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诊疗规范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外科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以确保医务人员在实施这些技术时遵循标准化的步骤和安全措施。
2. 概述外科常见诊疗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准备、切口处理、止血控制、缝合和创面处理等。
本文档将针对这些技术的操作提供相应的规范和指导。
3. 手术准备- 医务人员应确保手术前已经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
- 术前应对手术器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准备,确保其完好无损并且符合消毒标准。
- 术前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和其他辅助设备。
4. 切口处理- 手术准备后,医务人员应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洗手并戴上手套。
- 选择正确的手术切口位置和大小。
- 切口前应对局部皮肤进行适当消毒,并保持无菌环境。
5. 止血控制- 在手术操作中,医务人员应熟悉各种止血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 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直接压迫、电凝止血和等。
6. 缝合- 缝合是手术中重要的操作环节,医务人员应熟悉不同种类的缝合线和缝合针的使用方法。
- 在缝合前,应对创面进行必要的清洁和处理。
- 缝合完毕后,应检查缝合线的牢固性,并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
7. 创面处理- 在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对创面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包扎。
- 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选择湿敷、干敷或其他特殊处理方法。
8.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的规范,包括手术准备、切口处理、止血控制、缝合和创面处理。
医务人员应在实施这些技术时,严格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措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一般外科疾病诊断规范第十三章一般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此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晰。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旳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旳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初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所有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原则】1.治愈:囊肿及瘘管所有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原则】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旳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忽然增大体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旳体现。
3.与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旳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旳大小、形态、边缘、两侧与否对称,甲状腺结节旳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旳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与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旳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旳霍纳(Horner)综合征。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标准
普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胸外科诊疗规范
胸外科诊断规范第一章胸腔外科常有疾病诊断惯例第一节胸部外伤一、肋骨骨折[ 定义]肋骨的连续性中断称之,分单根和多根肋骨骨折,常由外伤惹起。
[ 诊断]( 一 ) 病史 : 有胸部外伤史。
(二) 体格检查 :1·骨折处有压痛,胸廓挤压痛,有时可能们及骨擦感。
2·严重肋骨骨折( 特别归并血气胸者) 有呼吸急促、鼻翼煽惑、紫绀,脉搏增快,血压降低。
3·若有胸膜、肺伤害,胸壁可们及皮下气肿,归并血气胸可出现气管移位,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 ( 气胸 ) 或实音 ( 血胸 ) 。
4,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见伤处胸壁塌陷,有失常呼吸运动。
(三) 辅助检查l·X线摄片 : 可明确诊断,认识肋骨骨折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血、气胸。
如骨折在肋软骨处,X线片不必定能显示,如临床上疑有骨折应按骨折办理。
2·胸部 CT检查 : 有助于肋骨骨折定位和血气胸的诊断。
[治疗]( 一) 纯真性肋骨骨折 : 胸壁软组织仍保持完好, -- 般骨折断端无显然移位,骨折自己无特别办理,治疗上以止痛为主,防备肺部并发症。
止痛方法有 :1.局部封闭:用 1-2%普鲁卡因在骨折部位作浸润注射,每天1-2 次。
2.肋间神经阻滞:用 1-2%普鲁卡因作肋间神经阻滞,每条神经用量3-5ml ,范围除骨折处肋间神经外,并包含其上、下各一条肋间神经,每天1-2 次。
3.胶布固定:先洁净胸壁皮肤、剃毛。
用 7-8cm宽的胶布,在病员深呼气末,自脊柱向前贴在骨折部胸廓上,胶布前后端均应超出中线起码 5cm,挨次自下而上作叠瓦状敷贴 ( 上、下胶布重叠 1/3) ,贴粘范围包含断肋上、下两条肋骨,一般固定两周。
( 二 ) 多根肋骨双骨折:1.包扎固定法:以厚敷料垫铺于骨折部位,压紧后用宽胶布固定,并用胸带捆扎。
