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级药师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5)
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二章理气药型题(单项选择题)(一)A11、哪种理气药具有雌激素样作用()A 木香B 陈皮C 香附D 枳壳E 青皮2、青皮祛痰作用的有效成分()A 枸橼酸B N-甲基酪胺C 柠檬烯D 黄酮苷E 柑橘素3、枳壳通过哪种途径给药具有升压作用()A 肌注B 皮下C 口服D 静脉E 黏膜4、青皮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A N-甲基酪胺B 对羟福林C 黄酮苷D 柠檬酸E 以上均非5、陈皮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A 对羟福林B 柠檬醛C 黄酮苷D 柠檬酸E 以上均非6、青皮的主要药理作用()A 降血糖B 利胆C 降血压D 利尿E 泻下7、陈皮的主要药理作用()A 祛痰平喘B 泻下C 解热D 升血压E 镇咳8、枳实用于治疗胃肠无力性消化不良的药理基础()A 对胃肠有抑制作用B 对胃肠有兴奋作用C 对胃肠有双向调节作用D 对胃肠有先兴奋后抑制作用E 对胃肠大剂量兴奋小剂量抑制作用9、枳实的临床应用()A 子宫脱垂B 早孕反应C 流产D 功能性子宫出血E 以上均非10、下列哪项不是枳壳的主要药理作用()A 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B 对胃肠有兴奋作用C 对胃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D 对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E 抗溃疡作用11、木香的主要药理作用()A 抗心律失常B 镇咳C 抗休克D 抗消化性溃疡E 以上均非12、枳实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A 消旋去甲乌药碱B 甲硫氨酸C 葫芦巴碱D N-甲基酪胺E 柠檬烯13、青皮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A 升血压B 降血压C 增快心率D 减慢心率E 先降压后升压14、陈皮降血压作用的活性成分是()A 对羟福林B N-甲基酪胺C 柠檬烯D 甲基橙皮苷E 二氢川陈皮素15、反映木香"行气止痛"功效的实验是()A 对胃肠平滑肌影响实验B 对支气管平滑肌影响实验C 保肝实验D 对消化液分泌影响实验E 以上均非16、反应青皮"疏肝理气"功效的实验()A 保肝作用实验B 抗肝炎病毒实验C 利胆作用实验D 利尿作用实验E 以上均非17、理气药抑制胃肠作用的表现()A 使胃肠平滑肌痉挛B 使胃肠平滑肌松弛C 对抗阿托品的作用D 与氯化钡有协同作用E 使胃肠蠕动加速18、哪项不是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对胃肠平滑肌的双向调节B 对支气管平滑肌的双向调节C 对子宫平滑肌的双向调节D 对消化液分泌呈双向调节E 利胆作用19、哪项不是平滑肌的激动剂()A 乙酰胆碱B 氯化钡C 新斯的明D 磷酸组胺E 肾上腺素20、哪项不是枳壳的临床应用()A 休克B 胃下垂C 子宫脱垂D 脱肛E 以上均非21、哪种理气药无升血压作用A 枳实B 枳壳C 陈皮D 青皮E 香附22、与香附调经止痛功效无关的药理作用()A 抑制子宫平滑肌B 抗炎C 镇痛D 雌性激素样作用E 松弛胃肠道平滑肌23、哪项不是香附的主要药理作用()A 升高血压B 抗炎C 镇痛D 抑制中枢E 利胆24、陈皮的临床应用()A 高脂血症B 脱肛C 肾炎水肿D 泌尿系统感染E 支气管炎25、香附的临床应用()A 胃痛B 关节痛C 头痛D 肌肉痛E 腰痛26、木香的临床应用()A 肝炎B 痢疾C 肾炎D 尿道炎E 肺炎型题(每组题的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一总论(一)目的和任务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各种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
重点研究与中医理论有关的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通过研究和实验了解中药药理研究的概貌。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使医务工作者在用药时进一步认识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原理,以及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
是中药学范畴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
其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1)通过实验研究,弄清中药的作用性质和活性强度,有助于阐明祖国医药学理论。
(2)将中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结合起来,有助于促进中药学的发展。
(3)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结合中药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配伍应用、改良剂型、提高疗效、减少毒性,提供科学实验依据。
(4)通过实验药理学方法,发展新的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扩大药源,老药新用。
(二)中药发展简史及现代研究的主要成就:(1)中药发展简史及本草学主要著作中药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广大劳动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劳动人民在自然斗争、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得到的药物知识的总结。
其中麻黄治喘、常山抗疟、楝实驱虫、大黄泻下等,都是有价值的科学记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间药物的应用日趋广泛。
汉、晋时期,华佗、李当之、吴普等人对药物均有较大贡献。
公元六世纪初,梁。
陶弘景汇集当时流行的《名医别录》和本草经,整理编写了《本草经集注》,收药73O种,不仅增加了药物品种,而且按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谷等自然来源分类,开创了本草学药品的自然分类法,一直为后世本草如《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所效法。
它还设有“诸病通用药”一栏,对于辨证用药,甚为方便。
书中并对采药季节,贮藏、保管、真伪鉴别、炮制方法、制药规范及用药方法等,都做出了一系列的说明,这在药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公元七世纪,本草学著作已近三十种,编写体例和内容取材出现了某些重复,证治和解说也互有短长,急待整理提高。
中药药理学电子版教材
第一章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1、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个学科。
2、与现代药理学的区别与联系(1) 共同点:研究对象一药物与机体,研究内容一作用及作用机理(2)不同点: 理论基础例:对麻黄功效及药理作用的不同表述3、与传统中药学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以相同理论为指导;(2)区别:研究手段中药药理学二、研究内容1、中药药效学2、中药药动学三、研究的目的与任务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
2、提高临床疗效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
4、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
5、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1、第一阶段:二十世纪20~40年代,我国学者陈克恢等对中药麻黄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发现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如麻黄碱.这一时期的研究不仅起到开创性的作用,而且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即从天然药材中提取其化学成分,通过筛选研究确定其药效和有效成分,与植物药的研究模式极为相似.2、第二阶段:大约在50~80年代。
中药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以及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标志性成果有丹参、川芎、冠心11号方活血化瘀作用研究,延胡索镇痛镇静作用研究,桔梗及满山红祛痰镇咳作用研究,清热解毒药抗菌抗病毒作用研究等。
该时期中药药理研究发现,许多中药除具有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之外,还具有一些新发现的药理作用。
3、第三阶段90年代,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两条思路逐渐清晰,一是继续沿植物药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中药,二是突出了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
进一步明确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多层次、多靶点的概念, 强调中药复方作用的多效性,并通过整体复方的分离提取寻找有效部位或单体【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第一节:中药四性(气)的现代研究寒、热、温、凉四性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是从用药后机体对药物所产生的反应(作用和疗效)中概括出来的,凡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便认为属于热性或温性药(多具有祛寒、温里、助阳补气功效) 凡能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认为属寒性或凉性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泻火)中医临证用药原则:温热药可治寒证。
2024年初级药师考试大纲
2024年初级药师考试大纲
2024年初级药师考试大纲包括专业知识、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物化学等科目。
以下是药理学大纲的示例:
一、绪言
1. 药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
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药物治疗学、药物经济学等
要求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以及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
1. 药物的作用靶点
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等
要求掌握药物的作用靶点及其在药物作用机制中的作用。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
1. 药物的吸收
口服、吸入、注射等给药途径及吸收机制
2. 药物的分布
组织器官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3. 药物的代谢
药物的代谢过程及代谢产物的性质和活性
4. 药物的排泄
