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问题教学的重要性。

问题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较为有限,他们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理解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提出“如何用最短的路径将九个点相连?”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充满实用价值的学科,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购物时计算各种商品的价格,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乐趣,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设置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创设问题。

情境是指在具体的环境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发现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将各种形状的木块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自由组合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进行探究和发现,从而学习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分类。

总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及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提高兴趣,让他们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数学应用题是指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您提供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数学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1.购物情境小明去超市买了3瓶牛奶,每瓶牛奶的价格是6元。

他还买了4个橘子,每个橘子的价格是2元。

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这个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练习乘法运算,计算小明购买物品的总价格。

2.公交出行小红家离学校有5公里,她每天早上都要乘坐公交车去上学。

公交车每公里收费0.5元。

请问小红每天上学需要花多少钱?通过这个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练习乘法运算,计算小红每天上学的交通费用。

3.面积计算小明有一个长方形花坛,长是3米,宽是2米。

他想在花坛中种植一些花草,每平方米需要种植5个。

请问小明一共需要多少个花草?通过这个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练习面积的计算,计算花坛中需要种植的花草数量。

4.时间计算小华从家出发,步行去学校,共用时30分钟。

回家的路上,小华骑自行车,只用了15分钟。

请问小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的几倍?通过这个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练习时间的计算,计算小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的几倍。

5.容量问题小明买了一桶装有8升的水,其中一部分用来浇花,剩下的水还有3升。

请问小明用了多少升的水浇花?通过这个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容量的计算,计算小明用了多少升的水浇花。

6.运动会比赛小红参加了一场200米的长跑比赛,她的成绩是25秒。

请问小红每秒跑多少米?通过这个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练习速度的计算,计算小红每秒跑多少米。

7.分数问题小明爸爸做了一些蛋糕,请小明吃掉三分之一。

请问小明吃了蛋糕的几份?通过这个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分数的计算,计算小明吃了蛋糕的几份。

8.体积问题小明有一个长方体的水果盒子,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高是5厘米。

请问盒子的体积是多少?通过这个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练习体积的计算,计算盒子的体积。

小学数学教案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教案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教案创设情境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拿出四个水果,分别是苹果、橘子、香蕉和西瓜,让学生猜一猜这四种水果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们纷纷伸出手指头算算,答案都不一样。

接着,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将四种水果的数量依次相加,得出正确答案。

二、探究:
1. 继续使用水果示例,教学减法运算。

老师拿掉其中一种水果,让学生计算剩下的水果数量,巩固减法运算的方法。

2. 利用水果示例,引导学生学习乘法运算。

比如,每个学生都拿了三个苹果,老师让学生计算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3. 最后,老师拿出一些小糖果,让学生分组分享。

通过分组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除法运算。

三、实践:
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加减乘除的练习。

2. 设计一些情境题目,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应用所学的加减乘除方法。

四、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回答一些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老师可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应用加减乘除的情境?
五、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进行加减乘除的练习,并写一篇小作文,描述生活中一个使用加减乘除的情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生动地感受到加减乘除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情境,加深对这些运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包括设计问题情境的重要性、问题情境的特点、举例说明问题情境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以及如何评估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揭示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更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视,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设计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设计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

问题情境设计得当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方式。

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使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设计问题情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学习难度,使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设计问题情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讨论、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方案。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充分重视问题情境的设计,努力打造一个有趣、引人入胜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与收获。

2.2 问题情境的特点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刻意设置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情境。

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问题情境需要具有挑战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问题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问题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问题设计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既充满了神秘的吸引力,又伴随着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走进数学的世界,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的奥秘,情境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好的情境问题设计,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和价值。

比如,在教授加减法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去商店买糖果,一包糖果 5 元,他买了 3 包,给了售货员 20 元,售货员应该找给他多少钱?这样的情境问题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从而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情境问题设计呢?首先,情境问题要具有趣味性。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如果情境问题枯燥乏味,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授乘法运算时,可以设计一个“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小兔子们排成了 4 排,每排有 6 只,请问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参加运动会?将数学问题融入有趣的动物场景中,能够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其次,情境问题要具有现实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问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比如,在教授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房间的面积和周长,或者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

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且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再者,情境问题要具有挑战性。

太简单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而过于困难的问题又会让学生望而却步。

因此,情境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加减法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蛋糕,小明吃了1/4,小红吃了 1/3,请问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巧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活力

