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古诗二首》预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 古诗二首》学生导学案设计

《 古诗二首》学生导学案设计
3.描红,独立仿写一个“首”。
4.说说自己觉得这个字写得怎么样,别人写的字哪里值得自己学习。
5.根据刚才的点评情况,练习再写3个“首”,争取做到比刚才写得还要好。
6.学习“采”。了解它是平舌音,会意字,它就像一只手正在树上采摘果实。“采”的本义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
7.借助课文插图发挥想象,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创编故事。
2.教师范写“爱”。
“爱”,共10画,上下结构。上部爪字头较小,撇是平撇,秃宝盖扁而宽。“友”字的横在横中线上,第二笔撇较长,第三笔横撇较短,第四笔捺长而舒展。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集体评价书写情况。
5.组织学生二次练写。
6.指导“角”的写法。
“角”,共7画,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斜刀头短撇从竖中线起笔。下部“用”中间两个短横不能碰到左右两边,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
4.汇报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运用了什么好办法。“泉”,上下结构,上“白”下“水”。“爱”,用一句顺口溜来识记:张开手拥抱朋友。“流”,结合词语来识记,流水、水流。“荷、露”,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识记。“角”,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识记。
5.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1.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识记“泉”时,可以借助图片和汉字的演化过程进行识记。“荷”可以出示荷花的图片,帮助学生识记。“露”可以做相应的动作来识记。同时,还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通过组词、拓展词语来巩固所学。
(1)读诗的第一、二句。
(2)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插图理解诗的第一、二句。
(3)在教师指导下读诗句。
(4)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1)看课件,听老师范读古诗。
(2)学生带着问题读古诗并汇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的池塘。因为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统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导学案

统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导学案
诵读时,教师要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比如: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创设情境,画诗悟请(用时:20分钟)
(一)理解《村居》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村居》,一边读一边想:如果请你为《村居》画一幅插图,你会画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读一读诗句,想一想:我们在画这 些事物的时候应该把它们画成什么样?
2.搜集描写春天的其他古诗,比一比谁积累的最多。
1.学生朗读古诗,根据家人的建议再次练习朗读。
2.搜集古诗,请家人当老师,教一教,读一读。
可以丰富课外积累形式,制作古诗卡片、古诗小书签、古诗小报等。让学生的积累活动变得丰富而充满趣味。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诵读引入,表达交流(用时:5分钟)
1.教师板书课题,直接入课。
2.教师组织学生诵读两首古诗,并针对古诗节奏做适当指导,要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节奏。 3.教师配乐,组织学生在音乐中诵读两首古诗。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诵读古诗,一要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二要尝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
3.学生配乐诵读,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美感。
例如:歌咏、吟咏、咏叹;柳树、杨柳、垂柳、柳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2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两首古诗,读准每一个字音。
2.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相互检测古诗朗读情况。
3.教师指名朗读古诗,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
4.教师将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集中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识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些生字。

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六单元自主学习导学单
月日星期
自学内容:预习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 古诗二首》
【跃跃欲试】
一、小小朗读者:请把《15 古诗二首》读3遍。

第一遍:放开声音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遍:自由读,把诗句读通顺,读流畅。

第三遍:小声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字词乐园:认读下列词语,每个词语读3遍。

春晓净慈寺毕竟倒映绝句黄鹂鸣叫包含山岭停泊多音字行 háng 天上有一行大雁。

村子西边有几行柳树。

Xíng 我步行去学校。

走路要走人行道。

【大显身手】
一、最强大脑:多美的古诗呀,请你试着背一背吧。

二、放飞想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诗人,一边背诵古诗一边想象画面,把你看到的美景说给别人听吧。

三、经典诵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四、我会画画。

通过本课两首古诗我们欣赏了春夏两个季节的美景,在你的心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赶快拿起画笔画一画吧。

(设计者:)。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预习及课后练习题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预习及课后练习题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预习及课后练习
预习
课后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xīhúlián yèdōng wúhé huā
二、在正确的读音上打上“√”。

