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3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教育经费情况(全国与各省级指标,便于2004-2017多年数据分析对比,缺2012)

合集下载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2013]7号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2013]7号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正文:----------------------------------------------------------------------------------------------------------------------------------------------------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2013]7号)一、全国教育经费情况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7695.97亿元,比上年的23869.29亿元增长16.03%。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22236.23亿元,比上年的18586.70亿元增长19.64%。

二、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情况1.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教育费附加)为20314.17亿元,比上年的16149.47亿元增长25.79%。

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3781.55亿元,按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15.7%,高于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2.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情况。

2012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是:(1)全国普通小学为6128.99元,比上年的4966.04元增长23.42%。

其中,农村为6017.58元,比上年的4764.65元增长26.30%。

普通小学增长最快的是贵州省(47.35%)。

(2)全国普通初中为8137.00元,比上年的6541.86元增长24.38%。

其中:农村为7906.61元,比上年的6207.10元增长27.38%。

普通初中增长最快的是陕西省(41.49%)。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栋梁的重要角色。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统计指标来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基础教育中一些重要的统计指标,并对其涵义进行解释。

一、教育经费占GDP比例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支持程度以及与其他领域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越高,说明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越充分,教育资源越丰富。

而如果这一比例较低,则可能意味着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可能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二、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反映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

这些比例可以分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教育经费分配比例、各级教育经费分配比例以及各领域教育经费分配比例等。

通过对这些统计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教育经费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分配情况,评估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公正,并为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师生比师生比是指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数量的比例。

它是衡量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师生比越低,说明学校拥有较多的教育资源,教师更有精力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而如果师生比较高,则可能意味着学校资源不足,教师难以充分关注到每位学生的需求。

四、义务教育入学率义务教育入学率是指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

这一指标反映了国家对于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衡量,也体现了国家教育机会公平性的一面。

较高的义务教育入学率意味着更多的儿童能够接受基础教育,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

五、初中阶段转学率初中阶段转学率是指学生在初中阶段转换不同学校的比例。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学生就学过程中的流动情况以及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程度。

较低的转学率通常意味着学生更加稳定地接受教育,可能与良好的学校资源配置和就近入学政策有关;而较高的转学率则可能意味着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选择权利受限等问题。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公布日期】2023.11.21•【文号】教财〔2023〕8号•【施行日期】2023.11.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公告教财〔2023〕8号关于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一、全国教育经费情况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61329.14亿元,比上年增长5.97%。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48472.91亿元,比上年增长5.75%。

二、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情况(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情况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和教育费附加)为39256.96亿元,比上年增长4.79%。

其中,中央财政教育经费5715.56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7%。

(二)各级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情况2022年全国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5731.97元,比上年增长2.44%。

其中:全国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增长情况分别是:1.全国幼儿园为10198.39元,比上年增长7.29%。

增长最快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3.09%)。

2.全国普通小学为12791.64元,比上年增长3.32%。

增长最快的是山西省(10.38%)。

3.全国普通初中为18151.98元,比上年增长2.14%。

增长最快的是西藏自治区(9.82%)。

4.全国普通高中为19117.92元,比上年增长1.64%。

增长最快的是福建省(11.03%)。

5.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17461.54元,比上年增长2.14%。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教育部二〇一五年八月引言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工作对教育管理、科学决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组织专家对1991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试行)》进行了修订。

修订工作广泛征求了教育部各司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对监测指标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测算验证。

本次修订更加关注促进教育公平和科学监测教育发展的需要,参照国际教育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结合新修订的教育统计报表,在原监测指标的基础上,删减了部分陈旧指标,新增了教育信息化、学生体质健康、学校安全以及教师培训等相关指标。

同时,修订了部分指标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明确了指标定义、适用范围和数据来源。

修订后的指标体系分为五类102项,与修订前的指标体系相比,保留原指标9项,修订原指标18项,新增指标75项;修订后的指标有12项为国际组织的常用教育指标,如毛入学率、净入学率等;有9项借鉴了国际教育指标,并基于我国教育事业统计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等。

本指标体系可用于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开展教育事业发展监测与评价工作。

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参照使用。

说明1.指标体系中,城乡划分参照国家统计局2010年发布的《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将城乡分为三大类,即城区(含主城区、城乡结合部)、镇区(含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特殊区域)、乡村(含乡中心区、村庄)。

同时,若无特殊说明,指标中农村指大农村(镇区+乡村)。

2.指标体系中,若无特殊说明,幼儿园指独立设置幼儿园;小学指普通小学;初中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指按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并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机构),包括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成人中专等,未含技工学校。

2021教育经费统计

2021教育经费统计

2021教育经费统计摘要:一、教育经费统计背景及意义二、2021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及增长情况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情况四、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情况五、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情况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情况七、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情况八、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的意义和影响正文:2021 教育经费统计显示,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7873.67 亿元,比上年增长9.13%。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5835.31 亿元,比上年增长6.82%。