巧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活力

巧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活力中图分类号:g623.5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活力,已成为广大教师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结合自己实践中的教学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巧设问题情境创设现实生活情景,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把”大课堂”变为”小课堂”。

如何因课制宜,创设学生或喜爱或惊喜的具体”情境”,是数学课堂设计的”切入点”。

如在教《统计》一课,教材上创设的情境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兴趣可能不高,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出示小干部选举数来进行统计。

这一改变学生不仅觉得数学离自己生活更进了,而且也能切身体会,增强课堂活力。

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识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多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情景,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感受中学习数学。

二、巧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活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发学生”入境”,使学生产生”入境始入亲”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趣味性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活力。

例如这样的一道趣味题:一个人唱一首歌要5分钟,10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大部分学生不加思索地说:”50分钟”。

但有少数几个学生却说只需要5分钟。

于是全班就有了热烈地争论气氛。

这时我并没有直接判断学生说法的对与错,而是给足时间,让他们尽情讨论,在学生争论声渐渐停止时,问题的解决思路也逐步开朗。

学生在总结结论的同时,也给出了明确的理由:”歌曲的长度是确定的,不会因为人数的多少而发生改变。

如果是这样的话,全国的人们共同唱这一首歌,岂不是要成天成夜地唱个没完了。

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案例

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案例

小学数学创建问题情境的事例(一)事例一:《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建:师:同学们请仔细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段竞赛,竞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师:笑过以后应当有思虑,这样的竞赛公正吗?生:不公正。

师:为何?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

师:你是如何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察看,还有吗?生:能够用体重计丈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

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二)事例二《 9 加几》问题情境的创建:师: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玩场玩。

(话音刚落,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到了游玩场!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学生听后教师的发问,都仔细地察看屏幕上的主题图,大家积极地举手讲话,在学生的诸多回答中,有这样奇特的回答:生1:我发现游玩场里有很多树。

生2:我发现了有一位女同学在往卖气球的阿姨那跑,我想她可能是要些美丽的气球吧。

生3:(仿佛了什么宝,地):老,我的右下角有几条白,我想是草地里有毛毛虫吧?上述三种回答,位教并无予学生即的价,因学生的回答,可能是教预料以外的⋯⋯(三)反省:1、事例一教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精心剪裁,目的明确,合教课目了拥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教课重点,成次、相扣的,学生逐渐到的关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要点,打破点,掌握了必定的方法和技术。

2、事例二教利用代化教课手段情境很新,但其所提的不明确且于泛,使学生摸不到,正是因泛的一,使得她把学生思引入到了广的背景之中。

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生活和思,在泛的情境中,思迁徙起到了作用,他会把自己所看到不确立的事物行勇敢想象。

整个情境的中,教只着重了一些形式上的西,并无真考。

因此造成了在个情境中,生那么多与数学没关的回答,使堂堕入无数学中,离万里。

然在的情境中学生极言,看起来很,但却达不到教课目。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小明从家到学校要经过一片公园,他发现公园的一侧有一条小河,小河的中间有一座小桥通向公园的另一侧。

每天早上,小明都会在桥上停下来观察河水的流动。

有一天,小明发现桥上的一个孔洞里有一只小鸟巢,小鸟巢里有3只小鸟宝宝。

小明觉得这个情景很有趣,于是他拿出手机拍下来,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

回到家后,小明打开电脑上的数学教材,他希望通过数学来解答自己的问题。

他发现在数学教材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容器中液体的流动规律的,于是他决定先从这个方面入手。

小明找到了一个实验装置,装置中有一个薄管和一个高度可调节的容器。

他将薄管的一端放在容器的底部,然后调节容器的高度,使得液体能够稳定地从薄管中流出。

小明通过观察发现,在相同时间内,当容器的高度增加时,液体从薄管中流出的速度会增加。

他觉得这是因为容器高度增加导致液体从薄管中流出的压力增大的原因。

小明想知道,如果容器的高度为H,液体从薄管中流出的速度为v,那么当容器的高度为2H时,液体从薄管中流出的速度是不是就是2v呢?小明决定进行一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他将容器的高度调整为H,然后记录液体从薄管流出的时间为t1。

接着,他将容器的高度调整为2H,并记录液体从薄管流出的时间为t2。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小明发现当容器的高度为2H时,液体从薄管中流出的时间大约为2t1。

他高兴地发现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回到第一次观察到的问题,小明又重新思考了一下。