映.日(yìn yìnɡ)春晓.(xiǎo siǎo )毕竟.(jìn jìnɡ)一行.(xínɡhánɡ)包含.(hán hén )杜甫.(bǔfǔ)
三、选词填空。

究竟毕竟
()你现在还是学生,每天的任务还是以学习为主。

山洞里边有什么呢?我和小伙伴想钻进去一探()。

倒影倒映
湖面像是镜子,一排排垂柳()在水里。

小猴子伸头一看,井底里竟然有自己的()。

四、默写。

毕竟西湖六月中,。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绝句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分别是()、()、()、()、()、()。

2,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中的“别样”意思是()。

六、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风光不与四时同.相同
B 两个黄鹂鸣.翠柳鸣叫
C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知道
七、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风光不与四时
..同。

门泊.东吴万里船。

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绝句》分别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A 夏季和暮春
B 夏季和初春
C 都是春天
九、古诗翻译。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15 古诗二首 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15 古诗二首 导学案
3.理解题目,点拨重点字的意思。
1.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诗人的资料,背一背杨万里的诗。
2.齐读课题,读准字音:“慈”是平舌音,“寺”也是平舌音。
3.先理解“晓”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1.在了解杨万里的相关资料时,教师可适当点拨杨万里擅长写景。
2.在读题目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停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课件出示:每片荷叶上都有一个生字,顺利读出荷叶上的生字就能送小青蛙回家。(晓 慈 毕 竟 映)
6.引导学生交流古诗的意思。
7.全班汇报,学生质疑,教师相机点拨词语的意思。
8.介绍背景。
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反复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在小组内先读一读本课的生字,然后再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2.搜集春天的相关诗句。(学生)
3.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来自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了解诗人,解释诗题(用时:5分钟)
1.出示诗人杨万里的图片,指名说说对杨万里的了解,教师小结。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4.播放西湖六月荷花、荷叶的视频,引导学生谈感受。
5.出示图片,配上音乐,指导朗读。
6.组织学生练习背诵。
1.自由读一读前两句诗,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作者只写六月的西湖?六月西湖的景色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2.先自己默读后两句,勾画重点词语,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认为与众不同之处。
8.了解写作背景:杨万里的好朋友林子方连升两级,将要离开杭州去上任。
1.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先把字音读准,再读出古诗的节奏。可以课件出示古诗的节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画一画节奏。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熟悉古诗的韵律和格律;
3. 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预习内容
1. 阅读并背诵《古诗二首》;
2. 了解《古诗二首》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3. 熟悉《古诗二首》的韵律和格律;
4. 思考《古诗二首》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室内容
1. 课文朗读;
2. 分组讨论《古诗二首》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古诗二首》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朗诵《古诗二首》;
5. 写作《古诗二首》的鉴赏感悟。

四、课后作业
1. 继续背诵《古诗二首》;
2. 撰写《古诗二首》的鉴赏文章;
3. 收集其他古诗名篇,进行比较分析;
4. 定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

五、评判方式
1. 教室表现评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分;
3. 朗诵比赛成绩评分;
4. 文学素养提升评分。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古诗二首1-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古诗二首1-
7.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教后记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题目《凉州词》是什么意思?你能根据自己的了解来说说吗?
3.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六年级语文讲学稿
课 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执笔人
杜中华
审核人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
讲学时间
2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时
2
教师寄语
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重点难点
1、了解诗歌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体会诗歌意境,体会戍边将士连年征战的愁怨。
3、体会黄河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学习过程
学生环节
教师环节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一、预习要求

《古诗二首》导学案好

《古诗二首》导学案好

《古诗二首》导学案班级:小组名: 姓名: 家长签字: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体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4、比较阅读两首诗,领悟诗歌意境,提高欣赏水平。

5、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材助读:走进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圣”。

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

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后,杜甫弃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边的草堂,在饱经战乱后终于有了安身的居所,所以非常欣慰。

