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螺旋体属

合集下载

20 螺旋体——【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讲义】

20 螺旋体——【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讲义】
第20章 螺旋体 Spirochetes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单 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敏感。
致病性螺旋体有三个属 1. 疏螺旋体属(Borrelia): 3-10个稀疏而不规则的螺旋, 如回归热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奋森疏螺旋体。 2. 密螺旋体属(Treponema): 8-14个细密而规则的螺旋, 如梅毒螺旋体、雅司螺旋体、品他螺旋体。 3. 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 螺旋更加细密而规则,一 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如钩端螺旋体。
第三节 疏螺旋体属
➢有3-10个稀疏、不规则的螺旋 ➢具有致病性的有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均通
过吸血昆虫而致莱姆病、回归热。

四、防治原则
➢加强性卫生教育 ➢确诊后早期青霉素彻底治疗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属
L.interrogans
➢一端或两断弯曲成钩状; ➢I种为问号状钩体,引起人体钩体病,是地理分布最广的
人畜共患病;II种为双曲钩体,对人不致病。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螺旋细密,成钩状,运动活泼,革兰阴性, Fortana镀银染色,钩体染成棕褐色。 ➢培养:Korthof培养基(内含10%兔血清或牛血清)28℃ 1-2周,可见液体呈半透明云雾状生长 ➢抵抗力:弱,但在湿土或水中存活数月。
硬下疳
梅毒疹
锯齿形牙 梅毒性树胶肿
梅毒儿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I期梅毒--取硬下疳渗出液查梅毒螺旋体
Ⅱ期梅毒--取梅毒疹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抽出液 ➢显微镜检查:暗视野显微镜 ➢血清学检查 1. 非螺旋体抗原试验:用牛心肌心脂质做抗原检测血清中反 应素,如 VDRL、RPR,常作为初筛试验 2. 螺旋体抗原试验:用Nichols株螺旋体作为抗原检测特异 性抗体,为证实试验。

医学微生物学螺旋体

医学微生物学螺旋体

01
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02
Nichols株螺旋体(抗原)→螺旋体特异抗体
03
优点:特异性强,可用作梅毒确诊试验
04
常用方法:
05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
06
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07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
08
梅毒螺旋体微量血凝试验(MHA-TP)
09
ELISA
苍白亚种:人类梅毒(syphilis) 地方亚种:地方性梅毒 极细亚种:雅司病
苍白密螺旋体 品他密螺旋体
品他病
分为致病与非致病两大类,对人致病的有:
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TP)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螺旋体细长,形似细密的弹簧,螺旋弯曲而规则,8~14个,两端尖直,运动活泼 G-,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 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发病一周内取血液; 第二周后取尿液; 有脑膜刺激者取脑脊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离培养与鉴定:Korthof培养基培养,MAT和AAT
分子生物学方法:PCR
1.病原体检测
直接镜检:暗视野或镀银染色
动物接种:幼龄豚鼠或金地鼠腹腔
2.血清学检测
病初和发病后2~3周各采血清一次
不耐热,60℃10分钟即死亡
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对青霉素敏感
夏季在湿土或中性水中可存活数月
4.抵抗力-弱
内毒素样物质(ELS):毒性低,引起发热, 炎症与组织坏死
黏附素:
溶血毒素:鞘磷脂酶C,引起红细胞破坏
胶原酶: 致病物质---类似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

螺旋体

螺旋体

苍白螺旋体(暗视野检查)
返回
(二)临床意义
梅毒螺旋体梅毒亚种---梅毒的病原体
性传播疾病
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1.先天性梅毒
胎盘垂直传播→ 流产/死胎 梅毒儿
胡氏三联征: 胡氏齿
听神经性耳聋
间质性角膜炎
2.后天性梅毒
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 临床分三期:
Ⅰ期梅毒(硬下疳期)
外生殖器感染局部→丘疹 硬结→无
革兰染色阴性 (不易着色) 镀银染色: 棕褐色 暗视野显微镜: 形态 运动方式 (不染色
标本)
结构:
原生质圆柱体: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含多个纤细的胞质管
外膜和外鞘: 包在圆柱体外 薄而富有弹性
轴丝(周浆鞭毛/内鞭毛): 包膜与外膜之间
其伸缩→螺旋体运动
2.培养特性
不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
螺旋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密螺旋体属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属 第四节 疏螺旋体属
The end Thank you
第一节 概述
一、 分类 二、微生物学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分类
按螺旋的数目 大小 规则程度及两螺旋间的距离 将其分为5 个属, 对人致病的有3属
疏螺旋体属: 5~10个稀疏而不规则螺旋
1.形态结构与染色 暗视野显微镜: 螺旋细密规则 一端或两端弯曲如钩 呈C
/S形 结构/染色:同梅毒螺旋体 2.培养特性 需氧 易人工培养 柯氏培养基(Korthof) (含10%兔血清)
PH 7.4 温度: 25℃~30℃ 时间: 1~2周 液体培养基: 半透明云雾状生长 固体培养基: 透明 扁平 细小菌落 生化反应: 不活泼 不分解糖/蛋白质
致病物质:

