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C作业(第二章)答案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章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章习题答案
Q=K P
式中 K 为比例常数, P 为阀门前后的压差。若流量 Q 与压差 P 在其平衡点 (Q0 , P0 ) 附近作微小变化,试导出线性化
方程。 解:
设正常工作点为 A,这时 Q0 = K P0
在该点附近用泰勒级数展开近似为:
y
=
f
(
x0
)
+

df (x) dx

x0
(
x

x0
)
即 Q − Q0 = K1 (P − P0 )
其中 K1
= dQ dP P=P0
=
1K 2
1 P0
2-7 设弹簧特性由下式描述:
F = 12.65 y1.1
其中,是弹簧力;是变形位移。若弹簧在变形位移附近作微小变化,试推导的线性化方程。 解:
设正常工作点为 A,这时 F0
=
12.65
y1.1 0
在该点附近用泰勒级数展开近似为:
2-3 试证明图2-58(a)的电网络与(b)的机械系统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2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第二章
图 2-58 电网络与机械系统
1
解:(a):利用运算阻抗法得: Z1
=
R1
//
1 C1s
=
R1 C1s
R1
+
1 C1s
=
R1 = R1 R1C1s + 1 T1s + 1
Z2
=
R2
+
1 C2s
(C2
+
2C1 )
du0 dt
+ u0 R
=
C1C2 R
d 2ui dt 2

自动控制原理_王万良(课后答案2

自动控制原理_王万良(课后答案2

第2章习题2.1 列写如图题2.1所示电路中以电源电压U 作为输入,电容1C ,2C 上的电压1c U 和2c U 作为输出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图题2.1答案:X L R LL M C R M C M C R M C C X ⎥⎥⎥⎥⎥⎥⎦⎤⎢⎢⎢⎢⎢⎢⎣⎡−−−−+−=211321321100)(& X y ⎥⎦⎤⎢⎣⎡=010001其中)(3221311C C C C C C R M ++=2.2 如图题2.2所示为RLC 网络,有电压源s e 及电流源s i 两个输入量。

设选取状态变量23121,,C C L u x u x i x ===;输出量为y 。

建立该网络动态方程,并写出其向量-矩阵形式(提示:先列写节点a ,b 的电流方程及回路电势平衡方程)。

图题2.2*答案:⎥⎦⎤⎢⎣⎡⎥⎥⎥⎥⎥⎥⎦⎤⎢⎢⎢⎢⎢⎢⎣⎡−+⎥⎥⎥⎥⎥⎥⎥⎦⎤⎢⎢⎢⎢⎢⎢⎢⎣⎡−−+−=⎥⎥⎥⎦⎤⎢⎢⎢⎣⎡s s e i C L L R C C L L L RR 0001100100111x x x 12121321&&&U 3+-se[]111−−−=R y ⎥⎥⎥⎦⎤⎢⎢⎢⎣⎡321x x x +[]⎥⎦⎤⎢⎣⎡s s e i R 11 2.3 列写图题2.3所示RLC 网络的微分方程。

其中,r u 为输入变量,c u 为输出变量图题2.3答案:r c cc u u dt du RC dtu d LC =++22 2.4 列写图题2.4所示RLC 网络的微分方程,其中r u 为输入变量,c u 为输出变量。

图题2.4答案:r c cc uu dt du R L dtu d LC =++22 2.5 图题2.5所示为一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列写外力)(t F 与质量块位移)(t y 之间)(t图题2.5答案:)()()()(22t f t ky dt t dy f dtt y d m =++ 2.6 列写图题2.6所示电路的微分方程,并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其中r u 为输入变量,cu 为输出变量。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习题课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习题课答案

第二章习题课
(2-8)
2-8 设有一个初始条件为零的系统,系 统的输入、输出曲线如图,求G(s)。
δ (t)
c(t)
T
解: t
δ (t)
c(t)
T
K 0
K 0
t
-TS K K K c(t)= T t- T (t-T) C(s)= Ts2 (1-e ) C(s)=G(S)
第二章习题课
(2-9)
2-9 若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时,已 知初始条件为零的条件下系统的输出响 应,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和脉冲响应。 -t 1 -2t R ( s )= c(t)=1-e +e r(t)=I(t) s 2+4s+2) (s 1 1 1 解: C(s)= s - s+2 + s+1 = s(s+1)(s+2) 2+4s+2) ( s G(S)=C(s)/R(s) = (s+1)(s+2)
第二章习题课
(2-1b)
2-1(b) 试建立图所示电路的动态微分方 程。 duc CL d2uo duo du L ic= = +C o L 2 R 1 uL= dt R2 dt dt R2 dt + + 2 uo C CL d uoR2 duo uo u u + +C i1= i o i2= R ui=u1+uo 2 dt - R2 R2 dt - 2 输入量为ui,输出量为uo。 duc d(ui-uo) u1=i1R1 ic=C dt = dt diL uo u =L L dt iL=i2= i1=iL+ic R2
2-11(b) 求系统的 传递函数
G3(s) R(s)