2.骨折内固定法:骨折端可用钢丝扭住或钢板螺丝钉固定。
3.胸壁外固定牵引法:在局麻下以不锈钢丝或布巾钳穿绕胸壁融化区的肋骨作连续牵引固定 1-2 周,骨痂形成后拆掉。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外科是一门细致、严密、需要精准操作的学科,涉及到众多的诊疗技术,包括手术、注射、造口、穿刺、切开引流等等。
正确的操作规范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有助于减少出现意外情况的可能性。
下面将对外科常见的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介绍。
一、手术操作规范1. 患者准备:术前患者要按规定时间饮食、禁水;彻底洗身体并更换手术用的化纤质地的服装;低色温、光强适合手术使用的照明设备,避免光线过强;手术隔离内放置吸痰设备和抢救药品。
2. 手术操作准备:准备完毕后要依据规定程序进行手术器械、手术用具铺放,特别是将手术刀具列于器具架上,并确认数量,避免遗失。
同时,要根据操作需要配备许多辅助用品。
3. 无菌操作:所有参与手术的人员必须穿戴规范的手术用品,必须保持人员、手术器械及环境的无菌状态。
手术台面均在无菌单层或双层垫,以防止院内感染。
4. 操作要点:手术中要保持双手灵敏、技术恰到好处、力量适中、安定沉着。
在不损伤深度探查伤势的同时,避免撕裂周边较大组织器官。
二、注射操作规范1. 注射器具的选择:选择规格相符合注射部位大小的注射器,并检查清洁程度是否达标。
吸入外界空气的情况要尽量避免,操作人员要减少开启注射器的次数,以尽量减少接触空气的机会。
2. 手部卫生处理:进行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必须洗手,并采用无菌巾进行手部整洁。
保持患者注射部位干燥、卫生。
对于需要穿透皮肤的注射操作,一定要使用一次性消毒针头。
3. 倒法注射操作:将注射器的空气排出,确保注射器内液体渗透到针头之外。
接着进入注射部位,先按下注射器的部分液体,以确保针头进入肌肉后避免药物伸入神经。
注射结束后,要小心地退出针头,以避免药物流失。
根据药物特性来确定不同的注射方式,以保证最佳药物吸收效果。
三、穿刺操作规范1. 穿刺前消毒:穿刺前采用消毒外皮处理患者皮肤,取材、针头、微创操作须选用规范消毒器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穿刺。
对于选择掉落或被污染的穿刺器具,必须重新处理或更换。
外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外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部分:手术前准备。
1. 术前检查。
普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普外科疾病诊疗规范肠梗阻【病史采集】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为阵发性绞痛,腹中部较多见;绞窄性肠梗阻为剧烈的持续性腹腔痛;麻痹性肠梗阻腹痛不明显或持续性胀痛。
2.呕吐:高位肠梗阻呕吐频繁,吐出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膜梗阻呕吐出现迟,吐出物可呈粪样。
绞窄性梗阻呕吐物可为棕褐色或血性。
3.腹胀: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遍及全腹,结肠梗阻腹周膨胀显著,肠扭转等闭袢性梗阻腹隆起不对称。
4.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多不再排气排便;肠套叠、肠系肠血管栓塞可排出果酱样或血性粪便。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早期变化不明显,晚期可有脱水、酸中毒、感染和休克等表现,呼吸心脏功能障碍。
2.腹部检查:腹胀,可见肠形、肠蠕动波。
不同程度的压痛,绞窄性梗阻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可触及有压痛的肿块。
肠鸣音亢进,可听到气过水音或高调金属音,绞窄性肠梗阻晚期或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肛门指诊及腹股沟检查:肛诊注意有无包块、狭窄等,腹股沟有无腹外疝。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全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和血清Na+、K+、Cl-检验,呕吐物和粪便隐血试验。
2.X线检查:直立位或侧卧位透视或拍片。
怀疑肠套叠作空气灌肠,乙状结肠扭转或结肠肿瘤时可作钡剂灌肠。
【诊断】根据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和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肠鸣音亢进等,一般可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明确:是机械性还是动力性梗阻,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梗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堵塞(肿瘤、肠蛔虫、粪便、异物、结石等)、肠套叠、腹内疝、嵌顿或绞窄性腹外疝、肠系膜血管栓塞。
【鉴别诊断】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
【治疗原则】解除梗阻,矫正全身生理紊乱。
1.非手术治疗:(1)适应证:1)单纯性机械性不完全性肠梗阻;2)单纯性机械性完全肠梗阻早期,如肠扭转、肠套叠等;3)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
2.治疗方法:(1)肠减压。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要求规范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第十三章普通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根据科学方法和规范化的操作步骤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性规范。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质量。
以下是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1.手术操作前准备:在手术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的结果分析等。
同时,手术器械、药物和麻醉设备需要得到充分检查和准备。
2.术前交底: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做好术前交底工作,详细介绍手术目的、术前准备、手术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以及手术后的康复方案等,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