他觉得,小鸟巢里的小鸟宝宝数量是不是也会受到类似的规律的影响呢?小明想到了另一个实验装置,装置中有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

他将漏斗放在瓶子上方,漏斗里有一个小孔,小孔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旁边的旋钮来改变。

小明将漏斗里的小孔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大小,并观察瓶子里掉落的小珠子的数量。

然后,他将漏斗里的小孔调整成原来大小的两倍,并再次观察瓶子里掉落的小珠子的数量。

小明将这个结论运用到自己的问题上,他认为当桥上的孔洞变大时,小鸟巢里的小鸟宝宝数量也会增加。

巧设问题情境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论文

巧设问题情境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论文

巧设问题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摘要:所谓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主要是以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和境地,充分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境交融,进而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以及应用过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价值的引导下,创设问题情境已经成为数学课程改革当中的一个新亮点。

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但有趣、新颖、富有思考性,而且有较强的实效性及其针对性。

然而,也有的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牵强附会,不能够很好的承载数学知识,冲淡了数学课应该拥有的数学味,导致情境不能够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应该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且进行深入地探索。

一、问题情境及其创设的根据所谓问题情境,是学生觉察到了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知识和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教师通过立障设疑、创设“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

教师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着手:1.明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让学生在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具体生动的活动情境当中逐步的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与此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

思维是从实际问题开始的,实际的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的“催化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情境当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新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数学应用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可以设计成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

一、关于购物:1. 情境:小明去商店买水果,苹果的价格是1元/个,橙子的价格是2元/斤,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斤橙子,请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 情境:小华去商场购物,他买了一双运动鞋,原价是200元,现在打8折,请问小华需要付多少钱?3. 情境:小红家里有5斤米,她每天吃0.5斤米,请问她吃完这5斤米需要多少天?二、关于旅行:1. 情境:小明一家人去度假,从家里到目的地共有200公里,他们开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请问他们需要多长时间到达目的地?2. 情境:小华去旅游,他每天开车行驶200公里,他计划行驶10天,请问他一共需要行驶多少公里?3. 情境:小红骑自行车去乡村旅行,她每小时的速度是20公里,她计划骑行4个小时,请问她一共能骑行多远?三、关于容器与液体:1. 情境:小明有一个装水的瓶子,它的容量是1升,小明已经倒了0.5升水进去,请问这个瓶子还能再装多少升水?2. 情境:小华有一个装果汁的杯子,它的容量是200毫升,小华已经倒了75毫升果汁进去,请问这个杯子还能再装多少毫升果汁?3. 情境:小红有一个装沙的桶,它的容量是4升,小红已经倒了2升沙进去,请问这个桶还能再装多少升沙?四、关于时间:1. 情境:小明早上7点起床,他花了30分钟洗漱,然后花了15分钟吃早饭,请问他几点可以开始上学?2. 情境:小华从家里走到学校需要10分钟,她每天早上6点40分起床,请问她最晚几点可以起床?3. 情境:小红每天早上7点出门上学,她需要提前20分钟到校,请问她几点需要起床?。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一、日常生活中常见数学情境的创设1.购物购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活动,例如买菜、买衣服、购买电子产品等。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购物的数学情境,让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出购物所需的费用、找零等。

例如,让学生假设需要购买一件衣服和一双鞋子,价格分别为200元和150元,现有500元,问学生购物后还剩下多少钱?2.游戏许多游戏都涉及到数学知识的运用,例如掷骰子、扑克牌游戏、数独等。

可以通过设计这些游戏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例如,让学生玩一个掷骰子游戏,在游戏中,学生每次掷骰子,根据点数获得相应的奖励,然后在游戏结束后,统计获得的总奖励。

3.旅行旅行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也是一个应用数学知识的好机会,例如计算旅行所需的费用、行程中的时间等。

例如,让学生假设自己要乘坐飞机从上海前往北京,需要计算机票的价格和旅行时间,可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

二、学科交叉中的数学情境的创设1.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情境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有很多需要运用数学知识的问题,例如温度计的读数、电路的计算等等。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的特点,设计相关的数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例如,让学生学习温度计读数的原理,利用具体的数据,设计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温度。

在语文学科中,一些文章中会出现数字,例如短文中的身高、年龄、面积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设计数学情境,让学生像解决数学问题一样解决语文问题。

例如,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人口普查的报道,设计问题让学生计算城市人口的平均年龄、男女比例等。