第二十章 螺旋体

第二十章 螺旋体

第二十章螺旋体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型微生物。

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

它与细菌的相似之处是: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内含脂多糖和胞壁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无定型核(属原核型细胞),对抗生素敏感;与原虫的相似之处有:体态柔软,胞壁与胞膜之间绕有弹性轴丝,借助它的屈曲和收缩能活泼运动,易被胆汁或胆盐溶解。

在分类学上由于更接近于细菌而归属在细菌的范畴。

螺旋体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和动物体内,种类很多,有的有致病性,有的无致病性。

根据螺旋的数目、大小和规则程度及两螺旋间的距离分为三科五属,其中对人有致病性的有三个属。

1.疏螺旋体属(Borrelia):有5~10个稀疏而不规则的螺旋,其中对人致病的有回归热螺旋体及奋森氏螺旋体,前者引起回归热,后者常与棱形杆菌共生,共同引起咽峡炎,溃疡性口腔炎等。

2.密螺旋体属(Treponema):有8~14个较细密而规则的螺旋,对人有致病的主要是梅毒螺旋体、雅司螺旋体、品他螺旋体,后二亦通过接触传播但不是性病。

3.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螺旋数目较多,螺旋较密,比密螺旋体更细密而规则,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本属中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

第一节密螺旋体属一、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俗称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n)是梅毒的病原体。

梅毒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性病,近几年在我国发病率又有所回升。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梅毒螺旋体细长,5~15×0.1~0.2um,形似细密的弹簧,螺旋弯曲规则,平均8~14个,两端尖直。

电镜下显示梅毒螺旋体结构复杂,从外向内分为:外膜(主要由蛋白质、糖及类脂组成)、轴丝(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圆柱形菌体(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及胞浆内容物)。

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

Fontana镀银染色法可将螺旋体染成棕褐色,在光镜下易查见。

2、培养梅毒螺旋体不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第21章 螺旋体

第21章 螺旋体


早期局部性感染:疫蜱叮咬处出现移行性红斑(ECM),伴
有发热、肌肉和关节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 • 早期播散性感染:继发性红斑、面神经麻痹、脑膜炎。


晚期持续性感染:慢性关节炎、神经炎和萎缩性肌皮炎。
免疫性:抗感染主要依赖于特异性体液免疫。
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 (ECM)
诊断主要方法。
3. 梅毒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实验室初筛、确诊主要方法。
4. 莱姆病传播媒介、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诊断主要方法。
中 英 文 关 键 词
Leptospira Treponema Borrelia endoflagellum 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 leptospirosis Treponema pallidum Syphilis hard chancre syphilid rapid plasma regain,RPR 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 treponemal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 treponemal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 Borrelia burgdorferi Borrelia recurrentis Lyme disease 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ECM relapsing fever 钩端螺旋体属 密螺旋体属 疏螺旋体属 内鞭毛 显微镜凝集试验 钩端螺旋体病 苍白密螺旋体 梅毒 性硬下疳 梅毒疹 快速血浆反应素 甲酚红非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伯氏疏螺旋体 回归热螺旋体 莱姆病 移行性红斑 回归热

