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教材理解

合集下载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精讲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精讲
(2)一个“趣”字表达了方志敏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自己献身革命事业的自豪。
课外拓展:
一、关于清贫的名言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释道原
二、作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不愁吃穿,生活富足,你认为还有必要保持一种“清贫”的生活 态度吗?
“清贫”不仅是指物质生活贫困,更是指淡泊名利的精神。只有保持“清贫”的生活态度,才能不为物质 利益所诱惑,清正廉洁,坚守节操。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我们没有必要去过贫穷的生活,但这 种不以物欲为尚的清贫精神却不能摒弃。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从事革命十余年,从没有奢侈过。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家中也只有几套旧汗褂裤和几双缝底的线袜。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原因。
(线索:清贫是美德——被俘搜身——传世宝——清贫战胜困难)
3、作者为什么要补叙第9自然段的内容呢?
这一段交代方志敏的全部家当只有“汗褂裤”和“缝上底的线袜”,而且还被秘密地保藏着,被方志敏称 作“传家宝”,进一步说明方志敏的清贫,表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讽刺了国民党士兵的贪 婪无耻。
4、本文主人公是方志敏,为什么详写国民党士兵,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筹措 矜持 俘虏 彼此 企盼 清贫 恐吓 镯子 二、比一比,再组词。 裆(裤裆)俘(俘虏)企(企业)筹(筹措)矜(矜持) 挡(抵挡)浮(浮现)止(停止)寿(寿命)矛(矛盾) 三、多音字组词。 wù 可恶 hè 恐吓 ě 恶心 xià 惊吓 四、近义词。 清贫—(贫苦)朴素—(朴实)奢侈—(浪费)矜持—(庄重) 五、反义词。 清贫—(富裕)朴素—(奢侈)热望—(失望)舍己为公—(自私自利)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朴素)的生活 (一桩)趣事 (一支)自来水笔 (一个)铜板 (凶恶)的目光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筹备 筹集 1.做任何事情之前有所(筹备),那么做起来会更有条理。 2.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 高傲 傲气 3.人可有傲骨,但不可有媚气;人不可有(傲气),但可有正气。 4.再清香的花离不开泥土的哺育,最(高傲)的叶子忘不了树根的恩情。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热切的希望。(热望) 2.端庄严谨,毫不马虎。(矜持不苟) 3.积存的钱。(积蓄) 4.用威势来吓唬她。(威吓) 5.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奢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在面对物质诱惑时,坚守清贫的故事。

通过朱自清的亲身经历,课文传达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观。

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

在叙述过程中,朱自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阐述了对清贫的理解和认识,表达了自己坚守清贫的决心和信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但是,对于课文中所体现出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观,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可能对朱自清这位作家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他的作品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对课文背景的介绍和解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朱自清坚守清贫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体会朱自清坚守清贫的道德情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朱自清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观,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和情感氛围。

3.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4.分析课文:深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朱自清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观。

5.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清贫的理解和认识。

6.小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强调朱自清坚守清贫的道德情操。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2 清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贫穷但诚实、善良的小女孩清贫的故事,通过清贫的生活环境和她对待生活的态度,展现了她的美好品质。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体会生活的艰辛,懂得珍惜和感恩,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深刻的道理和情感,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行体会。

同时,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堂上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生活的艰辛,懂得珍惜和感恩,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情感的理解,以及学生对于生活的体验和反思。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贫穷生活的看法,引出课文《清贫》。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理解课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4.情感体验: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体验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情境,感受小女孩的艰辛和善良。

5.拓展延伸: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珍惜意识。

6.小结课堂: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课文所传递的价值观,布置作业。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9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吓”。

2.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正确理解“清贫”的含义,学习革命战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