1.度量衡度量衡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问题,例如计算长度、体积、重量等。

可以通过给出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设计相关的数学情境。

例如,让学生计算一种水果的单价,要求将重量从千克换算成克,再将价格从元换算成角,最后计算出每100克水果的价格。

2.时间时间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题目之一,例如计算旅行、上下班时间、进餐等等。

巧设问题情境 提升学生提问力——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巧设问题情境 提升学生提问力——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4教学研究巧设问题情境 提升学生提问力——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杨景轶(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舟渔学校,浙江 舟山 316101)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教育运动的不断推进,教学改革越来越倾向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强调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创造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中,更加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

一、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课堂教学是有着明确目标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对于目标的达成起到关键作用,而课堂提问正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数学组织形式。

合理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研究,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体现“生本课堂”的理念和积极作用。

(一)引领学生思考,发挥学生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对于教师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对学生的思考起到引领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当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就会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且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

这是引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最佳办法。

(二)引发学生讨论,活跃数学课堂氛围问题教学法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提问时,都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设问,而这些问题通常都需要学生进行合作,通过集体的讨论,探究后才能够得出问题的答案。

这种讨论,能够激活课堂教学的氛围,能够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当中,也能够使得学生们对于枯燥乏味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参与教师的互动,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当中,使得课堂氛围得以充分的活跃。

(三)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解题能力问题教学法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通过与知识点相通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逐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一个很重要的意义便是能够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起着引导作用,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发散,对知识的框架进行整合,并且通过题目隐含的知识盲点进行探究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探究的过程,就是解题的过程,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而问题教学法在这里面的应用,恰好能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锻炼,能够使得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寻找到数学的真谛。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12种创设情境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12种创设情境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12种创设情境方法数学常常是让学生们最头疼的学科。

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老师费劲口舌,学生也听得云里雾里。

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教学方法,数学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孩子掌握。

1、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2、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

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

教师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

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

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应用题是一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数学题型。

通过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创设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例子。

一、生活中的应用题1. 购物问题情境一:小明去超市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为2元,又买了5个橙子,每个橙子为3元,求小明共花了多少钱。

情境二:小亮去菜市场买了500克西红柿,每500克的西红柿为4元,求小亮共花了多少钱。

2. 旅行问题情境一:小华打算从家里骑自行车去公园玩,公园离他家有5公里,他平均每小时骑10公里,求小华需要骑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公园。

情境一:小明在体育课上参加了一场800米的长跑比赛,他跑的速度是每分钟150米,求小明跑完全程需要多少分钟。

情境二:小亮参加了学校的篮球比赛,他在比赛中投了8个三分球,每个三分球得3分,求小亮在比赛中得了多少分。

情境一:在数学课上,老师问小明每个花束有6朵花,如果有4束花,一共有多少朵花,小明计算小花朵花的个数。

情境二:在科学课上,小明手中有8个苹果,他想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他计算每份苹果的个数。

三、环境保护的应用题情境一:小亮家每天产生2kg的厨余垃圾,每周产生多少厨余垃圾。

2. 节约水资源问题情境一:小华每天用水洗澡10分钟,他想节约用水,每天减少用水5分钟,他需要节约多少用水。

在创设数学情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真实性:情境应与学生生活或学习密切相关,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 明确目的:情境应能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情境一对一:每个状题只设定一个情境,避免学生混淆。

4. 清晰明了:情境要有足够的信息和数据,使学生能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进行计算。

通过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巧设数学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巧设数学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巧设数学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一、巧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意义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设数学问题情境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抽象的符号和公式为主,难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通过巧妙设计的情境和问题,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1.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巧设数学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和推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情境问题的巧妙设计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知的挑战和问题。

1.3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巧设数学问题情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共同讨论、协作和交流,从而形成共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这种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促进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2.1构建生动的情境在巧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可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科学探究等,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和趣味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2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在巧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可以有多种解题方法和答案,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向的学习2.4注重情境与数学知识的融合在巧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情境与数学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更加主动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练习,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1. 小明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3斤西红柿,每斤5块钱,买了2斤土豆,每斤3块钱,他还买了一把菜刀,菜刀价格如何计算?解题思路:根据情境创设,我们可以使用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计算西红柿的价格:3斤× 5块/斤 = 15块;然后计算土豆的价格:2斤× 3块/斤 = 6块;最后将西红柿和土豆的价格相加,得到菜刀的价格。

