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读写结合点
小学语文论文:挖掘文本之“点”,整合“阅读”与“作文”教学
挖掘文本之“点”,整合“阅读”与“作文”教学语文的两大能力最重要,一是理解语言的能力;二是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落实在考卷上就是“阅读”与“作文”。
由于教材的编排体例基本上都是读写分开的,再加上许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喜欢或习惯性的把“阅读”与“作文”分割开来,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所以,往往导致读与写无法同步进行、相互促进,读写整合被忽视。
其实,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
如果能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提供的文本特点,细心捕捉读写的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范本,从而让学生的作文训练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创造性地进行作文,可以进行模仿,也可以进行创造性练笔,让作文训练无痕地融合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本教学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一、读懂文本的“亮点”,仿写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文本构成中的“亮点”,即文本构成的某一个方面有特别的精彩之处,可以让学生作为仿写的“凭借”,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进行小练笔的训练。
这样学生在这个阅读的载体(文本)中有意识地想着怎样学习和借鉴所读文本的技法,读有范例,写有章法,彼此交融,有机整合,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1、读好“课题”,学会取题、审题。
课题是文章构成的重要一部分,引导读好题目是提升写作能力的一条途径。
课文题目一般都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有密切的关系,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是文章的眼睛。
引导学生读懂作者这样取题目的用意,即同样的材料因为表达的中心不同,那么题目的用词就有所不同。
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文章的“文眼”所在,研究关键词在文章中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做写文章的题目也有个评判的依据。
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读写结合点
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读写结合点【摘要】本文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读写结合点。
在引言中提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读写结合点的意义。
在分别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融合课文阅读与写作训练、设计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以及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展读写结合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结论部分总结了读写结合点教学的价值和未来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也为未来语文教学的革新和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点、阅读能力、写作水平、课文阅读、写作训练、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价值、发展方向1. 引言1.1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它不仅仅是学习汉字、阅读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语文是思维的载体,是表达情感的媒介,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自信心,拓展知识面。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对事物的理解,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够正确地阅读和书写,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语文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加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挖掘读写结合点,可以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2 读写结合点的意义读写结合点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读写结合,可以使学生既能够通过阅读来吸收知识和信息,又能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这种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读写结合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和写作能力已经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养。
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这就是说: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起来,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
什么是训练点?即文本中的生动有趣处、补写空白处、整体升华处、描写动情处、思维创新处、优美词语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一、文本生动有趣处练笔文本中的精彩优美或形式规范的片段,是学生练笔的很好范例,教师可抓着时机进行练笔。
如:我在执教《秦兵马俑》一课中的第八段,“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 “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式的写法,生动有趣,融入了作者的想象,于是我设计让学生描写考试时同学们各异的神态。
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同学们答题时的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好像在思考这道题怎么解答;有的抓耳挠腮,好像在说,这题怎么这么难啊?有的左顾右盼,好像准备在偷看别人的答案;有的不停地转动着钢笔,好像已经写完,在打发剩余的时间……每个孩子的亲身体验,让描写和想象结合,真是妙语连珠。
二、文本补写空白处练笔补写文中的空白处即补白,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学突破点、情节高潮点等进行补白。
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突破文本的重难点,让学生更深地挖掘父亲的了不起,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想象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在38小时内为救助儿子所做的一切。
