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合集下载

7.3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7.3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7.3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 什么是轴对称?轴对称是指图形存在一个轴线,使得图形关于这条轴线对称。

轴对称具有以下特点: - 被轴对称的图形的左半部分与右半部分完全重合; - 轴对称的图形具有相同的形状、大小和图案; - 轴对称的图形可以通过在轴线上旋转180度得到;2. 轴对称的图形种类轴对称的图形可以是二维图形,也可以是三维图形。

2.1 二维图形常见的二维图形中,有许多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例如: - 正方形 - 矩形 - 圆形 - 镜像字母(例如字母X、字母H) - 雪花形状(例如六边形雪花)2.2 三维图形在三维空间中,轴对称的图形种类更加丰富。

除了二维图形的轴对称性质外,三维图形还有额外的轴对称性质,例如: - 立方体 - 圆柱体 - 球体 - 圆锥体等3. 轴对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轴对称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

3.1 拼图游戏拼图游戏中,常常使用轴对称的形状作为拼图的元素,通过将轴对称的形状拼接在一起,来完成整个拼图。

例如,一些儿童拼图书中会出现许多轴对称的动物形状,通过拼接这些形状,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2 电子产品设计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中,轴对称的性质也经常被应用。

例如,许多手机的外观设计和按键布局都是以轴对称的方式设计的,这样可以使得手机外观更加美观、布局更加整齐。

3.3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轴对称的性质也经常被应用。

许多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和对称结构都是以轴对称的方式进行设计的,这样可以使得建筑物更加美观、稳定。

4. 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找到图形的中心点,并确定可能的轴线;2.对图形进行折叠,使得两侧完全重合;3.判断折叠后两侧是否完全重合,如果重合则图形是轴对称的。

5. 轴对称的性质与数学关系轴对称的性质在数学中也有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性质。

5.1 点关于轴线的对称性一个点关于轴线的对称点是指,将点沿着轴线折叠后得到的点。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2.连接点A与点A′的线段与
对称轴有什么关系?连接
点B与点B′的线段呢?
合作交流二
3.线段AD与线段A′D′有 什么关系?线段BC与线 段B′C′呢?
4.∠1与∠2有什么关系? ∠3与∠4呢?说说你的理 由。
轴对称的性质
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 称轴垂直平分; 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 相等。

有什么关系?延长其他对应线段 呢?再找几个成轴对称的图形观 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A′ l A
C′
C
B′
B
规律:如果两个图形关 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这两 个图形上的任意一对对应线 段或它们的延长线都交于一 点,并且交点在对称轴上。
A′ l A
C′
C
B′
B
随堂练习
1.用笔尖扎重叠的纸可以得到下面成轴对称的两 个图案。 (1)找出它的两组对应点、两条对应线和两个 对应角; (2)说明你找到的对应点所连线段分别被对称 轴垂直平分。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合作交流一
实验操作: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 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 平。
1.图中,两个“14”有什么关系?
2.在扎字的过程中,点E与点E′重合,点F与点F′ 重合。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连接点E与点E′的线 段与l有什么关系?点F与点F′呢?
3.线段AB与A′B′有什么关系?CD与C′D′
得出性质 12
做一做
图中是一个图案的一半,其中的虚 线是这个图案的对称轴,画出这个图案 的另一半。
B′ B
A′
A
巩固提高
1.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l
对称, A′B′=6cm,∠ABC=90°, l
则∠ A′B′C′ =____°,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性质,并学会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对轴对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轴对称的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本节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轴对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2.情境教学:利用图片、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轴对称性质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系列具有对称性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图形,尝试找出它的对称轴,并总结对称轴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尝试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找出的对称轴,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解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应用场景。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轴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生活中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设计《生活中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是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主要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说理的能力,并且给了学生更多表述的机会。

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求解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重点:(1)轴对称的性质的运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分析鉴于教材特点及七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格纸,圆规,刻度尺,量角器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成轴对称的图形?二者有怎样的区别?(二)自主探究[活动一]操作(个体活动)1.师生都拿出网格纸,将网格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或圆规在纸上扎出“14”这个数字。