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均有所增长。

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了解我国教育经费的总体状况,还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以更好地规划和使用教育经费,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教育经费统计公告也有助于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高。

在2021 年教育经费统计中,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情况表现良好,这表明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

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方面的增长,也反映出我国多元化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逐步完善。

总的来看,2021 年教育经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我们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更好地分配教育经费,以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等。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讲义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讲义

四、代码说明--县级属性代码
目录 基表 综表 分析表 重点
行政区划属性: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编 制、中国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政区划简册》填报。具体标识代码如下: “1”表示市辖区 “2”表示县级市 “3”表示非少数民族县 “4”表示少数民族自治县(凡少数民族自治州下属 各县均属少数民族自治县) “5”表示非少数民族自治旗 “6”表示少数民族自治旗(同少数民族自治县) “7”表示特区 “8”表示农场(林场、牧场)
目录 基表 综表 分析表 重点
主要指标解释:
教财基1表 --教财基1-1 --教财基1-2 --教财基1-3 --教财基1-4
教财基4
教财基2表 --教财基2-1 --教财基2-2 --教财基2-3 --教财基2-4
教财基3表 --教财基3-1 --教财基3-2 --教财基3-3 --教财基3-4
教财基5
重点讲解
一、统计目的
目录 基表 综表 分析表 重点
为了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 及使用情况,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编制教育发展规划、制 定教育政策提供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 加强教育经费管理, 特制定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报表表式,供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和省(自治区、直辖 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教育行政部门 等填报。
四、代码说明--补充说明(续)
目录 基表 综表 分析表 重点 下一重点
5、对于由省本级财政拨款、教育部门或其他部门举 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其地区代码统一填写省本级代码。 6、教育行政单位:指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第205 类第1款“教育管理事务”中列支的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 除第205类第1款“教育管理事务”外,教育行 政单位用于补助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事业费收支,按 照经费使用的具体“学校类别”分别填报。

教育经费统计情况汇报表

教育经费统计情况汇报表

教育经费统计情况汇报表教育经费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教育经费的统计情况对于了解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问题、制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教育经费统计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

一、总体教育经费统计情况。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额达到了X亿元,同比增长了X%,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X%。

其中,中央财政拨款X亿元,地方财政拨款X亿元,教育事业收入X亿元,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X亿元。

二、教育经费使用情况。

1. 教育经费使用结构。

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育保障。

其中,教育教学经费占比X%,主要用于学校设施建设、教材购置、教师薪酬和奖励、学生资助等方面;教育管理经费占比X%,主要用于教育行政管理、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教育保障经费占比X%,主要用于义务教育保障、特殊教育保障、职业教育保障等方面。

2. 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是衡量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教育经费使用效益逐年提升,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稳步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教育公平得到进一步保障。

三、教育经费统计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尽管教育经费总额在逐年增加,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仍然较低,特别是在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公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2. 教育经费使用不够精准。

部分地区和学校存在教育经费使用不够精准的情况,存在着浪费和滥用的现象,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了教育公平。

3. 教育经费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管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确保教育经费使用合理、透明、公开。

四、教育经费统计下一步工作建议。

1.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公平保障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教育公平水平。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
一、填表目的
此报表旨在统计全国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情况,为教育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二、填表范围
报表的填报范围包括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经费支出数据,数据时间跨度为一年,截止日期为每年12月31日。

三、填表内容
1.表格一: | 数据项 | 类型 | 说明 | |—————–|———-|——————
————–| | 学校经费支出 | 数值 | 各地区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总额 | | 教育设施建设经费 | 数值 | 各地区用于教育设施建设的经费 |
2.表格二: | 数据项 | 类型 | 说明 | |——————|———-|—————
—————-| | 教育教学设备经费 | 数值 | 各地区用于教学设备的经费 | | 师资培训费用 | 数值 | 各地区教师培训的经费支出 |
四、填表方法
1.请按照表格中所列的数据项填写相应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

2.所填写的数据应当是当年的实际支出情况,若有调整或变动,请在备
注栏中说明原因。

3.对于特殊情况或数据计算方式有疑问的,请在备注栏中注明,并提供
相关说明文档或证明材料。

五、填表截止日期
所有报表均需在次年1月15日前提交教育部门进行审核,逾期提交的报表可能会影响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六、备注
请保证填写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切数据均需经过审核确认后才能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

对于数据不实或填报错误的情况,责任自负。

以上是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的填表说明,请各地教育部门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填写报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统计数据分析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现状

统计数据分析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现状

统计数据分析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现状【摘要】中国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状,各地区之间差距较大。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探讨了不均衡现象的原因,指出了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存在的问题。