有同学这样写道:父亲不断地搬掉身边的碎砖烂瓦、不停地挖掘厚厚的废墟,当他挖到25小时时,他拿钳子正在剪几根钢筋,不料又有几次余震发生,他险些被瓦砾砸伤,但他始终坚信,他的儿子还活着,正等他来救助……学生笔下流泻出了一位真正永不言败的了不起的父亲,学生在写的同时,也感悟出了父亲的伟大!三、文本整体升华处练笔我在执教《桥》一课时,为进行一步深化本单元的主题“泪光中的感动”,我在结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训练点:假如这位老汉被评为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挖掘语文课的“读写结合训练点”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挖掘语文课的“读写结合训练点”杨丽琴【武夷山市实验小学,福建南平354300】【摘要】学生是我们教学的对象,在确定读写结合点时,要考虑学生,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兴趣来设计,只有学生愿意写并能够有话可说,才能提高练笔的实效性。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把学到的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语文一、依据学生实际,设计“结合训练点”学生是我们教学的对象,在确定读写结合点时,要考虑学生、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兴趣来设计,只有学生愿意写并能够有话可说,才能提高练笔的实效性。
在教学《翠鸟》时,学生被翠鸟漂亮的外形深深吸引住了。
抓住这段生动的教材,我趁势引导学生领悟写法、学以致用。
这一段的前四句用了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描写了翠鸟羽毛“颜色非常鲜艳。
”在分述的三句话中作者又分别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十分形象。
第五句写翠鸟体态小巧玲珑,长着灵活透亮的眼睛、细长的嘴和红色的小爪。
在讲解这一自然段时,我渗透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布置了仿写作业,让学生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它的外形。
通过练习,学生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的口头语言,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到了语言的内涵和文章的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逐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二、切合单元主题,定位“结合训练点”新课标人教版的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也有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这为我们在设计练笔提供了依据和线索。
如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在学完海鸥送别老人的三段文字后,我进行了如下的练笔设计:师:回看这三段文字,没有一滴眼泪,没有一声诉说,作者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群有情有义的海鸥。
作者是怎样把海鸥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呢?生:作者在写了海鸥的动作,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 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第 6期 2 ] 年 6月 01
中小学教 学研 究
Ta i sahOPm rad il c o ecn R ecf ra de h l hg e r r I y n M d os S
能 力 培 养
挖 掘教材 中的读写结合点
提升学生 的阅读 与写作 能力
大连 160 ) 1 0 0
联 系 起 来 , 据 教 材 特 点 , 心 选 择 读 写结 合 点 , 学 根 精 给 生 提 供 有 效 借 鉴 的 对 象 和 创 造 的 依 据 ,及 时 有 效 地 进 行 模 仿 和 创 造 性 练 笔 , 样 , 于 提 高 学 生 的 作 文 水 平 这 对 是很 有作 用 的 。
有 的 说 大 水 缸 ,有 的 说 松 树 … … 引 导 学 生 说 清 楚 了 这 些 事 物 给 自 己带 来 快 乐 的 生 活 片 段 后 ,再 给 学 生 提 供 几 段 抒 发 对 童 年 不 舍 的 佳 句 , 累 仿 创 , 学 生 在 自 己 积 让 文 章 的结 尾结 合 自己所 写 之事 , 用 、 用 这些 积 累或 运 创 本 课 结 尾 段 的 积 累 表 达 对 童 年 的 不 舍 。有 学 生 这 样 写 道 : 童 年 啊 , 梦 中 的 真 , 真 中 的 梦 , 回 忆 时 含 泪 “‘ 是 是 是
2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中期报告
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何春英一、课题研究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2.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3.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
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来源于“有话可写”,话即材料。
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
在这种情绪下,习作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4、“读写结合”:是指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
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会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内容:1、如何开发利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阅读课文中的空白点、拓展延伸点,形成习作资源。
2、研究由教材引发的相关课外阅读主题活动和阅读单元活动中教学契机的捕捉,有效开发相关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扩写、缩写、续写、写读书笔记等各种形式的习作活动,有效地促进读写结合。
3、其他课程中有效性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研究如何通过习作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开发其他课程中有利于习作的资源,开展习作实践,促进习作与其他学科的双赢。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1. 创设课堂练笔的良好氛围。
将阅读与练笔紧密结合,实现“读中悟写,以写促读”。
通过阅读,让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
通过自主练笔,使学生养成自主表达的良好习惯。
创设大阅读的良好氛围。
利用班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语文教师要精简学生作业,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大阅读。
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尤其是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实现“读与写”、“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学生自然乐说愿写。
2.调动研究教师积极性,加强培训,提高研究能力,构建开放式的习作教学模式四、课题研究策略(1)填补课文空白课文有时在人物的心理活动处留下“空白”,有时在人物对话中安排省略,有时在事情情节之间出现跳跃,这些空白悬念、省略跳跃本身是有内容的,可启发想象,从中质疑,并通过思考讨论去填补“空白”。
深入挖掘,读写结合
深入挖掘,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指在学习中,阅读和写作两者相互结合,起到相互促进和提高的作用。
而深入挖掘,则是指在学习中深入思考和探究问题,不仅要从表面了解,还要深入到内部,探究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下面我将从读写结合和深入挖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读写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学习到大量的知识和经验,更能够加深理解和思考。
