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病理生理学课外资料第一章疾病概论健康(health)与疾病(disease)是医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是生命过程中的对立与统一。
长期以来,人们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躯体疾病,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各项生理指标正常。
疾病就是机体形态结构、功能及代谢的出现病理改变,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异常生命过程。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人们认识到健康与疾病不仅与自身的躯体因素有关,而且与本身所特有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等也有关。
因此,把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结合起来探讨健康与疾病的概念,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有利于阐明疾病的本质。
第一节健康和疾病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关于健康的含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适应能力。
它反映了现代医学模式,说明健康的人不仅只是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而且还要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三者应取得和谐与统一。
对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个体内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
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在人的一生中,不仅要被动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且要在实践中能动地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即主动适应环境。
适应能力除与躯体、心理因素有关外,还受学习及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作斗争的过程。
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简言之,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将不断深入,从分子基因水平上去探索疾病的本质已成为21世纪医学研究的主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认为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亚健康(sub-health)状态,它至少包含着三个相区别而延续的过程:①心身轻度失调状态:即表现为周期性的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纳呆失眠等。
疾病学基础-第一章 疾病概论39页PPT

抗氧化
自由基
凝血
出血
三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规律和疾机制病概第论一节
第二节
第四节
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2.因果转化
第一章 疾病概论
2.因果转化
第一章 疾病概论
(原始病因)
机械力
(结果)
创伤失血
心输出量↓
(发病学原因) (结果)
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心率↑
血管收缩
细胞缺氧
心收缩力↑
良 性
微循环障碍
第三节
第四节
亚健康
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
社会性~: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大,孤独感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健康
疾病
亚健康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是一种躯体 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第三节 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健康、疾病与亚健康
一、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 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二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原因和疾条件病概第论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病因
5. 先天因素
指影响胎儿发育的有害因素,如风疹病毒感染孕妇可能 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二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原因和疾条件病概第论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病因
6.营养因素
1第一章疾病概论

绪言动物病理是研究疾病的科学。
动物病理的任务是以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一、动物病理的基本内容动物病理可分为动物病理解剖和动物病理生理及病理诊断技术。
动物病理解剖是研究动物机体患病时形态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发生机理,从形态学的角度揭示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主要包括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修复、肿瘤、炎症、皮肤病理及各器官的病变。
动物病理生理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患病机体代谢、功能变化规律的科学。
主要包括疾病概论、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贫血、缺氧、发热、黄疸、休克、免疫病理及各系统各器官功能不全。
但是由于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所以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病理诊断常规技术主要包括尸体剖检技术、病理组织切片技术及病理变化观察与综合分析。
二、动物病理在兽医科学中的地位动物病理是兽医学科中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是兽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
动物病理的内容和任务决定了它必须以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等学科作为学习的必要基础,同时它又与动物内科学、动物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等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学习临床学科的主要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动物病理可通过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和动物实验等手段直接参与临床疾病诊断,验证临床诊疗结果,积累临床经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
三、动物病理的研究方法和先进诊断技术动物病理的研究对象是患病动物或实验动物及其组织、细胞等,目前的研究方法和先进诊断技术有临床病理检查、尸体剖检及病理学观察、组织切片技术和组织病理观察、超薄切片技术和超微病理观察、细胞和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技术等。
1章-疾病概论

第19页,共35页。
3、解毒功能障碍:肝脏为机体主要解毒器官,各
种有毒物质经胃肠吸收后,首先通过血液运送到肝脏,
在肝细胞内通过氧化、还原、脱氨基及形成硫酸酯或葡萄
糖醛酸酯等方式进行分解、转化成为无毒物质排出体外。如 肝组织破坏或肝脏功能障碍,其解毒功能障碍,就会引起中 毒的发生。
第28页,共35页。
(三)直接作用于组织(组织机理):有些致病因 素,可直接作用于组织或器官,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的损
伤。例如:机械力的作用,引起组织的外伤,高温引起 的组织烧伤或烫伤,低温引起组织冻伤,强酸、强碱对 组织的腐蚀等,都是由于致病因素直接作用于组织的 结果。
第29页,共35页。
二、致病因素在体内的蔓延途径
机能代谢障碍。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疾病的方式有两 种。
第26页,共35页。
1、神经反射作用:即致病因素作用于内外感受器,
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相应的病理反应。例如食入变质 食品可引起呕吐和腹泻,这就是由于变质食品刺激胃肠
粘膜上的神经感受器,而通过神经反射所引起的。
2、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致病因素通过血液或淋 巴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使其调节机能发生改变,从而 引起相应的病理反应,例如中枢神经损伤(脑、脊髓外伤)
三、疾病过程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损伤与抗损伤反应是疾病过程中的一对矛盾斗争 过程。在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各种损伤性
变化的同时,也激发起机体各种抗损伤性反应(如防御、 代偿、适应、修复),这就是疾病过程的损伤与抗损 伤反应。这对矛盾斗争贯串于疾病的始终,疾病的发 展与转归,取决于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如果机体抗损 伤能力占优势,疾病就好转,如果致病因素的损伤作 用占优势,疾病就加重。
疾病概论

二、病因学
病因学(eti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
(学一。)原因
引起某种疾病不可缺少的特异性因素。
种类: 生物性因素 理化性因素 营养性因素 遗传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 免疫性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B型题
下列各种因素分别属于哪一种致病因素? A.生物性因素 B.物理性因素 C.化学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1.蛇毒 C 2.噪声 B 3.HIV A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4.缺碘 D