3.无菌操作:手术中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规范,包括正确佩戴手术衣、手套、口罩和帽子等,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并正确使用无菌手术器械。
4.手术切口处理:医务人员在手术切口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切口的位置、大小和方向,确保充分露野并减少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同时,手术切口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和缝合。
5.出血控制: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控制手术区域的出血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方法,如电凝、缝线结扎或血管夹等,以确保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和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
6.病灶处理:根据手术的需要,医务人员需要彻底清除或切除疾病相关的组织、肿块或器官等,确保手术目标的实现。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结构、器官和神经等,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7.引流和封闭: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需要正确选择和安置引流管和封闭材料,确保手术区域的引流畅通、封闭牢固,并减少感染的发生。
8.术后处理:术后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伤口愈合、引流液的量和性质等。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并妥善处理并发症和其他不良事件。
总结起来,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前准备、无菌操作、手术切口处理、出血控制、病灶处理、引流和封闭、术后处理等多个方面。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一、换药术-----------------2二、拆线-------------------3三、清创术-----------------4四、急救止血法-------------5五、腹膜腔穿刺术-----------5六、胃插管术---------------6七、气管切开术-------------7八、胃肠减压术-------------8九、清创缝合术-------------8-9一、换药术【适应症】1.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
2.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
【术前准备】1.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
2.与患儿及家属谈话,做好各种解释工作。
争取病人及家长配合。
3.准备换药包、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用屏风遮挡。
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如伤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范围≥15cm。
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
清理后再消毒2遍。
5.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
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6.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7.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尖锐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混放。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是指对外科疾病进行的非特定性诊疗和治疗。
普外科的疾病范围广泛,涉及的技术操作也非常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对普外科常见的技术操作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临床医生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一、手术准备手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包括以下内容:1.病史询问:了解病人的病史、过敏史等情况,以避免手术期间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2.术前准备:常规要求禁食禁水。
手术前应进行洗手、消毒、穿戴好手术衣、戴好手术帽口罩手套。
3.术前讨论:手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讨论,明确手术目的、手术风险等情况。
4.手术器械准备:根据手术方案,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手术器械。
5.手术室准备:消毒手术室,确保手术区域无菌。
二、麻醉手术时需要使用麻醉来控制患者的疼痛,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可分为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和全身麻醉。
1.局部麻醉:常用于较小的手术,是将麻醉药局部注射至手术部位,使手术部位失去感觉。
2.表面麻醉:适用于术前的皮肤消毒。
3.全身麻醉:适用于大型的手术,是让患者整个身体处于麻醉状态。
在使用麻醉时,必须注意安全,避免出现麻醉过量等情况。
三、手术步骤普外科手术包括多种手术,具体的手术步骤要根据手术类型而定。
以下是一些常规的手术步骤:1.切口:手术开始前往往需要进行切口。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
2.局部解剖:手术中需进行局部解剖,明确病变部位的位置,切断与周围组织的连结。
3.病变切除:根据手术方案,进行病变的切除。
4.缝合:手术结束后要进行缝合,确保手术口不出现感染等情况。
缝合可采用手工缝合或缝合器。