自动控制原理C作业(第二章)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C作业(第二章)答案

4 3
0.1
图 3-1 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解 在单位阶跃作用下响应的稳态值为 3,故此系统的增益不是 1,而是 3。系统模型为
(s)
s2
3
2 n
2n s
2 n
然后由响应的 p % 、 t p 及相应公式,即可换算出 、 n 。
p%
c(t p ) c() c()
4
3
3
33%
t p 0.1(s)
P1 G1G2
1 1
P2 G2G4
2 1
因此,传递函数为
C(s) P11 P2 2
R(s)
G2G1 G4G2 1 G1G2G3
3
自动控制原理 C 习题答案(第二章)
2.4 用梅森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
R(S)

_
+ G1(s)
- _
G2(s)
+ C(S)
+
图 2-4 解: 单独回路 5 个,即
L1
1 R
1 C1S
1 R1C1S
11
1
L2
R2
C2S
R2C2 S
L3
1 C1S
1 R2
1 R2C1S
回路相互不接触的情况只有 L1 和 L2 两个回路。则
L12
L1L2
1 R1C1R2C2S 2
由上式可写出特征式为:
1
( L1
L2
L3 )
L1 L2
1
1 R1C1S
1 R2C2 S
1 R2C1S
1 R1C1R2C2S 2
益 K1 和速度反馈系数 Kt 。同时,确定在此 K1 和 Kt 数值下系统的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1 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弊端.解答: 1 开环系统(1)长处 :构造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固。

用于系统输入信号及扰动作用能早先知道时,可获得满意的成效。

(2)弊端:不可以自动调理被控量的偏差。

所以系统元器件参数变化,外来未知扰动存在时,控制精度差。

2闭环系统⑴长处:不论因为扰乱或因为系统自己构造参数变化所惹起的被控量偏离给定值,都会产生控制作用去消除此偏差,所以控制精度较高。

它是一种按偏差调理的控制系统。

在实质中应用宽泛。

⑵弊端:主要弊端是被控量可能出现颠簸,严重时系统没法工作。

1-2什么叫反应?为何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纳负反应?试举例说明之。

解答:将系统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并对系统产生控制作用的控制方式叫反应。

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纳负反应。

由1-1 中的描绘的闭环系统的长处所证明。

比如,一个温度控制系统经过热电阻(或热电偶)检测出目前炉子的温度,再与温度值对比较,去控制加热系统,以达到设定值。

1-3试判断以下微分方程所描绘的系统属于何种种类(线性,非线性,定常,时变)?2 d 2 y(t)3 dy(t ) 4y(t ) 5 du (t ) 6u(t )(1)dt 2 dt dt(2) y(t ) 2 u(t)(3)t dy(t) 2 y(t) 4 du(t) u(t ) dt dtdy (t )u(t )sin t2 y(t )(4)dtd 2 y(t)y(t )dy (t ) (5)dt 2 2 y(t ) 3u(t )dt(6)dy (t ) y 2 (t) 2u(t ) dty(t ) 2u(t ) 3du (t )5 u(t) dt(7)dt解答: (1)线性定常(2)非线性定常 (3)线性时变(4)线性时变(5)非线性定常(6)非线性定常(7)线性定常1-4 如图 1-4 是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表示图, 图中 Q1,Q2 分别为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

控制的目的是保持水位为必定的高度。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详解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详解

习题习题2-1 列写如图所示系统的微分方程习题2-1附图习题2-2 试建立如图所示有源RC网络的动态方程习题2-2附图习题2-3 求如图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 并指明有哪些典型环节组成(a)(b)(c)习题2-3附图习题2-4 简化如图所示方块图, 并求出系统传递函数习题2-4附图习题2-5 绘制如下方块图的等效信号流图, 并求传递函数图(a)图(b)习题2-5附图习题2-6 系统微分方程组如下, 试建立对应信号流图, 并求传递函数。