三、发病学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和共同机制。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交替 3.局部和整体 4.自稳调节紊乱
损伤
第一章 疾病概论
introduction to the disease
讲授内容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亚健康的概念 二、疾病的发生原因(病因) 三、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机制(发病学) 四、疾病的过程与转归
2
一、健康、疾病的概念
一、健康、疾病与亚健康的概念
健康(health):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 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病 痛现象。
疾病(disease):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自 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一、健康、疾病与亚健康的概念
健康(health):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 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病 痛现象。
疾病(disease):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自 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抗损伤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一)疾病的经过
潜伏期 前驱期 临床症状明显期 转归期
病理学基础 第一章疾病概论

• 目的要求:
• 1.掌握疾病概念,掌握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的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和发 展中的作用。 3.了解疾病的转归与经过。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健康与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至今尚无完 整的定义,两者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
不生病就是健康吗?
• 一、健康的概念
• 健康(health) • 是指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 至少包括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状态。 • 表现为: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事业 性好、人际关系好
病因的分类
• 免疫因素
• 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 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 • 免疫缺陷病
病因的分类
•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 应激性疾病、变态人格、身心疾病
2、疾病发生的条件 • 疾病发生的条件 • 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 体内外因素。 • 其中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 素称为诱因
1、损伤与抗损伤
• (1)损伤与抗损伤反应间并无严格界限 • (2)矛盾的两个方面 • (3)动态变化过程
• 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 本动力,两者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格局。 • 若损伤↑ →疾病恶化或死亡 • 若抗损伤↑ →病因去除,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恢复 • 正常,机体逐渐康复
第三节 发病学
• 发病学(pathogenesis) • 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 律和共同机制。 • 疾病种类繁多。每一种疾病的发展过程都 有其自己的规律,但不同的疾病却有一些 共同的规律。
•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 • • • 三大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交替 3、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完整word版)《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疾病概论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
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
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
疾病概论——精选推荐

第一章疾病概论疾病(disease)和健康(health)是一组对立统一的生命活动现象。
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判断界限,故迄今尚无统一严格的定义。
一般人们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或者说健康就是没有疾病,但此种说法是很不全面的。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人类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疾病和病痛(infirmity),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健康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而且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疾病和健康的标准及内涵也将不断发生变化。
第一节疾病概念疾病概念(concept of disease)是人类对疾病本质认识的高度概括。
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对疾病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疾病本身的发展而变化。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研究,已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系统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
目前认为,疾病是动物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引起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由于稳态(homeostasis)调节紊乱,从而引起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使机体与外环境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这种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称为疾病。
动物疾病概念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①任何疾病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②任何疾病都是完整统一机体的复杂反应,呈现一定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是疾病时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的内在基础。
③任何疾病都包括损伤与抗损伤两方面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而且两者的比例关系,决定着疾病发展方向。
疾病过程中损伤性变化占优势,疾病趋向恶化;抗损伤性变化占优势,则疾病趋向好转。
④疾病是一个过程,有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
掌握其规律,对认识疾病变化、预测其发展和转归以及进行有效的防治(制),均有重要意义。
⑤疾病是在正常生命活动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新过程,其与健康有本质区别。
⑥疾病时,不仅动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减弱,而且其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均降低。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机械 暴力
损伤
组织破坏 血管破裂 出血 血压 组织缺氧
交感神经兴奋 失血 组织缺氧
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管收缩 凝血功能启动
血压 止血 心功能加强
抗损伤反应
2.因果交替
1)原始因素作用于机体后,机体产生一定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引起另一些变化。
2)原因不存在,因果交替仍能推动疾病过程继续发 展。
(二)地位
1、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2、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3、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 4、桥樑性学科 5、实验性学科
(三)内容
1.总论: 绪论和疾病概论 2.病理过程:(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 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 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三、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2)注意两者相互影响的关系
糖尿病 疖、痈
尿毒症
肾性骨病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内环境恒定
神经机制 效应器
感受器
体液机制
传出神经 细胞分子机制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一)神经机制 - 直接损害神经系统
◆乙型脑炎病毒破坏CNS 乙型脑炎
◆狂犬病病毒
疫苗
狂犬病
抑制神经递质合成、释放、分解,促进病因与神经递质 结合,减弱或阻断正常递质作用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第一章 绪 论
一、什么是病理生理学?