而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思考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消化。
例如,我们在学习一篇科技文章时,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科技进展,而通过写作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加以表达。
这样既加深了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其次,深入挖掘是一种更加深入的思考方式。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例如,我们在学习一门编程语言时,一开始我们只能编写一些基本的代码,但随着编程经验的不断增加,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编程语言的相关功能和原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编程语言的本质和使用方法。
读写结合和深入挖掘虽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但二者相互促进,可以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和深入。
可以说,读写结合是深入挖掘的基础,深入挖掘又是读写结合的深化和拓展。
因此,在学习中我们不能片面地只重视阅读或写作,也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了解,必须以读写结合为基础,不断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从而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读写结合和深入挖掘是两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二者相辅相成,可以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深入和系统。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深入思考和探究,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水平。
读写结合切合点的挖掘
它耗时少 ,训练集 中。而且 “ 写” 日标 明确。让学生从读到 读 写 ,这是从学习到运用的过 程。完成 这一过程 ,同样应该坚持
以教 师 为 主 导 ,以 学生 为 主 体 的 教 学 思想 。 教 师 的 导 ,在 于 启 发学 生 选 准 练笔 对 象 ( 写什 么) ,找 到 仿 写 的 突破 口 ( 样 写 ) 怎 , 而不 是一 味 地 规定 内容 ,限制 写 法 ,更不 是 全 班 一 式 化 的训 练 。 学 生 的 练 ,应 该 是 自主 的 ,充分 的 ,即 在 规 定 的 范 围 中 自 由地
怎 么写 。 这 比任 何 解说 都 清 楚 明 白而 易学 。 读 和 写是 个 互 补 的 过 程 , 它们 之 间既 相 对 独 立 ,又 密 切 联
系着。读 是理解 吸收 ,写是理解表达 。有 理解 的吸收 ,才有理 解的表达。经验告诉我们,在一篇课文 的教学中 ,有 重点地读 ,
处 。 学生 在 自主 阅读 的 基础 上 能 够 总 结 出这 么 几 点 :
一
、
“ 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 上,男人 、女人 、孩
“ 读后写”即读 了一篇课文 ,仿写一篇或读了一组类似 的课
文仿写一篇 。课 堂之外 的阅读 如何读写结合呢?我在布置学生 阅读时 ,适 时进行 引领 ,如 ,学生阅读 《 我要做个好孩子》 小
边 读 边 理 解 ,其 效 果 远 远 胜 于 全 文 漫 无 目的 地 翻 来 复 去 地 读 。
同样是 《 船长》 一文 ,当读 到 “ 长哈尔威 屹立在 舰桥 船 上 ,一个手势也 没有做 ,一句话也 没有说 ,随着轮船一起沉人
了深 渊 。 时 很 多学 生 有 话 要说 ,但 说 出来 的只 有 一 个 词— — 敬 ”
挖掘读写结合点,培养七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经典」
挖掘读写结合点,培养七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经典」挖掘读写结合点,培养七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经典」学生学习语文最终要是能够很好的表达,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形式;阅读有利于表达能力的提升。
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积累、感悟是读的任务,为表达运用服务。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是一条被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坚持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编写特色,并有所发展。
如,在“阅读”部分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了近30次训练学生表达(含说和写)能力的练习,充分表现了“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的编写意图。
“阅读”部分的“研讨与练习”,安排了许多讨论、汇报、交流个人阅读之后的理解、感悟、认识、看法之类主观性题目,其强调的是读与写(说)的结合,能起到以写(说)促读的作用。
另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单元,或主题相同,或对某一篇课文内容加以深化,也体现出写、说与读、听间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挖掘读与写的结合点,组织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准确确定读写的结合点读写的结合点,要根据课文的表达特点、学生的实际、单元主题和课后“研讨与练习”来确定。
1、依据课文的表达特点“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经验,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等。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表达的方法,如课文的结构与题目,从整体到局部的写景方法,使用一系列动词准确描述活动过程,强调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这些都可作为读写的结合点。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发布时间:2021-11-05T02:34:03.44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月中作者:龚治红[导读] 在小学语文习作能力培养中,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感觉较为困扰,教师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出发,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主动挖掘其中的读写结合点,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
教师在挖掘读写结合点中,要对其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借助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展开相关的实践探索,从而促使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重庆市渝北区宝圣湖小学龚治红 401120摘要:在小学语文习作能力培养中,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感觉较为困扰,教师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出发,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主动挖掘其中的读写结合点,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