排泄途径及排泄机制
要求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四、药物效应动力学
1. 药物的作用
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的概念及特点
2. 药物的量效关系
剂量反应曲线及量效关系的数学模型
3.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信号转导途径
要求掌握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药物作用的特点及机制。
中药药理学习题册
(中药药理学习题册)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我国传统药物称为“中药”不包括()A.药材B.提取物C.药品D.中成药()2、机体主要指人体、动物体和()A.病原体B.微生物C.支原体D.病毒()3、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包括预防和治疗作用、保健作用和()A.停药反应B.毒副作用C.副作用D.后遗效应()4、机体对中药的作用,主要是研究中药接触或进入机体后,不包括()过程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出()5、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A.中药药效学B.中药药动学C.中药药代学D.中药毒理学()7、现存世界上最早的药学专著()A.《本草经集注》B.《神农本草经》C.《唐本草》D.《纽伦堡药典》()8、既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A.《本草经集注》B.《神农本草经》C.《唐本草》D.《纽伦堡药典》()9、专门设有“药理篇”的专著是()A.《本草经集注》B.《神农本草经》C.《唐本草》D.《圣济经》()10、20世纪初,我国学者袁淑范研究()对动物肠管运动的影响,是现代意义上最早的中药药理实验A.麻黄碱B.黄连素C.何首乌蒽醌衍生物D.乌头碱()11、20世纪20-40年代,国内学者沿用()的研究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延续至今的中药药理研究思路A.袁淑范、陈克恢B.刘完素、陈克恢C.袁淑范、李东垣D.刘完素、李东垣二、判断题(A.正确 B.错误)()13、专门设有“药理篇”的专著是《圣济经》三、填空题14、中药的药理作用具有 , , , 的特点。
15、中药药理学研究主要经历了和两个重要阶段。
16、《圣济经·药理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17.我国首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有拟肾上腺素样药理作用。
18.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包括、和三个方面。
四、问答题。
19、中药药理学。
答:第二章中药药性一、单选题()1、按照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具有沉降性质的性味是()A.苦,温B.辛,温C.苦,寒D.甘,寒()2、辛者能散能()A.能收B.能补C.能和D.能润()3、酸者能涩能()A.软坚B.收C.泄D.润()4、咸能下能()A.缓B.补C.和D.软坚()5、具有补益功效的中药具有()A.辛味B.甘味C.咸味D.苦味()6、中药归经理论最早论述于()A.《皇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通鉴外纪》D.《本草备要》()7、大黄具有泻下的功效,归()经A.肾经B.大肠经C.肝经D.肺经()8、味辛、甘,性温热的药物多属于()A.升浮药B.沉降药C.攻下药D.润下药()9、酸先入()A.心B.脾C.肝D.肾()10、苦先入()A.心B.脾C.肝D.肾()11、药物经酒制则()A.升B.散C.收敛D.下行()12、具有解表、透疹、升阳举陷功效的药物,作用趋势是()A.升浮 B.沉降C.攻下D.润下()13、药物经盐炒则()A.升B.散C.收敛D.下行()14、抗惊厥作用的药物主要归()经A.心经B.肾经C.肝经D.肺经()15、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是()A.中药有效成分的选择性分布B.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不同C.中药有效成分的摄入不同D.中药有效成分的排泄过程不同()16、对中药体内元素分布进行测定,分布最集中于()A.心经B.肾经C.肝经D.肺经()17、解表药作用趋势多体现在()A.适中B.上升C.下降D.都有可能()18、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药物,其作用趋势主要为()A.适中B.上升C.下降D.都有可能()19、冰片作为多种中药复方的“引药”,其主要利用()特点A.清神醒目 B.芳香走窜C.凉血解毒D.引火下行()20、安神药物的主要作用趋势为()A.适中B.上升C.下降D.都有可能()21、12种经络中,除了()以外,其余均对大脑有影响A.归肺经B.归肾经C.归大肠经D.归心经()22、()的药物均含有比较高的Mn、Zn,与人类的生殖发育有密切联系A.归肺经B.归肾经C.归大肠经D.归心经()23、引经药的活性成分对其它药物具有()和诱导的作用A.协同B.抵消C.促进排泄D.灭活()25、具有息风止痉、止咳平喘类的药物,其主要作用趋势为()A.适中B.上升C.下降D.都有可能()26、红花对血液循环系统和子宫的作用于其作于与心经、()有关A.肺经B.肾经C.大肠经D.肝经()27、对中药升降浮沉的理论研究,主要是结合方药的()开展的A.药物代谢B.药物性质C.药理作用D.药物吸收()28、中药归经理论是药物的作用以及效应的定向与定位,是()与药理作用部位的综合A.药物代谢B.药物性质C.药理功效D.药物吸收()29、寒凉药石膏、知母长期给药,可使下列哪种中枢神经介质含量降低()A.AChB.5-HTC.NAD.GABAE.以上均非()30、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中药是()A.钩藤B.五味子C.羚羊角D.苦参E.黄芩()31、长期给药可使中枢NA.和D.A.含量增加的中药是()A.附子、干姜B.黄连、黄柏C.茯苓、白术D.石膏、知母E.以上均非()32、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A.痛阈值降低B.惊厥阈值升高C.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D.心率加快E.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33、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A.痛阈值降低B.惊厥阈值升高C.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D.心率加慢E.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34、连续使用温热药会使下列何种机体的递质增加()A.NA.B.AchC.5-HTD.GABA.E.NO()35、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A.痛阈值降低B.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C.心率减慢D.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E.体温降低()36、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A.痛阈值降低B.体温降低C.心率加快D.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E.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37、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感染作用()38、温热药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39、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氨基酸B.有机酸C.挥发油D.生物碱E.皂苷()41、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糖类()42、酸味药所含鞣质的主要药理作用是()A.镇静B.镇咳、祛痰C.利尿消肿D.止泻、止血E.降低血压()43、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氨基酸和糖类()44、补虚药的药味主要为()A.辛B.酸C.甘D.苦E.咸()45、苦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挥发油B.蛋白质C.有机酸D.生物碱E.鞣质()46、在有毒中药的五味中占有比较高比例的味道为()A.辛B.酸C.甘D.苦E.咸()47、咸味药所含主要成分是()A.挥发油B.无机盐C.有机酸D.生物碱E.鞣质()48、咸味药主要分布在下列哪类药物中()A.清热药B.温里药C.祛风湿药D.理气药E.温肾壮阳药()49、寒凉药常具有的药理作用是()A.强心B.平喘C.升高血压D.抗肿瘤E.抗休克二、多选题()51、大多数寒凉药纠正热证(阴虚证)异常能量代谢的途径是()A.阻断β受体B.抑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C.降低红细胞膜钠泵活性D.抑制胰岛素分泌E.抑制食欲()52、大多数温热药纠正寒证(阳虚证)异常能量代谢的途径是()A.激动β受体B.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C.促进胰岛素分泌D.增高红细胞膜钠泵活性E.促进食欲三、判断题(A.正确 B.错误)()53、《内经》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2024版《中药药理学》
加强与国际医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药 的国际化进程,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 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中药药理学的学科特点
01
02
03
04
整体性
中药药理学强调从整体角度研 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注
重中药复方的研究。
多层次性
中药药理学研究涉及分子、细 胞、器官和系统等多个层次。
多靶点性
中药往往具有多成分、多靶点 的作用特点,中药药理学研究 需要揭示其复杂的作用网络。
实践性
中药药理学研究紧密结合临床 实际,注重解决中药临床应用
中药药理学的挑战
成分复杂性
中药通常包含多种活性成分,其相互作用和 药效机制复杂,给研究带来挑战。
药效评价困难
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传统 的药效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反映其疗效。
质量控制标准不统一
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尚不完善,不同批次、 不同产地的中药材质量差异较大。
国际认可度低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较低,限制了其 国际化进程。
祛湿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祛风湿药
如独活、威灵仙等,具有祛风湿、止 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 膝酸痛等。
利水渗湿药
如茯苓、泽泻等,具有利水渗湿、健 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 利等水湿内停证。
补益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补气药