二、作者简介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阳人。

我国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建人之一。

1935年1月,北上抗日途中,由于叛徒的出卖,方志敏同志被捕,坚贞不屈,拒不投降。

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笔,在极端的艰苦条件下,写下传世之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筹:chóu(筹备、筹集、筹划)矜:jīn(矜持、矜夸、矜重)俘:fú(俘虏、被俘、战俘)吓:hè(恐吓、威吓、恫吓)裆:dāng(裤裆、裆部、胯裆)企:qǐ(企图、企业、企盼)彼:bǐ(彼此、彼岸、此起彼伏)褂:guà(马褂、褂子、裤褂)坞:wù(石坞、山坞、花坞)四、多音字吓:xià(惊吓)hè(恐吓)恶:è(恶人)wù(可恶)五、近义词清贫——清苦朴素——朴实奢侈——浪费矜持——庄重企望——渴望齿冷——耻笑六、反义词清贫——富裕朴素——奢侈热望——失望舍己为公——自私自利七、理解词语1.清贫:贫穷(旧时多形容读书人)。

2.奢侈: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

3.矜持不苟: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4.舍己为公:为了公共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

5.激怒:因受刺激而发怒。

6.继续:积存的钱。

7.热望:热切的希望。

8.威吓:用威势来吓唬。

9.企望:希望。

10.齿冷:耻笑(笑则张口,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觉到冷)。

八、句子解析1.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这句话是自我表白。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

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

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

后来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

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地说:“走吧!”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朱自清。

本文以作者童年时的一次经历为素材,通过讲述自己因为贫穷而被同学嘲笑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对贫穷的深刻认识和对贫富差距的关注。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来进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贫富差距这一社会现象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来进行了解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贫穷的认识和关注,引导学生思考贫富差距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入课文《清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同时让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讲解课文: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疑问,对课文进行讲解,重点分析作者对贫穷的认识和关注,引导学生思考贫富差距问题。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贫富差距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遭遇,通过描绘清贫的生活环境和主人公的坚韧不拔,展现了清贫中的美好品质。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还需要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没有经历过清贫,因此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环境和情感可能缺乏共鸣。

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美好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和体验课文。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用于课堂朗读和模仿。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用于情境营造。

3.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边读边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感和语气。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清贫》图文讲解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清贫》图文讲解

03
文章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篇章,旨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
因,弘扬革命精神。
8
重点段落分析及写作手法探讨
环境描写,烘托氛围
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文章开头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环境的细 致描写,烘托出一种朴素、清贫的氛 围,为下文做铺垫。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主人公的清贫 生活与他人的富裕生活进行对比,突 出了坚守清贫、无私奉献的主题。
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提高贫 困地区教育水平,阻断贫困代际 传递。
2024/3/26
01 02 03 04
产业扶贫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 电商等产业,帮助贫困地区实现 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增加。
健康扶贫
完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健康水平, 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18
05
人物刻画,展现品质
文章通过对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 理等方面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他无 私奉献、坚守清贫的高尚品质。
2024/3/26
9
优美语句欣赏与仿写指导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
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公长期坚守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仿写时可以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
,表达出对某种精神的坚守和追求。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清贫 》图文讲解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课程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图文结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知识拓展:了解贫困现象及其原因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设计
2
01
课程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2024/3/26
6
02

最新统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精品教材理解

最新统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精品教材理解

《清贫》教材解析【解题】《清贫》是方志敏的遗作。

方志敏(1900—1935),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建人之一。

江西弋阳人。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闽浙赣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红十军政委,1931年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

1934年11月,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反动派阻击。

1935年1月,在江西德兴县怀玉山陇首村与国民党军作战时因叛徒魏长发出卖而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清贫》是方志敏被捕后写的一篇文章。

本文记述了被俘时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后,坦荡地表白矜持不苟、廉洁奉公是共产党员的美德。

指出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清贫”,清白、贫穷,一无所有。

本文用这个词作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本文写共产党员以恪守清贫为美。

【结构分析】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从事革命十余年,从没有奢侈过。

这一部分是开篇的议论,提出全文的主旨:清贫是共产党员的美德。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的过程。

这部分记叙得很具体。

先写两个士兵认为“我”是共产党的大官,能搜出钱财。

再写两个士兵仔细搜身后,继而用武器威胁仍找不到钱财。

最后写两个士兵拿走一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

这个事例证明共产党员确实恪守清贫。

这是从随身所带物品角度写,是印证主旨的事例之一。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家中也只有几套旧汗褂裤和几双缝底的线袜。