5.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要对伤口进行处理,消毒包扎等。
以上步骤是普外科手术常见的步骤,具体操作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手术中应避免操作失误,引起不必要的损伤等。
四、鉴别诊断在诊疗中,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普外科的疾病种类繁多,鉴别诊断有助于确定疾病的类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普通外科诊疗规范(全套完整版)
普通外科诊疗规范(全套完整版)
1. 前言
本文档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普通外科诊疗的规范和指导。
通过遵守本规范,可以提高外科诊疗的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术前准备
在进行任何外科手术之前,医务人员应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录入患者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
- 进行患者的全面体检和评估;
- 安排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 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和术后恢复。
3. 术中操作
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操作规范: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场所有无菌环境;
- 根据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并确保麻醉的安全性;
-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进行手术操作,避免损害周围组织和器官;
- 在手术过程中及时记录操作细节和重要的观察结果。
4. 术后护理
外科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提供患者合适的术后护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异常情况;
- 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伤口护理和康复锻炼;
- 定期进行术后随访,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5. 总结
本文档介绍了普通外科诊疗的规范和指导,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医务人员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应遵循本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普通外科中常用的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包括腹膜腔穿刺术和中心静脉压测量。
腹膜腔穿刺术适用于以下情况:1.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是否有积脓、积血,或抽液作化验和病理检查;2.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3.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4.腹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证包括:1.严重肠胀气;2.妊娠;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4.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昏迷先兆。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步骤:1.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2.取平卧位或斜卧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3.根据需要选择穿刺点,常见的有脐和髂前上棘间连线外1/3和中1/3的交点、脐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左和右1~1.5cm处,以及腹中线上的穿刺点;4.带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进行常规消毒,用1%~2%普鲁卡因2ml作局麻,须深达腹膜;5.作诊断性抽液时,可用17~18号长针头连接注射器,穿刺针垂直刺入皮下在皮下潜行后再垂直刺入腹腔,抽液后拔出穿刺针,揉压针孔,局部涂以碘酒,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6.腹腔内积液不多,腹腔穿刺不成功,为明确诊断,可行诊断性腹腔灌洗,采用与诊断性腹腔穿刺相同的穿刺方法;7.腹腔放液减压时,用胸腔穿刺的长针外连一长的消毒橡皮管,用血管钳夹住橡皮管,从穿刺点自下向上斜行徐徐刺入,进入腹腔后腹水自然流出,再接乳胶管放液于内。
放液不宜过多、过快,一般每次不超过3000ml。
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用力按压局部,碘酒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缚紧腹带。
中心静脉压测量适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以及进行输液或静脉高营养(TPN)。
禁忌证包括出血素质和穿刺或切开部位感染。
在操作时,可以选择颈内静脉插管术。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紧急的呼吸道管理方法,应在严密监护下进行。
病人取仰卧位,颈部后伸,头后仰,以减轻颈部皮肤的张力。
2.局部消毒:用碘酒或酒精消毒颈部,包括下颌、颈侧及胸骨上段,约10cm长,2cm宽的区域。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普如果此附件中有图片,将无法显示。
普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xx。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xx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xx(Horner)综合征。