如人参、黄芪等,具有补气升阳、益 卫固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 食少便溏等气虚证。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确定与验证
确定药效物质基础
01
通过综合研究复方的化学成分、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
信息,确定复方中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
验证药效物质基础
初级药师-药理学-药效学(16页)
药理学——第二节药效学考纲本章节关键字——概念!二、药效学1.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治疗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概念: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2.受体理论(1)受体的概念、特性、类型和调节方式(2)受体学说3.药效学概述(1)亲和力、内在活性、激动剂、拮抗剂、竞争性拮抗剂、非竞争性拮抗剂(2)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及相关概念:最小有效量、作用强度、效能、最小中毒量、极量、量反应、质反应、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指数、安全界限4.影响药效的因素(1)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个体差异、种属差异等(2)药物方面的影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3)耐受性、抗药性、依赖性、成瘾性等一、药物的基本作用◇治疗作用——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对患者不利的作用。
①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特点: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取决于药物的选择性(选择性低的药物,副作用多)②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
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
◇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后出现。
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
◇特殊毒性:包括“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③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效应。
例:镇静催眠药引起的“宿醉”。
④变态反应:少数免疫反应异常患者,受某些药刺激后发生的免疫反应。
特点:过敏体质容易发生;首次用药很少发生;过敏性终生不退;结构相似药物有交叉过敏。
与毒性反应的区别:与剂量和疗程无关;与药理作用无关;不可预知。
⑤特异质反应:是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
例:蚕豆病(红细胞缺乏G-6-P酶,易发生溶血)。
⑥继发作用:药物治疗作用所引发的不良后果。
例: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
⑦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重新出现或加剧,又称停药症状或反跳现象。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药理学单元细目要点要求一、绪言1.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药理学的概念熟练掌握2.新药的药理学临床前药理学研究,临床药理学研究掌握二、药效学1.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治疗作用,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概念: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撤药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畸作用熟练掌握2.受体理论(1)受体的概念、特性、类型和调节方式掌握(2)受体学说了解3.药效学概述(1)亲和力、内在活性、激动剂、拮抗剂、竞争性拮抗剂、非竞争性拮抗剂掌握(2)药物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及相关概念:最小有效量、最小中毒量、极量、作用强度、效能、量反应、质反应、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指数、安全界限熟练掌握4.影响药效的因素(1)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个体差异、种属差异等掌握(2)药物方面的影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掌握(3)耐受性、抗药性、依赖性、成瘾性等掌握三、药动学1.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及其影响因素,首关效应、血浆蛋白结合率、血脑屏障和肝肠循环的概念,常见P450酶系及其抑制剂和诱导剂掌握2.药动学药动学基本概念及其重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药-时曲熟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达峰时间、药物峰浓度、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一级动力学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稳态血药浓度、负荷剂量练掌握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1.结构和功能突触结构,神经分类了解2.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掌握3.生物效应及机制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布及效应了解4.传出神经作用的方式和分类传出神经药物的主要作用方式及分类了解五、胆碱受体激动药和作用于胆碱酯酶药1.胆碱受体激动剂(1)烟碱了解(2)乙酰胆碱、毛果芸香碱的作用和应用熟练掌握2.胆碱酯酶抑制剂(1)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及其机制;有机磷酸酯中毒机制和解救药物熟练掌握(2)毒扁豆碱的药理作用特点了解3.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氯磷定解救有机磷中毒的机制及使用原则熟练掌握六、胆碱受体阻断药1.M受体阻断药(1)阿托品的作用、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合成扩瞳药、合成解痉药的作用特点掌握2.N1受体阻断药代表药物及应用了解3.N2受体阻断药(1)琥珀胆碱作用特点及应用掌握(2)筒箭毒碱、泮库溴铵的临床应用掌握七、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的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麻黄碱、多巴酚丁胺和沙丁胺醇的作用特点掌握八、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α受体阻断药(1)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熟练掌握(2)妥拉唑林、酚苄明的药理作用特点了解2.β受体阻断药(1)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普萘洛尔作用、药动学特点、应用及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阿替洛尔、索他洛尔、醋丁洛尔的作用特点及应用掌握3.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的作用特点与用途掌握九、局部麻醉药(1)应用方法了解(2)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了解(3)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应用掌握十、全身麻醉药1.吸入性麻醉药(1)吸入性麻醉药的药动学和作用机制解(2)氟烷类、氧化亚氮的作用特点及应用掌握2.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丙泊酚、氯胺酮的特点及应用掌握十一、镇静催眠药(1)苯二氮(艹卓)类的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用途与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巴比妥类的作用和应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中毒解救掌握(3)水合氯醛、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的作用特点了解十二、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1.抗癫痫药(1)癫痫类型了解(2)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乙琥胺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熟练掌握(3)其他药物特点了解(4)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原则掌握2.抗惊厥药硫酸镁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掌握十三、抗精神失常药1.抗精神病药(1)氯丙嗪、氯氮平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特点了解2.抗抑郁药(1)三环类抗抑郁药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练掌握(2)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掌握(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了解(4)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掌握3.抗躁狂药碳酸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应用注意掌握十四、抗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药1.抗帕金森病药(1)左旋多巴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含左旋多巴的复方制剂、金刚烷胺的药理作用及应用掌握2.治疗老年性痴呆药中枢性拟胆碱药物的作用和应用掌握十五、中枢兴奋药1.主要兴奋大脑皮质的药物咖啡因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掌握2.促脑功能恢复吡拉西坦、奥拉西坦、甲氯芬酯的作用和应用了解3.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尼可刹米、洛贝林的作用特点和应用掌握十六、镇痛药(1)吗啡和哌替啶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吗啡的作用机制、依赖性产生原理及其防治掌握(3)镇痛药应用的基本原则握(4)可待因、丁丙诺啡、芬太尼和纳络酮的作用特点与应用了解十七、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1.