(为了后面研究的方便,引导学生将“1,4”的转折点都扎在网格纸的格点上)再将纸打开后铺平。

C AC '12B 'E 'EBD F 34F 'D 'A 'l2.在全班展示操作活动的不同结果,利用多媒体演示结果。

7.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演示文稿

7.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演示文稿

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 直平分 2.对应线段相等 对应角相等 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线段相等
实战演练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1.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 么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 对称轴 垂直平 分。 2. 下图是轴对称图形,相等的线段 下图是轴对称图形, , 是 AB=CD,BE=CE ,相等的角 ∠B=∠C 。 ∠
实战演练
5.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C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关于直线MN对称,则AB垂 对称, A.设A,B关于直线 设A,B关于直线 对称 垂 直平分MN。 直平分 。 如果△ B.如果△ABC≌△DEF,则一定存在一条 如果 ≌ 则一定存在一条 直线MN,使△ABC与△DEF关于 关于MN 直线 , 与 关于 对称。 对称。 C.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轴不止一条,则它是等边三角形。 轴不止一条,则它是等边三角形。 两个图形关于MN对称,则这两个图形 对称, D.两个图形关于 两个图形关于 对称 分别在MN的两侧。 的两侧。 分别在 的两侧
实战演练
6. 已知互不平行的两条线段 ,CD关于直线 已知互不平行的两条线段AB, 关于直线 关于直线l 对称, , 所在直线交于点 所在直线交于点P,下列结论中: 对称,AB,CD所在直线交于点 ,下列结论中: 在直线l上 ①AB=CD;②点P在直线 上; ③若A,C是对 ; 在直线 , 是对 称点, 垂直平分线段 垂直平分线段AC; 称点,则l垂直平分线段 ; ④若B,D是对称 , 是对称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点,则PB=PD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D ) A. C. 1个 1个 3个 3个 B. D. 2个 2个 4个 4个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点评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点评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评课稿本节课注重将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渗透于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思路层次分明,以扎纸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经历扎一扎、指一指、画一画、议一议等活动,使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中,以时事热点——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中的云轨创设情境,将车头的平面图形抽象出五边形,带学生进入扎纸活动,大多数学生都扎出无数多个点,当有学生只扎五个点就得到该图形时,教师抓住契机,帮助学生理清关键点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生通过叠合的方法,感受两个图形中存在的对应元素——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进而探索出两个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紧接着出示一个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与一个轴对称图形之间的关系,拓展延伸得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提出如何去画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问题。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去画、展示交流,提炼出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然后教师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做图步骤,帮助学生形成做图策略。

总之,本节课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教学依据,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展开教学,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本节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精彩纷呈,值得学习和推广。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中 数
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学 组
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甸 观察与思考
满 族
1.动画(1)中的三角形是个什么图形?
自 治
2.动画(2)中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1)

(2)

甸 满
学海定航



县 毛
1.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学 校
2.会利用轴对称的性质作对称点、对称图形、对称轴;
自 治
则∠BCD的度数是( A )


A.130°
B.150°
甸 子
C.40°
D.65°

校 解析:∵这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成轴对称的
初 中
四边形ABCD,其中∠BAD=150°,∠B=40°
数 ,∴∠D=40°,∴∠BCD=360°-150°-
学 组
40°-40°=130°.
学海探航二
宽 甸
满 下面两个轴对称图形分别只画出了一半,请画
初 中 数 学 组
学海探航一
宽 甸
轴对称的性质

族 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
自 治
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



A
C
C'
A'

1
2


3
4
D
F F'
D'


B
E
E'

1.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1认识三角形

1.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1认识三角形

知新篇一.轴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1)轴对称的性质:①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 。

②对应 相等,对应 相等。

(2)如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直线AO 是对称轴, 则相等的线段有: = , = 。

