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有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近,我阅读学习了教育学博士韩立福先生的《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感慨颇多。总括全书是从“传统观、现状分析、理论依据、转型策略”四个方面,详尽阐述了学生观、学习观、教师观、师生观等八个主题。以下就学生观,谈一谈自己浅薄的认识——学习是学会学习。

对于三尺讲台,我是一名新老师。工作两年多来,课堂内外,茶余饭后,我和身边的同事谈论的最多的话题是“谁学习好,谁学习差,谁学习进步了,谁学习没有起色”;面对学生,我总是一本课本走江湖,也信誓旦旦教训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必须掌握!”诸如此类的自以为是,还有许多。通过阅读,我明白,我被囿于传统的教学观不能自拔,我还固执地坚持着“教师中心”“知识中心”和“课本中心”。久而久之,发现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却不会掌握学习的方法,欠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学习,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深度转变我的学生观成了当务之急,作为新时期的老师要积极提倡以下学习方式:

1、自主性学习。我曾经问过学生为什么学习,他们的答案多是“可以考上大学、可以赚钱、可以找个好工作......”这些目标并不是那么诱人,从孩子们的懈怠不难发觉。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的悲惨世界里,学习成了多数每天真开眼的最大烦恼,他们为了成绩挨批评,为了一道难题流泪,为了作业皱起眉头。我想老师应该首先确立学习是一个理解、记忆、运用过程的观念,在课堂上多问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记忆知识。老师作为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精心备课,深入研读文本,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付诸行动,自主性学习就不难实现了。

2、合作式学习。我们班上有35个学生,绝顶聪明的可以说没有,都是普普通通的正常孩子。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那么根据学生特点调位置,分小组,形成小组内合作学习,真可谓明智之举。划分学习小组之后,选取负责人的正副组长,建立小组竞争机制,不得不说三年级的孩子是喜欢竞争的,他们在比较中发现长处和不足,在比赛中激发了潜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可以交流资料、可以自由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共赢”。

3、探究式学习。我想到讲述《孔子拜师》一课的时候,我会连环问学生几个问题:孔子是谁?课文讲了孔子干了一件什么事?他拜谁为师?为什么要拜师?是怎样去拜师的?问题难易相间,但是环环相扣,解决到最后,小结式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相信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也是学生理顺思路、掌握知识的过程。有时候放手让学生来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

小组内解决,或者全班一块解决,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究学习过程。我相信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办法。

都说在新课程改革学习观转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使得学生要“鱼”与“渔”双收,不仅学习到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让学生从课堂上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努力让学生“鱼”与“渔”兼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