微生物学总结11四体

微生物学总结11四体
非特异性 : 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抗 原 ( 正常牛心肌的心脂质 )→血清中 的反应素 (抗脂质抗体 )方法 :VDRL 和 RPR 试验。因有假阳性反应,适 用于筛查和治疗效果的监测。 特异性 :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抗原( Nichols 螺旋体)→螺旋体特 异抗体 优点:特异性强,可用作梅毒证实 试验 常 用 方 法 : FTA-ABS 试 验 和 MHA-TP 试验
钩端螺旋体
自然情况下,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人是梅毒的唯一感染源。
获得性梅毒:性传播
梅毒 :syphilis
先天性梅毒: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获得性梅毒临床分期:分为三期
★I 期梅毒: 感染后 2~10 周出现无痛性 硬下疳 ,可发生溃疡。 多见于
外生殖器, 溃疡渗出液中有大量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一月左右下疳常自
四体
名称 螺旋体 spirochete
梅毒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 回归热疏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属
生物学特性
螺旋体( spirochete) :是一种细长、 柔软、 螺旋状、 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在分类学上的地位介于细菌与原虫之 间。 与细菌相似方面 : 有细胞壁、原始细胞 核、行二分裂繁殖 ,对抗生素敏感。 与原虫相似方面 : 能运动,有赖于轴丝 的收缩。
1、有 8~ 14 个致密而规则的小螺旋, 两 端尖直; 2、运动活跃,运动方式多样; 3、G-,但不易着色 ,Fontana 镀银染色呈 棕褐色; 4、不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 繁殖;在家兔上皮细胞培养中能有限生 长,繁殖慢。 Nichols 株(Nichols strain): 有毒株,在家兔睾丸或眼内接种可获得 培养。 Reiter 株 (Reiter strain): 无毒株,转种于含有多种氨基酸的兔睾 丸碎片,厌氧培养。 以上菌株可作为抗原用于梅毒的血清学 诊断 抵抗力 :极弱 , 湿热 , 干燥 : 特别敏感 ,体外 迅速死亡 ,对砷、汞制剂和青、红、庆大 霉素敏感 主要分布于山林地区 自然储存宿主 :鹿、啮齿动物 传播媒介 :硬蜱

115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带答案20118

115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带答案20118

第十四~十五章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一、单5选11.关于支原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无细胞壁B.能通过滤菌器C.多形态性D.有独特生活周期E.胞膜中胆固醇含量高2.能营自主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是:A.细菌B.支原体C.衣原体D.立克次体E.病毒3.常用于螺旋体染色的方法是:A.革兰染色B.抗酸染色C.瑞氏染色D.镀银染色E.吉姆萨染色4.钩端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是:A.空气飞沫B.皮肤伤口感染C.接触疫水D.犬咬伤E.性接触5.Korthof培养基用来培养:A.梅毒螺旋体B.钩端螺旋体C.立克次体D.衣原体E.支原体6.关于梅毒,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病原体是螺旋体C.可通过性接触或通过垂直传播E.治疗不及时易成慢性7.衣原体与病毒的相同点是:A.有DNA和RNA两种核酸C.以二分撕裂法增殖,有独特发育周期E.对抗生素敏敏感8.下列微生物中,能形成包涵体的是:A.钩端螺旋体B.解脲脲原体D.放线菌E.沙眼衣原体B.梅毒螺旋体的抵抗力强D.人是唯一传染源B.严格细胞内寄生D.有核糖体C.肺炎支原体9.衣原体与细菌的不同点是:A.有细胞壁,可用革兰染色法染色 C.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E.含有DNA 和RNA 两种核酸 10 .支原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 A.能分枝繁殖 C.以DNA 为遗传物质 E.可在细胞培养中生长繁殖 11 .无细胞壁的微生物是: A.嗜肺军团菌B.肺炎衣原体C.肺炎支原体D.梅毒螺旋体E.衣氏放线菌12 .支原体与L 型性状不同的是: A.细胞多形性 B.可通过滤菌器 C.对低渗透压敏感D.菌落呈"荷包蛋"样E.无返祖现象13 .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病毒 B.衣原体 C.立克次体D.支原体E.螺旋体14 .以下细菌中能引发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 A.肺炎链球菌 B.肺炎支原体 C.奋森螺旋体D.普氏立克次体E.衣氏放线菌15 .可形成"油煎蛋"样菌落的微生物是: A.衣原体 B.支原体 C.立克次体D.病毒E.螺旋体16 .关于支原体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A.形态多变 B.有细胞壁C.可通过细菌滤器D.可人工培养E.主要以二分裂方式繁殖17 .引起沙眼的病原体属于: A.支原体B.衣原体B.有核糖体D.有独特的发育周期B.无细胞壁D.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C.立克次体D.病毒E.螺旋体18.衣原体具有感染能力的发育称为:A.真菌B.衣原体C.始体D.原体E.螺旋体19.有关沙眼衣原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可以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B.必须在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C.分类上属于病毒D.鸡胚接种法不能用于沙眼衣原体的分离E.细胞培养法不能用于沙眼衣原体的分离20.在分类上,沙眼衣原体属于:A. 病毒B.真菌C.原核细胞型微生物D.真核细胞型微生物E.非细胞型微生物21.导致性病淋巴肉芽肿的微生物是:A.普氏立克次体B.肺炎支原体C.梅毒螺旋体D.沙眼衣原体E.伯氏疏螺旋体22.容易使外-斐反应出现假阳性的疾病是:A.伤寒B.变形杆菌感染C.立克次体病D.痢疾E.沙眼23.普氏立克次体感染导致的疾病是:A.Q热B.恙虫病C.流行性斑疹伤寒D.结核E.伤寒24.引起地方性斑疹伤寒的微生物是:A.普氏立克次体B.莫氏立克次体C.恙虫病立克次体D.Q热柯克斯体E.肺炎支原体25.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生物媒介是:A.人虱B.鼠虱C.恙蛹D.蜱E.蚊子26.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方式是:A.侵入呼吸道B.侵入泌尿生殖道C.幼虫叮咬D.蚤粪进入损伤皮肤E.虱粪进入损伤皮肤27.某男性患者,30岁,某公司销售经理,一周下来下腹不适,尿道口发热、发痒、有灼烧感,查体发现尿道口内有浆液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镜检白细胞(+),上皮细胞(+),根据你现有知识,推测可能感染的微生物是:A.沙门菌属B.大肠埃希菌C.淋病奈瑟菌D.链球菌E.沙眼衣原体答案:I.D 2.B 3.D 4.C 5.B 6.B 7.B 8.E 9.D 10.BII.C 12.E 13.D 14.B 15.B 16.B 17.B 18.D 19.B 20.C21.D 22.C 23.C 24.B 25.A 26.E 27.E二、填空题1.对人体致病的螺旋体有3个属分别为、、和2.可引起人和动物钩体病的螺旋体是,其主要的储存宿主是和。