线段CD 被直线AO 。

量得30B∠,则∠E= 。

(3)设A 、B 两点关于直线MN 对称,则_____垂直平分______。

(4)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底边被对称轴_________。

提醒:(1)对称轴上的点即是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找准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二.轴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 1.按边分类:图(1)是 三角形,图(2)是 三角形,图(3)是 三角形. 2.按角分类:图(1)是 三角形,图(2)是 三角形,图(3)是 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AB+AC BC, AB-AC BC.2.结论:三角形两边的和______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____第三边.【典例】【思路分析】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可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判断.最简单方法是:看较短两边的和是否大于最长边. 【解析】【点睛】在判断已知三条线段是否能够组成三角形,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之一:(1)如果选最长边作第三边,则需判断其余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如果选最短边作第三边,则需判断其余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靓题拾贝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注意:这里的“两边”指的是任意的两边,对于“两边之差”它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一般地取“差”的绝对值. 一、 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例1】已知四组线段的长分别如下,以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1,2,3 B.2,5,8 C.3,4,5 D.4,5,10解:选C .对于A ,1+2=3,所以A 不能,对于B ,2+5<8,所以B 不能,对于D ,4+5<10,所以D 不能. 二、已知三角形的周长,判断三边能否组成等腰三角形【例2】将长度为12m 的一根铁丝,截成三段,能围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 ) A.8m ,2m ,2m B.7m ,2.5m ,2.5m C.6m ,3m ,3m D.1m ,5.5m ,5.5m 解:选D .根据三边关系,三个选项A 、B 、C 均有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 三、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求第三边取值的个数【例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 ,若x 的值为偶数,则x 的值有 ( ) A.6个 B.5个 C.4个 D.3个解:选D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有:8-3<x <8+3即5<x <11,若x 为偶数,则x=6,8,10.1.探新知 预习乐园提素能 自测自评A B ECD O214版北师七上学案教用P12左上T22.如图,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l 对称,则B ∠的度数为( ) A .30B .50C .90D 100.3.下列图形中,哪一幅成轴对称(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 ,若x 的值为偶数,则x 的值有 ( )A.6个B.5个C.4个D.3个5.为估计池塘两岸A 、B 间的距离,杨阳在池塘一侧选取 了一点P ,测得PA=16m ,PB=12m ,那么A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A.5mB.15mC.20mD.28m6.一辆汽车的牌号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则这辆汽车的牌号应为______.7.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10cm 7cm 6cm AB BC AC ===,,,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顶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BD ,则AED △的周长为 cm .8.两根木棒的长分别是8cm ,10cm ,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三角形,那么第三根木棒的长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9.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是BC ,AC 上的两点,连结BE ,AD 交于F ,(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并表示出来;(2)△BDF 的三个顶点是什么?三条边是什么? (3)AB 边是哪些三角形的边? (4)F 点是哪些三角形的顶点?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6 cm .(1)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求各边的长; (2)已知其中一边长8cm ,求另外两边的长.1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和9cm .(1)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2)已知第三边长是偶数,求第三边长;(3)求周长的取值范围.12.(全家总动员)一次晚会上,主持人出了一道题目:“如何把变成一个真正的等式",很长时间没有人答出,小兰仅仅拿出了一面镜子,就很快解决了这道题目,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答案探新知,预习乐园:一、1.互相重合 对称轴2.(1)(2)(4)(5)是轴对称图形,都有2条对称轴,(3)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燕山中学庄晓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归纳、说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和操作活动,培养其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体会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

重点:探索轴对称性质。

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探索及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白纸一张,圆规、刻度尺,平面镜、写有的纸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欣赏两副图片,说出他们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明白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是相对而言的,它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的性质,从而引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探索性质第一环节:探究1:活动(一):1. 将长方形纸对折,用圆规尖或笔尖扎出一个点, 然后把纸打开铺平,得到的点分别记为A 和A′,折痕所在的直线为l 。

(如下图:)点A和点A′有什么关系?2.将长方形纸对折,再扎出一个点, 然后把纸打开铺平,得到的点分别记为 B 和 B′.点B 和点B′有什么关系?在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对折后,能够互相重合的点叫对应点(对称点)。

3. 连接点A和点A′,点B和点B′,与对称轴分别交与点D,E。

4.(1)观察、交流: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线段AA′与直线l有什么关系?线段BB′与直线l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二):1. 将长方形纸对折,再扎出一个与点A、B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 然后把纸打开铺平,得到的点分别记为C 和C′.连接AB, A′B′,AC, A′C′,BC,B′C′。

2. △ABC 与 △A ′B ′C ′有什么关系?3.(1)观察、 交流:线段AB 与A ′B ′有什么关系?线段AC 与A ′C ′有什么关系?线段BC 与B ′C ′呢?说说你的理由 .在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对折后,能够互相重合的线段叫对应线段。