),(d )(d )(),(d )(d ),()()()(),()(),(d )(d )(),()()(54435553422311121t y tt y T t x k t x k tt x t y k t x t x t x t x k t x t x k tt x t x t y t r t x +==--==+=-=τ习题2-7 利用梅逊公式直接求传递函数。

习题2-7附图习题2-8 求如图所示闭环传递函数, 并求(b)中)(s H x 的表达式, 使其与(a)等效。

图(a )图(b)习题2-8附图习题2-9 求如下各图的传递函数(a)(b)(c)习题2-9附图习题2-10 已知某些系统信号流图如图所示, 求对应方块图(a )(b)(c)(d)习题2-10附图习题答案习题2-1答案:解:设外加转矩M 为输入量,转角θ为输出量,转动惯量J 代表惯性负载,根据牛顿定律可得:θθθ1122d d d d k t f M tJ --=式中,1,1,k f 分别为粘性阻尼系数和扭转弹性系数,整理得:M k t f tJ =++θθθ1122d d d d习题2-2答案:解: 设r u 为输入量,c u 为输出量,,,,21i i i 为中间变量,根据运算放大器原理可得:1221d d R u i R u i t u c i r c c ===消去中间变量可得: r c c u R Ru t u C R 122d d -=+ 习题2-3答案: 解: (a)11111111221212211121121120++=+++=+++=+++=Ts Ts s R R R C R s C R R sC R sC R sC sC R R sC R u u i β其中:221121,R R R C R T +==β, 一阶微分环节,惯性环节.(b)21121212111221122011//1R R s C R R R s C R R R sC R R R sC R R u u i+++=++=+= 11111111212121221121111++=+∙++∙+=+++=Ts Ts s C R R R R s C R R R R R R s C R R s C R αα其中 α=+=21211,R R R T C R , 一阶微分环节,惯性环节.(c)s C R s C R s C R s C R s C R sC R R sC sC R u u i 21221122112211220)1)(1()1)(1(1//11+++++=+++= 由微分环节,二阶振荡环节组成。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题(后附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题(后附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题(后附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自动控制原理作业题第一章基本概念一、简答题1 简述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2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3 简述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过程4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5 试比较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特点6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二、分析计算题1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试分析该系统工作原理,画出系统原理框图,指出被控对象、被控参量和控制量2 发动机电压调节系统如图所示,试分析其工作原理,画出系统原理框图,指出其特点。

3液面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试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统中的干扰量、被控制量及被控制对象,并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4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简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说明该系统的给定值、被控制量和干扰量,并画出该系统的方块图。

图1-7发电机-电动机调速系统操纵电位计发电机伺服电机减速器负载Θr给定值Ur 前置放大器功放执行元件被控量Wm这是一个开环控制的例子+E-EUr操纵电位计R1R2R3R4放大器直流发电机伺服电机Wd Wm发电机-电动机调速系统减速器负载5火炮随动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简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画出该系统的原理框图。

第二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一、简答题1 简述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及其数学表示形式2 简述建立微分方程的步骤3 简述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4 给出组成控制系统典型基本环节二、分析计算题1 有源电网络如图所示,输入量为)(1t u ,输出量为)(2t u ,试确定该电网络的传递函数2 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原理图如图所示,输入量为)(1t e ,输出量为)(t o θ,试确定其微分方程。

图中,电动机电枢输入电压;电动机输出转角;电枢绕组的电阻;电枢绕组的电感;流过电枢绕组的电流;电动机感应电势;电动机转矩;电动机及负载这和到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电动机及负载这和到电动机轴上的粘性摩擦系数。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图2-6控制系统模拟电路
解:由图可得
联立上式消去中间变量U1与U2,可得:
2-8某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方块图如图2-7所示。已知电位器最大工作角度,功率放大级放大系数为K3,要求:
(1) 分别求出电位器传递系数K0、第一级与第二级放大器得比例系数K1与K2;
(2) 画出系统结构图;
(3) 简化结构图,求系统传递函数。
证明:(a)根据复阻抗概念可得:
即 取A、B两点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整理可得:
经比较可以瞧出,电网络(a)与机械系统(b)两者参数得相似关系为
2-5 设初始条件均为零,试用拉氏变换法求解下列微分方程式,并概略绘制x(t)曲线,指出各方程式得模态。
(1)
(2)
2-7由运算放大器组成得控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2-6所示,试求闭环传递函数Uc(s)/Ur(s)。
2-10试简化图2-9中得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s)/R(s )与C(s)/N(s)。
图2-9 题2-10系统结构图
分析:分别假定R(s)=0与N(s)=0,画出各自得结构图,然后对系统结构图进行等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换,将其化成最简单得形式,从而求解系统得传递函数。
解:(a)令N(s)=0,简化结构图如图所示:
可求出:
令R(s)=0,简化结构图如图所示:
所以:
(b)令N(s)=0,简化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所以:
令R(s)=0,简化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2-12 试用梅逊增益公式求图2-8中各系统信号流图得传递函 数C(s)/R(s)。
图2-11 题2-12系统信号流图
解:
(a)存在三个回路:
存在两条前向通路:
所以:
(3)简化后可得系统得传递函数为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免费)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免费)