教师在挖掘读写结合点中,要对其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借助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展开相关的实践探索,从而促使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字:读写结合点;习作能力;提高策略引言:小学语文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并借助书写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将阅读与写作教学割裂开来,从而使得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缓慢。
而为了改变这一问题,借助读写结合点的深入挖掘,教师进行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教学探索。
一、简述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的“读”是指阅读,而“写”则指的是习作,读写结合点则是阅读与习作的联系,教师借助读写结合点的挖掘,在阅读中开展习作教学,利用二者的相互联系,使得学生在完成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自身的习作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读写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
而读写结合点教学不是单纯的二者叠加,而是双方的有效融合,读写双方在共生中互相作用,从而促进学生阅读与习作的共同进步[1]。
二、借助阅读主线,引导学生按照逻辑进行表达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较为丰富,知识范围较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辅助功能,重视读写结合点在教材文章中的挖掘,结合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利用教材中的结合点,有重点地进行阅读习作教学。
挖掘读写结合点 实现训练有效性
情感受 到震撼 。例如 , 教学 《 桥》 一文 , 老汉舍 己为人 , 救了 ’ 所有村
民. 我先进行 了声情 并茂的 朗渎 , 而 后出示挂 图 , 让学 生看着巍然
学习书法要描红 、 f 临帖, 学习绘 画要临摹 、 素描 。 “ 他 山之石 . 可 屹立在 桥 f = 的老汉 , 接 着动情地问道 : “ 同学 们 , 此时此 刻 , 你最想 以攻 玉” , 学 习写作也需要仿写。教师可 以从文本 中寻找优美语言 对这位老汉说什么? 拿 出你的笔 , 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吧 。 ” 学生
提高其写作 的兴趣 , 激发写作动机 , 调动写作积极性。 ( 2 ) 仿写片断
叶澜老师说过 : “ 我们 的语文教学 ,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 固的 给读者 留下想象 、 回味的空间。因此 , 町以抓住这一时机适当安排 续写 。例如 , 学 习了《 凡卡 》 这篇课 文后 , 学生不约而同地都为凡卡
方 法 交 流
பைடு நூலகம்
2 O l 3 - 0 7
挖揠读写结合点
摘
实现{ y I I 练有效性
文/ 林 妹 英
要: 语 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 即阅读 与写作的脱节。阅读 不涉及写作知识的渗透 , 一些教师以为完
成 了八个 习作训练题后的作 文教学就“ 万事大吉” 了, 实际上却是“ 万事不吉” , 就在 阅读教 学中挖掘读 写结合点 , 并展开 阐述。
关键词 : 巧 用 教 材; 抓准读写 ; 适 时 训练
语 文阅读教学 就是 阅读 , 作文教学就是作文 , 好像 阅读和作文 办 ?怎 么办 ? ”
是 风 牛 不 相 及 的事 ; 结 果 导致 学 生 陷 入 阅 渎 怕 烦 、 作 文怕 难 的尴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挖掘读写结合点初探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挖掘读写结合点初探教材中,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都是编者根据学生身心规律和语文能力发展规律作出的编排,是相对比较科学、合理的。
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单元教材序列中,更是注重了这种编排的整体性。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也再次提出了“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因此,读和写必须在单元整体教学里组合实施。
1 依据单元习作的训练重点寻找读写粘合点单元的习作模块是最直接的写作训练阵地,虽然这部分在教材的编排上是独立的,但是在训练中必须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将读与写揉合起来,必须在单元整体的框架下,先梳理出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间的联系,然后分步实施读写训练。
1.1 梳理单元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间的联系每单元的习作和阅读教学都是在同一个主题框架下编排的,虽然必须在阅读教学后才开展习作训练,但是,如果根据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对阅读教学和习作编排进行整合,再梳理本单元的习作目标,可为后面的习作训练提供依据。
以人教版第九册单元主题、课文及单元习作目标为例整理如下表:通过单元整合,清晰地知道学生要掌握的写作方法和运用的习作能力,更加明确了单元习作训练的指导方向。
1.2 分步实施读写训练明确了习作教学的目标后,教学时可以将重难点结合进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将习作教学重难点再次根据阅读教学实际,细化分解读写目标,寻找读和写目标的一一对应关系,就形成了读写结合点,最终在课堂上将习作训练落实在阅读教学中。
如此提前,后续的习作教学有了阅读教学的读写训练为基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根据形成单元的作文序列,在阅读教学中依托小练笔训练,将学习领悟到的表达方法迁移使用,也可以组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做好活动的记录,这样的分步实施,目标明确了,又能减缓坡度地将写作训练有效的穿插在各项阅读及实践活动中。
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写作能力的课题方案
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写作能力的课题方案挖掘课内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楚门筠岗小学郑霜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课内读写结合的现状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读写分离”的情况。
有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只字不提作文教学;而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只字不提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中习惯将作文教学的阵地完全放到作文课上,往往忽略了小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最先所接触的最宝贵的习作资源——教材中的“课文”。