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及机制的学科,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 学的桥梁课。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二、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和内容
(一)任务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机
制,研究患病机体机能、代谢变化及其 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 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病理生理学第一章疾病概论

亚健康可表现为躯体状态、心理状态、 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的某个或两个以上 方面呈低下状态: • 躯体亚健康:出现疲乏、周身不适、性功 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 • 心理亚健康:表现脑力疲劳、情感障碍、 思维紊乱、恐慌、焦虑、冷漠、孤独等; • 社会适应亚健康:常出现对工作、生活、 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 调。
第三节
发病学
•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和基本机制的科学。 •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 患病时自稳调节的紊乱 • 自稳态: 正常机体在不断变动的内外环境中能够 维持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正常进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动态稳定性即为自稳态。主要在神经和体液 因子的调节下,依赖相互拮抗而又互相协调的两 方面因素来维持其相对稳定。
• (一)损伤与抗损伤 • 损伤与抗损伤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
的一对基本矛盾,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也是决定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
(一)损伤和抗损伤
1、损伤与抗损伤反应贯穿疾病的全过程
► 损伤性变化:原始病因以及疾病发展过 程中的发病学原因所引起的以损害机体 为主的变化 ►抗损伤性反应:机体对抗损害的各种防御、 适应和代偿反应。如失血后的血管收缩、 炎症时的渗出、增生心衰时的心肌肥大 等。
第二节 病 因 学
• 病因学的定义: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 与条件的科学 •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致病因素 •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 不可少的、特异性的、决定疾病特征 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病因。 • 病因是引起疾病的必要因素,或可 称为第一要素。
• • • • •
病因的种类: (一).生物性因素:最常见的病因 致病特点: (1).有一定的入侵门户、传播途径和定位。 (2).致病力量的强弱决定于数量、侵袭力和毒 力 • 侵袭力: 这些因素穿过机体屏障以及在体 内散布、蔓延的能力。 • 毒力: 致病微生物产生的外毒素或内毒素 对机体造成损伤的能力。 • (3).要有一定的发病条件才可发生疾病.
第一章疾病概论201209

第三节 第四节
发病学 疾病的转归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health and disease)
★一、健康的概念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脑死亡判断标准:
⑴自主呼吸停止。 ⑵不可逆性深昏迷。 ⑶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⑷瞳孔散大或固定。 ⑸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⑹脑血循环完全停止。
判断脑死亡的意义:
1.意味着在法律上已经具备 死亡的合法依据, 2.作为判断死亡和终止抢救 的界线。 3.为器官移植创造了良好的 时机和合法的根据。
谢 谢!