伯氏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

四、防治原则
• 防鼠、灭鼠,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 • 在常年流行地区,对易感人群和与疫水接触者宜接 种包含当地流行株在内的多价钩端螺旋体疫苗。
疏螺旋体属 (Borrelia)
有 3-10个稀疏而不规则的螺旋,呈波浪状
伯氏疏螺旋体 (B. burgdorferi) 回归热疏螺旋体 (B. recurrentis) 奋森疏螺旋体 (B.vincentii)
阴性标本:分离培养应连续观察4个月,仍无生长者。
•动物接种 幼龄豚鼠或金地鼠腹腔
•分子生物学方法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2.血清学诊断
• 病初和发病后第3~4周各采血清一次。有脑膜刺激 症状者 采取脑脊液 • 方法: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间接凝集试验 以乳胶 (聚苯乙烯)或活性炭微粒为载体, 吸附钩端螺旋体可溶性抗原作为指示物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 标本
Ⅰ期梅毒----硬下疳渗出液
Ⅱ期梅毒----梅毒疹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抽出液
2. 显微镜检查
暗视野显微镜:运动
镀银染色->镜检
3. 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检查
1. 非特异性试验 抗原:正常牛心肌脂质(梅毒螺旋体不能人工培养,但和正 常牛心肌脂质有交叉抗原) 方法:
①WHO推荐使用的VDRL(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简易玻片沉淀试验 ② 不加热血清反应(USR):常用 ③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常用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免疫性 病后可获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 体液免疫为主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病原体检测
发病10天内取血液;1周后取尿液;有脑膜刺激者取脑脊液
• 直接镜检

莱姆病(疏螺旋体病)

莱姆病(疏螺旋体病)
• 第三期:感染后数周至2年内,出现程度不 等的关节症状如关节疼痛、关节炎或慢性 侵蚀性滑膜炎(以膝、肘、髋等大关节多 发)。
• 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及肿胀,膝关节可 有少量积液。
• 常反复发作。
• 2、体检时可能发现一个或多个关节肿大, 在触诊时有明显的疼痛表现。