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方式,使读与写、讲与练、知识与能力脱节,既浪费了有利的作文教学资源,又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课内读写结合的意义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读写结合”已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处理好读写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读写结合”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怎样进行读写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很有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提出了“挖掘课内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的实验。
二、国内外同课题的研究综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就提出了“读写结合”的研究。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提出“写作阅读法”,即先写后读,同报刊上的文章比赛,得益匪浅。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读悟写,以写促读,读写有机融合。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系统论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学科是一个整体、系统,包含了阅读和写作这两个子系统。
这两个子系统A、训练有目的。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课一得。
B、训练有层次。
要注意训练的梯度,要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C、训练有侧重。
“小练笔”应根据教材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D、训练有方法。
要让学生有条理、有重点、形象生动地进行表达,在写作的时间上要给以充分,在写作的方法上要给予指导。
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内容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的方面。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的交互性关系,并将其有机地结合,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写作结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
”“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
”可见,读和写是紧密联系的,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有理解性的表达。
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点,即读写的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
因此,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读、说、听、写各项能力,使之达到全面发展的途径。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切实做到“以读促写”呢?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结合优美词句段,品词品句写作文从词句入手。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读写能力是在日常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中提高的。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
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
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我觉得文中“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上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的“扇走”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体会“扇走”一字的巧妙之处。
《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乾县城关高庙中心小学刘粉亚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语文课上学生不善表达,不愿表达,表达不清: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表达不清,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同时,习作课上,一部分学生,提笔无话可写,写作文成了他们的“老大难”。
此种现状,促成了我此次课题研究“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向。
实践证明,在感知、理解、积累、语言过程中,读写结合,相互贯通,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最严酷的现实就是小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对写作没有兴趣,一提到写作文,许多学生就感到头疼。
平时一要写作文,有的学生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不知写什么。
而许多教师还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地上作文指导课,结果教师往往也只是靠自己的特殊的身份命令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要求的作文。
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怎么能写出好的作文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们老师要学生写,即“要我写”,而不是学生“我要写”。
越是对作文没有兴趣,越是让学生写,学生就越是害怕、讨厌写作,也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正因如此,坚定了我对小课题《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的决心和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本课题研究力图寻找在理论指导下的“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的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大面积进行的在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与提高阅读与写作的方法。
2.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巧挖读写联动最佳结合点———谈小学阅读教学中以“读写联动”来提高语文素养的策略
课题展示新课程NEW CURRICULUM从读到写,写中促读,实现读写的迁移,是语文学习的规律。
读写结合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说:“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很不够。
运用语言的训练有待大大加强。
”读写联动是追求阅读教学中高效的读写结合训练,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找最佳结合点,有效落实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读写联动达到高效化、最优化。