心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心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 前言本指南旨在规范心脏外科的诊疗操作,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遵循本指南可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心脏外科诊疗水平,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2. 术前准备2.1 患者评估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脏功能、肺功能、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评估结果将影响手术适应性和术后护理方案的制定。
2.2 术前讨论术前应组织心脏外科团队进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和操作流程。
讨论的内容应包括手术类型、术前准备、手术器械配置等。
3. 手术操作3.1 麻醉管理手术操作前,由专业麻醉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麻醉管理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3.2 手术器械准备根据术前讨论的结果,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手术器械,确保其完整、无损、清洁。
3.3 手术操作流程根据手术方案,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
手术操作前,应对手术区域进行必要的消毒,并覆盖无菌手术巾。
手术操作中应注意规范的手术姿势、用力的控制和操作的精细。
3.4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术后管理,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出血情况、评估术后疼痛等。
并且应及时将患者转入恢复室进行观察和护理。
4. 术后护理4.1 住院观察术后应将患者转入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或普通病房进行住院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生理指标,及时识别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4.2 术后药物管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恰当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抗凝血药物等。
应严格遵守用药时机、剂量和禁忌症等要求。
4.3 出院指导术后出院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详细的术后恢复指导,包括注意事项、药物使用、饮食调控、锻炼等内容,并定期进行复诊和随访。
5. 结束语本指南对心脏外科诊疗的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为医疗机构的开展心脏外科手术提供参考和指导,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
以上是《心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外科临床诊疗指引技术操作规范
外科临床诊疗指引技术操作规范
简介
这份文档旨在规范外科临床诊疗过程中的技术操作,以提高手
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本指引适用于外科临床工作人员,包括医生、
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
术前准备
- 确认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和手术方案。
- 提前进行相关检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 准备必要的手术材料和设备,确保其完整、清洁和有效。
术中操作
- 患者的手术风险评估应在手术开始前进行,并记录在病历中。
- 患者和手术部位的标识应在手术室内进行,确保手术无误。
- 手术器械和设备应符合卫生标准,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灭菌
处理。
- 手术操作应按照安全和规范的程序进行,遵循操作顺序和要求。
- 术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在手术记录中。
- 术中如有涉及药物使用,应按照药物管理规范进行,确保用药安全和正确性。
术后处理
- 手术后,患者应移入恢复室进行观察和护理,确保安全和舒适。
- 手术无异常情况时,对患者进行术后指导,告知注意事项和饮食要求。
- 手术后如有特殊情况或并发症发生,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术后随访
- 手术后,进行术后随访,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情况。
- 随访过程中如有问题或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应及时进行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
结论
本文档旨在制定外科临床诊疗指引技术操作规范,用于规范外科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这一操作规范适用于外科临床工作人员,应在工作中得以遵循和实施,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外科手术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外科手术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标准1. 引言该文档旨在为外科手术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提供规范标准。
这些规范标准旨在保证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 操作准备在进行任何外科手术之前,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操作准备步骤:- 验证患者身份并确认手术部位。
- 准备手术室、工具和设备,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和规范。
- 打开手术室并准备必要的消毒物品和药物。
- 按照手术要求准备患者,包括麻醉、固定和清洁手术部位。
3. 手术操作流程外科手术的操作应按照以下标准流程进行:1. 麻醉与镇静-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确保麻醉效果良好。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2. 切口与阻断-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大小,并进行准确的切口。