这是从家中财产角度写,是印证主旨的事例之二。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原因。

这是本文的总结。

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清贫》优秀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清贫》优秀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清贫》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矛盾的散文作品,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的一次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对儿童的摧残,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正义的渴望。

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艰辛生活,使读者深感震撼。

课文中的主人公清贫,是一个善良、勤劳、坚韧的孩子,他的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散文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贫困人民的深切同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正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难点:对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了解主要内容。

3.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5.拓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贫困人民的认识和感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2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清贫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清贫的品质和精神。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属于阅读理解部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清贫的品质和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同时,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也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掌握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生词和难句,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清贫的品质和精神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清贫的品质和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清贫的品质和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清贫的品质和精神。

4.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任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词语学习: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说课稿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说课稿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家里贫穷,但是他的父亲仍然坚持让他上学,并且在艰苦的环境中教育他要诚实、勤奋、热爱学习。

课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向学生们传递了坚持梦想、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通过努力和奋斗来改变命运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来理解作者的奋斗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奋斗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奋斗精神。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的奋斗精神,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奋斗精神。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观念。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4.写作练习法: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出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感受作者的奋斗精神。

3.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奋斗精神。

4.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观念。

5.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6.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2 清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2 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中国家方志敏在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时,坚定信仰,保持清贫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方志敏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坚定的信念和清贫的生活态度。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但对于方志敏的生平和精神,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方志敏的事迹,感受他的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方志敏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方志敏坚定的信念和清贫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方志敏的事迹。

2.难点:感受方志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方志敏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引出本课。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精神。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4.讲解分析: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讲解方志敏的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体验方志敏的精神。

6.总结提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回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朗读、表演等形式,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课文通过小男孩的视角,展示了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如勤劳、节约、乐观等,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贫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面对具体案例时,可能对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挑战缺乏深入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感受课文中小男孩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的贫困现象,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内容的感悟,特别是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

3.换位思考,体会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小男孩的内心世界。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贫困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贫困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贫困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贫困意味着什么?贫困生活中是否只有艰辛和痛苦?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的语音语调。

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身上有哪些美好品质?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扮演文中的角色。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清贫》是革命烈士方志敏于1935年5月26日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自叙式的随笔,篇幅不过几百字,语言朴实无华,然而却表现了极为深刻的内容,也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才能。

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

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

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清-贫》讲解_4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清-贫》讲解_4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清贫》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记述了被俘时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后,坦荡地表白矜持不苟、廉洁奉公是共产党员的美德。

指出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清贫”,清白、贫穷,一无所有。

本文用这个词作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本文写共产党员以恪守清贫为美。

作者介绍: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阳人。

我国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建人之一。

1935年1月,北上抗日途中,由于叛徒的出卖,方志敏同志被捕,坚贞不屈,拒不投降。

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笔,在极端的艰苦条件下,写下传世之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我会认:筹chóu(筹措)(筹划)矜jīn(矜持)(矜夸)俘fú(俘虏)(俘获)镯zhuó(镯子)(手镯)吓hè(恐吓)(威吓)【xià】(吓唬)(吓人)裆dāng(裤裆)(裆部)企qǐ(企鹅)(企业)彼bǐ(彼此)(由此及彼)褂guà(褂子)(裤褂)坞wù(山坞)(船坞)多音字:弹:dàn弹弓tán弹琴吓:hè恐吓xià吓人近义词:清贫——贫穷朴素——俭朴奢侈——奢华矜持——谦虚凶恶——凶狠威吓——恐吓企望——希望齿冷——耻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反义词:清贫——富有朴素——奢侈凶恶——和蔼威吓——安慰企望——失望怀疑——相信理解词语:【清贫】生活清寒贫苦。