那如何寻找读写联动最佳结合点呢?一、巧借文本关键词处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表现力和概括力强的词语,有的甚至直接关联到文章的中心意思。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词来通过“补白”进行语言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如,在教学《荷花》一文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针对这里的“冒”字,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好像我们班的小朋友一样,使劲地向外探出了头,多么可爱呀!请大家想一想,这些白荷花冒出来想干什么呢?她是怎么想的呢?一会儿有学生这样写道:这是一个奇妙的精彩的世界,我想早点看看人们在干什么,看看我的小伙伴们在玩什么……哟,这里太热闹了,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在忙碌地采集香甜的花蜜,蜻蜓把荷叶妈妈当成了大大的停机坪……这样的练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的生活感悟和文章内容有机联系起来,有效训练了他们的想象力,让智慧的火花在想象中迸射,个性在交流中得到张扬。
二、巧挖文本“留白”处由于不同作者的写作特点和文学手法,在文章中会有些看似不连贯的跳跃式段落,而且对某些内容往往写得十分简略,甚至省略不写,形成“空白”“跳跃”之处。
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跳跃”之处进行适当的填补,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如,在教学《麻雀》一课时,课中我安排了两次练笔。
第一次安排在小麻雀掉在地上的时候,第二次安排在课尾———小麻雀获救的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研究报告一、课题的界定读写结合点:是指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
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
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八年级,一般指初中二年级,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要为初中一年级写作具体生动的记叙文继续打牢夯实基础,同时又要为初中三年级写作简单的议论文作好铺垫,以适应初三中考的需要。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要想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难易的转化点全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材现行编排和学生基本写作现状的基础上,能够首先尊重教材,同时又能紧扣教材本身,动点脑筋、想出办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理心理的发展,开启思维、拓宽途径、挖掘适合学生作文训练的读写结合点来创造性的应对教材,切实保持、保证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提升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当然,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了解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的基础上,对读写结合点“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
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的准确有效确立、及有效组织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摸索出一条可供操作的具体模式,切实可行的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了。
三、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1、新课程改革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
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新课程改革关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理论。
只有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联,互为促进,才能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触摸到语文学习的命脉之所在。
3、大语文教学观的理论。
只有树立语文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让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锅”,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之路将越走越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趣。
4、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伴随着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而生,已有不少探索和积累,有很多可借鉴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现象分析:纵观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普遍低下,“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仍是困扰他们的三大难题。
细究原因不外以下几种:1、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将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本身就暴露出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给人造成作文写作板块不突出之缺憾;2、受新教材编排意图的影响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等限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作文,不会上,不敢上,怕上作文课的教师比比皆是;3、因教师本人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平时训练的机会减少;4、学生虽有了一定的阅读,但因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训练,思想中缺乏读写结合的意识,只读不写,喜读怕写,读写分离现象严重。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此课题的确立与研究将把八年级学生从面临的写作困境中解救出来,变“没话写”为“有话写”;变“不会写”为“我会写”,变“写不好”为“能写好”;同时这课题的确立与研究也能促使教师本人进一步钻研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改理论、文本,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问卷调查:在课题研究的开始、中间及最后阶段,为了了解初二学生的写作现状和需求,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我采用过口头回答、举手表决和书面问卷等方法,从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入手做有效研究。
问卷调查的时间放在了2007年4月15日,正是本人想对此课题开展自主研究的前面(没想到后来竟成了本人开展个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记名或不记名皆可两种,问卷调查对象既有全年级14个班,也包括本人所带的两个班(研究中期,因工作需要,本人又从新初一开始接起,后又变为全年级18个班,也包括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调查的内容包括“1、你对你目前的写作现状满意吗?原因是什么?2、你觉得作文写作的兴趣应该如何培养?3、你的作文有过被老师当作优秀作文的例子吗?你觉得能成为范文的关键是什么?4、你觉得八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才能提高?你希望老师怎么做?5、你的语文老师是如何提高你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的?你对他(她)的做法满意吗?6、你的语文老师重视作文课吗?你最喜欢老师怎样上作文课?你能描述一下吗?”共六个方面。