这首诗就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所见。

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写花之状态。

后两句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流连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他的《游园不值》是写他在春天兴冲冲地去游园,但是园主人不在家,本是败兴之事,但是由于春花之故,使他的诗充满喜悦的情绪和明媚的色彩。

词语的理解: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蹊:小路。

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

留连:舍不得离开。

自在:自由自在。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

怜:爱惜。

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情。

预习案预习指导:(请用20分钟完成预习)(1)通过查资料或阅读“教材助读”了解作者和背景资料。

(2)读古诗,找出诗中出现的生字,并将生字形成的新词用圆圈划出来多读几遍,对诗中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看图、联系诗句、一起讨论等方法来解决,实在困难时向老师求助。

《 古诗二首》导学案

《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同学们,咱们今天要一起走进古诗的奇妙世界啦!在开始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有一次,老师去公园散步,正赶上春天。

那花开得呀,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微风轻轻一吹,花瓣就像小精灵一样在空中跳舞。

就在这时,老师突然想到了咱们即将学习的古诗,那种感觉真的太奇妙啦!咱们先来看看第一首古诗《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

诗人把柳树比喻成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那翠绿的新叶就是美人精心梳妆打扮后的样子,垂下的柳枝就像是美人身上飘逸的丝带。

同学们想想,这画面美不美?咱们来细细品味一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这里的“碧玉”可不是指真正的玉石哦,而是说柳树翠绿的叶子就像碧绿的玉石一样美丽。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绿丝绦”就是绿色的丝带,形容柳枝又细又长,随风飘动,是不是特别形象?“不知细叶谁裁出”,诗人在想这么精巧的细叶到底是谁裁剪出来的呢?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出了答案,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裁剪出来的呀!那咱们怎么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呢?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一棵柳树下,微风轻轻拂过,柳枝在风中摇曳,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发着光。

或者,大家也可以拿起画笔,把自己心目中的柳树画出来。

接下来咱们看看第二首古诗《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

“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到二月,小草使劲地长,黄莺欢快地飞,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抚摸着堤岸,仿佛陶醉在春天的烟雾之中。

这两句把春天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可有意思啦!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赶忙趁着东风放风筝。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着,欢笑着,风筝在天空中高高飞翔,那场面多欢乐呀!为了更好地感受这首诗,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去郊外走走,看看春天的景色,或者和小伙伴们一起放放风筝,亲身体验一下诗中的快乐。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凉州词》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借助工具书,弄清诗意,体会使得已经,想象诗的画面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浪淘沙》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借助工具书,弄清诗意,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的画面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学过程:
凉州词浪淘沙孤独蜿蜒曲折
荒凉流程长同情激奋。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前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背景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古诗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对古诗的背景知识了解不足,难以把握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2.部分学生对古诗的韵律、修辞手法等掌握不够熟练,影响了对古诗的整体理解。3.学生在朗读古诗时,可能缺乏感情投入,导致朗读效果不佳。
,以下是对本章节内容的补充:
(一)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水平: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如字词认知、句子理解和简单作文写作等,但在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方面,可能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2.学习兴趣点: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学生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感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背后的故事、历史背景感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具体操作: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分析其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艺术美。
(三)巩固练习
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学习,讨论诗中的意象、情感等,然后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
(二)预习指导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古诗二首》,特制定以下预习目标、内容、问题和任务:
1.预习目标
(1)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把握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2)掌握古诗的韵律、修辞手法,为深入理解古诗打下基础。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提高朗读水平。
2.预习内容
(1)查阅资料,了解《古诗二首》的作者、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二)能力目标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提升以下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古诗内容,提高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2.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描述古诗的意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分析两首古诗的异同,培养比较、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4.创新能力: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自己的古诗作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理解古诗中的寓意和情感,尤其是对抽象意境的把握。
(二)预习指导
为了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特制定以下预习指导:
1.预习目标:
-熟悉两首古诗《春夜喜雨》和《绝句》的内容,能自主阅读并背诵。
-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其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
2.预习内容:
-阅读两首古诗,注意读音、停顿、节奏。
-教师挑选古诗中的关键句或精彩片段,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寓意。
-教师提问,鼓励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程度。
-设计意图:案例分析能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互动问答则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
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任务驱动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春夜喜雨》和《绝句》。
2.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如诗的韵律、对仗、意境等,并能够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特点。
3.学习并掌握诗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如“喜雨”、“润物”、“江山”等。
4.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其背景,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搜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古诗背后的故事等,为课堂上的讨论做好准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板块教案15古诗二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黄鹂、白鹭的图片。