⾃动控制原理第⼆章课后习题答案(免费)⾃动控制原理第⼆章课后习题答案(免费)离散系统作业注明:*为选做题2-1 试求下列函数的Z 变换(1)()E z L =();n e t a = 解:01()[()]1k k k z E z L e t a z z z aa∞-=====--∑ (2) ();at e t e -= 解:12211()[()][]1...1atakT k aT aT aTaT k z E z L e t L ee z e z e z z e e z∞----------=====+++==--∑2-2 试求下列函数的终值:(1)112();(1)Tz E z z --=-解: 11111()(1)()1lim lim lim t z z Tz f t z E z z---→∞→→=-==∞- (2)2()(0.8)(0.1)z E z z z =--。

解:211(1)()(1)()0(0.8)(0.1)lim lim lim t z z z z f t z E z z z →∞→→-=-==--2-3* 已知()(())E z L e t =,试证明下列关系成⽴:(1)[()][];n z L a e t E a=证明:()()nn E z e nT z∞-==∑00()()()()[()]n n n n n n z z E e nT e nT a z L a e t a a ∞∞--=====∑∑ (2)()[()];dE z L te t TzT dz=-为采样周期。

证明:11100[()]()()()()()()()()()nn n n n n n n n n L te t nT e nT zTz ne nT z dE z de nT z dz dz e nT n zne nT z ∞∞---==∞-=∞∞----======-=-∑∑∑∑∑所以:()[()]dE z L te t Tzdz=- 2-4 试求下图闭环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z Φ或输出z 变换()C z 。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R1R2C1C2d2du22(tt)(R1C1R2C2R1C2)dd2u(tt)u2(t) v(t)
R1C1ddV (tt)V(t)
输入
(b) 以电压u3(t)为输出量,列写微分方程为:
u1(t)
C1
R1 R2
C2
R1R2C 1C2d2d u32(tt)(R1C 1R2C2)dd3u (t)t(R1C21)u3(t)
y=x3+x4=G2x2+G4x2=(G2+G4)G1x1
y=(G2+G4)G1x1
G(s)=Y(s)/U(s)=(G2+G4)G1/(1+G3G2G1)
作业:2.59题 把图2.75改画为信号流图,并用Mason公式求u到y传递函数
方框图
u(S)
__
G1(s)
G5(s)

y(S)
G2(s)