解热镇痛抗炎药(1)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的作用特点与应用掌握2.抗痛风药秋水仙碱、别嘌醇、丙磺舒等抗痛风药的作用和应用掌握十八、抗心律失常药(1)作用机制和分类了解(2)利多卡因、普萘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3)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等药物的作用特点掌握十九、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1.强心苷地高辛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熟练掌握2.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氨力农、米力农、多巴酚丁胺的作用特点了解3.减负荷药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其他血管扩张药的临床应用了解二十、抗心绞痛及调脂药1.抗心绞痛药用硝酸酯类、硝苯地平、普萘洛尔等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联合应用熟练掌握2.调血脂药(1)他汀类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熟良反应练掌握(2)吉非贝齐、烟酸、考来烯胺及其他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掌握(3)多烯脂肪酸类、保护动脉内皮等药物的作用与应用了解二十一、抗高血压药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氯沙坦、缬沙坦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熟练掌握3.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特拉唑嗪,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阿替洛尔,α和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熟练掌握4.钙拮抗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5.利尿降压药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的降压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熟练掌握6.作用于中枢的抗高血压药物可乐定、莫索尼定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掌握7.影响肾上腺素能递质的药物利血平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掌握8.血管扩张药硝普钠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掌握9.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钾通道开放药:米诺地尔、吡那地尔、尼克地尔等;5-HT受体阻断药:酮色林等了解10.抗高血压的应用原则掌握二十二、利尿药和脱水药1.利尿药(1)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布美他尼、吲达帕胺、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的作用特点和应用了解2.脱水药甘露醇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掌握二十三、血液及造血系统药1.抗贫血药铁制剂、维生素B12和叶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掌握2.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1)肝素、华法林和维生素K的作用及应用熟练掌握(2)链激酶和尿激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熟练掌握(3)低分子量肝素、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特点掌握3.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噻氯吡啶、氯吡格雷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的特点掌握4.升高白细胞药物和造血生长因子维生素B4、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作用特点了解5.血容量扩充药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的作用特点了解二十四、消化系统药1.抗消化性溃疡药(1)抗酸药、前列腺素类、抗胆碱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掌握(2)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掌握(3)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熟练掌握(4)粘膜保护药硫糖铝的作用和用途掌握(5)常用抗幽门螺杆菌药及三联疗法了解2.泻药与止泻药硫酸镁、酚酞、液体石蜡、地芬诺酯的作用和用途掌握3.止吐药甲氧氯普胺、恩丹西酮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掌握4.促动力药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掌握二十五、呼吸系统药1.平喘药(1)β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和用途掌握(2)茶碱类的作用和用途掌握(3)M胆碱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和用途了解(4)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和用途掌握(5)过敏介质释放抑制剂的作用和用途掌握2.祛痰药氯化铵、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的作用和用途掌握3.镇咳药可待因、右美沙芬的作用和用途掌握二十六、抗组胺药1.组胺和组胺组胺的作用了受解2.H1受体阻滞剂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赛庚啶、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等的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掌握二十七、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的药物1.子宫平滑肌兴奋药(1)缩宫素的药理作用,剂量和雌激素对药理作用的影响、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三种麦角生物碱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掌握2.子宫平滑肌松弛药沙丁胺醇、硫酸镁、利托君的作用和用途了解二十八、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证熟练掌握2.促皮质素、盐皮质激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了解二十九、性激素和避孕药1.性激素雌激素、抗雌激素类药、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掌握2.避孕药女用避孕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掌握三十、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1.甲状腺激素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抗甲状腺药(1)硫脲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碘及碘化物药理作用特点掌握(3)β受体阻断药的应用了解三十一、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1.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药理作用、类别特点、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练掌握2.口服降血糖药(1)磺酰脲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熟练掌握(2)双胍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熟练掌握(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掌握(4)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掌握(5)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的作用特点掌握(6)其他降血糖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了解三十二、影响其它代谢的药物1.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雌激素、双膦酸盐类、维生素D、降钙素、钙制剂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掌握2.减肥药物奥利司他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了解三十三、抗微生物药物概论1.基本概念化学治疗、抗菌谱、抗菌活性、抑菌剂、最低抑菌浓度、杀菌剂、最低杀菌浓度、最低抑菌浓度、抗生素后效应熟练掌握2.抗菌作用机制及耐药性青霉素结合蛋白、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多药耐药性等掌握3.合理应用(1)基本原则、联合应用掌握(2)预防用药、特殊人群应用握三十四、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它合成抗菌药物1.喹诺酮类作用机制、抗菌谱、共性和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应用及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磺胺类抗菌谱、作用原理、常用药物的特点、用途、不良反应及防治掌握3.其他合成抗菌药甲氧苄啶、硝基呋喃类的特点掌握三十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1.青霉素类(1)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天然青霉素抗菌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熟练掌握(2)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掌握2.头孢菌素类各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代表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掌握3.其他β-内酰胺类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的药理作用及常用复方制剂;亚胺培南、氨曲南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应用了解三十六、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其它抗生素1.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的抗菌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应用熟练掌握2.