数学七年级北师大版 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将军饮马模型

数学七年级北师大版 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将军饮马模型
【问题原型】将军饮马造桥选址费马点
【涉及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
三角形两边三边关系;轴对称;平移;
【解题思路】找对称点,实现折转直
二、将军饮马问题常见模型
1.两定一动型:两定点到一动点的距离和最小
例1:在定直线l上找一个动点P,使动点P到两个定点A与B的距离之和最小,即PA+PB最小.
作法:连接AB,与直线l的交点Q,
作法:作点A关于OM的对称点A’,作点B关于ON的对称点B’,连接A’ B’,与OM交于点C,与ON交于点D,连接AC,BD,AB,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两定两动型最值
例5:已知A、B是两个定点,在定直线l上找两个动点M与N,且MN长度等于定长d(动点M位于动点N左侧),使AM+MN+NB的值最小.
将军饮马模型
一、背景知识:
【传说】
早在古罗马时代,传说亚历山大城有一位精通数学和物理的学者,名叫海伦.一天,一位罗马将军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将军每天从军营A出发,先到河边饮马,然后再去河岸同侧的军营B开会,应该怎样走才能使路程最短?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据说海伦略加思索就解决了它.从此以后,这个被称为“将军饮马”的问题便流传至今.
在直角△BHE中,BE = = = 2
即PA+PB的和最小.
关键:找对称点
作法:作定点B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C,与直线l的交点Q即为所要寻找的点,即当动点P跑到了点Q处,PA+PB和最小,且最小值等于AC.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证明:连接AC,与直线l的交点Q,P为直线l上任意一点,
在⊿PAC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AP+PC≧AC(当且仅当PQ重合时取﹦)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轴对称的图形,从而引出轴对称的概念,接着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并理解轴对称的性质,最后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入,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轴对称的图形,从而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剪刀、纸张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对称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轴对称的性质,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轴对称的性质。

《7.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

《7.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

《7.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高新一中徐航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归纳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视频引入新课,加强励志教育,培养学生奋发向上、认真学习的态度;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培养其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体会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教学难点: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

教学手段: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教学过程:1、创造情境,引入新课纪念“5.12”灾难视频中“生死不离”片断,引入烛光组成的图案,通过设问,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2探究活动(一)如图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能发现哪些结论,然后再设问回答。

1、上图中两个“14”有什么关系?2、在上面扎字的过程中,点E与点E′重合,点F与点F′重合.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连接点E与点E′的线段与l有什么关系?点F与点F′呢?3、线段AB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CD与C′D′呢?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探究活动(二)观察图所示的轴对称图形。

(1)找出它的对称轴.(2)连接点A与点A′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连接点B与点B′的线段呢?(3)线段AD与线段A′D′有什么关系?线段BC与线段B′C′呢?为什么?(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在准备好的图案上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测量,对折等解决以上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学生会说出好多种,对这些结论进行整理,就是轴对称的性质。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点,则PB=PD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D)
A. 1个 C. 3个
B. 2个 D. 4个
能力拓展
1. 如图,已知点A、B直线MN同侧两点,
点A1、A关于直线MN对称。连接A1B交直线
MANP于+B点P的P,长连为接AP5。cm(1)若A。1B=5cm,则
A
B
M
PN
A1
(2)若P1为直线MN上任意一点(不与P重 合),连结AP1、BP1,试说明 AP1+BP1›AP+BP。
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说明:(1)“轴对称”是两个图形。 (2)对折 (3)重合
L
A
40
C
B
D
65
F E
1、如图:△ABC
与△DEF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则 △ABC与△DEF具 有怎样的关系?
2、若两三角形全 等,则是否一定关 于某条直线对称?
全等与轴对称的关系: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但全等
打开
A
C m C'
1
2
A'
3
4
D
F F'
D'
B
E
E'
B'
1、上图中,两个“14”有什么关系?
关于直线m成轴对称
打开
A
Cm
C'
1
2
A'
3
4
D
F F'
D'
B
E
E'
B'
2、线段 AB与A′B′,CD与C′D′ 有什么关系?
对应线段:相等
A
C m C'
A'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汉源河西初级杜朝威【教学内容】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之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根底:在本章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现象,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加强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根底。

学生活动经验根底: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认识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根底;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主要是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说理的能力,并且给了学生更多表述的时机。

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求解过程进行回忆与思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会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归纳的活动过程,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途径,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独立观察思考的习惯,感受数学几何图形的美,体验设计轴对称图形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轴对称的性质探索过程。