G3(s)
essfls i0m se(s)1K K21K2
(b)当r(t)=1(t),f(t)=1(t)时的ess。 解:求输入误差传递函数,直接代数计算法:
根据电路定律写出单体微分方程式(2.2.2)和 (2.2.3)。把特征受控量uc(t)选作输出量,依 据式(2.2.2)和(2.2.3),消除中间量i(t) , 则可得到输入输出微分方程(2.2.4)。
3、利用Laplace变换求出传递函数
R
L
+
+
u(t) i(t)
输入
_
+ uc(t) _
y
输出
_
U(t)Ld dtiR i uC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作业 概念题:传递函数定义:
单输入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 量的拉氏变换像函数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像函数之比。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第二章(西南科技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第二章(西南科技大学)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思考题:双RC网络 课题练习:2-9 作业题: 2-2、2-4、2-5、2-7、2-11、2-14 精讲例题:2-12
思考题:求双 RC 网络图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来自解:ui i1R1 u
u 1
C1
iC dt
R1
R2
i1
ic i2
ui
C1 u C2
uo
uo
1 C2
dt
R
R2C
2
d
2uC (t dt2
)
3RC
duC (t dt
)
uC
(t)
R
2C
2
d
2ur (t dt2
)
2RC
dur (t dt
)
ur
(t
)
(d) 解:列微分方程组得
ur
(t)
uc
(t)
1 C
i1dt
ur (t) uc (t) (i2 i1)R
i1 C
i2
RR
ur
C ic
uc
(d)
uc
(t
)
i1R
1 C
icdt
ic i1 i2
微分方程为:
R 2C 2
d
2uc (t) dt2
3RC
duc (t) dt
uc (t)
R2C
2
d
2ur (t) dt2
2RC
dur (t) dt
ur
(t)
2-4 若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c(t)=1-2e-2t+e-t, 试求 系统的传递函数和脉冲响应。
1 G1G2 G1G2G3 (1
1
)
1 G1G2 G1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二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二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x kx ,简记为
y kx 。
若非线性函数有两个自变量,如 z f (x, y) ,则在
平衡点处可展成(忽略高次项)
f
f
z xv
|( x0 , y0 )
x y |(x0 , y0 )
y
经过上述线性化后,就把非线性关系变成了线性 关系,从而使问题大大简化。但对于如图(d)所示的 强非线性,只能采用第七章的非线性理论来分析。对于 线性系统,可采用叠加原理来分析系统。
Eb (s) Kbsm (s)
Js2 m(s) Mm fsm(s)
c
(s)
1
i
m
(s)
45
系统各元部件的动态结构图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建立的,因此,它只 是系统的零状态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有现 实意义,而且容易实现。
26
三、典型元器件的传递函数
1. 电位器
1 2
max
E
Θs
U s
K
U
K E
max
27
2. 电位器电桥
1
2
E
K1p1
K1 p 2
U
Θ 1
s
Θ
K1 p
Θ 2
s
U s
28
3.齿轮
传动比 i N2 N1
G2(s)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框,具有同一个输入信号,并 以各方框输出信号的代数和作为输出信号,这种形
式的连接称为并联连接。
41
3. 反馈连接
R(s)

C(s) G(s)
H(s)
一个方框的输出信号输入到另一个方框后,得 到的输出再返回到这个方框的输入端,构成输 入信号的一部分。这种连接形式称为反馈连接。

自控原理习题答案(全)

自控原理习题答案(全)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专科教育自动化类专业规划教材《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主编:陈铁牛机械工业出版社1-11-21-3闭环控制系统主要由被控对象,给定装置,比较、放大装置,执行装置,测量和变送装置,校正装置等组成。