其他药物(1)克林霉素的作用特点、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掌握(2)磷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作用特点、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掌握三十七、氨基糖苷类与多粘菌素类抗生素1.氨基糖苷类(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抗菌作用、药动学特点、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掌握2.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B的作用特点、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了解三十八、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1.四环素类(1)药动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抗菌作用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掌握(2)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掌握2.氯霉素药动学特点、抗菌作用和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掌握三十九、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1.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唑类、特比萘芬及卡泊芬净的作用特点、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抗病毒药(1)常用抗病毒药的分类了解(2)抗非逆转录病毒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拉米夫定、利巴韦林的作用特点及用途掌握(3)抗逆转录病毒药齐多夫定的作用特点及用途掌握(4)干扰素的作用特点及用途掌握四十、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1.抗结核病药(1)一线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菌作用及其机制、药动学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二线抗结核病对氨基水杨酸、乙硫异烟胺和吡嗪酰胺的药理作用特点掌握(3)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了解2.抗麻风病药氨苯砜的抗菌作用和应用特点了解四十一、抗疟药1.疟原虫的生活史及药物作用环节原发性红外期、红细胞内期、继发性红外期了解2.常用抗疟药氯喹、青蒿素类、伯氨喹、乙胺嘧啶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四十二、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1)甲硝唑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主要咪唑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掌握(3)其他抗阿米巴药物的特点了解四十三、抗血吸虫和抗丝虫病药吡喹酮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掌握四十四、抗肠道蠕虫病药甲苯达唑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特点;哌嗪和氯硝柳胺特点掌握四十五、抗恶性肿瘤药1.作用机制与分类(1)影响核酸形成了解(2)直接破坏DNA,阻止其复制了解(3)嵌入DNA中,干扰转录过程了解(4)干扰有丝分裂,影响蛋白质合成了解(5)影响激素平衡了解2.不良反应抗癌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掌握3.常用抗肿瘤(1)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掌药物握(2)烷化剂、铂类掌握(3)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多柔比星掌握(4)长春新碱、紫杉醇、三尖杉酯碱掌握(5)他莫昔芬掌握四十六、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1)免疫抑制药环孢素的药理作用及应用掌握(2)他克莫司、麦考酚酸酯及免疫增强药左旋咪唑的药理作用及应用掌握(3)白介素-2、干扰素(IFN)的药理作用及应用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单元细目要点要求一、生物药剂学概述1.生物药剂学定义熟练掌握2.研究内容与目的掌握3.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转运、消除的概念掌握二、口服药物的吸收1.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1)药物的转运机制熟练掌握(2)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掌握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生理因素掌握(2)药物理化性质及剂型因素掌握三、非口服药物的吸收 1.注射给药(1)给药部位与吸收途径掌握(2)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掌握2.口腔粘膜给药(1)口腔粘膜的结构与生理了解(2)影响口腔粘膜吸收的因素掌握3.皮肤给药(1)皮肤的结构与药物的转运了解(2)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掌握4.鼻黏膜给药(1)鼻腔的结构与生理了解(2)影响鼻粘膜吸收的因素掌握5.肺部给药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掌握6.直肠给药直肠给药吸收途径及特点掌握7.阴道给药阴道给药吸收途径及特点掌握8.眼部给药(1)药物吸收途径熟练掌握(2)影响眼部吸收的因素熟练掌握四、药物的分布1.基本概念与意义(1)表观分布容积掌握(2)血浆蛋白结合率掌握(3)组织分布与药效掌握(4)组织分布与蓄积掌握2.影响分布的因素(1)体内循环与血管透过性的影响了解(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掌握(3)药物的理化性质与透过生物膜的能力掌握(4)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掌握(5)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布的影掌握响3.脑内分布(1)血脑屏障的概念熟练掌握(2)从血液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了解(3)药物从中枢神经系统向组织的排出了解4.血细胞内分布(1)红细胞的组成与特性了解(2)药物的红细胞转运了解5.胎儿内分布(1)胎盘构造与胎儿的血液循环了解(2)胎盘的药物转运掌握(3)胎儿内的分布了解6.脂肪组织分布意义及影响因素了解五、药物的代谢1.药物代谢酶和代谢部位(1)药物代谢酶系统掌握(2)药物代谢的部位掌握(3)首过效应熟练掌握2.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了解3.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掌握六、药物排泄1.肾排泄(1)肾小球滤过掌握(2)肾小管重吸收掌握(3)肾小管主动分泌掌握(4)肾清除率熟练掌握2.胆汁排泄(1)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与特性了解(2)肠肝循环概念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掌握3.其他途径排泄了解七、药动学概述1.定义药动学熟练掌握2.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1)治疗浓度范围掌握(2)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关系的模型了解3.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参数(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其时相熟练掌握(2)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熟练掌握(3)血药峰浓度和达峰时间熟练掌握(4)线性与非线性药动学熟练掌握(5)速率过程熟练掌握(6)速率常数熟练掌握(7)半衰期熟练掌握(8)表观分布容积熟练掌握(7)清除率熟练掌握(10)隔室模型掌握(11)统计矩掌握1.一室模型血管内给药的药(1)一室模型静脉注射单次给掌握八、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动学药的药动学(2)一室模型静脉滴注单次给药的药动学掌握(3)一室模型血管内多剂量给药的药动学掌握2.一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药动学(1)一室模型血管外单次给药的药动学掌握(2)一室模型血管外多次给药的药动学掌握3.二室模型血管内给药的药动学(1)二室模型静脉注射单次给药的药动学掌握(2)二室模型静脉注射多次给药的药动学了解4.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药动学(1)二室模型血管外单次给药的药动学了解(2)二室模型血管外多次给药的药动学了解5.非线性药动学(1)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与判定掌握(2)非线性药动学方程了解6.给药方案的药动学基础(1)给药方案熟练掌握(2)根据药动学参数设计给药时间熟练掌握(3)根据药动学参数设计给药剂量熟练掌握7.个体化给药(1)给药方案个体化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应用掌握(2)给药方案个体化的计算方法掌握九、新药的药动学研究1.药动学与新药研发的关系了解2.非临床药动学研究(1)非临床药动学研究的内容与目的掌握(2)实验对象的选择了解(3)实验样品的选择了解(4)实验方案的设计了解(5)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与统计分析掌握3.新药临床药动学研究(1)临床药动学的研究内容与目的掌握(2)临床药动学研究中志愿者权益的保护了解(3)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药动学研究掌握(4)疾病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研究了解(5)特殊人群的临床药动学研究了解十、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1.基本概念及意义(1)药学等值性了解(2)生物等效性熟练掌握(3)生物利用度熟练掌握(4)生物利用度评价的药动学参数熟练掌握2.生物利用度试验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基本要求(1)受试者的选择掌握(2)参比制剂,受试制剂了解(3)试验设计掌握(4)服药剂量了解(5)测定过程了解(6)药动学分析掌握(7)统计学分析掌握。
中药药理学(归纳精华)
中药药理学第一章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对寒证动物灌龙胆草、黄连等寒凉药和执证动物灌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电刺激后,大鼠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中枢处于抑制增强状态;2、用寒凉药灌胃一周,大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降低,而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
