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历史组李露
【课堂学习目标】
1.掌握南昌起义的史实,理解南昌起义的意义,探究其原因;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实践;了解长征的史实,正确分析遵义会议在党史上的地位,探究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2.中共不断调整政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说明了共产党的先进性;通过对长征精神的学习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4、重点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新课导入
在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完成,中国人民开展了以“打到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轰轰烈烈的革命在军事斗争和工农运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请同学们回顾并有此导入国共对峙的十年。本课我们着重探究第一个部分“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这一内容。
第二学习时间:课内探究
课堂第一环节:第一学习时间的预习效果检测,并由学生生成问题。
可能生成的问题:三湾改编------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
课堂第二环节:课内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的背景。
2、联系相关史实比较两次起义的特点(从主力军、旗号、影响等角度)。
3、结合两次起义的结果分析其原因和总结教训。
答案:(1)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为挽救革命,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南昌起义:仍使用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
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文家市决策由城市转向农村,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原因: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由于革命路线的错误,照搬苏联经验,攻打大城市,敌我力量悬殊,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教训:政策和方针的制定必须联系国情。在资本主义发展薄弱的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合作探究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问题1、解释“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
2、联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形成的原因
答案:(1)中共的领导是前提。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密不可分
(2)一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要求学生分析正确的国情: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民阶级的需要等)
二是革命实践(武装斗争、八七会议、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等)
三是毛泽东对实践与国情的正确认识并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中我们认识到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的这条道路是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正确道路,任何思想和路线的确立必须要依据国情,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指导实践,获得胜利。
资料补充
1、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2、《井冈山的斗争》
是毛泽东同志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作于1928年11月25日。文章分为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割据地区现势、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共八个方面。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一九四八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批评林彪的地方作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