• 3、实验室检查:
•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A)是较为常用的诊断技术。
防制
•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
• 2、应用驱蜱药物减少环境中蜱的数量。 • 定期检验动物身上是否有蜱,如有蜱,应
莱姆病
• 莱姆病(疏螺旋体病): • 是由疏螺旋体引起的多系统性疾病,是一
种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
• 其特征为: • 关节肿胀、跛行、四肢运动障碍、皮肤病
变和慢性神经系统综合征 。
病原
• 伯氏疏螺旋体: • 菌体呈弯曲的螺旋。 • 革兰氏阴性,姬姆萨染色良好。 • 营养要求苛刻,在BSKⅡ培养基上生长良
生动物、鼠类、家养动物循环传染形成广 泛的传染源。
• 传染源:显性/隐性带菌动物
•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带菌蜱等吸血昆虫叮 咬吸血传染。
• 也可通过黏膜、结膜及皮肤伤口感染。
• 输血、注射工具在本病的传播上也起着重 要的作用。
• 多发于蜱(蚊、螺)等大量孳生、活动的 炎热季节。
症状
• 1、急性感染犬: • 发热,体温升高39℃以上,食欲减少,沉
好。最适的培养温度为33℃。 • 生长缓慢,一般需培养2~3周才可观察到
生长情况。
• 特别耐受高温和干燥; • 对各种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 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敏感。
流行病学

微生物学 螺旋体(口腔)

微生物学 螺旋体(口腔)
30h才分裂一代,在含3%~4%氧时生长最佳。
Nichols株: 在家兔睾丸或眼前房内接种可获得,有毒力。 Reiter株: 转种于含有多种氨基酸的兔睾丸碎片,厌氧培养,失去致病 力。 用作多种梅毒血清诊断的抗原
3.抵抗力 抵抗力极弱。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对常用化学消毒剂 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敏感。
阳性率:一期:53%~82.9% 二期:100% 三期:较低
假阳性(因抗原为非特异),作为筛选
(2)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检测血清中的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有FTA-ABS试验和MHATP试验。 FTA-ABS试验(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附) 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G抗体与血清中的密螺旋体抗体结合。 MHA-TP试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效价在1:80以上为阳性。 TPI(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
• 钩端螺旋体属可分为问号钩端螺旋体和双曲钩端螺旋体两个 种, 前者引起人或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 后者一般为无致病性 的腐生性微生物。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大小0.1~0.2×6~12um。螺旋细密、规则, 细链状。一端或两端呈钩状。运动活泼,常使菌体呈C、S 或8字形。
钩端螺旋体的基本结构由外至内分别 为外膜、内鞭毛和原生质体。 内鞭毛 缠绕在原生质体表面, 具有与细菌鞭毛 相似的功能。
(四) 微生物学检查 由于伯氏疏螺旋体在莱姆病的整个病程中数量 较少, 主要依靠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来诊断。
移行性红斑
回归热疏螺旋体
回归热是多种螺旋体引起的疾病. 其临床 特点是急起急退的高热, 全身肌肉酸痛, 一次或多次复发, 肝﹑脾肿大, 重症可出 现黄疸和出血倾向.
致病性 回归热 免疫性 特异性抗体是清除回归热疏螺旋 体的主要机制

资料莱姆病螺旋体汇编

资料莱姆病螺旋体汇编

病理变化
皮肤红斑组织切片仅见 上皮增生 ,轻度角化伴 单 核细胞浸润 及表层水肿 、无化脓性 及肉芽肿反应。关 节炎患者滑膜囊液中含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少数患者 可发生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如滑膜、血 管增生、骨及软骨的侵蚀等慢性损害。
诊断
(一)流行病学 在发病季节曾进入或居住于疫区,有被蜱叮咬
?高热期涂血片查螺旋体
症状
(一)虱传型回归热: 潜伏期2~14天,平均7~8 天,起病大多急骤,始以畏寒、寒战和剧烈头痛,继 之高热,体温 1~2天内达40℃以上,多呈 稽留热, 少数为弛张热或间歇热。
头痛剧烈 ,四肢关节和全身肌肉酸痛。回归发作 多数症状较轻,热程较短,经过数天后又退热进入第 二个间歇期。一个周期平均约 2周左右。以后再发作 的发热期渐短,而间歇期渐长,最后趋于自愈。
?感染后数周至 2年内,大部分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 关节 症状如关节疼痛、关节炎或慢性侵蚀性滑膜炎。
中期
早期
发病机理
螺旋体进入人体后随血流播散至全身,并可在体内长 期存在,从而诱发复杂的炎症反应。从皮肤红斑、血液、 脑脊液、关节液及其它组织器官中可检出螺旋体。此外, 患者可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抑制性 T细胞活性低 下及白细胞介素 - 1活性增加等免疫学异常。致病机理 与 螺旋体的直接作用及机体异常的免疫应答有关 。此外伴 慢性关节炎患者的 B细胞同种抗原 DR3和DR4的频率增 加。
G-(不易着色),常用Giemsa染色,螺旋疏松,运动活泼,可进 行人工培养,但营养要求较高,生长缓慢。
有 3-10个稀疏而不规则的螺旋,呈波浪状
伯氏疏螺旋体 吸血昆虫 莱姆病
回归热疏螺旋体
回归热
致病性与免疫性
? 致病物质: 侵袭力,内毒素样物质