第三节 发病学 (Pathogenesis)
发病学概念: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中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的科学,
称为发病学。
★一、疾病发生发展一般规律
疾病发生发展 一般规律
损伤与抗损伤
因果交替
局部和整体
(一) 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二)因果交替
在疾病的过程中,原始致病因素 作用于机体后,机体发生一定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作为原因 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原因结果不断交 替、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
(二)因果交替
(三)局部和整体
•颅内感染 •败血症
内眦静脉 上唇静脉 下唇静脉
面前静脉
危险三角区疖
(三)局部和整体
糖尿病
疖、痈
肾性骨病
尿毒症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一)神经机制 (二)体液机制 (三)组织细胞机制
病理学-第一章-疾病概论

营养不良
营养过剩
23
5. 遗传性因素
(1)遗传性疾病: 由于亲代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基因突变或
染色体畸变而引起后代患病,如血友病、白 化病、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 、色盲等;
白化病
21-三体综合征
测色盲图片
(五)先天性因素
指妊娠期能损害 胎儿的有害因素
不遗传:风疹病毒 →先天性心脏病、白 内障
单纯胸外按压 呼吸:10~12次/分;与胸外按压不同步 大约每次呼吸1s;明显胸廓隆起 尽快连接并使用AED;尽可能缩短电击前后的胸外 按压中断;每次电击后立即从按压开始心肺复苏
生物学死亡
尸僵,尸斑,尸冷,腐败分解
脑死亡(brain death)标准
1. 自主呼吸停止 2. 不可逆性深昏迷,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3.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4. 瞳孔散大或固定 5. 脑电波消失 6.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血压升高
大脑皮质 下丘脑
血管运动中枢 交感神经兴奋
RAAS 激活
47
(三)组织细胞机制
无选择性损伤
损
细胞完整性破坏
有选择性损伤
伤
方
细胞膜功能障碍
钠钾泵 钙镁泵
式
细胞器功能障碍
线粒体
48
(四)分子机制 通过大分子多聚体(核酸、蛋白质)
和小分子物质受损导致疾病的发生。
49
分子病:指由DNA的遗传变异所引起 的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52
疾病的转归
康复
疾病的转归
完全康复 不完全康复
死亡
53
死亡(Death) • 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
床死亡期与生物学死亡期 •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章疾病概论【案例1-1】患者,女性,25岁,公司职员,由丈夫陪同就诊。
自述:精神紧张,睡不着觉,情绪低落。
体检一切正常。
从其丈夫处了解到患者在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工作,工作压力大。
近段时间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上下都有传闻其所在的部门有裁员的计划,而患者这段时间工作业绩不佳,时常感到情绪抑郁,心情沉重,整天不快乐,会对着窗外发呆,害怕走进办公室,觉得工作令人厌倦,晚上经常睡不着,即使睡着了,睡眠质量也很糟糕,多梦,易醒,体重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容易感冒。
心理医生与她沟通后,调整了工作目标,并合理的调整工作、休息和娱乐时间。
半年多后症状逐渐消失。
思考题:该患者体检没有任何异常,能否诊断没有疾病发生?可能处于哪种状态?【案例1-2】患者,女性,17岁,因车祸伤急诊入院,经体检和CT诊断为脑干大出血。
入院时,已经没有自主呼吸,经用药物、呼吸机和电子除颤仪维持心跳呼吸。
但瞳孔散大固定,经检查脑电波消失,脑血流停止。
思考题:1.该患者是否发生脑死亡?是否还有继续治疗的意义?2.家属愿捐献其器官,在目前的法律体制下能否进行器官移植案例1-1分析提示不能诊断没有疾病发生,患者处于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案例1-2分析提示1.患者已经发生了脑死亡,没有继续治疗的意义。
2. 我国对脑死亡还没有立法,故不能当死者处理。
一、名词解释1.健康 2.疾病 3.脑死亡二、填空题1.疾病的病因中最常见的是因素。
2.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的分期,期, 期,期, 期。
3.疾病的转归有和两种形式。
三、简答题脑死亡与植物人的植物状态有什么区别?笫三章常用医学检查【案例3-1】患者女性,18岁,每月经期长达十余天,量多,现乏力,面色苍白。
测红细胞计数(RBC)2.5×1012/L,血红蛋白80 g/L。
思考题:1.患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2.可采用哪些药物进行治疗?案例3-1患者女性,18岁,每月经期长达十余天,量多,现乏力,面色苍白。
疾病基础知识培训PPT(14张)

【学习目标】 掌握疾病的概念。熟悉疾病发生的机
理、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疾病的经过和 转归。了解疾病的原因。
第一节 疾病概念
一、疾病 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来自内外环境的 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 斗争过程。
第一节 疾病概念
二、疾病的特征
1.疾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 存在的。
•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
2、身材不好就去锻炼,没钱就努力去赚。别把窘境迁怒于别人,唯一可以抱怨的,只是不够努力的自己。
•
3、大概是没有了当初那种毫无顾虑的勇气,才变成现在所谓成熟稳重的样子。
•
4、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将帅的坚强意志,就像城市主要街道汇集点上的方尖碑一样,在军事艺术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章疾病概论一、基本要求1. 掌握健康、疾病、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熟悉病理变化、病理过程、症状、体征、社会行为的概念。