对于第一个问题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相撞不满意,原因主要在自己读书少,平常练得少,老师没有很好很系统的做过指导;对于第二题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能够培养写作兴趣;对于第三题的回答,部分学生作文偶尔有被老师当作范文的例子,极少数学生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经历,自认为作文写得很一般。
回答第四个问题时学生认为多读好作品、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多练练笔作文能力能提高,同时希望老师多指导些写作技巧方法、多介绍别的同学的好作文、经常开展系列专题训练;对第五题有不少学生对语文教师不够满意,希望老师自己要重视学生的作文,同时对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面做得好的老师学生们也给予了肯定。
最后第六题学生有直接答不重视不上作文课的,也有对做得好的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组织访谈: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二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及写作心理,本人特地在2007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调查问卷进行过没几天,本人趁热打铁又组织了几个作文写作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实录,主要由学生们提出他们认为困惑的问题,由我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怎样你好作文题?作文题是先拟好还是作文写完后再拟?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怎样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有文采?怎样能把握住作文的中心?为何自己写时会跑题?生活中一件平淡的小事为何别人能写得很好而自己却不行?针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感到的困惑,本人积极采取有效行动,查找很多相关研究理论,如制定相应对策即“通读课文,领会精髓(还要结合课文后的练习要求)→找准结合点,以读悟写→指导方法→读写迁移→当堂作文(或课外练笔)→及时评价→完善作文→形成能力”。
课题研讨及开展活动:带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本人将理论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始终做到研究的开始、过程、结束都有理论指引,都有行动跟上,将学、研、做三者结合,让理论做指引,不走弯路。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为理论支撑,且注意用教材的权威,去规范,去约束,去导航。
,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学生现状和需求开设专题作文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如《记叙中怎样描写》、《记叙中怎样抒情》、《小事怎样写精彩》《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记叙文中怎样用好课文这一例子》《作文,到底该如何审题》《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如何巧拟作文题记》等,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动,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实用价值。
平常只要有任何一处能够让学生展示作文写作能力的机会本人都不会放过,如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写贺词,校运会让每一个学生向播音组至少投稿一篇,为北京奥运志愿者拟志愿者誓词、期中期末考试来临前让每一位学生拟计划、订目标、向同班同学或邻班发挑战书、向街头用字不规范部门写建议信,参加学校级以上部门组织的所有的征文比赛活动,重视数量取胜的同时也追求质的提高,积极向《好家长》《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等杂志报刊投稿,总之本人所教的学生的作文机会多多,能力也在平常的练笔、作文、投稿及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得以提高。
实践检验:因为所带两个班级的便利、所在初二年级全组老师的团结、协作和所在教研组、学校的大力支持,使得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多向比照:本人自己所教两个班、同年级同层次班、实施课题研究的班级与非实施班级等进行比照,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是:此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成功的。
本人把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从研究开始到结束都当作实验班级来对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级非实施班作比较。
一年多来,在课题的引领下,学生的作文写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两学期区市组织的期中期末统考和学校自行组织的月考,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学生的作文均分和优分都是全年级最高的之一,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学校全区也排在前列;学生参加南京市“好家长”杯作文竞赛成绩突出,有好几个学生的作文都能在《好家长》或《少年文艺》或《江宁文艺》等杂志上发表,有一位学生还把她的所有练笔命名为《华年的思维》经我帮助整理已由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年5正式出版。
这样的结果令人欣喜,从中也可看出这一课题的现实性、时效性和生命力。
边教边研,教,学,做三者合一,也增强了本人的教学研究意识,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则,注意知识结构的难易梯度,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而深,顺应作文教材对学习规律。
如以写简单的说明文这一要求为例,其知识板块及能力训练可作如下分解:第一为基本说明方法的认知及运用;第二为对说明特征的把握;第三为说明顺序的合理安排;第四为说明语言的平实、生动。
四个板块显示四个知识层次,后一层次是对前一层次的突破和提高。
四个板块逐渐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一种合理梯度;同时又能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让学生多读、多练,以读带练、以读促练、读写相机结合、有效联系。
实践证明,具体操作中可以获取只属于自我的独特感觉,可以印证别人的经验,也可以积累自己的经验;只有通过操作,才能让学生把直接或间接得来的作文知识和作文信息转变为作文技能。
当然操作应有“量”的要求。
每周两节的时间里,操作应落在实处,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课外还要有适当配合。
要能够兼及重要的知识点和常见的题材类型。
没有数量保证,自然就没有效果的保证。
操作还要做到“具体”。
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设计得体的题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订可行的验收标准,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1、调动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让学生乐于习作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
按教材安排八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六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有14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