被控对象:指要进行控制的设备和过程。

给定装置:设定与被控量相对应给定量的装置。

比较、放大装置:对给定量与测量值进行运算,并将偏差量进行放大的装置。

执行装置: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的传动装置和调节机构。

测量和变送装置:检测被控量并进行转换用以和给定量比较的装置。

校正装置:用以改善原系统控制性能的装置。

题1-4答:(图略)题1-5答:该系统是随动系统。

(图略)题1-6答:(图略)题2-1 解:(1)F(s)=12s 1+-Ts T(2)F(s)=0.5)421(2+-s s(3)F(s)=428+⋅s es sπ(4)F(s)=25)1(12+++s s(5)F(s)=32412ss s ++ 题2-2 解:(1) f(t)=1+cost+5sint (2) f(t)=e -4t(cost-4sint)(3) f(t)=t t t te e e 101091811811----- (4) f(t)= -tt t te e e ----+-3118195214(5) f(t)= -tt e e t 4181312123--+++题2-3 解:a)dtdu u C R dt du R R c c r 22111=++)( b)r c c u CR dt du R R u C R dt du R R 1r 12112111+=++)( c) r r r c c c u dtdu C R C R dtu d C C R R u dtdu C R C R C R dtu d C C R R +++=++++)()(1211222121122111222121 题2-4 解:a) G(s)=1)(212++s T T sT (T 1=R 1C, T 2=R 2C )b) G(s)=1)(1212+++s T T s T (T 1=R 1C, T 2=R 2C )c) G(s)= 1)(1)(32122131221+++++++s T T T s T T s T T s T T (T 1=R 1C 1, T 2=R 1C 2, T 3=R 2C 1, T 4=R 2C 2 )题2-5 解:(图略)题2-6 解:33)(+=Φs s 题2-7 解:a) ksf ms s +-=Φ21)(b) )()()(1))(1)(()(21221s G s G s G s G s G s +++=Φc) )()(1)())()(()(31321s G s G s G s G s G s ++=Φd) )()()()(1))()()(323121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Φe) G(s)=[G 1(s)- G 2(s)]G 3(s)f) )()()()()()()()()()(1)()()()()(43213243214321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Φg) )()()()()()()()(1)()()()(43213212321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Φ题2-8 解:102310)1()()(k k s s T Ts k k s R s C ⋅++++⋅=1023101)1()()(k k s s T Ts k k s N s C ⋅++++⋅=1023102)1()()(k k s s T Ts s T k k s N s C ⋅++++⋅⋅⋅= 题2-9 解:)()()()(1)()()(4321111s G s G s G s G s G s R s C +=)()()()(1)()()(4321222s G s G s G s G s G s R s C +=)()()()(1)()()()()(432142121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R s C +=)()()()(1)()()(4321412s G s G s G s G s G s R s C += 题2-10 解:(1)3212321)()(k k k s k k k s R s C +=3212032143)()()(k k k s s G k k k s k k s N s C +⋅+= (2) 2140)(k k sk s G ⋅-= 题2-11 解:122212211111)()1()()(z z s T s T T C s T T s T k k s s m m d e L ⋅++⋅+++⋅=ΘΘ (T 1=R 1C, T 2=R 2C, T d =L a /R a , T m =GD 2R a /375C e C m )第三章 习题答案3-1. s T 15=(取5%误差带) 3-2. 1.0=H K K=2 3-3.当系统参数为:2.0=ξ,15-=s n ω时,指标计算为:%7.52%222.0114.32.01===-⨯---e eξξπσs t ns 352.033=⨯==ξωs t n p 641.02.01514.3122=-⨯=-=ξωπ当系统参数为:0.1=ξ,15-=s n ω时,系统为临界阻尼状态,系统无超调,此时有:st ns 95.057.10.145.67.145.6=-⨯=-=ωξ3-4.当110-=s K 时,代入上式得:110-=s n ω,5.0=ξ,此时的性能指标为:%3.16%225.0114.35.01===-⨯---e eξξπσs t ns 6.0105.033=⨯==ξωs t n p 36.05.011014.3122=-⨯=-=ξωπ当120-=s K 时,代入上式得:11.14-=s n ω,35.0=ξ,此时的性能指标为:%5.30%2235.0114.335.01===-⨯---e eξξπσs t ns 6.01.1435.033=⨯==ξω由本题计算的结果可知:当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增大时,其阻尼比减小,系统相对稳定性变差,系统峰值时间变短,超调量增大,响应变快,但由于振荡加剧,调节时间不一定短,本题中的调节时间一样大。

胡寿松自控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解答

胡寿松自控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解答
Z 2 = R2 + 1 1 (R2 C 2 s + 1) = 1 (T2 s + 1) = C2 s C2 s C2 s
1 (T2 s + 1) U 0 ( s) Z2 C2 s (T1 s + 1)(T2 s + 1) = = = 所以: R1 1 U i ( s) Z1 + Z 2 R1C 2 s + (T1 s + 1)(T2 s + 1) + (T2 s + 1) T1 s + 1 C 2 s
即 F − F0 = K 1 ( y − y 0 )
其中 K 1 = = 12.65 × 1.1y 0 dy y= y
0
dF
0.1
0.1 = 13.915 × 1.1y 0
2-8 设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输入量为控制角,输出量为空载整流电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ed = E d 0 cos α
xi (0) = x0 (0) = 0
则系统传递函数为
X 0 (s) fs + K 1 = X i ( s ) fs + ( K 1 + K 2 )
2-3 试证明图2-58(a)的电网络与(b)的机械系统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2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第二章
图 2-58
电网络与机械系统
1 C1 s R1 R1 1 解:(a):利用运算阻抗法得: Z 1 = R1 // = = = 1 C1 s R1C1 s + 1 T1 s + 1 R1 + C1 s R1
& (t ) + x(t ) = t ; (1) 2 x
解:对上式两边去拉氏变换得: (2s+1)X(s)=1/s2→ X ( s ) =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第二章(西南科技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第二章(西南科技大学)
I ( s)
i
ur
i2
C
R2
uc
R2
(a)
Uc(s)
I1 ( s)
I(s)
(b)
I1 ( s)
R1Cs
(c)
I2(s) Ur(s)
I2(s)
(- ) Uc(s) (e)
1 R1
I1 ( s)
Ur(s) (- )
1 R1
I1 ( s)
R1Cs
I2 ( s) I( s)
R2
Uc(s)
方法二
U c ( s) R2 I ( s) U1 ( s ) 1 R1Cs I ( s) U1 ( s ) R1 / Cs R1 R1 1/ Cs U1 ( s ) U r ( s ) U c ( s )
微分方程为:
2 2 2
i1 C
d uC (t ) duC (t ) dur (t ) 2 2 d ur (t ) RC 3RC uC (t ) R C 2RC ur (t ) 2 2 dt dt dt dt
2
(d) 解:列微分方程组得
i1 C i2 R R ic C
(d)
1 ur (t ) uc (t ) i1dt C ur (t ) uc (t ) (i2 i1 ) R
-H2
G1G2G3 G1G4 1 G1G2 H1 G1G2G3 G2G3 H 2 G1G4 G4 H 2
2-12 考虑如图所示的结构图,试求出传递函数。
H2 R ㈠
① ㈡ (-) ㈢ C
G1
(-)
G2 H1 G4
dy(t ) d y (t ) F (t ) ky(t ) f m dt dt2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答案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控制工程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稳定性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会遇到一些难题,特别是关于习题和答案的部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自动控制原理,本文将针对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的习题答案进行详细讲解,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第一章习题答案。