3.下载并打印本课二维码中的类文《绝句》。

学生准备:自学生字词,熟读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

3.能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走进古诗活动1结合插图,揭示课题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内容。

2.过渡: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活动2理解诗题,了解作者1.导思:读着诗题,你知道了什么?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4.齐读诗题。

交流作者的资料。

(课件出示)操作指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开课伊始,用西湖六月美丽的荷花、荷叶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尽快引入情境,为学生感知诗人的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并相机引导学生结合题目中的字词,理解题目的意思,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活动1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中,看看杨万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教师配乐范读。

3.学生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4.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听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教师强调:“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廿里堡学校高效课堂小学语文学案班级五年级姓名张志玲日期设计审核【自研课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和默写。

2.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3.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检测:同位对学,小组讨论,互相检查,小组展示;最后十分钟全班展示。

(10分钟)自读自悟:朗读《古诗二首》完成下列任务。

资料准备:了解作者简介自主积累:理解古诗,背诵古诗自我感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展示课导学】(时段:一课时)·学习主题..(1分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理解背诵古诗。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反思总结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内容:1.自由读古诗,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3.再读古诗,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诗句的节奏。

4.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学法:·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

自读不少于三遍预时:4分钟1、两人小对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利用工具书解决。

对子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相互检测朗读情况预时2分钟2、四人互助组小组长主持组内讨论交流。

内容:交流自读批注的结果,说说学习中的收获。

进行“你问我答”:说说学习中的困惑,请小组成员解决。

预时3分钟3、十人共同体①交流: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

②预设:明确各组的展示任务。

③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优化展示形式,分派展示任务,进行组内展示预演。

预时9分钟表现单元一:我会学建议:1、同学们读课文时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可以查生字表或者查字典,还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多读几遍。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意味。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难点: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阅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二、预习情况检查。
三、问题反馈。
呈现目标
任务导学
一、明确任务问题。
(一)学习第一首古诗
1、自由反复诵读全诗
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明确: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是谁?(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谁能说说呢?(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4)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
(5)这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明确: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他为——元二。)
3、读了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
(1)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看图,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
4、自由读,交流读懂的内容
二、以任务问题为载体,自主探究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三、生成自己的问题,为下一环节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1、出示学习目标
2、根据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情境、学生实际等调整教学目标,发挥教学机智,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生成新的教学目标。
互相探究
合作求解
一、对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质疑问难。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导学案:古诗二首【本课教学目标】1.能通过学习《古诗二首》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风格和特点;2.掌握《古诗二首》的内容,理解诗意;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创作简单的古诗;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美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古诗二首》的诗意,感受古诗的美。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创作简单的古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古诗二首》的课件或教学PPT、活动道具、学生的作品展示等。

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古诗《春晓》。

2.请学生谈谈他们对《春晓》诗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呈现(10分钟)1.出示《古诗二首》的题目和作者名字。

2.教师朗读《古诗二首》。

3.教师简要介绍《古诗二首》的背景,并讲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三、课文学习(20分钟)1.为学生播放《古诗二首》的音频,并大声跟读。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诗意。

3.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想法。

四、诗意探究活动(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古诗二首》的意境、主题和表达方式。

2.请学生比较《春晓》和《古诗二首》,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教师提问:你认为为什么古代诗歌一直受到人们喜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让学生通过分组朗读《古诗二首》来提高对诗意的理解。