- 进行血管和神经的阻断,以减少出血和控制疼痛。
3. 手术器械使用- 使用合适的手术器械进行手术操作,确保其无损坏和正确清洁。
- 遵循器械使用规范,如正确握持、定位和操作。
4. 出血控制与止血- 准确识别出血点,迅速采取止血措施,以防止大量出血。
- 使用合适的止血材料和技术,如填塞、压迫或电凝止血。
5. 修复与关闭- 进行合适的修复和重建,以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
- 注意修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确保其安全和可靠。
6. 愈合与护理- 采取适当的愈合和护理措施,促进伤口早期康复。
- 提供患者术后的饮食、活动和药物指导。
4. 总结以上是外科手术常见诊疗技术操作的规范标准。
通过遵循这些操作规程,医务人员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为患者带来理想的治疗效果。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引言外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通过手术等方法治疗各种外科疾病。
外科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对于确保手术安全和病人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介绍外科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以期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病人治疗效果。
1. 手术准备在进行任何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应进行严格的手术准备工作。
以下是手术准备的一般要求: - 病人的全面评估和术前准备,包括麻醉评估、手术风险评估等。
- 准备手术器械和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准备工作。
- 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和无菌,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
- 手术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2. 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外科手术中的基本要求,以防止手术部位感染和交叉感染。
以下是无菌操作的常见措施: - 医务人员应穿戴干净的手术衣、手术帽、口罩和手套,并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
- 手术器械和材料应经过严格的消毒或灭菌处理。
- 手术操作区域应进行无菌处理,包括手术台、手术器械和手术帷幕等。
- 医务人员应经常洗手,并使用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
3. 外科手术操作规范外科手术操作规范是确保手术安全和病人康复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外科手术操作规范的一般要求: - 在手术中,医务人员应遵循手术顺序和步骤,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手术切口和缝合技术应符合规范,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愈合良好。
- 麻醉管理应科学合理,确保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 医务人员应时刻注意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4. 术后处理术后处理对于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
以下是术后处理的一般要求: - 医务人员应对术后病人进行密切观察,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 根据术后情况,医务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包括恰当的药物应用、伤口护理等。
- 医务人员应向术后病人和其家属提供必要的术后护理指导和康复建议。
- 定期随访术后病人,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人康复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阳县妇幼保健院外科诊疗常规目录结节性甲状腺肿诊疗规范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诊疗规范胆囊结石(或合并胆囊炎)胆囊息肉肝内、外胆管结石(或合并急性胆管炎)急性阑尾炎腹股沟斜疝急性胰腺炎乳腺癌肠梗阻结节性甲状腺肿诊疗规范【概述】单纯性甲状腺肿是以缺碘为主的代偿性甲状腺肿大。
常见于居住在离海较远的山区,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在非流行地区也有散在发病。
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大多自青少年时期发病。
.【诊断要点】1.症状:颈前肿物病史。
2.体征:多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查体在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可扪及多个(或单个)结节,质地柔软,随吞咽上下移动。
3.辅助检查:甲状腺超声: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内多发囊/实性结节,并可明确甲状腺结节的数目及位置。
【诊断依据】1.症状:颈前肿物病史。
2.体征:多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查体在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可扪及多个(或单个)结节,质地柔软,随吞咽上下移动。
3.辅助检查:甲状腺超声: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内多发囊/实性结节,并可明确甲状腺结节的数目及位置。
【鉴别诊断】1.甲状舌管囊肿:肿物活动与吞咽活动无关,与伸舌运动关系密切。
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上出现多食、消瘦、易怒等症状,甲状腺激素升高。
3.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改变,血清中出现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线粒体抗体等。