1.1 习题1。

答,这道题目主要是考察对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根据定义,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如何设计控制器,使得系统的输出能够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调节。

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A。

1.2 习题2。

答,这道题目要求对控制系统的分类进行判断。

根据控制系统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而在连续控制系统中,又可以分为模拟控制系统和数字控制系统。

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D。

2. 第二章习题答案。

2.1 习题1。

答,这道题目主要考察对系统传递函数的计算。

根据系统传递函数的定义,可以通过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计算。

在这道题目中,根据给定的系统输入和输出,可以计算出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1/(s+1)。

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B。

2.2 习题2。

答,这道题目要求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和极点的位置,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在这道题目中,根据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为-1,可以判断系统是稳定的。

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A。

3. 第三章习题答案。

3.1 习题1。

答,这道题目主要是考察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调节。

根据PID控制器的定义,可以通过调节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在这道题目中,可以通过试错法来逐步调节PID参数,使得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

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C。

3.2 习题2。

答,这道题目要求对系统的根轨迹进行分析。

根据根轨迹的性质,可以通过系统的传递函数来绘制根轨迹,并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在这道题目中,可以通过绘制根轨迹图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复阻抗写电路方程式:
(2)将以上四式用方框图表示,并相互连接即得RC网络结构图,见图2-1(a)。
2-1(a)。
(3)用梅逊公式直接由图2-1(a)写出传递函数Uc(s)/Ur(s)。
独立回路有三个:
回路相互不接触得情况只有L1与L2两个回路。则
由上式可写出特征式为:
通向前路只有一条
由于G1与所有回路L1,L2,L3都有公共支路,属于相互有接触,则余子式为
确定系统得截止频率C与相角裕度。
确定系统得截止频率C:
通过作图可以瞧出截止频率在1与2之间,在通过试根得方法确定稍精确得值为1、4
确定系统得相角裕度:
=1800+=1800-900-arctan5-arctan0、1=900-81、880-7、970=0、150
5、4某位置控制系统得结构如图1。试绘制系统开环得伯德图,并确定系统得相位稳定裕量。
因此,传递函数为
仅考虑输入N(S)作用系统时,单独回路2个,即
两个互不接触得回路没有,于就是,得特征式为
从输入N到输出C得前向通路共有2条,其前向通路总增益以及余因子式分别为
因此,传递函数为
2-6用梅逊增益公式求传递函数C(s)/R(s)与E(s)/R(s)。
图2-6
解:C(s)/R(s):单独回路3个,即
终点:,
(2)求幅相曲线与负实轴得交点
,
P=0,N-=1, N+=0,R=2(N+-N-)=-2,Z=P-2N=2
由奈氏判据知,闭环系统就是不稳定得。
5、3已知一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作系统开环对数幅频L(),有简要得计算说明画图过程,并确定系统得截止频率C与相角裕度。
,=0、2,=10
低频段,斜率-20db/dec,延长线过1,2log10点,过=0、2后,斜率为-40db/dec,过=10后,斜率为-60db/dec
3、5
解;在求解系统得稳态误差前必须判定系统就是否稳定;
系统特征方程为由劳斯判据判断
劳斯行列式为
由于特征方程式中所有系数均为正值,且劳斯行列表左端第一列得所有项均具有正号,满足系统稳定得充分与必要条件,所以系统就是稳定得。
可知v=1,K=10
当,