3.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基本机制,了解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
4. 熟悉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掌握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以及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5. 了解疾病谱的变化。
二、知识点纲要(一)健康与疾病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病痛和疾患。
疾病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
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造成的损伤产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病人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和生命质量下降。
病理变化,简称病变,是指不同疾病中机体发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其中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又特称为病理过程。
相同的病理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疾病中,一种疾病也可出现几种不同的病理变化。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
体征是疾病的客观表现,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
广义的症状可以包括体征。
社会行为是指人际交往、劳动等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疾病一旦发生,机体便进入了与健康状态完全不同的失衡运动态势。
亚健康状态是指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即不健康也无疾病的状态,也叫第三状态。
此时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自觉周身疲乏无力,情绪低落颓丧,肌肉关节酸痛,消化功能减退。
如衰老、慢性疲劳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健康携带者等。
(二)疾病的病因学与发病学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学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1. 疾病发生的原因引起或促进疾病发生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
是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包括:(1)外界因素:1)生物性因素:如各种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临床上称之为感染性疾病)。
2)物理性因素:高温、高辐射、寒冷、电等。
3)化学性因素:强酸、强碱、有机磷、苯、蛇毒等。
4)营养性因素:维生素D缺乏、碘缺乏、微量元素缺乏、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2)内在因素:1)神经内分泌因素:如甲亢、雌激素显著增多等。
2)免疫因素:变态反应如支气管哮喘,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遗传因素:如先天愚型、血友病等。
4)先天因素:如风疹病毒引起的先心病等。
5)年龄因素:如儿童常见的麻疹、水痘;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6)性别因素:男性高发的恶性肿瘤和动脉粥样硬化;女性常见的胆囊炎、胆石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等。
7)种族因素:马来人易患淋巴癌;印度人易患口腔癌;中国人易患肝癌等。
(3)自然环境与社会心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大气、水、土壤污染,地震等自然灾害。
2)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制度、经济情况、文化变迁、生活方式等。
2. 疾病过程一般规律(1)稳态与紊乱动态平衡(2)损伤与抗损伤贯穿始终(3)因果关系交替转化(4)局部与整体相互影响(5)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6)本质与表象对立统一3.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神经体液机制: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的自我稳定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许多疾病存在着体液调节紊乱,这主要是通过内分泌机制来实现的,而内分泌腺的活动则受到神经机制调节。
如原发性高血压,受到精神或心理的刺激,可引起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主要是下丘脑)功能紊乱,使调节血压的血管运动中枢反应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小动脉收缩;同时副交感神经活动亢奋,刺激肾上腺髓质兴奋释放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由于肾小动脉收缩肾素释放,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血压升高。
(2)细胞机制: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结构障碍,从而引起疾病。
如乙型脑炎病毒可直接损伤中枢神经细胞。
(3)分子机制:许多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基因异常所致。
如在结肠癌的形成过程中,可出现APC抑癌基因丢失或突变、K-ras突变、DCC抑癌基因丢失、p53抑癌基因丢失等变化。
(三)、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1. 易感期为尚未发病、但已具备发病的基础和条件的时期。
是疾病预防的最佳时期。
如过度疲劳、酗酒者肺炎易感性提高;人体亚健康状态。
2. 发病前期(潜伏期)从病因开始产生作用到出现最早临床症状、体征前的时间。