螺旋体

螺旋体
致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螺旋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 损害及Ⅲ、Ⅳ型超敏反应有关。
2020/6/2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2.所致疾病: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人是梅毒的
唯一传染源。
(1)先天性梅毒
(2)后天性梅毒
• 梅毒螺旋体经胎盘入胎 儿血循环,引起胎儿全 身感染,螺旋体在胎儿 内脏(肝、脾、肺及肾 上腺)及组织中大量繁 殖,造成流产或死胎, 或出生梅毒儿,会出皮 肤梅毒瘤、马鞍鼻、骨 膜炎、锯齿形牙、神经 性耳聋等症状。
2020/6/29
Ⅱ期梅毒:感染性强,破坏性小 发生于硬下疳出现后2-8周。全身皮肤、粘膜 常有梅毒疹,全身淋巴结肿大。不经治疗症状 一般可在3周~3个月后自然消退而全愈。二期 梅毒因治疗不当,经过5年或更久的反复发作, 而进入三期。
2020/6/29
Ⅲ 期(晚期)梅毒:感染性小,破坏性大 发生于感染2年以后,也可长达10-15年,
第19章 螺旋体 (spirochete)
2020/6/29
(二)分类
根据螺旋的数目、大小和规则程度及 两螺旋间的距离分为三科9属,其中对人 有致病性的有三个属 。 1.密螺旋体属(Treponema) 2.疏螺旋体属(Borrelia) 3.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
2020/6/29
亡。 • 对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1%-2%苯酚溶液数分钟死亡。 • 对2020抗/6/29生素敏感: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侵袭力:鞭毛产生的活跃运动和趋化作用。 透明质酸酶;
(2)外膜蛋白:粘附作用。 目前尚未证明梅毒螺旋体内毒素或分泌外毒素,其
螺旋体
病原体
密螺旋体属 疏螺旋体属