2. 小明家买了一张桌子,桌子长120厘米,宽80厘米,他们家的客厅长500厘米,宽350厘米,桌子能否放在客厅中间?解题思路:根据情境创设,我们可以使用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计算客厅的中心尺寸:长500厘米÷ 2 = 250厘米,宽350厘米÷ 2 = 175厘米。

然后计算桌子的尺寸:长120厘米÷ 2 = 60厘米,宽80厘米÷ 2 = 40厘米。

最后比较桌子的尺寸和客厅中心的尺寸,判断桌子能否放在客厅的中间。

3. 小华拥有一些苹果和一些橙子,苹果比橙子多9个,他们一共有15个水果,求小华手中有多少个橙子?解题思路:根据情境创设,我们可以使用代数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橙子的个数为x,那么苹果的个数为x+9。

根据题目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方程:x + (x+9) = 15。

将方程化简,得到2x + 9 = 15,继续化简得到2x = 6,最后得到x = 3。

所以小华手中有3个橙子。

通过情境创设,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数学处处可见,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数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我将为大家创设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数学情境。

1. 小明家里有10个苹果,他每天吃掉其中的一半。

问经过几天后,小明家里的苹果数量会少于1个?数学情境:在小明家的果篮里放上10个苹果,然后请学生模拟小明每天吃掉苹果的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苹果数量的减少,并思考在多少天后苹果的数量会少于1个。

2. 一条绳子长8米,需要剪成两段,使其中一段比另一段长3米,问这两段绳子各多长?数学情境:在教室的地上铺上一条8米长的绳子,然后请学生进行测量和剪断。

通过实际测量和剪断绳子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境,理解等式的含义,从而解决问题。

3. 有一些蓝色的圆珠和黄色的圆珠,蓝色的圆珠比黄色的圆珠多5个,总共有30个圆珠,问蓝色的圆珠和黄色的圆珠各有多少个?数学情境:在班级里准备一些蓝色和黄色的圆珠,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和数目的统计。

通过分组和统计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境,从而理解代数方程式的含义,并解决问题。

4. 春节期间,小明一家人去买年货,买了一些苹果和橘子,苹果每斤5元,橘子每斤3元,一共花了35元,问买了多少斤苹果和多少斤橘子?数学情境:在教室里准备一些装有苹果和橘子的篮子,并在篮子上标明价格和重量。

然后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购买和计算。

通过实际购买和计算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境,理解方程组的含义,并解决问题。

5. 小明家的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厘米,车轮每转一圈,车子就向前行驶3.14米,问小明骑车行驶了多远?数学情境:在教室的地上标出一个圆圆的轨迹,并在轨迹上标上直径和周长。

然后让学生模拟车轮的转动和车子的行驶,通过实际模拟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境,理解圆的性质,并计算骑车行驶的距离。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分析摘要:情境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往往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思维发展特征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的运用更多地是为了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有一定的参与度,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但是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问题情境设置的形式化等,也直接影响着课程的生成效果。

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景;原则;问题;策略对于数学学科教学来说,数学情境就是各种数学行为得以产生的外在环境。

数学情境可以给学习者足够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无论是数量关系还是几何逻辑,都可以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中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

在问题情境设置时还会伴随着一种相对较为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也就是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究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本身是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意义重大。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一)阶段性原则所谓阶段性原则,就是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要采用不同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尽量要采用生动、直观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问题也要简单易懂。

对于中段学生来说,可以让问题情境生活化,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来思考问题。

对于高段学生来说,应该使得问题更富有挑战性和实用性。

教师在关注不同阶段的学生之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将阶段性原则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二)活动性原则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其活动性比较突出。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来进行思考、推理,最终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一个在学中玩和玩中学的过程。

(三)真实性原则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美国教育心理学家E.D.加涅认为:教学策略是指导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以达到最佳效益。

数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老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设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点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情感需要,为学生创设产生问题、提出问题的环境。

我认为可以在学生的兴趣点上探究。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玩的过程中,使学生有所发现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并努力探究其中所蕴涵的奥秘,那么这样的玩将是最有意义的。

教学《圆的认识》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陀螺各一个,谁来和老师比比赛,看看哪种形状的的陀螺转得最平稳、最持久?”通过操作验证得知,正方形旋转最平稳、受外界的影响最小。

进而出示正八边形、正十六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与哪个图形比较接近,学生观察到与圆越来越接近。