3、寒证大鼠经热性温阳药或温性补气药灌服3日,可使脑内NA和DA含量升高,而使脑内5—HT含量降低。
总之,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而温热药如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1、寒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表现为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
而热证病人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出现相反的变化。
2、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神经—M---CGMP系统功能亢进,病人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阳虚病人血中也占优势。
在服用温热病和助阳药后,提高神经---B----CAMP 含量,使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3、热证病人尿中CAMP含量高于正常人,在服用寒凉病和滋阴病后能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比值恢复正常。
4、滋阴药知母、生地、龟甲均可使升高的B受体的最大结合点位数值降低,而使降低的M 受体最大结合点位数值升高。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1、长期给予温热药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而寒凉药则使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
2、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温热药鹿茸、肉苁蓉、人参、刺五加、黄芪、白术、熟地、当归、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温热药附子、肉桂、紫河车、人参、黄芪、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温热药附子、肉桂、鹿茸、紫河车、补骨脂、冬虫夏草、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海马、蛤蚧、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具有兴奋作用。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中药药理学(重点掌握药效成分、作用、机制)●中医基础理论: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论。
●中医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性(四气),无味,归经,升降沉浮以及有毒和无毒。
●四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中药的四性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向。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即具有清热,凉血,泻火,清虚热,滋阴等功效的药物,其药性属于寒性或凉性。
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即具有祛寒,温里,助阳功效的药物,其药性属于热性或温性。
●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热证→中枢兴奋症状寒症→中枢受抑症状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如钩藤,羚羊角等具有抗惊厥作用,黄芩,栀子,苦参等具有镇痛作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穿心莲,知母,栀子,柴胡,葛根等具有解热作用。
温热药如五味子,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寒症或热证病人常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寒症:形寒肢冷,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咯痰稀薄热证: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小便赤短,大便秘结根据寒症和热证病人的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频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六项定量指标制定植物神经平衡常数。
寒症(热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常数偏低(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偏高)。
寒凉药抑制交感神经—β受体—cAMP系统功能的亢进温热药抑制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功能的亢进●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温热药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
温热药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鹿茸,人参,白术,当归,何首乌),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附子,肉桂,人参,何首乌),兴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附子,肉桂,鹿茸,虫草,海马,五味子)。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TCM)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 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是按照中医理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天然药材。 机体:人体、动物体、微生物体。
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胸闷咳喘 用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地等。 2.支气管哮喘 麻黄碱口服或喷雾吸入。 3.鼻塞 0.5%-1%麻黄碱滴鼻。 4.低血压 皮下、肌注预防低血压。 5.缓解寻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不良反应 左旋麻黄碱可使前列腺肥大者排尿困难、失 眠等。过量(治疗量5~10倍)可引起中枢和心血管中毒。 去甲基麻黄碱中枢兴奋、欣快、食欲抑制。精神病、心脏病 、孕妇避免使用。麻黄碱不得与咖啡因合用。
第二节 机体因素 一、生理因素 年龄:婴幼儿,肝肾功能不全。老人,肝肾功能衰退。 性别:性激素,妊娠、哺乳、月经三期的生理不同。 体质:营养状态,特异体制(高敏、耐受、过敏体)。 精神:乐观者提高抗病能力,悲观者难奏效。 二、病理因素 病理影响药效。肝肾功能,肠内微生物影响药代。
第三节 环境因素 地理条件、气候、饮食、起居不同、昼夜节律性、激素 分泌、神经活动等。
(3)利尿 利尿成分为D-麻黄碱,口服弱,静注明显, 过量反而减弱。机理:①扩张肾血管增加过滤率;②抑制肾小 管对Na+重吸收。
(4)抗炎、抗过敏 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可被 酚妥拉明和心得安阻断,说明与α、β有关。除抑制过敏介质 释放外还有抗补体作用。
(5)镇咳、祛痰 镇咳为可达因1/20,有效成分为萜品烯 醇。挥发油为祛痰有效成分。
(完整word)中药药理学试题汇总,推荐文档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1)中药药理学(2)中药药效学(3)中药药动学2.填空题(4)我国首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______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有拟肾上腺素样药理作用。
(5)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3.单项选择题(6)20世纪20-40年代,陈克恢对下列何种中药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A.麻黄B.当归C.草乌D.延胡索(7)结合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始于:A.20年代B.40年代C.60年代D.80年代E.90年代(8)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D.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E.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4.多项选择题(9)在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史中,曾出现过的研究思路:A.植物药的研究模式B. 中药防治重大疾病如呼吸、心血管、肿瘤的定向筛选C.中药复方研究D.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E. 植物药模式+复方研究5.是非题(10)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 )理由6.简答题(11)学习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1.填空题(1)目前,归经的现代研究主要是从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2)寒凉药或温热药通过影响_________功能和细胞膜_________活性,而纠正热证(阴虚证)或寒证(阳虚证)异常的能量代谢。
(3)单酸味药主要含_________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_________。
酸涩药也含有大量的_________。
(4)辛味药主要含_________,其次为_________、_________等。
(5)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成分为主。
(6)苦味药中的苦寒药以含_________和_________成分为多。
(7)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多属于药性_________的药物。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理学 抗心律失常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绞痛药及调脂药
药理学 抗心律失常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绞痛药及调脂药一、 抗心律失常药1.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降低自律性 减少后除极 改变传导性 延长有效不应期 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ⅠA 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奎尼丁)Ⅰ类——钠通道阻滞剂 ⅠB 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利多卡因) ⅠC 类:明显阻滞钠通道(氟卡尼)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二、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在血流动力学方面表现为心脏排出量绝对或相对的不足。
