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综述

作者:吴芳梅谢妮

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09期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不仅表现为公有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同时还应该表现为区域布局上的特色经济。特色经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它的不断拓展壮大已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对特色经济内涵的理解

对于特色经济内涵的理解,理论界目前尚未形成定论,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从产业识别与评判标准角度理解

王元京在《西部特色经济的产业识别与评判标准探讨》一文中提出,识别和判断特色经济的价值标准一是产业独有标准,即“你无我有”;二是产业规模标准,即“你小我大”;三是产业专业化标准,即“你泛我专”;四是产业效益标准,即“你弱我强”。“独、大、专、强”是其识别和判断特色经济的基本标准。

(二)从区域比较优势的角度进行理解

李渤认为,要正确认识特色经济的内涵首先就必须把握“特色”的内涵,“特色”内涵重在区别,而无优劣、好坏、高低之分,将“特色”内涵移植到经济上来,便显现了区域特色经济体系内涵的质的规定性。他认为,特色经济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点:(1)特色经济是独有经济;(2)特色经济是优势经济;(3)特色经济是差别经济;(4)特色经济是优质经济;(5)特色经济是多媒体经济;(6)特色经济是效益经济。王芳指出,特色经济仅是比较而言,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特色经济。其将特色经济定义为:在一定的经济区域范围内,以一定的特色产品为前提,以特色产业群的发展为核心,以特有资源转化为基础,以特色技术为支撑,具有市场适应性、效益性、开放性、稀缺性和可持续性的比较优势经济。

(三)从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角度理解

李澜、张君丽理解的特色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依据本地区现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资源禀赋和生产力水平,能最大限度的扩张经济总量,结构合理且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显著,能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鲜明地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特色经济是能把自己的优势发挥扩大,形成一定的规模,获取高效益的经济。马晓京、高新才、刘晖等人基于民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开发的角度出发,指出发展特色经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认为特色经济首先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笔者认为特色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利用比较优势,通过市场竞争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及企业、产品(服务)特色的经济。特色经济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品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特色技术为支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应遵循差异化发展原则、比较优势原则,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通过竞争确立优势,从而造就特色经济。其内涵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展特色经济必须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省情、区情,这是特色经济的基础;二是应以当地特色的产业、特色产品或服务为前提;三是“特”必须以“同”为基础,是建立在“同”上面的“特”,这是特色经济的根本;四是应以特色经济区域为载体。

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

(一)研究进程

特色经济在国外研究较早,我国则起步于20世纪末。我国将少数民族特色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受到重视则是1997年后,特别是1999年西部大开发之后。下面将对我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进程简要梳理。

(1)特定区域的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不一,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很多学者对中国特定区域的特色经济发展研究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胡鞍钢、温军等认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特色经济就应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模式,制定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雷敏以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这一特定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西部少数民族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选择。沈会盼、陈峰云等从少数民族地区实情出发,就如何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做了详尽的分析。此外,针对云南、广西、青海、宁夏、贵州、甘肃等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研究也屡见不鲜。

(2)特定产业的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

在现有研究文献中,还可以看到很多从某一特定产业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其中,有些学者通过分析本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进而提出了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建议。如卢世菊的《中国少数民族竹文化特色旅游发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马小丽的《河西走廊特色旅游经济探析》等。

此外,还有学者在充分发挥地区资源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林业和种植业。如文艳林的《川西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贾凤桐的《陇南山区宜着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等。

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发现对中国少数民族特定产业的特色经济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 1 ) 特色种植业; ( 2 ) 特色畜牧业; ( 3 ) 矿产采掘和加工业; ( 4 ) 能源业;( 5 ) 特色文化旅游业等方面。

(二)存在的不足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虽仅有10余年的历史,但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将特色经济的前沿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实践前沿问题相结合;将理论、方法与政策的研究相结合;将宏观政策、制度与中观、微观等现实问题相结合。但目前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首先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大多是围绕实际问题与任务进行对策研究,理论不成体系,理论创新较少。此方面应多借鉴西方特色经济学研究成果。

其次,理论与实践常倒置。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都把重点放在政策研究上。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不是先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并把结论分解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单元,然后提出政策性建议,而是常常在进行分析之前已经有了政策性建议。因此,这种政策性建议常常是空洞的,缺乏实际操作意义。

最后,数理研究方法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中运用不够。我国关于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的研究成果,绝大部分都是定性研究,少有学者运用数理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多为枯燥的文字,定量研究不足,缺乏强有力的说服力,难以让读者和决策层信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