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削方为圆”中国古代研究圆的方法,进而揭示课题《圆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

为什么圆形的比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转得更平稳、更持久呢?它与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呢?这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地探究欲望。

有趣的活动、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带着追根求的强烈好奇心进入了新知的探索阶段。

二.激励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数学创新的基础。

小学数学环境情境巧设

小学数学环境情境巧设

小学数学环境情境巧设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设计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良好的数学学
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以下是我
设计的一个小学数学环境情境巧设。

一、创设数学氛围
1. 数学装饰:在教室的墙上贴上数学相关的海报和图片,如数学公式、数学题、数
学家的肖像等,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数学角落: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设置一个数学角落,里面陈列着各种数学游戏和数
学玩具,学生可以在自由时间选择参与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二、提供数学学习资源
1. 数学图书馆:在教室里设立一个小型的数学图书馆,里面摆放着各种数学故事书、数学课外阅读书籍,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去借阅、阅读,增加对数学的了解和兴趣。

2. 数学工具:在教室里提供各种数学工具,如尺子、量规、计算器等,供学生使用,方便他们进行数学实践操作。

三、设计数学学习活动
1. 数学课堂游戏:在数学课堂中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独、数学拼图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数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大挑战赛、数学智力竞
赛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鼓励合作学习
1.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合作、
交流和讨论问题,共同解决数学难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数学分享会:定期举办数学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数学成
果和解题经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
巧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提供、生成课程资源的主要途经。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广大教师非常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这一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尤其对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实践,这样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活力。

但人们似乎又走入了一些“误区”,我们更应该开始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新课程理念过程中的一些困惑与问题,进行反思与较正。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误区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更有兴趣。

但现在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只考虑情境创设为教学带来的热闹,而忽视了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这个宗旨,因而使情境创设变得牵强附会,起不到真正的效果。

在教学中情境创设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
(一)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

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

(二)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

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

我们看到,许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三)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

如教学“一笔画”问题,教师设计了一座居民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设计一个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路线。

(四)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

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如下图),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

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

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
“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五)多媒体呈现的“实验操作”。

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

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某位教师用多媒体电脑生动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杯向圆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满的过程。

但我想,如果这里,让学生先自己亲自动手量一量,理解会更加深刻。

可惜的是,多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学生,只能是隔靴搔痒了。

二、为什么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材料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

当学生接触及新的知识时,已经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法一时不能同化接纳新知,从而产生一种力求问题而又不能的心理状态。

而以上出现种种现象,问题绝不是出自偶然。

从表面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

实质上,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

“情境”其表,“灌输”其里。

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

这就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
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我想不是,“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

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

(二)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

(三)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

(四)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

以上分析看出,“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

上述现象的出现,也正是教者追求形式化,忽略这一基本需要的缘故。

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

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三、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

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

”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设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

是调动学生心智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始,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热情。

悬念可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高度集中,达到心智活动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还能促进当前的学习。

(二)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
矛盾和困难是最好的教具。

矛盾的魅力就在于把人吸引住,既让你乐在其中,又使你焦虑不安,却又欲罢不能,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孔子曰:“疑虑,思之始,学之始。

”有矛盾才能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和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探索问题。

(三)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趣味的问题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意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因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思维效率。

创设趣味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支持,因而贴近生活实例,既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也使学生兴趣盎然。

2.采用新颖幽默的问题表达方式,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表达问题的方式常常通过语言来实现,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聚集到要解决的问题上,这时教师对问题的表述要用词得当,修辞手法恰如其分,语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诙谐幽默,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无意之中,学生会在解决序列问题的过程中思考,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本质。

3.利用现代多媒体动感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与有力的学习工具。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充分利用投影、录音、录像、模型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问题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借助形象来实现有效思维,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教学实践和研究都表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着手,创设“悬念”、“矛盾”、“趣味”的教学情境,符合课改的要求,能“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
学习”(《纲要》语),还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

理清问题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和产生误区的原因,笔者认为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应明确以下几点:
1.要有真实性问题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

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

2.要有“数学味”问题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

”首先,要区分清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

3.要有“发展性”选择恰当地、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方式。

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多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

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决不简单替代,创设操作情境。

4.要有“吸引力”如果问题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

综上所述,“真实性”是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问题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问题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

一方面,通过展示
鲜明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主动的、自觉的活动;另一方面,问题情境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到抽象的顿悟,同时又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成了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逐渐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