文章也分析了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包括贫困地区学生受教育机会不足等问题。

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建议,包括改进教育经费分配机制、促进教育经费投入均衡发展等措施。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的原因及其影响,以期为教育经费投入的均衡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的现状,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现状、统计数据分析、教育经费投入现状、不同地区对比、教育经费投入原因分析、教育经费分配机制问题、教育经费投入影响、建议改进、促进均衡发展、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水平逐步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现象逐渐显现出来。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条件落后,教育质量低下,这种不均衡的现状严重影响着中国教育的整体发展。

中国是一个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在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高,教育资源充足,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较少,教育条件有限。

这种地区间的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现象,直接影响着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加剧了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态。

深入分析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现状,探讨其原因及影响,对于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全面了解并有效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研究目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在中国,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现状的统计数据分析,探讨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建议改进教育经费分配机制,促进教育经费投入的均衡发展。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库指标解释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库指标解释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库指标解释一、学校基本情况1、各类学校的教职工数:划分以工资关系为准。

(1)年末教职工数:指当年12月31日在册的公、民办教职工数。

其中,教师指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公办教职工指在学校或教育事业单位工作的在编固定教职工数,包括经批准招收的合同制工;民办教职工指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录用,并由国家教育事业费开支工资或给予补助费的人数。

对于临时工、代职代课教职工、大集体人员、领退职退休补差的人员、停薪留职人员等不计算在内。

(2)年平均教职工数:采用间隔相等的序时平均数公式计算。

2、年末离退休人数:指在学校或教育事业单位领取离退休金的离退休人员。

3、学生数:指上级教育计划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并具有学籍的全部学生数,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函授夜大学生、来华留学生、国家统招生、自费生、委培生。

不包括各种培训班学生数。

(1)博士生、硕士生、函授夜大学生、来华留学生按折算数填报:博士生一个折三个,硕士生一个折两个,函授夜大生三个折一个,来华留学生一个折两点五个(四舍五入)。

(2)成人中等学校学生:包括独立设置教师进修学校的短期培训和函授的学生数。

(3)幼儿园在园人数:指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并由“教育事业费”开支的人数(包括小学附设的幼儿班和学前班人数)。

(4)年末在校学生数:指当年12月31日的在册人数。

(5)年平均学生数:采用间隔不相等的序时平均数公式计算。

4、年末校舍面积:按当年末12月31日实际数填报。

5、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包括校舍和设备等财产,为会计报表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数。

其中,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按固定资产六大分类中的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分类。

6、本年改造危房面积:指危险房屋无维修价值予以拆除并已改建的房屋面积和危房经过维修加固后,已将险情彻底排除,房屋完好,能正常使用的房屋面积。

改建的危房面积指已竣工并经验收合格当年交付使用的面积。

7、本年改造危房金额:指在本年度内的各项经费实际支出数中用于危房改建和危房维修加固并已排除险情所支出的全部金额。

教育经费统计系统

教育经费统计系统

教育经费统计系统教育经费统计系统1. 引言教育经费统计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监测和分析教育领域的经费分配和使用情况。

它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帮助政府、学校和教育机构制定策略、做出决策,并评估教育投资的有效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经费统计系统的相关内容,从其背景和意义、功能和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挑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2. 教育经费统计系统的背景和意义教育经费统计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与教育改革和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国对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加,了解和监测这些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经费统计系统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支持,同时也促进教育投资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 教育经费统计系统的功能和特点教育经费统计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和特点:3.1 数据收集和统计教育经费统计系统通过收集各级政府、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财务数据,对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它能够提供准确的数字和指标,以反映教育经费的总体规模、结构和效益。

3.2 监测和评估教育经费统计系统可以监测教育投资的效果和结果,通过与教育目标和政策进行对比和评估,帮助政府和教育机构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经费的使用方式和分配机制。

它能够揭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为改善教育公平提供依据。

3.3 支持政策制定和决策教育经费统计系统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和投资计划提供重要的依据。

它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帮助政府更好地调控教育经费,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发展和改革。

3.4 促进透明度和公正性教育经费统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能够提高教育经费投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通过公开和共享教育经费的数据和信息,各利益相关者可以了解和监督教育经费的分配和使用情况,避免任意性和不公正性,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4. 教育经费统计系统的实施策略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教育经费统计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包括:4.1 规范数据收集和统计方法统一和规范数据收集和统计方法是建立教育经费统计系统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财政在教育方面支出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财政在教育方面支出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财政在教育方面支出的情况金融1301班郏贺伟20135107001一、财政教育支出定义财政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

按用途分类中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一部分,是财政支出按费用分类中社会文教费的一部分,是财政支出按职能分类中的教育支出。