强心苷类(地高辛、洋地黄毒苷、毛花苷C 、毒毛花苷K )吸收:地高辛生物利用度约60~80%,部分形成肝肠循环;洋地黄毒苷口服吸收稳定完全分布:地高辛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分布于各组织中,以肾内浓度最高,心、骨骼肌中次之;洋地黄毒苷结合较多,在肾、心、骨骼肌中浓度较高代谢转化:地高辛代谢转化较少;洋地黄毒苷脂溶性较高,易进入干细胞,主要在肝脏代谢;毛花苷G 、毒毛花苷K 很少在体内代谢排泄:地高辛60~90%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洋地黄毒苷代谢产物及少量原形经肾排泄,少量形成肝肠循环;毛花苷G 、毒毛花苷K 几乎全部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正性肌力作用:选择性的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肌收缩快速而有力(增加兴奋时心肌细胞内Ca 2+量,是正性肌力作用的基本机制)负性频率作用:减慢窦性频率对心肌氧耗量的影响:对正常心脏因加强收缩性而增加氧耗量,而对CHF 患者,由于需有较多氧耗以维持较高的室壁张力,其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脏容积减小,室壁张力下降,总的氧耗量有所降低对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加强迷走神经活动性而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增加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缩短心房和浦肯野纤维不应期 对心电图的影响:最早引起T 波幅度减小、降低甚至倒置;S-T 段低呈鱼钩状;P-R 间期延长;Q-T 间期缩短 对神经系统:中毒量可兴奋延髓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呕吐其他作用 对肾脏作用:在CHF 时通过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是肾血流增加,产生利尿作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影响: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降低肾素活性,进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产生心脏保护作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对瓣膜病、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所致的CHF 疗效良好 治疗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及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 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反应:眩晕、头痛、疲倦、失眠等,还有黄视症、绿视症等药物中毒特征性视觉障碍 心毒性反应: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警惕中毒的先兆症状,避免诱发因素如低血钾、高血钙、低血镁、心肌缺氧 停用强心苷对过速心律失常者可用钾盐静脉滴注,轻者口服解救 苯妥英钠能控制室性早搏及心动过速,不能抑制房室传导;利多卡因能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 对心动过缓或房室阻滞等缓慢些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解救 2.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作用药 氨力农、米力农、多巴酚丁胺 3.减负荷药有利尿药、扩血管药、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等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毒性作用的防治三、抗心绞痛药及调脂药1.常用的抗心绞痛药。
初级药师中药药理学(最新整理)
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固,保护创面
甘 肝脾肺 糖类 蛋白质 氨基酸苷类 补养机体,提高免疫力、抗病力
咸 肝肾 碘和钠、钾、钙、镁等无机盐 痰核,痞块,大便燥结
苦肝
生物碱 苷类
抗菌、抗炎、解热、泻下,大部分毒性
(1)急性毒性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马钱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细辛、生天南星、黄药子、苦豆子
大青叶(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1)抗病原微生物:靛蓝、靛玉红 抗病毒作用显著: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板蓝根多糖 (3)保肝:靛蓝 现代应用: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急性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疱疹性口腔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青蒿 功效:清热解毒,除蒸,截疟 (1)抗病原体 抗疟原虫:青蒿素 特点:高效、速效、低毒。 抗菌、抗病毒: 青蒿醇提物、醚提物、青蒿酯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 青蒿素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感病毒; 青蒿挥发油对多种皮肤癣菌。 (2)抗炎:莨菪亭 (3)解热、镇痛:青蒿水提物 花前期采的青蒿解热作用强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青蒿素 现代应用:疟疾;高热;皮肤真菌病和神经性皮炎。 不良反应: 青蒿琥酯:抑制骨髓造血,而且能通过胎盘屏障损伤胎肝有核细胞。 青蒿酯钠:明显的胚胎毒作用。 栀子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1)抗炎:栀子醇提物、水提物、乙酸乙酯部分和京尼平苷。 (2)镇静、镇痛:熊果酸镇静,栀子醇提物及京尼平苷镇痛。 (3)降温和解热:熊果酸。 (4)利胆、保肝:栀子醇提物和栀子苷、栀子素利胆,栀子保肝 (5)促进胰腺分泌:促进胰腺分泌京尼平最强。降低胰酶活性京尼平苷最显著。 现代应用:急性黄疸型肝炎;扭挫伤;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鱼腥草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抗病原微生物:鱼腥草素 (2)抗炎:鱼腥草素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现代应用:急性呼吸道感染;妇科炎症及不孕症;外科术后感染、皮肤病、细菌性痢疾。 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1)抗病原体:苦参及苦参总碱 (2)抗炎 (3)抗过敏:苦参碱 (4)抗肿瘤:苦参碱 (5)解热:氧化苦参碱 (6)抗心肌缺血:苦参水煎醇沉液、苦参总碱 (7)抗心律失常: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 现代应用:急慢性肠炎;滴虫性阴道炎;皮肤病;心律失常;肿瘤;肝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理学第一单元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一、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1.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1)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寒证患者: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表现为: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热证患者: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2)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温热药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生腺轴寒凉药抑制(3)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Na+, K+ -ATP酶)活性,而纠正热证或寒证异常的能量代谢。
“甲低”阳虚证模型动物体温降低,产热减少,温热药附子、肉桂一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一纠正体温变化“甲亢”阴虚证模型动物,产热增加,饮水量增加、尿量减少、血浆粘度增高,能量消耗增加,导致体重减轻,龟甲一降低T3和T4值(4)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寒凉药f中枢抑制;温热药f中枢兴奋中枢作用机制: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有关寒证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升高f中枢抑制热性药f增加NA含量,降低5-HT含量f中枢兴奋热证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降低f中枢兴奋寒性药f减少脑内NA、DA合成(抑制酪氨酸羟化酶),增高5-HT f中枢抑制5)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2.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1)急性毒性反应中枢神经系统:马钱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细辛、生天南星、黄药子、苦豆子心血管系统:含乌头碱类药物、含强心苷的药物:蟾酥、罗布麻叶、万年青、黄花夹竹桃、北五加皮呼吸系统:苦杏仁、桃仁、有E李仁、枇杷仁、白果、商陆肾毒性:斑蝥、木通、马兜铃、粉防己、延胡索、钩藤造血系统:洋金花、芫花、斑蝥、狼毒、雷公藤、穿琥宁(2)长期毒性反应以肝、肾、胃肠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心肌、骨髓、肺、中枢神经、内分泌腺体。
(3)过敏反应(4)三致作用(致畸胎、致突变、致癌)雷公藤、槟榔、款冬花、千里光、石菖蒲、广防己、关木通、马兜铃、细辛、土荆芥、雄黄、砒霜、土贝母、野百合第二单元解表药药理作用: 发汗促进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镇痛、镇静;抗炎;调节免疫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发汗:麻黄水煎剂、挥发油、麻黄碱机制: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2)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麻黄碱平喘的特点:其化学性质稳定,口服有效;起效较慢;作用温和;作用维持时间持久。
(3)利尿:D-伪麻黄碱( 4)解热、抗炎:麻黄挥发油(5)镇咳、祛痰:麻黄碱、萜品烯醇f镇咳;麻黄挥发油f祛痰现代应用:感冒、支气管哮喘、低血压状态、鼻塞。
不良反应:麻黄碱不得与咖啡因配伍使用。