甲状腺癌:甲状腺内单发结节多见,可有短期内无痛4.性生迅速生长。
体检见甲状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质硬,随吞咽上下移动性小,淋巴结肿大常见。
彩超示甲状腺内单发(或多发)实性结节,血流丰富,常伴有钙化;10%-20%核素扫描为冷结节。
【手术适应症】1.压迫气管、血管、神经并出现临床症状;2.胸骨后甲状腺肿;3.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生活者;4.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有功能亢进者;5.结节性甲状腺肿疑有恶变者。
【手术禁忌症】1.青春发育期或妊娠期的生理性甲状腺肿。
2.20岁以下年轻人弥漫性甲状腺肿。
3.全身状态不佳,不能耐受手术者。
【治疗原则】1.有手术指征者应择期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
2.有手术禁忌者根据情况可多食含碘食物或药物治疗。
【转归判断标准】1.痊愈:手术后甲状腺无结节残留,甲状腺功能正常,无手术并发症。
2.好转:手术后甲状腺仍有结节残留,但主要临床症状消失。
.3.加重:气管受压等临床症状加重。
4.死亡。
【危重症】1.手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判断标准:多发生在术后48h内,多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甚至窒息。
抢救措施:敞开切口、清除血肿、或气管切开、再次手术止血。
抢救成功标准: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缓解。
2.手足抽搐判断标准:多发生在术后1-3天,多为面部、唇部、手足部针刺样麻木或强直感严重可出现面肌和和手足伴有疼痛的持续性痉挛。
抢救措施: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
抢救成功标准:抽搐缓解。
甲状腺腺瘤【概述】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
按形态学可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
滤泡状腺瘤多见,周围有完整包膜,乳头状囊性腺瘤少见,常不易与乳头状腺癌区分。
岁以下妇女。
40本病多见于【诊断要点】1.症状:颈前肿物病史。
2.体征:多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多单发。
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
3.辅助检查:甲状腺超声可见甲状腺内肿物,明确其大小及位置。
【诊断依据】1.颈前肿物病史。
2.颈前可以触及肿物,随吞咽上下移动。
3.超声显示甲状腺囊/实性肿物。
【鉴别诊断】1.甲状舌管囊肿:肿物活动与吞咽活动无关,与伸舌运动关系密切。
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上出现多食、消瘦、易怒等症状,甲状腺激素升高。
3.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改变,血清中出现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线粒体抗体等。
4.甲状腺癌:甲状腺内单发结节多见,可有短期内无痛性生迅速生长。
体检见甲状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质硬,随吞咽上下移动性小,淋巴结肿大常见。
彩超示甲状腺内单发(或多发)实性结节,血流丰富,常伴有钙化;10%-20% 核素扫描为冷结节。
.【手术指征】甲状腺腺瘤较易引起甲亢和恶变,故一经诊断,应早期手术。
【手术禁忌症】全身状态不佳,不能耐受手术者。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切除标本必须立即行冰冻切片检查,以判定有无恶变。
【转归判断标准】1.痊愈:腺瘤切除,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
2.好转:腺瘤切除,但临床症状未缓解。
3.加重:临床症状加重。
4.死亡。
【危重症】1.手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判断标准:多发生在术后48h内,多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甚至窒息。
抢救措施:敞开切口、清除血肿、或气管切开、再次手术止血。
抢救成功标准: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缓解。
2.手足抽搐天,多为面部、唇部、1-3判断标准:多发生在术后手足部针刺样麻木或强直感,严重可出现面肌和手足伴有疼痛的持续性痉挛。
抢救措施: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
抢救成功标准:抽搐缓解。
甲状腺功能亢进诊疗规范【概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系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分泌甲状腺激素(T H)过多,造成机体的神经、循环及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多数甲亢起病缓慢,亦有急性发病,发病率约为31/10万,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4~6 。
甲亢通常是指功能亢进性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而言,临床上最多见。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两种学说: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学说,认为本病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但通过测定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偏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兴奋试验无反应、垂体切除仍可发生甲亢等事实否定了这一传统学说。
②免疫学说认为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代研究证明:本病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因感染、精神创伤等应激因素而诱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所致的一种器官特异性T属于抑制性发,自身免疫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同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分类如下:甲状腺性甲亢(Graves病、自主性高功能甲状腺结节或腺瘤、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滤泡性甲状腺癌、碘甲亢、新生儿甲亢)、垂体性甲亢、异源性TSH综合征、卵巢甲状腺肿伴甲亢、仅有甲克症状而甲状腺功能不增高。