二、财政教育支出现状财政教育支出从1978年的75.05亿到2012年的21994亿,投入总量上不断增加,增长速度也十分迅速,是财政支出中增速最快的项目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教育投入仍不足。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一直增加,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达21165亿元,占GDP 519322亿元的4.08% 。

*1财政教育支岀统计表财政救市i曲政支出占財政丸出GD卩〔亿c^GDPbt出(亿內比例(沟例eo200862542 M T1由.码21B514.4 3.132009J 2231.0976299.9316.03265SW32010146TO.07K9874J6314045.4 3 &520111S5S6.7O109247.7915.1034X)402 S佃20122H6J.0C12^52.9717.46$19322.0 4 .OS密剂来腔Y中国统it年瘩2012》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问题(一)财政教育支出投入不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上虽然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6%-21%并且在2012年达到财政教育支出占GDP4%&目标。

然而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豕。

表2各国2012年财政裁肓支出统计表肘旳教育英出(亿美用学空人均材政救育丸出]美心美国7T43英国1226,如巴两L1401粽3中152195S73资料来源:经济现察网(二)城乡教育支出不均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没有足够收入支持教育费用,并且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80流右,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2%-2.5%形成了教师资源匮乏、设施落后的恶性循环。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内容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内容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内容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是一本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教育领域专业数据报告,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各个教育阶段和类型的数据内容。

本文将会介绍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的统计内容,以及对教育领域发展的启示。

一、教育基本情况统计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收录了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基本情况统计数据,包括学校数量、教职工人数、学生总数等内容。

这些数据反映了教育领域的基本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二、教育经费统计教育经费统计是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评价一个国家对教育的发展投入的重要标志。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收录了全国及各省市的教育经费支出情况,反映了教育经费的投入与使用情况。

三、教育质量统计教育质量是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最直接的体现。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收录了全国范围内的各级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统计数据,包括学生考试成绩、教育满意度等内容,为教育部门的管理和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教育人才统计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也涉及到了对教育领域人才的统计,包括在各级学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等。

这些数据反映了教育领域的人才队伍结构和素质状况,为政府招贤纳才提供了参考。

五、教育国际交流统计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在各国之间的涵盖范围和深度逐年扩大。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涉及到了对全国各个地区的教育国际交流情况的统计,包括进出口学生数量、留学生数量等内容,反映了中国教育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以上就是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涉及到的主要统计内容。

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也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为教育部门的决策和改进提供了重要支持。

希望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中国能够在教育领域继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

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

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
(最新版)
目录
1.2021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
2.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3.各阶段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4.2022 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
5.2022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及各阶段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正文
根据 2021 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我们了解到 2021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 61344 亿元,比上年增长 6%。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 484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5.8%。

在各阶段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方面,2021 年全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其他教育经费总投入分别为 5137 亿元、26801 亿元、9556 亿元、16397 亿元、3454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3%、6.7%、8.5%、6.2%、-1.8%。

2022 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显示,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 61344 亿元,比上年增长 6%。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 484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5.8%。

2022 年全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其他教育经费总投入分别为 5137 亿元、26801 亿元、9556 亿元、16397 亿元、3454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3%、6.7%、8.5%、6.2%、-1.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方面,其投入不断增加,显示出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课件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课件
“其中:危房”填报统计年度12月31日校舍建筑总面 积中由授权机关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房屋鉴定标 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25-99〕)进 行鉴定,并出具危险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校舍面积, 包括B、C、D三个级别。
2019年5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8
二、主要指标解释—基1-1表
6.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总 价值,即会计报表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数。
16
二、主要指标解释—基1-2表
15.补充资料
(1)“捐赠收入中港澳台及海外捐赠”:填报海外侨 胞、港澳台胞、外籍团体、友好人士等对教育的资助 和捐赠资金。
(2)“事业收入中从非本级财政或其他政府部门①、 公办科研机构②取得的用于科研的财政拨款”:填报高 等学校从非本级财政或其他政府部门、公办科研机构 取得的,未列入“科研拨款”的所有用于科学研究并 源自财政拨款的经费。
“其中,专任教师”填报年初正式在编的教职工中专门从事 教学工作的人员。
2.年末在职教职工:填报统计年度12月31日正式编制在学校, 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不含临时工和 编制外聘任人员)。
“其中,专任教师”填报年末正式在编的教职工中专门从事 教学工作的人员。
3.年末离退休人员: 填报学校离退休人员年末数,包括已纳 入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并发放离退休费用的退休人员。
8.经营收入:填报学校在教学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 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9.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填报学校附属独立核算的单位按 照有关规定上缴的各种收入。
10.上级补助收入:填报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 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11.其他收入:填报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其他各项收 入。如:捐赠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联合办学 (班)收入等。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培训材料一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5年11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一、总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报表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查表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高等学校基本情况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收支情况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高等学校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情况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