柴胡功效:疏散退热舒肝解郁升阳透疹(1)解热:柴胡皂苷、皂苷元A、挥发油( 2)抗病原微生物:柴胡注射液、柴胡水提取物(3)抗炎:柴胡皂苷、柴胡挥发油f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细胞游走;抑制肉芽组织增生( 4)促进免疫功能:柴胡多糖、柴胡热水提取物( 5)镇静、镇痛、镇咳:柴胡煎剂、总皂苷、柴胡皂苷元( 6)保肝、利胆、降血脂保肝:柴胡、柴胡皂苷、柴胡醇、a -菠菜甾醇利胆:柴胡水浸剂和煎剂降血脂:柴胡皂苷f降低甘油三酯现代应用:发热、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咳嗽、高脂血症。
桂枝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1)扩张血管促发汗( 2)解热、镇痛:桂枝煎剂( 3)抗炎、抗过敏:桂枝煎剂、挥发油;现代应用:预防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低血压症。
葛根功效: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 1 )解热:黄酮类,葛根素作用较突出。
( 2)降血糖:葛根素葛根素f抑制醛糖还原酶f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 3)抗心律失常:葛根乙醇提取物、黄豆苷元( 4)抗心肌缺血:葛根总黄酮、葛根素现代应用:偏头痛、突发性耳聋、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感冒、头痛、发热、麻疹初起,疹出不畅。
细辛功效: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1 )解热:细辛挥发油( 2)镇静、镇痛:细辛挥发油( 3)抗炎:细辛挥发油;( 4)对呼吸系统作用:细辛挥发油、甲基丁香酚、细辛醚现代应用:头痛、慢性支气管炎、心绞痛、缓慢型心律失常、局部麻醉。
第三单元清热药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抗炎;解热;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抗肿瘤。
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1)抗菌、抗病毒: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元抗菌谱: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
抗病毒:对流感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2)抗炎:黄芩素、黄芩苷(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免疫抑制: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作用显著。
(4)解热:黄芩苷。
( 5)保肝、利胆:黄芩素( 6)镇静(7)对血液系统影响:黄苓素、千层纸素、黄苓新素U( 8)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汉黄苓素,黄苓新素U —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水平;黄苓新素U —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黄苓素、黄苓苷—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
( 9)抗氧化:黄苓苷、黄苓素、汉黄苓素、汉黄苓苷—抑制过氧化脂质(LPO )的生成;黄芩苷锌、黄芩苷铜—清除超氧自由基现代应用:小儿呼吸道感染,急性菌痢,病毒性肝炎。
黄连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抗病原体:黄连及小檗碱抗菌机制:破坏细菌结构;抑制细菌糖代谢;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 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黄连及小檗碱( 3)抗炎、解热:小檗碱抗炎、黄连解热( 4)镇静催眠:黄连镇静、小檗碱催眠( 5)降血糖:黄连及小檗碱( 6)抗溃疡:黄连及小檗碱( 7)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小檗碱正性肌力:小檗碱—动物离体心脏及整体心脏均显示出正性肌力作用。
机制:增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
负性频率:小檗碱—清醒大鼠心率先加快而后缓慢持久地减慢。
抗心律失常:小檗碱降压:小檗碱抗心肌缺血:小檗碱( 8)抗脑缺血:小檗碱( 9)抗血小板聚集:小檗碱现代应用: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性疾病;糖尿病;烧伤;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
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1)抗病原微生物:绿原酸和异绿原酸( 2)抗内毒素( 3)抗炎、解热( 4)增强免疫现代应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急性扁桃体炎。
大青叶(板蓝根)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1)抗病原微生物:靛蓝、靛玉红抗病毒作用显著: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板蓝根多糖(3)保肝:靛蓝现代应用: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急性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疱疹性口腔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青蒿功效:清热解毒,除蒸,截疟(1)抗病原体抗疟原虫:青蒿素特点:高效、速效、低毒。
抗菌、抗病毒:青蒿醇提物、醚提物、青蒿酯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青蒿素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感病毒;青蒿挥发油对多种皮肤癣菌。
(2)抗炎:莨菪亭(3)解热、镇痛:青蒿水提物花前期采的青蒿解热作用强(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青蒿素现代应用:疟疾;高热;皮肤真菌病和神经性皮炎。
不良反应:青蒿琥酯:抑制骨髓造血,而且能通过胎盘屏障损伤胎肝有核细胞。
青蒿酯钠:明显的胚胎毒作用。
栀子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1)抗炎:栀子醇提物、水提物、乙酸乙酯部分和京尼平苷。
(2)镇静、镇痛:熊果酸镇静,栀子醇提物及京尼平苷镇痛。
(3)降温和解热:熊果酸。
(4)利胆、保肝:栀子醇提物和栀子苷、栀子素利胆,栀子保肝(5)促进胰腺分泌:促进胰腺分泌京尼平最强。
降低胰酶活性京尼平苷最显著。
现代应用:急性黄疸型肝炎;扭挫伤;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鱼腥草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1)抗病原微生物:鱼腥草素(2)抗炎:鱼腥草素(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现代应用:急性呼吸道感染;妇科炎症及不孕症;外科术后感染、皮肤病、细菌性痢疾。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1)抗病原体:苦参及苦参总碱(2)抗炎(3)抗过敏:苦参碱(4)抗肿瘤:苦参碱(5)解热:氧化苦参碱(6)抗心肌缺血:苦参水煎醇沉液、苦参总碱(7)抗心律失常: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现代应用:急慢性肠炎;滴虫性阴道炎;皮肤病;心律失常;肿瘤;肝病。
知母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1)解热(2)抗炎:芒果苷(3)对交感神经和B受体功能的影响:知母及其皂苷元( 4)降血糖:知母水提物和多糖现代应用:急性传染、感染性疾病;糖尿病;肺结核潮热或肺热咳嗽。
第四单元泻下药药理作用:泻下;利尿;抗病原体;抗炎;抗肿瘤。
大黄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1)泻下:结合型蒽苷,其中以番泻苷A 作用最强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 2)保肝、利胆保肝机制:促进肝细胞RNA 合成及肝细胞再生;刺激干扰素产生,抑制病毒的繁殖;促进肝脏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
利胆表现:疏通肝内毛细胆管,改善胆小管内胆汁瘀积;促进胆囊收缩;松弛胆囊奥狄氏括约肌;促进胆汁分泌和胆红素排泄。
( 3)保护胃黏膜、抗急性胰腺炎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T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多种成分抑制胰酶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胰糜蛋白酶、胰激肽释放酶和胰淀粉酶活性( 4)改善肾功能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T利尿;大黄一降低氮质血症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血中非蛋白氮T延缓慢性肾衰( 5)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止血:a儿茶素,没食子酸。
改善血液流变性:降血脂:蒽醌类、儿茶素现代应用:便秘;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感染性疾病及菌痢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各种出血性疾病;胃溃疡、高脂血症不良反应:引起“泻剂结肠”(肠黏膜、平滑肌和肠内神经病变)。
芒硝功效: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1)泻下:硫酸钠( 2)利胆( 3)抗肿瘤:玄明粉( 4)抗炎作用:硫酸钠现代应用:便秘;急性乳腺炎;肛肠病;可作为利尿剂治疗无尿症和尿毒症番泻叶功效:泻热行滞,通便,利水( 1)泻下:番泻苷A 、B。
( 2)止血现代应用:便秘;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
芫花功效:泻下逐水( 1)对胃肠道的影响( 2)心血管系统作用( 3)镇静( 4)兴奋子宫,抗生育现代应用:肝病;终止妊娠;闭经第五单元祛风湿药药理作用:抗炎;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秦艽功效: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1)抗炎:秦艽碱甲(2)镇痛:与延胡索和草乌配伍可增强其镇痛作用。
(3)抗过敏:秦艽碱甲。
现代应用: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肩关节周围炎;小儿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独活功效:祛风除湿,通痹止痛(1)抗炎:甲氧基欧芹酚( 2)镇痛,镇静:镇痛成分:甲氧基欧芹酚镇静成分:当归酸、伞形花内酯(3)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4)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欧芹酚甲醚现代应用: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骨质疏松症;慢性支气管炎;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