【诊断要点】1.症状:代谢增高症状群(怕热,多汗,皮肤温度湿润,皮肤潮红,常有低热。
病人常有心动过速、心悸感、食欲亢进、易饥饿、体重减轻、疲乏无力。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神经过敏,易激动,言语行动匆促、焦虑、多疑、严重时可出现忧郁、多虑、躁狂等神经失常。
手颤。
)2.体症: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肿为弥漫性、对称性,质地不等,无压痛。
甲状腺上下极可触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高功能腺瘤腺瘤者常可在甲状腺表面触及结节。
可有突眼征。
3.辅助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有TT3和(或)TT4升高TSH下降。
;超声检查可发现甲状腺弥漫肿大,血运丰富;或发现结节。
【诊断依据】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特别要注意怕热、多汗、易1.激动、纳亢、消瘦、腹泻、静息时仍心动过速、眼征及甲状腺肿大等。
2.在甲状腺部位查到震颤及血管杂音,更具有诊断意义。
3.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清总T3及T4升高,血中TSH浓度常低于正常。
【鉴别诊断】1.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没有典型的甲亢症状,没有总T3、T4的改变。
2.甲状腺腺瘤:病人没有典型的甲亢症状,没有总T3、T4的改变。
【手术适应症】1.除病情较轻者及伴有其他严重疾患不宜手术者外,均可手术治疗;2.如果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4-5个月后疗效不能巩固者,应考虑手术治疗;3.对于继发性甲亢和高功能腺瘤者,宜以手术治疗;4.应用I治疗的效果不显著者;1315.同时有恶变可能存在者;6.已并发有左心扩大,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律失常者,更应手术;7.妊娠早期、中期即4-6个月时。
】手术禁忌症【.1.病情较轻,未经内科治疗的病人;或伴有其他严重疾患不宜手术者;2.妊娠晚期可待分娩后再行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1.内科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辅助治疗和加强营养的生活治疗等。
抗甲状腺药物以硫脲类化合物为主,作用机理为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此方法是内科治疗中的主要方法。
辅助治疗主要是采用心得安、利血平等对症治疗,可以协同抗甲状腺药物缓解甲亢病人的高代谢状态和神经精神兴奋状态。
生活治疗是适当休息,饮食给予足够的营养和热量,包括糖、蛋白质、脂肪及B族维生素等,并注意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
2.外科治疗:通过手术切除部分甲状腺组织或切除其他引起甲亢的腺瘤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而达到治疗目的,有时用作药物治疗失败者。
3.同位素治疗:用放射性碘破坏甲状腺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有“内科甲状腺手术”之称。
4.以上治疗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临床上往往是需要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转归标准】1.痊愈:甲亢症状消失,总T3、T4恢复正常。
恢T4、T3好转:甲亢症状缓解,但未完全消失,总2.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3.加重:甲亢危象出现。
4.死亡。
【危重症】1.甲亢危象前兆:发热,但未超过39度;脉率120-140次/分;纳差,恶心;烦躁、多汗。
危象:发热超过39度;脉率超过160次/分,可伴心律失常和心衰;大汗淋漓,继而汗闭;极度烦躁、谵妄、昏迷等;呕吐、腹泻和黄疸。
预防和处理:术后36小时内给予冬眠合剂半量,控制体温在37度左右,控制脉率在90次以下;一旦出现危象,需立即给予处理:利血平1-2毫克肌注,口服复方碘化钾溶液3-5毫升,静点氢化可的松200-400毫克/天,苯巴比妥100毫克肌注,物理降温或退热药物,静点葡萄糖,有心衰者使用洋地黄制剂。
抢救成功标准:危象症状消失,体温下降至37度左右,脉率下降至90次/分左右。
胆囊结石(或合并胆囊炎)【概述】胆囊结石主要是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
中年以上者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9-3。
从地域来看,我国北方及西北则较南方为多见。
另外,有的胆囊结石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仅在尸检或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故本病的实际发病率较临床为高。
【诊断要点】1.症状:部分病人可没有临床症状,只在体检时发现胆囊结石;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右上腹不适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急性发作者可有典型的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放散病史。
2.体征:反复发作者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查体可有右上腹压痛或腹膜炎表现。
3.辅助检查:超声见胆囊内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合并炎症时还可见胆囊壁增厚以及胆囊大小的变化。
【诊断依据】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查体有右上腹压痛。
也可无症状,体检发现胆囊结石。
2.右上腹压痛或腹膜炎表现。
3.超声见胆囊内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合并炎症时还可见胆囊壁增厚以及胆显示胆囊内的高密度影,其位置可随CT囊大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