2.教师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创作古诗。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播放一些古诗的音频,并让学生通过听音判别古诗的名字。

2.教师带领学生做手工制作,制作古诗的展板。

七、总结反思(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作品,让其他同学猜测所示的古诗是哪一首。

2.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总结古诗的特点和魅力。

【板书设计】古诗二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秋夜将晓林鸟啼,声声慢。

数乌桕树边,十三两。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蟠龙镇韩村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年级五年级课题古诗二首备课教师海丽娜备课日期10、16学习目标1、独立认字学词,并能做到正确书写、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尝试品味诗歌的韵味。

3、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

学习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

2、引导学生由景物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来表达道理的写作手法。

3、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预习检测5分1、说说两位诗人的生平事迹。

2、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做上自己喜欢的标记。

潋(liàn liǎn)滟便(pián biàn)宜分(fēn fân)量雨亦(yì jì)奇3、我能分辨得清。

试()宜()似()亦()轼()谊()拟()迹()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后,引导展示。

研读探究20分我能自主探究并与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探究点一:品读第一首:“得同行”,同行指谁?“惜别”体现了什么?从中体会诗人的感情是什么?探究点二:品读第二首: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晴方好”“雨亦奇”写出了什么。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2、教师巡视指导,关探究点三:作者看到西湖美景的心情如何。

把什么比作成了什么?【展示交流】我愿意把我的探究结果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能做到声音宏亮、表达准确、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

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3、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

拓展训练10分1、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体会。

2、比较两首诗的不同风格,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黄鹂鸣翠柳,________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__________,门泊东吴__________。
①本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
破晓 慈祥 毕竟 映照 绝对 黄鹂
míng háng hán lǐng bó
鸣叫 排行 含着 山岭 泊车 (意思:停车)
1、我能正确拼读二、四会字各三遍。
2、我能说出四会字的部首,并将四会字口头组词两个。
3、正确拼读下列词语,一个词语两遍。(拼音)
pò xiǎo cíxiáng bìjìng yìng jué lí
生字新词
4、请你读准多音字“行”的不同读音。
行:háng (排行)(各行各业)
xíng (行走)(自行车)
5、比一比,再组词。
湖 ( ) 莲 ( ) 令 ( )
2、《绝句》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
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
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
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3、练一练,我会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按照要求作答。
(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②本诗描绘了______ (地点)的美丽风光。
③读完诗句“接____莲____无穷碧,映日_______别样红。”你看到了
什么样的画面?
(2)
绝 句
1、认识“晓、慈”等12个二会字和“湖、莲”等8个四会字。
预习目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读准多音字“行”。
1、认识“晓、慈”等12个二会字和“湖、莲”等8个四会字。
预习重点
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
课文新知
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
玉立的荷花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Page 2-----------------------
毕竟西湖________中,风光不与_______同。
接____莲____无穷碧,映日_______别样红。
①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东莞华附二年级语文下册预习导学案
第六单元第一课 《古诗二首》
班级: 姓名:
任务 内容
②比较认真、比较自觉,要父母催促完成,但书写工整。☆☆☆☆
③比较马虎,书写不认真,父母不断催促才完成,书写一般。☆☆☆
④不自觉完成,质量一般,书写马虎。☆☆
⑤没完成。☆
②本诗描绘的事物有______、______、积雪和________,构成了一幅
生机勃勃的图画。
读了课文,我心中还有一些疑惑,我要把这个问题写下来。
质疑问难
----------------------- Page 3-----------------------
2、背诵古诗,并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
1、两首古诗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古诗
2、我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
胡( ) 连 ( ) 岭 ( )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景的诗,表达了诗人
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人林子方的情谊与不舍。
【学习反馈】
1、我能认读二会字、四会字了。( )
2、本次导学案,我完成的时间是 ( )
3、父母给我的评分
①非常认真、自觉、高效完成且书写工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