是早期发现和诊断所患疾病的良好时机。
可通过生化、细菌等实验室阳性发现、借助影像、窥镜等检查,找到疾病发生的早期征兆。
3. 发病期(临床症状期)指机体在形态、功能、代谢等方面已经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
可分为前驱期和临床症状明显期两个阶段。
此期特别需要及时的治疗与护理。
对传染病还应实施严格隔离措施。
4. 发病后期(转归期)(1)完全康复:又叫痊愈,是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各系统器官代谢、结构、功能均恢复正常,人的躯体、精神和心理状态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重新达到平衡。
(2)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发病期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已经基本消失,但功能、代谢和结构仍未恢复正常。
(3)死亡: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疾病恶化导致病人死亡。
分为生理性死亡:由于机体器官的自然老化所致,又称自然死亡、衰老死亡(老死)。
病理性死亡:由于重要生命脏器的不可逆性损伤和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机体极度衰竭以及意外事故所致的严重急性功能失调所引起的死亡。
6(或24)小时内的因非暴力因素所致的意外死亡称为猝死。
多数情况下,死亡是一个渐进性过程,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濒死期(临终状态)临床死亡期生物死亡期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代谢、结构严重障碍、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深度抑制延髓极度抑制,整体上细胞和组织仍有极其微弱的代谢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临床上意识模糊、丧失,反射迟钝、减弱,血压下降,心跳、呼吸微弱自主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固定逐渐出现死后变化:尸冷、尸斑、尸僵直至腐败变质部分患者经抢救可延续生命对光反射消失,采取恰当措施,早期尚有复苏可能不可逆阶段脑死亡指包括大脑、间脑特别是脑干各部分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导致的个体死亡,是判断临床死亡的标志。
主要证据包括:①出现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
②颅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反射,瞳孔散大固定。
③无自主呼吸,施行人工呼吸15分钟后仍未恢复。
临床上多以此项作为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④大脑电沉默。
⑤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
其中后两项是判断脑死亡最可靠的指标。
第三项是临床上判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四)、疾病的分类与疾病谱变化1. 疾病的分类见唐建武主编专升本《病理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第16-17页。
2. 疾病谱的变化由于国家民族、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经济条件、战争动乱以及个人行为的差异和变动,疾病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死亡率不尽相同,有时会发生较大变化甚至会有新的疾病病种出现。
这种变化称为疾病谱。
我国城市住院病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构成比下降,恶性肿瘤和其它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则上升。
三、复习思考题(一)、概念和名词1. 健康(health)2. 疾病(disease)3. 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4.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5. 症状(symptom)6. 体征(sign)7. 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8. 亚健康状态9. 病因学(etiology)10. 发病学(pathogenesis)11. 病因(cause of disease)12. 感染性疾病13.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14. 自稳态*15. 内分泌(endocrine)*16. 旁分泌(paracrine)*17. 自分泌(autocrine)18. 基因病(gene disease)19. 单基因病20. 多基因病21. 易感期(susceptible period)22. 发病前期(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23. 发病期(临床症状期)24. 发病后期(转归期)25. 完全康复(rehabilitation)26. 不完全康复27. 生理性死亡28. 猝死29. 脑死亡(brain death)30. 病理性死亡*31. 疾病谱(spectrum of disease)(二)、填空题1. 医学不仅是研究①的科学,更应是研究②的科学。
医学的本质不仅是③问题,还是重要的④问题。
2. 健康是①、②和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④和⑤。
3. 人体亚健康状态具有①性和②性:或回归于③或转向④。
4. 健康和①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在两者之间存在的中间状态称为②。
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等的变化而处于③之中。
5. 疾病发生的外界因素包括①、②、③、④等,内在因素包括⑤、⑥、⑦、⑧、⑨、⑩和11 等。
6.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有①、②和③等。
7. 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可分为①、②、③和④等几个阶段。
8. 发病后期有以下几种转归走向:①、②及③。
9. 死亡临床上可分为①、②和③等几个阶段。
10. 病理变化是指不同疾病中机体发生的①、②和③的异常改变,其中④和⑤方面的异常又特称为病理过程。