(旧时多形容读书人)。

文中指贫穷清廉,贫苦而不失节。

【朴素】(生活)节约,不奢侈。

【奢侈】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

【款项】为某种用途而储存或支出的钱(多指机关团体等进出的数目较大的钱)。

【筹集】筹措聚集。

【国方的伟人们】指国民党的官僚政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家里贫穷,但母亲依然坚持供他上学的故事。

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小时候的艰辛生活,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真实地展现了作者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和母亲的形象。

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内容。

但他们对贫困生活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体会到母亲的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对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已经有所了解,但如何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小时候的艰辛生活,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难点: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小时候的贫困生活,体会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文章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父母仍然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尽管生活艰辛,但作者在父母的影响下,懂得了节约、勤劳和诚实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旨在让学生体会到艰苦朴素的品质,培养他们节约、勤劳和诚实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道理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较为深刻的道理,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会分析课文,理解文中深刻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艰苦朴素的品质,培养节约、勤劳和诚实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文中关于节约、勤劳和诚实的道理,以及如何将这些道理应用到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音频等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引出本文的主题——艰苦朴素。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大意。

3.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实例,理解文中关于节约、勤劳和诚实的道理。

4.深入讨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质。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艰苦朴素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撰写心得体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关注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小学语文五年下册《清贫》说课稿及教学反思(附板书)(共三篇)

小学语文五年下册《清贫》说课稿及教学反思(附板书)(共三篇)

小学语文五年下册《清贫》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一、说教材《清贫》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全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国方的嘲讽和对革命者的坚定称赞。

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积蓄、国军、齿冷”。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5)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四、说学情:本课领会方志敏同志清正廉洁这一美德并不困难。

但是学生的生活阔别了贫苦,在明白“贫苦”对于革命的意义还会有些空洞化、观点化,这将成为学生学习课文的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小组讨论法:针对老师提出的题目,学生举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相助中解决题目,培养学生联合协作的能力。

朗读感悟法:朗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要领,课文中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感情变革写得非常好,很得当,分脚色朗读,在朗读中感觉方志敏同道甘于贫苦、矜持不苟的崇高革命情操。

2.说学法:高年级的学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本领,送还学生自主学习权,我引导学生利用以下要领进行学习: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通过题目导学、学法引导、知识总结等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

12.清贫【教材分析】《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

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作者介绍】方志敏1.方志敏简介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省弋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

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

1935年1月27日,他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2.被俘牺牲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此役我军损失惨重。

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3.主要作品.方志敏主要作品有《我是个共产党员了!》《同情心》《呕血》《哭声》《可爱的中国》《《诗一首》《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

方志敏狱中留下的十六篇计十四万字文稿,方志敏16岁时写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

”以高洁的松竹梅兰自励。

4.成就贡献。

方志敏是江西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江西地方党团创始人之一。

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

方志敏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造了拥有“铁的纪律”的红十军;创造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十六字战略要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贫》教材解析
【解题】
《清贫》是方志敏的遗作。

方志敏(1900—1935),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建人之一。

江西弋阳人。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闽浙赣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红十军政委,1931年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

1934年11月,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反动派阻击。

1935年1月,在江西德兴县怀玉山陇首村与国民党军作战时因叛徒魏长发出卖而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清贫》是方志敏被捕后写的一篇文章。

本文记述了被俘时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后,坦荡地表白矜持不苟、廉洁奉公是共产党员的美德。

指出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清贫”,清白、贫穷,一无所有。

本文用这个词作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本文写共产党员以恪守清贫为美。

【结构分析】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从事革命十余年,从没有奢侈过。

这一部分是开篇的议论,提出全文的主旨:清贫是共产党员的美德。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的过程。

这部分记叙得很具体。

先写两个士兵认为“我”是共产党的大官,能搜出钱财。

再写两个士兵仔细搜身后,继而用武器威胁仍找不到钱财。

最后写两个士兵拿走一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

这个事例证明共产党员确实恪守清贫。

这是从随身所带物品角度写,是印证主旨的事例之一。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家中也只有几套旧汗褂裤和几双缝底的线袜。

这是从家中财产角度写,是印证主旨的事例之二。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原因。

这是本文的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