第17章-螺旋体

第17章-螺旋体
♣ 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缓慢 (5-7d)半透明云雾状生长
(三)抗原构造与分类
−属特异性抗原:糖蛋白
−群特异性抗原:脂多糖
−型特异性抗原:多糖蛋白复合物
−25群 273型
我国 19群 74型
(四)抵抗力
♣ 在湿土或水中可存活数月 ♣ 对热抵抗力弱,60℃ 1分 ♣ 0.5%来苏、1%漂白粉、0.1%石炭酸
(二)培养特性
微需氧(1%-4%O2) 无生命培养基中不生长繁殖 棉尾兔单层上皮细胞在微氧环境下只能维持数代
(三)抗原性
1.螺旋体表面特异性抗原 2.螺旋体内类属抗原 3.螺旋体与宿主组织磷脂形成的复合抗原
(四)抵抗力
-抵抗力极弱
-4℃3天死亡 -50℃5分钟死亡
−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
−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及砷制剂敏感
临床特点
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结膜充血 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
三大症状:寒热、身痛、一身乏 三大体征:眼红、腿疼、淋巴大
免疫性
病后获得对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 体液免疫为主
三、病原生物学检查 Laboratory test
(一)查病原
血液(1w内);尿液(2w后);脑脊液 1.直接镜检:离心弃上清去沉淀 2.分离与鉴定 标本—Korthof--30℃-2周-培养液轻度混浊暗视野显微镜-动力-诊断血清 —鉴定— 血清群和血清型
(一)形态与染色
螺旋细密、规则,0.1-0.2×6-12
菌体呈C S 或 8字型
G-,不易着染 Fontana 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
钩 端 螺 旋 体 镀 银 染 色
(二)培养特性
♣ 10%兔血清 Korthof 培养基
28-30℃,pH 7.2-7.5 ﹤6.5死亡,最高能耐 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病原体分离和检测 1.组织学检查 取材:皮肤、滑膜、淋巴结等 方法:制成切片->镀银染色法 特点:快速、简便 检出率低 2.分离培养 (二)检测特异性抗体 是诊断的一个重要方法 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IgM和IgG 此法具有高度特异性 EIA
防治原则
预防: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蜱叮咬
发病过程:螺旋体进人->潜伏期:1w ->血中:大量螺旋体, 突然高热,头痛,肝 脾肿大->1w->骤退,血中螺旋体消失->1~2w 后->再次发热,血中也再次出现螺旋体->数 日后->又退热,血中螺旋体再次消失--反 复发作与缓解可达3~10次,故名“回归热”
周期性发热与缓解交替的原因: 机体免疫与螺旋体抗原变异相互作用 病原体侵人->发热->抗体->螺旋体被消 灭->体温正常->少数变异的螺旋体隐伏->继 续繁殖->再次入血->发热
致病性
流行性回归热(epidemic relapsing fever): 1.虱传播型 2.人类是唯一的宿主 3.病 原 体:虱体腔内(不随唾液或虱粪排出 ) 4. 侵入途径:虱叮咬- > 抓痒 -> 虱致损 -> 体腔内 螺旋体放出->通过抓伤的皮肤->人体 地方性回归热(endemic relapsing fever): 1.蜱传播型 2.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自然储存宿主:蜱及啮 齿类动物 3.病 原 体:可随蜱唾液和粪便排出 4.侵入途径:蜱叮咬->随唾液和粪便->人体
防治原则
预防:灭虱,防止蜱叮咬 治疗:青霉素、金霉素等
大小:(8μ m ~ 18μ m)×(0.3μ m ~ 0.6μ m) 螺旋:稀疏,不规则,波状 运动:活泼 染色:G— Giemsa染色:紫色 培养:人工培养难 小白鼠接种 鸡胚绒毛尿囊膜 抵抗力:血液中室温可存活6d 0℃时可存活100d 砷剂、青霉素、四环素敏感
抗原构造: 1.极易变异:不同地区 同一患者不同时期 2.赫姆斯疏螺旋体:24个血清型 3.回归热疏螺旋体: 特异性抗原 共同抗原(和其他微生物) 用变形杆菌OX株做抗原检查回归热
第三十章
疏螺旋体属
疏螺旋体属(Borrelia) 病原体: 回归热疏螺旋体:回归热 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B.burgdoferi)
形态与染色 细长 大小:(0.2μ m~0.3μ m)×(10μ m~40μ m) 运动:活泼 特殊结构:有6-8根轴丝 染色:G— Giemsa染色:淡紫色 镀银染色法:棕褐色
培养
营养要求:高,含牛或兔血清
气体环境:5%~10%C02
培养温度:32~33℃ 生长速度:缓慢,2–3w 分类 根据DNA分析将伯氏疏螺旋体分为3个基 因种,即基因种Ⅰ、Ⅱ、Ⅲ
致病性
所致疾病:莱姆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病 原 体:10余种疏螺旋体 传播媒介:硬蜱(被蜱叮咬)(节肢动物) 储存宿主:野栖鼠类和小型哺乳动物 疫 区:蜱栖息地 好发人群:野外工作者,旅游者 症状:红斑、发烧、头痛、关节痛、心脏、 神经系统及其他深部组织炎症。晚 期可伴有关节畸形、心内膜炎、心 包炎、心血管畸形、神经麻痹等。
病:回归热(relapsingfever) 病 原 体: (1)回归热疏螺旋体(B.recurrentis) 媒 介:体虱 所致疾病:流行性回归热 (2)赫姆斯疏螺旋体(B.hermsii) 媒 介:软蜱 所致疾病:地方性回归热
生物学性状
微生物学检查法
取材:发热期血液2~3滴->涂片 (血涂片法常用,可确诊) 方法:1.直接暗视野显微镜镜检法 2.Giemsa染色法 观察:卷发状,长度为红细胞的2 ~ 5倍 的疏螺旋体 动物实验: 1.幼龄小白鼠腹腔接种 血中直接未查到螺旋体时 方法:取血1 ~ 2ml->小白鼠腹腔->经1~3d ->取尾静脉血->镜检:大量螺旋体 2.豚鼠接种 区分:虱型(有抵抗力) 蜱型(易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