症状是指病人⑥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
体征是疾病的⑦表现。
社会行为是指⑧、⑨等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11. 引起或促进疾病发生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称为①,它是医学研究的②问题,对于疾病的③、④、⑤、⑥等都有重要意义。
它大致可分为⑦、⑧和⑨等几方面。
12. 脑死亡是指包括①、②特别是③各部分在内的全脑功能④丧失导致的个体死亡。
它是判断⑤的标志。
主要依据有⑥、⑦、⑧、⑨、⑩,其中11 、12 是最可靠的指标,13 在临床上作为首要指标。
(三)、选择题[A型题]1. WHO对健康的定义是:A.是身体上的完好状态B.是精神上的完好状态C.是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D.是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完好状态E.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健康只包括身体上的完好,与精神心理无关B.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完好,还包括精神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C.精神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完好对人类尤为重要D.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E.全面健康以生理健康为基础,心理健康为条件,优质环境作保障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症状指疾病的客观表现,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B.体征是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C.不同的疾病可出现相同的症状、体征,相同的疾病也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D.相同的病理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疾病中,一种疾病只能有一种病理改变E.以上都不对4. 下列属于亚健康状态的是: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肝炎患者C.表面抗原阳性,转氨酶等指标尚正常D.高血压病机能紊乱期E.以上都不对*5. 下列不属于亚健康状态的是:A.疲劳综合征B.衰老C.更年期综合征D.经前期综合征E.卓—艾氏综合征6. 下列哪种疾病好发在女性?A.动脉粥样硬化B.胃癌C.肺癌D.胆石症、胆囊炎E.血吸虫病7. 下列哪种疾病好发生在男性?A.地方性甲状腺肿B.甲状腺功能亢进C.肾盂肾炎D.钩端螺旋体病E.胆囊炎8. 下列疾病不属于心身疾病的是:A.冠心病B.骨折C.高血压病D.溃疡E.神经官能症9. 疾病发生的细胞机制中,错误的是;A.致病因素可直接损害组织细胞B.致病因素还可引起细胞膜功能障碍,如细胞膜上各种离子泵C.致病因素还可引起细胞器功能障碍,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许多病原微生物能产生毒素或在细胞内繁殖导致组织和细胞损伤E.许多病原微生物尚可通过其抗原性诱发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组织细胞损伤10. 下列关于死亡的说法错误的是:A.死亡是生命运动的终止B.个体死亡时体内细胞同时死亡C.死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D.病理性死亡远多于生理性死亡E.死亡通常是一个渐进性过程11. 判断临床死亡的标志是:A.出现尸冷、尸斑、尸僵等变化B.血压为零C.脑死亡D.出现下颌式呼吸E.处于深昏迷状态*12. 对缺氧耐受能力最差的器官是;A.心B.肾C.肝D.脑E.肺13. 临床上判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是:A.颅神经反射消失B.无自主呼吸,施行人工呼吸15分钟后仍未恢复C.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D.大脑电沉默E.脑血液循环停止14. 我国目前疾病谱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传染病增多,恶性肿瘤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增多B.传染病减少,恶性肿瘤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减少C.传染病减少,恶性肿瘤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增多D.传染病减少,恶性肿瘤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减少E.传染病增多,恶性肿瘤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减少15. 疾病发生的外界因素不包括:A.种族因素B.物理因素C.化学因素D.生物因素E.营养因素[B型题]问题16-19下列各种因素分别属于哪一种致病因素?A.生物性因素B.物理性因素C.化学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16. 蛇毒17. 噪声18. HIV 19. 缺碘问题20-23下列各种疾病分别主要是由何种因素引起的?A.甲亢B.类风湿性关节炎C.血友病D.先心病20. 免疫因素21. 遗传因素22. 先天因素23. 神经内分泌因素问题24-27下列疾病分别好发在哪种人群?A.淋巴癌B.口腔癌C.肝癌D.乳腺癌24. 中国人25. 马来人26. 欧美人27. 印度人问题28-30A.自分泌B.内分泌C.旁分泌28. 激素29. 生长因子30. 神经递质*问题31-33A.乙脑病毒B.疟原虫/doc/f312334273.html,l4中毒31. 损伤中枢神经细胞32. 损伤红细胞33. 损伤肝细胞*问题34-37A.完全康复B.不完全康复34. 大叶性肺炎35. 脑出血后上下肢活动不灵36. 急性甲型肝炎37. 烧伤后产生瘢痕*问题38-43A.体征B.症状38. 恶心、呕吐39. 白细胞16800/mm340. 黄疸41. 头痛42. 腹泻43. 二尖瓣收缩期吹风样杂音*问题44-48A.维生素D缺乏B.缺碘C.高脂血症D.缺铁E.缺锌44. 冠心病45. 异食癖、生长发育迟缓46. 地方性甲状腺肿47. 佝偻病48. 贫血问题49-52A.遗传性疾病B.遗传易感性疾病49. 精神分裂症50. 先天愚型51. 血友病52. 糖尿病[X型题]5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健康即意味着没有疾病,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