第五章线性系统得频域分析法
5、1已知系统得开环传函,用奈氏判据(画出奈氏曲线)判别闭环系统得稳定性。
第二章控制系统得数学模型
2.1RC无源网络电路图如图2-1所示,试采用复数阻抗法画出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Uc(s)/Ur(s)。
图2-1
解:在线性电路得计算中,引入了复阻抗得概念,则电压、电流、复阻抗之间得关系,满足广义得欧姆定律。即:
如果二端元件就是电阻R、电容C或电感L,则复阻抗Z(s)分别就是R、1/Cs或Ls。
解:
(1)确定起点与终点
,故初始相角为-90,
终点:,
(2)求幅相曲线与负实轴得交点
,
P=0,N-=Z=P-2N=2
由奈氏判据知,闭环系统就是不稳定得。
5、2已知系统得开环传函用奈氏判据(画出奈氏曲线)判别闭环系统得稳定性。
解:
(1)确定起点与终点
,故初始相角为-180,
图3-2
解由图示得闭环特征方程为

,
由已知条件
解得
于就是
3-3已知系统特征方程式为试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得稳定情况。
解劳斯表为
1 18
8 16
由于特征方程式中所有系数均为正值,且劳斯行列表左端第一列得所有项均具有正号,满足系统稳定得充分与必要条件,所以系统就是稳定得。
3-4已知系统特征方程为试判断系统稳定性。
两个互不接触得回路,于就是,得特征式为
从输入R到输出C得前向通路共有1条,其前向通路总增益以及余因子式分别为
因此,传递函数为
E(s)/R(s):单独回路3个,即
两个互不接触得回路,于就是,得特征式为
从输入R到输出E得前向通路共有2条,其前向通路总增益以及余因子式分别为
因此,传递函数为
第三章线性系统得时域分析法
解本例就是应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得一种特殊情况。如果在劳斯行列表中某一行得第一列项等于零,但其余各项不等于零或没有,这时可用一个很小得正数ε来代替为零得一项,从而可使劳斯行列表继续算下去。
劳斯行列式为
由劳斯行列表可见,第三行第一列系数为零,可用一个很小得正数ε来代替;第四行第一列系数为(2ε+2/ε,当ε趋于零时为正数;第五行第一列系数为(-4ε-4-5ε2)/(2ε+2),当ε趋于零时为。由于第一列变号两次,故有两个根在右半s平面,所以系统就是不稳定得。
于就是,得特征式为
从输入R到输出C得前向通路共有4条,其前向通路总增益以及余因子式分别为
因此,传递函数为
2-5试简化图2-5中得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s)/R(s )与C(s)/N(s)。
图2-5
解:仅考虑输入R(S)作用系统时,单独回路2个,即
两个互不接触得回路没有,于就是,得特征式为
从输入R到输出C得前向通路共有1条,其前向通路总增益以及余因子式分别为
,=4,=10
低频段,斜率-20db/dec,过1,2log10点,过=4后,斜率为-40db/dec,过=10后,斜率为-60db/dec
Δ1=1
代入梅逊公式得传递函数
2-2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2-2所示,试用化简法求传递函数C(s)/R(s)。
图2-2
解:(1)首先将含有G2得前向通路上得分支点前移,移到下面得回环之外。如图2-2(a)所示。
(2)将反馈环与并连部分用代数方法化简,得图2-2(b)。
(3)最后将两个方框串联相乘得图2-2(c)。
图2-2系统结构图得简化
2、3化简动态结构图,求C(s)/R(s)
图2-3
解:单独回路1个,即
两个互不接触得回路没有
于就是,得特征式为
从输入R到输出C得前向通路共有2条,其前向通路传递函数以及余因子式分别为
因此,传递函数为
2、4用梅森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
图2-4
解:单独回路5个,即
两个互不接触得回路没有
3-1设二阶控制系统得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3-1所示。试确定系统得传递函数。
图3-1二阶控制系统得单位阶跃响应
解在单位阶跃作用下响应得稳态值为3,故此系统得增益不就是1,而就是3。系统模型为
然后由响应得、及相应公式,即可换算出、。
(s)
由公式得
换算求解得:、
3-2设系统如图3-2所示。如果要求系统得超调量等于,峰值时间等于0、8s,试确定增益K1与速度反馈系数Kt。同时,确定在此K1与Kt数值下系统得延迟时间、上升时间与调节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