然,所以即使内容为艳情,词作也往往会呈现出迥异的风格。
早期花间词不仅内容空虚、意境贫乏,而且多追求辞藻的雕琢与色彩的艳丽,虽然词人多为男子,但他们写出来的文字却带着极浓重的脂粉气;纳兰的这一首《虞美人》虽然也写男女幽会,却在暖昧、风流之外多了几分清朗与凉薄。
发端二句“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很明显出自于李煜在《菩萨蛮》中的“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一句。
小周后背着姐姐与后主在画堂南畔幽会,见面便相依相偎在一起,紧张、激动、兴奋之余难免娇躯微颤;纳兰词中的女子与情郎私会于“曲阑深处”,见面也拭泪啼哭。
但是细细品味,后主所用的“颤”字更多展现的是小周后的娇态万种、俏皮可人,而纳兰这一“颤”字,写出的更多是女子的朋情之深、悲戚之深,同用一字而欲表之情相异,不可谓不妙。
曲阑深处终于见到恋人,二人相偎而颤,四目相对竟不得“执
手相看泪眼”,但接下来纳兰笔锋一转,这一幕原来只是回忆中的景象,现实中两个人早已“凄凉”作别,只能在月夜中彼此思念,忍受难耐的凄清与幽怨。
夜里孤枕难眠,只能暗自垂泪,忆往昔最令人销魂心荡的,莫属相伴之时,以折枝之法,依娇花之姿容,画罗裙之情事。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再现夫妻重聚时的情景,字句间一片春光凄凉。
从词意上看,这首词是词人回忆与妻子相恋的情景,通篇皆作追忆的口吻。
上片布景,展现相见之时及别离之后的情景。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别后的凄凉,最难以忍受的是月明之夜的清冷相思。
读来令人摇心动魄。
虽并非初次,却仍然有点紧张。
暗地里,偷偷匀拭着眼泪,心潮激荡。
回想起别后,两处相思,一样凄切悲凉。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词意陡转,道破这原是记忆中的美妙而已,现在已是别后凄凉。
凄清幽怨到让人不堪承受。
下片说情,剖示当下的心境。
“半生已分孤眠过”,紧承词意,将失意一倾到底,用词精美婉约,凄怆词意并未因而消减,依然辛酸入骨。
结句处的“折枝花样画罗裙”,借物映人,含蓄委婉。
布景与说情,尽管皆记忆中事,但其注重于捕捉当时的感觉和印象,却令得已经过去的景和情,鲜明生动地浮现目前。
与很多花间词相比,李煜的艳词大多做到了艳而不俗,能将男女偷情幽会之词写得生动而不放荡。
纳兰的这一首《虞美人》又在李煜之上。
这首词首尾两句都是追忆,首句写相会之景,尾句借物映人,中间皆作情语,如此有情有景有物,又有尽而不尽之意,于凄凉清怨的氛围中叹流水落花易逝,孤清岁月无情,真是含婉动人,情真意切。
扩展阅读:纳兰性德文学特点之物性观照
在纳兰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
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
无论现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
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
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
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
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
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城内外营造私人花园。
如城内的英国公花园、西郊皇亲李伟的清华园和漕郎米万钟的勺园,都是极负盛名的。
到了清朝,特别是王室在西郊大兴园林土木,自畅春园始,到圆明园之鼎盛,三山五园,几成中国古代造园的顶峰。
为了仿效,为了方便朝班,更是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购地,建起自己的园墅别业。
明珠就在畅春园咫尺之处,兴建“自怡园”。
取海淀、西山一带的山水之胜,构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园。
而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
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
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地道的文化沙龙。
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
与之相比,同在水泉丰沛的海淀,大将僧格林沁却造旱园,在园中起山神庙。
权宦李莲英于海淀镇闹市中置产业三处,方便起居却无水趣。
宗室商人萨利建宅通衢,招摇有余,风雅稍逊。
试想,如果这位伟大的以水为性,借水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他的情感激发和创作灵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几近干涸。
如果以山为题、以山为怀,那他的艺术也定是另种风度了。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对荷花的吟咏、描述很多。
以荷花来比喻纳兰公子的高洁品格,是再恰当不过的。
出淤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境界。
它起始于佛教的有关教义,把荷花作为超凡脱俗的象征。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梅、竹、兰、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之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
郑板桥的竹、金农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态、情感的文化图腾。
而纳兰性德却认定了荷花。
他的号为楞伽山人,有禅缘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
纳兰性德所居,所乐之处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诗人的性情。
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渌水亭边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园西花园遗址仍残留水沼,出土莲花纹汉白玉栏板……这无不说明它与纳兰性德的生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与词人的精神始终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