【教学方法】为了充分表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和教具准备】长方形A4纸一张,并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时安排】40分钟【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需一课时讲授;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扎纸游戏、动手制作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自主探索。

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借助轴对称图形的设计进行交流,并在游戏中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M A1
P
N
第15页/共20页
2.如图,已知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
点P1、P关于OA对称,点P2、P关于OB对
称。连接P1P2,分别交OA,OB于C, D。连
接PC、PD。若P1P2=10cm,则△PCD的周
长为 10cm
。 p1 .
A
C
.p
O
B
D.
p2
第16页/共20页
3 . 如图,△ABC与△DEF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 ①请写出其中相等的线段; ②如果△ABC的面积为6cm,且DE=3cm, 求△ABC 中AB边上的高h。
C.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 轴不止一条,则它是等边三角形。
D.两个图形关于MN对称,则这两个图形 分别在MN的两侧。
第10页/共20页
6. 已知互不平行的两条线段AB,CD关于 直线l对称,AB,CD所在直线交于点P,下 列结论中:①AB=CD;②点P在直线l上; ③若A,C是对称点,则l垂直平分线段AC; ④若B,D是对称点,则PB=PD 。其中正确 的结论有( ) D
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 直平分 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第7页/共20页
巩固新知
1.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 对称轴 垂直平分。
2. 下图是轴对称图形,相等的线段
是 AB=CD,BE=CE

相等的角 ∠B=∠C 。 A
E
D
B
C
第8页/共20页
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 定在 ( D )
B
E
E'
B'
(1)两个“14”有什么关系? (2)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连结点E和E′
的线段和l有什么关系?点F和F′呢?
(3)线段AB与A′B′,CD与C′D′有什么 关系?
(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
第4页/共20页
做一做:
右图是一个轴对称图 形:
(1)你能找出它的 对称轴吗?
D 3 C B
第20页/共20页
D1 4
C1 B1
(2)连接点A与点A1
12
的线段与对称轴有
什么关系?连接点B
与点B1的线段呢?
第5页/共20页
(3)线段AD与线段
A1D1有什么关系?线
D
段BC与B1C1呢?为什
3
么?
C B
D1 4
C1 B1
(4)∠1与∠2有什
么关系? ∠ 3与∠4
12
呢?说说你的理由?
第6页/共20页
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L
第17页/共20页
随堂小结
•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轴对 称的哪些性质?
• 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 平分;
• 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第18页/共20页
布置作业 1.导学与演练P48页:1--12题; 2.探究在线P49页:课时作业: 1--6题。
第19页/共20页
感谢您的欣赏
A. 1个 C. 3个
B. 2个 D. 4个
第11页/共20页
7. 若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则它的 三个内角的度数分为 45°,45°,90°。
第12页/共20页
能力拓展
1. 如图,已知点A、B直线MN同侧两点,
点A1、A关于直线MN对称。连接A1B交直线MN
于点P,连接AP。(1)若A1B=5cm,则AP+BP
1、动画(1)中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系? 2、动画(2)中的三角形是个什么图形?
(1)
(2)
第2页/共20页
探索发现
如图:将一张长方形形的纸对折,然后 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 后铺平:
A
D B
C
1
3
F
E
C'
2
4
F'
E'
A'
D' B'
第3页/共20页
打开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1
C'
A'
2
3
4
D
F F'
D'
复习引入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 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 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对于两个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 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 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 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第1页/共20页
观察动画后回答
的长为 5cm 。 A
B
M
P
N
A1
第13页/共20页
(2)若P1为直线MN上任意一点(不与P 重合),连结AP1、BP1,试说明 AP1+BP1›AP+BP。
A
B
M
P P1 N
A1
第14页/共20页
(3)某乡为了解决所辖范围内张家村A和李 家村B的饮水问题,决定在河MN边打开一个 缺口P将河水引入到张家村A和李家村B。为 了节约资金,使修建的水渠最短,应将缺口 P修建在哪里?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问 题,并用红色线段画出水渠。
A.这直线的两旁 B.这直线的同旁 C.这直线上 D.这直线两旁或这直
线上。
4.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对称轴 两旁的 部分( A )
A.完全重合 C.两者都有
B.不完全重合
第9页/共20页
5.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设A,B关于直线MN对称,则AB垂 直平分MN。
B.如果△ABC≌△DEF,则一定存在一条 直线MN,使△ABC与△DEF关于MN 对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